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滿額折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全三冊)

定  價:NT$ 3160 元
優惠價:902844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13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青春的一抹彩色——影迷公主陳寶珠》一套三冊,合共十三萬字,三百幅照片,全彩印刷,是唯一獲影迷公主陳寶珠授權的著作。

《青春的一抹彩色》(精裝相片集)簡介:
本書精選影迷公主陳寶珠自六歲登台至今的台前幕後照片二百幅,充份反映其學藝經過、涉足影壇、重踏台板,以及台下生活點滴,其中有不少屬首次發表,殊為珍貴。正如為本書作序的邁克所言:「曹雪芹筆下的史湘雲應該像她這樣,爽朗伶俐英姿勃勃,毫不費力便討人喜歡。她飾演怡紅公子也很稱職,待人接物那種貴氣的體貼,學也學不來。難怪追隨左右的影迷海枯石爛忠心不渝,青春的一抹彩色永不減褪。」

《玉女沒有秘密》(訪談集)簡介:
影迷公主陳寶珠一向予人低調,說話不多的印象,於是請來影評人鄭政恆、學者洛楓、文化人盧子英、寶珠姐的親密合作夥伴奚仲文,以及好友兼寶珠迷陳善之,一起提出過百條問題,深入剖析她從出身、學藝、踏入影壇、息影至重踏舞台的全過程,堪稱最詳盡的寶珠訪談。此外,亦請來她的兒子楊天經,「七公主」之馮素波、沈芝華、蕭芳芳、薛家燕、王愛明及馮寶寶,以及合作夥伴如胡楓、鍾景輝、梅雪詩、董培新、杜國威、奚仲文、區嘉雯,好友如陳善之、邁克、關錦鵬、盧子英及一眾影迷,或接受採訪或親自撰文,談論他們眼中的陳寶珠。說到動情處,被訪者流下感激的淚水,但更多的是欣賞讚嘆笑聲不斷,無論是人品,還是藝術上的努力不懈,都叫人回復青春年華,不老之謎於焉揭開!

《愛她想她寫她》(評論集)簡介:
本評論集由影評人鄭政恆主編,除了搜集具分量、歷年刊載過的文章外,又新邀約了專題文章,力求反映影迷公主陳寶珠的多重銀幕形象,包括孝女、少年俠士、女殺手、廣東新女性、工廠女工等等,以探討她如何建立進步新女性形象之餘,又同時保留傳統女性的美德;其宜古宜今,亦男亦女的扮相,反串的英姿颯爽與玉女形象的青春迫人,均令人擊節讚賞,至今無人能及。此外,亦有多篇文章探討陳寶珠息影近三十年重踏舞台的演出,從舞台劇、音樂劇至粵劇,竟掀起後現代懷舊浪潮,以及記錄一名藝人境界造詣日臻完美的全過程。

作者簡介

《玉女沒有秘密》口述 陳寶珠等;訪問 蘇美智、陸明敏、鄭美姿

《愛她想她寫她》主編 鄭政恆

 

第一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得獎者之一,《香港經濟日報》影評專欄作者,現任職於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著有詩集《記憶前書》與《記憶後書》,合著有《走著瞧》,主編有《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五○年代香港詩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04 - 2005》、《2011香港電影回顧》及《讀書有時》三集,合編有《香港粵語頂硬上》、《香港文學與電影》及《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等。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和香港電影金像獎、國際影評人聯盟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及金馬獎評審。

青春的一抹彩色(代序) 邁克

每次見到寶珠姐,總有點手足無措,不僅僅因為她是昔日可望不可即的偶像,更因為她人品實在好,尊敬自然而然化作小心翼翼,唯恐在她面前行為稍有不檢萬劫不復。自慚形穢心理,你懂的。

那些昔日,悉數蘊藏在南洋小島。炎熱的下午說多平淡有多平淡,全賴銀幕上的畫面提供顏色,縱使菲林不過是黑與白和重重疊疊的灰,經想像力輕輕一渲染,頓時都具備伊士曼的繽紛,不論是孝女珠珠的眼淚抑或女殺手的面具,無不在色板找到位置,發酵為萬紫千紅。我還曾經獲得明星紆尊降貴隨片登台的額外福利,三天前排隊預訂門票,坐在觀眾席浸淫在得睹天仙下凡的優越感裏,為日後追星生涯埋下伏線。

