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滿額折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於二○一六年獲選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譽揚組織,為本市第十四個譽揚團體。該學會自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已三十餘年,推廣兒童文學不遺餘力,也曾經內政部評定為績優社會團體。為譽揚「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的貢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編印三冊日治時期兒童文學讀本作為譽揚形式,藉此回顧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進程。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收錄了張我軍、楊守愚、楊雲萍、楊逵、張文環、翁鬧、龍瑛宗、巫永福、呂赫若等九位作家共十七篇作品,他們在從事文學創作的同時,也關照到兒童世界的閱讀和書寫,開啟少年小說寫作的先河,主題不約而同聚焦在啟蒙與成長兩大主題。新文學作家們在這塊園地播下第一代的種子,結出了豐美的果實,邀請大小讀者與我們一起細細品嚐。



作者簡介

張我軍
本名張清榮,籍貫福建南靖,一九○二年十月七日生於臺灣臺北,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三日辭世,得年五十四歲。其創作文類有評論、詩、小說與翻譯。一九二五年出版詩集《亂都之戀》,是臺灣新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集,描述與妻子苦戀的歷程,歌頌愛情,反抗黑暗現實。除了詩與小說等文學創作,也有多篇評論批判無病呻吟的臺灣舊文學,並積極引介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始末、轉載中國作家作品,主張「白話文學的建設,臺灣語言的改造」,被譽為「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奠基者」,開拓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的視野,後人編有《張我軍全集》等。

楊守愚
本名楊松茂,籍貫臺灣彰化,一九○五年三月九日生,一九五九年四月八日辭世,得年五十四歲。其創作以短篇小說、新詩、漢詩見長,短篇小說和新詩鎔鑄臺灣話文、中國白話文、日式漢文,以自身經歷及觀察出發,批判日本挾帶資本主義的殖民作為,揭開勞苦大眾面對勞動剝削卻苦不能言的現實,後人編有《楊守愚詩集》、《楊守愚作品選集》等。

楊雲萍
本名楊友濂,籍貫福建漳州,一九○六年十月十七日生,二○○○年八月六日辭世,享年九十五歲。其文學創作以詩和小說為主,日文詩集《山河》可謂其詩作創作的頂峰,小說所隱藏的反日抵抗意識,冷靜的知性以及詩精神,都有獨樹一幟的表現,後人編有《楊雲萍全集》、《楊雲萍文書資料彙編目錄》等。
(作家照片:文訊雜誌社提供)

楊逵
本名楊貴,一九○六年十月十八日生,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辭世,享年八十歲。早期以日文寫作,一九三四年以〈新聞配達夫〉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成為第一位進入日本文壇的臺灣作家。作品揭發日本殖民統治對臺灣人民的苦難與壓迫,以樸實的風格、真切的筆觸,展現出普羅大眾的精神,論者推崇為見證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社會良心的形象」的臺灣作家。著有《鵝媽媽出嫁》、《壓不扁的玫瑰》,後人編有《楊逵全集》等,作品曾收錄於國中國文教材。

張文環
籍貫臺灣嘉義,一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生,一九七八年二月十二日辭世,享年六十九歲。其創作以小說為主,次為評論與隨筆。一九四三年以〈夜猿〉短篇小說獲「皇民奉公會」頒第一屆臺灣文學賞。作品中濃厚的鄉土意識與文字所含納的悲憫與批判,描繪庶民階層的生活態度與道德理念,著有《滾地郎》、《論語與雞》,後人編有《張文環全集》等。

翁鬧
籍貫臺灣彰化,一九一○年二月二十一日生,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辭世,得年三十一歲。其創作文類以新詩、小說為主,兼及翻譯、散文,均以日文創作。短篇小說〈戇伯仔〉獲日本改造社發行的刊物《文藝》雜誌的選外佳作。做為一位日語教育下的創作者和現代主義文學的實踐者,其日文優雅流利,承襲日本新感覺派的寫作技法,文字細膩、意象飽滿豐富,著重各種感官知覺的描寫,善用象徵手法與意識流等敘事捕捉幽微的心理感覺,敏銳地呈現出現實社會和人性的複雜現象,在小說創作上開拓了新的畛域。著有《有港口的街市》,後人編有《翁鬧作品選集》、《破曉集:翁鬧作品全集》等。

