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筆記濁水溪
滿額折
筆記濁水溪
筆記濁水溪
筆記濁水溪
筆記濁水溪
筆記濁水溪

筆記濁水溪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關懷土地經典之作再現
想了解台灣最重要的一條河,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吳晟與濁水溪2020年重磅推出

上天恩賜的水源
滾滾濁水陽光下閃著銀光
奔流河川,灌注遼闊田地
恩養世代子民
是島嶼農鄉的血脈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川,也是台灣最重要的動脈。作者出生在濁水溪流域,加上長期從事農田工作,對土地與河川有著濃厚的感情與依戀。本書為作者擔任第二屆南投縣駐縣作家完成的作品。在本書中,作者從濁水溪源頭──奇萊山北峰與合歡山東峰間的佐久間鞍部開始,沿著萬大、曲冰、萬豐、武界等部落,親身從事自然與人文的考察,一一詳加記錄,對於這塊土地的種種面貌,不管是美好的或者是有問題的,均以其樸質的文筆,知性與感性交融的行文,進行描繪與批判,展現一貫對鄉土的熱情與用心。此一書寫,是一個文學家對關愛台灣最直接有力的行動。

作者簡介

吳晟

本名吳勝雄,台灣彰化溪州人,一九四四年生,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畢業;任教彰化溪州國中生物科以迄退休,現專事耕讀。曾以詩人身分應邀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為訪問作家;出版有詩集《飄搖裏》、《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吳晟詩選》、《他還年輕》,以及散文集《農婦》、《店仔頭》、《吳晟散文選》、《我的愛戀、我的憂傷》《筆記濁水溪》等等。

名人/編輯推薦

好評推薦

《筆記濁水溪》是地理的、歷史的、也是人文的,是最好的鄉土教材。──羊子喬
《筆記濁水溪》是吳晟融合報導與抒情的散文書寫,充滿土地情懷和悲憫之心,亦代表他環境正義的深度思考及行動。──莊芳華

