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難道一切都是我的錯嗎?:重構你的家庭親密關系》內容簡介:身為成年人,你無時無刻不處于,紛繁復雜的關系之中。你或許以為,幸福由成就感決定,但其實:關系的狀態決定了你是否幸福。而你是否知道,關于相處,你80%的常識都是錯的。心理學家李松蔚老師將復雜而系統的心理學概念,從育兒、家庭系統、親密關系、認知方向等出發,以“系統式家庭理論”為支撐,以具體的生活實例為切入點,幫助你拋棄傳統的人際觀,顛覆你處理問題時的慣性思維,讓你學會放棄“控制”、放棄“是非”、放棄“說服”,選取復雜而有用的心理學理論,把生活中的心理案例進行系統化拆解,學習到課題分離、界限等心理概念,換個角度看問題,顛覆我們的認知局限,化解陳年的關系困局。
作者簡介
作者:李松蔚李松蔚,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心理發展指導中心講師,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知乎心理學領域優秀回答者。一個女孩的父親,同時是在心理治療、心理咨詢領域獲得頂尖學位的資深專家,在認知行為治療,系統家庭治療兩個領域有豐富的研究、教學,和實踐經驗,同時也是在網絡頗具人氣的心理學寫作者,在雜志長期開設個人專欄,並開設網絡音頻課程《洞悉相處之道》,受到廣大讀者歡迎。在家庭關系中,我們常常會尋找那個“犯錯”的人,有時是“犯錯”的孩子,有時是“犯錯”的父母。這本書記錄了我作為一個系統式家庭咨詢師,同時也是一個兒子、丈夫與父親,這些年與家庭共同成長的過程。無論是我受的專業訓練,還是我的個人經驗,都讓我認識到家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如果存在一個“問題”的話,這個問題是所有人用各自的方式共同維持的。每個人都是彼此的囚徒,也是彼此的獄卒。找到一個人犯錯並不難,難的是在這當中發現新的可能——自由的可能,解放的可能。這本書旨在告訴大家,對于家庭,我們總是可以找到積極的、不指責的、尋求改變的態度。每個人都不自由,每個人也都是自由的。 ——李松蔚
名人/編輯推薦
我們真的可以脫離原生家庭嗎?孩子zui需要的心理質量是什麼?憑什麼每次讓步的人都是我?家庭出現一切問題都是我的錯嗎?知名心理學家、知乎優秀心理學答主、《奇葩大會》高曉松、蔡康永、馬東盛贊的心理學者、李松蔚首部作品結合十年心理咨詢治療經驗科學運用“系統式家庭理論”全面梳理家庭中的多重矛盾解決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親密關系困境、育兒難題、關系黑洞!關于家庭關系的所有困惑,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解決。通過這本書你可以:刷新認知誤區:我們經常用標簽給自己制造了一個怪圈,我們要接受客觀事實的真相,改變一個人在現實中的心態。轉換關系視角:人的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我們要嘗試采用課題分離的方式,創造一個純粹留給彼此的空間。脫離親密困境:每個人都局限在自己的立場當中,我們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錯誤,會傳遞出不同的力量。解決育兒難題:未來社會,孩子zui需要的心理質量,是跟他(她)無法控制的世界相處。重塑家庭系統:面對原生家庭中的代際傳遞、喪偶式育兒、分離焦慮等問題,大人唯一能管好的只有自己。與這個世界的不可控相處,是我們一生的課題。——李松蔚√課題分離√不評價的交流方式√黑色想象√尊重對方選擇權√正視自己的軟弱……一切家庭關系難題,總有一種解決方式!
目次
1 認知誤區:你是否自己主動選擇了不幸
我不應該被如此對待 -003
某種意義上,越能展現出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
“我是抑郁癥,你幫不了我” -009
我們用標簽給自己制造了一個怪圈。
那些道理很好,但我只是在吐槽 -016
“心理學的理論總給人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
“不是你的錯,你干嗎還不走出來呢!” -024
想一想自己能做什麼,未必真的能做到什麼,但這種態度會讓世界變得稍微好一點兒。
你不面對它,不等于它不存在 -032
通過黑色的想象,我們改變的是一個人在現實中的心態。
痛苦是無法掌控的 -037
我們常常不愿意接受這個真相。
我管不住孩子玩游戲,所以游戲公司該替我管 -043
不要指望每一樣有趣的東西,都能自覺地給自己增加一個“防沉迷系統”。
2 關系視角:人的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
分清你和我,不等于不管你死活 -053
課題分離跟“不顧別人感受,我行我素”完全是兩種活法。
“怎么可以有這種人?” -062
你有你的期待,而別人有別人的行事邏輯。
如何正確安慰一個倒苦水的人 -069
我們聽著,贊同、安慰,但是絕不把它看成是對我們的召喚。
你的好心指點有時會適得其反 -076
創造一個純粹留給對方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他是自由的,只有真實的反饋需要面對,而沒有誰規定他必須“怎么做”。
不評價的交流方式是怎樣的 -081
通過不帶有評價的交流,我們在做一件事:描述經驗本身。
人自私一點兒,未必對別人沒有貢獻 -087
你發現他自私的一面,也許反而更好。
3 親密困境:你是否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憑什麼每次讓步的人都是我?” -097
對親密的依賴和恐懼讓我們彼此靠攏、彼此傷害,又彼此珍惜。
回一次家受到一萬點傷害? -101
每個人都局限于自己的立場當中。
別人說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在哄你 -110
我對別人的感知,由我做主。
有時候,“不靠譜”的父母也很重要 -118
我們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錯誤,是付之一笑還是事事計較,也許會傳遞出不同的力量。
放輕松,不過是在孩子面前吵個架而已 -124
