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滿額折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毓老師說論語(修訂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華人文傳統的復興者、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
從正統處生髮,精准還原中反詰、叩問當下
從經典中讀出智慧和學識、視野與情懷


【內容簡介】
《毓老師說論語》以1999年至2000年毓老師在奉元書院講述《論語》的內容加以整理而成。全書以依經解經的方式,將《論語》和諸家經典結合,闡明中國古典思想的精髓,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孔子。毓老告訴我們,《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論道之語,乃是興之所至之言,不同於今天的命題作文;《論語》每章都是活學問,在生活中都能用上,可作為生活的方程式。毓老師強調,讀《論語》應自經文本身來瞭解、入手,千萬不要標新立異;孔子之道一以貫之,所以要依經解經,五經讀完,才能會通《論語》。毓老認為,《論語》中孔子的思想發展分三個層次:一、“鬱鬱乎文哉,吾從周。”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三、“吾其為東周乎?”孔子的思想隨著年齡、智慧的增長而發展變化。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外界都尊稱他為“毓老”而不名。毓老的百歲人生堪稱傳奇,他是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自幼受宮廷教育,為末代皇帝溥儀伴讀。師從陳師曾、陳寶琛、羅振玉、葉玉麟、鄭孝胥等國學大家,私淑熊十力,終成一代大儒。1947年來台後,在台宣揚中華文化,先後創天德黌舍、奉元書院,私人講學一甲子,主張“達德光宇宙,生命壯自然”“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受教弟子萬余人,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著名的弟子有徐泓、辛意雲、林義正、陳明哲、劉君祖、孫中興、黃忠天、陳明德、蔣勳、嚴定暹、張輝誠、簡媜、呂世浩等學界名家,以及夏含夷、班大為、魏斐德、黃宗智、孟旦、甘慕白等美國漢學家。毓老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的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真實的生命和生機。2011年3月20日於臺北市家中辭世,享壽一百零六歲。

名人/編輯推薦

毓師是真正影響並改變我一生的人。毓師遁居臺灣一甲子,貫徹“長白又一村”的壯志,潛心華夏經典,多所創造發明,教授弟子無數,影響宏大深遠。有關窮究華夏經典的方法論,毓師拈出“依經解經”“一字一義”的要訣,以及“學而時習”“果行育德”的實踐程序,可稱為“觀行會通的時實論”。
——劉君祖

 

我*愛聽老師大笑,聲音洪亮如鐘,沒有瑣碎雜音,乾淨渾厚,使我想到魏晉人在山裡的“嘯”,或許比魏晉人的“嘯”更沒有委屈,朗朗乾坤,這樣正色之音,仿佛可以使一座山都為他讓路。
——蔣 勳

 

他聲如洪鐘,抑揚頓挫之間喚出一個文明古國,朝代更迭,興亡一瞬,盡在那時而高亢時而低回的聲音裡。他有著神奇的力量,鎮住了滿室年輕毛躁的心,言談間,讓人慨然有了澄清天下之志;他就像一塊烙鐵,給了每個坐進書院的學子一個君子印記。
——簡媜

目次

毓老師的話

 

學而第一 1

為政第二 31

八佾第三 57

裡仁第四 93

公冶長第五 117

雍也第六 143

述而第七 169

泰伯第八 201

子罕第九 223

鄉黨第十 245

先進第十一 265

顏淵第十二 299

子路第十三 331

憲問第十四 359

衛靈公第十五 395

季氏第十六 421

陽貨第十七 447

微子第十八 477

子張第十九 495

堯曰第二十 521

書摘/試閱

毓老師的話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論道之語,由弟子與再傳弟子寫成的。《論語》乃是性之所至之言,不同於今天的命題作文。“論”,“論文”之“論”,當作動詞,《論語》是論道之語。今天先命題而後為文,但古人並不如此,而是性之所至寫出,是為了醒目才加題。

《論語》二十篇,每篇的命名並沒有意義。古人非先設限,要自欺或是欺人。不虛偽,何等純樸、真實,可看出人性之美!昔人作詩,也是隨性之所至,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與後人作詩要找平仄不同,後者往往會以詞害義。

性之為道,一切表現皆性之所至。到了後代,愈是人之為道,已不是性之為道了,所以不能面對真理,各家的意見不一。今人自欺欺人,淨是欺世盜名。一個人盜名,則無不為矣!社會亂,乃時之亂!

