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前言】
「不准讓下屬加班」、「我要看到業績」、「讓下屬更積極一點」到底該怎麼做才好?
現在的管理階層很難當。管理階層要負責解決各種各樣的管理問題,例如改善工作制度、提高生產力、提升員工滿意度、招募人才和維持員工穩定性等,工作上的各種任務接踵而來。
「要超過去年的業績」
「提高產能」
「練習溝通技巧」
「帶動團隊的向心力和積極度」
「但是別增加預算」
「人手也無法增加」
「不准讓下屬加班」
各式各樣的問題全都丟在經理、副理或是團隊領導人,或者說是「主管」的身上。沒辦法,主管只好連下屬的工作一起扛,每天不是在辦公室待到深夜,就是把工作帶回家,假日還得視情況加班。以上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後,換下屬在背後竊竊私語:
「主管的工作真不是人幹的⋯⋯」
這樣的工作方式與生活,就算持續下去也不會幸福。因為,
・主管本身已經憔悴不堪
・新生代無法進步
・主管自己也原地踏步、無法成長
最後⋯⋯
・新生代不想成為主管
想要知道這樣悲慘的循環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必須先了解「管理」這個詞彙的意義。
「管理」有三種
「管理」一詞中包含多種含義,從英文來思考會比較容易了解。「管理」這個辭彙在英文中可以分成以下三種意思:
・Management(處理)
・Control(控制)
・Administration(行政)
但是在日本卻要求「主管」一個人要勝任以上三種職務,因此主管常常陷入體力、能力、時間等機能不足的疲態。其實這三種職務要求的功用不同,所需要的技能和心態當然也不一樣。一個人無法勝任的話,把職務分擔出去即可。
況且,一直以來日本企業在管理上有兩大弱點。
・以偏概全——將組織中做出成績的「超級專員」、「王牌級」人才直接拉拔成主管職。
・墨守成規——主管只會套用自己過去的成功模式,或是靠個人的技能和意志力來想辦法處理管理工作。
這樣下來,主管只會過去習慣的工作模式,組織運營變得毫無計畫、短視近利也是理所當然。說直接一點,主管職的職務內容、任務、條件始終沒定位也沒進化,不懂跟著時代變遷,這正是日本大多數組織的現狀。
主管職必須知道的5種管理方法
所謂的主管,本來應該做些什麼呢?這邊特別列出5種,是未來的時代極為重要、以及日本組織特別需要的管理方法。
A 溝通管理
→主管和屬下之間、同事之間、部門之間、公司外部等,工作上必要的溝通需明確、包裝、並執行。
B 資源管理
→決定並調配必要的人力、設備、資金、資訊、技術、功能。
C 運營管理
→有效率的處理每日業務、制訂迅速解決緊急狀況的標準流程、規劃完善的工作程序
D 職業生涯管理
→為促進組織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必要條件(技能、經驗等)或是參考範例。並提供成員適當的學習、實戰機會。
E 品牌管理
→提升組織和工作的價值,這樣才能從外部招募到更優秀的人才。
主管必須學會的9項行動
那麼,上述5種管理方法必須運用在以下9種行動中。
① 繪製願景【A+D+E】
→為了讓成員清楚看到前進方向,請說明「你的組織(公司/部門/課/團隊)目標方向是什麼?最重視的是什麼?」
可以向成員敘述更遠大一點的未來,例如「這個組織可以完成什麼樣的工作?需要學習什麼樣的技能?」
並加以描述這個組織想達到的「理想」。
對實現這個「理想」的人,亦即達成目標的模範,要給予肯定/客觀的評價。
② 發現問題/設定任務【A+C+D】
→找出這個組織的問題,並將問題設定為大家必須解決的任務。
為了帶動團隊發展和個人成長,為個人或團隊設定挑戰的主題。
針對團隊共同的問題、任務制訂解決方法,追求共同的目標藍圖。
③ 培育【B+D+E】
→為了達成組織的任務或提升自我價值,必須瞭解團隊或個人需要加強什麼樣的技能。
整理出成員們的專長,及需要學習的部分。
詳細計劃、執行、管理 OJT(在職訓練)與OFF-JT(職外訓練)。
透過投資成員們的未來,達成個人和組織的成長目標。
④ 做決定【A+B+E】
→迅速並正確的做出決定。