龍瑛宗
本名劉榮宗,籍貫臺灣新竹,一九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六日辭世,享年八十九歲。
其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一九三七年以〈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東京《改造》雜誌第九屆懸賞小說佳作獎,一九四二年與張文環、西川滿、濱田隼雄同時獲選為「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臺灣地區代表。身為前半生在殖民地臺灣成長與生活的知識青年,原生的臺灣文化是難以尋根的歸屬,在矛盾的國族認同中,他以「纖美和哀愁」的文字跨越語言和時代。著有《午前的懸崖》、《杜甫在長安》、《紅塵》,後人編有《龍瑛宗全集》等。

巫永福
籍貫臺灣南投,一九一三年三月十一日生,二○○八年九月十日辭世,享壽九十六歲。文學雜誌《笠》發行人、《臺灣文藝》發行人。曾參與籌組「臺灣藝術研究會」,創辦臺灣第一本純文學雜誌《フォルモサ》(福爾摩沙),並創立巫永福文化基金會。
其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小說、散文、論述、俳句、短歌等。小說的主要作品皆為戰前所作,受其師橫光利一新感覺流派影響,呈現主觀現實的基調。雖曾因語言跨越之故擱筆,復出文壇後創造力愈顯旺盛,構築當時臺灣人共同的生活記憶與歷史空間,流露對社會無限的關懷與用心。著有《巫永福現代詩自選集》、《巫永福小說集》,後人編有《巫永福集》、《巫永福精選集》等。

呂赫若
本名呂石堆,籍貫臺灣臺中,一九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五一年前後失蹤,得年三十八歲。其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一九四四年出版臺灣第一本小說集《清秋》,並以〈財子壽〉獲得第一回「臺灣文學賞」。戰前多以知識分子的立場,以自身遭遇的經驗及冷靜敏銳的觀察,揭露農民生活的疾苦,關懷封建家族下的道德危機和人性糾葛。後人編有《呂赫若日記》、《呂赫若小說全集》等。


