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陳墨品金庸(上冊)
滿額折

陳墨品金庸(上冊)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你看金庸,我談金庸,誰品金庸?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
※金庸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亦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香江第一健筆」的稱號。從1955年起陸續創作了無數本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屢屢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及電玩,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武俠小說經由他以及古龍等人的努力才有機會從一般人所認為的「不上檔次」,到如今被視為經典文學作品。金庸打破了文學界限,帶領武俠小說進入學術的殿堂,雖已逝世,但其武俠精神永遠不滅。
※賞析金庸,品味金庸,評論金庸,看懂金庸!你知道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哪一部?金庸武俠小說裡唯一能自創武功的是誰?金庸小說中最具傳奇性的人物形象是何人?金庸著作中唯一的一個短篇武俠小說是?金庸為何不喜歡別人研究他?金庸筆下相對失敗的人物形象?
※放眼天下,誰才是當今武林第一盟主?誰又是傳說中的東方不敗?江湖傳言,葵花寶典、天龍八部,哪個才是一統江湖的法典?黯然銷魂掌、降龍十八掌,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你真的了解金庸嗎?你對他的每一部小說中的創作動機或寓意真的清楚嗎?
看金庸 談金庸 品金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是傳奇之書,也是成長之書;
是藝術之書,也是寓言之書;
是人生之書,也是心靈之書。

有容乃大俠客情,無欲則剛論政壇,
看破放下五蘊空,含笑駕鶴倚天飛。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

■《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
■《碧血劍》:1956~1957在《香港商報》連載。
■《射鵰英雄傳》:金庸武俠小說創作的第一座高峰。
■《神鵰俠侶》:「射鵰三部曲」第二部。描寫情感最深入的一部。
■《倚天屠龍記》:「射鵰三部曲」最後一部。

金庸的小說,是中國現代武俠小說的出類拔萃者。金庸小說的難能可貴,是既不模仿他人,也不自我複製。沒有新的創意,他就宣布封筆。另外,他花了十年時間對自己的連載小說進行全面修訂,這一做法,也是獨一無二的現象。金庸小說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在於它打破了雅俗邊界,可以雅俗共賞;在於它獨創一格而且博大精深。衡量一部文學作品的品質高低,要看讀者是否可以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去欣賞它、評價它、與它對話交流。本書即是將金庸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二年所創作的共十五部小說一一進行剖析,讓讀者更加了解金庸的內心世界。

【關於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卒於2018年,享年94歲。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亦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有「香江第一健筆」的稱號。他從1955年起陸續創作了無數本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屢屢被改編為電視劇、電影及電玩,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讚。即使地位崇高,仍孜孜不倦,86歲時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創劍橋大學八百年校史上的空前記錄。

金庸就像一個「黑洞」,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作家黃易?
常言有所謂筆鋒,金庸先生就是以筆為劍,鋒芒畢露。――日本名作家、宗教家

作者簡介

陳墨,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尤為金庸評論及武俠評論名家。活躍於兩岸三地,現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著有相關著作無數,包括《張藝謀電影論》、《刀光俠影蒙太奇――中國武俠電影論》、《半間齋影話――陳墨電影評論集》、《陳凱歌電影論》、《影壇舊蹤》、《流鶯春夢――費穆電影論》、《中國電影百年閃回》、《中國武俠電影史》、《中國電影十導演論》、《黃建新的電影世界――成人的遊戲》、《張藝謀的電影世界――青春的呼喊》(新版)、《陳凱歌的電影世界――少年的詩篇》(新版)等。以及金庸小說研究系列:《論劍之譜(上/下)武俠五大家品賞》、《修訂金庸(上/下)金庸小說新版評析》、《陳墨談金庸》、《細讀神鵰:問世間情為何物》、《〈碧血劍〉拍攝秘笈》、《武俠文宗:金庸小傳》、《新武俠五大家導讀》、《新武俠之趣》、《海外新武俠小說論》、《新武俠二十家》。

目次

※細說金庸二三事
一、作家查良鏞
二、時評家查良鏞
三、報人查良鏞
四、譯者查良鏞
五、影人查良鏞
六、商人查良鏞
七、國士查良鏞
八、學人查良鏞
九、金庸的文化思想
十、金庸為何不喜歡別人研究他?
十一、新派武俠「新」在哪裡?
十二、金庸筆下相對失敗的人物形象
十三、金庸小說有什麼魔力?
十四、金庸小說的武功設計
十五、金庸筆下的神經症患者群

※《書劍恩仇錄》
一、《書劍恩仇錄》:出人意料的「百花錯拳」
二、假定情境中的乾隆
三、周綺的個性與愛情
四、小知識分子余魚同
五、翠羽黃衫霍青桐
六、玩沙遊戲治療天山雙鷹

