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黑心理:是誰在偷偷的影響你?
滿額折

黑心理:是誰在偷偷的影響你?

定  價:NT$ 250 元
優惠價:9022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們思考為何會末莫名其妙的遭受影響呢?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兩個相對立力量的爭鬥,即善和惡。

我們明明知道這麼做是不理智、錯誤的,

但我們的內心為什麼卻又呼喚著我們這樣做呢?

人的內心世界是世界上最複雜、最玄秘的一種存在。

潛藏於內心的黑心理
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儘管上帝再三叮嚀不讓亞當夏娃吃智慧樹上的果子,但他們為何還是禁不住蛇的誘惑偷吃了禁果?明知道許多想法做法是錯誤,自己卻又不自覺得那樣想那樣做?不得不承認,人的內心世界是世界上最複雜、最玄秘的一種存在,就像浩瀚無邊的宇宙,深邃而難以捉摸。

其實,人的行為都是從思想中迸發出來的。行為的出現是離不開思維的,這不僅適合於那些精心策劃實施的行為,同樣還可以使用被稱之為「自發性的」和「無意的」行為。

人的行為是思考的花朵,那麼,人的快樂和痛苦就是思考的果實;於是,人每天收穫自己培植的果實,有的甜蜜,有的苦澀。

思考決定了行為,然而,我們思考為何偏偏又會末莫名其妙的遭受影響呢?到底是誰在偷偷的影響我們呢?想掀開這些迷霧嗎?那麼,我們就必須了解影響我們潛意識,使我們產生負面思考的黑心理。

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人是由「理智」與「情感」分裂的兩部分組成,當我們面對自己以外的事件時,「理智」往往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因為與己無關的事情,也就沒有多餘的「情感」可言。然而,當我們面對與自己有關的事件時,理智與情感這兩個部分便時常會出現衝突,當我們的情感勝過理智時,自然會出現「不理智」的行為了。

我們明明知道這麼做是不理智、錯誤的,但我們的內心為什麼卻又呼喚著我們這樣做呢?毫無疑問,當我們自己理性與情感發生抵觸時,我們常常會以我們的情感為行為的標準,而放棄理性的依循,因為人類是以情感凌駕於理性的物種,這就是人類潛意識裡的躲藏黑心理。

事實上,在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這樣兩個相對立力量的爭鬥,即善和惡。善是理性的、正義的,代表著美好、光明;惡是感性的、羞恥的,代表著醜惡、陰暗。人性中的對與錯、光明與陰暗兩面的鬥爭,最終讓我們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這兩股截然相反的力量在我們身上相互交織和滲透,無論我們用怎樣的方法,也無法剔除其中任何一個。

人都有兩面性,人的意識不是唯一的或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的、多重的、矛盾的、易變的和脆弱的。當我們每天保持清醒,關注周圍及內心的變化時,我們多數人首先意識到的是自己善的一面,並盡可能地使其支配自己的生活。一些不符合社會道德標準或者違背個人理智的本能衝動、被壓抑的慾望,卻也悄悄地潛伏在我們的意識當中。所以,對與錯、善和惡這兩股力量就這樣相互鬥爭,試圖控制我們的思想和生活。那到底誰會贏得這場戰爭呢?如果我們能夠瞭解這兩種力量,並允許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則運作,就可以讓這兩股力量停止爭鬥,避免兩敗俱傷。

因此,我們應多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瞭解自己的心理現象,在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自我調節,學會心理自助,在面對無法排除的心理困惑時,能夠做自己的「心理專家」,自己去快速擺脫錯誤的黑心理。

本書內容通俗易懂,語言形象生動。它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幫你看透人類潛藏於內心的黑心理,閱讀它,在你內心出現錯誤的心理引導時,你就可以矯正它、擺脫它,使自己免受心理學裡的錯誤心態擺佈。