“言”與“語”有別,《說文》(《說文解字》)雲:“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論語》中“子所雅言,詩書執(藝,簡體字為‘藝’)禮”“子不語怪力亂神”“食不語,寢不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及“居,吾語女”等,充分地分出了言與語。言為世法,語無倫次。

你們說話都語無倫次,發言可是不容易,言為世法。揚雄作《法言》,騙人的都說自己好。《論語》書名不論是誰取的,但不稱“法言”,盡講真的。

書名如果不明白,怎麼講書?你們有無慎思之?遇問題要如此深思。人如頭腦不清,就語無倫次,後患可是無窮!

《四書章句集注》是朱子一生精華之所在,朱注乃一部禪宗,造謠生事。看看何以有“四書”?

蔣伯潛的《語譯廣解四書讀本》,是雜貨鋪,各家兼收。

我講的不同,是依經解經,都有根據,不以成見解釋。

我們讀古書,不可被某一家注解所束縛,才能自己悟出一番新見解來。

一般講“四書”,都從《論語》開始。我自“學庸”(《大學》《中庸》合稱)開始講,因此二書是“夏學”之入門,大本之所在。

其實,《四書》並不容易讀,但如將《四書》的基礎打好了,則除了《大易》與《春秋》以外,其他的書都可以自己看了。

古代東西不容易學,真懂必要有五年八年以上的時間。中國文化不但悠久,自所見的書中,可以看出民族思想之成熟。

如說《易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書,可以看出古人頭腦之緻密!今天將《易經》講得怪力亂神!

《易》的學問就是從“一點”來的,一點分出兩個點。一個東西裡頭含陰、陽兩性,多麼可怕的想法!距今至少三千年,至今猶跳不出此一原則。

今人頭腦何以不緻密?三千年後沒有人懂得《易經》。環境進步了,何以人的頭腦卻昏了?簡言之,你們要學會用腦。

今人專用情,昔人專用性,人性。《莊子•大宗師》稱:“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如嗜欲淺,人性就深。今人非不如古人,但嗜欲多。

我現在沒有工夫去接觸街上的東西。你們要多用人性的智慧,即性智,不要盡用情智。

不要忽略老祖宗的優越所在,有許多地方真不是其他民族所能想像的。

我年輕時,世局之熱鬧,當時國家面臨瓜分的危機。那時,到外國租界地,看馬路上之乾淨,尤以天津為最。民國十三年(1924)開始,才起了變化,因為受外來的刺激。

民國九年(1920年),廢除祭孔與讀經,但民間猶有讀經的家庭。以前真正的讀書人,我猶見過。

如教書的本人並不真知,那後生又怎麼能真知?我所講,皆書中東西,就前後而已。我講人的性與情,以性用事,舊社會皆如此。

中外學問都要留心學習,但必要有分際。講中國東西,不要摻雜外國東西,兩者沒有半點關係,不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會有相似。必要以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東西。

以前二十歲,可以讀完中國經書。我十三歲,讀完《十三經》。

中國文化到了重振之時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在乎民族的自立、爭氣。中國人本身聰明有餘,只要是肯學,絕不落於人後。你們不要將有用的光陰浪費於情上,要啟發自己的智慧,年齡、智慧應與時俱進。

中國人講“性生萬法”。性是體,其用為智,智生萬法。這裡提示,中國人要特別重視中國文化。中國人至少有三千年有記載的文化。一個有理智的人,不是盲目地接受一切。想發揮中國文化,不可以將中國文化變成雜種文化。

