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聊齋瑣議(簡體書)
滿額折

聊齋瑣議(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0 元
定  價:NT$ 240 元
優惠價:8720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聊齋瑣議》匯總了六十多篇文章,分為考證求信、商榷質疑、訓詁名物、釋疑正誤、史料文存、民俗俚語等章節,以占有翔實的資料為基礎對蒲學研究的錯誤觀點進行正誤,有理有據,是一部蒲學論文結集。

作者簡介

蒲先和,般陽蒲氏二十二世孫,現為中學高級教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淄博市蒲學研究會會員,淄川詩詞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有《鄉俗瑣憶》和《般陽俚曲》二書出版。參與點校《[道光]濟南府志》和《淄川縣志匯編》,參與編輯《淄博歷代詩選》和《淄博當代詩選》。

我關注蒲先和先生其人,始於他與我商榷的一篇論文。
20世紀90年代後期,淄川蒲氏族人、先和先生的族兄蒲先明依據他數十年間陸續收集和從友人處借閱的聊齋俚曲抄本,用毛筆小楷精心抄錄了蒲松齡的十五種聊齋俚曲並尋求出版。蒲松齡創作的聊齋俚曲可謂中國俗文學的一流之作,其使用的語言更是地地道道的淄川方言,為方言學的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但由於是方言作品,山東地區乃至北方地區之外的讀者不容易讀懂,而此前只有關德棟先生選注的《聊齋俚曲選》(齊魯書社1980年版)對其中的《窮漢詞》《墻頭記》兩種做過簡注,全部聊齋俚曲的校注本尚未出現。出於以上原因,出版社提出建議,請蒲先明先生找一位研究者,在其抄錄本的基礎上進行校注,然後付梓印行。因為我是淄川人,又多年從事聊齋學研究,先明先生遂讓其哲嗣蒲偉業與我商議此事,約我對聊齋俚曲進行點校和注釋。
我為蒲先明先生的精神所感動,遂不揣簡陋,黽勉從事,在先明先生提供的數種舊抄本和當時所能見到的一些俚曲版本的基礎上,著意從方言、典章制度和用典幾個方面,對聊齋俚曲作了校注。其結果便是題署蒲先明整理、筆者校注的《聊齋俚曲集》,1999年由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我的故裡淄博市張店區灃水鎮昌城村,舊屬淄川縣豐泉鄉,與蒲松齡居處的蒲家莊相距約四十裡。我在故鄉生活了20年,高中畢業後在村裡參加過幾年的集體生產勞動,在家鄉生活的閱歷是我從方言的角度注釋聊齋俚曲的基礎。而蒲先和先生出生於與蒲家莊相去二裡的莪莊,有過在村裡務農十幾年的閱歷,且一直生活在淄川一地,故他對聊齋俚曲所使用的淄川方言的熟悉程度,可以說是遠遠地超過了我的。
正因為如此,先和先生讀過《聊齋俚曲集》後,摘錄出其中不確和釋誤的方言詞語多條,寫成《蒲鄒本(聊齋俚曲集)注釋辨誤》一文,發表在《蒲松齡研究》2011年第1期。細讀此文,我感到獲益良多。感激之余,遂有意去翻檢、閱讀先和先生有關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研究的論文。
我讀先和先生的論文,第一印象是他的研究植根於淄川‘鄉村生活的泥土之中,有著深厚的農村生活的基礎。中國古代社會是典型的農業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況、飲食起居都與農事息息相關。可以說,不了解農業生產,不熟悉農事,就難以完整地認識和了解蒲松齡其人,也難以完整地認識和了解蒲松齡所生活的社會狀況。

目次


掃清迷霧,喚回真容——序蒲先和先生《聊齋瑣議》

考證求信
蒲松齡就是蒲松齡
聊齋詩裡覓“聊齋”
蒲松齡畫像面世前前後後
蒲松齡與蒲兆昌
蒲松齡與玉米、紅薯
“柳泉先生小像”考
指頭畫起源的一條旁證
文賁非文貴
“三生有幸落孫山”新詮
商榷質疑
《問天詞》作者質疑
蓮花庵之遊質疑
“西周生即蒲松齡”的五道門檻
蒲松齡與王漁洋關係的立足點
也說“司空博物本風流,涪水神刀不可求”——與劉洪強先生商榷
牽強附會,矛盾百出——評張永紅先生《(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命運不濟的風水之謎》
蒲松齡?孫樹百?
無燭,抑或無月
《畫皮》果真是“畫皮”