是《姑娘十八一朵花》嗎?大概是的,否則幾十年後舊事重溫,那首塵封的插曲不會在耳膜自動響起,旋律頓挫分明,歌詞幾乎一字不漏:「破碎心復罹情劫,縱偷生也無溫暖,三生約已不可踐,只願一死化杜鵑。情愛多惹恨,莫使後世流傳,沉痛滅表記,如萬箭穿方寸。」大人常說,照相機似的記憶力用來背書,恐怕早就中狀元,信焉。

然後時間一跳跳到二○○四年,仙姐發起紀念任姐活動,有幸擔任打雜的我從李後主詞偷取一句,湊數成為慈善演出總題《重按霓裳歌遍徹》,自覺交了差,心安理得跟在背後看排戲。第一次見到現實中的寶珠姐,場地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有事無事的人黑鴉鴉擠成一片,她安安靜靜坐在一角,為《折梅巧遇》的裴禹做準備功夫。教戲的和演戲的都是殿堂級傳奇,門外漢自知良機可一不可再,聚精會神觀摩,樂趣比欣賞正式演出尤甚。

想不到的是,隔了九年居然排演足本《再世紅梅記》,這次的經驗更寶貴,目睹她一步步把山西才子打磨成立體人物,由最初的戰戰兢兢,逐漸衣袂盈香揮灑自如,香港文化中心首演之夜謝幕的時候,為她感到驕傲之餘禁不住流下開心的眼淚。

一直認為,曹雪芹筆下的史湘雲應該像她這樣,爽朗伶俐英姿勃勃,毫不費力便討人喜歡。《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眾人盛讚的小子造型,「原比她打扮女孩兒更俏麗些」,我們在《武林聖火令》和《聖火雄風》早就見識過了,可惜戲曲素來不作興將枕霞舊友搬上舞台,白白浪費了現成的好材料。當然,她飾演怡紅公子也很稱職,待人接物那種貴氣的體貼,學也學不來。

 

玉女沒有秘密(代序) 鄭政恆

還記得二○一六年十月九日,奚仲文、陳善之、盧子英、洛楓、李安和我,訪問大家的偶像明星陳寶珠,整個下午到黃昏,喋喋不休,談個不停。我們口中的「寶珠姐」氣定神閒,不慌不忙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過百條問題,也透過一張張珍貴照片,一起回憶那年那月的往事。

細說從頭,我們從陳寶珠的童年說起,包括為何成為名伶陳非儂、宮粉紅的養女,如何跟隨粉菊花師傅學習北派,登台表演《白水灘》,組成孖寶劇團……

我們當然談到十多年的電影生涯,童星印象、反串心得、玉女形象,也提到她膾炙人口的精彩演出──《如來神掌怒碎萬劍門》的袁銅、《七彩胡不歸》的文萍生、《天劍絕刀》的左少白、《玉女添丁》的梅麗芳……她就是六十年代的一個象徵人物,在影迷簇擁之中,萬千寵愛在一身。

從影期間陳寶珠成為七公主之一,七位粵語片當紅女演員感情深厚,二○○三年的《陳寶珠嚟喇演唱會》,就來一次大團圓,令影迷身心哄動。本書就齊集六位公主馮素波、沈芝華、蕭芳芳、薛家燕、王愛明及馮寶寶的訪談,盡顯金蘭姊妹的情義。

一九七○年,陳寶珠息影,一九七二年放暑假時返港為邵氏拍了告別作《壁虎》。赴美國登台後,留在彼邦讀書上學,結婚生子。如果要了解陳寶珠其人和她的生活,兒子楊天經的憶述,是最好的親身見證。

一九九九年,陳寶珠藉舞台劇《劍雪浮生》重出演藝江湖,杜國威度身訂造《劍雪浮生》劇本,由陳寶珠扮演師傅任劍輝,區嘉雯飾演白雪仙。區嘉雯回憶演出期間的一百壺湯水,也不禁哽咽落淚。

陳寶珠身邊的一眾朋友和影迷,包括銀幕裏的胡楓,台前的梅雪詩,幕後的鍾景輝、董培新、奚仲文,友人邁克、陳善之、關錦鵬,《彩色青春:影迷公主陳寶珠畫冊》編者盧子英,影迷ConnieVivian、楚君、銀珍、阿娥等等,也有許多動人的第一身回憶,而陳寶珠不單受人敬愛,她也萬分尊敬師傅粉菊花和任劍輝。