要練習腦子會動。你們認識一千個字了?給你們當頭棒喝。坐著好好讀書,先瞭解自己。

先求自知,最低要有自知之明。為子孫計,在你們子孫能幸福與否。要及時努力,為時猶不晚。教你們會用腦,分別、分別。要先認清自己、瞭解環境,否則難以生存。先測驗自己,看遇事是否能夠分析。

智分為上、中、下,要練習自己有分析的能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而後“篤行之”。練達智慧,非如演算數學那麼單純。思想,人人不同。

讀書,上句不懂,不讀下句;上行不懂,不讀下行。每一句都必要真知,必下此深功夫。不下功夫,遇事就會語無倫次。

你們現在還來得及,肯加以鍛煉,一年可以開竅。開竅才能得最後的,即可用於任何地方。

有人說:“還讀‘四書’?”認為落伍!沒有讀書,憑什麼教書?名嘴,就是嘴會說,功夫完全在嘴皮上。

你們要好好深思熟慮,練習智慧,在讀書時學會用腦。凡事要客觀,要有智慧,學歷並不代表有腦。學,重在知行,要得趣,用於生活上,變成生命之學。

現在進步了,這套東西才更為時髦。如果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那絕非是出賣祖宗的中國,應該是思想的中國、文化的中國。現在的中國人有幾個瞭解中國文化?

讀經,自經文本身入手,才是正途。困難處在斷句,斷句不同,義理不同。自前後經文對照,以決定斷句。

不能以某家為孔子之意。各家大多先有主觀見解,各抒己見,借此發表自己的思想,維護自己的見解,不能當作金科玉律。

自經文本身來瞭解,千萬不要標新立異。我依經解經,不臆說。

中國思想有層次,並不是孔子語無倫次,乃因為時不同,思想境界也就不同,孔子為“聖之時者”。

《論語》中孔子的思想就有三個層次:一、“鬱鬱乎文哉,吾從周。”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三、“吾其為東周乎?”思想隨著年齡、智慧而有所變遷。

《論語》的編排,並不依時間先後,只是記結論。必須整部書讀完了,才知其思想層次。

《論語》每章都是活學問,在生活中都能用上,可作為生活的方程式。

讀書,應讀出疑問了,再加以解決,才是真明白。我讀書,淨讀精華,每天滿腦子要解答問題。

 

《為政篇第二》節選

 

讀書人必得談政。遇事,就看你們有沒有長才,必要培養之,非有才智不可。沒有秘訣,不學,無術;學,就有術,此為實際學問。皆實學也。

必要用中國人的思想講中國東西,要發掘中國的思想,絕不能用別的思想引中國東西。

立說要切實際,才能夠發揮作用。如把所有的書當作垃圾,也可有作用,可以作“為戒”;如將舊材料當作崇拜的東西,那就壞了。

任何書,均代表個人、時代的思想。自己也可以有一家之言。讀書,是要看他們是怎麼想的,如看漢儒是怎麼解釋《易》的,他們距離孔子的時代較近。

“人之為道而遠人”,人之為學,即是“偽學”,因為“率性之謂道”,不離人性就是道。“博學于文”,什麼書都讀。不存有崇拜的心理,就會冷靜。宗教是不許人疑惑的,而學術是在追求真理。

我強調“夏學”,在還原貌,要保存原料;但要“學而時習之”,否則“生乎今之世,反(返)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因為古已經是垃圾了,又何必崇古、從古?古只可作為參考,要去其渣滓,而留下精華,此即“時習之”。你們要練習嘴和腦子的反應能力。

孔、老、莊是中國的顯學,廿六史非人人能接受。

我以前講“五經”“四書”和“八子”,軍事方面則為《孫子》《吳子》《太公六韜》。

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

“政者,正也”(《顏淵》),“德者,得也”(《禮記•樂記》)。《說文》雲:“悳(古‘德’字,直心為德),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德,宜於事之行為,乃是做完事的結果,有善德亦有惡德。此指善德。

