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從布拉格到珍珠港:納粹德國政治和戰略的失敗(簡體書)
滿額折

從布拉格到珍珠港:納粹德國政治和戰略的失敗(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  價:NT$ 228 元
優惠價: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9月德軍入侵波蘭,決定點卻在同年3月的布拉格危機,它使納粹德國與西方國家分道揚鑣。大戰結束於1945年9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決定點卻在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它導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從而注定了軸心國的必然失敗。通過分析從布拉格危機到珍珠港事件期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論述了希特勒在政治野心的驅使下,其政治和戰略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失敗的。

作者簡介

張志華,1963年8月生,北京師範大學分校歷史系畢業,現就職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理事。

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爾曼人,他們是一些在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方面相近的民族的統稱。西元前1000年以前,他們就已生活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附近的海島上。從西元前500年起,他們開始向南遷徙。直到西元前50年前後,他們中的大部分定居於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大地區,這些地區被羅馬人稱為日爾曼尼亞。
當時除日爾曼人之外,在羅馬帝國的周邊還生活著凱爾特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被羅馬人稱為“蠻族”。西元1世紀前後,日爾曼人開始經常侵犯羅馬帝國邊境,並進入帝國境內。大約在西元260年,日爾曼人中的一支法蘭克人開始越過萊茵河,進入高盧地區,以後他們便以羅馬帝國“同盟者”的身份寄居於高盧東北部。西元376年,日爾曼人中的另一支西哥特人渡過多瑙河,移居到黑海西岸。西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日爾曼人諸部落更是大舉入侵西羅馬帝國。5世紀初,西哥特人洗劫了巴爾幹,不久向西進攻進入義大利並於西元410年佔領了羅馬,隨後又經高盧南部進入西班牙。5世紀中期,日爾曼人中的盎格魯一撒克遜人從歐洲大陸進入羅馬統治的不列顛島。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日爾曼人在廢墟之上紛紛建國,其中法蘭克王國最為強大。法蘭克王國通過不斷擴張,特別是到西元8世紀查理大帝統治時期,征服了倫巴第和薩克森,領土擴大到東起易北河和薩勒河、西到比利牛斯山脈、南到義大利北部、北到北海,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西元814年查理大帝死後,帝國陷入分裂狀態。西元840年,他的三個孫子為爭奪皇位,展開了一場混戰,並在三年後簽訂了《凡爾登條約》,將法蘭克帝國分為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三個國家,這便是後來的法蘭西、義大利和德意志三個國家的雛形。此外,西元829年,佔據不列顛島的盎格魯一撒克遜人也形成了統一的英吉利王國。
西元919年,東法蘭克王國中的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政權,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王國,開始了薩克森王朝的統治。他的兒子奧托一世在西元962年得到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的加冕,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自此便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歷史上又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在這之後,直到1806年8月1日弗朗茨二世皇帝被迫放棄“羅馬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才在拿破崙的打擊下壽終正寢。神聖羅馬帝國雖然疆域遼闊,但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帝國境內最多時有多達上千個大大小小的邦國。在這些邦國中,有兩個對以後的歷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個是最大的邦國奧地利。1282年,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一世即哈布斯堡伯爵將奧地利作為封地授予其親屬,從此以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哈布斯堡家族一直統治著奧地利。從1438年起,神聖羅馬帝國皇位也轉入到哈布斯堡家族手中,直到帝國消亡。就是說,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既是奧地利的國王,又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另一個是勃蘭登堡。13世紀中葉,勃蘭登堡成為神聖羅馬帝國邦國,其統治者也成為帝國七大選侯之一。1415年,勃蘭登堡邦國的政權轉入到霍亨索倫家族手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在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有增無減。1517年,德意志爆發了由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它不僅直接導致了1524年至1525年由湯瑪斯·閔采爾領導的、有三分之二農民參加的農民戰爭,而且對以後的歐洲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馬丁·路德建立的路德教派,後來又被推廣到北歐的挪威、瑞典和丹麥等國。大約同一時期,在瑞士進行宗教改革的加爾文建立了加爾文教派,後來被推廣到英國、法國、荷蘭等西歐諸國。這些教派統稱為新教,以區別於羅馬教皇控制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

目次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 
一、德國的崛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二、《凡爾賽條約》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關係 
三、經濟大蕭條與希特勒的上臺 
四、希特勒建立獨裁統治 
五、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 
六、20世紀30年代的國際關係及德國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 

第一章 布拉格危機 
一、希特勒欲壑難填 
二、希特勒侵佔殘存的捷克斯洛伐克 
三、英國政策的轉變 
四、危機的影響 

第二章 走向戰爭 
一、但澤問題 
二、英法蘇談判 
三、蘇德條約 
四、大戰前夜 

第三章 波蘭戰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二、蘇聯出兵波蘭東部 
三、西線的“靜坐戰” 
四、希特勒的“和”與戰 

