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翻轉吧!台灣經濟
滿額折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翻轉吧!台灣經濟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5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想知道薪資水準為何不成長嗎?
想知道房價為何日益高漲嗎?
想知道貧富差距為何擴大嗎?
想知道台灣出口為何衰退嗎?
想搞懂台灣經濟問題,就跟著全方位經濟學家梁國源一起翻轉台灣經濟!

 

蕭萬長(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劉炯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胡勝正(中央研究院院士)、吳榮義(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
黃博怡(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林惠玲(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簡錦漢(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胡忠信(中廣新聞網《新聞大解讀》主持人

重量級專家極力推薦!

 

你了解台灣經濟嗎?
你想,你或許了解。
因為你時常在新聞報導中聽/看見,
最近出口又衰退了幾%、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有多麼可怕。

 

你了解台灣經濟嗎?
你想,你可能了解。
因為你已經忍受薪水凍漲很多年了,
你甚至不願回想自己年少許下的未來,究竟被打了幾折。

 

你了解台灣經濟嗎?
你想,你不願了解。
因為你曾一而再、再而三的期待,
那些承諾能讓經濟逆轉勝的政策,最終還是讓你失望了。

 

多麼希望,這不是台灣民眾的心聲。

 

沒關係,就讓梁國源一步步解開這困擾你我多年的三大問題,一起昂首迎接翻轉台灣經濟的時刻。

 

 

作者簡介

梁國源

美國杜克(Duke)大學經濟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教授,現任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及兩岸企業家峰會特聘專家。2004年進入業界前,梁教授主要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曾任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系主任,亦曾擔任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進入業界後,常受邀擔任專業機構的諮詢委員及顧問,如台灣金融總會全球金融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梁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預測、景氣循環、經濟計量方法及總體經濟。其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Forecasting、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及其他多種國際學術期刊。梁教授對當前總體經濟及金融情勢的分析觀點亦屢為《工商時報》、《經濟日報》及Taipei Times等媒體報導,也被Bloomberg、Voice of America、Forbes等國際媒體所引用。他也經常應邀為《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執筆社論與專欄,亦以專欄型式固定為《新新聞》撰寫專業評析,供社會各界及政府參考。

自序

 

解茫

 

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或者,應該反問為什麼近年以台灣經濟為主題的書籍,寥寥無幾?是台灣經濟如斯美好,已不需要討論,還是無奈到不知道該說什麼,因而沉默?很顯然地,答案必定不是前者。於是,這本書脫下社論及專欄的外衣,進行若干改寫後,再度站到世人眼前,要與舊雨新知談談你知道/仍不知道/自以為知道的台灣經濟。

仔細想想,你我有多久沒有聽到經濟的好消息了?似乎久到不想細數了。在撰寫自序的此刻,台灣出口面臨連續13個月的衰退,象徵景氣低迷的藍燈也從去年6月亮到現在,一共「收集」了9個藍燈,追平金融海嘯的紀錄。至於,人們的生活愉快與否,雖因各人滿足點不同而略有差異,但從多年不成長的薪資水準、難以負擔的高房價、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等情形看來,台灣經濟實在很難讓人樂觀看待。更別說民眾實際生活情形及觀感,往往比統計數據來得差。

 

久久不散的非常態異象

當然,台灣經濟之所以低迷不振,與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國際景氣從未真正回到復甦軌道上有關。猶記得2009年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PIMCO)提出「新常態」(new normal)時指出,造成金融海嘯的深層原因來自於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嚴重失衡,導致經濟復甦遠比過往經驗來得慢,約需時5年。

轉眼間,5年過去了,全球經濟失衡的情況依然沒解決,還愈顯複雜。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 Lagarde)以「新平庸」(new mediocre)概念,重新爬梳出經濟成長不如預期、高失業及財富分配不均等3大病徵,希望有助各界找出解決問題之道。

沒想到,新平庸一詞提出2年後,全球預測機構仍在持續下調經濟成長率;美、歐就業人口占總勞動力比回升相當有限,顯示失業問題改善可能僅止於表面;而各國前10%與前1%高所得者所得占比自1980年以來的上揚趨勢未變,反映大量財富日益集中在邊際消費傾向較低的少數富人之手,也證明不均現象還在持續擴大。

