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
滿額折

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9045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打破「康雍乾盛世」的神話!清朝的衰敗並不是始自「嘉道中衰」,早在乾隆晚年,就已經在乾隆的享樂下造成吏治的鬆弛,貪腐問題以不是個人、某一位官員的現象,而是從上到下的集體現象。

大清高宗純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在世,1735年10月18日登基)。乾隆帝弘曆生於1711年,1735年繼承雍正帝的皇位,1736年年號名乾隆,1795年禪位給兒子顒琰(嘉慶帝),但繼續以太上皇名義施行「訓政」,直到1799年嘉慶四年駕崩,享壽89歲,做為大清最高統治者時間長達64年之久,是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乾隆從爺爺康熙、父親雍正手中繼承的江山基本上內部已經安定,在爺爺康熙到雍正這七十多年的勵精圖治下,三藩已消弭、台灣納入版圖,漢族讀書人、明朝遺臣也在康雍兩朝刻意攏絡與打壓的兩手策略下不再「反清復明了」。乾隆的繼位,也是滿人入關已來最平順的,順治六歲繼位時有攝政王多爾袞、康熙八歲繼位有四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雍正雖是四十五歲繼位但有奪嫡疑雲,而乾隆奉遺詔繼位已是二十五歲,沒有主少國疑的問題,朝廷也沒有親貴干政、權臣把持朝政的問題,在雍正大力打擊貪官下國庫也是充盈、度支無慮,真可謂一片坦途。

乾隆帝一上位便通過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杜絕了皇族近支親貴、外戚(皇太后與皇后)干政的可能,使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地安享俸祿。他以高明的權術和超常的政治恐怖把大臣們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間,確保了君主的意志在任何時候、任何領域都暢通無阻。對於讀書人,他更如臨大敵。他以超級恐怖為手段,掃除一切可能危及統治的思想萌芽。乾隆年間僅大的文字獄就出現了130件。30餘年的文字獄運動,如同把整個社會放入一個高壓鍋裡進行滅菌處理,完成了從外到裡的全面清潔,消滅了一切異端思想萌芽,打造了一個他自認為萬代無虞的鐵打江山。乾隆皇帝統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乾隆盛世的功績是創造了空前的政治穩定,養活了數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圖。

然而乾隆時代給中華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創傷,遠大於這一時的成就。橫向對比十八世紀世界文明的發展,乾隆時代是一個只有生存權沒有發展權的盛世。縱向對比中國歷史,乾隆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民眾權利被剝奪得最乾淨、意志被壓制得最靡弱的時代。乾隆盛世是一個饑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於少數統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設計出來的盛世。乾隆時代的中國人,是“做穩了的奴隸”,只許有胃腸,不許有頭腦。只有這樣,大清江山才能億萬斯年。乾隆的盛世監獄精心塑造出來的國民,固然是馴服、聽話、忍耐力極強,卻無法挺起腰板,擦亮眼睛,迎接撲面而來的世界大潮。

作者簡介

張宏杰
蒙古族,1972生於遼寧。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

目次

目錄

第一章 帝國遺產的繼承人
一 被八字決定的歷史
二 毫無心理準備的接班
三 轉變帝國的航向
第二章 盛世的保障——集權
一 政治改革的犧牲品
二 馭臣之術
第三章 統治風格劇變——孝賢皇后之殤
一 長恨歌
二 乾隆十三年的風暴
第四章 權臣的結局
一 張廷玉的過人之處
二 被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

第五章 盛世之巔
一 “以民為本”
二 “盛世”的武功
三 “盛世”的四個支點
第六章 文字獄——盛世須用重典
一 打擊“越級上訪”
二 儒家治國理想的破滅
三 消滅記憶四 大清的“精神文明建設”
五 由馴身到馴心

第七章 盛世的崩坍
一 尹壯圖的奏摺
二 大規模動盪的前奏
三 帝王私欲
四 和珅與議罪銀
五 腐敗集團化
六 君臣賭局
七 中國人的“盛世夢”

第八章 鴉片戰爭的種子
一 世界留給中國的最後一個機會
二 英國人眼中的“康乾盛世”
三 帝國的遺傳基因
第九章 烈日餘暉
一 權力平穩交接
二 “千古第一全人”
三 太上皇

