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三國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2):你所不知道的101個三國問題
滿額折

三國背後的祕密(生活中的國文課2):你所不知道的101個三國問題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懂三國,追劇、玩手遊更有Fu!

如果你因為玩手遊認識了呂布、趙雲,
如果你曾經追劇追到熱淚盈眶,崇拜諸葛亮、司馬懿,
那你絕對不能錯過了解真實三國的機會……

三國歷史短短不到一百年,卻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朝代,
但你認識的三國歷史、朗朗上口的人物真的是那樣嗎?

101個有趣提問,讓你徹底了解三國的人事物

◎曹操姓曹,為什麼跟夏侯家族關係密切?
◎劉備為什麼被稱作「劉豫州」?
◎關羽真的手持「青龍偃月刀」嗎?
◎最受世人歡迎的趙雲,史實上為什麼沒被劉備重用?
◎三國時代真的有大戰兩百餘回合這種事嗎?
◎東吳統治「江東」,到底是指哪裡?
◎赤壁大戰中火攻的真正出謀者是誰?
◎諸葛亮北伐是為了統一天下、復興漢室嗎?
◎「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東西?

本書特色
◎101篇短篇文章,輕鬆認識三國歷史、人物軼事和文化常識,立刻提升中文力!
◎101則文末附加的「延伸知識」,讓你觸類旁通、擴充知識
◎徹底剖析民間傳說和演義故事,讓你了解三國歷史的真相

讀三國能讓你做人有智慧、做事有謀略!
現在就走進三國歷史,認識膾炙人口的三國人事物……

目次

001曹操真的姓曹嗎?
002曹操小名爲什麼叫「阿瞞」?
003曹操爲什麼被稱爲「白臉奸臣」?
004曹操爲什麼用金璧贖回蔡文姬?
005貂蟬是呂布的妻子嗎?
006劉備真的是「皇叔」嗎?
007劉備、關羽和張飛真的曾桃園結義嗎?
008孫策臨死時說「中國方亂」,「中國」和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是一回事嗎?
009袁術爲何稱呼哥哥袁紹爲「吾家奴」?
010官渡之戰時,曹操爲何光腳跑出來迎接許攸?
011「青梅煮酒話英雄」、「溫酒斬華雄」,三國時期喝酒爲什麼都要煮熱了喝?
012曹操爲什麼要割髮代首?
013謀士們爲什麼認爲劉備的「的盧」馬「騎則妨主」?
014關羽的兵器真的是「青龍偃月刀」嗎?
015關羽真的「斬顔良、誅文醜」嗎?
016關羽真的「夜讀《春秋》」嗎?
017劉備爲什麼不重用趙雲?
018趙雲爲什麼被稱爲「雜號將軍」?
019三國時期的大將對陣時真的會大戰二百餘回合嗎?
020三國交戰,退兵時爲什麼要鳴金?
021曹操造銅雀台的真實用意究竟是什麼?
022曹操爲什麼要修玄武池操練水軍?
023劉備爲何被稱作「劉豫州」?
024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是河南南陽還是湖北襄陽?
025諸葛亮真的娶了一個醜老婆嗎?
026諸葛亮、徐庶、龐統等人爲什麼都在荊州隱居?
027諸葛亮爲什麼選擇投劉備?
028「隆中對」的策略是諸葛亮的首創嗎?
029龐統見劉備時爲什麼「長揖不拜」?
030徐庶在曹營真的一言不發嗎?
031諸葛亮在戰爭中爲什麼多用火攻之術?
032劉關張中劉備真的是大哥嗎?
033東坡詞裡的「羽扇綸巾」指的是諸葛亮嗎?
034諸葛亮借東風完全是虛構嗎?
035諸葛亮行法術時,爲什麼要「披髮」?
036到底誰是赤壁大戰中火攻計的出謀者?
037赤壁之戰曹操是敗於火攻嗎?
038關羽真的「華容道義釋曹操」嗎?
039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040諸葛亮爲什麼要七弔周瑜?
041人們爲什麼稱周瑜爲「周郎」?
042究竟誰是赤壁之戰的真正指揮者?
043魏、蜀、吳三國,哪國地盤最大?
044曹操沒有稱帝,爲什麼自稱是「孤」?
045曹操究竟爲何殺華佗?
046劉備建立的國家是叫「蜀」嗎?
047東吳孫權立足於江東,江東是指哪些地方?
048曹丕、劉備、孫權三人中,爲什麼孫權最後才稱帝?
049三國的君主爲什麼愛以貌取人?
050周瑜設過美人計嗎?
051劉備真的是在甘露寺招親嗎?
052劉備、孫權、曹丕爲什麼都娶了二婚之人?
053魯肅爲什麼坐牛車上朝?
054關羽真的是因爲大意而失掉荊州的嗎?
055劉備討伐孫吳是爲關羽報仇嗎?
056關羽的諡號「壯繆侯」是美稱還是惡稱?
057爲什麼民間剃頭理髮的人尊關羽爲祖師爺?
058蜀國最先滅亡的原因何在?
059「曹沖稱象」故事的主人公曹沖爲什麼特別被曹操喜愛?
060曹操爲什麼要替曹沖冥婚?
061《三字經》說「融四歲,能讓梨」,孔融真的很謙讓嗎?
062楊修是因爲聰明而被殺的嗎?
063曹操爲什麼要逼死自己的第一謀士荀彧?
064曹操爲什麼最後選擇曹丕作繼承人?
065曹操爲什麼要「分香賣履」安排婢妾後事?
066曹操憑什麼認定司馬懿將對己不利?
067曹操死後究竟葬在何處?
068曹操生前並未稱帝,但爲何被人們稱爲「魏武帝」?
069曹丕爲什麼要改雒陽爲洛陽?
070曹丕真的逼迫曹植寫過《七步詩》嗎?
071曹植《洛神賦》是寫自己的嫂子嗎?
072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真的是魚水關係嗎?
073劉禪真的是個弱智嗎?
074諸葛亮的「武鄉侯」和關羽的「漢壽亭侯」都是官位嗎?
075諸葛亮三兄弟爲什麼分別被稱爲龍、虎、狗?
076孫權爲什麼要逼死陸遜?
077諸葛亮北伐真的是爲了統一天下嗎?
078諸葛亮發明的饅首是什麼食物?
079諸葛亮真的「七擒孟獲」嗎?
080南方土著爲何驅趕大象與諸葛亮軍隊作戰?
081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東西?
082諸葛亮真的擺過空城計嗎?
083諸葛亮的《八陣圖》就是一座石陣嗎?
084諸葛亮北伐爲什麼非要出祁山?
085街亭兵敗後,爲什麼諸葛亮說自己人事方面不如劉備?
086諸葛亮憑什麼認爲魏延必反?
087龐統和諸葛亮分別死於落鳳坡和五丈原是因爲宿命嗎?
088諸葛亮死後,爲何口內含米七粒?
089諸葛亮的真實死因是什麼?
090「曲有誤,周郎顧」,周瑜彈的是古琴還是古箏?
091三國將帥爲什麼喜歡下圍棋?
092三國時期爲什麼流行飲茶之風?
093三國時期男人爲何也化妝?
094爲什麼西域來華的和尚都是魔術師?
095葡萄爲什麼是三國帝王最喜歡的水果?
096三國時期的上層社會爲什麼實行分餐制?
097三國時期的婦女爲什麼大多有名無字和姓名不傳?
098三國時期的人是透過什麼寄信的?
099三曹爲什麼喜歡寫遊仙詩?
100三國士人爲什麼大多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及時行樂思想?
101中國佛教音樂第一人是誰?