於是我又想起二○一六年十月九日那天,陳寶珠一身白衣,風度翩然,整天談得最多的,大概就是任劍輝──十全十美的師傅,可惜任劍輝當紅時忙得天昏地暗,陳寶珠未能多多請教師傅,到師傅比較有空時,陳寶珠也正在影藝事業的巔峰未能抽空。然而,任劍輝待人處事的作風,早已潛移默化,平等待人,自然而為,這些都是任劍輝和陳寶珠的性格寫照。在粵劇演出的技藝上,陳寶珠也不斷向任劍輝學習,傳人之名,有名有實,二○一四年與梅雪詩合作演出的《再世紅梅記》,是最好的證明。

這本書的編務急迫,李安、寧礎鋒、莊櫻妮、姚國豪不辭勞苦日夜趕工,蘇美智、陸明敏、鄭美姿憑專業拼勁撰寫訪談文章,只因為大家都希望趕及這套精美的書,可以在陳寶珠七十大壽之時推出面世,在此謹向我們鍾愛的寶珠姐,說一聲:

生日快樂,祝願身體安康。

 

愛她想她寫她(代序) 鄭政恆

陳寶珠是六十年代香港粵語片的大明星,本書「電影篇」的文章追蹤了陳寶珠的多重銀幕形象,包括廣東新女性、童星、孝女、女飛俠、女殺手、青春玉女、少年俠士、封建社會犧牲者、工廠妹等等,十分全面。

追本溯源到一九六六年,影評人羅卡在《中國學生周報》發表文章〈陳寶珠:廣東新女性形象〉,在羅卡眼中,陳寶珠是獨立於男性中心社會的進步新女性,因時勢而變,跟過去粵語片中的女性形象不同了,但同時又保留了廣東人傳統習氣,自足而保守。陳寶珠一直是革新與傳統之間的居中人物,也理所當然兩面討好。

張建德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副教授,他的〈兩面的時代:粵語片與精神分裂的六十年代〉,宏觀討論六十年代粵語片,如何展現孝道與叛逆這兩大主題,本書節錄文章的前半部份,集中觀察電影《孝女珠珠》(一九六六)和《長髮姑娘》(一九六七)中,陳寶珠的孝女形象如何建立,又如何在《姑娘十八一朵花》(一九六六)中邁向獨立,甚至在後來的電影《莫負青春》(一九六七)中喪失了責任感。

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傅慧儀的〈陳寶珠的電影形象〉,是目前討論陳寶珠銀幕形象最全面的文章之一,她回顧了陳寶珠的從影歷程,追源溯始至童角時期,下開古裝少俠、女飛俠、女殺手和青春玉女等形象。

文化評論人洛楓的〈性別的感光片──論陳寶珠的「少年俠士」風貌〉,原載《游離色相:香港電影的女扮男裝》(香港三聯書店,二○一六)。洛楓活用她擅長的文化、電影和性別理論,審視陳寶珠的反串演出,以及作為少年俠士的成長進程。洛楓游走於陳烈品執導的《六指琴魔》(一九六五)和《天劍絕刀》(一九六七一九六八)等膾炙人口的佳作,她筆下的陳寶珠,正是青春新世代的改革力量。洛楓的討論並不囿限於武俠片,但毫無疑問,陳寶珠的反串演出,還是少俠最有神采,《天劍絕刀》中的左少白英姿煥發,最教人擊節欣賞。

資深影評人蒲鋒是香港武俠片的專家,而他為本書撰寫的長文〈談陳寶珠文藝片〉,卻是「棄武從文」。蒲鋒從陳寶珠的純良孝女、女殺手、工廠妹、青春女子等形象之外另闢蹊徑,帶來新的觀察。蒲鋒從深受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名著《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 , 1848)影響的文藝片傳統出發,在《愛他、想他、恨她》(一九六八)和《青春玫瑰》(一九六八)中找到茶花女式自我犧牲的女性形象,又在《旺財嫂》(一九六七)和《小媳婦》(一九六七)中找到文藝片常見的封建社會犧牲者形象。而蒲鋒也跟張建德一樣,對照蕭芳芳和陳寶珠的形象,突顯新與舊的分野。