尾 聲 萬劫不復的沉淪
跋:乾隆皇帝的外表、性格及傳說

書摘/試閱

君臣賭局

乾隆六十大壽熱鬧過後,內閣學士尹壯圖上了一道摺子,卻破壞了皇帝的好心情。
這道摺子說,目前實行的“議罪銀制度”弊端甚大,應該廢止。
所謂“議罪銀制度”,是乾隆朝的一項政治發明。有些大臣,皇帝正用得順手,卻不慎犯了過錯,皇帝以為人才難得,不願換人,便罰些銀子了事。尹壯圖卻說,這個制度問題極大。因為它實際上助長了官員們違法亂紀之風,縱容了貪污腐敗的蔓延。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現的巨額財政虧空,也就是財政赤字,就與議罪銀制度的實行有關。他說:“總督巡撫們自蹈愆尤之罪,皇上聖恩,不行立即罷斥,而令其罰銀若干萬充公,亦有督撫自請認罰若干萬者”,這樣做的結果,素來貪污之人更可以膽大妄為,盜用公款,反正日後查出來,罰點銀子賠上就完了。而清廉之員因為財政緊張,難保任內不出現虧空,因此不得不曲意結好屬下,以求身後出現虧空時得到他們的幫助。“在桀驁者藉口以快其饕餮之私,即清廉者亦不得不望屬員之做助。日後遇有虧空營私重案,不容不曲為庇護。是罰銀雖嚴,不惟無以動其愧懼之心,且潛生其玩易之念”。
尹壯圖請求皇帝“永停此例”。
皇帝的第一反應是提醒自己,不要生氣,不要存拒諫之成見,不要像那些庸主一樣,見了批評就暴跳如雷。為了表明這個姿態,在尹氏摺子的第一段後,他提筆批道“不為無見”,也就是說,挺有見地。
皇帝很清楚議罪銀制度確實易生弊端。特別是和珅當政後,將議罪銀制度化了,大臣們所犯只要不是重罪,大抵可以在交納罰銀後,從輕發落。這其中難保沒有一個兩個原本應該重處的漏網之魚。
不過皇帝自有其苦衷。和珅將議罪銀制度化,是為了給皇帝弄些零花錢。數量巨大的罰銀由此滾滾流入皇帝的小金庫,用於皇帝的額外開支,比如南巡路上花用,生日時的賞賜。如果沒有這筆銀子,皇帝的手頭馬上會困窘起來。更何況,一項制度的好壞,關鍵是看執行得怎麼樣。皇帝認為自己的英明一如既往,能夠把這個制度的弊端降到最低限度。因此筆鋒一轉,他又說,人才難得,“朕以督撫一時不能得人,棄瑕錄用,酌示薄懲”。事出有因,人我兩便,似乎並無大的不妥。
在自我辯解完之後,皇帝又提出一個問題。皇帝說,凡言一事,要有據才能有理。尹氏所言“各省督撫借罰銀為名,派累屬員,至倉庫多有虧缺”,這是尹氏的主觀臆測呢,還是有實在證據?皇帝認為,大清正當全盛之日,怎麼會出現“倉庫多有虧缺”的敗政?“壯圖即為此奏,自必確有見聞,令指實覆奏。”
也就是說,請尹壯圖為自己的建言提供一兩條事實證據。
皇帝熟知官員們往往既圖敢言之名,又不肯得罪人,所以其議論讀起來慷慨激昂義憤填膺,細究起來,卻不牽連具體的人和事。對這種“巧偽之習”,皇帝一直十分討厭。如果你尹壯圖果然有理有據,那麼對不起,請你別怕得罪人,交代出一兩個來。
讓無職無權的京官去抓地方官們的犯罪實據,是多麼不現實。如果是稍微乖巧點的官員,揣測皇帝批復之口風,自然能領會到皇帝的不悅。皇帝的拒諫之心已顯露在字裡行間,最聰明的應對無過於及時轉舵,回復說自己並無證據,建議也確實荒唐,經聖主教育已經恍然大悟,等等等等。雖然丟了面子,卻可以安全保身。
然而尹壯圖卻與眾不同。他在複奏中說,自己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事出有因。三年前,他老父去世,他丁憂回了老家雲南,今年守孝期滿,又從雲南回京任職,這一往一返數千里,穿越了大半個中國。這次旅行使他發現,如今的大清王朝,已經快腐爛透了:他一路上接觸到的人,無不在訴說當地官員如何貪污腐敗;一路上所見的民生,遠不如他想像的那麼富庶繁榮,而是貧民遍地,財政匱乏,幾乎各省都有財政虧空。“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疆臣中惟李世傑、書麟獨善其身”。
尹壯圖說,如今天下普通百姓對大清政局無不痛心疾首。“臣經過直隸、山東、河南、湖廣、江浙、廣西、貴州、雲南等省,但見商民半皆蹙額興歎,而各省風氣大抵皆然。”那些官員們貪污腐敗的花樣,幾乎聞所未聞,想都想不出來。不過作為一個丁憂官員,他沒有時間,也沒有權力和職責一一調查取證。“若問勒派逢迎之人,那些上司屬員昏夜授受時,外人豈能得見?臣自難於一一指實。”
在覆奏的最後,尹壯圖說,如果皇帝不相信他的話,那麼他請皇帝“簡派滿洲大臣同往各省密查虧空”,派一個信得過的滿洲大臣,和他一起去各地密查,一定可以迅速取得證據。

