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滿額折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阿鼻劍:ABI-SWORD(30週年紀念合訂本)

定  價:NT$ 1000 元
優惠價:9090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99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2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劍冷血熱誰來試
三十年後傳奇繼續

台灣漫畫瑰寶,鄭問寫意水墨最高傑作
第三部〈前世〉絕版三回漫畫原著復刻版重現江湖
隨書贈送何勿生大海報+鄭問復刻簽名畫卡

張大春(作家)
鄭丰(作家)
陳志隆(漫畫家)
常勝(漫畫家)
──俠義推薦

《阿鼻劍》第一部黑白水墨作品

1989年郝明義決定創辦《星期漫畫》,找了導演楊德昌當監製,並且頭陣作家鎖定了三位:麥仁杰、曾正忠,以及鄭問。麥仁杰以《鳥人》,曾正忠以《花心赤狐》,鄭問以《阿鼻劍》,又曾經是《刺客列傳》的讀者,所以他給自己留了一個和鄭問共同合作的機會,以筆名「馬利」化身劇作家,這就是阿鼻劍的起源……

2019年,為了紀念《阿鼻劍》創作三十週年,大辣出版尋回了鄭問第三部〈前世〉三回的闕漏稿子,並將一、二、三部合訂成精裝,以饗讀者們的願望,完美呈現鄭問《阿鼻劍》漫畫完本!

極具詩意的武俠漫畫

《阿鼻劍》是國內漫畫創作的傳奇之一,也是鄭問的漫畫創作轉捩點,他獨特的水墨畫法,將武俠漫畫帶入了新的層次;而編劇馬利則將原本武俠小說的元素精采地串連重組,並融入發人深省的佛義,使得這部武俠漫畫有別於一般武俠的刀光劍影,有了更深的意涵。

編劇馬利說,一開始,《阿鼻劍》就有「前世」、「今生」的設計。我和鄭問合作的兩部《阿鼻劍》,第一部〈尋覓〉、第二部〈覺醒〉,都是「今生」的前半段。我的想法是:先用這兩部來讓今生的「何勿生」登場,然後回頭講他的前世,最後再來講他覺醒之後,今生要執行的是什麼。這樣,我和鄭問合作,而有了三十年前出版的兩部《阿鼻劍》漫畫。
我的算盤雖然是如此逐漸鋪陳開……首先,純粹本土漫畫家創作的《星期漫畫》,在當時俗又大碗的台灣盜版日本漫畫雜誌壓力下,陷入重圍。再來,鄭問在《阿鼻劍》第一部連載結束後,就為東瀛漫畫出版界所重視,大力延攬,終以《東周英雄傳》在講談社閃亮登台……

何勿生:地獄不空,絕不成佛!

一〈尋覓〉故事描寫背負著私生子命運的主角何勿生,親眼目睹生父于景被練成「阿鼻劍法」的史飛虹所殺;何勿生殺父之仇未報,反而受劍法之害,每天得受一次氣血倒錯的凌遲之苦……
二〈覺醒〉一場大火讓何勿生遇見從火中重生的阿鼻第九使者,開始經歷代表貪、愚、痴、嗔的武林恩怨,見證「阿鼻(地獄)」即「人世」的深理……
三〈前世〉何勿生手持阿鼻劍回憶起,他曾經就是阿鼻尊者,即使是過去的武林恩怨情仇,當然也要去解決……

 

