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新譯帛書老子
滿額折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新譯帛書老子

定  價:NT$ 660 元
優惠價:7549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4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套書優惠

優惠價:85 127007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新譯帛書老子》以馬王堆漢墓出土之帛書《老子》甲、乙本,互證文字,互補殘損。每節均有「題解」、「正文」、「注釋」、「語譯」、「研析」,幫助讀者閱讀老子,其中「研析」部分最是精彩,對於讀者掌握篇章旨意、思想要點頗有助益。書末並有通行的傳世本與帛書甲、乙本及本書「正文」使用的校定本之全文對照以供讀者參考。洵為帛書《老子》之最佳讀本。

作者簡介

 趙鋒
1962年生。祖籍山東青島。1984年國際政治學院中文系畢業。1985年復旦大學第一屆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講習班學習,1994年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碩士課程進修班進修,2001年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古籍整理、古文獻研究及先秦思想研究等領域的工作。整理點校《莊子補正》、《藥地炮莊》等多種古籍,發表思想史研究相關論文十數篇。現任職於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人文社科部。

序言
中國的哪些古書裡有大智慧?標準不一。但有幾本,譬如《易經》、《老子》、《論語》、《孫子》,一定是在經過深思熟慮的所有推薦書單上的。單就這幾部書,其實也還有分別。籠統說來,國人似乎對《論語》更偏愛一些,宋代初年的宰相趙普,大家說他所讀的書,僅只一部《論語》而已。太宗趙光義問他,他回答說:俺一輩子所知,還真沒超出過《論語》。當年俺用了半部《論語》輔佐太祖(趙匡胤)安定了天下,現在想用另一半輔佐陛下達於太平之世(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中國的讀書人,很少有不想修齊治平一路走到「帝王師」上去的,這樣的書,的確很適合胸懷大志的各位反覆涵泳。而外國人大約會覺得《易經》、《孫子》更有味道——一個講「和」講到虛玄鴻蒙,一個論「爭」論到錙銖必較,分析綜合,那是西方之所長,但即使是最擅長此道的西方人,即使對這兩部書只不過是東鱗西爪的一知半解,也不得不拜服其下,感嘆東方智慧的博大精深。
 
但上天似乎另有安排。《老子》這部書,其實不論中西,大家都是尊崇有加。在中國,傳世的老子版本百多個,注釋研究的文章書籍汗牛充棟,絕對稱得上是顯學。在國外,據說書店架子上有關中國的書籍,最多的就是《易經》、《孫子》,再就是《老子》了。然而上天大概確實是太偏愛《老子》,又或者是特意提醒我們人類應該給予《老子》更多的關注?於是借助於日益發達的考古學,一次次地把《老子》重置於我們的面前,強迫我們一次次地重新面對這本有兩千五百年歷史、卻不過區區五千字的小書。
 
北齊時項羽的一個小妾的墓被打開,第一個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考古學所提供的《老子》古本出土,唐代初年的傅奕據此整理,成《道德經古本篇》。一九七三年十二月,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一次出土了兩種《老子》的帛書寫本,其中一個當抄寫於漢高祖劉邦稱帝之前,稱甲本;另一個的抄寫年代,在漢高祖劉邦與漢文帝劉恆之間,稱乙本。一九九三年,湖北荊門市沙洋區四方鄉郭店村楚墓又出土了一個兩千餘字的《老子》竹簡本,據考證,此墓下葬時間,當在西元前三百年左右。二OO九年,北京大學接受捐贈,收藏了一批從海外搶救回來的西漢竹簡,其中赫然就有帶有《老子上經》、《老子下經》篇題的五千兩百餘字的《老子》,這個版本,是目前簡帛《老子》古本中最為完整的一個。
 
中國的傳世古籍,沒有一種能有《老子》這樣的榮幸。《易經》(馬王堆出土過帛書本)和《孫子》(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過竹簡本)等,雖然也有古本出土,但像《老子》這樣幾乎憑藉出土古本就可以排出一個版本序列的古籍,那是絕無僅有。這是上天的偏愛,也是《老子》這本書當時乃至後世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的證明。於是《老子》研究作為傳統的顯學,近幾十年更是大爆發,經常進出書店的人們應該能夠察覺到,幾乎每週都有新的、最新的、最最新的關於《老子》的「專著」上架,考證、訓釋、今譯、評析、我讀、他解、新說、舊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翻開來看,或為高頭講章,或為故弄玄虛、或者尋章摘句,或者翻空愈奇,也是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總之是姿態莊嚴,語帶玄妙,一般人讀來,未免雲裡霧裡,不知所云,只好敬而遠之了。
 
思想的解釋中,總是包含著解釋者本人的獨特理解,而解釋者個人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觀念與心理、知識與經驗,也總不免給自己的著作打上個性鮮明的烙印。把《老子》搞到很個性或者很玄虛,並非始於今日。唐代的趙志堅就曾歷數過此中的種種異徵,「以文屬身,節解之意也;飛鍊上藥,丹經之祖也;遠說虛無,王弼之類也;以事明理,孫登之輩也;存諸法象,陰陽之流也;安存戒亡,韓非之喻也;溺心滅質,嚴遵之博也;加文取悟,儒學之宗也。」(《道德真經疏義》卷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裡面也講,《老子》的「諸家舊註,多各以私見揣摩,或參以神怪之談,或傳以虛無之理,或岐而解以丹法,或引而參諸兵謀,羣言淆亂,轉無所折衷。」(子部五十六《御註道德經》提要)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解釋者與所取用的文本在同一種文化的系統之內,即使真是因為「羣言淆亂」而「無所折衷」,畢竟仍然可以趨同。因為任何解釋都無法迴避文本的存在,以及文本自身所呈現的結構與思想系統,而解釋者自身由於受到同一種文化傳統的制約,對文本的解釋也都無法離開傳統思維的基本設定,無法擺脫傳統的思維方式的慣性作用——繁花生樹,不為異種;開枝散葉,畢竟同根。
 