尹氏的頭一道奏摺只是讓皇帝略有不悅,這道複奏卻讓皇帝深受刺激。皇帝讀到“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商民半皆蹙額興歎,而各省風氣大抵皆然”一段,手劇烈地抖起來,臉也漲得通紅。旁邊伺候的老太監看情形不對,連忙上前遞過一杯茶。老皇帝喝了幾口,閉目片刻,才慢慢平靜下來,提筆顫抖著在一旁批道:“竟似居今之世,民不堪命矣!”
也就是說,竟然好像在我領導下的當今天下,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然後把筆擲到一旁,靠在椅子背上,大口大口地喘氣。
也不怪皇帝如此怒火中燒。
皇帝萬萬沒有想到,在大清處於他千辛萬苦打拼來的盛世之際,居然有人進行如此顛倒黑白、匪夷所思的攻擊。如果說當今天下一兩個省有虧空,一兩名官員存在腐敗行為,這本在意料之中。天下沒有完美的事物,再輝煌的盛世,也會有陰暗面,不過這是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支流和主流,現象和本質的關係。但尹壯圖幾乎將全國各省的總督、巡撫一網打盡,說所有的封疆大吏都“聲名狼藉”,說所有地方都“吏治廢弛”。這豈不是用一個指頭取代了九個指頭,將大清政局描繪得一團漆黑不見光亮嗎?
更讓皇帝無法忍受的是,尹壯圖說全國商民皆“蹙額興歎”,這豈不是說人民對他的統治強烈不滿?豈不是說他的統治應該推翻?
對於這個尹壯圖,皇帝的印象原本是不錯的。此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實人,雖然才幹不算特別優長,但勤勤懇懇,從不取巧。因為為人不夠圓滑,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年)高中進士後,始終在禮部主事、郎中、御史、學士這些閒職上晃來晃去,一直解決不了級別問題。還是皇帝開恩,幾年前特意把他提拔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讓他享受副部級待遇,於他可謂恩深誼厚。按理說,這個人對皇帝、對大清,只會感激涕零,不應該有任何敵意。何以在這個時候,對大清政局進行如此荒唐而猛烈的攻擊?皇帝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情緒激動的皇帝當天就下達了長篇諭旨,公開了他和尹壯圖的來往文字。
皇帝說他絕不相信尹壯圖的話,因為自己“自御極以來,迄今已五十五年”,“自謂勤政愛民,可告無愧於天下,而天下萬民亦斷無泯良怨朕者”。“若如尹壯圖所奏,則大小臣工等皆系虛詞貢諛,面為欺罔,而朕五十餘年以來,竟系被人朦蔽,於外間一切情形,全無覺察,終於不知者。”
皇帝嚴厲質問尹壯圖,你的這個看法“聞自何人?見於何處?”必須“指實複奏”!
皇帝決定,如尹壯圖所請,命令戶部侍郎慶成,帶著尹壯圖前往直隸、山西、山東、江蘇等省,盤查倉庫。皇帝要公開和尹氏打一個賭,那就是大清的官員隊伍到底基本上是好的,還是基本上是壞的;大清天下的倉庫基本上是滿的,還是到處都是虧空。如果果然像尹氏所說,那麼我就承認我這五十年都白乾了,所有的大臣都是在欺騙、敷衍我。如果尹氏所說不實,皇帝隱藏殺機地說,他也必然“自蹈欺罔之咎也”!
沉寂已久的大清政壇精神了起來,人們都睜大眼睛看看皇帝和尹氏的這個賭怎麼打下去。

