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道德經的科學觀:以當代科學知識發掘老子思想的奧秘
滿額折

道德經的科學觀:以當代科學知識發掘老子思想的奧秘

定  價:NT$ 499 元
優惠價:90449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9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世界著名科學家,把自己的科學發現
歸功於老子《道德經》的啟示

●日本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稱讚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具有透視人類未來文明的能力。
●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認為《道德經》的思想,在許多方面同現代物理學、高能物理現象有著深刻的相似性。
●美國《非凡的智慧》一書中說:「中國道家為我們提供了最深刻、最完美的生態智慧。」
●愛因斯坦,書架上僅有的幾本書之一就是《道德經》的德文譯本。

魯迅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
胡適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德國哲人尼采也稱讚老子思想:「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德經》流傳久遠,錯簡、異文甚多,裁章遣詞各殊,且文簡義奧,歷代世人見仁見智,眾說紛紜。作者認為,因本書是哲學論著,所以譯文主旨應是釋解本意,再把握老子思想的基礎上,給以切實的理念闡釋,因此,採用譯釋方針:凡可用當代的科學知識發掘其奧義者,只求似是;文中只可意會難以言傳處,也儘量著詞附會,以求行文通暢易懂。但這樣一來,有些章句的譯意便難以妥洽,所以僅能供讀者揣摩文義時參考。作者認為如此處理,總比讓讀者閱後不知所云為好(對字句探源索隱感興趣的學者專家,無不以此書為據)。為了便於讀者取精用宏,作者還節選了前朝多位先賢大儒的釋注,讓讀者有多種借鑒的機會,得以集思廣義,取長補短。讀此書後,不但能讓你真正明白什麼是道,什麼是德,更重要的是能讓你真正運用道和德,使讀者真正有所受益,這是作者最大的心願。
《道德經》版本,一般都沿用王弼注的編排,但這是否是原著的本來面目,歷代大家也莫衷一是。因此書歷來號稱難讀費解,為便於讀者把握中心思想,作者將原章節排列順序進行了調整,按內容分別歸類,形成了三個大體獨立的思想系統,而原章文字不變。因《道德經》的體裁,在一章中有包含幾個獨立思想者,有各章道理相互穿插彼此引證者,這增加了義類劃分的難度。作者盡可能將編排與譯釋做到最理想,若有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方家指教。
另外特別需要聲明的是,作者為了行文的簡潔和便於斷章取義,故而在本書中採用了一條原則:書中引用或提到的觀點言論,沒有特別註腳,因此著作和作者的名稱不能一一列舉。書內除譯文外的釋注、漫談,其它內文基本都是引用。作者所作的工作,只是把那些能對老子思想加深理解的科學論斷,附會在《道德經》的有關章句中。故而在此特向所有被引用的貢獻者表示感謝。


作者簡介

孔正,山東武城人,中華傳統文化研究人士。從事《道德經》研究四十餘年,力求從遵循學理而非考據的方法,把握老子的中心思想,為當代哲學謀求創造性的理路突破,為人們認識事物,處理與事物的關係,規範人類社會政治行為,提供明智的方法。
孔正於2006年創辦老子文化論壇網,傳播老子的哲學思想,建立了網路老子文化研究會。王玉英為老子文化研究會理事,協助孔正完成了《道德經》科學解讀的編譯工作。孔正另外著有成語佳句分類詞庫一書,創作音配象八十餘首的視頻專集等。

目次

目錄

前言
老子簡介
《道德經》內容提要及老子思想概論
第一類、道的三大法則
(第一節)道的運動法則-反者道之動
原第一章 道可道
原第六章 穀神不死
原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原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原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
(第二節)道的應用法則──弱者道之用
原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
原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原五十一章 道生之
原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原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第三節)道的和諧法則──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
原四十二章 道生一
原七十七章 天之道