※《碧血劍》
一、《碧血劍》:傳奇性與歷史感
二、口述歷史中的金蛇郎君
三、夏青青的行為與心病
四、李自成的正面、側面和背影
五、飛天魔女孫仲君

※《射雕英雄傳》
一、《射雕英雄傳》:大俠成長之路
二、黃蓉為什麼會愛上郭靖
三、黃蓉塑造了郭靖
四、郭靖塑造了黃蓉
五、郭黃愛情的三道難關
六、郭靖海上訪學記
七、郭靖的思考與心智升級
八、楊康的命運與個性悲劇
九、市井之俠江南七怪
十、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十一、走火入魔的梅超風
十二、裘千丈的盜版人生
十三、穆念慈的癡心戀情
十四、自負而好色的歐陽克
十五、老頑童形象及其意義
十六、神算子瑛姑的心病
十七、小說中的成吉思汗

※《神鵰俠侶》
一、《神鵰俠侶》:個人獨立與人性啟蒙
二、楊過是怎樣的一個人?
三、楊過形象與金庸的影子
四、歐陽鋒的新面相
五、華山上的人生課程
六、刺殺郭靖:楊過人生的重大危機
七、活死人墓的秘密
八、絕情谷‧反烏托邦‧鱷魚潭
九、裘千尺與水仙花
十、絕情谷的景觀設計
十一、小龍女的成長與磨難
十二、黃蓉形象的變化及其意義
十三、李莫愁人生悲劇的奧秘
十四、郭芙形象與心理秘密
十五、陸無雙的命運與愛情
十六、公孫綠萼的幸運與不幸
十七、程英的個性與情感
十八、小東邪郭襄的傳奇經歷
十九、武三通的情感病理分析
二十、武氏兄弟的平凡人生
廿一、趙志敬的一念之差
廿二、不朽的平民馮默風
廿三、老頑童終於長大成人
廿四、慈恩的心病及其痊癒
廿五、一意孤行的金輪法王
廿六、揚過和小龍女的傳奇婚禮
廿七、郭襄十六歲生日的三件禮物
廿八、戰場上的奇妙心理景觀

※《雪山飛狐》
一、《雪山飛狐》的形式與內容
二、口述歷史中的胡一刀
三、苗人鳳何以比不上胡一刀?
四、田青文的行為和心理

※《飛狐外傳》
一、《飛狐外傳》:戴著鐐銬的舞蹈
二、命運支配下的袁紫衣
三、馬春花的綻放與凋零
四、「三無美女」南蘭
五、程靈素的美麗心靈
六、薛鵲故事的「天龍八部氣」

※《倚天屠龍記》
一、《倚天屠龍記》:生命意識與社會理想
二、張無忌的功夫與個性
三、張無忌如何成為一代名醫?
四、張無忌的情感歷程
五、紅梅山莊與「驚天一筆」
六、張無忌的成名之戰
七、美妙神奇的「倚天屠龍功」
八、張翠山與殷素素的愛情故事
九、趙敏為什麼最可愛?
十、周芷若為什麼不那麼可愛?
十一、周芷若心智特徵及其局限
十二、殷離的心意誰懂得?
十三、小昭的形象沒有真正完成
十四、紀曉芙為什麼無怨無悔?
十五、「蝶谷醫仙」與「見死不救」
十六、金毛獅王謝遜的人生景觀
十七、滅絕師太是怎樣的一個人?
十八、宋青書何以會面目全非?
十九、丁敏君為什麼如此討厭?
二十、易三娘形象的多重價值