回望臺灣近代兒童文學 鍾永豐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於二○一六年獲選為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譽揚組織,為本市第十四個譽揚團體,該學會自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已三十餘年,推廣兒童文學不遺餘力,也曾經內政部評定為績優社會團體,為國內目前組織活動最活躍的兒童文學社團。在前理事長邱各容提案之下,遂以編印《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寶島留聲機: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童言放送局: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以下統稱本選集)作為譽揚形式,藉此回溯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濫觴。
臺灣近代兒童文學的發展進程,迄今已逾百年。其啟蒙正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因而得以與日本兒童文學乃至世界兒童文學產生聯結。與此同時,也發生了兩件臺灣兒童文學史的重要指標事件。其一為任教於臺北師範學校的臺籍教諭張耀堂首次提出「兒童文學」這個專有名詞。其二,在當時唯一出版過兒童文學作品集的臺籍作者即為臺北龍山公學校的學生黃鳳姿。因此,在日治時期,臺北市不僅僅為全臺政治與經濟的中心,也是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重要舞台之一。二○年代的童謠運動造就出為數眾多的日文童謠作品,作者計有公學校的臺籍訓導、日本居臺的「渡來者」、「灣生」、「第二世」,以及公學校的臺籍學童和小學校的日籍學童。在這其中,臺籍學童使用日文創作,有令人驚豔的精彩表現。此外還有臺灣新文學作家為維繫文化命脈所作的臺灣話文童謠。三○年代的臺灣文壇新文學作家小說作品特別蓬勃,文藝刊物亦如雨後春筍般誕生。本選集精選二、三○年代新文學作家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小說作品,以及臺籍大小作家熱鬧響應童謠運動的豐碩成果,以期留下歷史記錄,見證他們的參與。也希望藉由作品中的兒少視角,引發讀者們個別或共同記憶,回到歷史現場,重現當時孩子們的日常景況與學校生活。
《春風少年歌: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小說讀本》收錄包括張我軍、楊守愚、楊雲萍、楊逵、張文環、翁鬧、龍瑛宗、巫永福、呂赫若等九位新文學作家共十七篇作品。《寶島留聲機: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收錄甫三(賴和)、Y生(楊守愚)、漂舟(黃耀麟)、蔡培火、文瀾(廖漢臣)、君玉(陳君玉)所創作的七首臺灣話文兒歌,以及陳湘耀、莊月芳、莊傳沛、陳英聲、徐富、陳保宗、黃五湖、林世淙、江尚文、周伯陽的二十一首日文童謠。《童言放送局: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收錄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附錄《臺日子供新聞》所刊載,包含張金寶、陳氏信等三十六位公學校臺籍學童的童謠。採繪本方式呈現,不僅包含臺北市龍山、老松、蓬萊、日新、太平等公學校以及樺山小學校的
臺灣學童作品,更有曾任內政部部長的林金生以及前臺大醫院肝炎權威宋瑞樓教授的作品在內。
有賴執行團隊鍥而不捨地進行全臺尋人任務,蒐羅資料、取得授權,再加上多位專家顧問的鼎力協助,我們終於能將這套既有史料保存價值,又富文化推廣意義的選集呈現於讀者面前。希望本選集的出版,能為讀者提供學術參考,將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與現代臺灣兒童文學之間的淵源,做一次歷史性的回顧。期望讀者能經由閱讀小說,了解有關日治時期少年兒童形象的書寫跟現代兒童形象的異同;經由閱讀童謠,體會不同時代兒童的生活情味,產生精神上的連結。本選集每個作品皆配有插畫,是一套淺顯易懂的文學讀本,盼能成為浩瀚書海中,陪伴大小讀者探索世界的涓滴細流。


 