作者簡介

繪者
鄭問(1958-2017)
本名鄭進文,復興商工畢業。早年曾在十二家設計公司任職,後來自行成立室內設計公司。1983年在台灣《時報周刊》上發表第一篇漫畫作品《戰士黑豹》,開啟漫畫創作生涯。獲得好評後又發表了《鬥神》及以《史記》中的〈刺客列傳〉為題材的水墨手繪漫畫《刺客列傳》。
畫風融合中國水墨技法與西方繪畫技巧,細膩而大膽,作品充滿豪邁灑脫的豪情俠意。1990年受日本重要漫畫出版社講談社的邀請,在日本發表描繪中國歷史故事的《東周英雄傳》,引起轟動。1991年更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他是這個大獎二十年來第一位非日籍的得獎者。日本《朝日新聞》讚嘆他是漫畫界二十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日本漫畫界更譽為「亞洲至寶」。
除《東周英雄傳》外,《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萬歲》、《始皇》等均是日本時期的優秀作品,也受邀擔任日本電玩遊戲美術設定,推出《鄭問之三國誌》。進入2000年,鄭問開始與香港漫畫圈合作,陸續發表《漫畫大霹靂》、《風雲外傳》等作品,隨後跨足電玩遊戲《鐵血三國志》的設計製作,成為中國電玩美術的開拓者。2012年,鄭問重返台灣漫壇,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經典作品陸續由大辣出版社重新編排後推出新版:《阿鼻劍》(2008)、《東周英雄傳》(2012)、《始皇》(2012)、《萬歲》(2014)、《刺客列傳》精裝版(2017)、《深邃美麗的亞細亞》(2017)、《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2019)等。
2018年6月《鄭問故宮大展》在台灣舉辦,出版鄭問全紀錄《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一書。

編劇
馬利

本名郝明義,1956年出生於韓國。現任大塊文化與Net and Books 董事長。
著有:《工作DNA》(增訂三卷)、《故事》、《那一百零八天》、《他們說》、《越讀者》、《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大航海時刻》、《尋找那本神奇的書》。譯著:《如何閱讀一本書》、《2001太空漫遊》。
與鄭問共同創作《阿鼻劍》漫畫,擔任編劇,以及2018年企畫《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2019年幫鄭問點評三國人物在台灣全新出版《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

名人/編輯推薦

【原版跋】
馬利
我很喜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一方面是因為那種任何人在任何時間,
只要覺悟,就得以成佛的慈悲心懷與瀟灑;一方面是因為其中指引出:
人世的恩怨情仇,甚至人的本身,都不過是一場夢幻罷了。(如果是真實的,不論當事人的主、客觀因素,
都很難允許這種瀟灑。)大致在這出發點上,我編了《阿鼻劍》的劇本。

鄭問
《阿鼻劍》是我中斷了兩年後的作品,這兩年中我全力投入插畫、美編的工作,雖然連環畫作品少了,卻在別的地方收穫更多,也才有時間停下來思考醞釀。
作品在《星期漫畫》連載時(一九八九年),幸運的先有了馬利精采的原作,所以我把構思劇情的力量全部轉移到畫面的處理上,也由於能力不必分散,才能慢慢的融入插畫的理論與技法。
像第一部的第六回起,我開始用毛筆的重線條,加上沾水畫的精細描寫來誇張畫面節奏,用牙刷噴點的疏密來處理各種質感,用網點紙擦,疊作出水墨畫的水的感覺,用版畫的硬線條來跳出人物表情等等,相信讀者們可以感受到我努力的企圖心。也由於經過不斷的嘗試,慢慢地對黑白連環圖有了心得和掌握的能力。時間和經驗對一個創作者來說實在太重要了,缺一不可。
特別是本書前面十一頁(第一部〈前塵十年〉),我嘗試運用書頁的翻閱及視覺殘像來呈現立體的錯覺,這也是我積壓很久的意念,在這難得的版面裡一起介紹給讀者。
第二部是我在工作很繁雜的情形下完成的,這段期間裡常跑國外,洽談合作事宜及籌劃日本即將連載的《東周英雄傳》,為了彌補時間不足,我連續的熬夜,總算把它給完成了。
有人說比起第一部來,第二部「冷」了一點,可是我自己倒覺得「純」了一點。雖說人物較少,可是在編繪上難度卻較高,這五個短篇可跟第一部連著看,也可獨立自主地讓讀者們欣賞。
這得感謝馬利在劇情上的功力及用心。
這幾個獄中,我特別喜歡〈愚之獄〉,這在飢荒時常發生的事實,我印象中未曾有人捕捉過,而阿鼻使者飄忽的性格,難以捉摸的思維,也在這個故事裡呈現出來,跟一般武俠作品比較起來,不像武俠卻更有武俠味。
在表達技巧上,我開始嘗試傳真機作水墨的感覺,效果不錯,有我想要的味道,也把背景帶到蒼茫、荒涼的西域去,連帶的何勿生也穿起塞外服飾來,由於《阿鼻劍》並未標明在哪一個朝代,我也就樂得把各代好看的服飾擺進去。
記得畫〈覺醒〉下集時,我感冒、耳朵又發炎,躺在地上十分鐘,起來畫五分鐘的情形下畫完,所以出現影印的畫面,在此向讀者們抱歉。
台灣的漫畫家們,由於創作的斷層、作品的質量也許比不上國外豐富,但是拚勁絕對是一流的,也許就是需要我們這些「傻子」。
台灣漫畫界才會更好吧!您覺得呢?