與自然修好
莊芳華
1
攝影家齊柏林,以十年生命熱情,從高空辛苦俯攝台灣大地的紀錄片《看見台灣》,在二○一三年製作完成,市場上賣座節節上升,刷新台灣紀錄片史上的票房紀錄,受到政府官員與社會大眾的肯定,已成為二○一三年台灣社會的年度大事。
當我們坐在戲院,從影像上看見土地災難的畫面,感覺既熟悉又疏離。熟悉的是這些影像並不是最近才出現、才被看見的。二○○一年七月至二○○二年六月,吳晟擔任南投駐縣作家期間,為了完成《筆記濁水溪》的書寫計畫,我們奔走南投縣境,那時被民宿瓜分的清境農場、被土石流威脅的廬山溫泉區、崩橋走山現象,一幕幕驚悚的畫面,早已是隨處可遇的場景了。十年後透過立體大銀幕,加上聲光顯影,賦予感性解說,反而有一種接觸不到真實面向的疏離感。
記起二○○一年,我為了陪伴吳晟書寫《筆記濁水溪》,在桃芝颱風過境後第三天,兩人就急沖沖的開著一部古舊老車,逆著土石泥流,往濁水溪中游鹿谷、水里、竹山、信義等災區而去。當時為了親身貼近受災地,忽略還在流動的土石,於今回想起來,真是不顧危險的急切啊!
那年,國道三號公路竹山段,正值興建期間,遇颱風施工暫停。我們爬上工地裡高聳矗立的橋墩,眼下濁水溪、方圓數十公里河床地,滿滿堆疊著大大小小樹頭、樹幹、樹枝……;水慢慢退去,河床的創傷赤裸裸,森林的遺骸、山壁滾落的石塊相互推擠,從上游緩緩往河口而去。往東北方向眺望,東埔蚋溪(濁水溪支流)潰堤的泥流,把「木屐寮村」,連同十九位鄉民、四十三戶人家,全淹埋在土石下方;曾經趕著開發的怪手,這一刻卻趕著在營救,大鐵杓一鏟一鏟往地底挖,尋找被埋葬的生命;位處地勢較高的少數房舍,遠望還露出紅屋頂,彷彿述說著那些曾經歡愉生活過,而今已然消逝的村莊生息。
桃芝風災過後,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專職管理濁水溪流域)投入十五億元經費整治東埔蚋溪,開闢了三十公頃木屐寮滯洪區,以九千萬元,設置面積七公頃的木屐寮事件紀念公園。後續大筆金錢投入整治工程,木屐寮災難事件的紀念與河川修復,經過十年歲月,似乎已經妥善完成了。
二○一三年三月,我從新聞報導當中,看見「精心」打造的木屐寮紀念公園木棧道已全然腐朽崩壞、水泥砌造的親水池無法蓄水而乾涸、胡亂種下外來品種的「山櫻花」,水土不服快死光了。顯然,大地又增添了一片昂貴廢墟。
我們曾經站在橋墩高處,遠眺國道三號竹山路段,早已完工通車,車流鼎沸。但是濁水溪河床繼續下切,橋墩基樁裸露超過二公尺,土石泥流順河道一再鞭笞,越來越嚴重。每天行經上頭的數萬輛車流,難道不會擔心嗎?
東埔蚋溪、木屐寮村的整治工程,只是全台灣眾多水利工程當中的一個小案例,請進入行政院主計總處網站查詢,二○○四年以來,以治水為名目,政府投入地方的總經費已經超過三○○○億,這麼多的金錢,卻換來每況愈下的大地環境。
2
「水」是生命元素,古老水文與古老土地同時出世。《聖經》古籍〈創世紀〉開場白:「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印證了水比上帝的靈存在更早。上帝將水分為上、下,才有了天地,才有接續而來的生命,萬能如上帝,也不能沒水。
「水權」就是「生命權」。古往今來生物群聚,依傍水域生活。漫漫水流、撫觸田野、滋養眾生、萬物同享,多麼天經地義。台灣原本是水水大地,人們生活周遭,總有清清小溪流動,像親切的鄰家玩伴;可戲水、垂釣、浣洗衣物;水域邊坡,芳草萋萋,是魚蝦產卵護佑的棲地;草根、樹根,是守坡護岸的堅實力量。
然而,人為的介入或流蕩變化的自然因素,正在一點一滴搖撼著環境的平衡點,細微的小差錯,點滴毒素的滲漏,被遮掩、被輕忽的小惡行,長年累積成大地無法挽救的沉痾。更多霸權外力的橫行、強奪介入,激起整個環境翻天覆地大變動;總之數十年來,台灣整體大環境,正以非常明顯、非常火速,往破敗崩毀的方向傾斜。
二○○二年,集集攔河堰,水泥巨壩建造完工;行政院、經濟部第四河川局,控管濁水溪水流,每天賣出三十五萬公噸水給台塑石化公司使用。濁水溪中游地表水被截斷,造成下游雲彰平原缺水、導致地層嚴重下陷;下游溪床及其周邊河川沖積農園飛沙揚塵、逐漸漠化。十年前集集攔河堰才完工啟動,但是橫亙溪流上的水泥巨霸,還是餵不飽石化業的吃水量。