當面臨決策時,主管可以自己做決定,或是將權責交給下屬,鼓勵他們做決定或是判斷優先順序。
⑤ 分享/提供資訊【A+E】
→迅速將組織的願景、任務、方向性、重要資訊等分享出來。
工作的狀況或是進度需要共享,公司內、外的資訊在必要時要讓成員們知道。
組織的「理想」、未來方向、企業正在作的努力或是執行成果,都可以主動提供給公司成員了解。
⑥ 激發熱忱/營造風氣【A+D+E】
→激發成員的積極度。
提供工作上的挑戰機會,和激發成員勇於面對挑戰的理由,以及幫助成員解決問題或是提升組織價值。
⑦ 調整/調配【B+C】
→為了達成組織的任務,必須清楚所需要的資源和預算,調配公司內、外資源。
藉由成員間的合作,或是借用外部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⑧ 提高生產力【A+B+C】
→提供每個人可以達到最高產能的工作環境。
即使是無法馬上看到成果的工作,或是短時間內很難做出結果的工作,主管也要給予鼓勵和肯定。
⑨ 自訂工作流程【A+C】
→為了讓成員可以穩定的做出成果,工作程序必須嚴謹完善,如果發現無法達到目標,就必須重新制訂或是優化工作流程。
「誒、這些不會全都得做吧?越來越絕望了⋯⋯」
不用擔心!沒有人說這些全都要由你一個人來做,主管不需要什麼都自己來。
恕我直言。主管們,不要再一個人抱頭煩惱了。你又不是老闆,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公司。你是統整團隊的人,所以你只要管理好團隊即可,讓團隊一起解決問題吧。
摘文三
讓你和管理不善說掰掰的3種論點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管理好團隊?可以試著了解以下三種論點。
① 教練兼選手「是無法避免的現實」
「你要負責管理。但是,身為成員你也必須做出成績。」
這種狀況就是所謂的教練兼選手。主管若能專任管理的工作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但是公司沒有補人,預算也有限。
在現今少子高齡化,人手不足的時代,教練兼選手的做法也是無法避免的現象。有很多組織想要改善這個狀況,但現實上並沒有辦法立刻實現,導致「無法做到必要的管理」便是問題癥結所在。重要度高X緊急度低的工作,例如改善、研究、學習等,永遠都沒時間去處理,因此生產力和積極度始終無法提升。
如何才能邊打球邊指導球員?
如何才能邊打球邊刷出教練的「存在感」?
如何才能身為主管以身作則?
這是必須思考並改善的問題點。
② 請捨棄「主管什麼都要會」的觀念
這樣的觀念會逼死主管,有時候會害他們無路可逃造成機能不足,有的人甚至會身心衰弱。長此以往,越來越多新生代就不想做主管了。
不需要什麼都自己來,有些工作交給屬下或是派遣員工即可。簡單來說,就是靠資源管理及分配就可以解決問題。
在管理上所需要的技能無時無刻都在進化,如果要跟上最新的技術或是流行的趨勢,銀髮族的主管再怎麼努力,可能也跟不上年輕人的敏捷度。這樣的話,將管理的工作交給年輕人會更有效率,同時還可以教育新人,團隊裡也能培養互相尊敬的氣氛。
③ 不要什麼都想要自己來
善用外部資源,把管理的一部份外包出去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我們自己做不到,就交給外部的專家。」
這是一個非常健全的行為,容我重述一次,主管被要求負擔的職務年年增加,且要求的水準越來越高,什麼都想自己來的話,馬上就會變成血汗職場。問題在於,本來必須執行的管理工作一直停擺著,這是非常糟糕的狀況。如果這樣放置不理的話,那還不如借用外面的力量來改善狀況。「借用外部的力量」,這個動作也可以讓新生代感到安心。
「誒、原來不擅長的工作不用勉強自己來做。」
「原來可以利用公司的經費啊。」
①②③這3種論點,要說我「強辯」也沒關係。但是不這樣去切割它,只想仰賴主管來解決管理不善的問題,職場的狀況永遠都不會改進。
再次重申,主管不需要什麼都自己來,不需要一個人煩惱。只要掌握好組織管理圖,整理出需要改進的部分,再由團隊一同解決,或是借用外力來完成它即可。
這本書是希望讓每天焦頭爛額、憔悴疲累的主管們,從明天開始可以帶領團隊笑著成長。讓我們期許組織的進步,一起翻開下一頁吧!