原刊載於一九九○年五月集結成冊之《阿鼻劍》

三十年之後
馬利
三十年來,我不時會遇上讀者,問《阿鼻劍》的後續如何了。
是啊,《阿鼻劍》為什麼就不繼續下去了呢?
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後來我們兩個人各有自己的「漂流」。
如前所述,大約《阿鼻劍》第二部結束的時候,鄭問已經接受日本的邀約,在講談社閃亮登場。當時他即使願意繼續畫《阿鼻劍》,也只能每兩周一次。後來到1996年,鄭問決定去日本大展身手,把全家人都帶去。
我這邊,關掉了《星期》漫畫之後,過了幾年,我的家庭、工作也都產生劇變。就在鄭問舉家遷移日本的那一年,我也離開了時報,開始創立大塊。
日本之後,鄭問又去香港,再到中國,闖蕩各地。
我也是。創立大塊之後,除了一度兼任台灣商務印書館的工作之外,我不想只守著台灣市場,去了北京,又去了紐約。
我們各自在闖蕩中漂流。不過在漂流中,對《阿鼻劍》的想像,我倒沒有停止過。整體故事要講的事情更多,情節和架構也更複雜。
這中間,我們也曾經談過一兩次如何再合作《阿鼻劍》。但最後還是因為雙方都覺得時機還不成熟,不必勉強匆促出手而再擱下。
2012年,我和鄭問在法國安古蘭漫畫展相會。
那次是我們最接近重新開始合作的機會。但可惜還是沒有進展。
直到2017年,鄭問去世。
這才真正意識到:我們各自忙碌、漂流的生命軌跡,再沒有交集的可能了。
《阿鼻劍》漫畫版,成了絕唱。

和鄭問合作《阿鼻劍》,有許多深刻的記憶。
《阿鼻劍》第一部〈尋覓〉,起初我想講的是萬法由心造,一個個各有自己渴望復仇理由的人,最後交織成誰都無從脫逃的阿鼻地獄。故事大致有個方向,但是隨著情節進展,越來越想打破復仇的窠臼,但又覺得束縛越來越大。
我沒有跟鄭問講過這些掙扎。他也根本不受影響,逕自用自己驚人的圖像語言,把我的劇本畫出破格的魅力。
于景殺進忠義堂救何勿生的那一段,紙面上澎湃著沒有邊際的劍氣,最後史飛虹天外飛來的那一掌,石破天驚。
我自己最受震撼的,是史飛虹在山洞裡一刀刺入于景的場面。巨幅的留白,和前面縱橫飛舞,無所不在的畫筆,形成巨大的對比。讓人窒息的同時,又讓人穿透。
沒有任何武俠漫畫有這種場面,有這種視覺的魅力和哲學。
所以我一路思索,希望在劇本上也能有相比肩的突破。
直到第一部快結束時,猥瑣的店小二守著瀕死的何勿生,在熊熊大火燒掉一切中現身為阿鼻第九使者,我體會到可以如何打破一開始的設定,給這個故事帶來新的生命。
這樣我開始講第二部〈覺醒〉的故事。
那個時候,我經常去中國出差,《星期漫畫》又是週刊,所以很多集的劇本,都是在飛機上、飯店房間裡寫的。當時中國的許多高檔飯店,服務員會連門也不敲就隨時進來送水,看到我在那裡埋首疾書,可能覺得挺怪的。那時沒有網路也沒有電郵,我寫好了就去飯店商務中心傳真到鄭問家。
那些劇本很多是趕在最後一刻寫好,稿紙上有許多我急忙中修改的筆跡。但基本上我已經沒有束縛,也不感到壓力。從第一篇貪之獄開始,故事和情節像是自然湧現。所以我是在一種很自在,甚至很輕鬆的心情下,寫了第二部〈覺醒〉的劇本。
除了傳真上的那些字之外,經常到處奔波的我,根本沒曾和鄭問有什麼討論。但是劇本呈現新的視野之後,他的畫筆發揮的威力更大。鄭問獨樹一幟的畫風,鋪展出無與倫比的視覺饗宴,把大家閱讀武俠漫畫的經驗一再推進新的里程。
《阿鼻劍》,尤其是第二部與鄭問的合作,可以說行雲流水,超越愉快所能形容的經驗。