目次

【序】
4 回望臺灣近代兒童文學 鍾永豐

【導論】
8 臺灣新文學作家與兒童們同歌同行 邱各容

輯一:《時移事往》
18 元旦的一場小風波 張我軍
24 音樂鐘 翁鬧
32 玉蘭花 呂赫若
56 泥偶 楊逵

輯二:《記憶切片》
78 弟兄 楊雲萍
84 生命的價值 楊守愚
94 黑妞 龍瑛宗
104 水牛 楊逵

輯三:《家族輪唱》
116 重荷 張文環
128 迷兒 張文環
142 羅漢腳 翁鬧
158 阿煌與父親 巫永福

輯四:《他鄉與故鄉》
178 黑龍 巫永福
200 夜猿 張文環

輯五:《回望殖民地》

248 藍衣少女 呂赫若
262 頑童伐癸記 楊逵
284 論語與雞 張文環

306 作家簡介
316 延伸閱讀書目 邱各容編選

書摘/試閱

藍衣少女
呂赫若

公學校的年輕老師蔡萬欽,為校長那種迎合的作風,氣得七竅生煙。而山村人們帶有野蠻性、愚蠢的抗議,也類似小偷的行為,更加激起他的怒火。起初,他決定極力反駁校長,即使把問題帶到州,也要徹頭徹尾爭到底。但當興奮減退,逐漸覺得自己像隻無力的小動物,感到遠離文化的山村人們充滿堅如鐵壁的偏激。自己更加可憐。
「藝術是什麼?文化是什麼?這是個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世界嗎……」
突然有股衝動,想竭盡全力「刷─刷─」撕破從校長手中接過來的油畫「藍衣少女」。不過,這點他也無法辦到。深知放棄自己的藝術,就宛如扼殺自己的生活意義。嗤笑自己的無力。失去藝術,變成與他們一樣是平凡的蠢物,將情何以堪。果真如此,自己已變成擁有藝術的非凡之人嗎?像現在這樣為藝術而工作,就要高聲向山村所謂的有志之士道歉嗎?那藝術豈非一文不值?多麼無力的藝術……
萬欽這才撲簌流下淚來。
以「藍衣少女」為證據,來抗議的村裡有志之士們,與校長談判回去後,校長把他叫到辦公室,努力擠出笑容。
「蔡君!這種事雖然不會造成問題,怎麼樣啊?因為立場就是立場。立場……」
「聽您這麼一說,我把它當作藝術作品來畫那張畫,是弄壞立場嗎?」
校長垂下眼睛。
「關於那一點啊!如果是世間一般的藝術家來畫那張畫,當然沒有問題。可是,因為你是個教育者啊。」
萬欽的臉色發青、情緒激動,沉默許久。
「而且,因為這裡是山村。沒有人能理解藝術之類的,所以認為你簡直就是誘惑少女來當模特兒。你以為呢?」
「不過,我以妙麗為模特兒,並沒有什麼惡意。而且,她在六年級時,我曾經教過她。說什麼誘惑不誘惑的,這不是很可笑嗎?」
「嗯!不過,因為她現在是女校畢業回家的掌上明珠啊。臺灣的文化水準低落,你最好死心,像個教育者來道歉吧。」
萬欽以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妙麗為模特兒,畫了那張「藍衣少女」,竟然被解釋成那樣,簡直是冒瀆藝術,未免欺人太甚,不由得怒火中燒。妙麗是本山村一位富豪的女兒。也是他來這個學校第一年教過的學生。女校畢業回家後,整天遊手好閒,來學校遊玩時,自己說要當老師的模特兒。由於是個稍有都會風情的漂亮少女,於是他傾全力製作,想做為「府展」的作品。就在即將完成前,突然丟失,今天被有志之士們搬來,做為證據而擺在眼前。簡直滑稽至極。不過,萬欽生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自己被視為有邪心的男人,逐漸有被汙辱的感覺,無法正視校長。
「問題在於你是個教育者。以自己的學生為模特兒,雖然沒有什麼,可是,世間不容赦教育者做這種事。而且,還有一點對你很不利。」
校長挺出身子。
「尊夫人去東京的事,也造成不必要的流言吧。」
「……」
瞬間萬欽啞口無言,只覺得腦裡熱烘烘的。也許是主觀印象吧,校長的臉就像隻卑鄙的大猩猩,在眼前晃來晃去。幸虧辦公室只有他和校長兩個人,才不至於揭穿臉紅之恥。由於現在是上課中,整個學校寂靜無聲。
「……我是不會這麼解釋的。」
校長笑著添加這麼一句話。
「那麼,我為招致大家猜疑的行為道歉。」隔了一會兒,萬欽抬起頭來說。眼裡閃閃發光。
「不過,我也有話要說。那就是對我名譽的毀損。由於內人不在家的關係,竟然胡亂猜測,我實在覺得很奇怪。然後,從我的宿舍把畫盜走,這種小偷的行為,我絕對無法容赦。」
校長沉默凝視著他一會兒。
「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你是個教育者啊。沒有關係吧?是個教育者啊。」
說著露出一副強硬的態度。萬欽不由得發火,正想反駁時,鐘聲響起,職員們魚貫而入,只好就此打住。
雖然走進自己的教室,激昂的情緒尚未撫平,到了下一堂課也依然靜不下心來,他把怒氣發在兒童身上。
「蠢蛋。卑鄙的解釋……」
