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知道感恩的人不會變壞,知道感恩的社會不會變亂。」
這個單純的想法,支持著「點燈」製作人張光斗整整二十二年。
讓「點燈」成為台灣最長壽的談話性節目。
它,現在仍持續報導著世界上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哪裡有黑暗,那裡的光就最亮。
讓我們來聆聽這些從生命深處發出的光。
最長壽的談話性節目,述說生命動人的故事
從一九九四年至今,「點燈」歷經了十任主持人,製作近千集節目,但不說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點燈」的製作預算全都是募款而來!二十幾年來,張光斗為「點燈」賣了房子、咬牙死撐,四處募款……奇妙的是,每次快沒有製作費時,便有往往有神祕的款項湧進。點燈報導了全台灣乃至緬甸、越南、中國等偏遠區域,一個又一個生命動人的奮鬥、為弱勢團體的奔走、為志業努力的故事。
這一切,都源自於一個人的啟發
就像書中為愛滋孤兒一擲千金的杜聰說,是這些愛滋孤兒給了他人生目標,製作人張光斗也說,收穫最多的人是他。一切最不可思議的是因為得到聖嚴師父的啟發,他從「背光」再次「迎光」,回歸生命本來面貌,儘管歷經生命的橫逆,卻能發自內心感嘆:無論生與滅,生命絕對是值得詠歎的!他自己在這麼多大人物與小人物的故事中,往往淚眼婆娑,因為他看到一道道或晶瑩、或炫目的光,在黑暗的世道中閃耀著。
我們這個時代,最溫暖的光
「點燈」單靠募款,做了二十二年節目,其中發生了不少奇蹟。張光斗娓娓道來這些奇人奇事:捐了鉅款的無名天使、為葬身異域的國軍奔走的小人物、愛滋孤兒的爸爸、為痲瘋村鞠躬盡瘁的奇女子、罕病子女的爸媽、新加坡國寶藝術家、力挽時代狂瀾的女記者……他們有些人是社會上知名人士如柯一正、陳瑞獻、王鼎鈞、林海峰、張毅、王俠軍……更多是隱身社會的無名天使。會不會,這些天使也就在你身邊呢?或者你就是尚未出現的天使?
本書中的二十幾個奇人,有些人像太陽月亮,有人像燈塔與野火,或許也有人是點燃火種的火柴。太陽永遠無私照拂萬物,溫暖一切,而火柴雖小,只要能發光,就能發揮功效。只要懷著對人、對社會與土地的感恩之心,每個人都能發光,都能成為支持他人的發光體。
作者簡介
張光斗
電視節目「點燈」製作人。
點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電影編導科、日本大學放送學系,並獲得日本明星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臺灣電視公司節目助理、民生報與自立報系駐日特派員,以及電影與電視劇之編導與製作。
目次
自序
第一輯 將火把傳遞下去
天使來敲門
紐約也有我的家
英雄本來就有淚
哥哥爸爸真偉大
迎光中的勇士們
第二輯 在世界點燃火苗
看他們父子牽著手
這家的巫婆法力高
無情自閉有情天
愛滋孤兒的好爸爸
不是猛娘不過江
新加坡的狂人大師
漫天飛花一武士
下廚的男人樣樣好
第三輯 我記憶中最溫暖的角落
來自前線的本家大兄
情人橋上看見她
今生的第一位老闆
無法忘懷的夢幻騎士
舉手無悔的大丈夫
佳人也是家人
自斬桃花的美男子
他的心裡,住著一個小男孩
奇怪!他為何就是不生氣!
龍兄虎弟在王家
夜半無聲尋無詩
跋
書摘/試閱
無法忘懷的夢幻騎士
要寫已逝的故人非我專長。不過,這麼多年了,我們還是沒有忘記她——楊士琪。
前幾天,看完了吳念真的舞台劇「人間條件三」之後,幾位當年服務於報社的老友們心情大好,吃完晚飯後還是無法罷休,臨時決定轉進到一間熱鬧的酒吧。不知不覺地,,話題竟然轉到了楊士琪的身上……。在短暫的沉默中,我告訴自己,嗯,我準備好了,可以來寫她了。
一九八二年的三月,我離開台灣。上飛機前,登機卡上必須蓋滿層層關卡的藍色與紅色印章。沒錯,那是個尚未解嚴的年代,機場裡每個拿著圖章面對你的人,眼神中盡是懷疑與不信任的符號,他們每眨一次眼,彷彿都能讓你如壞事幹盡的大盜,幾幾乎要緊張到停止呼吸,休克倒斃。
我很幸運,抵達東京三個月之後,聯合報系駐東京辦事處正式成立,當時,民生報的總編輯石敏先生通知我,民生報駐日特派記者的位子是我的了。
我像是解掉了腳鐐手銬的犯人,在東京清新舒適的空氣中自由翻滾,飄盪翱翔。我跑到池袋的電影院,半帶好奇興奮,半帶一點罪惡的心態,看完了大陸展映的幾部電影,《牧馬人》是其中之一。我偷偷跟自己說,他們的電影沒有台灣宣傳的那樣「樣板」,那麼無聊啊!