書摘/試閱

■細說金庸二三事

一、作家查良鏞
查良鏞有很多筆名,首先是金庸,此外還有林歡、姚馥蘭、樂宜、徐慧之、黃愛華等等,不同筆名代表了不同的文類,小說、散文、隨筆、藝術評論、時事評論、電影劇本等等,每一個文類的寫作都值得一說。今天專說他的武俠小說創作。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小說流行。金庸先生是擁有讀者最多的中文作家。天下華人,誰不知道金庸?
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二年,金庸先生寫作了《書劍恩仇錄》等十五部小說。金庸先生把他的武俠小說書名頭一個字編成了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指的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等十四部書,此外還有一個短篇小說《越女劍》。
對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不同的態度和評價。很多人都讀過,也有很多人沒有讀過;在讀過金庸小說的人裡,有人喜歡,乃至非常喜歡;有人不怎麼喜歡,也有人非常不喜歡。這很正常。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值得注意的,是極端的喜歡,和極端的不喜歡。
先說極端喜歡的一類。
一九八五年,臺灣遠景出版公司出版了第一批「金庸小說研究」書系,包括倪匡先生的《我看金庸小說》、《二看金庸小說》到《五看金庸小說》,以及《諸子百家論金庸》數冊。
一九九○年起,大陸也有人開始研究金庸小說,出版了多部研究著作,其後,金庸小說研究走入大學課堂,有多部專門研究金庸小說的碩士、博士論文。
北京大學授予金庸法學榮譽教授的儀式上,北大中文系主任、著名現代文學研究專家嚴家炎教授說:「金庸小說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後來,還有人發起簽名,提名金庸參與諾貝爾文學獎的角逐。
提名一個通俗文學作家角逐諾貝爾文學獎,倒也不是玩笑,一九九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達里奧‧福,就是一個帶領草台班走江湖的通俗戲劇家。他獲獎的理由是:「因為他繼承了中世紀喜劇演員的精神,貶斥權威,維護被壓迫者的尊嚴。」金庸小說就有與之類似的主題精神。而二○一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狄倫,也是通俗歌手,他的獲獎,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再說極端不喜歡的一類。其中又有多種不同情況,一種情況是,他們覺得喜歡金庸的人把金庸神化了,只說金庸的好話,不批評金庸小說的缺點和危害,因此他們由反感神化,發展到反感金庸小說。
另一種情況是,壓根兒就排斥武俠小說,覺得武俠小說是下里巴人,甚至是文化垃圾,由此推理,金庸小說既然是武俠小說,往好了說,不過是下里巴人;往壞了說,那就是文化垃圾。在討厭武俠小說並排斥金庸的人裡,有一部分是看過金庸小說,但不喜歡它;另有一部分人是從來沒有看過金庸小說,對金庸武俠小說有「天生」的反感。
對最後一類人,我很熟悉,因為我自己在上大學中文系的時候,也是不看武俠小說,而覺得武俠小說一文不值,並且對喜歡武俠小說的人大加痛斥。我當時的判斷,來自流行觀念和刻板印象,給武俠小說貼標籤。後來看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才徹底改變了對金庸小說的觀感,成了金庸迷。
讀了金庸小說之後,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喜歡金庸的人和不喜歡金庸的人找不到共同語言,或者說,是找不到共同的評價標準。
實際上,武俠小說可以在類型文學、通俗文學的範疇內獲得合法身分,也可以在民間文學、大眾文學的範疇內獲得合法身分,還可以在文學生態學或文化生態學的視野下獲得合法身分。
認為武俠小說是文化垃圾,金庸小說是武俠小說,所以金庸小說也是文化垃圾,這一推理看起來邏輯嚴謹,但在概念和判斷上都存在問題,缺乏科學實證精神。
不妨換一個思路:故事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武俠小說是一種故事類型,因而它也有精神食用價值。要評價武俠小說的高低,首先要看故事講得好與不好。金庸小說的故事講得非常精彩,所以人們喜歡它,並且高度評價它。
中國的小說,原本就是在民間大眾社會流行的通俗類型作品,古代中國早就有講史小說、言情小說、神怪小說、俠義小說等多種類型,產生了各自的經典作品。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正是四種不同的類型小說的經典之作,《三國演義》是講史小說的經典,《紅樓夢》是言情小說的經典,《西遊記》是神怪小說的經典,《水滸傳》是俠義小說的經典,也是武俠小說的直系祖先。
金庸的小說,是中國現代武俠小說的出類拔萃者。類型小說的特點,是相互模仿,並且自我複製。低層次武俠小說是模仿和複製他人之作,高一層次的武俠小說是自創秘方,但也難免自我複製;金庸小說的難能可貴,是既不模仿他人,也不自我複製。沒有新的創意,他就宣布封筆。另外,他花了十年時間對自己的連載小說進行全面修訂,這一做法,也是獨一無二的現象。
金庸小說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在於它打破了雅俗邊界,可以雅俗共賞;在於它獨創一格而且博大精深。衡量一部文學作品的品質高低,要看讀者是否可以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去欣賞它、評價它、與它對話交流。
魯迅先生評《紅樓夢》,說在這部書裡,「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革命家看見排滿,公子看見纏綿。」金庸小說正是如此,不僅是武俠傳奇之書,也是成長故事之書;是藝術創新之書,也是文化寓言之書;是人生經驗之書,也是心靈資訊之書。金庸小說研究著作雖然已經多達上百種,但卻遠遠沒有窮盡金庸小說的奧妙。