“為政以德”,此絕非假話。談政,在實行。行為必不違背人性,要順著人性,率性之謂道,道是治事的準則。禮永遠是個準則,其方式要“以時為上”(《禮記•禮器》“禮,時為大”)。

做領導人必須有德,要有容人之量。天下事無一人能成功的。

“譬如北辰”,法天,以北極星為例;“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有德則黎庶拱之。真有德了,百姓不違背其原則。“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衛靈公》),“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經•繫辭下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測一測自己是否有嫉妒心:見人好,心裡是否就不舒服?人絕對不可以欺心,我看得太多了!人什麼都可以缺,絕不可以缺德,故曰“為政以德”。要練習能容。

做任何事,都得有德,即術、方法。有經驗的老闆要夥計儘量吃,吃完一個星期,他再也不吃了,此即量,亦即術。

做事,一出手即可知其人是否有出息,都有一定的方式。人家說不懂,其實正是要看你懂不懂,是在試驗你。

要學怎麼做事。不論男女,就看你有無處事的智慧。武則天知人,信任狄仁傑。

狄仁傑,武周時名相。任大理寺丞時,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先後舉薦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及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皆一時中興之臣,政風為之一變。

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孔子作《春秋》之前,刪《詩》《書》、訂《禮》《樂》。刪《詩》,成為三百十一篇。孔子在刪《詩》之前,即有一宗旨,即“簡約”,以之作為“刪”的標準。想傳之久遠,必是“簡約”的東西。刪《詩》的目的,使之“從簡約,示久遠”,簡約才能傳之久遠,因人不易忘,“易簡,則天下之理得”(《易經•系亂上傳》)。

“從簡約,示久遠”,愈簡約的詩,愈可以傳之久遠。寫白話,在使人接受,但難以傳之久遠。要言不煩,寥寥數字,心聲都出來了。

《詩經》凡三百十一篇,舉其大數曰三百,其中《笙詩》六篇有目無辭,凡三百五篇。“《詩三百》”,總而言之。孔子以“思無邪”(《詩經•魯頌•篇》)評全《詩》,發情發性,何等感人!

“思”字,在《詩經》裡,多半為語氣助詞。“思無邪”,即無邪。“人之生也直”(《雍也》),天性是善的,皆發於至性,流於至情,則無邪。性與情,必分清,則知是非、善惡。做事,所表現處理事,皆情之性,非性之情。性與情合而為一,則性即情,情即性,“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是一小天地,天地是一大天地。

《詩經》首篇即《關雎》,描寫男子追求女子,形容得多入神,完全是人性之流露!“樂而不淫(過分),哀而不傷(傷生人之性)”,無邪,直道行之。

 

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說義一》:先本而後末,則上下皆以心通。先慎乎德,而後辨上下,定民志。

《論語說義一》:格,訓正。言導民者,當使歸於正。

政與刑,治之末;德與禮,治之本。

導民,使之歸於正。治民以法,則民易犯過。

自人的一舉一動可見其人之德,“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顏淵》)“賢者在位”,有德者居之,“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路》)。

“齊民”,齊民以禮,用一個標準。有《齊民要術》一書。

《齊民要術》為南北朝北魏賈思勰作,為一農學書籍,全書引用古籍將近二百種之多,是研究北朝時期物質生產及社會生活的重要史料。

中國人講“齊家”,齊家以禮,一輩一輩齊,一輩一個標準。

“齊之以禮”,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孝經•廣要道章》)

“有恥且格”,“有恥”,“知恥近乎勇”(《中庸》),見義必為之勇,此勇非“敵一人也”(《孟子•梁惠王下》“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且格”,“格”,正也,引申義,進步。一個格一個格,有上、中、下之分。

