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從杜甫到達利
滿額折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從杜甫到達利

定  價:NT$ 400 元
優惠價:7931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大師的最後著作

詩、散文、評論、翻譯,余光中自稱寫作的四度空間。他認為評論家也是作家,在內容上,應該言之有物,但應非他人之物,不妨文以載道,但是應為自我之道;在形式上,應該條理井然,深入淺出,不必過分旁徵博引,穿鑿附會;在語言上,應該文采出眾,不必矯情濫感,只求在流暢之餘時見警策,說理之餘不乏情趣,若能左右逢源,拈來妙喻奇想,就更動人了。他寫的評論堪稱最好的示範,出入古今,有古典主義的說理,有浪漫主義的豐盈。
張開他的左手,可以看見條理清晰的知性掌紋。他評斷「詩史」杜甫的詩,認為將其一生傑作合而觀之,便是一首長篇的「史詩」;大書特書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點夢成真,反怪為美,令人驚駭又驚喜。
張開他的右手,以詩情感性向繆思燃香。他論述吳望堯、張隆延、錢鍾書等大師或朋友之文,在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字字處處不言情,草木人事皆有情。書末更收錄未結集的散文和多闋詩作,不管是左手寫散文,右手寫詩,都一樣精采奪目,拍案叫絕。
本書是大師的天鵝之歌,文風氣魄昂揚,振翅高飛的姿態使人望之彌高,鑽之彌堅。余光中以詩為經,以文為緯,縱橫半世紀以上的文藝成就,斐然可觀。他不僅跨越散文的抒情、說理、敘述的邊界,更借鏡中西方古典與現代文學,開拓全新的散文風貌。

作者簡介

余光中
一生從事詩、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寫作的四度空間,詩風與文風的多變、多產、多樣,盱衡同輩晚輩,幾乎少有匹敵者。從舊世紀到新世紀,對現代文學影響既深且遠,遍及兩岸三地的華人世界。曾在美國教書四年,並在臺、港各大學擔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學院院長,曾獲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臺灣中山大學及政治大學之榮譽博士。先後榮獲「南京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貢獻獎、第三十四屆行政院文化獎等。
著有詩集《白玉苦瓜》、《藕神》、《太陽點名》等;散文集《逍遙遊》、《聽聽那冷雨》、《青銅一夢》、《粉絲與知音》等;評論集《藍墨水的下游》、《舉杯向天笑》等;翻譯《理想丈夫》、《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老人和大海》、《不可兒戲》、《梵谷傳》、《濟慈名著譯述》等,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一)、(二)、《秋之頌》等,合計七十種以上。

目次

輯一
析論我的四度空間
中國古典詩之虛實相通
中西田園詩之比較
唯詩人足以譯詩?
譯無全功
詩史與史詩
論倒裝之美
我所見的東坡居士
談文論劍
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吟誦千年始能傳後
天鵝上岸,選手改行
銅山崩裂——追念亡友吳望堯
爐熔今古一鴻儒──論張隆延
新儒林外史——悅讀錢鍾書的文學創作
澀極而潤苦盡甘來
青春不朽
藍星曾亮半邊天
眼倒,手到,心到,神到
參透水石──林惺嶽畫冊
妙想驚鬼神──述達利之反怪為美
野心與良心
莫隨瑞典老頭子起舞
遠念黃國彬
選美與割愛
為現代詩畫鬆綁──羅青序
詩心畫境通茶香——序吳德亮(《德亮詩選.詩書茶畫》
智取與情勝——序陳家帶詩集《聖稜線》
耿耿孺慕──讀張輝誠的親情文集
夢見父親
憶初中往事
寧讓科技秒殺?
陰陽一線隔