這些非常態異象始終未緩解且程度益發嚴重,今年年初,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N. Roubini)遂於《時代》雜誌撰文,以「新非常態」(new abnormal)一詞形容當前全球經濟。除了談及「新常態」與「新平庸」所指涉的多個持續性經濟與金融異象之外,亦就通縮陰霾久久不散、各界對零利率、負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等非傳統貨幣政策習以為常,使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變得相當困難,以及金融市場與經濟基本面的脫鉤情況加劇等,表達極度憂心。

然而,無論是新常態、新平庸、新非常態,抑或2014年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 Summers)爰引1930年代漢森(A. Hansen)提出的「長期成長停滯」(secular stagnation),企圖解釋金融海嘯後的投資不足、內需不振及低物價等問題,其關注重點或切入角度略有不同,卻都指向同一個現象,那就是「全球實際經濟成長率低於潛在成長,且潛在成長率減弱趨勢已然成形」。未來,失去動能的全球經濟,一旦遭遇較大的外生衝擊,很可能就陷入嚴重衰退。

 

都是新自由主義惹的禍?

若再進一步往上追溯當前經濟社會的運作思維,1970年之後,以解除管制、全球化及資本自由移動為主要特徵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雖使全球經濟有更多元的增長動能,亦埋下金融海嘯的潛因,以及難以脫困的窘境。

以美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倡議政府應取消對企業管制、削減公共福利開支等政策、推動金融與貿易自由化、取消外資自由移動的各種障礙等,促使1990年代全球化快速,各國之間區域貿易協定(RTAs)加快簽署,全球貿易也明顯深化。也因為企業營運不再受到國境的限制,大型企業利潤來自於海外比例的趨勢提高。再加上金融管制解除,讓各式各樣的新金融商品蓬勃發展,為市場投資人與潛在借款人創造更多的可能,民間部門遂出現金融資產與負債明顯提高的現象。

問題是新自由主義盛行後,攫取大部分所得及財富的資本家與管理階級愈發注重追求高收入,忽略實質資本累積,從而削弱了潛在經濟成長率。相對的,一般大眾的生活無法隨著經濟成長而進步,多數人的實質購買力停滯不前,造成貧富差距懸殊,並帶來嚴重的階級對立。

同時,金融深化創造出的新金融工具充斥市場,讓民眾即便面臨所得停滯的牽絆,還是能買進金融資產,加以消費支出持續成長,債務便不斷膨脹,使社會因金融上癮陷入不穩定狀態。而全球化又迫使廠商把生產線逐漸外移,導致產業空洞化及廠商不願意進行實質投資的經濟失衡惡果。

此時,央行貨幣政策本應發揮穩定失衡的關鍵作用,卻在資本自由移動程度提高,使金融資產價格對匯率的影響大增,以及有愈來愈多的衍生性金融工具可對外匯波動避險,皆使外匯市場的變化與經濟基本面脫鉤,進而減弱央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穩定經濟的功效自然大打折扣,美國聯準會於2004年6月啟動的升息週期難以收效,就是顯例。當時連續8次升息,長天期利率未如歷史常規,隨短期利率調升而上揚,反而呈現下跌的怪象,就是因為國際資金經由利差交易操作流往美國,壓低了美國的長期利率所致。之後,房市泡沫愈吹愈大,終於引發次貸風暴。

就此看來,過去40多年過度奉行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運作,帶來全球經濟失衡、所得分配不均、金融上癮及貨幣政策有效性降低的嚴重後遺症,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台灣,自然難以倖免,經濟成長衰退似乎情有可原。

但真是如此嗎?