《阿鼻劍》是鄭問唯一使用他人編劇的作品,也是他第一部黑白漫畫作品。
鄭問在《阿鼻劍》的跋文裡,說了這部作品對他的影響。

 

後記1

我心中神級的漫畫家
文|陳志隆(大葉大學多媒體專任副教授、漫畫家、曾任鄭問助手)

從台中到台北到鄭問工作室的第一天,剛好已經接近中午,鄭老師人很客氣,請馬來西亞籍助手郭豪允去買了豬腳便當,雖然我不敢吃豬腳,但過程仍舊充滿的喜悅與好奇,望著當時頂樓小小的工作室,許多幻想中漫畫家該有的工具與場景,都出現在我眼前,午餐完畢鄭老師與我閒聊一會,接著下午工作展開,我興奮看著鄭老師圖桌上正製作的《阿鼻劍》圖稿,不可置信的幾個月前,在書局發現的神作品如今近在咫尺,而郭豪允的桌上,也正繪製著場景,這時我緊張期待著鄭老師派任務給我,但鄭老師卻說今天剛到輕鬆就好,自己喜歡看看書也可以,於是我開始在背對著鄭老師屬於自己的工作桌,隨手塗鴉起來,一邊畫畫一邊開心的與鄭老師和豪允聊著,原來豪允是從馬來西亞到香港想從事漫畫工作,輾轉到台灣投稿,最後到鄭老師這擔任助手的,許多場景都是他繪製的,那些場景都畫得很棒,未來這些就是我會參與的工作,當下內心小鹿亂撞,擔心與期待夾雜著,過了沒多久,鄭老師拿起一本書翻開某頁遞給我,裡頭有個西域的場景,他說可以先練習畫看看,並且用很親切微笑的口吻說,「不要有壓力,純粹試試就好!」當下我立刻轉入戰鬥模式,儘管鄭老師已經安撫我,但我依然神經繃緊,我把六年來走在漫畫這條道路的能量,彷彿全數用盡,快下班前我忐忑的把畫完的場景給鄭老師看,結果鄭老師睜大眼開心的說,「喔!這張背景可以用喔!」我心想真的嗎,鄭老師接著說,「來我們來修改這裡!」看著鄭老師一派輕鬆在背景上修正與補筆,兩三下就拿起圖來說,「可以了!這期的阿鼻劍可以使用了!」當下我喜出望外,接著鄭老師派任的工作我都很努力完成,一週後最新的《星期漫畫》出刊,《阿鼻劍》〈愚之獄:上〉,鄭老師翻閱完遞給我說,「來!志隆,你一定很渴望看到自己的圖被印刷書來!」我無法形容當時自己的心情,眼睛仔細盯過每一格畫面,這樣的過程既真實又飄渺。現在回想起來,《阿鼻劍》這部作品不但讓台灣與香港的漫畫走出新的境界,《阿鼻劍》更是改變我往後命運的轉淚點。
鄭問老師的畫技表現將馬利老師的編劇長才,充分演繹仿若渾然天成,而我多麼慶幸是生長在這個年代,或許《阿鼻劍》沒能繼續是許多畫迷心中永遠的遺憾,但卻無法抹滅的是,《阿鼻劍》的故事與我們的人生交疊已走過三十年!
在鄭問工作室的歲月中,從豪允離開後,將近有一年的時間都是我與鄭老師獨處工作,從《阿鼻劍》到《東周英雄傳》,讓我這個十八歲初到工作室的小毛頭,猶如坐在巨人肩膀上學習前進。

後記2
原來,畫圖這事,
唯一的規則就應該是沒有規則

文|常勝(漫畫家)