作者簡介

趙鵬程

心理治療師、資深HR,職場心理咨詢講師,擅長心理疏導,熱愛寫作和旅遊。

目次

序:潛藏於內心的黑心理

PART 1 躲在潛意識裡的黑心理
1、五個玩牌的小孩心思各異 018
2、需要,產生了內心的感覺 024
3、誰說人是理性的? 030
4、瑣事,會矇蔽你的理智 035
5、意識與潛意識的問題 041
6、天使與惡魔的廝殺 047

PART 2 認知為什麼會產生偏差?
1、「首因」會誤導你的心理認知 054
2、「近因」會改變你原有的認知 061
3、「權威」將會遮蓋事實的真相 067
4、「投射」是以己度人的黑心理 074
5、「定勢」會侷限你的思考方向 081

PART 3 為什麼你會有偏見?
1、「光環」效應與「惡魔」效應 090
2、「路西法」效應使天使變魔鬼 097
3、「潘朵拉」效應的逆反心理 103
4、你能逃離「鳥籠邏輯」的困擾嗎? 109
5、帶著有色眼鏡的「刻板」效應 114
6、具有傳染性的「鏈狀」效應 119

PART 4 是誰使你失去了主見?
1、被人牽著鼻子走的「巴納姆」效應 126
2、「從眾」效應使你盲從跟風、沒主見 132
3、造成猶豫不決的「布里丹毛驢」效應 138
4、製造混亂的「手錶」定律 145
5、「路徑依賴」效應的慣性力量 151

PART 5 導致你喪失信心的黑心理
1、消極期望下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158
2、自我內耗,陷入「內卷化」效應 164
3、自我設限,進入「跳蚤」效應 171
4、會讓你往壞處想的「黑箱」效應 176
5、導致你虎頭蛇尾的「半途」效應 182

PART 6 造成你失去理智的黑心理
1、受心情左右的「情緒」效應 188
2、四處感染的「情緒轉移」效應 194
3、引起反抗心理的「超限」效應 200
4、怨怨相報的「海格力斯」效應 206
5、尋求認同感的「韋奇」定律 213

PART 7 如何擺脫錯誤的黑心理
1、不要先入為主、心存偏見 222
2、培養由理性主導的觀察力 228
3、不受他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234
4、不被錯誤的壞心情所影響 240
5、學會控制內心的錯誤想法 246

書摘/試閱

Part 1
躲在潛意識裡的黑心理

1、五個玩牌的小孩心思各異
葛禮夏、阿尼雁、阿遼夏、索尼雅和廚娘的兒子安德列,一面等他們父母回家,一面坐在飯廳裏桌子四周玩「運氣」——孩子們在賭錢,賭注是一個戈比。
他們玩得正起勁。就數葛禮夏臉上的神情特別興奮——他打牌完全是為了錢。要是茶碟裏沒有戈比,那他早就睡了——擔心贏不成的那份恐懼、嫉妒,他那剪短頭髮的腦袋裏裝滿了種種金錢上的顧慮,不容他安安靜靜地坐著,安住他的心思。
他妹妹阿尼雁是一個八歲的姑娘——也怕別人會贏——錢不錢,她倒不放在心上。對她來說,賭贏了,是面子問題。
另一個妹妹索尼雅——她是為玩牌而玩牌——不管誰贏了,她總是笑,拍手。
阿遼夏——他既不貪心,也不好面子。只要人家不把他從桌子上趕走,不打發他上床睡覺,他就感激不盡了——他在那兒與其說是為了玩「運氣」,還不如說是為了看人家起糾紛,這在打牌時是免不了的。要是有人打人,或者罵人,他就十分高興。
第五個玩牌的人是廚娘的兒子安德列——自己贏了也好,別人贏了也好,他都不關心,因為他全副精神注意著這種遊戲的數字,注意著那不算複雜的原理,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不同的數字呢?它們怎麼會算錯?
葛禮夏、阿尼雁、阿遼夏、索尼雅與安德列每個人的需要不同,導致他們玩牌的動機不一樣,所以,不同的需要決定了不同的動機。

