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體用論(外一種)(簡體書)
滿額折

體用論(外一種)(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  價:NT$ 336 元
優惠價:87292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熊十力自述其哲學思想的演變軌跡,初自佛教唯識學(有宗)入,進而探究空宗,最後歸宗《大易》體用不二之旨。其1932年出版的《新唯識論》從唯識學脫胎而來;1958年出版《體用論》,乃從自我體系立論,不復借助唯識學的理論框架。與傳統儒者的言說方式不同,《體用論》以現代習見的系統論述方式,闡發其體用不二理論,全書分為《明變》《佛法上》《佛法下》《成物》《明心》五章。但《明心》章當時因病未能寫出,在初版《體用論》中有目無文;次年補寫完稿,於1959年由龍門書局單獨付印,名之為《明心篇》。本書將《體用論》《明心篇》合訂為一冊,以見《體用論》全貌。

作者簡介

熊十力(1885-1968)

原名繼智,字子真,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黃岡人。 青年時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義後任都督府參議,並參預護法運動。三十四歲後慨然脫離政界,專心學問。曾入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竟無治佛學,後應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學。抗戰期間入蜀,先後應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講學於複性書院、勉仁書院。1949年以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54年後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學貫古今,會通中西,融攝儒釋,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識論》《十力語要》《佛教名相通釋》《讀經示要》《體用論》《乾坤衍》等書。其學說影響深遠,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複觀等皆為熊門弟子,熊十力亦被尊為現代新儒家的開宗大師。

名人/編輯推薦

熊十力哲學三部曲:《新唯識論》《體用論》《乾坤衍》。從中可以清晰看到熊十力思想的出發點和演變軌跡。熊十力先生對於傳統各家各派的評判屬其一家之言,其得失自可討論,但其對於時代脈搏的精准把握,對於傳統文化根本精神的深入體會,以及其“舍我其誰”和著眼於全人類的時代責任的擔當,來自於儒家和佛教大乘為主的深厚精神資源。因此,對於想深入瞭解傳統文化的讀者是一個很好的橋樑和階梯。

 韓序
元愷少年遊學北庠,請業黃岡熊先生。兩年而南歸,躬耕南楚資江之野。勞作餘暇,惟泉聲山色是娛。日月易逝,吾年忽忽逾六十矣。平生寡陋,莫窺大道,慚愧師門。近聞先生衰病,僑居上海。遠來隨侍,承授尊著《體用論》。反復尋玩,竊有致廣大、盡精微之歎。先生之學從佛家大乘入手,大乘雙輪,空有兩宗譬如車有雙輪。其宇宙論皆分別性相。一者,不生不滅法,所謂真如,是為法性。猶雲實體。二者,生滅法,亦名因緣法,是為法相。猶雲現象。性、相,剖成生滅與不生滅之兩界,佛法東來千載,大師宿德莫不奉持惟謹。先生初亦承之,卒複懷疑。乃自由參究,仰觀俯察於天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久之自然會通。忽觸悟《變經》,啟發益宏,始歎此理聖人發之已久矣。《易經》亦稱《變經》。遂乃歸本孔子,創明體用不二之宗。自是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此本論所為作也。元愷嘗試思之,實體變成宇宙萬象,其內部若無相反之幾,何由成變?若無複雜之性,雲胡發展?故知哲學上一元唯心論者,猜想宇宙本源唯是單獨的精神性;一元唯物論者,猜想宇宙本源唯是單獨的物質性。皆非深徹理根之談也。萬有之原、萬理之根,曰理根。見郭象《莊》注。然則先生此論豈止救佛氏之失而已乎!是書字字皆道其經歷,佛典有以少文而攝無量義者,此其類也。元愷離師年久,不圖老鈍猶得親承至論。維時海上陰寒。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意趣悠然,敬為斯序。此書由封君用拙謄寫,請影印二百部保存。並記。夏曆戊戌年甲寅月,公元一九五八年春日,弟子南岳老農韓元愷。

目次

體用論
題記 / 2
韓序 / 3
贅語 / 5
第一章明變 / 10
第二章佛法上 / 32
第三章佛法下 / 57
第四章成物 / 95
第五章明心(有目無文)