皇帝和大臣公開打賭,並不是人老糊塗,自降身份,而實在是因為尹氏所言涉及了如何看待大清帝國政治形勢,如何評價皇帝五十五年的統治成績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對於共同生活的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代,乾隆與尹壯圖卻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斷。那麼,乾隆五十五年的政治局面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尹壯圖並沒有說謊。
大抵在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年)前,大清王朝確實基本上像乾隆的判斷那樣,處於盛世頂峰。乾隆中前期,國勢穩定,政治清明,官僚體系效率極高。
然而,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年)時的大清政局,已經滄海桑田,不復當年模樣。
圖19 《朝鮮李朝實錄》書影
讓我們先看一下當時經常出入中國的朝鮮使臣的見聞。乾隆五十五年到中國進貢的朝鮮使臣回國後這樣向他們的國王描繪大清朝:“(清帝國)大抵為官長者,廉恥都喪,貨利是趨,知縣厚饋知府,知府善事權要,上下相蒙,曲加庇護。”(《朝鮮李朝實錄》)及至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他們的評價更是發展為“貨賂公行,庶官皆有定價”。(《朝鮮李朝實錄》)
朝鮮人對中國的瞭解也許僅止於皮相,但中國官員表達得比朝鮮人還要激切。乾隆崩逝後,翰林院編修洪亮吉所言最為痛烈:“十餘年來,督撫藩臬之貪欺害政,比比皆是。”以布衣言事的章學誠批評更十分犀利:“自乾隆四十五年以來……上下相蒙,惟事婪贓瀆貨,始加蠶食,漸至鯨吞……貪墨大吏胸臆習為寬侈,視萬金呈納,不過同於壺簞饋問,屬吏迎合,非倍往日之搜羅剔括,不能博其一次,官場如此,日甚一日。”洪亮吉描述乾隆晚年腐敗的普遍程度時說,當時官員中潔身自愛者與貪污者之比,是一比九或者二比八。而這十分之一二的自持之人,在官場中混得並不好。“即有稍知自愛及實能為民計者,十不能一二也,此一二人者又常被七八人者笑以為迂,以為拙,以為不善自為謀,而大吏之視一二人者亦覺其不合時宜,不中程度,不幸而有公過,則去之亦惟慮不速,是一二人之勢不至歸於七八人之所為不止。”
從這些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基本爛到了底的官僚體系。
事實上,尹壯圖毅然上疏,完全是出自一片拳拳忠君愛國之心。居京為官的二十年間,他一直聽信官方的宣傳,認為大清王朝蒸蒸日上,正處於歷史最好的時期,如皇帝在詔書中反復講的那樣:“雖非大當,可謂小康”“紀綱整肅……吏治肅清”“萬民歡悅,四海升平”。雖然京城官場上偶有些灰色現象,比如和珅招權納賄的傳聞不時鑽入耳中,他也認為這不過是局部現象,無關巨集旨。然而,丁憂往返一路的見聞粉碎了他頭腦中的盛世幻象。他原本以為恩澤普及,天下當人人稱頌朝廷,不料不論是與鄉紳故舊在酒桌上閒聊,還是與販夫走卒們在路上交談,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咒駡官場,歎息時事。更為嚴重的是他發現地方財政大多處於虧損運行狀態之中,倉庫虧空現象遍地都是。各級政府上報給皇帝的倉庫存糧存銀數量,十有八九是虛報。一旦發生全國性的突發事件,後果不堪設想。
在第一道奏摺中,尹壯圖並沒有談及他的這些具體感受。一是因為都是風聞,沒有實據。二是他也意識到這些風聞交織出的圖景實在過於黑暗,與政府平日描繪反差太大,公佈出來會造成不良影響。他是一個忠樸之人,認為羅列現象,發發怨氣,並不能有補,只有找出原因,才是急務。所以他的奏摺只提及議罪銀制度,而未及其他。只是被皇帝緊逼之下,他才一急之下把自己的感受全盤托出。這樣也好,他希望自己揭開這個黑暗的蓋子,能引起皇帝的震動和猛醒,力挽狂瀾於既倒。
那麼,何以在短短十多年裡,乾隆朝的政治局面出現了如此翻天覆地之變化?

