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滿額折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失控的心靈:那些讓我們焦慮、恐慌、憂鬱、自戀、上癮、偏執、過勞、依賴症、強迫症、社交恐懼、歇斯底里的運作機制與應對策略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9043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明鏡週刊、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
德國知名心理治療師的認識心靈讀本

「看不見的器官」心靈在失控時會設下陷阱,
讓人無意識地重複偏離的心理或行為模式,
甚至導致慢性病、疼痛、免疫系統失調、心血管疾病。
認識心靈的運作機制,找到停止內在耗損的關鍵,
重建身體與心靈的溝通管道,回復平衡的人生。

關於心靈,你需要知道這些事:
◎ 心靈具有明確的基本需求,需求若沒有得到滿足,人會生病甚至死亡。
◎ 創傷經驗會讓心靈生病,並提高罹患身體疾病的風險。
◎ 孤獨、憂鬱、受委屈會弱化身體免疫系統。
◎ 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有人格障礙,而其中很多人不自知。人格障礙容易成為焦慮症、憂鬱症的溫床。
◎ 心靈創傷會世代遺傳。
◎ 腦與心靈一生都有成長改變的能力,好的治療方式可以在腦內形成正向路徑,助人擺脫揮之不去的夢魘。

你聽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也需要知道,治療身體病痛是治標,治療「心靈」才是治本。
心靈在身體裡雖然看不見,但是可以感受到,還可以追蹤觀察,因為心靈會經由神經系統影響身體機能,掌管所有感官,影響大腦與器官的運作,為我們確立人際關係,決定我們的個性,也決定我們快不快樂——若是不快樂,就代表心靈生病了。
生病的心靈會隨著神經系統引發身體疼痛:長久不癒的背痛、肚子痛、頭痛、關節痛,長期的疲憊、筋疲力盡、呼吸道問題、消化道問題、暈眩,卻在器官上無法找到明確病因。
近年來的研究也顯示,心靈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免疫系統疾病上的重要性超乎過去的想像。

本書從生理機能出發,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心靈的運作方式與需求,幫你認識負面情緒與特殊心理狀態的起因,失控時掉入的心靈陷阱,進而找到調適方法——因此更瞭解自己、瞭解他人。
可以當勵志書來讀,也可當作知識讀本。可以放在醫師的診間,可用來理解神經心理學,也可以送給你心中掛記的人。

作者簡介

莎賓娜.維瑞.封.李蒙(Sabine Wery von Limont)
在漢堡大學攻讀經濟與心理學。專職為企業心理治療師,曾任職於漢堡的知名醫院與PARSHIP。如今她擁有自己的診所,身心醫學與創傷治療領域的專家。住在漢堡。


彭意梅
德國教育學博士,旅居慕尼黑。從事華語教學和中德文翻譯。喜愛旅遊,接近大自然。

目次

前言
導論 發現心靈
閱讀指南

第1章 邊緣系統——心靈的住所
你有一則新訊息
對新事物充滿期待的多巴胺
內源性類鴉片——世界上最好的毒品由心靈調製
不只是快樂荷爾蒙的血清素
危難救星皮質醇
去甲腎上腺素:「我會記著!」
催產素,不只是愛情荷爾蒙
與眾不同的器官
心靈依託的關係
出生比我們想的還要早開始
教育:全世界後果最嚴重的建議
回到過去尋找蛛絲馬跡
與父母相似的上一代
戰爭創傷:遲來的受害者
表觀遺傳學:基因中的恐懼

第2章 一致性原則——心靈對平衡的需求是如何形成的
心靈的基本需求
自我價值感:生命的基礎
依附關係:我們生命中的人
掌控和獨立自主:我們就是老闆
尋求樂趣和避免反感:求取所有的美好
我的刻板模式,你的刻板模式
為什麼心靈有點像臉書
心靈的應對策略
屈服
逃避
彌補
個性風格
人格障礙症
自戀型人格障礙症
膽怯地逃避和沒自信的人格障礙症
依賴型人格障礙症
強迫型人格障礙症
做作型人格障礙症
否定型人格障礙症
妄想型人格障礙症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
如果病人覺得一切很正常
把障礙變成資源