說一個人很有人格,說“人格”而不說“人正”。人比人,得死。都是人,但相比較之下,分量、格調就不一樣。品格,一個品,一個格。中國用字,都有深意。

不要隨波逐流,必要保持自己之品、之格,什麼品,什麼價格。人品為第一要義。一步錯,終身誤。

民國初年,中國之亂!我經過這個亂的時代。在台坐五十年,今天可以私心自慰,光宗耀祖辦不到,但至少無忝所生。我之所以能學點東西,都是我母親的功勞。

人做什麼,都必有守,否則偶一不慎,成為終身之憂!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此章為孔子成德的步驟,也是人生的歷程,是孔子七十歲以後,回頭看看自己的追述之言。

“十有五而志於學”:“志,心之所主”,知所當務、專心致志於己之所學。“學”,大學,大人之學,“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識人之本性,亦即必先認識自己。

中國人“法天”的思想,以“天道尚公”,天道即人道。學大,即學天。

“三十而立”:到三十歲了,方能立於自己之所學,能獨立自主,立於人之道,有自己的標準了,並且“守死善道”(《泰伯》)。

以孔子之智,自“十五志於學”,猶下了十五年的功夫,方到達“三十而立”的境界,立於自己之所學。

反躬自問:自己應怎麼做?天下無易事,你們的程度如何?必要問自己能做什麼,如有矛盾,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然後才會進步。

古人何以思想緻密、文辭優美?你們辭不能達意,連一封信都寫不明白,就天天“狂想曲”!將來,你們必須與全世界人競爭。

講茶道,但無一人會喝蓋碗茶。有一件東西拿得出去?

蓋碗茶具,具備“蓋、碗、托”三件一撂互相統屬之茶碗組,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蓋碗茶具,具備含蓄、淡泊、留白“情境美感”的品飲美學。魯迅在《野草•喝茶》中說:“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

“四十而不惑”:惑於欲,吃、喝、嫖、賭,一生糟蹋了!好名、好利、好色,達不到就作偽,即惑於欲。

孔子“四十而不惑”,“知(智)者不惑”(《子罕》),知道如何造就自己,有了正知、正見,故能不惑於欲,所做的事皆于仁有利,是“知(智)者利仁”(《裡仁》)的境界。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之謂性”(《中庸》),“知天命”,能盡己之性,做事完全順著人性,不做違背人性的事,天人合德,是“仁者安仁”(《裡仁》)的境界。盡性的中間,可不能有一點私的成分,故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述而》)。

“六十而耳順”:知是非了,則對事情的反應特別快。“先迷失道,後順得常”(《易經•坤》),順常道而行,不必加以考慮了,順其理、順其道,明是非,是聲入心通、不思而得的境界。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矩”,是方的;“格”,是正的。是人,就有人格。“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此時性即情、情即性,性情合一了,從心所欲絕不逾矩,“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中庸》),是不加斧鑿、盡得天真的境界了。

八十呢,他不知道;九十呢,他也不知道;一百,他更不知道了!什麼都能增加,就壽命不能增加。

我一天心無雜念,總是涼涼快快的,因為不想力所不及的事。

我在臺灣五十多年,徒子徒孫太多了,對你們的未來特別擔心。你們年輕,根本不懂得什麼“險中險”。

真知很難,你們要真知,就發憤圖強了!

同學皆為小康之家,應集腋成裘,如能養群德,做點買賣就不窮了。如想做官,必將一個“恥”字去掉!

利用自己的環境,必要有智慧。眾志成城,“群”的觀念很厲害,“群而不黨”。

回去要理悟,“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學最重要。求真知,你們有“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求學精神?你們自己一無所能,天天夜郎自大能解決問題?你們聰明,但是不懂自己不懂,就等全世界向你們學習?

我十三歲到日本,在國外流浪十二年,在“滿洲國”十四年,在台五十多年。

滿族本身沒有文化,就是漢文化。滿、蒙聯合在一起,就如虎添翼,力量不可侮。

領導一個民族,必要腳踏實地,而不是天天吹牛。真知,才能有力量,必要求真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