按理說,王亶望案這樣嚴重的案子發生在眼前,應該足以驚醒皇帝的盛世迷夢。事實是皇帝仍然渾然不覺。越到老年,皇帝越形成一個心理定勢:形勢總是大好的,成績總是主要的,問題總是局部的。他多年經營的江山,是鐵打不破的。雖然乾隆晚年連續爆發多起貪污大案,皇帝仍然認為這些不過是一個指頭的問題,並且經過發現和處理,就已經解決了。
那麼,為什麼天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有老皇帝視而不見呢?是他老到昏聵了嗎?不儘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晚年的老皇帝成了徹頭徹尾的“洞穴人”。
“長期執政的人容易形成一種‘權力幻覺’……權力成為一個洞穴,而這個權勢人物就成為穴居人。他是自己權力的俘虜。他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支撐權力的正面資訊,負面的資訊都作為錯誤的資訊被清洗掉了。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機制,它自動地過濾掉錯誤的資訊,輸入正確的資訊。在此情況下,這個領袖往往無法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他甚至都無法對自己的力量形成恰當的符合實際的判斷。”(《“倒薩戰爭”與薩達姆的結局》)
中國的專制者極易成為“洞穴人”。因為他周圍聚集著大量以窺測他心思為生的人。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知道諛言比批評更容易入耳。因此,最高權力所有者很容易被大量的正面資訊所洗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見到許多官員在掌握權力之前行為做派都很正常,甚至不乏理智精明,而一旦握了重權,馬上滿面紅光而滿腦糨糊。
乾隆早年對臣下的欺騙伎倆十分警惕,“難眩以偽”。而到了晚年,他的自信心越來越膨脹,喜諛惡直之弱點逐漸暴露。大臣們自然也就窺測風向,報喜不報憂。對專制者來說,從“精明太過”到“顢頇糊塗”,中間並沒有什麼鴻溝,只需要心態稍作轉變。在大量的“正面報導”的包圍下,他對尹壯圖這一激烈的“負面報導”產生無比憤怒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公佈尹壯圖奏摺的同時,乾隆連篇累牘,從頭加以反駁:
尹壯圖說天下吏民,多蹙額興歎。這絕無可能。因為我即位五十五年來,對天下百姓天恩高厚,史無前例。六次普免錢糧,無數次賑濟災民。不惜鉅資,修築海塘河工保衛百姓生命安全。“偏災賑恤,蠲貸頻施,以及修築河工海塘,捍衛民生,所費何止萬萬。而普免天下錢糧四次、漕糧二次,為數又不啻數千萬萬,孚惠閭閻,有加無已。朕曆觀史冊,自勝國以溯漢初,僅有漢文帝賜農民田租之半,史臣已侈為美談,從未有如我朝普免正供再三再四者。朕愛養黎元,如傷在抱,惟恐一夫不獲,施惠猶以為不足,是以宵旰憂勞,勤求民瘼,迨今年逾八秩,猶日孜孜,無事無時不以愛民為念,雖底小康,猶懷大惕,從不肯矜言示惠。”大清天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已經達到小康。因此,廣大人民對朝廷是感恩戴德的,絕不會有“蹙額興歎”之情事。
至於尹壯圖所說的官場腐敗、各地虧空,皇帝認為這也是一葉障目,以偏概全。事實上,如果歷史地、全面地、本質地看,當今這個時代,是歷史上最清廉的時期。不但超越歷代,而且也遠優於皇祖皇父時期:“康熙、雍正年間,雖法度嚴明,吏治整飭,尚不免有明珠、徐乾學、索額圖、噶禮、隆科多、年羹堯諸臣竊權交結,鄂爾泰、田文鏡、李衛亦尚有三家鼎峙之說。”而乾隆年間,懲貪之嚴厲前所未有,各地官員凜如冰淵,絕大多數不敢犯法。即使有一二膽大之徒,也馬上遇到嚴懲:“自朕臨御以來……其有貪婪不法如王亶望、陳輝祖、國泰、郝碩諸人,一經敗露,無不立寘典刑,天下各督撫當此吏治肅清之際,即有不肖之心,亦必默化潛移,豈敢以身試法!夫各督撫……倘謂藉端賠項派累屬員,則斷斷不敢為此……”
因此,目前大清的形勢是史上最好,是一片大好而不是小好,而且還會越來越好,好得不能再好。
那麼,尹壯圖為什麼還要閉著眼睛瞎說呢?
在上諭中,皇帝公開分析說,尹壯圖此舉出自如下卑鄙動機:他自揣學問才幹均屬平庸,在朝廷不能升為侍郎,外放派不到學政,至於尚書、督撫的職位更難夢想,所以想借此奏摺顯示才能,或許能僥幸錄用,又可借盤查為名,沿途進行恐嚇訛詐,希望得到賄賂好處,可以名利兼收,此等居心,豈能逃得了朕的洞察?
打賭還沒有見出分曉,皇帝先進行一通人身攻擊,其氣急敗壞之心態袒露無遺。