第3章 發病——如果心靈出了問題
心靈的策略
防禦機制:不允許的事不應該發生
意志力:什麼時候是好的,什麼時候會帶來傷害
恐懼的神經生物學
情緒和記憶:「這我會永遠記著!」
焦慮症
恐慌發作:當恐懼登上了高峰
特定場所焦慮症:對特定地點有恐懼
社交畏懼症:害怕與他人接觸
特定畏懼症:害怕不具危險性的東西
廣泛性焦慮症:一直活在憂慮陰影下
強迫症:為什麼就是必須做某些事
強迫思考:禁忌占據了想像
安全感:為什麼生活越安全,恐懼越多
受到地獄折磨的心靈
憂鬱症:一種心理障礙,多種原因
憂鬱症的神經生物學:化學物質失調
焦慮和憂鬱:喜歡一起出現的症狀
輕鬱症:沒有四季的日子
躁鬱症:瑪莎拉蒂是你的了
產後憂鬱症:心情隨著孩子的到來變沉重
脆弱性:誘發原因和心理障礙之間的時間缺口
心靈創傷和心靈的傷口
倒敘:熱的記憶,冷的記憶
創傷後悲憤症候群
工作倦怠
上癮

第4章 身心醫學——心靈如何從身體消失
歡迎來到現代
情緒:「我看到你的感覺」
身體和心靈:一直都是合作無間的團隊
心理心臟病學中的心靈相契
我們這個時代的慢性疾病
題外話:ACE研究
衝動如何驅策我們
心靈和免疫系統
一切都是想像?
無由來的疼痛
認真看待心靈的必要

第5章 平衡——心靈如何找到支柱
治療:航向自己的冒險旅行
效用
渡渡鳥假設
治療元素
治療聯盟
神經細胞的可塑性
自我治療
費用:醫療保險公司和它負擔的費用
行為療法
心理分析
深層心理學
門檻:治療途中的障礙
選擇心理治療師該注意的事項
藥物:毒品和「快樂丸」
氯胺酮:新的萬靈丹?
賽洛西賓:魔菇的本事更大
MDMA:對抗心靈創傷的旅程
治療師的專門領域
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影響深遠的大發現
圖像重寫和再處理療法
提高對心靈創傷的敏感度
心靈的保鑣
關係
伴侶
靈性
信仰
冥想
心理衛生
感知
留心和享受
停止技術