答案應有頗大的討論空間,亦是這本書付梓的源起。特別是我每季進行台灣經濟預測期間,不斷探究數據背後的各種成因時,感受更為複雜與深刻。所以,在過去1年數度下修GDP預測之際,也陸續提出「失焦式成長」、「滯留式經濟」、「看守型經濟」、「懸浮式成長」觀點,分別針對台灣經濟所面臨的國內外循環性及結構性問題與挑戰,進行深度剖析,希望與各界一同找出翻轉台灣經濟之道。

或許對台灣而言,當前國際間對新自由主義思維的討伐,仍過於遙遠;亦不認為以歐洲為主、逐漸崛起的左傾勢力,有改變全球經濟現況的本事,但這並不代表台灣可以「隨波逐流」。相對的,位居於經濟社會領導角色的政府及知識菁英,應發揮頂層設計的特色,讓經濟處在較穩定的架構中,既避免資本家過度累積財富,也要防止社會太過濫情地傾向一般大眾,導致企業經營環境急轉直下。畢竟,台灣已沒有太多空間可以試誤或虛耗。

有別於文學作家發表著作,常從自身經驗取材或進行轉化。我於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成立近12載後,才首度出版評議台灣經濟的專書,多少有些「近鄉情怯」的緣故,卻也因而讓研究能量得以更成熟。在此,要特別感謝元大金控長年無私的支持,讓我與研究團隊能持續專注於國內外經濟、金融領域的短、中、長期研究。亦要感謝《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及《新新聞》提供絕佳的平台,讓我在此書問世之前,能藉由社論、專欄的撰寫,點滴累積對這塊土地的關懷。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我要感謝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的邀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顏承暉博士、責任編輯游子瑩小姐協助編輯與校對。最後,我要對內人真真致上最深的謝意,因為有她數十年如一日的支持與付出,我的研究之路才得以如此順遂。

接下來,就請你泡杯茶或咖啡,與我展開一場台灣經濟解茫與重生之旅。

 

2016年4月6日 寫於燈下

目次

自序:解茫 1

 

卷一 走出經濟數據的盲與茫 9

長期停滯的警鈴大作 10

台灣社會罹患GDP無感症候群 13

新台幣意外走強的個原因 17

全球與台灣的平庸病 21

別拿景氣當藉口,結構沈痾才是問題 25

亞洲通縮現象開始蔓延 30

美、中與台灣的愛戀與離別 34

當紅潮崛起後… 38

「台灣公司」為何不受投資人青睞? 43

台股低迷阻礙新創動能萌芽 46

經濟土壤液化的危機 49

漸被孤立的台灣狼 54

中韓FTA帶來的威脅 58

只要是FTA,就能救台灣? 61

新ICT生態體系的卡位戰 66

台灣電子業迎來新戰略折點 71

 

卷二 面對所得與勞動市場的巨變 77

所得分配不均的根源 78

勞動市場的傾斜 81

「過剩」時代的資本與勞工 85

新型態的失業潮 89

三大策略反制M型化社會 93

別再誤用「創新」了 97

台灣最美的風景 100

世界大學排名是國力的前線戰場 103

橫掃當代職場的秘密武器 107

刺蝟與狐狸的生存之道 111

一起來當狐狸父母吧! 114

 

卷三 重建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119

誰來替台灣打分數 120

台灣脆弱嗎? 123

法遵「害人不淺」 127

經濟問題的源頭… 132

令人恐懼的「恐懼」 136

領導人、股市與經濟的循環 140

向拉古薩學「以小搏大」 144

頁岩革命關台灣什麼事 147

這一款懶人包缺貨 151

將意外轉化成養分 155

翻轉棋局走向的這一子 159

領導人的自問與自答 163

衰敗與重生的十字路口 167

重振百年老店的第一步 171

復甦與改革,哪個優先? 175

對的態度+對的方法=成功的經濟政策 179

 

參考資料 183

 

書摘/試閱

「台灣公司」為何不受投資人青睞?

 

捫心自問,假設台灣是家上市公司,你會想買它的股票嗎?

相信大多數投資人會搖頭,畢竟台灣近年的經濟數據及社會現況,著實看不到讓人雀躍期待的地方。但如果覺得這種看法太過直覺,不夠理性與科學,那麼就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J. Tobin)於1969年提出的托賓Q比率來看看台灣吧!