一九九○年鄭問於日本講談社《Morning》漫畫周刊開始連載《東周英雄傳》。同年《東周英雄傳》單行本出版。隔年《東周英雄傳》拿下了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賞」,成為該獎項首位非日籍的漫畫家。評審石之森太郎:「鄭問作品對日本漫畫界有重大激勵意義。」日本講談社《Morning》、《Afternoon》雜誌前總編輯栗原良幸:「鄭問為日本漫畫帶來破除常規的衝擊。」

長久以來,台灣漫畫界總是談論著,我們的漫畫產業是如何的受到日本漫畫的影響,這是事實。另一個事實則是,自《東周英雄傳》開始,鄭問是如何影響著日本漫畫界。
很明顯的從鄭問開始,將水墨筆觸融入漫畫之中這件事,已經深深影響了許多的漫畫家,漫畫的表現,不再是僅能以沾水筆繪製。除此之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鄭問所帶來的「創造性」與「破除常規」的思考。他是第一位使用「牙刷」當畫筆的人,更是將各種意想不到的媒材、技法與畫面上的隱喻帶入漫畫敘事之中的人。
他曾經無知地將炭筆素描課中用來擦拭的饅頭吃下肚,卻把牙刷拿來當畫筆用。我總覺得這些技能與觀念是他身為一位「創作者」所內建的吧!畫圖本來就是這麼直接的事啊!原來,畫圖這事,唯一的規則就應該是沒有規則。

我想說的,都在漫畫裡了……

「因為有了馬利精采的原作,我得以將構思劇情的力量全部轉移到畫面的處理上……我開始用毛筆的重線條,加上沾水筆的精細描寫來誇張畫面節奏,用牙刷噴點的疏密來處理各種質感,用網點紙擦疊,做出水墨畫的水的感覺,用版畫的硬線條來跳出人物的表情……」
這段話原刊載於 1989年版《阿鼻劍》。

《阿鼻劍》實為《東周英雄傳》的前一部作品,是鄭問眾多作品中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不只是因為與編劇馬利的第一次合作,更是鄭問將許多技法融入、與駕馭黑白漫畫的一個重要時期。
一般來說歐美漫畫與日本漫畫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敘事方式。歐美漫畫通常可能在一頁之中的訊息非常多,可能是每一頁都能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可能是充滿情境與隱喻的,拿在手上,一頁頁都能讓人端詳許久。日本漫畫則更注重演出情感與細膩的分鏡,不論畫得如何細緻、或隨性,都能輕易且快速的進入故事之中,讓人忍不住一頁一頁的往下看。
但如果有人能夠同時掌握這兩者所能帶給讀者的閱讀感受呢?
為何簡單一筆勾勒的水墨線條與大量的留白能夠讓人注視良久?為何極富創造性,實驗性與充滿隱喻的畫面能夠讓人思考許久?就像鄭問所說的:「我想說的,都在漫畫裡了!」在鄭問的漫畫裡,或許會有完美的答案。

創造、隱喻與快速中的清晰

武俠世界的招式表現是重要的(起碼都要有個響亮的名字,對吧?)在漫畫之中也經常看到招式名被大大的喊出且極具誇張的呈現,再來則著重於招式對敵人產生出什麼樣的效果。然而這點,在鄭問的漫畫中是非常不同的。鄭問的漫畫厲害在於不只是繪製技法上的創新,更多是善於運用環境與人的關係加上極富巧思的點子。
如第二回〈身世之謎〉中,史飛虹一刀砍向于景,雖未致命,卻瞬間將于景身上所穿衣物如碎紙機般劃出百千條。如第五回〈異變突起〉中,史飛虹自轎中竄出,手中刀光轉成一波波光輪,穿破大樹,向于景直衝而來。又如第十四回〈靈月七散〉中,金鑼神王的一杯茶水上見著了雲雨和彩虹等等……
除了極富創意與隱喻,這些畫面更讓我覺得是演繹事物快速到無法體現時的一種清晰。這……有點難以解釋,以動態影片來說,越是快速移動的事物,低格數的影片是完全無法呈現的,而鄭問所描繪的這些招式畫面正像是超高格數的影片下才能看見的清晰。(一般稱為「停格」,又或是栗原良幸所提及的「一瞬」的表現方式)時至今日,這些點子也經常被運用在以電腦特效才能做到的娛樂片或是武俠港漫之中。