二、時評家查良鏞
所謂時評,即時事評論,同時也是世事評論,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民生等各方面。
金庸先生逝世後,他的秘書李以建先生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金庸的功夫,世人只識得一半》,意思是說,武俠小說創作並不是金庸先生的全部功夫,他還有另一半功夫不大為人所知。金庸先生被稱為「香江第一健筆」,這一封號並不是指他的武俠小說創作,而是指他的新聞社論和時事評論。《明報》的成功,有賴於金庸的兩枝筆,一是他的武俠小說,一是他的明報社評。
李以建先生是金庸先生的秘書,近十幾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查閱並整理金庸社評及專欄文章。李先生可以說是最熟悉金庸的社評及其相關專欄文章的人,他的觀點值得重視。
金庸的明報社評及其新聞評論,是他留下的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具體包括:
1)、不署名的《明報》社評,寫了三十多年,數量有七千至八千篇。
2)、署名徐慧之,發表於《明報》「明窗小札」專欄文章,歷時六年,近兩千篇。已出版有《明窗小札》上下冊,這還只是此專欄文章的一部分。
3)、署名黃愛華,發表於《明報》「自由談」專欄上的「論祖國問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系列文章六十四篇,後結集為《論祖國問題》出版。
4)、署名查良鏞的《在台所見、所聞、所思》,共三十七篇。
5)、署名查良鏞,從一九八一年開始,在《明報》上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香港回歸祖國的文章,後結集為《香港的前途》出版。
僅以上提及的部分,就有上萬篇文章,這是一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
香港張圭陽先生曾在《明報》工作過,他的博士論文正是《明報》研究,他的《金庸與〈明報〉》一書,當是《明報》社評研究方面的權威著作。據他介紹,《明報》社評可分為六大類,即有關中國大陸、有關中國臺灣、有關香港、有關華僑、有關蘇聯及共產主義、有關當時國際熱點問題。金庸對社評的要求,一是有精闢見解,二是提供知識資訊,立場鮮明而且前後一致,十年、八年以後看了也不後悔。
接下來的問題是,除了正式的社評文章外,為什麼還要開設「明窗小札」等專欄?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作者有話要說,有些話不便在社評中說,就在專欄中說。
有意思的是,在「明窗小札」開欄時,徐慧之曾假裝自己是另外一個人,說是與金庸熟悉,如今獲得這份工作,非常開心云云。很明顯,在這裡,金庸先生是故意扮演徐慧之這個角色,其原因,當是不願意在一張報紙上出現太多同名作者,否則,就成了一個人的報紙,那就要讓人輕視,甚至讓人笑話。
金庸先生的社評文章及有關專欄文章,其價值當然不能低估。只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部分文字只出版了一小部分,大部分仍在整理中,一般讀者很難見到,因而無法就其整體作出全面而準確的評價。我曾看過公開出版的《明窗小札》以及部分社評文章,因為所見不全,因而不敢作出總體性評說。
在我看來,金庸社評及有關專欄文章有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是堅持人道主義價值(與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立場一致);二是堅持「事實神聖,評論自由」的新聞觀點;三是堅持中立立場、自由意志和獨立思考,避免黨派意識形態影響,儘量減少立場偏見和情緒偏見;四是社評態度隨和親切、平易近人,語言通俗而生動,如與鄰人聊天。
金庸的社評和時事隨筆,有新聞價值、思想價值,如今事過境遷,其新聞價值或許會有所削減,但它的歷史文獻價值卻隨之提升:對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九○年代的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及世界的歷史研究而言,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金庸的社評文章,總體上是有理性、講禮貌的,旨在討論問題,追求真理和真相。最典型的例證,是他與《大公報》論戰時,《大公報》方面十分不客氣,扣帽子,打棍子,百劍堂主陳凡化名「張恨奴」批判金庸,就可見一斑。
而金庸的社評則相當克制,只討論問題,不罵人。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廿二日的社評文章的題目是《有什麼不對,請原諒!》文章最後還說:「祝你們聖誕快樂!新年快樂!」
金庸社評文章,也不是全都溫文爾雅,而有個別例外。如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十日的社評《最下流之胡適之》,就很不禮貌,也很不理性。
事情的背景是,胡適先生於這一年十二月八日在一次演講中說:「現在有許多報紙都刊載武俠小說,許多人也愛看武俠小說,其實武俠小說實在是最下流的。」這一說惹怒了金庸,也威脅到創刊不久的《明報》的生存和發展,因為早期《明報》就是以武俠小說連載吸引讀者,按照胡適先生的觀點,《明報》前景堪憂,於是就有這麼一篇社評。
胡適先生的判斷是「大膽的假設」,卻沒有做「小心的求證」,依據自己對武俠小說的刻板印象,此判斷就不無偏頗之處。金庸的社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偏頗更大。這是因為,胡適的演講只是個人立場,而金庸的社評則將個人立場、企業利益與思想評論混為一談,實際上是置於報紙公平立場之上,有違中立原則和傳媒倫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