蘇耀昌為基層大學創辦人,也曾在街坊工友服務處工作多年,他的〈工廠妹萬歲──從陳寶珠電影看香港工人身份的形成〉一文,顧名思義,文章追溯香港工人集體身份的形成,也着墨於陳寶珠電影中的女工形象,在《影迷公主》(一九六六)、《青春玫瑰》(一九六八)、《郎如春日風》(一九六九)三部陳寶珠飾演女工的電影中,選取了《郎如春日風》為焦點,觀察她的工廠妹形象,本文別具社會現實關懷,不容忽視。

由於陳寶珠飾演了多部青春歌舞片,而她的代表作《彩色青春》(一九六六),也在二○一一年由香港電影資料館推出修復版DVD,因此本書特別收錄資深音樂評論人黃志華的四篇樂評文章,其中三篇分別討論《彩色青春》的主題曲和插曲〈莫負青春〉、〈趁青年好行樂〉,教我們更深一層了解《彩色青春》的精彩歌曲。

除了陳寶珠的多重銀幕形象,以及電影歌曲樂評,本書的「舞台篇」討論一九九九年陳寶珠重返演藝界後,多篇關於舞台劇、音樂劇和粵劇演出的文章。

資深評論人石琪從《劍雪浮生》(一九九九)開始關注陳寶珠的舞台演出,也寫過粵劇《再世紅梅記》(二○一四)的評論。專欄作家鄧達智關心《劍雪浮生》和《陳寶珠與香港中樂團音樂會》的演出以外,也道出陳寶珠的形象變化,筆下有情。戲劇演員梵谷(吳偉碩)帶我們的視野從《劍雪浮生》轉移到音樂劇《天之驕子》(二○○六)的演出,他不單觀察陳寶珠的功架,也看整體的演出。

資深傳媒人張結鳳曾出版《舞台偶像:從陳寶珠到陳寶珠》(集賢社,二○○一)一書,從學術角度討論《劍雪浮生》和《煙雨紅船》(二○○○)掀起的後現代懷舊浪潮,以及陳寶珠的「陰陽同體」形象。她對陳寶珠不離不棄,自《舞台偶像》一書出版後,持續關注她的粵劇演出,由《紅樓夢》(二○一二)、《再世紅梅記》一路到《牡丹亭驚夢》(二○一六),都撰文剖析,本書也將這批粵劇評論全部收錄。

散文作家黃秀蓮也是粵劇愛好者,她集中討論二○一四年任白慈善基金會製作的《再世紅梅記》,文中這一段寫得維妙維肖,容許我抄錄如下:「事業巔峰原來不在寶珠芳芳爭霸時,而在回歸粵劇,回到師傅任姐懷抱之日。其唱腔、身段、做手、功架,形神俱妙,境界造詣遠遠在龍劍笙之上;更難得者,是任姐唸白時,尾音韻味天成,那晚聽寶珠唸白,有兩回心頭一顫,以為是任姐再世記。」

本書「訪談篇」的文章,有陳寶珠的真情剖白,訪問者汪曼玲和盧子英等用心記錄,而鄭佩佩和陳寶珠的訪談,也相當珍貴。

最後本書附錄陳寶珠的電影及其他類型的演出目錄,方便查考。再次檢閱陳寶珠自一九五八至一九七二年參與的約莫二百五十部電影,彷彿又帶我們重回變遷中的六十年代,再世浮生,恍如一夢。

目次

《玉女沒有秘密》

玉女沒有秘密(代序) 鄭政恆

 

今生今世情──家人愛

淡妝濃抹總相宜 陳寶珠訪談

我媽是個萬人迷 楊天經訪談

 

相伴微時境──姊妹情

幾十年怎計? 馮素波訪談

鑽石般的兄弟情 沈芝華訪談

溫柔女子帶陽剛 蕭芳芳訪談

圈中難得的傾訴對象 薛家燕訪談

安忍精進 王愛明訪談

最緊要心照 馮寶寶訪談

 

相遇戲台後──夥伴融

相識童年時 胡楓訪談

完全沒有架子 鍾景輝訪談

演員的自我修養 梅雪詩訪談

見證第一波「陳寶珠來了!」 董培新自撰

印象.寶珠 杜國威自撰

一生學習 奚仲文訪談

一劇結緣 區嘉雯訪談

 

戲中人在眼前──朋友誠

教我如何不愛她 陳善之自撰

小影迷之練成 關錦鵬訪談

《彩色青春》的前因後果 盧子英自撰

佔領人心 是偶像也是朋友 影迷眼中的陳寶珠

 