所謂的托賓Q比率,就是指公司市值對其資產重置成本的比率。若用金融市場慣用的語言解釋,它的分子就是公司值多少錢,分母則是指要用多少錢才能買下公司所有的資產,亦即複製一家公司時所需的花費。而當托賓Q比率大於1時,投資會增加;小於1時,投資便會減少。

當然,評估一家公司是否有前景,除了看它當下的獲利多少之外,還會看其資本支出計畫如何。假若一家公司有不錯的獲利,亦有相對積極的資本支出計畫,巿場往往會給予較高的評價。因為投資計畫讓外界看到企業的願景及未來性,股價就會應聲上漲。反之,如果一家企業空有不錯的獲利,資本支出計畫卻過於保守,則代表企業缺乏未來性,股價自然就漲不動。

根據IMF預測,2015年台灣投資占GDP比僅21.4%,遠低於韓國、新加坡與香港的28.6%、26.6%及23.2%,延續2009年以來總是位居四小龍之末的窘境。若以較高頻率的資料分析,台灣投資的能見度也不足。2013年工廠校正暨營運調查亦指出,僅有8.6%。的受調查廠商認為現有廠房不足,且其中也僅有56%願意擴充產能,顯見投資動能不強。同時,2015年4月經濟部調查顯示,2015年重大投資案件預計完工金額僅7,895億新台幣,比起2014年同期調查的全年預計完工金額的8,716億新台幣,硬生生地少了10%。

再從經濟學理來看,經濟成長的三大動力,分別是技術進步、資本累積與勞動力成長。但台灣已逐漸脫離人口紅利期,使勞工要素投入不再對刺激經濟有所助益,又因產業發展政策缺乏明確方向及海外磁吸效應,造成投資不斷外流,不僅使新創的就業機會大為減少,企業長期低投資及控制成本求生存的結果,更讓低薪成為普遍的現象,壓迫與掙扎便成為多數民眾的共同經驗。

更令人擔心的是,由於觸及債務上限及民眾對執政者不信任的氛圍驟增,使政府缺乏基礎建設的施政空間,導致與生活相關的基礎建設數十年如一日,愈發陳舊、愈顯失能。

只是,問題已經這麼明顯了,「台灣公司」理應積極提高投資,重新爭取「投資人」的青眛。像是增加基礎建設支出、改善政府效能、整合官方研究資源、加強教育質量、為創新提供環境與融資皆是可行的方法。

無奈的是,當局在規劃台灣經濟發展議題時,卻總是畫錯重點,企圖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過關,大至將經濟政策與產業政策劃上等號,使資源配置效率不彰,小至意欲透過立法強制企業加薪,滿足民眾的小確幸,枉顧強制加薪只能算是整體經濟政策的配套之一,僅具治標之效。一旦操作失當,甚至可能會衍生把企業趕出台灣並衝擊投資的後遺症。

就此看來,近年台灣企業投資遲滯導致托賓Q比率偏低,未來性嚴重不足,執政當局又拿不出真正有效的政策規畫,「投資機構」別說逢低買進了,說不定還會大舉調降投 資評價。

 

「過剩」時代的資本與勞工

 

雖然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仍在黨內提名戰階段,卻已引發全球熱議。特別是共和黨籍的地產大亨川普(D. Trump)出乎華府政治圈預料,贏得民眾高支持度,且漸有代表該黨出戰的態勢。川普受到歡迎的主因,就在於他將擁有低勞動成本的中國視為美國製造業外移的禍首,引起不少勞工階層的共鳴。這種論點,相信台灣民眾亦不陌生,甚至於在地理、文化相近及政治敏感性發酵下,感受更為複雜及深刻。

新興巿場龐大且低廉的勞動力,讓各國企業難以自拔於這些世界工廠所帶來的便利,尤其是依賴代工出口的台灣。但若將勞工就業機會與所得難見增長的問題,都算在中國頭上,即犯了見樹而不見林的毛病,飽受爭議的川普如此,部分以此論點恐中的台灣民眾亦如是。因為,隨著自動化生產技術愈來愈成熟,逐低成本勞動力而居的企業經營模式,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畫下句點。屆時,只懂「生產優勢」卻不識「稀缺性」的台灣,將遭遇更棘手的難題。

著有《第二次機器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的布林優夫森及麥考菲(E. Brynjolfsson & A. McAfee)與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賓塞(M. Spence)以「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為題,在2014年7月出版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中聯合撰文,直言「勞動市場的苦日子還沒過完」。

