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首屆方修文學獎獲獎作品集:文學評論卷
滿額折

首屆方修文學獎獲獎作品集:文學評論卷

定  價:NT$ 310 元
優惠價:90279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1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這本《文學評論卷》為首屆方修文學獎(2008-2010)文學評論組的獲獎作品集,收集了謝征達、潘碧華和梁慧敏三位獲獎作者的文章。
《方修的現實主義系譜及其爭議研究》分為背景篇、作品篇、爭論篇和結論,作者謝征達試圖重新梳理方修的現實主義觀念及系譜,期望能站在一個全面的視角來俯瞰方修的現實主義觀,並針對有關爭議提出一個解釋的可能。
在《馬華文學中的國家認同與文化反思》中,作者潘碧華分別對建國以來馬華文學為華社保留記憶的貢獻、戰後中國現代文學在馬來西亞傳播的方式和馬華文學是否能夠與傳統漢學研究進行整合作出梳理和探討,並以深具代表性的老一輩作家方北方為範例,反映當地華人與馬華文學走過的本土化歷程。
《神話、英雄、圖騰——黎紫書小說裡的民俗文化意蘊》中,作者梁慧敏以黎紫書的三篇小說《州府紀略》、《山瘟》和《國北邊陲》為例,論析文學與民俗的“聯姻”,以及黎紫書創作背後的傳統傳承,從而展示馬來西亞華人的“民族神話”所呈現的民族精神面貌。

作者簡介

謝征達
新加坡公民。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學士與碩士。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就讀博士班。興趣領域有都市文學研究,新馬華文文學,砂拉越華文文學,新馬華人歷史與文化研究等。

潘碧華
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祖籍中國廣東肇慶。畢業于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又獲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現執教于馬來亞大學中文系。著有《傳火人》、《在北大看中國》等八本散文集。學術著作有《馬華文學的時代記憶》等多篇學術論文。

梁慧敏
出生于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在蔴坡中化中學受中學教育,2011年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學華文老師。

名人/編輯推薦

作品評語 
關於《方修的現實主義系譜及其爭議研究》的評語
採取界域、層次、時序分析,以充實資料進行對比、梳理、剖解,基本上達到了作者自許的“以客觀的角度處理方修的現實主義系譜”引發的問題的目標。依據歷時性、歷史條件原則,提出冷靜的“雙重認同”認識基準,或許對爭議中的偏激的消解,能有所助益。 ⊙孫希
這是一篇非常專精的研究。談文學系譜,對事物的本質與演變缺乏深入的理解與掌握,絕對無法開展研究工作。其次是系譜研究和文學爭議研究必須不受個人情感與喜好的影響,這一點作者做到了,實在難能可貴。其三,文學理論的掌握也有助於論述與分析,作者在這方面表現了他的認識與專長。 ⊙莊華興
這篇論文,正如作者所言“試圖重新梳理方修的現實主義觀念及系譜,期望能站在一個更全面的視角來俯瞰方修的現實主義觀,並針對其爭議提出一個解釋的可能”,可作為一種參考資料。但是,作者的論述方式、論點等,還有值得商榷和探討的地方。 ⊙甄供

關於《馬華文學中的國家認同與文化反思》的評語
透視馬華文化、文學面對的困境和可能的突圍,肯定華社通過積極填補歷史空白的文化與文學建設努力,堅持愛國主義的國家認同,拒絕“移民原罪論”,不離不棄,朝向國民團結的大道行進。 ⊙孫希
是參賽作品中的一篇,其他關於馬華文學研究的論文尚有 《論現當代(馬華)文學與傳統漢學研究整合的可能性》,《參與記憶、建國中的馬華文學》等多篇,這是一部以宏觀的角度審視與探討當前與今後馬華文學面對的問題與發展的可能性,作者對馬華現實主義文學及前輩作家方修、方北方等的歷史有比較中肯的評價,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學術性論著。 ⊙吳岸
作者通過其十篇論文,梳理馬華文學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的可能,並以個己的視角及掌握的資料加以論證,具有參考價值。作者以兩篇論文為馬華前輩作家方北方平反,指出過去學者對方北方的評述,是一種“錯誤的解讀”。作者從歷史貢獻的角度, 佐以資料論證,重新評價方北方的文學地位。在審核資料上,作者下足功夫,且細緻和認真。 ⊙甄供
關於《神話•英雄•圖騰 —— 黎紫書小說裡的民俗文化意蘊》的評語
結合黎紫書的宗教情懷、榮格原型論 — 集體無意識 — 集體記憶、諾思洛普•弗萊神話批評(myth criticism)的理念和方法,挖掘黎作中的神話、崇拜、信仰等精神和心理意涵。既映照出黎作的深層底色與幽光(其中深藏華族面對困厄的集體焦慮和抗爭), 同時也至少在客觀上透露了黎紫書孤苦追求的人間“渡難”和宗教救贖的虛幻性。
⊙孫希
關於文學評論組整體作品的評語
方修文學獎文學評論組共收到16篇參獎作品。
這些作品,總的來看,有下列的特色:
1. 評議範圍很廣,有個別作家、小說、詩歌專集、文藝理論、翻譯文學、文學期刊等等,不一而足。
2. 大部份參獎者寫作態度很認真,參考資料豐富,旁徵博引, 結構嚴謹。分析細緻,邏輯性強,符合論文寫作規範。
3. 由於優秀作品不少,難分高下,因此決定名次的分數,差距甚微。 ⊙陳榮照

