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新編當代翻譯理論(簡體書)
滿額折

新編當代翻譯理論(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  價:NT$ 354 元
優惠價:8730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是劉宓慶翻譯思想較全面的整體性概括。全書涉及翻譯學的性質及學科架構、翻譯理論基本模式、翻譯的意義理論和理解理論、翻譯思維、語言的互補互釋性和可譯性、翻譯過程、翻譯的程序論、翻譯的方法論、翻譯的技能與技巧、翻譯風格、翻譯美學、翻譯的接受、文化翻譯、翻譯理論的中國價值等課題。作者力求突出地顯現翻譯基本理論的系統結構及各理論項目的大體框架,理論完整、系統,內容充實。總體而言,本書適於通用的翻譯理論引論,更多著眼于翻譯的共性,同時也提綱挈領地觸及中國翻譯理論的特性。

作者簡介

劉宓慶,生於1939年,祖籍湖南新寧,中國當代知名翻譯理論家。劉氏長期從事翻譯實務與理論研究,創建了翻譯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後期的功能理論觀以維根斯坦的語言哲學為導向,在國際學術界備受重視。在本體論層面,劉氏就翻譯及其理論研究提出“文化戰略觀”;在方法論層面,他提出“本位觀照,外位參照”的研究方法。劉氏強調翻譯的整體性整合研究,主張建立中國功能主義翻譯學派。主要論著有《新編當代翻譯理論》《翻譯美學導論》《文化翻譯論綱》《翻譯與語言哲學》等14 本,其中大部分已收入《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由中譯出版社(原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
2019年,中譯出版社推出《劉宓慶翻譯論著精選集》,甄選劉宓慶潛心學術40 年來的代表作品6種,包括《文體與翻譯》《文化翻譯論綱》《新編當代翻譯理論》《中西翻譯思想比較研究》《翻譯美學導論》《翻譯與語言哲學》,集中展現其理論發展脈絡和思想精髓。