明心篇
題記 / 130
自序 / 131
篇上通義 / 135
篇下要略(有目無文)
附錄 / 272

書摘/試閱

贅語
此書之作,專以解決宇宙論中之體用問題。宇宙實體,簡稱體。實體變動遂成宇宙萬象,是為實體之功用,簡稱用。此中宇宙萬象一詞,為物質和精神種種現象之通稱。體用之義,創發於《變經》。參看《原儒·原內聖》篇。《易經》古稱《變經》,以其闡明變化之道故。晚周群儒及諸子,無不繼承《大易》,深究體用。《易經》亦稱《大易》。大概儒家未甚離孔子本旨。亦未能不離也,此不及詳。諸子百家著作當甚宏富,其於體用問題有無專論,今無從考。司馬談言“六藝經傳以千萬數”。據此而推,諸子皆大學派,其書決不少,而皆亡滅。王船山痛恨秦人毀學。惟道家有老莊殘篇可尋。老莊言道,道,即實體之名。猶未有真見。略舉其謬。老言混成,歸本虛無。其大謬一也。參看《原儒·原內聖》篇。老莊皆以為,道是超越乎萬物之上。萬物一詞,包含天地與人在內。《天下篇》稱老與關尹皆主之以太一。太一者,絕對義,即指道而稱之也。老雖反對天帝,而以道為絕對、為萬物之主,則近於變相的天帝。莊子曰:“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耳。”“若有”二字雖故作疑詞,而其實意與老氏不殊。倘真知體用不二,則道即是萬物之自身,何至有太一、真宰在萬物之上乎?此其大謬二也。明乎體用不二,則一粒沙子的自身便是大道昭著。沙子乃至大無外,而況人乎?莊子歎人之小,良不悟此。道家偏向虛靜中去領會道。此與《大易》從剛健與變動的功用上指點、令人於此悟實體者,便極端相反。故老氏以柔弱為用,雖忿嫉統治階層而不敢為天下先,不肯革命。此其大謬三也。道家之宇宙論,於體用確未徹了。莊子散見之精微語殊不少,而其持論之大體確未妥。莊子才大,於道猶不無少許隔在。

晚周諸子略可考者,惟道家。墨子書雖大半亡失,而由《天志》之論窺之,可知其於宇宙論不相干也。惟惠子書全亡,可惜耳。

有問餘者曰:“公之書,以體用不二立宗。然只說實體變動而成功用,卻未說明實體是何等性質。”餘答之曰: 實體變動而成功用,只有就功用上領會實體的性質。汝今應知,功用有精神質力等性質,此即是實體的性質。何以故?實體是功用的自身故。譬如眾漚有濕潤與流動等性質,此即是大海水的性質,以大海水是眾漚的自身故。汝若欲離開功用而別求實體的性質,此種迷誤,便如欲離開眾漚而別求大海水的性質。將無所得。功用以外,無有實體。向何處求實體的性質?譬如眾漚以外,無有大海水。向何處問大海水的性質?不獲已,而任想像,則將如般若家說實相寂滅,大有諸師說真如無生、無造、如如不動而已。汝若徹悟體用不二,當信離用便無體可說。倘複狐疑,當給汝三十棒。禪師激發人,輒以棒擊之。
此書實依據舊撰《新唯識論》而改作。《新唯識論》簡稱《新論》。《新論》有兩本。一、 文言本,寫於病中,極簡略。二、 語體文本,值國難,寫於流亡中。此書既成,《新論》兩本俱毀棄,無保存之必要。餘年將見惡,始向學。(《論語》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讀書與用思,久坐不起以為常。夜少睡眠,遂至神經衰弱過度,遺精病甚厲。四十至五十二歲長期中,每日禁說話。話至十句左右即遺精。後乃屏書冊、省思慮。五十三四,遺精之患漸減輕,直至六十五,始全無此患。平生不敢著書。偶有小冊皆隨便為之。《新論》語體本草於流亡中,太不精檢。前所以印存者,則以體用不二之根本義存於其間耳。今得成此小冊,故《新論》宜廢。余之學宗主《易經》,以體用不二立宗。就用上而言,心主動以開物,此乾坤大義也。與佛氏唯識之論,根本無相近處。《新論》不須存。