結語
注釋

書摘/試閱

沒有一種情緒可以不經由身體表達。情緒寫在我們的態度和臉上,全世界的人可以透過表情直覺地辨認出別人的感覺:快樂的人微笑,受驚嚇的人因恐懼而表情呆滯,生氣的人憤怒全寫在臉上,悲傷的人萎靡不振,或是因悲傷而衰老。
現在人際間的交流十分熱絡,但是沒有觀察彼此的機會。那他們用什麼方法互相了解呢?傳送表情符號。螢幕上黃色的臉代替了咧嘴笑、發脾氣、眨眼睛。它們伸舌頭,送飛吻,或者翻白眼。
我們的身體是情緒的表現,而且保證不只侷限在臉上。每個人都知道也都能感覺到,例如「有什麼哽在心裡」,「這讓人反胃」或者「考前緊張得想上廁所」。無論如何,身體和心靈的分界上成長出一種工業和供應系統,但是經常出錯:我們有照顧身體的醫生和照顧心靈的醫生,兩者都會遇到各自的極限。
有件事天天在上演:每天在家庭醫學科候診室裡等待的德國病人中,百分之二十到四十是白坐在那裡。因為他們的問題不是出在身體,而是心靈。身體只是提供了舞台,讓心靈疾病在那裡演出。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國民在一生中會罹患一次心理疾病。但是他們大多數人首先不是得到心理醫生,神經科醫生或是心理治療師診治,而是家庭醫生,有時候甚至讓家醫治療多年,因為病人通常會先向他們諮詢。
然後常常會出現所謂的「厚病歷檔案症狀」或是「走換醫生」。因為一位醫生不能找到疾病的明確原因,但是仍然想幫忙,所以把病人繼續送到下一位專門醫生那裡,或是送去做下一個檢查。有時候要過了好幾年,直到病人終於找到真正能幫他的人:一個心理治療師或是身心醫學專科。
對某些人來說這還不是解脫。長年在醫生診間流浪漂泊,這些病人現在瘋了。幾世紀以來將身體與心靈分開造成的刻板印象,至今仍影響著我們。
不是沒有人企圖改正這個印象。佛洛伊德早已注意到身體和心靈的交互作用,許多二十世紀的醫生敞開心胸接受整體的觀察,已經朝心靈走近了一點,因為人們不再將它阻擋在門外。
期間有一陣子的情況有點驚險。幾年前身心醫學裡有一個趨勢,就是賦予疾病高度的象徵特性。人們在疾病和症狀中尋找器官表達出來的受壓抑心靈困境與願望。這個趨勢有點變本加厲,把子宮頸癌解釋成下意識想成為母親的願望,把頭暈當成病人的世界也許轉太快的跡象,或者把癌症當成「沒有真正活過」的結果。有的醫生在這個領域搞得太過火,以至於被吊銷執照。
如今身體和心靈二元論產生了一個新的、更理性且更有理論基礎的認識。每個醫生和心理學家現在都很清楚,身體有疾病的人可能心理也有疾病,而心理有疾病的人生理可能也有疾病。
漸漸地,身體和心靈又合而為一,這也要歸功於科學研究不斷帶來新知,有時候科學界看到情緒的影響力,也會不得不驚訝地揉揉眼睛。我們幾乎可以說,這個時代是心靈的時代,因為事實和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又要再度接受考驗。新的研究結果強迫我們必須轉變想法。事實越來越明顯,很多疾病的後面隱藏著比想像中還要多的心靈因素,但不是象徵性因素,而是非常具體的因素。
基本上來說,這不是一個新發現,而是一個再發現。如果人們願意,心靈在醫學上又重新得到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西元前三百九十年就已經賦予的地位:「治療疾病時的最大錯誤就是有治療身體的醫生和治療心靈的醫生,兩者不可以分開。」
目前人們越來越把焦點集中在心靈上,把它當成長久以來認定為「文明病」的原因。但是,心靈看起來在心臟病、糖尿病和免疫系統疾病上扮演的角色要比人想像得還要重。
如果仔細觀察身體和心靈的合作,這並不令人驚訝。
身體和心靈:向來合作無間的團隊
我們的腦不斷接收來自內部臟器的訊號。頭看起來也許離肝臟、脾臟或腸子有點遠,但這是錯覺。腦一直對身體內部所有正在發生的事瞭若指掌。每一個最細微的波動,每一次心跳和目前的心跳節奏都被記錄下來。腦知道消化系統的化學情況,免疫系統也不斷傳來最新消息,向它報告誰或是什麼正在身體裡活蹦亂跳,是否屬於正常狀況,或是應該採取一些措施。如果某樣東西不合適,或者必須被修補,心靈就會對身體的消息做出反應,並改變我們的行為來適應:我們取消約會,因為我們覺得不舒服。有時候早點上床,或是覺得需要調慢生活節奏。如果身體裡有什麼不對勁,心靈會成為身體的夥伴,在能力範圍所及之處幫助它。注意傾聽訊號會很有幫助。
反向的合作關係同樣協調得很仔細:沒有其他機制能像前面談過的壓力軸更容易看到身心的團隊合作。它從頭貫穿整個身體,基本上來說,它就是心靈在身體上的執行裝置。恐懼和壓力是心靈引發的情緒,而身體用反應來執行和回應。我們的心靈不斷刺激器官,跟每一個器官都有個別的關係,但是跟一個器官的關係特別親密:心臟。
心理心臟病學中的心靈相契
日本傳統捕捉章魚的陷阱叫做「章魚壺」(Takotsubo)。基本上看起來像一個傳統的花瓶:一種陶製容器,下面有寬大的腹部,上面有細頸。對想吃大餐的人來說是好東西,對好奇把頭伸進去卻出不來的章魚是最糟糕的情況。
在這裡提到它的原因是:一九九〇年代初期一家日本醫院的心臟專家檢查一個女病人的胸腔時,發現病人的心臟沒有一般心臟的形狀,而是章魚壺的形狀:心肌像氣球一樣被吹起來,血液流不出去。