《愛她想她寫她》

愛她想她寫她(代序) 鄭政恆

 

電影篇

陳寶珠的電影形象 傅慧儀

兩面的時代:粵語片與精神分裂的六十年代(節錄) 張建德

陳寶珠:廣東新女性形象 羅卡

性別的感光片──論陳寶珠的「少年俠士」風貌洛楓

談陳寶珠文藝片 蒲鋒

工廠妹萬歲──從陳寶珠電影看香港工人身份的形成 蘇耀昌

陳寶珠好年華 黃志華

電影《彩色青春》主題曲初研 黃志華

陳寶珠《彩色青春》插曲〈莫負青春〉與〈西班牙進行曲〉 黃志華

具歷史意義的原創歌曲 黃志華

 

舞台篇

《劍雪浮生》妙趣 石琪

《劍雪浮生》六年前後 石琪

浮生寶珠 鄧達智

寶珠花樣年華 鄧達智

陳寶珠的新功課 鄧達智

舞台與「我」 梵谷

紅樓幻覺 寶玉珠光 張結鳳

精裝《再世紅梅記》 石琪

陳寶珠大器晚成 黃秀蓮

再世紅梅記 如何再世 黃秀蓮

紅梅再世精彩綻放 張結鳳

回歸粵劇 陳寶珠圓夢 張結鳳

 

訪談篇

貴乎真、善、美──影迷公主陳寶珠 盧子英

陳寶珠息影後復歸平淡 汪曼玲

「俠女百年訪」之影迷公主陳寶珠 鄭佩佩

寶珠姐演師傅 更見功架──《劍雪》綵排直擊 黃慕茵

陳寶珠人生另一境界 復出七年 黃慕茵

自在平淡 與人為善──陳寶珠談做人核心價值 張綺霞

 

陳寶珠演出目錄

書摘/試閱

再世紅梅記 如何再世 黃秀蓮

看完《再世紅梅記》後,那夜,我興奮得有點難眠,容我自信而武斷,在我看過的各類劇曲中,以這一齣是最出色最完美。

今歲是任劍輝百歲冥壽,梨園一株奇香,離世二十多年後,依舊暗香浮動,清芬如故,「不思量,自難忘」,教戲迷長憶者,除了任姐,更有何人?任白慈善基金會之所以在芸芸劇目中選取《再世紅梅記》(下稱(《再》)來公演,一是紀念戲迷永恆的情人,二是紀念劇作家唐滌生,《再》是唐巔峰之作,亦是最後遺作,一九五九年任白首演《再》劇時,他魂斷座上,不朽之才,畢生心血,盡獻粵劇。「彷彿有劍在,還待認唐生」,神遊舊事,不勝唏噓,而香港文化中心燈光漸黯,絲竹鑼鼓響起,幔幕輕啟了。

在《再》謝幕之時,滿溢胸臆者,何只興奮,簡直是驕傲,香港這地方真是地靈人傑,在這片小小土壤上,竟有本事製作出遠遠超乎海峽兩岸的劇作。此劇上承中國戲曲之精粹,又融鑄入地域色彩,由粵人粵腔粵曲,把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蘊發揚;我無意過份強調本土主義,古典戲曲,源遠流長,京崑川越,各擅勝場,我只是慶幸南國一隅,不只承傳,更能精進,不只演藝湛深,更有宏闊視野,不只竭誠守業,更能高瞻遠矚。此劇製作之精、氣魄之大、美學之高、水準之佳,令人擊節,所以三度謝幕,掌聲潮湧,猶未能盡讚歎之一二。同樣,白雪仙僅在謝幕時才亮一亮相,其實是「處處有仙蹤」,這位總工程師所傾注的深情,所凝聚的心力,所投放的資源,拙文也未能表述一二。

翻閱由邁克所編之場刊,喜見重磅厚紙,典雅華美,封面紅梅飄墜,燙金凹字,不吝成本,可見一斑。內頁臚列了工作人員的陣容,策劃小組中有代表了完美主義、不惜上下求索的白雪仙,以認真嚴謹聞名於學術界的盧瑋鑾(小思),尚有陳培偉、高王玉瓊、張敏慧,此外,製作環節分工十分清晰,從總電機師到字幕控制,皆有專人各司其職,台柱及演員共四十三人、樂師十七人、舞台助理十三人,工作人員總數超過一百。台前幕後,都是各行當的傑出人才,有來自粵劇界,亦有來自舞蹈、話劇及視藝媒體,其中不少屢獲獎項。