二○○一年,政府再度通過湖山水庫興建案,在竹山鎮桶頭鄉築起攔砂壩,截引濁水溪支流清水溪水,築六.五公里引水道,淹入斗六鎮的幽情谷──台灣八色鳥的故鄉,成為湖山水庫,繼續供應還在擴廠的六輕石化工業。二○一三年三月,造價二○四億元的湖山水庫,竟然被發現壩體出現八十六公分裂縫。
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二○○一年與吳晟走近濁水溪源頭的心境。台灣山水,億萬年歲月建構起來的風貌,如此豐美迷人,晚近才短短一百多年時間,我們在她身軀上不斷蹂躪、切割,所留下的傷痕如此歷歷在目,強烈刺痛我們的心靈。吳晟當年寫作這本《筆記濁水溪》時,筆力所觸及,充滿詩人強烈庇山護林、忍抑不住的急切呼喚。時間經過十多年,大地的傷口不但不曾回復,甚至被撕裂得更嚴重。我們曾經滿懷深情貼近的美麗濁水溪,旱季時幾乎已是一條乾渴的礫石河道了。苦命濁水溪,你卻不是台灣唯一的不幸,全台灣哪一條河川不都和你面臨相似命運呢?
3
社會利益的流動,牽動政治政策的走向,只顧眼前即刻性利益、不計後果。每一項為了「經濟發展」的開發行為,總讓人質疑其背後是否又銜接了一波又一波炒熱地產、炒高房價的生意考量?眾生依存的大地之水,成為政商間,隨便買來賣去的熱門商品。一紙土地徵收令,連弱勢者的生活家園也一一流失。
所謂弱勢者,指的是反彈力道最小、最容易下手的族群聚落。不只是非利益主流的人民,還包括最終可能被撲殺、導致滅絕的獨特生態群,以及被主流觀點所輕視、再也回不去的在地文化記憶和土地原生風貌。
賣棉花糖的人,把甜甜的小糖粒放進機器,加熱迴轉之後,可以膨脹成體積數百倍的棉花糖、價值暴漲。台灣政客深諳棉花糖原理,數十年來不斷啟動開發機器,吞掉土地、吸噬水源,翻轉成財團商賈們膨脹虛誇的財富。聯袂運轉的歷程當中,眾多國營農地、私人良田、保安林地、生態保育地、地表水資源,像原生大地的甘美糖粒,一一被襲捲吞沒。
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紀錄片終於上市公演。多少人,包括主掌台灣發展決策的政府官員們,在戲院中感動到熱淚盈眶。我們寧願相信,這些政府官員的眼淚是真情,我們也寧願信賴主政者對台灣土地,願意善盡守護責任。然而,看看台灣土地上,長年循環不已的禍害,就能了解導因於誰?
4
森林的樹根本是大地最安穩的水庫;當台灣原生千年巨木群,幾乎開採殆盡後,汨汨潺潺源頭水已不再,然而為了開發需求,用水量卻越來越大。行政院經濟部水利署以下設有十大河川局,專職控管全台灣各大小河流水資源的探勘與分配。政府年年大筆預算,由水資源單位進行水源探勘,開發水庫、建造壩堤、攔水、截水、引流,供水給工業園區;更多工業區像鬆軟的棉花糖一樣膨脹起來,水量當然左支右絀,只好埋入大量引水涵管來應付。
橫來豎去的水泥大涵管,挖開山林肚腹,穿越數十公里山脈取水;為了搶地,縮小河道行水區、截斷蜿蜒曲流取直通;地表水不夠,那就得抽沙鑿井、裝設高壓沯浦,寅吃卯糧汲取深層地下水。千千萬萬冷硬水泥渠道,彷如惡魔伸出枯骨嶙峋手指,勒緊河川脖子,涓滴吞噬河川水。福爾摩沙大地,從高山、平原到出海口,水泥溝渠從地底連結到地表,形成網絡狀水泥長城,那是空中俯拍,也無法看見的地底真相。苦心大營造的「水利」建設,讓台灣每年百分之九十的淡水,沿水泥渠道入海流失,加劇「水害」。終於,河道不再天然,曾經迤邐的清清溪流,已經成為夢中不可得的奢侈想望。
請上水利署網站的年度預算支出網頁看看,八年來,經濟部水利署一共花費一一六○億元進行河川整治。近日行政院再度通過,繼續編列六年六百億元特別預算,直接授權「地方政府」、「農田水利會」來執行。
地方政府「治理地方」的素質如何?是另一個可研究的議題。至於農田水利會是什麼單位?恐怕比較少人清楚。
5
日治時代,由民間組織形成的農田水利會,職掌農田灌溉、埤圳維修之管理,終戰後,繼續以民間自治團體而存在,法律授權得以向農民收水租。早年的農田水利會按土地面積比率,向農民徵收水租,去建築「水利工程」。有些農民的農作遇到天災收成太差,沒有錢繳交水租時,水利會亦可透過地方法院向農民催討。直到一九九一年,農民的水租改由農委會專款補助農田水利會,農田水利會成為政府的公法人機構。