輯二
天問
半世紀
他與眾神
三伏大暑
巫者告訴我
五株荔樹
危樓
舍利子
謝渡也沙糖橘

書摘/試閱

我所見的東坡居士
我並非蘇東坡的專家,但是不失為其知音,而且寫詩多年,略知其中甘苦,所以也不失為其同行。一提到東坡,我就有不少感想。
有一次和朋友說到東坡,我大發議論,指出東坡素有多元全才之譽,其實他不用學英文,更無須讀物理數學。此說實在不知輕重,因為古代文人大半得做官,並非閒題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就能打發複雜的政務、繁重的公文。東坡兩度主政杭州,第二度再去,發現淤泥厚積,湖水日淺,就得認真疏濬,而挖出的淤泥又得築成蘇堤。浩大的工程在東坡太守監督之下終於完成。至於入朝掌權鬥爭的壓力,下野遠貶江湖不斷遷移的辛苦,就更不用提了。
東坡有一首詩調侃章質夫派人送他美酒六壺,書至而酒不至,句云:「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常有人評他用典太多,唱和過頻。其實才學既富,加以詼諧,只要用典貼切,不失之抽象,又有何妨?
東坡作品有其詼諧一面,他常反躬自嘲,也不放過戲弄文友。例如《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一詩,開篇四句就說:「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其後四句更挖苦陳季常:「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不過這位畏妻的季常(陳慥),到了東坡的散文裡,卻變成正面人物方山子。《方山子傳》選入了《古文觀止》,成了範文。這一來,他不再是那位「拄杖落手心茫然」的「季常癖」了,竟變成隱士、俠士,兼策士,令人嚮往。其實東坡自嘲詩雖多,但在《後赤壁》賦中卻自狀為「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蓋二客不能從焉」,可見非常得意。一般論者美譽前後二賦,每每混為一談;其實前賦之境參透水月盈虛之變,而臻於萬象為賓客之常,可是後賦失其常而困其變,又落入悲觀的小我了。不過後賦中夢一道士,羽衣蹁躚,竟是孤鶴化身,卻令人驚喜。
古代詩人之中,東坡的人緣最好。我是說,他雖特立獨行,卻最為大眾歡喜,所以許多有趣的事都附會在他身上。《警世通言》就有一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說王屢次考他,他都答不出來,那情況十分複雜,在此不能多表。至於他拿來考西夏使者的古怪「神智體」,我懷疑也是好事者所傳。東坡肉享譽至今,據說杭州百姓感激東坡疏浚西湖,送給他不少肥豬。他教人切成五花條肉,一寸見方,加上作料做成美餚。東坡自己有句:「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料他連貪吃肥肉,也成了美談。東坡與佛印、黃庭堅之間互鬥禪機,令人發笑。還有蘇小妹的傳說,也都是想當然耳。東坡是有一個姐姐,大東坡兩歲,名叫八娘,婚姻不幸,死得頗早。原來八娘嫁入程家,常受苛待,婚後一年生了一子,但自己也重病。程家不給八娘延醫,蘇家乃接女兒回家調養。等到八娘病情好轉,程家竟將嬰兒奪走。遭此巨變,八娘病又變劇,三日後含冤而歿。
最令我意外的,是蘇洵和東坡父子對王安石的評斷,完全相反,蘇洵攜二子至京師,見王安石之姦詐偽善,曾作《辨姦論》一文,影射其人。此文亦收入《古文觀止》,成為範文。三十年後,王安石逝世,哲宗要追贈他為太傅,結果敕文是由中書舍人東坡執筆。東坡如果不願接受,大可婉拒,反正王安石已不在,怎會得罪他?結果東坡寫了,而且下筆非常肯定。其文三段,末段如下:

朕方臨御之初,哀疚罔極。乃眷三朝之老,邈在大江之南。究觀規摹,想見風采。豈謂告終之問,在予諒暗
之中。 胡不百年,為之一涕。于戲!死生用舍之際,孰能違天?贈賻哀榮之文,豈不在我!寵以師臣之位,
蔚為儒者之光。庶幾有知,服我休命。 
 
其情其文,蓋亦出於東坡本意。其實王安石是一位很複雜的大人物,而東坡對他也以弟子自居,雖然像是政敵,卻更像是文友。烏臺詩案時,王安石反而是站在東坡一邊,曾上書神宗說:「安有盛世而殺才士乎?」東坡《次荊公韻四絕》之一云:「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又有一首六言詩《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秋早川原淨麗,雨餘風日清酣。從此歸耕劍外,何人送我池南。」「但有尊中若下,何須墓上征西。聞道烏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所以兩大詩人之間,次韻唱和,既有比賽意氣,也有互慕之情,實乃美事。其實引起東坡次韻之荊公原詩,本就十分之美。原詩為「楊柳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蘇氏父子對王安石,一為明詆,一為暗頌,有趣。可是東坡祭韓愈與歐陽修,都十分肯定,卻未有明文頌王安石,足見他對王仍有保留。
東坡有些詩文引起正反的評價,例如《記承天寺夜遊》小品,寫中庭月色不似人間,末句是「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強調的正是雅致而閒逸,評者常說這是流露貶官之怨,我認為不應這麼落實,倒反而俗氣了。
另一點我要強調的,是東坡的少作雖然已多佳作,但他真正的傑作應該是那些出川已遠而滄桑已深的詩:長者應包括鎮江的《金山寺》、彭城的《百步洪》、登州的《登州海市》;短者也應包括《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一點說明:大作家之傑作未必要以故鄉為主題,例如杜甫之豐收應在成都與夔州。藝術家亦然:例如梵谷,他畫的靜物向日葵是法國泥土所生,而非荷蘭的國花鬱金香。至於平生功業三地之末的儋州,則是離四川最遠甚至大宋江山極南之地。 
中華民族愛東坡,不但很多故事派給他演,而且將他的名句泯入日常語言,人人會用而未必知其出處。「胸有成竹」、「雪泥鴻爪」、「高處不勝寒」、「不識廬山真面目」等等皆是佳例。有一次航空公司的櫃檯小姐賣機票給我,見了我的身分證,隨口說出「今日才識廬山真面目」。我猜想她未必知道此句出處。
東坡先生成就多元,即詩一項一生已有四千多首。王水照編《蘇軾選集》在《前言》中說,蘇詩傳世三千多首,蘇詞傳世三百多闕。六十六歲已如此多產,比起我以八十八歲也不過逾千首來看,遺產真是豐厚。