書摘/試閱

014關羽的兵器真的是「青龍偃月刀」嗎?

《三國演義》第一回記載關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指刀柄與刀身相連處鑲著一條青龍的頭,而刀身形狀像上弦月。但問題是,在中國兵器中的「偃月刀」是一個特定的名稱,它不是用來在戰場上打仗的,而是用來當作道具表演用的。明代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器械》一書中記載:「偃月刀以之操習示雄,實不可施於陣也。」在明代的綜合圖書《三才圖會》一書「器械」類中有關於「偃月刀」的圖案,刀上還裝飾有兩個挂球,可見,這不是真正的兵器,而是供觀摩表演用的。而《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正史的這段記載說關羽將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刺於馬下,說明關羽用的並不是刀,應是槍、矛或者劍,因為大刀是用來砍或劈的,不是用來刺的。

所以關羽使用的「偃月刀」有可能是說書藝人的想像,出於美化關羽的需要,發明了富有審美色彩的「青龍偃月刀」。從古人詩文中的詩句來推測,關羽的真正兵器有可能是劍。《全唐詩》卷二四八記載唐代詩人郎君胄《關羽祠送高員外還荊州》一詩云:「將軍秉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可見,在唐代還沒有出現「青龍偃月刀」的神奇說法。元人郝經《重建廟記》記載關羽:「躍馬斬將萬眾中,侯印賜金還自封。橫刀拜書去曹公,千古凜凜國士風。」而元代已開始出現《三國志平話》就將關羽神話化了,認為關羽用的兵器是刀,於是,這一民間說書藝人的想像,就在明清時期被繼承下來。

019三國時期的大將對陣時真的會大戰二百餘回合嗎?