第四章 挪威戰役 
一、蘇聯兼併波羅的海三國 
二、蘇芬戰爭 
三、“威悉河演習”計畫和“R-4”計畫 
四、德軍對丹麥和挪威的佔領 

第五章 法國戰役 
一、“曼施坦因計畫” 
二、德軍的進攻和敦克爾克撤退 
三、義大利參戰 
四、貢比涅停戰 

第六章 不列顛空戰 
一、希特勒侈談和平 
二、希特勒坐失良機 
三、“海獅計畫” 
四、空戰 

第七章 希特勒轉向東方 
一、羅馬尼亞危機 
二、“一顆子彈,兩個敵人” 
三、三國同盟的建立 
四、希特勒外交的挫折 
五、莫洛托夫訪問柏林 
六、“巴巴羅薩計畫” 

第八章 戰爭範圍的擴大 
一、義大利在非洲的慘敗 
二、墨索里尼在希臘的冒險 
三、“非洲軍團”初露鋒芒 
四、南斯拉夫政變 
五、巴爾幹戰役 
六、海上戰爭的繼續 
七、侵蘇戰爭的準備 

第九章 閃擊蘇聯 
一、兵力及部署 
二、戰爭爆發及初期軍事行動 
三、基輔會戰 
四、德軍進攻羅斯托夫和列寧格勒的失敗 
五、莫斯科會戰 
六、閃擊戰的終結 
七、反希特勒同盟的誕生 

第十章 全球戰爭 
一、反對“軸心”的美國 
二、希特勒與日本 
三、日美談判 
四、襲擊珍珠港 
五、希特勒對美國宣戰

書摘/試閱

一、但澤問題
希特勒的戰略有個突出特點,就是每當對手做出一個讓步後,他都不是滿足於取得的成果,而是迅速逼迫對手去做下一個讓步。他像賭徒一樣,不能適可而止。姑息他也就如同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這是綏靖主義者切身感受到了的。
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德國就從北、西、南三面包圍了波蘭。希特勒得隴望蜀,波蘭明顯成為他的下一個侵略目標。在歐洲,除去英、法、德、意、蘇諸大國,波蘭的國力是最強的。對德國來說,波蘭處於這樣的戰略地位:如果同英法開戰,它是後顧之憂,必須加以摧毀;如果進攻蘇聯,它是重要通道,必須加以佔領。
波蘭地處東歐,夾在大國中間,在歷史上命運多舛,曾先後三次被沙皇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所瓜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得以複國。根據《凡爾賽條約》,波蘭從德國取得了但澤自由市和毗鄰的穿過西普魯士通向波羅的海並將德國一分為二的走廊地帶。這一領土變更是德國切齒痛恨的。此外,經過1920年對蘇維埃俄國的戰爭以及第二年3月18日簽訂的《裡加條約》,波蘭又將其東部邊界向主要是根據人種劃分的“寇松線”以東推進了200多公裡,把原屬蘇俄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據為已有。1922年,德國國防軍司令馮·西克特曾表示,“波蘭是我們的東方問題的核心。波蘭的存在是不能容忍的,是與德國生存條件不相容的。……波蘭必須消失,它將會由於自身內在的軟弱和俄國——在我們的幫助下——而消失。波蘭對俄國來說比對我們更加不可容忍;俄國不會容忍波蘭。波蘭絕不可能給德國帶來任何好處……它是法國的附庸”。波蘭面臨的局勢是非常險惡的:它的西部邊界是德國不能接受的,東部邊界是蘇聯不能接受的。波蘭自身顯然無力抗拒東西兩個大國中的任何一個。儘管1932年7月25日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1934年1月26日又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波蘭主要還是把國家安全寄希望於英法兩國。早在1921年,波蘭就與法國簽訂了同盟條約。
納粹最早向波蘭提出領土要求是在1938年的10月24日,也就是慕尼克會議結束後不久。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在與波蘭駐德國大使共同就餐時向對方提出兩點要求:一是將但澤自由市歸還德國;二是經波蘭走廊修建一條超級公路和一條雙軌鐵路以經但澤將德國本土和東普魯士連接,兩條道路都要求享有治外法權。此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的這兩項要求都從未發生任何改變。10月31日,波蘭拒絕了德國的要求,並強調“任何要把但澤併入德國的企圖,必然會不可避免地引起衝突”。為此,11月24日,希特勒簽發了“德國軍隊應做好準備以出其不意佔領但澤自由邦”的命令。當時希特勒深信此舉不致引發戰爭。
捷克斯洛伐克滅亡後,德英關係開始惡化。希特勒變本加厲又提出移交但澤的要求,必然引起了英法兩國的嚴重不安。但此時的希特勒並不希望由此引發一場戰爭,更不要說世界大戰了。在向墨索裡尼解釋兼併捷克斯洛伐克時,希特勒還勸告他的夥伴:“如果想大幹一場,最好再等兩年,那時將有一百個普魯士師可供使用。”後來在會晤義大利駐德國大使阿托列科時,希特勒歸納了不想捲入戰爭的三點原因:軍備尚未就緒,而且即便兩年以後也無法就緒;缺少一支強大的海軍;日本自顧不暇,無法提供有力的支援。
但波蘭問題迅速變成了一個熾熱的國際問題。1939年3月17日,張伯倫發表了歷史性的演說。兩周後,英國對波蘭的獨立做出單方面的保證。4月6日,英國又與波蘭簽訂了互助條約以取代單方面的擔保。與此同時,法國也追隨英國重申忠於法波同盟的義務。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