總序
讓我們為本土華文文學的發展、繁榮而共同努力
⊙長河
第一屆方修文學獎是辦成了,也取得了好收成,我們希望開展這樣的文學獎活動,能夠促請作者傳揚新馬華文文學關心社會、關注生活、關懷民情的優良傳統,鼓勵作者多創作反映本土社會現實、民眾生活及其精神狀態的優秀作品,激勵作者負起社會責任,深入思考人們生活的客觀物質環境與人們主觀精神世界的各種問題,把握時代精神,關注歷史動向,體察民眾生活訴求、意願,寫出有助於人們深刻認識社會實況及瞭解人們生存的問題和生命的價值,提升人們的思想情操、精神境界,這樣,有效地發揮文學旳影響作用,提高人們的素質,以利於囯家社會的向上向善發展。
從文學史上我們看到,一切優秀的作品,都深刻地反映歷史的前進要求,具體地記述民眾心靈的呼喚,形象地詮釋適應社會文明發展的價值觀。就以新馬華文文學史情況來說,從戰前、戰後以至當代的華文文學,許多優秀的作品,都能形象地、感性地記錄了戰前、戰後以至當代新馬歷史社會發展的情況,生動地、深刻地反映了華族(有時也兼及其他族群)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意願,如反對封建專制,反對英國殖民地統治,反抗日本侵略,以及爭取國家獨立、改革社會、創造新生活等社會實踐和社會理想。希望我們的作者以此共勉。
我們相信,舉辦文學獎除了有利於鼓勵創作,還可以向讀者推薦優秀的作家作品。例如這一屆方修文學獎,每部得獎作品都經過五位資深作家擔任的評委認真審閱、評比,並由多數評委認同、讚賞;這些優秀作品的可讀性高,值得推薦。
我們舉辦方修文學獎,重視參獎作品的創新成就。我們知道,文學是不斷發展著的,總是經過繼承、借鑒、創新這個過程;而創新正是建立在繼承先輩作家、借鑒同時代本土作家與外國作家傑出創作成果的基礎上的。通過這樣的創新,有意識地汲取文學觀念與流派、思想內容與表現形式以及藝術風格等方面的優點,從而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這樣的創新蔚成風氣,必將使到許多作品更具有時代感和吸引力,有利於促進文學的發
展、繁榮。我們瞭解,創新不是簡單的標新立異、獵奇求怪,不是無視于歷史社會、現實生活、民眾心聲而一味追求極端自我的心靈幻境或奇妙意象;這類作品,不能讓廣大讀者看得懂,更談不上產生共嗚,而是只能讓作者孤芳自賞或讓有同好的小眾玩賞的文字遊戲。那是文學的歧途。我們希望有出息的作者不要走進這樣的死胡同。總之,思想內容是作品的根本,思想內容依靠表現形式來展示,來讓讀者瞭解、感動,從而起到潛移默化、影響
人們思想感情、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的作用。方修文學獎鼓勵作者致力於藝術創新,寫出思想性藝術性良好結合的優秀作品。從這次評獎結果,看出有關作者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
這裡,讓我談談有關參獎作品的得獎與不得獎問題。我是這樣看的:舉辦文學獎的機構總是預先制定參獎作品要符合評獎的要求或標準,得獎作品要有優越的特色,並獲得多數評委的賞識(這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規則),當然這裡存在評委審美評價的差異(因此各評委的評分是有差異的)等。從作者的角度來說,每位元作者所創作的作品,不一定每部都突出,都讓人(包括作者本人)滿意,而且既使自己滿意,別人不一定也滿意。因此,在多部作品參與評比中,有的參獎作品不入選,是正常的;同樣正常的是,這次作品不得獎的作者,下回如有作品參獎,不排除可能入選獲獎。而且,跨地區的文學獎的評比,僅僅是當屆參獎作品的評比,並不是不同時限不同地區整體作家作品誰高誰低的評比。再說,作品的價值並非一次評獎就成定論,而是要經過時間(一兩代甚至更長時間)的考驗,要經過許許多多讀者的閱讀和反復評論,才會有定論。希望作者對自己有高標準,嚴要求。我們知道,創作有個提升、超越過程。希望我們的作者努力筆耕,以期超越自己,超越他人。
總之,文學獎的舉辦,就是要激勵作者自強不息。讓我們新馬兩地作者,為新馬本土華文文學的發展、繁榮而共同努力!

目次

ii 鳴謝
iii 總序
讓我們為本土華文文學的發展、繁榮而共同努力 ⊙長河
vi 首屆方修文學獎(2008–2010)獲獎作品篇目
vii 首屆方修文學獎(2008–2010)評獎委員名單
vii 方修文學獎執行委員會名單
viii 關於方修文學獎緣起
ix 首屆方修文學獎頒獎禮照片及新馬報章新聞一瞥
xiii 首屆方修文學獎(2008–2010)文學評論組獲獎作品評語

1 方修的現實主義系譜及其爭議研究 謝征達
2 內容摘要
3 緒論
6 背景篇
由西至東到“南下”:現實主義的線路與馬華文學發展
17 作品篇
從方修的文學史觀、文學觀與道德觀檢視其現實主義觀
32 論爭篇
方修的現實主義爭議
45 結論
感思與探索
51 附錄
現實主義發展線條時間線

53 馬華文學中的國家認同與文化反思 潘碧華
54 參與的記憶:建國中的馬華文學
81 中國現代文學與馬華文學的關係
89 論現當代(馬華)文學與傳統漢學研究整合的可能性
99 方北方:家國意識與人文典範的建立

129 神話•英雄•圖騰
—— 黎紫書小說裡的民俗文化意蘊 梁慧敏
130 摘要
131 第一章 導論
138 第二章 觀音的渡劫 ——《州府紀略》
148 第三章 世紀末的英雄神話寓言——《山瘟》
160 第四章 紮根的啟示 ——《國北邊陲》
172 第五章 總結
176 參考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9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