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77期新刊號
滿額折

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77期新刊號

定  價:NT$ 120 元
優惠價:8510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1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鹽分地帶的海風,將文藝醃漬久存
在潮汐往還、日光移轉、季風易換
結晶閃閃,與海潮共振鳴響

《鹽分地帶文學》由林佛兒先生創刊十餘年,傳承臺南沿海地區自日治時期的文學盛名,成績斐然。2017年遠景出版社承接第70期《鹽分地帶文學》,以深耕臺灣文學四十載的豐富經驗與新穎觀點,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挖掘、深耕與創新,讓更多人參與關心臺灣文學,開創《鹽分地帶文學》的全新面貌,讓讀者一同領略藝文的美好。

目次

封面故事
搖滾,來自遠方的聲音 潘廣泰001
一家之言
向張清吉先生致敬-《新潮文學》五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林衡哲004
翻越奧鬼怒 劉克襄016
半世紀 林文義022
專題企畫:搖滾, 由遠至近的時代配樂
從巴比狄倫獲諾貝爾文學獎回溯華人搖滾的文學性 潘廣泰 028
滾嗆與柔情-羅大佑其人其事其詞 曹郁美 038
崔健和他的時代 劍 燒 050
傳承與悖逆之間的實踐-淺談搖滾樂諸多意識形態在台灣的實踐性 胡子平 066
給2018年狄倫的一則私訊 陳德政 073
搖滾,滾動出我的心,跳 吳孟樵 076
當一位饒舌歌手獲得普立茲 王子瑄 084
─Kendrick Lamar 的種族尋根與文學性
「水晶」注 - Line談被遺忘的搖滾地緣政治學 中坡不孝生098
淺談伍佰《釘子花》─以〈種子〉為例全臺語音樂專輯的可能性 李長青 106
臺南文學獎專題
華語組小說類─大舞臺,心與眼的迴視空間 吳品瑜 114
華語組散文類─迷幻蒼蠅 陳怡潓 130
臺語組散文類-告別 杜信龍 139
臺語組新詩類 拍交落的亡魂 杜信龍 142
華語組報導文學類─尋回失落的文青拼圖-延平商業大樓 郭美伶 149
特別報導 王育德紀念館開幕 吳啟豪 158
現代詩
睡蓮之晨 岩上 163
夏令時間 紀小樣 164
安和路某Pub某男女對唱 黃克全 165
煩惱 李勤岸 166
兩葉孤舟
巡拾鑽 黃勁連 168
夢內呔知身是客 柯柏榮 169
掛網笱:毋是咧迌 黃 徙 170
探更寮仔:探啥 林益彰 172
Hái-kînn-iânn,轉來
在溫柔與劫難並存的世間-兼及香草植物 李長青 174
散文
我的鎖麟囊 張知禮 175
我的摩洛哥旅行 黃作炎 179
小說
春琴戀 奔煬 185
私の悲傷敘事詩-浮萍 李紀 202
葉石濤的長篇小說《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宋澤萊 211
─公元2000年,浪漫文學潮流的到來
談小說與電影的異同 - 嫁妝一牛車 張維真 218
如我是聞 - 木心與其「豹變」 劉懷拙 225
被遺忘的時光
臺灣文學回首望10-12月 陳學祈 232
編者感言
搖滾,同樣映照著記憶之於 時代裡的牢靠與不牢靠 編輯部 236

書摘/試閱

搖滾,來自遠方的聲音 潘廣泰

這兩個月來,為了「搖滾」這倆字,我以一種接近「電話行銷從業人員」的姿態,打攪了臺灣超過百名作家的生活作息(包含部份中國與香港的朋友們),用盡一切宛如電影《教父》那句柯里昂式黑手黨調調的手段 -「我會給你一個無法拒絕的提議!」來邀這期鹽分地帶的專題稿;其結果卻是「我的提議,輕易地就被大多數的人給拒絕了」。