全台灣農田水利會資產究竟有多少?網路上我只能查到農委會於一九九二年的調查報告:「全台灣有十七個農田水利會,擁有土地面積多達二萬五千九百七十九公頃。土地價格總值(那是一九九二年時的估算)超過數千億元。尤其台北市的七星、?公農田水利會,位在都會區,土地價值最高,台中農田水利會的土地價值也相當可觀」。
「除了土地資產驚人,農田水利會所儲存的基金高達一百七十九億元,若再計入地上建物價格,總值也達一百八十一億元。」農田水利會掌管各大水路,包括導水路、幹線、支線、分線、中小給水路及排水路約六萬七千條,總長約六千七百萬公尺;重要設施諸如攔水壩、渠首工、水門、渡槽、水橋、跌水工、暗渠及量水設備等,共計有約十八萬座,灌溉轄區約371233公頃,私設埤圳約十萬公頃。(資料引述一九九五年四月號《遠見雜誌》的統計,將近二十年來加速開發的建設,更難以估算。)
農田水利會掌管著地方水源,二○一一年,彰化農田水利會與中科局協商,動念繼續出售農用水給中科園區,引發莿仔埤圳沿岸溪州、竹塘、埤頭、二林等鄉鎮農民長達兩年的護水抗爭行動。
今天濁水溪河床嚴重漠化,地表水不足,農田水利會鑿深井、抽取大量「深層」地下水;農民無水灌溉也跟進,抽取小量「淺層」地下水,解農作之渴;大地荒漠,究竟誰是元兇?
一九○一年,日本政府將莿仔埤圳歸入公共埤圳管理,成為全台第一條官設埤圳,主渠道與網絡狀的分支相當完整,一百多年來灌溉了南彰化平原一萬八千八百五十公頃農田,生產出優質濁水米、蔬果,讓南彰化平原成為得天獨厚的富庶糧倉。目前台灣人民所需求的糧食,有百分之七十仰賴進口而來,彰南平原的肥沃農園,是讓台灣糧食自給率守在百分之三十的大功臣。日治時期興建的莿仔埤圳,是以河床溪石、靠人力一塊接一塊,交錯相坎、砌合而成的石?斜坡。圳溝內曾經有多少魚蝦、貝類、乃至水蛇,在石頭的隙縫間產卵繁殖,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水利工程,早已讓圳溝成為生命無法存活的水泥渠道了。現在他們繼續在切割百年古圳的V型斜坡狀護堤、繼續把圳底挖深、圳堤升高、把行水道寬度縮減,用鋼筋混凝土,拱建出三面封鎖、兩壁垂直的U型圳堤!
6.
數十年歲月當中,我們的生活習性,也都在不知不覺中,尾隨著社會開發趨勢,或鯨吞、或蠶食,將原生大地無法計量的價值,當作可以交易的貨品。二○○一年我和吳晟沿著濁水溪,超過一年的奔走,不單只是以文字記述了濁水溪流域山林變遷的實境。行走的體會,更是內在性靈自省的鍛鍊。儘管台灣山水萬千嫵媚,是永遠書寫不盡的,但是身為不斷消耗自然資源的我們,豈能不承擔起護衛的責任?
吳晟在二○○一年書寫的《筆記濁水溪》,文字透露出心境的憂傷感懷、語氣諄諄卻難掩其焦慮的激進情緒,風格迥異於中國文學傳統當中的所謂「山林文學」。
當今多少書寫山林的文學作品,憑藉文學人特有的生花妙筆,將自然景觀,描摹出令人馳騁、多面想像的空間,確實是一種美學境界的提升。但是文學難道不能撥開美美框架的表象,進入通俗社會的真實面目嗎?《筆記濁水溪》的書寫經驗,更激湧出詩人護衛台灣環境,絕不甘願袖手旁觀的強烈意志。於是,案頭書寫的文學人吳晟,忍不住變成了一個街頭奔走、高聲呼號的環保運動者。那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歷程,曾經有機會這麼貼近山川林野,為了一種絕美的堅持,甘願奔走在抗爭的俗務當中。
親身投入對抗戰役的人,真的都是天性好鬥嗎?把文學書寫暫時擱在書桌角落,用身體和心靈,去衝撞這個僵梏社會的既定體制,是一種偏激行動嗎?有時我看見一些社會名士,對社會上諸多價值偏差的衝突事件,也能保持超然,不輕易介入是非判別、不做價值選擇,那真是一種優雅的修養嗎?
執筆書寫的知識人,也是務實的生活人,豈會不明白,世間萬事萬物的變遷,皆無法脫離政治力。而整個人類社會,最擁有移山改水力量者、不外乎金元集團與政治勢力的結合;一日在朝為官,若不能心懷眾生,那麼其所擁有摧毀山林的決定性權柄,比之普通百姓更甚千百倍,文人書寫的千鈞筆力,豈可悄悄迴避?當我們看著漸趨淪落的大地,忍抑不住的憂心,難道不能從一個觀察者轉變為行動者嗎?如果我們放任一片又一片河川山岳,在我們的手上死去,又如何只仰賴虛擬的美學來陶醉,只尋找意識流的安慰呢?