皇帝更趨氣壯地與尹壯圖擺下了擂臺,要公開較量一場。然而遊戲規則卻是不公平的。
如果要戳穿“乾隆盛世”的紙糊外衣,辦法很簡單。暗訪一下,形勢立判。
尹壯圖也是這樣想的。
然而皇帝卻不給他這個機會。皇帝明確拒絕了尹氏“密往查訪”的要求,理由是“無此政體”。
其實,老皇帝雖然不願意聽到任何批評之聲,但是他心裡也很清楚,當今天下並非沒有可議之處。尹壯圖所說的吏治廢弛,倉庫虧空,在某些局部也確實存在。此前的乾隆五十一年,他就曾經派阿桂、曹文植等到浙省查辦過府庫虧空案。而雲南一省現在虧空一百萬兩,這也是乾隆明確掌握的。如果真的派尹壯圖進行暗訪,那麼難保不查出幾處虧空,他的面子往哪裡放!
皇帝和尹氏的分歧點並不在於虧空的有無,而在於,皇帝認為,這些現象是局部的、可控的,並不影響大清政治的光榮和偉大。皇帝和尹氏打這個賭,就是為了反擊那些惡意唱空大清政局的不和諧聲音。因此,採取點小小手腕,也是必須的。所謂“行大事不拘小節”。
因此,皇帝從大局出發,高屋建瓴地做出了一系列相關決策:
第一,拒絕尹氏“密往查訪”。非但不允許密查,還規定尹壯圖每到一處,朝廷先五百里通知地方官。
第二,在尹氏出發前,發出通諭,給全國官員打一劑預防針,以防大家思維混亂。皇帝在上諭中點明打這個賭的目的,是以尹氏為反面教員,對全國臣民上一次形勢教育課,以為無識之徒戒。皇帝說,令尹氏盤查盤查的結果必然是用事實“服其心”。“若所盤查倉庫毫無虧缺,則是尹壯圖以捕風捉影之談為沽名釣譽之舉,不但誣地方官以貪污之罪,並將天下億兆民人感戴真誠全為泯沒。而朕五十五年以來子惠元元之實政實心,幾等於暴斂橫征之世。”尹氏的罪惡,因此會大白於天下。
瞭解中國政治的人都知道,如此盤查,當然什麼東西也查不出來。在“大是大非”面前,地方官絕不會有半點含糊。因此,尹壯圖還沒有出發,這個賭局事實上勝負已定。
但是,形式還不得不走。皇帝諭旨一下,戶部侍郎慶成就帶著尹壯圖上路了。老皇帝因為生氣而特別刻薄,在諭旨中還特別說明,慶成是因公出差,一切費用國家報銷。尹壯圖是自願前去盤查,自找多事,所以不能給他提供差旅費,一路花費由他自己負責,以示國家大公。
慶成官轎儀仗在前,尹壯圖騎著匹騾子孤零零地跟在後面,第一站來到了山西大同。
“檢查”的結果當然毫無懸念。地方官員領著兩位檢查官,一個個打開糧倉銀庫,一本本打開帳目,果然倉庫銀兩“絲毫並不短少”,所儲糧食“石數亦屆相符”。檢查完畢,地方官領著慶成去看石窟,留下尹壯圖一個人在旅館裡寫彙報材料。
再不知趣的人也知道現在應該怎麼辦。老實倔強的尹壯圖終於學會說謊了。他用極為認真的語氣,詳細彙報了檢查過程以及結果。然後,他無比沉痛地總結說,自己以道聼塗説的材料來“冒瀆聖聽”,實在是喪心病狂,“戇愚”之至。經過皇帝的玉音和事實的雙重教育,他深刻認識到自己對大清天下的認識是徹底錯誤的。山西大同一處如此,自然證明全國處處皆然。當今天下府庫充實,自不待言。現在形勢已經明朗,因此就不打算耽誤皇帝的寶貴時間了,“懇即回京治罪”,讓皇帝早些把自己投入大牢,好省下心思來辦別的大事。