第二類、道的悟察與遵循道修身處事三大要點
道的悟察
原十六章 致虛極
原四十七章 不出戶
原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
原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原三十五章 執大象
原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原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
原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原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原二十章 唯之與阿
原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第一節)寬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原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
原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
原七十九章 和大怨
原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第二節)清心寡欲是處世養性之要
原九章 持而盈之
原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原十三章 寵辱若驚
原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
原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原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原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原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原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三節)謙虛柔和是為人處事之則
原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原八章 上善若水
原二十二章 曲則全
原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原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原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原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原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原六十三章 為無為
原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原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
原七十一章 知不知
原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
原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原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三類、遵循道治國安民三大原則
(第一節)應天順民,無為而治
原五章 天地不仁
原十章 載營魄抱一
原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原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原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
原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
原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原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
原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原六十章 治大國
原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第二節)見素抱朴,淳樸民風
原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原三章 不尚賢
原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原十八章 大道廢
原十九章 絕聖棄智
原二十八章 知其雄
原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原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原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節)官清法正,國泰民安
原第七章 天長地久
原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原七十五章 民之饑
原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原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原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原三十一章 夫兵者 
原六十九章 用兵者有言
原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
原八十章 小國寡民
後記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眾妙之門:一切奧妙變化的總門徑。
動植物的每個細胞,在其生存的每一瞬間,即和自己同一,又和自己相異,這是由於分子無休止變化的緣故。萬物存在,同時又不存在,這是因為萬物在不斷變化,是在產生和消滅。
這種變化和運動,因「瞬間時空參變數」很小,以致令人難以覺察,然而正是這種令人難以覺察的「常有」和「常無」同集一身的現象,卻正是萬物發展變化的「眾妙之門」。
【漫談】「測不准原理」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輻射的量子論。關於量子論中的不連續性,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能量在發射和吸收的時候,不是連續不斷,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最小的基本單位。在兩個單位之間,是能量的禁區,我們永遠也不會發現,能量的計量會出現小數點以後的數字。總能量只能是一些相同基本單位的有限總和。而這個最小的量就是量子。他認為各種頻率的電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確定分量的能量從振子射出,這種能量微粒稱為量子,光的量子稱為光量子,簡稱光子。根據這個模型計算出的黑體光譜與實際觀測到的相一致。這揭開了物理學上嶄新的一頁。從伽利略和牛頓用數學規則標示了大自然之後,一切自然的過程就都被當成是連續不間斷的。這種連續性的假設,也是微積分的根本基礎。量子效應使得空間和時間的連續性喪失了,量子論告訴我們,「無限分割」的概念只是一種數學上的理想。
1926年薛定諤沿著物質波概念確立了電子的波動方程,為量子理論找到了一個基本公式,並由此創建了波動力學。認為電子既像一個粒子又像一團波,它似雲彩一般地在空間四周擴展。不管你如何看待量子論的方程,它們總能允許微小物體以違反我們直覺的方式運作。譬如,這個物體可以處在「疊加」的狀態:它能同時具備兩種互斥的特性。根據量子理論,只要一個原子不被干擾、不被觀測,它便能在同一瞬間處於一個盒子的左半邊和右半邊。一旦觀測者打開盒子試圖確認那個原子在哪兒,這個疊加態就會塌縮,原子立刻「選擇」到底是處於左邊還是右邊。伴隨著電子有這種類波的現象,也就是薛定諤的波函數ψ,波恩說它是波函數幾率,我們大概可以認定電子的波-粒的二像性是它的整體概念。它可以展現出粒子的一面,也可以展現出波的一面,這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去觀察它。
據此,海森伯提出了微觀領域裡的不確定原則,他認為電子是如此地小而輕,以致於光子對它的測量會改變它的位置。所以,我們無法同時既能精確地知道一個電子的位置,同時又能精確地瞭解它的動量。動量p和位置q,只要一個量出現在宇宙中,另一個就神秘地消失。要麼,兩個都以一種模糊不清的面目出現。能量E和時間t也是如此。只要能量E測量得越準確,時刻t就愈模糊;反過來,時間t測量得愈準確,能量E就起伏不定。
海森堡的這一原理,被譯為「測不准原理」或「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以及事物的不斷變化限制了我們對微觀事物認識的極限,雖然眾多細微事物的行為能體現出其概率,但它只代表一些事件的傾向和我們對這些事件的認識,並不代表事件在時間過程中的本然。所以,當我們使用總結概率形成的那些概念時,我們必須在心中牢記這個概念的有限的適用範圍。

 【意譯】
萬物發展變化所遵循的基本法則──道(道,包括道質和道性,而通常是在指道性),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察到說明了,但這體察到說明了的東西,卻不能完全等同于那常久之道。名,可以用來表明事物,但它並非是此事物永遠確切的表明。
無,表示天地萬物變化前之抽象;有,表示天地萬物變化後之具象。
所以,在事物不斷變化而造成的常無中,可以讓你覺察領悟到事物的演化奧妙;在事物不斷變化發展而形成的常有中,可以讓你觀察認識到事物暫時之端倪。
無和有這兩者,都是出於同一事物而名稱相異;這種同一可謂玄妙。對無和有這種玄妙的同一追根溯源,它便是宇宙萬物變化的奧妙根本。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49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