但是這種情況,卻在近代以來發生了改變。近代以來,尤其是上世紀中葉以後,隨著西方之所謂「哲學」在中國的日漸興盛,以西方哲學的問題意識看待《老子》、以西方哲學的概念或者範疇拆解《老子》、以西方哲學的結構框架來解釋《老子》的,那是忽焉成群,囂然成風,好像講《老子》時不說說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黑格爾,不談談存在、本質、宇宙起源,不講講辯證法、認識論,就對不起老子,同時也弱化了中國古代思想的思維深度和廣度,從而貶低了其存在的總體價值一樣。於是在這樣的注釋研究著作中,就經常會看到拽出《老子》中的某個概念,粗暴地與西方某位哲學家的某個概念進行簡單類比,於是「道」就變成了類似於某種「理念」、「本體」、「意志」或者「上帝」的東西,東方的老子也就搖身一變,成了西方的準柏拉圖或者準黑格爾——準而未准,所以中國無哲學。這當然是追著西方來的結論——在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冊「緒論」部分裡,儘管較之「思想」極其「貧乏」的孔子而言,老子才是擔負著東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者,但即使是老子,也仍未出脫思維的「自然性」而深入「自由之意志」,於是老子乃至整個東方的古代思想,就一體無分,只不過代表著「人類精神」的兒童時代,一律不那麼「哲學」,因而相較於希臘時期就已進入「精神成年」的西方,整個東方的古代思想也就不那麼「先進」了。
 
對於中國古代思想,以及東西方關於存在與人類意識問題上的認識差異,我們在本書正文中有所涉獵,茲不贅述。根本上說,對老子乃至中國古代思想採取上述的那種處理方式,往小了說,是模糊了東西方文化傳統、思維方式乃至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往大裡說,根本就是一種「哲學」的狂妄——現在很時髦的說法,叫做「東海西海,心理攸同」,似乎一筆便可抹平一切。但無論怎樣的巨筆如椽,事實畢竟存在,畢竟不容抹殺,東方西方畢竟還是有差異的,而這種差異表現在東西方各自的文化傳統之中,就是面對同一個存在的現實,即使人同此心,也未必心同此理,即使心同此理,也未必言同此論,否則文化與傳統就都是假命題。而思想研究的目的,就是立足於各個不同的文化傳統的歷史與現實,深入發掘不同文化彼此之間「攸同」的表象之下的「各異」,尋求古代思想對於存在以及人類認識問題上的真實表達,為我們今天思想的創造和發展提供歷史的依據和參照——「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應當就是本書寫作的初衷。
 
是為序。

趙鋒 二O一七年十月於北京京西忍癢盦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序言
導讀
上編
第一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二節 昔之得一者
第三節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
第四節 反也者,道之動也
第五節 道生一
第六節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第七節 名與身孰親
第八節 大成若缺,其用不幣
第九節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第十節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
第十一節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云
第十二節 聖人恆無心,以百省之心為心
第十三節 出生入死
第十四節 道生之而德畜之
第十五節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第十六節 使我扌挈有知也,行於大道,唯他是畏
第十七節 善建者不拔
第十八節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第十九節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第二十節 以正之邦
第二十一節 其正 ,其民屯屯
第二十二節 治人事天莫若嗇
第二十三節 治大國若亨小鮮
第二十四節 大邦者,下流也
第二十五節 道者萬物之注也
第二十六節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
第二十七節 其安也,易持也
第二十八節 古之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
第二十九節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三十節 小邦寡民
第三十一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第三十二節 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宵
第三十三節 善為士者不武
第三十四節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第三十五節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
第三十六節 知不知,尚矣
第三十七節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
第三十八節 勇於敢則殺
第三十九節 若民恆且不畏死,若何以殺愳之也
第四十節 人之饑也,以其取食 之多也
第四十一節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 仞堅強
第四十二節 天之道,酉張弓者也
第四十三節 天下莫柔弱於水
第四十四節 和大怨,必有餘怨
下編
第四十五節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第四十六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
第四十七節 不上賢
第四十八節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
第四十九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第五十節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第五十一節 天長地久
第五十二節 上善如水
第五十三節 扌直而盈之,不若其已
第五十四節 戴營 抱一
第五十五節 卅楅同一轂
第五十六節 五色使人目盲
第五十七節 龍辱若驚
第五十八節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
第五十九節 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
第六十節 至虛,極也
第六十一節 太上,下知有之
第六十二節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
第六十三節 絕聖棄知,而民利百倍
第六十四節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
第六十五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第六十六節 炊者不立
第六十七節 曲則全
第六十八節 希言自然
第六十九節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第七十節 重為輕根
第七十一節 善行者無勶跡
第七十二節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第七十三節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
第七十四節 以道佐人主
第七十五節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七十六節 道恆無名,樸雖小,而天下弗敢臣
第七十七節 知人者知也
第七十八節 道汎呵,其可左右也
第七十九節 執大象,天下往
第八十節 將欲扌翕之,必古張之
第八十一節 道恆無名,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化
附錄一 《老子》帛書本、通行本與本書正文對照
附錄二 《老子》研究參考書目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5 495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