目次

目 錄
《新編當代翻譯理論》(第二版)出版說明 001
《新編當代翻譯理論》(第一版)出版前言 006
《當代翻譯理論》(第三版)前言 011
第一章 緒論 1
1.0 概述:翻譯理論的職能和基本原則 1
1.1 翻譯理論的職能 2
1.2 翻譯研究的基本指導原則 3
1.3 翻譯學的基本理論原則 4
1.3.1 重描寫,建立翻譯理論的功能觀 4
1.3.2 重對策研究,強調理論的針對性和實踐性 5
1.3.3 重視語際對比研究,為方法論提供理論依據 7
1.3.4 重視對傳統的審視,立意于開拓 9
1.3.5 強調科學論證,擺脫主觀主義的影響 9
1.3.6 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加強整體性理論整合 11
第二章 翻譯學的性質及學科架構 14
2.0 概述:翻譯學是一門經驗科學 14
2.1 翻譯理論的發展概略 16
2.2 翻譯學的開放性 17
2.3 翻譯學學科架構:內部系統 17
2.4 翻譯學多維共同體 19
第三章 翻譯理論基本模式 22
3.0 概述:理論的基本模式 22
3.1 翻譯理論的對象性和對策性 22
3.2 基本理論模式的依據和依歸 25
3.3 翻譯理論必須重描寫 25
3.4 語義結構的核心作用及架構手段 30
3.5 形式對應的功能觀 31
3.6 翻譯理論基本模式中的功能規範 35
3.7 結語 37
第四章 翻譯的意義理論和理解理論 40
4.0 概述:意義對翻譯的意義 40
4.0.1 概念意義 42
4.0.2 語境意義 42
4.0.3 形式意義 43
4.0.4 風格意義 44
4.0.5 形象意義 45
4.0.6 文化意義 45
4.0.7 意義的靜態觀和動態觀 46
4.1 語際意義轉換的制約條件 46
4.1.1 翻譯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價值觀 47
4.1.2 翻譯的共時觀和歷時觀 49
4.2 翻譯的理解理論 50
4.2.1 對翻譯理解的原則指引 51
4.2.2 理解與表現 53
4.3 翻譯的任務、特徵和翻譯者的條件 54
4.4 翻譯思想初論 56
第五章 翻譯思維簡論 61
5.0 概述: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 61
5.1 翻譯思維的基本特徵 63
5.1.1 以分析與綜合為特徵的邏輯思維 63
5.1.2 以語言審美與表現為特徵的形象思維 64
5.2 換碼的思維過程 65
5.3 翻譯思維的發展機制 66
5.3.1 詞語形態分析 66
5.3.2 語法層次分析 66
5.3.3 文體審美分析:語用的擇善從優 69
5.3.4 詞義色彩分析 69
5.3.5 文化歷史分析 70
5.4 翻譯思維機制中的綜合:句子和語段 72
5.4.1 句子 72
5.4.2 語段 73
5.5 結語 76
第六章 語言的互補互釋性與可譯性問題 79
6.0 概述:語言的互補性和互釋性 79
6.1 可譯性概論 80
6.1.1 認識所指的基本同一性及語義系統的“基本
同構”原理(the Principle of Isomorphic Structure) 81
6.1.2 思維形式的基本同一性 82
6.1.3 語法差異的規律性及語義系統的對應 83
6.1.4 文化的相互滲透性 84
6.2 可譯性限度 85
6.2.1 同構的相對性及語言的模糊性 85
6.2.2 語際轉換中的障礙 88
6.3 語言的互補互釋性與可譯性限度的調節機制 108
6.4 結語 110
第七章 翻譯過程解析:語際轉換的基本作用機制 115
7.0 概述:過程與產品 115
7.1 語際轉換與語言符號行為模式 116
7.2 語際轉換的語言文字結構機制 118
7.2.1 語言結構層次 119
7.2.2 語序規範及其變通性 120
7.2.3 表意手段 121
7.2.4 文字結構 122
7.3 語際轉換的思維調節及語感機制 123
7.3.1 按習慣表達法調節思維 123
7.3.2 語感機制 124
7.4 語際轉換的社會功能機制 126
7.4.1 接受者因素 126
7.4.2 文化因素 128
7.4.3 語境因素 130
7.5 語際轉換的四種基本模式 131
7.6 結語 136
第八章 翻譯的程序論 139
8.0 概述:語際轉換過程的理論描寫 139
8.1 程序論中的分析 139
8.2 程序論中的綜合 141
8.3 語法結構是翻譯運作的語言依據 142
8.4 翻譯的步驟 145
8.4.1 緊縮主幹 145
8.4.2 辨析詞義 146
8.4.3 分析句型 151
8.4.4 捋清脈絡 159
8.4.5 調整搭配 159
8.4.6 潤飾詞語 160
8.5 程序論的“終端檢驗” 161
第九章 翻譯的方法論 164
9.0 概述:基本理論原則 164
9.0.1 方法論基本理論原則之一 164
9.0.2 方法論基本理論原則之二 165
9.1 方法論的分類原則 167
9.2 對應論:常規手段 167