夢見父親
1
近四、五年來,我常常夢見父親,卻從未夢見母親,不知她是否藏在潛意識更深處,輕易不會出現。但據通靈的傅老師相告,在我擲珓卜卦時,母親的靈魂也追隨觀音而來。果如此,則我的內疚當更深刻。因為五十八年前,她在臺大醫院臨終前曾經囑咐我:「好好照顧你父親。」

2
父親曾經做過安溪縣長,也在永春縣做過教育局長。他認識母親,是在教育局長任內:當時父親的普通話還說不清,更不懂從江蘇派來的師範畢業生,也就是母親,那一口江南腔的常州話。不過有情人終於超越了方言之阻,成了眷屬。小時候父親常不在家,不是宦遊在外,就是忙於主持永春同鄉會,不然就是為谷正綱的「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出差,去海外接應各地的難民。父親早年在國民黨的「海外部」任職,後來轉入僑務委員會,多年擔任常務委員,清高而又低薪,每月只有五百新臺幣,而我臺大畢業後在國防部服役,擔任編譯官,月薪卻有八百元。
 抗戰初期,母親帶我出入於淪陷區,備歷驚險,母子同命,片刻不離。所以母子之間的親切遠勝於父子之間,亦即佛洛伊德所謂的「戀母仇父情結」。僑委會的省籍結構,是廣東人多於福建人,而勢力是粵高於閩。小時候我當然聽得懂閩南話,後來去中文大學,廣州話自然也不陌生。