其人「瀟灑」其畫「奔放」

好的事物總能無視時間的束縛,即使在經過了三十年歲月的今日,看來依然新意十足。我喜歡並總是談論著「時間」這個要素,(我自己的拙作似乎也總是不由自主的與「時間」這事扯上關係)我們看著鄭問用最古老的水墨技法融入漫畫之中,老不是老。
要寫鄭問老師的作品,我真的思考數日之久,一是對自己的文筆少些自信,一是即使看了許多鄭問老師的作品,也仔細閱讀了二○一八年所出版的《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我是否就真的夠了解鄭問老師及其作品?有趣的是,開始寫時,第一日,留下許多的空白。第二日,不斷冒出字句,想寫的太多。
但其實,這一切都應該是簡單的,簡單如他一筆勾勒的水墨線條與繁複精細之間的「虛實」。簡單如他總說:「喜歡我的作品,就去看漫畫吧。我想說的,都在漫畫裡了。」

簡單的說:鄭問,其人「瀟灑」其畫「奔放」!

後記3
傳承鄭問老師的精神和理念
文|鄭植羽(鄭問工作室社長、鄭問之子)

《阿鼻劍》我最愛同時也是最常反覆讀的作品,至今仍是不會褪色失色的經典之作,永遠忘不了覺醒後的何勿生,帥氣瀟灑地長嘯揚長而去,只留下一片黑夜,究竟是經典完美的落幕或是會迎來下一個啟程,我想這都是尚未可以斷言的,編劇馬利老師(郝明義)還持續在寫前傳小說,另一件可喜的是2008年香港導演劉偉強也曾買下了《阿鼻劍》的影視版權。

為何這部作品能有那麼迷人的魅力呢,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當時武俠影視和小說的發達才能引起一股熱潮,再加上鄭問老師對人物和鏡頭立體精闢又完美地描繪呈現,
也因此吸引了廣大粉絲書迷那麼為它著迷,包括徐克導演、周星馳和香港的漫迷們都是其愛好者,不論是武功的呈現或是人物正邪好惡的神情,都一一活靈活現地傳達給我們。

鄭問老師和郝明義的合作因緣始於《星期漫畫》雜誌,那時可以算是臺灣漫畫重新崛起熱力四射的時期,有很多位優秀才華洋溢的漫畫家們共同熱血地發表創作,郝先生本是鄭老師《刺客列傳》的書迷,在一個極欲爭取合作的想法下便誕生了這部武俠漫畫《阿鼻劍》,然而彼此雙方都因為工作繁忙致使這部作品一直沒有繼續下去,合作也因此中斷,老師本人其實也非常喜歡這部作品,無奈檔期都無法抽身,植羽身為鄭問老師的後繼人定會繼承老師的精神和理念,為大家帶來新的後續。
自從去年的鄭問故宮大展,讓群眾對漫畫有新的認識和改觀,政府的確也有實際的政策作為,望漫畫能發展起來並延續下去,在此也希望《阿鼻劍:三○週年紀念合訂本》的出版,能讓讀者們重溫舊時感動並一起懷念鄭問老師,因為他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目次

第一部〈尋覓〉

一前塵十年
二身世之謎
三詭異的布陣
四孤劍重圍
五異變突起
六真相大白
七洞中父子
八命運的捉弄
九無淚的歲月
十何勿生之死
十一魔緣佛緣
十二金羅神王
十三生死之賭
十四靈月七散
十五靈月之火
十六阿鼻使者

第二部〈覺醒〉

十七貪之獄(上)
十八貪之獄(中)
十九貪之獄(下)
二十愚之獄(上)
二一愚之獄(中)
二二愚之獄(下)
二三痴之獄(上)
二四痴之獄(中)
二五痴之獄(下)
二六瞋之獄(上)
二七瞋之獄(中)
二八瞋之獄(下)
二九覺醒(上)
三十覺醒(中)
三一覺醒(下)

第三部〈前世〉

三二隨流生滅(上)
三三隨流生滅(中)
三四隨流生滅(下)

原版跋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90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