「需要」是人積極性的基礎和根源,「動機」是推動人們活動的直接原因。人的動機來源於需要,需要激發人的動機,人類的各種行為都是在動機的作用下,向著某一目標進行的,而人的動機又是由於某種欲求或需要引起的。
動機是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動機是個體的內在過程,行為是這種內在過程的表現,各種動機理論都認為,動機是構成人類大多數行為的基礎。
但不是所有的需要都能轉化為動機,需要轉化為動機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需要必須有一定的強度。就是說,某種需要必須成為個體的強烈願望,迫切要求得到滿足。如果需要不迫切,則不足以促使人去行動以滿足這個需要。
第二,需要轉化為動機還要有適當的客觀條件,即誘因的刺激,它既包括物質的刺激也包括社會性的刺激。有了客觀的誘因才能促使人去追求它、得到它,以滿足某種需要;相反,就無法轉化為動機。例如,人處荒島,很想與人交往,但荒島缺乏交往的對象(誘因),這種需要就無法轉化為動機。
按心理學所揭示的規律,欲求或需要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著人們的行為。然而,造就人類不同的需要與動機,則源於人類潛意識裡的不同人格。

人格是一個心理學術語,類似於我們平常說的個性,是指一個人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表現出的一種獨特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的特徵,也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特徵之一。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格包括兩部分,即性格與氣質。性格是人穩定個性的心理特徵,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上。從好的方面講,人對現實的態度包括熱愛生活、對榮譽的追求、對友誼和愛情的忠誠、對他人的禮讓關懷和幫助、對邪惡的仇恨等;人對現實的行為方式比如舉止端莊、態度溫和、情感豪放、談吐幽默等。人們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模式的結合,就構成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獨特的性格。
在性格這個問題上,人的性格不僅表現在做什麼,而且表現在怎麼做。做什麼說明一個人在追求什麼、拒絕什麼,反映了人對現實的態度;怎麼做說明人是怎麼追求的,反映了人對現實的行為方式。
人格很複雜,它是由身心的多方面特徵綜合組成。人格就像一個多面的立方體,每一方面均為人格的一部分,但又不各自獨立;人格還具有持久性;人格特質的構成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穩定的有機系統。所以,張三無論何時何地都表現出他是張三;李四無論何時何地也都表現出他是李四。一個人不可能今天是張三,明天又變成李四。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首先表現在性格上,「人上一百,各樣各色。」性格是造成人們需要與動機差別的重要因素。
性格和能力都是個性心理特徵,但性格和能力不同。能力是決定心理活動效率的基本因素,人的活動能否順利進行,這與能力有關。性格則表現為人的活動指向什麼、採取什麼態度、怎樣進行。例如,一個人記憶比較差,反映的是這個人的能力特點。如果這個人不論是記什麼資料,總是粗枝大葉、馬馬虎虎,這就反映了這個人潛意識中對現實的態度和某種習慣的行動方式,而這就是這個人的一種性格特點。
同樣,某人思考一些問題總是很深刻、很有邏輯性,就表明了這個人的一種智慧特點。如果這個人考慮問題總是很細心、很周到,處事很謹慎,行動很堅定,就在言行態度上反映了這個人的性格特點。

2、需要,產生了內心的感覺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考試前焦慮不安、坐臥不寧?被老師父母批評後更不思前進、自甘墮落?和朋友爭吵後,上街亂逛並買一堆多餘的東西洩憤?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體驗:心情好時,看什麼東西都順眼、順心,對不喜歡的人也有了幾分好感,原來看不慣的事也覺得有了幾分道理;而心情不好的時候,面對再美味的佳餚也難以下嚥,再美麗的風景也視若無睹。
當人們產生某種需要時,心理上就會產生不安與緊張的情緒,成為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並驅使人選擇目標,並進行實現目標的活動,以滿足需要。需要滿足後,人的心理緊張消除,然後又有新的需要產生,這樣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由此可見,「需要」也是人的情緒產生的根源和基礎。當客觀事物能夠滿足人的需要時,就會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如考試取得好成績會興高采烈,得到夢寐以求的愛情會激動不已;反之,當客觀事物不能滿足人的需要時,就會使人產生消極的情緒,如失去親人會悲痛欲絕,遇到危險會緊張恐懼,戀愛受挫會失望悲傷等。