3
一九四九年,我隨父母從厦門去了香港,做了一整年的難民。父親身上只剩了五千港幣,不久恐將山窮水盡。我們和另外兩家難民,擠在銅鑼灣道某處的四層樓上,我睡的竹床白天收起,晚上才放下在走道上。香港大學的學制異於大陸,我也不願考進去,做港英政府的準公務員。冥冥之中,我知道自己將來會做作家,但不是在當時變天的大陸。有一次我偶然發現蘇聯發行的一份英文月刊,英譯的卻是中國新文學的評析,便將之譯成中文,投給香港版的大公報,竟得了五十元港幣的稿費。我即買了三罐555牌的香煙送給父親。
一九五○年,蔣介石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在臺北復出視事,號召海外的黨員去臺灣「共赴國難」。父親於該年五月先去了臺北,六月間我也隨母親乘船赴臺。當時臺灣的局勢岌岌可危,香港的親友嘲笑我們,說臺灣眼看就要解放了,你們這時去簡直是送死,還擔負了逃避解放的罪名。滯留香港的某些親友,勸我早日回新中國去「為人民服務」。我明白自己的志趣與潛力何在,不為所動。古寧頭一役,臺海形勢逆轉。不久韓戰爆發,第七艦隊進守海峽,臺灣終於倖免「解放」之威脅。
父親認為我的大學教育,因內戰而停頓了一年,應該繼續,以竟全功。早在我十二歲那年,在重慶鄉下讀南京青年會中學時,校方的國文課本雖也有選讀古文,他認為不夠,又教我加讀呂祖謙的《東萊博議》,和《古文觀止》裏的知性文章,例如前後〈出師表〉、〈留侯論〉、〈五代史伶官傳序〉、〈諫太宗十思疏〉、〈辨姦論〉、上下〈過秦論〉等等。我讀了諸文,甚有啟發,但更想讀的還是美文。這方面的願望,例如〈赤壁賦〉、〈阿房宮賦〉、〈蘭亭集序〉、〈滕王閣序〉、〈春夜宴桃李園序〉、〈陋室銘〉等,就由曾任小學校長的孫有孚舅舅來滿足。那時我年幼多思,初通文理,所受啟發極大:頓時明白,要成為新文學作家,這種根柢的修養是必要的。
當時正值抗戰,能暢讀的書籍不多。家中有一套上下册的《辭源》,我翻來翻去,常對著「秧雞」一類的辭條遐想,而讀到李白的詩句:「羌笛橫吹阿嚲迴,向月樓中吹落梅」,也神馳不已。
南京青年會中學遠在窮鄉,圖書館藏書極少。漸漸,我深感與世隔絕,便開了一批書單,請在重慶市辦公的父親就近採購。隔了一星期,每週往返城鄉的「交通工友」老趙,終於步行六十里路,挑了重擔,送來內有我等待已久的幾本書。我記得其中包括了林琴南譯的第一本西書《茶花女遺事》,和曹禺譯的《柔蜜歐與幽麗葉》。《茶花女遺事》以桐城派的文筆譯出,我默誦再三,十分陶醉。曹禺是湖北省潛江市人,普通話有口音,不知為何竟把莎劇的Juliet譯成「幽麗葉」?我收到這麼多名著,興奮莫名,但是父親的同事們見了這些書,卻認為都非正經讀物,竟大搖其頭,迸出一句:「唉,這樣的爸爸!」
抗戰勝利,我隨父母回到南京,在復原的南京青年會中學畢業,同時考取了金陵大學與北京大學。金陵大學裏我們有一個親戚在職員部工作,父母曾向其拜託。但北大是我自己考取的,據說數學只得十幾分,但國文與英文都遙領他人。我乃振振有辭,反駁父母,說我畢竟能自力更生。
一九五○年自港遷臺,父親就命我去臺大考插班。當時我心灰意冷,以為大陸易幟,前途未卜,不如離家工作,何必再入大學。同時,臺大的師資會越過北大嗎,何必退求其次。但父親的美意不忍遽拂,終於還是報考了大學。
但是學籍仍有問題。一九四九年從厦門大學去了香港,父親就堅持要我向厦大索取轉學証書。證書到手,日期標的不是中華民國,而是公元一九四九年。臺北師範大學乾脆拒絕我申請考插班大二;臺大的各院院長一字排開,審查考生資格。法學院長薩孟武只一瞥我的「偽證件」,就嚷說:「憑這證件,我非但不能接受申請,還要勸你把它收起,不得招搖!」我大吃一驚,正進退兩難,旁邊的文學院長沈剛伯卻把證件過目,說「這是非常時期,不妨通融」。憑了這句話,我終於進入臺大,插班外文系三年級。
當時臺大外文系的教授陣容,並不如我擔心的那麼差。文學院長是錢歌川,其女曼娜與我是外文系同班同學。外文系主任英千里兼擅英文與法文,有教皇冊封的爵位。梁實秋在師大專任,也來臺大兼課。臺靜農任中文系主任,黎烈文在外文系教法文,兩人和魯迅的關係不淺,但均不提往事。後來教我們翻譯的吳炳鍾,本職為軍中文職的上校,當時是臺灣口譯界第一人,對我的鼓勵尤大。另外還有英語流利的趙麗蓮,曾國藩後人的曾約農,擅長戲劇的黃瓊玖,也都是十分稱職的老師。幸運的是:五四人物典範未遠,我竟能一一得挹清芬。傅斯年一九五○年卒於臺大校長任內。胡適曾出席我所譯《中國新詩選》的慶祝會,並發表感言。羅家倫一九六一年率領我們從臺北赴馬尼剌參加國際文學研討會。改革開放之後,我在中文大學會見了朱光潛、巴金、艾青、王辛笛、柯靈等等;其後於一九九二年,應社科大之邀,又在北京拜訪了馮至、卞之琳等前輩詩家。
回到一直關心我前途的父親。我存一連生了四個女兒,做祖父的未曾一言表示失望。母親逝世後父親一直不再娶,才得長保家庭和諧。我存主持家務,她的革新父親一概承受。終於多病的他,雖然長壽,卻苦於風濕、失明、行動不便,只能靠一架老舊的收音機聽一些新聞。我想他是深深懷念著逝世多年的亡妻的,但是並不常提起。這時我應該做卻錯過未做的,是坐在他的床邊,陪他說話,甚至說些故事,回憶往事。他數度問我,是否做了中山大學的文學院長,似乎以此為榮。我卻淡然回應,連更多的榮譽也不曾向他解釋。中國人原就拙於對親人表達感情,包括稱讚對方或適時道歉。我應該做的,是抱住他消瘦的病軀,親吻他的耳朵,告訴他不要怕,我在這裡,不會走開。相信這樣的接觸,單憑下游的血回溯上游的血,他的恐懼和痛苦就會解脫了一半。有一次我扶他起來吃飯,他抓住我六十多歲仍然結實的肩膀,似乎吃了一驚,似乎令他發現自己已瘦到什麼樣子。
接近他大去的日子,他開始神智昏迷,口齒不清,會對著虛空嘶喊,也許是對著亡妻在訴苦吧。我應該抱住他的。他失智了嗎?他以為是亡妻來接他了嗎?我的罪孽有多深重,豈是「不孝」二字所能形容!
《瑯琊榜》裡,在獄中服毒自盡的祁王,臨終時嘆說:「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父親一生愛我,卻不知我;我愛父親,卻也不知父親。父子之間有代溝,並不足怪。我和父親少有親近,當然互不了解。在我中學時代,父親見我不苟言笑,不擅交際,曾對母親說:「這孩子太內向了,不如去改讀藝術系。」他大概以為藝術系的學生才夠「浪漫」。這令我啼笑皆非。而在我這方面,許多事情也是後來自己身為人父之後才能參透人情世故,終能領悟,並且體會父親對我的自私、自傲有多麼寬容。
儘管如此,他仍然十分長壽,到九十七歲才溘然辭世。一九八五年哈雷彗星飛近地球,父親告訴別人說,他十幾歲時已見過哈雷過境。母親只享年五十三歲,父親高壽,又大她十歲,所以做了三十四年的鰥夫。
父親辭世後,在光明王寺做了三天法事,火化後,王慶華端著骨灰罎,陪我們夫妻北上,將它安置在碧潭永春公墓母親的墓側,一墓二穴,從此永遠和母親並臥在一起。就這麼,永別了我的前半生。只有在每年除夕家祭時,他們的遺像才會並排展現在燭火搖曳、香煙嫋嫋的供桌上。我寫過一首詩,詠嘆看父親火葬的感觸:

難忘去年的今日
是一爐煉火的壯烈
用千條赤燄的迅猛
玉石俱焚
將你燒一個乾淨

淨了,腐敗的肌膚
淨了,勞碌的筋骨
淨了,切磋的關節
淨了,周身的痛楚
將你燒一個乾淨

揀骨師將百骸四肢
從熾熱的劫灰裡
揀進了大理石罎
輕一點吧,我說
不忍看白骨脆散

就只剩這一撮了嗎?
光緒的童稚
辛亥的激情
抗戰的艱苦
怎麼都化了灰燼?

正如三十年前
也曾將母親的病骨
付給了一爐熊熊
但願在火中同化的
能夠相聚在火中

願缽中的薄錢紛紛
飛得到你的冥城
願風中的縷香細細
接得通你的亡魂
只因供案上的遺像

猶是你栩栩的眸光

4
「但願在火中同化的/能夠相聚在火中」,如果以之與我的〈五行無阻〉一詩相互印證,當亦可彼此發明。五行相生,同「行」相通,也是玄學派詩人鄧約翰的詩意所託。近年父親的魂魄頻頻入夢,而母親的卻潛於潛意識的深底,像潛水艇一樣深沉不浮。但願有一夜父親能說動她,帶她一起入我的夢來,讓我再度見父母同在,有幸變成從前的小孩。


半世紀
半世紀前誰不曾年輕
誰不曾,高談卡夫卡卡繆
排排坐在咖啡館
齊齊嗑嗑吃果果,誰不曾
在香菸與啤酒之間
引一句半句薩特,譯
一段半段漢明威,讀
一本半本川端康成
英美太普通了,日本太近
最好是歐陸流行的作家
譯名誰也拼不全,讀不準
R. M. Rilke, García Lorca
Simone de Beauvoir

半世紀後再見面
場合是演說,決審,頒獎,接受榮譽學位,慶生
頭銜是專家,名家,權威,大師,國寶
稿費是五位數,臺幣,港幣,人民幣
髮色是由灰而白,髮觀是由稀而禿
病情是因人而異,對他人也說不清
話題則從內科到外科,醫生則西醫到中醫
你訴你的高血壓
他訴他的類風濕
我害我的青光眼
耳朵早該戴助聽器
牙齒又潔白又整齊,太可疑
集體的獨白,眾聲也不太喧嘩
逐一聽去,有誰能注意到底
抗不了地心的吸力
有的縮水,有的腰痠骨折
算了吧──還在講荒謬,孤絕
還內心掙扎,超現實,達達?
真離不了的,是醫院和藥瓶
結論是:「吾所以有大患者
為吾有身!」真相是:步步為營
絕對不能夠跌跤
一失足成終身
不,餘生之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1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