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2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五味太郎 (Taro Gomi)
1954年生於日本東京。桑澤設計研究所工業設計科畢業。從事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多年,於30歲時正式跨足繪本創作。其作品已達三、四百本,不僅多產,也創意十足,堪稱日本繪本界的奇葩。
目前五味太郎的作品約有三十餘種被譯為中文。是台灣最熱門的日本繪本作家。
五味太郎一路走來獲獎無數,包括: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日本路傍之石文學賞、波隆那國際繪本原畫賞……等。
譯者簡介:
林真美
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
推動親子共讀及繪本閱讀多年,為「小大讀書會」之發起人,策劃【大小牽小手】、【沒大沒小】等系列(遠流出版),譯介許多經典繪本。目前在大學兼課,講授「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等課程。著有《繪本之眼》(天下雜誌出版)。
祖孫間的互訪──《好想見到妳》之心的距離
文/黃迺毓(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小女孩悠悠和奶奶不住在一起,某天卻同時想見對方。而且兩人都立即付諸行動,她們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卻撲了空,兩人急忙回頭,再一次擦身而過。她們不死心,繼續去找對方,終於在途中的一棵大樹下碰頭了,兩人開心的吃著野餐。
這個簡單的故事,給了讀者許多的想像空間和溫馨的感受。作者兼繪者五味太郎先生是許多喜愛圖畫書的人所熟悉的,他是東京人,三十歲正式創作繪本,二十多年裡作品有三百本,都充滿創意。讓我們來一起品味這本他在1979年創作的《好想見到妳》。
首先,他以遠距離鏡頭讓讀者看到悠悠和奶奶的家相距頗遠,左上角悠悠家雖然是在山坡上,但是附近有幾棟高樓,顯然是比較熱鬧的;而奶奶家在另一個山頭,小小的,看起來是偏遠的農家。而兩個房子中間有路,有車子可以相通。當悠悠想念奶奶時,她起先是搭公車。同時,奶奶大概是心電感應,帶了一個籃子,裡頭裝了剛採收的水果,匆匆出門,下了山坡去搭電車。
此時,你再翻到第一個畫面,看到兩條路線,在橋的地方交叉,但是馬路在橋的上方,而電車鐵軌在橋的下方。所以,公車上的悠悠和電車上的奶奶,雖然都看著車窗外,方向卻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即使兩個車廂在橋那裡正好遇上了,雖然很接近,她們還是看不到對方,多麼令人扼腕啊!
果真,媽媽告訴奶奶:「悠悠去找妳啦!」奶奶說:「真不巧!」
悠悠到了奶奶家,也發現同樣的Surprise!(那位拿著桶子的大鬍子是爺爺吧?)
她們彼此的思念並未被消滅,反而更迫切,奶奶以為悠悠會在她家等她,她趕搭計程車回家,而悠悠也急急忙忙,搭了載著乳牛的卡車往回奔。這回都是走公路,路上會遇到嗎?應該是有可能的。但是五味太郎讓她們又錯過了,因為悠悠在車上忙著跟牛打交道,而奶奶懊惱的低頭坐在計程車裡,更何況兩種車「高度」不同,還是沒看到對方,唉!
第二次的撲空,讓媽媽和爺爺也不知所措吧?這一老一小簡直非見不可了,如果此時神仙出現,讓她們各自許一個願望,大概就會馬上用在「見面」之願上了。悠悠騎了滑板車,奶奶騎了摩托車,如今高度比較接近了,終於,歡欣的在大樹下相遇,氣喘吁吁的坐下來共享水果,悠悠說:「下次,如果想見面,就在這棵樹下等喔,奶奶!」
從前從前,家(Home)和家人(Family)的分別較小,農業社會,家人住在一起的機會很大,但是現代社會裡,家庭成員因工作或學業,不住在一起的情況很普遍,有人說「小別勝新婚」,但事實上,比較常出現的是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見為淨?)。特別需要留意將思念化為行動,否則自我保護功能就會讓思念逐漸麻木,親情、友情都會淡化。
像悠悠和奶奶的互訪,雖然有點折騰,但這就是愛的行動,讓我聯想到我們跟家人的互動,往往徒勞無功,或許是因為太心急,當她們最後騎了摩托車和滑板車,雖然速度慢了些,卻因此才能看到對方,而有了甜蜜的會面。
此外,如果將兩個房子看成是心的距離,遙遙相望。然而,兩點之間的路是存在的,交通工具代表方法,不管快慢,只要願意搭乘,總是到得了;但是若雙方無心,即使住在隔壁,恐怕也只會「不想見到妳」。
暑假或是春節期間,你最想見到誰呢?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