目次

【自序】日月潭的水,哪裡來?——《筆記濁水溪》新版序
【推薦序】濁水溪,台灣的動脈——展讀吳晟《筆記濁水溪》有感/羊子喬
【推薦序】與自然修好/莊芳華
【自序】貼近南投

濁水溪水系
水的歸屬
丹大之行
陳有蘭溪行腳
清水溪
清水溝溪
武界行腳
水力、水利
集集攔河堰

走訪山水
家園滄桑
廬山山水
刨開水根「拉」溫泉
深入奧萬大
車埕小站

日月潭畔
水沙浮嶼
親水戲波
浮水明珠
蝶之舞
自然步道
威權遺蹟
誰的日月潭

濁水溪下游記事
溪埔良田
良田作物
河床天地
河川整治
出海口

【附錄】發表年月

書摘/試閱

水的歸屬

1

桌面上攤開一幅台灣地圖,圖上顯示的,只是幾條水藍曲線,繪在綠、黃、褐色澤交混的平面上,梭形的島嶼包圍在藍色汪洋之間;在世界的大版圖上,台灣島嶼只是歐亞大陸板塊邊陲上的一個小點。
猶記得年少時候,我曾經看過一部日本電影,片名翻譯為《日本誕生》。象徵日本國的富士山噴發熔融的岩漿,與史前的恐龍怪獸,交織成一部既富神話想像又有歷史人文思考的巨片。
有時候我也會幻想早年台灣島嶼如何從浪沫間誕生,那究竟是怎樣的情境?想當然不是如科幻影片般的瞬間變換,而是歷經久久長長的時間軌道,才換得今日空間的面貌。
原生的Formosa在我的想像裡,是一部色彩瑰麗的卡通影片,變幻著無限可能的圖像感。而我一個現代人,以一個被文明馴化的身軀,如何追溯亙古洪荒的容顏?
二○○二年春天,又一處隱藏在深山的巨大檜木林被發現,令人嘆為觀止的宏偉風貌,正是未開發之前的台灣島;如果在台灣的各鄉野小鎮走一走,到處都留有清水、龍泉、'水頭、湧泉、長流、溪洲……等等與水相關的地名,雖然這些地方現在看起來和其他乾涸的城鎮沒兩樣,天然水泉已不見蹤跡,但似乎在述說從前的台灣,到處都是水溶溶。
小小的台灣島,遍佈丘陵、臺地、高山。以這些山脈的坡面為源頭,匯聚的河流,在資料上有記載的就有一百二十九條,長度超過一百公里的有六條,濁水溪則是全台灣最長的大河,流域遍佈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四個縣境。
雖然與世界上許多領土廣闊國家的大河相較,濁水溪顯然不足誇耀。但因為台灣山勢的高聳,把低、中、高海拔的縱線空間拉開,從最高的山稜上,順著山勢千迴百轉的河流、加上多變化的海島型氣象,卻孕育了島嶼生態的豐富性。從低海拔處熱帶性、亞熱帶、溫帶、到高海拔的寒帶生物垂直分布,好像把地球從赤道到極地的生態相,「壓縮」在小小的台灣島上。
許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有種生物,許多值得驕傲的豐美景象,讓世界各地的生物學者驚豔嘆賞。有生物學者稱:「台灣是世界物種的博物館。」