雖是在上課中,校長的言語如在胸中沸騰。這是多麼骯髒的人世啊。乖僻的看法是天下的常道嗎?連妻子去東京的事,也被拿來作文章。嗚呼──畢竟是因為自己是教員的緣故嗎?萬欽對被叫作教員、自己縮小的身影,有種想沐浴在侮蔑、同情與悲嘆交織的叫囂中之躍躍欲試的衝動。他的妻子上東京研究洋裁,已經過了一年。從菲薄的薪水中寄出少得可憐的生活費,是為了想讓妻子能有個職業來維持生活。而且,依據他個人的想法,不想讓自己作畫、與金錢絕緣的黯淡前途,牽連到家人。在作畫的宿命下,儘管自己過著貧窮的生活,也無法忍受會累及家人。因此,為了自己離開家人也能獨立,決定讓妻子扛起這個責任,而妻子也有所覺悟。連自己這樣的計畫,也被視為潛在著卑劣的野心,叫他如何能忍受?不由得怒髮衝冠。眼前浮現被侮辱、翻弄的一個小小「自己」之身影,最後已分不清到底是在忿怒或是哭泣。疲倦地呆坐在學生回去後的教室裡,眺望著窗外的青空。
逐漸地沉浸在淒慘的情緒中。現在已經沒有鬥爭的體力了。校長與地方具有威信的有志之士,許多張臉一團團地,特寫般脅迫過來。說是一個無聊的畫家而且是微不足道的畫家在反抗,連社會都在叱責自己。他甚至有這樣的想法。最後,聽從了校長的勸告,放學後,真的向有志之士們道歉。
回到宿舍己是傍晚時分。西邊紅色的天空與院子的龍眼葉互相輝映。
沒有精神去煮晚餐,只是出神、含恨似地凝視著「藍衣少女」。門口的門被打開,穿著七分大衣、配上一雙紅帶木屐的妙麗靜靜地走進來。
「老師!」
聽到叫喚聲,萬欽吃驚地抬起頭。妙麗悲淒似地,垂下眼睛,頭低低的。
「對不起!」
「回去!」
「老師!」
抬起頭。眼淚在煤油燈下閃爍。
「請息怒。都是我父親不好。」
「沒有關係,回去!」
「老師!不要!」
萬欽默默從頭到尾打量了妙麗一會兒。妙麗的身子靠著玄閥的牆壁,低下頭。
「我對老師做了不對的事。要是不當模特兒就好了!」
「已經是過去的事了。回去吧!」
「不過,村裡的人都是傻瓜。不了解什麼是藝術,而且……」
「妙麗!」
「而且……」
「沒有關係,回去吧!嗯!再讓別人看到就不太好。人言可畏啊!回去!」
「那好啊!老師!讓別人看到也沒有關係啊。」
「不會又造成困擾嗎?」
萬欽以粗暴的語氣說。妙麗抬起頭動也不動地望著他,眼裡盈滿淚水。再也看不下去,於是眼光移向外面。玄關的玻璃門映著夕照,泛出紅光。已經天黑了。山巒被渲染成紫色。
「沒有關係的。老師!」
她的呼吸急促。
「我已經下定決心了。」
「咦?」
吃驚地望著她。妙麗用手帕頻頻拭淚。
「這次的問題,家父是逼不得已才這樣做的。老師認為誰是幕後指使人呢?」
「那已經無關緊要了。不是嗎?」
「是姜家噢。因為姜家在嫉妒。把別人當作傻瓜。」
「……」
「他們已經把我當作是自己的東西了。」
「……」
「因此才為難老師。」
「已經很晚了噢。回去吧!」
「老師!您聽我說。老師!」
妙麗紅著臉凝視萬欽。
「我已經覺悟了。我沒有辦法和那種蠢蛋廝守一生。」
「這樣是不行的。」
妙麗是本村首富姜清福的長子姜大川的未婚妻。姜家就在學校南方谷間相思樹繁茂的山腰,蓋了一幢紅瓦的住宅。姜大川是個理平頭、皮膚黝黑的青年。公學校畢業後,在家裡的茶園裡監督,除了飼養野鴿或沉溺於圍棋外,別無其他本事。偶爾會來學校遊玩,所以萬欽對他很面善。從小就和妙麗有婚約。妙麗女學校畢業似乎也是仰賴姜家財力的緣故。萬欽聽說他頗自豪自己是山地青年,妻子卻能進入女學校,走起路來得意洋洋。
「不過,老師!」
妙麗尖叫說。淚水再度溢出,獨自發牢騷似地說:
「生活沒有意義,不是嗎?乞丐也有飯吃。在這個山中,而且要成為那個白癡、像標本的姜大川的妻子,一輩子與他共同生活,無論如何我都無法辦到。無法辦到。是的,無法辦到。我不要在這個山中,在這個討厭的空氣中,日復一日重複討厭的工作,等待變成黃臉婆,然後長埋於此山中。不要!我不要嘛!有錢也不能怎麼樣啊。我想更深入探求生活的意義啊。這樣世界才會遼闊啊,不是嗎?」
這些話也刺痛了萬欽的心胸吧。他默默地走到客廳,坐在「藍衣少女」的前面。
「尤其是這次老師的問題。我深感厭惡。」
「妙麗在做夢。」
「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的。雖然有點愚蠢,我想做夢。我想要有夢想。村裡的人們甚至無法有夢想,不是嗎?也不了解藝術……」
「不過嘛!」
萬欽稍微笑了一笑。
「藝術!藝術一點也不能帶給人幸福。金錢才是萬能的。」
「哎呀!老師!」
妙麗有點懷疑自己的耳朵。
萬欽平靜地點頭。
「是啊。像我現在就為了藝術而跪倒在金錢的面前。藝術真悲慘啊。」
妙麗有好一會兒說不出一句話來。
「我深深覺得如此。曾經和妙麗一樣抱持著這種想法。不過,還是金錢至上。藝術是愚蠢的。」
「老師!你怎麼了?」
「嗯!我也是這麼認為。我能了解妙麗現在的心情。而且認為也不應該有現在的想法。不過,我也無能為力啊。」
「還是金錢較好嗎?那麼,我最好是當個山中的富豪夫人。」
「嗯!這樣很好。」
「那就當吧。」
微微一笑,妙麗開個玩笑。
於是,萬欽站起來,拿來一把剪刀。
「為了藝術吃盡苦頭的自己真悲慘啊!我認為自己做了蠢事。總之,為了藝術,竟然輕易地跪在金錢的面前,把道理拋在一旁。」
妙麗直楞楞地凝視萬欽的動作。
突然間,好像想到了什麼,萬欽大喊:
「白癡!什麼是藝術?」
同時反握剪刀,跳向「藍衣少女」。
「該死!藝術的小蟲!」
「哎呀!老師。」
妙麗吃驚地跑向客廳,按住萬欽的右手。
天色越來越暗。