《三國演義》裡描繪戰爭場面時,經常說「雙陣對圓」,然後雙方主將叫陣開打。在大戰幾十或幾百回合以後,根據打的結果,勝方士兵再掩殺。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中國有史記載的戰例,並沒有這種兩軍主將先廝殺二百餘回,然後眾軍士再集體群毆的場面。一般認為,古代冷兵器時代,作戰都要近距離接觸。所以團隊集聚的衝擊力量是取勝的關鍵。勝利叫「集事」,失敗叫「敗績」。所以作戰的陣形非常重要。兩軍陣形不散,就會形成對峙。「對圓」應該就是指這種膠著狀態。春秋車戰為主,一般都列三軍,左中右,列陣後再廝殺。車陣在前,徒兵在後掩護,已經開始形成成熟的陣法了。由於一般戰鬥時中軍不會首先投入戰鬥(如著名的城濮之戰,子玉中軍不動所以不敗),所以總是兩翼張開進行衝鋒。這樣就形成了兩翼對圓了。後來雖然兵種逐漸增多,但是列陣廝殺,中軍最後投入戰鬥的模式基本上形成慣例。所以到後期,兩翼的部隊總是布置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還有一種排兵列陣的方式叫雁行陣,這時就不是三軍而是兩軍了,左翼叫左甄,右翼叫右甄。這時也可以形成兩陣對圓。

到了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騎兵的裝備和戰術更加?熟,並逐漸成為戰鬥的主力,對戰鬥的勝負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此外,鎧甲和馬具製作技術也取得很大的進步,這時很多猛將就會披堅執銳,衝鋒在前,在兩軍陣中來回廝殺,有可能形成將對將的廝殺。斬獲敵軍大將自然容易鼓舞士氣,但這絕非是決定勝負的根本因素,步騎配合,按照一定的陣法攻擊敵軍,還是這個時代兩軍作戰的主要形式。

古代的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中戰爭場面的描寫,完全是從吸引人的角度,濃墨重彩地刻畫主要人物的勇猛果敢,著重描寫英雄人物而已。

023劉備為何被稱作「劉豫州」?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多處被喚為「劉豫州」,如第四十二回回目「張翼德大鬧長阪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還有諸葛亮舌辯群儒,雙方你我攻難時皆用「劉豫州」作為對劉備的稱謂。劉備被稱作「劉豫州」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劉備曾經被曹操向漢獻帝表奏為豫州牧。但是為什麼稱劉備不呼本名而以官名代之,裡面也有深刻的內涵。

中國古人的姓名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名是人自襁褓中就有的,《周禮》云「婚生三月而加名」,嬰兒出生三個月後就由父親取名,名一般寄託了父母長輩對子女的期望。「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故又稱「表字」。「字」是男女成年後才加取的,《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是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古人的名與字往往是相近、相輔或相反的。像曹操,字孟德,出自《荀子》「夫是之謂德操」句。「德」與「操」意義相近。趙雲,字子龍,取「雲從龍」之意。張飛,字翼德,「飛」乃「翼之德」。一般說來「名」用於自稱、謙稱和尊長者對卑幼者,「字」用於尊稱、敬稱以及卑幼者對尊長者。平輩之間,除了相熟的朋友可以不拘禮法稱名之外,一般要稱字。在古代,如果不是處在尊長的位置而直呼別人姓名,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甚至是對別人的侮辱。對他人稱謂,除了「字」之外,稱號、地望以及所任官職等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中國古代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士農工商」中「士」居其首,因此如果以他人官職稱謂,更是表示尊敬,這也就是劉備被稱作「劉豫州」的原因。

047東吳孫權立足於江東,江東是指哪些地方?

李清照在《烏江》一詩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江東」一詞得名於長江。唐末五代丘光庭《兼明書》卷五「江東」條下云:「今人言項羽起於江東者,多以為浙江之東。明曰:『按,古人稱江東皆謂楚江之東也,以其江自西南而下,江南、江東隨江所向而呼也。』」這裡說的「楚江」即為長江,因為戰國時,長江中下游一帶主要在楚國境內。項羽起兵江東,後來與劉邦爭霸時即打著「楚」的旗號籠絡人心。《資治通鑒》卷六十六《漢紀五十八》記載獻帝建安十八年「春,正月,曹操進軍濡須口,號步兵四十萬,攻破孫權江西營」。胡三省注為「大江東北流,故自曆陽至濡須口皆謂之江西,而建業謂之江東」。

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一「江西廣東廣西」條下云「蓋大江自歷陽斜北下京口,故有東西之名」。這裡的京口即為今天的江蘇鎮江,長江從安徽歷陽到江蘇南京是西南─東北流向,從南京到鎮江是向東流。所以從歷陽到鎮江的這一段長江就成為劃分自然地理單位的一個標誌。在這一段長江以東以南就是江東,這一段長江以西以北就是江西。可見中國歷史上「江東」、「江西」的得名是因為自然的原因,而非政治的原因。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記載孫策臨死時對張昭等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在這裡「吳越之眾」與「江東之眾」相並列,說明在當時人的心目中,吳越和江東的地理範圍是重合的。不過,在歷史上,江東的範圍是比較小的,比江東範圍更大的是江南。在江東與江南對比時,江南即是指廣義上的江南。史書上也多次記載江東領土的狹小。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烏江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063曹操為什麼要逼死自己的第一謀士荀彧?