2

中央山脈從奇萊主峰以北的畢祿山,向西南方向縱走一直到能高山,巍峨的山勢,成為南投和花蓮的縣界。我們若以南北為經,東西為緯,南投恰是台灣的心臟地帶。若以天地為縱座標、海平面為橫座標,則台灣島距離地平面最高的頂點,正落在南投、雲林、嘉義、花蓮的縣界上。
一年來,我和妻為了「展讀」南投,忙碌的行腳可以用「奔波」來形容。親自走在大地上讀地理,才深深體會,地圖上所標示的幾筆簡略線條,想要一一踏臨,還真是一門浩瀚的學問呢。整個尋覓濁水溪的歷程,越走越覺得走不完,心境總是在讚頌豐美和慚愧於無知二者之間擺盪。
我初抵濁水溪上游水源地,看群巒疊翠,一座比一座互爭高低,山稜的曲折弧度,還有深淺不一的碧綠,其間的微妙差異,真不是一個平日生活與高山無緣的莊稼人,所能理得清楚的。
山巒以龐大的身軀,前前後後相互阻隔,隨著天頂陽光的位移,向陽坡面與山蔭間繪著虛實莫辨的輪廓,山與山的交疊處,都自成一個神秘天地,讓觀看者除了讚美山勢的浩然之氣外,更感嘆想要理解山岳的真實面貌,真需要一番艱苦跋涉,追尋探索的大工夫呢。
「不動如山」是我們習用的成語,顯示山的恆久與安定。但如果拉長我們的視野來看「地史」,眼前恆久不動的大山,就和不停流動的水一樣,也都處在不斷成長與衰退的循環變動當中。
大約在兩百到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末期,大洋中的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互擠壓,板塊與板塊的交鋒,形成所謂的造山運動。於是台灣島嶼,從太平洋沿岸的海底隆起,與相鄰近的日本、琉球、菲律賓等島嶼,連接成環太平洋濱的「花彩島弧」。
看似堅硬的地層,在強大自然營力的作用下,卻像一塊富有彈性的軟泥,板塊的位移,造成一波又一波的重複推擠,大小不一的波狀褶皺,就這樣形成。最龐大的中央山脈以及台灣島的其他高山峻嶺,都是這樣誕生的。大氣降落的雨水,匯聚在各個山脊谷地之間,即為無數的溪流。
為了尋覓濁水溪水的源頭,我沿著「14甲」公路上合歡山,我們在沿途的武嶺停車眺望。「武嶺」,目前是全台灣公路線所能抵達的最高點。置身在空曠的高地,群峰都在身邊、腳下,世界在視野中彷彿縮小了。從平地上看起來龐然高聳的大山,現在只是峰與峰相互接壤的好鄰居,感覺近在身邊。但是視覺的想像瞞不過雙腳跋涉的艱難,那山山之間的真實距離,你若想靠行走親身抵達,確實深不可測、遠不能及啊。
站在武嶺上,聽當地人指點,再與手中的地圖比對,才知道東邊偏南的對岸,一列岩壁顯得蒼黑、剛楞突兀的山脈,原來就是頗富神秘傳說的所謂黑色奇萊山系,尖頂突出之處就是奇萊主峰。
佐久間鞍部像堅實的地母,坦開寬厚的胸懷、高高舉起兩臂,億萬年來接納天上落下的甘霖,兩大山系的水,涓涓滴滴都順著無數大大小小的野溪匯入鞍部,成為濁水溪的水源頭。
一趟讀山、讀水的經驗,我感覺實體的山嶽,比水流更不容易認識。從平面的地圖要與縱、橫、上、下多面空間的山岳對照,很難在抽象中理出具象,至於川流不定的水系,倒比較像繪在大地的藍色公路線,若能置身高地,向下俯瞰,與紙上的地圖一對照,就會有比較清晰的概念了。