未來,勞動者不只要跟人口眾多、薪資低廉的新興市場勞工競爭,還要與各式各樣能大量自動化生產的機器人一較高下,導致一般勞工看起來將更不具稀缺性,亦難免於薪資停滯或負成長的命運。誠如近20年的台灣經濟雖有成長,但一般勞動力卻因為不具稀缺性而面臨薪資裹足不前的窘境,受雇人員報酬占GDP比從1993年的24.6%下滑到2012年的19.2%。

同時,隨著自動化生產技術愈見成熟,原本屬於人力的工作機會,可能在從工資高漲的中國移到下一個薪資更低廉的新興國家之前,就逐漸消失,轉而在靠近終端市場的各處自動化生產基地重生,使全球經濟勢力將重新洗牌。如此一來,不只是高薪資成本國家的勞工會感受到強烈的剝削感,就連低廉成本的新興市場勞工也缺乏競爭優勢。

換言之,在下一個世代裡,掌握龐大且低廉的勞動力,將不再是經濟快速成長的保證。那麼,只要擁有自動化生產技術,就是贏家了嗎?那也未必!

畢竟,自動化生產設備(包括機器人)雖可定義為廣義的勞工,但它終究是資本,不只具有累積的特性,且在數位科技時代裡,所有的新技術幾乎都能利用較低的成本再複製,使其累積的速度將相當驚人。更可預期的是,大量累積的自動化生產設備未來也將互相競爭,形成邊際報酬率遞減的現象。因此,在自動化生產設備仍然稀缺的當下,資本深化尚可算是推動經濟成長之道。但當資本過度累積,導致邊際報酬遞減時,資本深化與資本家分配較多報酬的關係就不必然成立。事實上,近10幾年來台灣大力推動資本密集型產業,但衡量資本報酬分配的營業盈餘占GDP比,卻從2002年的17.3%下滑到2012年的13.7%,顯見掌握資本固然重要,但若其無法創造出市場新需求,則形同投石入海,徒勞無功。

全球經濟正進入一個生產過剩的時代,傳統的勞力與資本等兩大生產要素都將因競爭激烈而無法分配到太多經濟成長的果實,唯有生產函數中,最為稀缺的投入要素──創造新想法與生活形態的企業家,才能攫取到較多的經濟利益。

尤其是在傳統投入要素成本愈見低廉之後,創新者幾乎可以獲得經濟成長的大部分利益。而這種贏者全拿的經營模式,很可能是未來數位時代的普遍性現象。目前看來,這樣的趨勢不只會發生在數位化與網路化產業,諸如零售、金融、製造與行銷等產業,也逐漸有類似的現象。

令人擔憂的是,不強調生產優勢的經濟型態,並不是台灣所習慣的。特別是具有設計、創新與提供新生活型態的領導人才,必須建立在優質且具有彈性的高素質教育體系上。然而,從教改問題重重可知,目前台灣教育體系的素質不僅欠佳,方向也不甚明朗。就連過渡至下一世代所需之自動化生產技術的深化,發展腳歩也稍嫌遲緩,遠不及積極切入相關領域,並進入第二期智能機器人基本計劃的競爭對手韓國。

或許,對當前面臨紅色供應鏈威脅的台灣產業界而言, 重新被經濟學者納為新生產函數投入要素之一的創新,仍是個不痛不癢的未來,但它確實已逐歩讓「生產」二字再次質變。只是台灣社會要選擇看見,或不看見。

 

橫掃當代職場的秘密武器

 

「叮咚!」當手機社群軟體的訊息音響起,你是開心的迅速讀取,還是對要不要打開訊息糾結不已?倘若是後者,想必這則訊息多半是來自工作相關的群組,甚或直接是主管或老闆交辦要事。而連續多日加班的你,內心正盤算著如果此刻無視工作訊息,留待明天再處理,會不會造成大麻煩?