荀彧(一六三~二一二),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三國時期曹操最重要的智囊和謀士。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但這位重要的智囊,最後卻被曹操逼迫而死,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荀彧出身世家,少以英名聞世,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後,大為驚異,稱其為「王佐才」。在董卓之亂後的漢末政局中,荀彧看出曹操雄才大略,乃投奔曹操。從此,在曹操的幕府裡,荀彧竭其所能為曹操獻計獻策,為曹操集團政治、軍事勢力的發展有巨大的貢獻。

建安元年(一九六),漢獻帝劉協在楊奉、董承等護衛下,從長安返回洛陽。對於是否奉迎天子建都許昌,曹軍內部發生了爭執。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荀彧則力主曹操迎接漢獻帝,《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載荀彧說:「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及。」曹操最重要的政治優勢―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出自荀彧的建議,因此荀彧被升為侍中、尚書令。

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軍國之事都由荀彧調度籌劃。荀彧善於舉薦人才,他先後舉薦了戲志才、郭嘉、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都是當時的知名之士,大大增強了曹操陣營的人才力量。所以曹操十分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官渡之戰前,袁紹勢力強大,曹操對是否與他開戰猶豫不決,荀彧則說:「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醜,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擒也。」一席話堅定了曹操必勝的信心。

建安十七年(二一二),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荀彧表示反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引起了曹操的忌恨。曹操征吳時,命令荀彧去勞軍,卻把他中途留在壽春。據《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記載,曹操送去的是一個空食盒。看到空食盒,荀彧知道了曹操的意思:要讓自己自裁。於是乃憂憤恐懼而死,另一說是他服毒自殺。

荀彧對曹操寄予厚望,認為他可以輔佐漢室,安定天下,但一旦曹操露出不臣之跡時,他又毫不猶豫地表達反對。這說明,荀彧的政治理想,還是忠於漢朝、復興漢室。這在曹操稱魏王以後,特別是要做「周文王」的理想暴露以後,顯然已經不合時宜。荀彧的被逼而死,原因就在於此。

079諸葛亮真的「七擒孟獲」嗎?

「七擒七縱孟獲」是《三國演義》中渲染諸葛亮用兵如神和大義仁慈的重要情節之一,在中國民間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不過,「七擒七縱」的情節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出師表》及當時率軍南征的將領李恢傳中均沒有直接記載。陳壽是蜀漢政權的史官,職責所在,對劉備、諸葛亮等人的主要事蹟,特別是可以載譽人口的嘉言懿行不可能不有所耳聞甚或載之史冊。而七擒孟獲的情節,在《三國志》中竟無片言隻語的記載,只能說明,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並不知道或者即使知道也不認為七擒孟獲是確鑿的歷史事實。

歷史上,最早記載七擒孟獲事件的,是《華陽國志.南中志》和《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記載:「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只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但《華陽國志》和《漢晉春秋》兩部書出現的時間,均在東晉或以後,晚於陳壽生活的時代很多年。究竟是後世史家發現了新資料,彌補了《三國志》的不足,還是僅僅根據傳說而附會出七擒孟獲的記載,則不得而知了。

後世史家有很多相信七擒孟獲為史實的,如《資治通鑒》就記載:孟獲被「七擒七縱,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顯然,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司馬光,也承認有七擒孟獲的史實存在。當代學者黃承宗先生還曾據《滇元紀略》的記載,一一指出諸葛亮每次擒獲孟獲的具體地點,顯然認為七擒孟獲是確切的事實。不過,《滇元紀略》是明朝人馮時可的著作,這種根據後世史料來推測一千年前歷史真相的做法,並不符合歷史學研究的方法,其結論的可靠性也難免會大打折扣。

諸葛亮征南中,用羈縻、懷柔的辦法統治少數民族,安定蜀國大後方,當然是有文獻可徵的歷史事實。魏、蜀、吳三國當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少數民族問題,而地處西南一隅的蜀國,其境內的民族問題更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存亡。加之,劉備本來就不是世居四川之人,統治益州的政治基礎並不好,這個時候,穩定其境內的少數民族就成為主要的工作之一。所以,七擒孟獲雖然是不能確定的歷史事件,但卻非常符合蜀漢歷史發展的事實邏輯。後世有關七擒孟獲的種種傳說或記載或許正是因此而起,《三國演義》對此濃墨重彩式的渲染也根源於此。不過,小說的離奇描寫,只是為了吸引讀者,若以此作為探討七擒孟獲是否存在的前提,只能是緣木求魚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