3

根據資料統計,地球上地下水的蘊藏量是河川水的八千倍、是湖泊水的八十倍。原來看不見的地底,就是一個龐大的水庫。水和長年蘊藏的石油、煤礦一樣,同樣是地球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豐厚祖產。
天降雨水時,濃密的森林、植被,為大地護守了這些豐厚的水源。當地層或岩層露出地表或斷裂成懸崖時,地下蘊藏的水就形成泉水或瀑布,再匯集流進較深的谷地,開始河川長遠奔流的旅程。
河流的所謂源頭,究竟該從哪一點算起?來自天頂的第一滴水,最早落在哪一處山巔?千萬年來蘊藏在地層、樹根間的地下水,又如何釋放出來,成為奔走的水流?
我設想自己就是那從石墨片岩間滲出來的第一滴水,冰晶狀的水滴是台灣希望的源頭,從踞高處出發,穿越密林間、奔走石隙縫、忽而墜下懸崖,忽而入土隱伏,忽而出土湧泉,一一撫觸台灣中部大面積的土地,然後悠悠出海……。
的確,活水是生命的起源,河域是文化的化育之地。世界上任何古文明都發源於大河流域區。印度的恆河、中亞地區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中國的黃河……等,都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小小島嶼的台灣,一樣佈滿密密麻麻的水系,是台灣生民的生活命脈。數千年來,各種同中互異,異中又相互交融的生活模式,繪出台灣的文化輪廓。
我一直住在濁水溪下游的農鄉,濁水溪從我家田園的南方經過然後出海。從小就常常看到母親為了爭取耕種用水,大白天要「巡田水」、漆黑的深夜,還要一個人坐在田頭「顧田水」。母親整夜守護著細細的水流,不敢回家睡覺,因為新插的水稻秧苗不能一刻缺水。一旦自家田邊的圳溝斷水時,母親就必須扛著鋤頭沿田埂走到更遠的埤仔頭,截引濁水溪的水源流進自家的田來。
「水」是農家人的命脈,因此有不少性急的鄉親,為了爭取較多的灌溉水,和「田邊」鄉親爭執起來,甚至演出「全武行」的事件。
對於仰賴溪水灌溉生產作物的農民,濁水溪一直不是溫婉的母親河。在大量降雨季節,濁水溪雄渾滾滾,好像大地上翻攪沙泥的巨龍,一發不可收拾,雨季去後又只剩細小水流,一年中更多時候河床乾涸,礫石遍佈,讓沿岸的農田飽受缺水之苦。變幻不定的水量和難以捉摸的氣象,一樣不可信靠。
究竟河川的活水源頭是什麼?如果河流上游長年都有穩定的水源,為什麼來到下游會不見蹤跡?位處太平洋氣流帶的島嶼台灣,水氣豐富、雨量豐沛,為什麼竟然留不住水,讓沿岸的生民、作物因無水而苦?
曾經被譽為森林之島的台灣,為何涵養不住水源,讓一時的雨水狂暴逕流,毀壞家園?如此不是患澇就是乾旱的河流,我們又如何稱頌它為「母親之河」呢?
走一趟河川源頭的朝聖之旅,能給予我們怎樣的反省?