安東尼.羅賓有句名言:你有什麼樣的感覺,你就有什麼樣的生活。的確,人感覺到的,就是所擁有的,人感覺到的越多,所擁有的也就越多。心態決定一切,這是生活的哲理。
人類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社會需要,既有物質需要又有精神需要,涉及方方面面,人類所有的需要,都是以循著人們快樂心理所產生的一種期望,但沒有人能一帆風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因而就會產生複雜多樣的情緒。可以說,情緒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晴雨表。
一般認為,情緒是個體感受並認識到刺激事件後而產生的身心激動反應。何謂刺激事件?刺激事件不僅指來自外部環境的某種刺激(諸如,看見一隻色彩斑斕的蜘蛛、一句滑稽的話、一聲嬰兒的啼哭,等等),而且還包括來自個體內部環境的生理上的以及心理上的刺激。具體而言,胃痛或牙痛、饑餓乾渴、氣喘心跳等屬於身體內部的生理刺激;而想到渡假、想到考試、想到戀人、想到去世的朋友……等等,則屬於來自內心的刺激,它們都會引起你的情緒反應。
人們在與外界的交往中,情緒也隨之變化,有時候我們會興奮、高興、愉悅、自在、放鬆,有時候我們也會感到恐懼、悲傷、憂鬱甚至產生敵意,它們不只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更可能會危及身體健康與生存安全。
情緒對我們的生活和命運具有決定意義的影響。它會引導我們以現實、恰當的方法做事,但有時也會讓我們做錯事而追悔莫及。千萬不要忽視情緒的力量,請察覺每一個情緒背後的意義,它可能是死神的召喚,更可能是改變命運之門的鑰匙。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系統考察了動物界的各個等級的動物,發現低動物種,也就是低等脊椎動物,如魚類、兩棲類,牠們根本就沒有情緒,最多也就是本能反應模式,例如,搏鬥、逃跑、哺育和求偶等。這些本能產生各自特定的生理喚醒,當動物的神經系統發展到皮質階段時,生理喚醒在腦中產生相應的感覺狀態並留下痕跡,這就是最原始的愛、怒、怕等情緒。因此,只有進化了才能產生情緒。
人們的一些神經生理活動往往會展現出情緒變化。比如:當一個人聽到自己失去了一次本該到手的晉升機會時,他的大腦神經就會立刻刺激身體,產生大量起興奮作用的「正腎上腺素」,其結果是使他怒氣沖沖,坐臥不安,很有可能馬上就要去找人討個說法或者評評理。
研究表明,情緒對認知操作的效果會造成影響,而且情緒的性質及強度越大,造成的影響也會更大,中等喚醒水準的愉快和興趣情緒為認知活動提供最佳的情緒背景。大家可能有類似的體驗,比如一個人將要參加一次重大的比賽,如果非常焦慮,成績肯定不會很好,相反,一點緊張情緒也沒有感覺到,那麼成績也不會很理想。只有認為比賽是一種挑戰,沒有非常大的焦慮感,那麼人的大腦就處於中等喚醒水準時,就會有一個最理想的成績。
記憶力也會受到情緒的巨大影響。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當人處在良好的情緒狀態時,很容易回憶那些帶愉快情緒色彩的資料;而且人們在愉快的狀態下回憶愉快的內容比回憶不愉快的內容顯得更容易,人們在悲哀的狀態下回憶愉快的內容比回憶悲哀的內容會顯得更不容易。總之,如果在同一種情緒狀況下的記憶和回憶,就很容易被喚醒。
還有,人們的情緒也可以支援和左右當時的行為。當人處在積極、樂觀的情緒狀態,則傾向於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態度和善,樂於助人,也會勇於承擔重任;當人處於消極、低迷的情緒狀況,則傾向於注意事物悲觀的一面,那麼希望與渴求也就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攻擊性。
從以上的這些研究結果可以清晰的看出人的心理受到自己情緒的重要影響。