9.2.1 對應(Equivalence) 168
9.2.2 同步(Synchroning) 173
9.3 代償論:變通(通變)手段 174
9.3.1 代償(Redressing, Compensating) 174
9.3.2 分切(切分Cutting) 175
9.3.3 轉換(Conversing) 176
9.3.4 轉移(Transposing) 182
9.3.5 還原(Restituting) 184
9.3.6 闡釋或注釋(Interpretating) 185
9.3.7 融合(或糅合Blending)及綴合(Combining) 186
9.3.8 引申(Extending) 187
9.3.9 反轉(複位Reversing) 188
9.3.10 替代(Substituting) 189
9.3.11 拆離(Splitting) 191
9.3.12 增補(Adding)、省略(Omitting)與重複
(Repeating) 193
9.3.13 重構(Recasting);改寫(Rewriting) 195
9.3.14 移植(Transplanting) 196
9.3.15 音譯(Transliterating) 197
9.4 翻譯的譯文操控論 198
9.4.1 譯文操控的基本指引 198
9.4.2 譯文操控的關鍵:“良性互動” 199
9.5 結語 199
第十章 翻譯的技能與技巧 203
10.0 概述:理論指導不可或缺 203
10.1 翻譯理論的指導意義 204
10.2 翻譯技能、技巧的獲得和發展過程 206
10.3 技能與技巧 208
10.4 翻譯教學的功能觀 213
第十一章 翻譯風格論 215
11.0 概述:原創性與局限性 215
11.1 風格意義的可知性:風格的認識論依據 217
11.1.1 對文體的結構分析 217
11.1.2 風格的符號體系:著眼於音、形變異的
形式標記(Formal Markers) 218
11.1.3 風格的符號體系:著眼於審美效果的
非形式標記(Non-Formal Markers) 225
11.2 風格的可譯性 230
11.2.1 風格的翻譯手段:翻譯中的風格表現法 231
11.3 風格翻譯的原則及可譯性限度 236
11.4 關於所謂“翻譯體”:外域文化和語言風格的
可容性機制 238
11.4.1 翻譯中的外域文化可容性基本規範 239
11.4.2 翻譯中的外語表達法可容性基本規範 240
11.5 結語 242
第十二章 翻譯美學概論 245
12.0 翻譯學的美學淵源 245
12.1 現代翻譯美學基本理論構想 250
12.1.1 翻譯美學的範疇和任務 250
12.1.2 翻譯的審美客體(Aesthetic Object,
在本書中簡稱AO) 250
12.1.3 翻譯的審美主體(Aesthetic Subject,
在本書中簡稱AS) 253
12.1.4 翻譯中語言審美與翻譯審美操作的一般規律 255
12.2 翻譯的意義審美與審美調節問題 263
12.2.1 意義的概念呈現(Conceptual Presentation)
與審美呈現(Aesthetic Presentation) 263
12.2.2 翻譯中的審美調節(Aesthetic Modulation,
簡稱為 AM) 264
12.2.3 審美調節是個開放系統 267
12.3 翻譯的審美標準問題 268
第十三章 翻譯的接受理論 271
13.0 概述:“失去了讀者就失去了一切” 271
13.1 讀者的“話事權”(the Receptor's Say) 272
13.1.1 讀者的超功利性 272
13.1.2 讀者是文本“不確定性的確定者”:
疑義相與析 273
13.1.3 藝術模仿:對接受的轉化和提升 274
13.1.4 讀者參與了翻譯的價值取向 276
13.2 翻譯接受的價值標準 276
13.2.1 接受群體(讀者群體)的高度複合性 276
13.2.2 讀者接受的基本價值訴求 279
13.3 翻譯接受與開放性對話:藝術和語義解碼的鑰匙 283
13.4 結語 284
第十四章 文化翻譯導論 286
14.0 概述:翻譯學視角中的文化 286
14.1 語言中的文化信息掃描 288
14.2 語言中的文化信息矩陣 290
14.3 文化翻譯的對策論 293
14.4 文化隔膜:誤解之源 295
14.5 文化翻譯的價值原則及表現論 298
14.6 結語 300
第十五章 關注翻譯理論的中國價值 302
15.0 概述: 宏觀視角與微觀視角 302
15.1 中國翻譯理論應有的價值取向 303
15.1.1 中國翻譯理論的文化戰略考量 303
15.1.2 “重描寫、重意義、重功能”的基本理論原則 304
15.1.3 翻譯審美對中國翻譯學的特殊意義 308
15.1.4 注重整體性整合研究 315
15.2 結語:接受時代的挑戰 316
附錄 漢外互譯中的漢語功能代償詞
( Functional Compensation Words) 31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