──原刊於《臺灣藝術》第一卷第一號,一九四○年三月

本篇錄自《呂赫若小說全集》(上),呂赫若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二○○六年三月初版,頁二一七~二二六,林至潔譯


導讀
梁燕樵

呂赫若本人與小說中的主角蔡萬欽在身分、經歷上有許多重疊,同樣擔任過公學校的教員,同樣以藝術作為人生職業(只是呂赫若傾心的是音樂),這種重合意味著小說主角的遭遇能夠透顯出呂赫若對這個時代獨特的切身感受。小說的情節很簡單,作為公學校教員的畫家蔡萬欽以曾經教過的女學生為模特兒,畫了一幅「藍衣少女」,而遭到當地所謂「有志之士」的攻擊,陷入極為困窘的境地。
然而某種不協和的色調籠罩著小說中的世界,這種不協和肇始於主角的兩種身分及其所代表的兩種邏輯之間的錯位。面臨來自當地民眾的非難時,蔡萬欽強烈地以藝術家的身分自居,並強烈控訴著金錢對於藝術的侵害。然而若按照校長的解釋,則導致這種非難的,實為蔡萬欽的教育者身分,正是由於蔡萬欽是一個教育者,所以他不應該做出這種在當時民風認知的傷風敗俗之事。
這種錯位交織出極為獨特的日治時期的社會境況,如果說藝術與金錢的衝突確實是現代社會的典型問題,而主角身為教育者,本該承擔著現代啟蒙的功能,又為何在臺灣民眾對於現代價值觀的的抵制中,反而首當其衝,成為傳統偏見的祭品呢?這篇緊湊的小說蘊含著許多啟人深思的訊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