3、誰說人是理性的?
我們總是勸脾氣不好的人要修練脾氣,自己卻也常常因為一些小事暴跳如雷;我們總是勸別的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自己卻事事替孩子代勞;我們總是勸別人多讀書多充實自己,自己卻從來不曾買過一本書;許多官員們總是勸別人要潔身自愛,自己卻又貪贓枉法;總是勸別人不要虛榮,自己卻名牌滿身……,為什麼我們總只會「理智」的分析勸戒別人,而自己內心卻又遭受「情感」所控制呢?
人們每天都在經歷各式各樣的事情以及這些事情給我們帶來的諸多感受。時而冷靜,時而衝動;時而精神煥發,時而萎靡不振;有時可以理智地去思考,有時又會失去控制地暴跳如雷;有時覺得生活充滿了甜蜜和幸福,而有時又感覺生活是那麼的無味而沉悶。這就是情感,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而且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產生著奇妙的效果。
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人是由「理智」與「情感」分裂的兩部分組成,當我們面對自己以外的事件時,「理智」往往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因為與己無關的事情,也就沒有多餘的「情感」可言。然而,當我們面對與自己有關的事件時,理智與情感這兩個部分便時常會出現衝突,當我們的情感勝過理智時,自然會出現「不理智」的行為了。

正常狀況下,人們往往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緒,但一旦出現某些意外的非理性因素,如有所失像友情、愛人、自尊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的控制了。生活中的非理性因素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我們常常會因為這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產生諸多不良情緒,導致發生了一些原本不該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對外界事物的情緒態度,是對客觀事物和主體需求之間關係的反應。而產生的情緒包含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刺激物的認知等成份。
人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機體,七情六慾,人皆有之。喜會手舞足蹈,怒會咬牙切齒,憂會茶飯不思,悲會痛心疾首。情緒總能夠以很快的速度形成,快到我們甚至無法察覺,這種速度能夠在危急時刻救我們一命,也能夠在一瞬間破壞我們的生活。
由此,我們應該明白的發現:提供我們對事情做還是不做的動力並不是理性,而是情感所產生的情緒、激情、憧憬等這些「感性」層面的要素。

我們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靈魂。而且,人都會很順其自然的依照自己靈魂的本性去生活。什麼是人的本性?自文藝復興以來,眾多的思想家們都把人的自然性視為人的本質,他們之中有的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自然應當依照人的需求方式去生活,盡情享受現世生活。比如海鳥,牠在海邊的時候,在水邊吃小魚,在那裏活動著,等人來的時候,牠就走了,人一離開的時候,牠又來了,這就是牠的生活方式和動作方式,是天然而然的,是自然如此的,不是強迫牠如此的。
人也是如此,都是在自己靈魂的意志中選擇自己的生活,這可以說是人的一項根本行為準則。也就是說,人基本上都會順著自己的本性,也就是內心所感、所受的情感、情緒去做事、去生活。
「情感」是順著自己的本性而發展的,「理智」的道理卻是與人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所以,當人類的情感與理智相衝突時,情感往往都能戰勝理智,因為它更符合我們內心自然的本性。

人的生活總為其情感上的精神作用所支配:精神的意象產生真實的生活;精神的意象複寫在每人的生命中,鑄印在每人的品格上;人的生活就是不斷地將種種情感上的精神意象,翻譯在我們生命中的品格上而已。
有時一個人遭遇到大的失望或重大金錢損失,會於短時期之內容貌一變,致使他的友人簡直不能認識他;從這種地方,我們可以看出,情感上的精神作用對於我們的生活影響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人類基本的生活適應能力受到情緒影響,而其人類社會群體生活也受到影響。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與情緒相伴,如果每個人都能珍視它,並善於利用和調節它,它就會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是推動而不是阻攔進步的第一心理力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