一旦我們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們的自戀感。
為了孩子,好好離婚 -132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兩個人的共同參與。
4 育兒觀察:請把孩子當作與自己一樣的人
孩子的需要,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需要 -143
有了孩子,我還是我自己,我一直都是我自己。
一個孩子的“網絡成癮” -151
想辦法也沒有用,反正孩子也不會聽。
成人的規則與兒童的江湖 -155
小朋友的人際關系根本是一個野蠻生長的無序世界。
育兒文章說得很對,但你zui好不要看 -161
學會對“改變”這件事心懷敬畏,尊重生活中那些“錯誤”。
未來社會,孩子zui需要的心理質量是什麼? -165
跟你無法控制的世界相處。
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恰恰是因為你的重視 -176
“悖論干預”是一種極高明的干預手段。
就算看不慣別人家的育兒方式,也可以允許它先存在著 -184
彼此不同,但誰也不比誰更優越。
5 家庭系統:家庭當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合謀
確定的一代和不確定的一代 -195
我不需要抱著“唯一正確”的生活方式來應對生活本身。
我們真的可以掙脫原生家庭嗎? -200
“代際傳遞”,我們可能意識不到我們身上有多少東西來自父母。
我們能幫孩子制造“主動性”嗎? -206
孩子主動做什麼,只能聽從孩子本身。大人唯一能管好的只有自己。
我壓根兒就不信“喪偶式育兒”那一套 -216
如何讓家庭重新“發現”父親的存在?
孩子有分離焦慮,大人也有分離焦慮 -224
焦慮背后,都隱藏著一種失落。
我不應該被如此對待 -003
某種意義上,越能展現出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
“我是抑郁癥,你幫不了我” -009
我們用標簽給自己制造了一個怪圈。
那些道理很好,但我只是在吐槽 -016
“心理學的理論總給人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
“不是你的錯,你干嗎還不走出來呢!” -024
想一想自己能做什麼,未必真的能做到什麼,但這種態度會讓世界變得稍微好一點兒。
你不面對它,不等于它不存在 -032
通過黑色的想象,我們改變的是一個人在現實中的心態。
痛苦是無法掌控的 -037
我們常常不愿意接受這個真相。
我管不住孩子玩游戲,所以游戲公司該替我管 -043
不要指望每一樣有趣的東西,都能自覺地給自己增加一個“防沉迷系統”。
2 關系視角:人的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
分清你和我,不等于不管你死活 -053
課題分離跟“不顧別人感受,我行我素”完全是兩種活法。
“怎么可以有這種人?” -062
你有你的期待,而別人有別人的行事邏輯。
如何正確安慰一個倒苦水的人 -069
我們聽著,贊同、安慰,但是絕不把它看成是對我們的召喚。
你的好心指點有時會適得其反 -076
創造一個純粹留給對方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他是自由的,只有真實的反饋需要面對,而沒有誰規定他必須“怎么做”。
不評價的交流方式是怎樣的 -081
通過不帶有評價的交流,我們在做一件事:描述經驗本身。
人自私一點兒,未必對別人沒有貢獻 -087
你發現他自私的一面,也許反而更好。
3 親密困境:你是否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憑什麼每次讓步的人都是我?” -097
對親密的依賴和恐懼讓我們彼此靠攏、彼此傷害,又彼此珍惜。
回一次家受到一萬點傷害? -101
每個人都局限于自己的立場當中。
別人說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在哄你 -110
我對別人的感知,由我做主。
有時候,“不靠譜”的父母也很重要 -118
我們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錯誤,是付之一笑還是事事計較,也許會傳遞出不同的力量。
放輕松,不過是在孩子面前吵個架而已 -124
一旦我們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們的自戀感。
為了孩子,好好離婚 -132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兩個人的共同參與。
4 育兒觀察:請把孩子當作與自己一樣的人
孩子的需要,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需要 -143
有了孩子,我還是我自己,我一直都是我自己。
一個孩子的“網絡成癮” -151
想辦法也沒有用,反正孩子也不會聽。
成人的規則與兒童的江湖 -155
小朋友的人際關系根本是一個野蠻生長的無序世界。
育兒文章說得很對,但你zui好不要看 -161
學會對“改變”這件事心懷敬畏,尊重生活中那些“錯誤”。
未來社會,孩子zui需要的心理質量是什麼? -165
跟你無法控制的世界相處。
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恰恰是因為你的重視 -176
“悖論干預”是一種極高明的干預手段。
就算看不慣別人家的育兒方式,也可以允許它先存在著 -184
彼此不同,但誰也不比誰更優越。
5 家庭系統:家庭當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合謀
確定的一代和不確定的一代 -195
我不需要抱著“唯一正確”的生活方式來應對生活本身。
我們真的可以掙脫原生家庭嗎? -200
“代際傳遞”,我們可能意識不到我們身上有多少東西來自父母。
我們能幫孩子制造“主動性”嗎? -206
孩子主動做什麼,只能聽從孩子本身。大人唯一能管好的只有自己。
我壓根兒就不信“喪偶式育兒”那一套 -216
如何讓家庭重新“發現”父親的存在?
孩子有分離焦慮,大人也有分離焦慮 -224
焦慮背后,都隱藏著一種失落。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