許多作家、詩人、文學前輩、可能都因為專題的Catch錯解了策劃的美意,我猜。主標-「搖滾,由遠至近的時代配樂」,以及副標「從巴布•狄倫獲諾貝爾文學獎回溯華人搖滾的文學性」,這倆句子顯然容易在第一時間就讓人聯想到搖滾字義上的跨界晦澀,再加上「巴布•狄倫」這個既熟悉又不知從何定義起的殿堂級老嬉皮,換作是我,或許同樣聞之退卻。易位而思 : 我又懂得甚麼是搖滾嗎 ? 與馬世芳比起來,自己恐怕也就小學生的程度,那為何又要拿磚頭砸自己的腳板呢? 這個想法的源頭,要從數月前某一天在夜裡開車時為了接起一要命的來電說起。通常面臨這樣的狀況,駕駛者在匆忙間一方面要留意前方的路況、一方面還欲分神去接起手機…,好不容易接起之際,對著那頭喂了半天卻不見那人答應,倒是車內忽地揚起像似自遠方飄來不知名的歌手所唱的不知名歌曲,我意識到可能在方才慌亂中因為碰撞到啟動電臺的按鈕而意外打開了聲音之源。一時之間,我並無立刻關掉電臺音樂的念頭,倒是發著怔聽著電臺傳來一首首陌生的旋律,想著自個有多久不曾在開車時打開電臺那樣隨意聽著流行音樂 ? 打發獨自開車時幽閉在車艙內那些過度寧靜的孤單時光,十年麼? 還是二十年? 並不十分確定。入中年之後,許多記憶老早被整日穿梭在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庸碌,給擠壓成了彷彿提早進入老人癡呆症那般的糊塗又健忘,那些曾經熟悉的搖滾歌曲,更像是躲在遠方背後的遠方聲音,忘了呼喚我心中某塊早已放棄的追尋或熱情。

我慣性的放下車窗點起香菸漫無目的的抽著,行進間自窗外灌入車內的氣流聲讓我想起一些似曾相似的畫面: 一架軍用直升機停在記憶中的正前方以每秒120格的速率發出螺旋槳拍打空氣的迷濛噪音,接著電臺傳來熟悉的旋律唱著:「This is the end, Beautiful friend…My only friend, the end…」,這首我自柯波拉導演的那部猶如時代醒鐘之作《現代啟示錄》第一次聽到的搖滾歌曲,由門合唱團(doors)於六O年代創作的迷幻搖滾經典-《The End》。旋律與不斷灌入車內的氣流噪音揉合,讓我憶起年少看完《現代啟示錄》之後胡思亂想好一陣子的震撼以及不知為何那時總會盯著片頭幻想著過世兩年的外婆會自柯波拉設計的燒夷彈染起火焰的越南甘蔗林活著走出來;也許因吸毒過量早逝的《The End》主唱莫里斯與其在加州大學唸電影系時的同學-柯波拉比我更早見識了毀滅與傷痛之不可壓抑性,讓同時放著倆人創作元素的《現代啟示錄》電影片頭釋放著濃濃的古柯鹼一類的解脫放縱氣息,而自個年少最沉重的事大概只有對於印象中老在旗山鄉下摘著滿滿農作物自遠方慢慢歸來已逝的外婆無法釋懷。

這亦是我對偉大搖滾唯一詮釋定義 : 標記著個人或是時代的深刻情懷。


《新潮文庫》五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林衡哲

大學時代是《文星》雜誌迷

我在大學時代是《文星》雜誌迷,那時即使有醫學院的考試, 也是先讀剛出版的《文星》雜誌,再去準備醫學考試。當時《文星》 的封面人物全是廿世紀世界級的人文大師,例如羅素、史懷哲、卡薩爾斯、畢卡索、史特拉汶斯基等,為臺灣打開西方人文思想的一扇門窗。因此無形中,我已接受到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洗禮,即使 到現在為止,我仍然是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信徒;不同的是我想以西方的人文主義為基礎,來催生臺灣人文主義與人文精神的再生 運動。臺灣社會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人文精神與理想主義的失落,各級學校祗著重升學的教育,而忽略了重視一技之長的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