每過兩天,我們可以收到國內寄來的航空版報紙。三大張的報紙,讓我捨不得遺漏每一個短行新聞。我逐漸自報上讀出味道,台灣隱隱中有些不安定的因子在聚合分解。電影新浪潮也在那沛然鬱積的狂滔中成形壯大……。然後,出現了「削蘋果事件」。
由美國學成歸國的導演萬仁,在一部三段式的電影中執掌一段改編自黃春明的小說,吳念真編劇的《蘋果的滋味》。這對被黨機構掌管的中央電影公司來說,是劃時代的創舉,當時的總經理明驥、製片部經理段鍾沂、企劃吳念真與小野等人都是造勢作浪的重要推手。
就在快要上片之前,一位影評人向文工會投訴,認為片子在貧民窟拍攝,暴露台灣的黑暗面不說,還在片中影射美國大兵高高在上,在肇事後以一只蘋果來顛覆台灣淳樸的民風。於是,中影公司面對強大的壓力,必須要導演萬仁刪改劇情。
此一挫敗新電影新價值的黑幕,被聯合報記者楊士琪得知,她在獲得報社主管的支持後,以犀利的文筆戳穿了政治干預電影原創的荒謬突梯。
我在東京辦公室讀到報紙時,忍不住跳了起來,恨不得仿效泰山,非要狂吼吶喊一陣才能平靜下來。當下,對撰稿報導的楊士琪佩服至極。我甚至反問自己,如果換做是我,我會有這麼強大的膽識與魄力嗎?
沒過多久,一個來自台灣的記者團到東京出訪,楊士琪是團員之一。看到她,我興奮莫名,像是追隨偶像一般的盤問她更多來不及寫在報上的幕後祕辛……直到晚飯後,我還是欲罷不能;好心的民生報好友高愛倫乾脆叫我不要回家,留在飯店裡與她們繼續聯誼。是晚,與楊士琪同一個房間的愛倫把床位讓給我,她與楊士琪擠在一張床上。這在當時保守的民風裡,還真是不容易的前衛行動哩。也因為那晚的長聊,我才知道,楊士琪的老公竟然是我之前服務的民族晚報的同事吳長生。
因為這一次的東京相遇,我對楊士琪更是欽敬。她不囉嗦,話也不多,對世事有自己的看法,對台灣剛誕生的電影新導演更是呵護有加。只不過,人生的無常總是劈頭就來,往往讓你措手不及,徒留傷悲。
一九八四年的五月二十日,剛出差回到台北的楊士琪在報社寫稿至夜半。回到家後,她的氣喘犯了,為了讓先生與女兒好眠,她忍著、忍著……。最後,居然將寶貴的生命忍到最後一口氣上不來……。
楊士琪的驟逝,讓所有感念她喜歡她的電影人與親友們詫異難信。
當年年底,我回台灣省親,照例會與新聞界及電影圈的朋友相聚。一個冬雨迷濛的夜晚,楊士琪的先生自報社下班,來到我們聚會的卡拉OK店,在場的幾個人都毫無防備地淚眼相望,繼而輪流擁抱。
萬仁選了一首他最愛的「媽媽妳也要保重」。歌聲中,我們都心照不宣,相信大家都默默祝福楊士琪得以沒有罣礙地瀟灑而去,也祈願她那也有氣喘宿疾的女兒能無災無難的長大……。
楊士琪雖然走了,感念她,懷念她的友人們卻是怎麼都捨不得。聯合報的好同事王威寧、涂明君夫婦,為她寫了本紀念冊《夢幻騎士》。將她追求理想,不畏強權的個性及行儀付諸於文字。電影界的二十五位導演、影人們,更是進一步的為她設立了「楊士琪紀念獎」。李行、侯孝賢、楊德昌、萬仁、吳念真、王童……等著名導演一字排開,不為自己,只希望楊士琪留下的精神,能夠鼓勵更多的電影工作者。這份追加給新聞工作者的「死後哀榮」,空前是必然的,但千萬不要絕後才好。
「楊士琪紀念獎」畢竟只是一個自發性的鬆散組織,缺乏經費,更沒有資源。自一九八五年設立以來,同樣是新聞工作者的胡幼鳳,努力的帶頭奔走,希望能為這個講座奠定一個更有建設性與未來性的平台。
三十年來,此一講座只頒發出三個獎:一九八六年,頒給推動台灣新電影的巨擘,明驥先生(已故)。一九八八年,獎落培養出大陸第五代電影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等人的「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吳天明先生(吳導演為六四運動發言而賈禍,遠走美國多年,此獎時隔二十年才交到吳導演手上,吳導演領獎時淚流滿面的一幕,相信天上的楊士琪業已看到。很可惜,吳導演亦已成為故人)。然後是一九九○年,頒給為台灣電影新器材開拓新視野的林添榮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已故導演楊德昌,在他最為人知的作品《青梅竹馬》的片頭,以中英文寫著:「獻給楊士琪,感激她生前給我們的鼓勵。」
楊士琪走了超過三十年了。她曾活躍在時代巨變的浪尖上,也急遽殞落在世事多變,人心澆薄的現實人世間。今日,台灣媒體沉淪,新聞工作者變成令人嫌惡,吃力又不討好的族群,楊士琪真是好福氣,不用看到如此不堪的窘境。
那個替吳念真歡喜的夜晚,突然憶及楊士琪,我有了異想天開的推測,假如楊士琪已經乘願回來,如今不是正逢大好年華?不知她是否已在尋覓一匹老馬,霍霍磨著一把鈍劍,即將以萬夫莫敵的氣勢,迎向那批正在亂舞中的欺世群魔?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