按理說,事情到此,皇帝已經達到了目的,此事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皇帝並不滿意。比賽剛剛開始,尹壯圖就應聲倒地,顯然是用假死來逃避打擊。皇帝一定要把尹壯圖拉起來,迫使他繼續打下去,直到打得他真正心服口服,整得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才算解氣。
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初三,皇帝發佈上諭,說尹壯圖要求事情就此結束,這是面服心不服,想以“半途而返”的姿態,造成“抗疏錚諫,朕不能容受直言”的假像,他罵尹壯圖此舉“居心巧詐,殆不可問”! 皇帝說,尹氏要回京,我偏不讓他回來。因為“一省查無虧缺,恐不足以服其心,尚當前赴山東及直隸正定、保定等處”。一定要讓他心服口服後,再定他的罪。
“居心巧詐”這句詈罵一出口,老皇帝積累了多日的邪火噴薄而出,接下來又把尹氏從頭到腳細細罵了一頓。皇帝也真有閒心,他把尹氏幾次的奏摺又讀了一遍,挑出了兩個用詞不當之處,然後說,尹壯圖因為升不了官外放不了學政而怨恨朝廷。其實不是朝廷不想重用他,而是因為他才學實在有限,這樣白字連篇的人,豈能外放學政擔當教育士子的重任?
皇帝還推測說,尹壯圖當初提出要密查,其實主要是想到淮揚一帶敲詐鹽商們。因為那一帶鹽商都是巨富,如果尹氏以欽差大臣的聲威一恫嚇,他們必定會大加賄賂,尹氏就能名利雙收了。
連諷帶刺痛快淋漓地挖苦譏笑尹氏一通後,皇帝大罵道,這類伎倆就是庸主也不會受騙,還想拿來騙他?真是沒長眼睛,活該倒楣!“若朕燭照所及,情偽周知,小人心術,早已洞見肺肝!”
罵夠了的皇帝突然又想到了一個問題:他怕嚴責之下,尹壯圖畏罪尋死,不能完整地起到反面教員的作用。所以他在上諭中要慶成轉告尹氏,不會殺他的頭,叫他好好活著,配合朝廷:“謬妄之處,固難辭咎,然究系愚昧無知,其罪斷不至死,亦不值治以重罪。”皇帝大開宏恩,上一次說不能給尹氏報銷出差費,但現在考慮到他是窮書生,帶的盤費大概不會多,如果不夠用,讓慶成在出差費中酌情分一些給他,讓他健健康康地回來,好接受最後的處理。
沒有辦法,尹壯圖只好硬著頭皮,跟著慶成繼續這哭笑不得的“全國大檢查”。
他一邊檢查,皇帝還一邊不停地給他寫信,問他“途中見商民蹙額興歎狀否?”全國人民的精神狀態到底怎麼樣?大家對大清政權支不支持?
尹壯圖知道,自己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用自己的嘴徹底否定自己那道惹事的奏摺。因此,接下來這一路,尹壯圖都忙於絞盡腦汁,撰寫大量考察報告彙報給皇上。
在報告中,他一再奏稱:“目見商民樂業,絕無蹙額興歎情事。”“經過州縣地方,百姓俱極安帖。隨處體察,毫無興歎情事。”
在報告中,他用大量篇幅,一次次“如實”報告沿途見聞,熱情歌頌大清王朝的富庶安定,人民的安居樂業:

目擊各省庫項豐,他儲充足,並無絲毫短缺,而往來數千里內複見商賈士民安居樂業,共用升平,實無地方官滋擾之事。
所過淮、揚、常、鎮,以及蘇州省會,正當新年慶賀之時,溢巷摩肩,攜豚沽酒,童叟怡然自樂,未聞有官吏滋擾之事。
…………

“全國大檢查”結束之後,尹壯圖再次上書,表示徹底認罪,“自承虛誑,奏請治罪”。說自己“業已傾心帖服,可否懇恩,即令回京待罪”?
這些彙報符合皇帝的期望。皇帝帶著大獲全勝的滿足總結處理此案。
乾隆五十六年正月初十,乾隆發表長篇上諭,“令慶成帶同赴山西、直隸、山東、江南等省,盤查倉庫,俱無虧短,是尹壯圖逞臆妄言,其罪已無可逭”……
皇帝總結此案,從頭道來,說尹壯圖原為內閣學士,只是因為雲南沒有大員,皇帝才破格予以提拔,要說他的才幹學問,當閣學已屬僥幸,還想往上爬,“其希榮卑鄙之念,朕早已灼見其肺肝”。因此而污蔑國家政治,其罪甚大。
不知為什麼,皇帝總覺得這樁罪過雖然“甚大”,卻還是不足以服眾。他百般羅織,力圖把尹氏徹底搞臭。
反復推求之下,皇帝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尹壯圖當初由北京丁憂回籍雲南,只應該經過直隸、河南、湖廣、貴州等省,怎麼會經過江、浙、廣西各省?
皇帝自問自答:自然故意繞道各處,與地方官交往,以便打秋風,必須老實交代。
這個指責皇帝也知道不十分有力,因為畢竟只是推測,沒有人證物證。不過他還有更有力的武器。經過調查,皇帝發現尹壯圖年過七○歲的老母仍在故鄉雲南生活。皇帝說,孝道乃人倫之首。作為孔孟之徒,既然你不能將老母接來北京,就應辭職回鄉供養。而尹氏二者都不選擇,一個人在京做官,“乃竟戀職忘親,棄之不顧,尚得謂之人類乎?尹壯圖不但無君,而無親,人倫喪失,豈可忝居朝列,玷辱縉紳?尹壯圖著革職,交與慶成押帶來京,交刑部治罪”。
無君無親,罪過還有比這更大的嗎?
這麼大的罪,應該如何處理呢?大臣們經過多次商議,按照“挾詐欺公,妄生異議律”(製造假像欺騙政府,故意提出非法建議的罪名),提出應該將尹壯圖判處死刑。
二月初四,乾隆對此案做了終審判決。皇帝做事,向來注意既要達到目的,又要籠絡人心。出人意料地,皇帝採取了打擊批判從嚴,組織處理從寬的原則。皇帝說,大家對尹壯圖的量刑是十分正確的,尹氏所犯大罪,即便不殺頭,也應該充軍。
但是皇帝特別仁慈,他尹壯圖雖然卑鄙無恥,心懷惡意,但皇帝肚量如海,風格太高,“不妨以謗為規”,無則加勉而已。因此“著加恩免治其罪,以內閣侍讀用,仍帶革職留任,八年無過,方准開複”。
那意思是說,原本是“敵我矛盾”,不過按“內部矛盾”處理。降級使用,從副部級降為司局級。因內閣侍讀並無缺額,尹壯圖被安排為禮部主事。
說來有趣,皇帝此時忘了他把尹壯圖“戀職忘親”列為定罪的重要理由,處理起來居然讓他繼續在京任職,與母親分離。
倒是尹壯圖知趣,一通感激涕零之後,他以侍奉老母為由,申請辭職。辭呈一上,皇帝無法拒絕,只好放他回家。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尹氏領了聖恩,卷了鋪蓋回老家養母去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