就是這種勤奮負責的態度及責任制的工作型態,將台灣勞工的工時推至OECD調查中的全球第4高,且比起平均值多出46個工作天,亦與縮短工時的國際趨勢相違背。難怪當勞動部規劃將今年的國定假日由19天減為12天,企圖減輕新工時方案(由雙週84小時,下調至單週40小時)對產業界和經濟「競爭力」的衝擊時,勞工團體會斷言此舉形同變相增加工時,憤起抗議。

只因為多年來台灣勞工勤奮依舊,經濟卻總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況,使薪資凍漲、工時超長、工作責任制的枷鎖,成為對勤奮的一種懲罰。

部分專家學者指出,台灣高工時、低薪資現象是反映勞工生產力不足,且原因或與台灣教育品質不佳有關;又或是與低工時的德國相比,台灣勞工做事效率遠不及嚴謹自律的德國,自然需要高工時彌補生產力的不足。這些觀點看似成理,卻仍難以完整解釋台灣與主要國家間工時與薪資的巨大差距,所為何來。

其實,較貼切的說法應是台灣教育出來的勞工,無法有效適應當前全球產業生態。特別是隨著各種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技術發展,許多必須仰賴人工的生產環節都被機器〈包含大數據)所替代後,台灣經濟轉型與勞工生存之道就不再是倚靠「勞力」來創造價值,應轉以「腦力」取勝,就是創造力、想像力、創新能力。

首先,就腦力來說,擁有矽谷的美國、聚集高科技創新公司的瑞典,以及產生大量新創企業的以色列,在OECD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排名,都落在後段班,比不上在數學、科學及閲讀三大評量標準高居全球第4、13及7名,且整體排名位列殿軍的台灣,顯見決定一國腦力高低的因素與制式的學力競賽或測驗成績沒有必然關係。而進一步解析這3個國家能培養及吸引來自於全世界腦力的關鍵,即在於法治社會、良好的監理架構、頂尖的研究型大學、充滿活力的企業家文化,以及有活力的資本市場。

再者,人文教育也是發掘腦力的重要管道。哈佛大學校長佛斯特(D. Faust)解釋,人文教育可培養一個人作好「第六份」工作的準備。因為,在這個多變的產業環境中,學校所學的知識與技術容易很快就過時,但人文教育強調仔細閱讀、發掘新靈感來源、尋找證據去證明假設真偽及偵測資訊偏誤的能力,恰好是能有效率且多元接觸不同面向知識的核心競爭力。蘋果、Facebook的成功,就是巧妙地將其他領域的元素融合到科技當中,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M. Zuckerberg)更曾直言,Facebook為科技、心理學、社會學的融合體。也是2013年美國大學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的調查報告指出,有74% 的雇主建議為因應當前全球經濟趨勢,學校必須要加強人文教育的由來。

此外,過往各界有一種偏誤,常認為人文教育僅為「修身養性」,與提升工作競爭力無關。實際上,人文教育的兩大特質──書寫及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擅於引導人們進行深度思考,有助於發掘腦力。書寫的過程會強迫人們整理腦中雜亂的想法,重新以有邏輯的方式排列,並確認結論是否與想法相呼應,避免片面化及漏洞百出的問題。現今許多科技公司便極為重視寫作力,如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 Bezos)就堅持旗下的資深主管必須持續撰寫備忘錄。

口語表達能力亦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需奠基於了解自己的內心,並預先將不成熟的想法過濾掉,再透過有意義的、簡明扼要的順序表達出來。尤其是跨領域合作已成為當代產業趨勢,人們在漫長的職涯中,勢必會與不同領域的人士互動,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是順利進行跨領域合作的敲門磚。

過去,台灣教育體系教會學生勤奮的態度,也用有效率的方式讓學生具備基礎工作技能,為20多年前欲以低成本製造高品質產品策略崛起的台灣電子業,提供最適勞動力,並創造出當年的台灣經濟奇蹟。如今,台灣勤奮與訓練有素的勞動力特質仍在,卻已難敵時代的快速變遷,怎不令人百般唏噓。

不過,也無須太過悲觀。倘若執政者能從法制、資本市場等客觀面向營造適合孕育腦力的環境,並與企業攜手加強能增進勞工多元學習、文字與口語表達能力的人文教育,有效提高台灣腦力存量。再加上既有的勤奮態度及經良好訓練的職業技能,台灣勞工就算不能舉世無敵,也相去不遠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