病人被送進醫院是原本被診斷出有心肌梗塞。至少她出現了典型症狀:呼吸困難、胸口悶、心跳過速、劇烈疼痛。從外表來看事態非常明顯。但是當醫生想用超音波和心導管來確定診斷時,原本清楚的病例一下子變成大謎題。醫生發現病人心臟的冠狀動脈完全沒有阻塞。如果這位女士有心肌梗塞,會有一條或多條血管是阻塞的或至少很狹窄。醫生看到的卻是心臟尖端不尋常的擴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眾所皆知,談話有助於解決問題。事後醫生詢問病人後發現,她在發病前經歷了個人很重大的損失。於是醫生思索:心理壓力可以對病人的心臟有如此大的影響,讓心臟都變形了?他們當時把這個病例描述為「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不久後顯示,這個故事並不是特例。如今章魚壺心肌症已經被研究透徹,也以另一個較浪漫的名字聞名: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
文學長久以來都在處理人與悲劇,現在也有很多醫生明白箇中道理。過去幾年越來越常診斷出這個病症。根據統計,所有心肌梗塞的病人當中,有百分之二的病因是章魚壺心肌症。犯案者(又)是壓力荷爾蒙。可能由於長時期高負擔的工作引起,也有可能是個人遭遇巨變之後所經歷到的心理壓力引起,例如親友死亡或是與配偶離婚等。結果發現左心室有許多「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的受體,其中也包括腎上腺素和去甲基腎上腺素。如果一個人的壓力值很高,血液中就充滿了這些物質。這些物質給心臟的刺激可以讓心臟的功能混亂,緊繃。另外,壓力荷爾蒙也有可能影響心臟內鈣的平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鈣是骨質的重要建材,它也對心臟律動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如果鈣的工作受到干擾,心臟就可能會失去節奏並引起抽筋。後果就是受到影響的心室擴大。
眾多心臟病受心靈影響極大,章魚壺心肌症只是其中之一。我們目前知道,心律不整(特別是前心室)、高血壓和冠狀心臟疾病後面都可能隱藏著心靈的問題。目前出現了一門新學科專門研究這兩個器官的交互作用:心理心臟病學連接了心臟內科醫學和心理學,也就是心臟和心靈之間的環節。不是做些觀察,而是觀察雙方的共同點。因為這個關聯的走向不只是從心靈到心臟,也從心臟到心靈。
心臟疾病也會帶給病人嚴重的心靈危機,導致巨大恐慌或是引發深度憂鬱直到可能自殺。例如曾經接受過心臟支架手術的人,雖然之後恢復了良好的心臟的功能,但是整個生病過程通常會對心靈留下巨大的影響。有時候在心臟手術之後,人們期待病人現在幸福快樂,滿足且沒有憂慮,畢竟一切都修補好了。但實際上病人在手術後常抱怨有死亡的恐懼,憂慮,擔憂未來,以及在手術準備室、加護病房的不安經歷和疼痛。
心理心臟病學也關注心靈的狀況。現在我們知道,如果有個受過訓練的心理醫師在一旁協助,病人在術後痊癒比較快。最好的治療是支持病人做個成熟的病人。因為病人不了解的東西會讓病人心生恐懼,這在心臟治療方面通常特別多,而且會阻礙病人康復。有些病人被困在純生理醫學系統中大範圍及部分不必要的檢查裡,我在治療過程中經常聽到病人說:「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是因為健康醫療體系可藉此大撈一筆。
如果病人清楚認識身體的功能,並且知道什麼東西讓它們激動,什麼讓它們安靜,病人就會有掌控並發揮影響力的感覺。這樣會減少壓力、恐懼和所謂的「身體激動」,如心跳過速或心悸——可能會發生,但並不表示很危險。
我們這個時代的慢性疾病
知道了心(臟)與(心)靈的相契,也就明白,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對某些心臟病成因的想法。心血管疾病是生理疾病中的第一名。如果它的原因比我們目前所假設的更常由心理因素引起,那怎麼辦?如果這個時代最致命的「冠狀動脈疾病」(CAD)的背後原因是心靈,那會如何?
單單在二〇一四年,德國就有將近七萬人死於這個慢性疾病。長久以來它被視為一種耗損性疾病。每個人的心臟都被細微血管的網包圍,這張網是由冠狀血管組成。隨著年歲增長,血管會越來越狹窄,因為血管內壁會堆積脂肪、鈣和膽固醇的混合物,醫生稱為「斑塊」(Plaques)。
冷靜地觀察身體內部血管,可以把它們想像成供應管線,但是有一個差別:它們不像城市的供應管線一樣僵硬。血管針對人體眼前的需要不斷做出靈活反應。平靜的時候,血管壁柔軟鬆弛;緊張的時候,血管會緊縮起來,以便將更多的血液快速打進器官內。因為斑塊而變狹窄的血管在這時候就會有一個問題:它們可能會變得很緊密,幾乎或是完全阻塞。這樣的情況很危險,心臟會因此得不到好的甚至完全得不到供血。情況較溫和的話會出現嚴重的疼痛,人稱「心絞痛」,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典型症狀。病情進一步惡化到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就會出現急性的心肌梗塞,性命陷入危急。
幾世紀以來,冠狀動脈疾病似乎是文明社會和老年人的宿命。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如何避免心臟病:不抽菸、健康的飲食、充足的運動。但是在目前已知範圍外還必須補充一項: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目前已經證實,童年的不愉快經驗對冠狀動脈疾病的生成和病程,跟抽菸、不健康飲食和運動不足至少具有同樣的影響力。甚至可以提出與劑量有關的證明:童年裡越多不好的經驗,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就越高。憂鬱症病人的冠心症病程明顯比心理健康的人快速,並且最後會導致心肌梗塞。明顯的憂鬱症得到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會幾乎一倍。