摘文四
不安會產生不滿,造成不信任
任。在工作目的模糊不清的團隊中,是什麼樣的過程造成成員彼此間的不信任呢?
①工作優先順序的認知不同
這屬於初期症狀。主管和屬下、或是成員之間,對於工作優先順序的認知不同調。
・主管認為很重要的工作,屬下以為只是工作上的突發狀況,應付一下就好。
・製作資料草案時只需要手寫、大致草擬一下就好,屬下卻費時又費力做成精美的
PowerPoint 簡報。
・明明就是明天再完成就好的工作,卻努力加班到很晚想在今天之內完成。
・主管想藉由某個任務讓屬下挑戰新技術。但是屬下卻沿襲一直以來習慣的方式,快
速地解決。
②砍掉重練
若是無法掌握目的或是認知有出入的時候,往往會造成必須重新修正的狀況。
﹁咦、這份資料是要給外部看的嗎? 我用公司內部術語寫的耶。﹂
﹁什麼!?
這不是一次性的工作,以後還會發生嗎?︵早知道就同時完成工作流程了︶。﹂
﹁欸,這份資料也要給社長確認嗎?﹂
﹁早知道這份資料手冊印黑白就好的話,我在製作時就會設定成印刷時不會糊掉的顏色了 ﹂
好,砍掉重練!加班吧!
③生產力下降
當部屬不斷會錯意、做白工,生產力自然無法提升。
④看不到成長的可能性
在目標不明的環境中,不單只是影響眼前的工作效率,也會阻礙屬下的成長。每次都將工作切割再細分,全都交給屬下分頭來做,主管既不交代目的也不告知事情全貌,只要屬下完成各自負責的部分就好。
﹁公司到底希望我做什麼?﹂
﹁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個工作?﹂
﹁完成這個工作我能學到什麼?﹂ 說得誇張一點,屬下根本看不到未來,也難怪他們會越來越消極了。
④ 喪失戰鬥力
不知道工作目的、也沒有足夠的資訊。屬下會覺得﹁自己不被信賴﹂、﹁自己不受到重視﹂。這種﹁總是在做白工﹂的感受,在任何職場都不會受歡迎的。工作毫無成就感, 自己也無法進步,剩下的只有被迫接受的感覺等,任誰都會這麼想。
你覺得如何呢?即使你打算好好培養這個團隊,但是過於放手的話,反而會失去屬下的信任。
摘文五
造成主管什麼都自己來的五大原因
話,也會妨礙組織成長。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
︙︙提供解方之前,我們先來思考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大致可以分成五點:
①捨不得離開第一線工作
②無法放下自我堅持
③不信任部屬
④工作範圍或權責不夠明確
⑤沒有清楚掌握自己的職責
①捨不得離開第一線工作
選手型主管最常出現這種行為。越是喜歡這份工作,就越想什麼都自己來做。這麼有趣的工作,怎麼可以交給其他人呢!想無時無刻都受到矚目,想一直站在最前線︵尤其是
資深技術人員、頂尖業務特別有愛出風頭的傾向︶。基本上,這並不是壞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是一大樂事。但是,身為主管還有其他更該做的工作吧? 為了將來,你現在必須做什麼?
②無法放下自我堅持
表面上已經把工作交給部屬了。但是,要是對他們的做法稍微看不過去,就會擅自出手干涉,部屬明明沒問你意見也硬
③不信任部屬
打從一開始就不信任你的屬下。所以才會不斷抱怨枝微末節的小事。屬下工作的方法、進度、速度或品質,都和你想的不一樣,所以無法接受。屬下不照你的意思來做你就不滿意。結果就自己攬過來做了。
④工作範圍或權責不清
這個問題和第一站有關。屬下該做的工作範圍有哪些,什麼範圍又是主管來做的呢? 工作範圍和負責權限不明確。簡單來說就是身為主管的你做太多了。
⑤不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
究竟,身為主管的你現在手上握有多少工作? 身為主管的你,該負責的任務到底是什麼?這些你自己都沒有掌握清楚,所以也無法說明。因為無法說明,所以只能全部自己來做。又或者是,總是從臨時插件的工作開始處理。被點名的會議全都出席。但依屬下看來,根本不知道你在忙什麼、你參加什麼會議、現在人到底在哪裡。你彷彿變成了﹁在城堡中一個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