此書《佛法》上下兩章,衡論大乘學,于空宗尤詳。余平生之學,本從大乘入手。清季,義和團事變後,中國文化崩潰之幾兆已至。餘深有感。少時參加革命,自度非事功才,遂欲專研中國哲學思想。漢學、宋學兩途,餘皆不契。求之《六經》,則當時弗能辨竄亂,屏傳注。竟妄詆六經為擁護帝制之書,餘乃趨向佛法一路。直從大乘有宗唯識論入手,未幾舍有宗,深研大乘空宗,投契甚深。久之,又不敢以觀空之學為歸宿。後乃返求諸己,忽有悟于《大易》。而體用之義,上考之《變經》益無疑。餘自是知所歸矣。歸宗孔子。然餘之思想確受空有二宗啟發之益。倘不由二宗入手,將不知自用思,何從悟入《變經》乎?此書於佛法較詳,所以自明來歷耳。吾學之所從來與經歷,曰來歷。

《大般若》觀空,《大般若經》,空宗所宗之根本經典也。甚深複甚深,空得徹底。《大易》觀有,甚深複甚深,有極其妙。《易》有《觀卦》及《大有卦》。《觀卦》言觀生,生生不竭,所以為大有。空有二種觀,乃是人類智慧發展到最高度,能綜觀、深觀宇宙人生,才有空或有之兩種認識耳。人生殉沒於小己的種種私欲中,如蠶作繭自縛,如蛛造網自錮,欲其認識到宇宙人生本來空,此事談何容易。世有小知,聞空而謗佛,多見其不知量也。不自知其分量。空,並非由主觀幻想。陶詩雲:“人生本幻化,畢竟歸空無。”餘相信個別的物,至大如天地終當壞滅耳。就個體上說空,佛氏一毫不妄語。

或有問言:“承認宇宙人生是實有,此乃世間常識所同然。哲學家之宇宙觀亦皆根據常識。然則《大易》觀有,固與哲學不異乎?”答曰: 否,否,不然。汝若於此不辨,不獨侮聖言,正恐斷絕慧眼。聖人所觀之有,乃宇宙人生天然本有之真際。聖人直親合於全體大用,全體,謂宇宙實體。大用,謂實體變成大用。萬物本來皆與宇宙同體同用,唯聖人能與體用親合耳。視天地萬物為一己,憂患與同,而無小己之迷執。坦蕩蕩,與大化周流。坦蕩蕩,見《論語》。哲學所明之有,鮮不為世間顛倒所執之有,可與聖學並論乎?

此書自注,似嫌過繁。然與其失之簡,寧可失之繁。《姚江學案》中有“即體即用、即用即體”二語。向見聰明人皆自以為易解,吾知其必不解。因詰之曰:“體用二名,隨處通用。此處說體用,以何名體?以何名用?上語兩‘即’,下語兩‘即’,是重疊言之歟?抑上下各有意義歟?”其人啞然不能答。北大昔有一高材生,曾見余談禪家作用見性,稱引禪語甚多。餘詰之曰:“何謂作用?何謂性?雲何於作用見性?”此子惶然。余教學年久,深知學子習氣。餘承先聖之業而演之,不敢不盡心。世不乏好學深思之士,當不怪老夫好煩瑣也。

有謂長注宜置正文以外,毋隔斷文氣。餘未採納者,讀書不求義解,只玩文氣,則與不讀等耳。

書中注文頂正文。用上下括弧。上括用[,下括用]。注內有小注者,則上括用「,下括用」。《原儒》中皆如此,而未說明,頗有函問者,今志於此。[1][1]編者按: 本書重排後,以上括弧均已刪去。自注與正文的區別在於字號和字體不同,注中之注前後加圓括弧。

夏曆丁酉初冬,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日熊十力識于申江觀海樓

丙申秋,起草《體用論》一書。舊患血管硬化、心臟病皆觸發,又感腦空,中醫雲血虧之故。友人勸停止寫作。餘感其意,答以《萬物》一首:

萬物皆舍故,吾生何久住。志業半不就,天地留虧虛。虧虛複何為,豈不待後人。後顧亦茫茫,嗟爾獨自傷。待之以無待,悠悠任天常。噫予猶禦風,伊芒我亦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