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實際上原因不只一個,而是有很多個。一方面憂鬱症病患的壓力荷爾蒙常常比較高,心臟對此的反應如上所述。這是心理上的成分,另外還有行為上的因素,跟病人的行為有關。如第二章所述,有沉重過去的人傾向於運用不恰當的策略。他們常抽菸,酒喝較多,或者飲食習慣不好,太少做運動,有時候也少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換句話說,他們較容易累積到形成心臟病的典型危險因子。
ACE研究
在一九八〇年代中期,美國醫生文森.費利堤(Vincent Felitti)自認發現了寶藏:他研發出一個計畫,可以讓體重過重的人在短時間內減輕許多重量。費利堤分組照顧這些人,並且看著這些人的體重逐漸消失。費利堤有信心,不久會看到測試者達到理想體重,也找回快樂。這正是所有體重過重者的夢寐以求。
一個小組裡有一位年輕小姐減下遠超過五十公斤的體重。雖然短時間內維持住體重,但是很快又增重了,並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變得比計畫開始前還重。費利堤覺得很納悶,他與這位小姐多次談話,她告訴他,在她瘦下來的那段時間被一個同事騷擾,讓她很痛苦地想起在孩提時代也曾經受過性騷擾。因此她又像當時一樣,拿起食物來解決問題。
飲食問題和體重過重常常被歸因為缺乏紀律。但是費利堤現在想問,飲食和體重過重是不是有一層完全不同的意義。他開始在其他病人的自傳中尋找,發現很多人在拿食物當作替代品之前,曾試著用大量酒精或抽菸來降低壓力和絕望的情緒。最後證明有一些測試者的主要問題根本不是過重,而是一直背負著童年的心靈創傷。
有些人吃太多,不僅是為了調節情緒,對某些人來說,體重過重也有作用,例如可能是一種保護作用。那位促使費利堤重新思考的年輕小姐告訴他,體重超重使她隱形並且不具吸引力,這正是她想要的:被忽視,不要再成為性侵的受害者。
不只是很多食物,而是體重過重本身有時候會是一種自我治療方法。這樣的情形可能常發生嗎?有人會想利用有害的行為幫助自己,對心靈下藥,但是又對身體和心靈造成後果?
費利堤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多。幾年後他得到一個做大型研究的機會,與羅伯特.安達(Robert Anda)共同主導一項由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委託的研究。費利堤訪問了一間大型健保公司的一萬七千五百名被保險人。被保險人大部分是白種人,受過良好教育,來自中產階級和上層社會底層,年齡介於十九到九十二歲。
在做「童年逆境經驗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Study, ACE)時,他詳細記錄了受訪者的健康狀況,也針對這些人在童年是否遭遇過心靈創傷做詳盡調查,也就是調查他們是否受到過什麼程度的暴力、虐待或是忽視。對於任何形式的不好經驗都可以給一個ACE點數。
研究出現了驚人的結果。一方面,有過心靈創傷經驗的人非常多,幾乎有百分之六十七的受試者至少給了一個ACE點數。百分之十二點五的人,也就是每八個人中有一個人在童年經歷過四次或是更多次的心靈創傷。
另一方面,童年的心理創傷和成年後生理疾病之間的關聯十分明顯:有超過七個點數的人,罹患肺癌的風險提高三倍,心肌梗塞風險提高三點五倍。童年的心靈創傷如果達到六個或者更多,這些人的健康會受到很大的損傷,以至於平均壽命要比沒有這些可怕經歷的人少二十年。得到一個點數的受試者中有百分之二十患有憂鬱症,超過四點的人中甚至有百分之六十的人有憂鬱症。所有五個或是點數更高的人在服用抗憂鬱藥。
結果非常清楚:ACE點數越多,健康情況也越差。下列行為方式和疾病似乎是由童年的心靈創傷造成的:
酗酒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
憂鬱症
藥物濫用
心臟病
肝病
婚姻暴力的風險
亂交
抽菸
試圖自殺
年輕懷孕
在ACE研究之前,大家最多知道心理的痛苦讓心理生病。但是自從ACE的研究結果公布後,更突顯出其他現象:心理痛苦也會讓身體生病。童年經歷過的心靈創傷會讓一生都有負擔,並提高了不同健康問題與社會問題的風險。目前人們對相互關聯的運作已有更多了解。
ACE研究在美國促成了一些改變,即使改變很緩慢。全國做活動宣傳童年心靈傷害造成的影響,並提高人們對此議題的敏感度。德國也多次研究不幸童年對健康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已經確認,冠心症的種子在童年就已經埋下。
一些國家用參考ACE研究製成的問卷當作篩選方法,及早幫助有高風險的人。德國一些科學家製作了德國的版本,但是尚未全面使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