中國劇曲的舞台佈景,往往是一椅一桌,當年戲班物力有限,不得不因陋就簡,卻由此而發展出抽象寫意的演繹;《再》既保留功架排場,再發展更上層樓的視覺藝術,煙波畫船、竹籬酒帘、冷閣桐棺、宰相府堂、客舍蕉窗,幕幕都以實景來把觀眾帶入劇中;至若旋轉舞台,太師椅滑行而出,佈景從天而降,機杼獨出,莫不教人眼前一亮,未可視之為奇技淫巧。而音樂拍和,則樂器多樣,極之動聽,鈴聲份外空靈,只聽伴樂,已是一場精彩演奏。至於借屍還魂一節,富於想像,畫面之奇之美,堪稱一絕,此手法乃他山之石,傳統劇曲所無,燈光設計應記一功。而劇情之緊湊,曲文之精練,已是登峰造極,他日文學史中,唐滌生之名必與湯顯祖、洪昇、孔尚任並列殿堂。

任姐百年,衣缽誰繼?誰能把唐滌生筆下的書生還魂再世?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觀柳還琴者,原來是陳寶珠。

陳寶珠出身梨園之家,但因聲線不適合學父親的花旦,後隨粉菊花習北派,反串男角,再拜任劍輝為師,乃任姐第一個入室弟子;本應舞台騰躍,奈何正值粵劇低潮,時裝片大行其道,她回復少女打扮,大紅大紫。上天把一扇門關上,又為她開啟另一扇門。「陳寶珠嚟啦!」這句話,是六七十年代潮語,說明了只要寶珠出現,立刻萬人空巷。這位「影迷公主」,名利雙收,但僅屬偶像派,儘管電影拍了無數,演技不過一般。

情路坎坷,人生曲折,以為她息影隱居,不料到又重投舞台,演話劇、開演唱會,也演粵劇《紅樓夢》,卻未見突破發展,如在演唱會選唱周璇的〈四季歌〉,顯然是沒有掌握自己所長。今回梅花再開,重演《再世紅梅記》,由寶珠替代辭演的龍劍笙;一退一進,無意中成就了他人,世事在冥冥中自有主宰。

兜兜轉轉,寶珠終於走對了路,在《再世紅梅記》中,恍若脫胎換骨,好得令人不可置信,可謂璞玉成璧,珠光耀眼。事業巔峰原來不在寶珠芳芳爭霸時,而在回歸粵劇,回到師傅任姐懷抱之日。其唱腔、身段、做手、功架,形神俱妙,境界造詣遠遠在龍劍笙之上;更難得者,是任姐唸白時,尾音韻味天成,那晚聽寶珠唸白,有兩回心頭一顫,以為是任姐再世記。

舞台藝人,聲色藝俱全,方為名角;梅雪詩古裝扮相並不清麗,身材不夠高䠷,亦非天生玉喉,早期表現頗為造作。藝術這一門,天份至為重要,聽說她練功極勤,將勤補拙。八十年代時,在竹搭戲棚看她演《花田八喜》中的丫鬟,有一幕她輕搖船槳,台上分明無水無舟,但水上蕩漾,載浮載沉之情態,竟在款擺搖晃下,活現眼前,令人驚歎。後來龍劍笙移民,她與林錦堂合演《帝女花》,長平公主高華冷傲,出塵氣質她完全欠缺,用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評論說,很「隔」。

《再世紅梅記》「觀柳還琴」一幕,她演青衣角色李慧娘,演不出悽美幽怨;「折梅巧遇」演小旦盧昭容,卻像脫了枷鎖一樣,活潑自然,頗似村女,可見戲路必須合拍,否則難為。到了演慧娘鬼魂,厲鬼紅裳,絳衣詭艷,她一手護住文弱書生,一手擋開輕如燕悍如豹的殺手,當下衣袖翻飛,呼呼風起,既有勁度,亦有美感。「蕉窗魂合」時,但見她虛忽忽的,柔若無骨,態似不勝,儼如鬼影。如此功力,比於京崑名旦,毫不遜色。

功架,是硬功夫,不苦學不可;修為,是意志,無決心不可。梅雪詩在先天局限中,終於把鐵杵磨成針,恩師白雪仙在台下看,也會頷首欣然吧。

 

轉載自《明報》,二○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4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