受胡適與《文星》的影響

我在中學時代就是「胡適迷」,他的四大冊「胡適文存」我在 高中時期就看完了。1968年到美國學醫之前,我特別到南港中研院 參觀「胡適紀念館」。1995年,為了邀請當時中硏院院長李遠哲,來南加州「臺灣文化之夜」做主題演講,我特別去拜訪李遠哲院長時,也特地舊地重遊,再去參觀「胡 適紀念館」;雖然我對胡適晚年主張 「容忍比自由重要」頗為失望,但對 年輕時代意氣風發鼓吹民主、科學的 中國自由主義大師的胡適頗為欽慕; 他的《杜威思想》、《易卜生主義》、 《水經注》、《紅樓夢與禪宗的研 究》對我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他説 過的一句話:「與其在課堂上誤人子 弟,不如翻譯一本世界名著貢獻來的 大。」對我影響很大,於是在大四那 一年暑假,我真的辭掉所有家教,專心翻譯一本名著《當代智慧人物訪問 錄》,其中有不少人物如羅素、卡薩 爾斯、史特拉汶斯基等都是《文星》的封面人物。譯完十萬字後,大五暑假重抄一遍,才投稿給《文星出版社》。

處女譯作《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由文星出版

那時我根本不認識《文星》創辦人蕭孟能,也不認識《文星》主編李敖,大約等了半年之後,1966年6月才正式由《文星書店》出版我的處女譯作《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列入《文星叢刊》第142號,並得稿酬四千二百元,在當時這是很大的一筆稿費,足夠付臺大醫學院三個學期的 學費,這也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賺錢經驗。那時我正好因十二指腸潰瘍住進臺大醫院,但看到自己的新書出版,我的病已痊癒了一半,並請知己 好友到中山北路上的「美而廉西餐廳」共享西餐。經此鼓勵,我當時正在迷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著作,於是我再接再厲又翻譯兩本有關羅素的書《羅素回憶集》及《羅素傳》,前者我的宜蘭同鄕好友正在唸臺大化學系的陳良博(目前他是哈佛大學退休教授,1996高票成為中研院院士,是國際知 名的抗癌研究專家),也幫忙我翻譯其中六篇文章。這兩本書本來要交給《文星》出版,但那時國民黨保守派與胡秋原正在圍剿所謂文星集團與臺 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因為殷教授非常崇拜羅素,因此連羅素也遭池魚之 殃。蕭孟能告訴我,他雖然很想出這兩本書,但可能會使我成為黑名單人 物而無法出國,若交給其他出版社出版,可能不會有問題。因為《文星》己經得罪了國民黨。當時我與蕭孟能算是相當熟稔,他有鑑於當時社會醫療保健方面的 智識還是十分匱乏,邀請我一起企劃一套給病人看的書,就像由聯合國 WHO出版,給第三世界國家的一系列《醫療小冊子》,這類書現在可以 說是汗牛充棟,但在五十年前,可稱得上是一大創舉呢!只可惜隨著《文星》結束經營,此計劃也就胎死腹中了,不 過我終究還是譯出一本五十頁左右的《癲癇》小冊子來,這也是臺大醫院第一本給病人看的小册子。

《志文出版社》結緣

由於《文星》宣布結束,我譯好的《羅素回憶集》與《羅素傳》只得另尋合作對象。那個時候我住在麗水街的舅舅家,附近師大有許多賣舊書的店,其中有個名叫張清吉的書商,他不僅經營賣舊書的「長榮書店」, 同時也開始成立《志文出版社》,他的書的來源很廣,有日本人遣返日本時,留下來的日文書,連許多過往的老國代 和立委的舊書也由他接收。我差不多三天兩頭就往他的舊書店去,偶而也會碰到李敖去他那裡尋寶,一些好書都被他捷足先登。

那陣子越戰開打,中山北路上有不少美國大兵常光顧的酒吧和美軍俱樂部,帶動起學英語會話的風潮。後來我跟張清吉愈來愈熟,發現他頗具 經營書店及出版概念,腦筋也動的很快,那時他年輕,常常全國走透透他看準英文會話的熱潮,因此很快便出版一系列英語會話的書,當時有一位一女中英文老師,替張先生譯了不少這類書,他就是現任《凱達格蘭學校》校長金恆煒的父親金溟若先生,事實上,留日背景的他,是一位飽學之士,內心最想翻譯的書是《源氏物語》,但是為了生活,他只好去翻譯一週就 可以翻出一本的英文會話書。那時張清吉先生除了英文會話外,也出版不少林語堂的著作,及《世界各國獵奇》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0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