4

在河床上 嬉戲 奔跑
在堤岸上打滾
是你 讓我的童年更加豐富
是你 滔滔水流動
哺育了家鄉田土
經常在夢中出現的活水源頭
似近還遠 召喚我去探尋……

我參考國民中學教本《認識台灣「地理篇」》說:濁水溪全長一八六公里。究竟這個數據有沒有包含所有支流水系的總長,還是就一般所謂的濁水溪本流的距離?我並不確切了解。
尋覓濁水溪的旅程,我們先沿著「14甲」公路上合歡山頂,俯瞰奇萊北峰與合歡山東峰間的佐久間鞍部,山下溪澗中,正在流動的萬大溪水,被稱為濁水溪本流,應該是上個冬天,山上霜雪溶化之後的水流吧。但是若要親身撫觸溪水,必須離開峰頂,下到河階谷地。依傍濁水溪源頭最深入的村莊,應該是靜觀部落了。
濁水溪流入廬山溫泉區之前的上游地段,稱為萬大溪又稱為霧社溪。泰雅族原住民沿溪流的河階地逐水而居,建立部落。由上游以降,分別成為靜觀、平和、平靜、及廬山、春陽村落。
在廬山國小的前方,車子通過「入山檢查哨」,沿著合作產業道路溯濁水溪而行,約六公里處,右側有一分叉道可經囤原到天池。據說這一條就是過去的「能高山越嶺古道」。目前這條路況充滿險阻,若沒有內行的山地人引導,我們不敢冒險前進。
「天池」是塔羅灣溪水的源頭處,「天池」的名字清新雅淨,讓人有登臨天界的聯想,總以為一定像個神仙境界。雖然我尚無緣到達,卻曾經讀到報導說:目前天池的水也面臨了嚴重的污染,優氧化的藻華讓這個高山湖泊正在逐漸死去,看了令人無限感傷。
我們的車子不往右轉到天池,仍繼續順著濁水溪的曲流沿岸往東北行,先過平靜部落,再走六公里可到達靜觀部落,這是濁水溪上游最深處的部落社區。「靜觀」,這個引人沉靜深思的優美地名,現在被喚作「合作村」。
到達靜觀,我才明白所謂的水源並不是一個特定的點。當車子沿山緣峭壁環繞上行時,一路看見身旁的岩壁,這裡、那裡,「山水」汩汩滲出,隨處懸吊成大小不一的瀑布。剛剛驚喜發現右側一條白鍊,車子轉個彎左方遠處又出現一大疋銀緞,清冽湧泉始終跟隨在車道左右流竄,稱得上處處飛瀑、處處流泉。
我真的訝異於河流上游的豐沛活水,竟然千年、萬年來永遠流淌不盡,把整個靜觀村莊包圍在溶溶水聲之中。
靜觀分成上、下兩部落,我們把車子停在下部落的合作國小門前,沿產業道路步行下河階谷地,就置身在一片烏黑晶亮的河床上了。濁水溪正在兩山之間的U形谷地,嘩啦啦奔流,穿過靜觀橋。

碎石 細沙
迤邐出一片寬闊的河床
蒼樹 老藤
呵護著峻峭的岩壁
水聲 鳥鳴
似在幽林 又像在水濱
引我久久流連……

5

環繞濁水溪兩岸的山脊,地質大都是由黑色晶雲母礦組成。這些山岳在億萬年前還是層層積累在深海底部的泥巴,變質成為片狀板岩。在某些地殼陷入熔岩底層的「岩石循環」進行當中,此岩層卻由深海隆起誕生,所謂的造山運動讓這些山稜成為台灣島的脊樑。
不斷在升高當中的山岳,也不斷同時進行崩解碎裂的復原過程。經歷漫長歲月的蛻變、新岩石上升、老岩石崩解、加上雨水沖刷與風化作用,由大量晶雲母石組成的巨大板岩,碎裂、掏洗,成為平鋪在河床上的鐵板砂。
靜觀部落的濁水溪河床上,板岩碎裂成長條狀,滿地都是「石筆」,攤在陽光下。晶雲母的細石反射出灰黑晶亮的光彩,這些岩礫最後都將成為下游黑質壤土的母土,再進入海底沉積。
從石墨片岩間隙溢出冰晶狀小水珠,不受囿限順地勢穿流匯聚成河。如果把我在源頭區所看到,千萬匯聚進入主溪流的小支流都計算在內,我相信所謂濁水溪的總長度,絕對比資料上的數字一八六公里更大更長吧。
在這裡水這麼豐沛,住在水源頭的居民,不必像平原居的我們一樣,仰賴自來水公司給水用,因為到處都是水源,各家人各自接水管引水回家,就是最清冽的礦泉水了。
土地上,自然汨出的甘泉,可能是百年、千年之前滲入廣大森林地底,被盤根錯結的植物根系吸附、儲藏在岩隙間,經過大地層層過濾而來的地下泉水吧。
這樣豐沛的水源,曾經孕育了濃密森林,濃密森林餵養了大大小小的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和狩獵為生的泰雅族人間,能形成穩定平衡的生態系,水正是構成這種豐足生活的主要因素。
而今,狩獵時代已遠,個人獨佔的經濟觀點,隨著無遠弗屆的傳媒入侵。燒山墾地的耕植生活,從河川下游坡地開始,也一路蔓延侵入上游水的源頭區。農業上山,使得甘冽山泉面臨質變的危機,不知這些生來就擁有好山好水的部落居民有沒有警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