訓詁名物
《聊齋俚曲》中“您”字的音和義
“翦”字析
說“狐”
熱糟·熱槽
撮猴
稷下
砂挼子·逆行蟲
……

釋疑正誤
史料文存
民俗俚語
後記

書摘/試閱

據蒲松齡寫於“康熙己未春日”(1679)的《聊齋自志》中“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來看,從30歲到40歲,蒲松齡的創作活動一直沒有中止,在40歲這一年,初步結集成書,且定名為《聊齋志異》。
從《聊齋志異》中《鴝鵒》《五羖大夫》《馬介甫》《狐夢》等篇的內容來看,蒲松齡到西鋪畢際有家坐館後,《聊齋志異》的創作仍在繼續。據《蒲松齡志》介紹,《聊齋志異》的創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漸擱筆”。
我們再來看蒲松齡的科舉道路。據專家研究,自順治十五年(1658)蒲松齡19歲以縣、府、道三第一補博士弟子員之後,參加鄉試十次,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直到51歲,在妻劉氏的干預下,才停止了仕途攀登的腳步。“顧兒孫入闈,褊心不能無望,往往情見乎詞,而孺人漠置之。”(《述劉氏行實》)
比較蒲松齡《聊齋志異》創作過程和在科舉道路上跋涉的過程,二者基本是同步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蒲松齡並非在科舉失敗後才創作《聊齋志異》的,所以《聊齋志異》的問世,與蒲松齡的名落孫山並無因果關係。因此,“名落孫山而成就了《聊齋志異》之說”不符合事實。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於天池發表在2008年11月17日《中山商報》的文章《蒲松齡:科舉落魄成就偉大(聊齋)》,也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於教授在文章中說蒲松齡:“就這樣孤苦了一輩子,在貧困在線掙扎了一輩子,在科舉考試的路上落魄了一輩子,在寫小說的路上奮斗了一輩子。”又說:“歷史是公正的,如不是科舉的失敗,讓他安下心來潛心寫作,我們今天就不會看到流傳千古的《聊齋志異》。”於教授的話顯然是自相矛盾的:既然“在科舉考試的路上落魄了一輩子,在寫小說的路上奮斗了一輩子”,又哪裡來的“如不是科舉的失敗,讓他安下心來潛心寫作”?所以於教授的說法,恰恰證明了蒲翁寫《聊齋志異》與科舉考試的失敗沒有任何關係。
第二,我們假設蒲松齡青壯年時期即黃榜高中,是否會中止《聊齋志異》的創作。
幾十年來,人們在分析《聊齋志異》創作動機的時候,大約是出於“突出政治”的慣性,往往強調並片面理解了“孤憤之書”,而忽略其“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的一面。好像蒲松齡寫作《聊齋志異》的目的全在於發泄胸中的不滿,揭露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弊端。凡研究過《聊齋志異》及其創作過程的人都能發現,對於鬼狐世界的癡迷,才是支持他頑強地甚至可以說是不屈不撓地進行創作活動的動力。好友張篤慶一再寫詩規勸他:“司空博物本風流,涪水神刀不可求。”“談空誤入《夷堅志》,說鬼時參猛虎行。咫尺聊齋人不見,蹉跎老大負平生。”蒲松齡在康熙十一年(1672)鄉試落榜後,孫蕙在給他的信中也說:“兄臺絕頂聰明,稍一斂才攻苦,自是第一流人物,不知肯以鄙言作瑱否?”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朋友勸說是真誠的,這些,蒲松齡不會不明白。但他不僅沒有因此而停止鬼狐故事的搜集和創作,反而以朋友們的不理解而苦惱!他的絕不放棄,說明了在他的心目中,鬼狐故事的寫作與科舉考試的地位是同等重要,二者都不能放棄!試想,抱定了這樣決心的蒲松齡,因步入仕途而放棄《聊齋志異》的創作,只能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假設罷了。
第三,假設蒲松齡步入官場,會不會因其隨波逐流,導致《聊齋志異》中不可能出現諷刺、揭露官場黑暗,亦即“刺貪刺虐”的篇章?
存有這種觀點的人,也是想當然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蒲松齡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態度。
蒲松齡的至交李希梅之婿與其叔父沈德符叔侄爭產,李希梅找蒲松齡,希望蒲松齡支持其婿。蒲松齡認為不可。後來沈德符遷怒於蒲松齡。蒲松齡在《與沈德符》信中寫道:“弟如於希梅稿曾動一筆,便滅門絕戶,了一家兒。”“罵當所罵,則被罵者受之;罵所不當罵,則罵人者自受之。”“如以弟言為誣,不妨焚諸神廟,暴之同人,區區之心可質之也。”疾言厲色,毫不留情,足見蒲松齡的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