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滿額折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行動複利:從想到,到做到,半途不廢的四階段練習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可若發現每一次行動都在利滾利,
每一次自律都帶來更多自由,
每一個持續都使夢想更閃耀接近,
你,真的做不到嗎?
本書帶你打敗半途而廢,告別低效人生,
用行動複利,成就更滿意的自己!

雷浩斯、Ms.Selena、劉軒、李尚龍、成甲、王瀟、劉媛媛 行動推薦
當當網新書暢銷榜No. 1,讀者有口皆碑,★★★★★強推

行動複利,這樣累積:
▓新鮮感的10天:先行動,再思考
 修正「這道理我都懂」的認知偏差,每天鎖定1小時堅持行動,就容易將一件事情持續做10天。
▓平穩度過100天:快速進入一個新領域
 解決興趣消減的問題,正確認識時間管理,鞏固已有的成果。
▓小有所成的1000天:跨越競爭的壁壘
 思考什麼才是牢固的競爭壁壘、你的能力邊界在哪裡。
▓展望未來的10000天:避免自我膨脹,持續做對的事
 在財富、地位、榮譽等一切你曾經極度渴望的事物盡在囊中的這個階段,
 請思考:這些光鮮事物的背後,到底什麼更重要?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情,別人可以持續下去,我卻不能?
為什麼我總是放棄,哪怕我明明知道堅持很重要?
如果你想學習真正「做好一件事」,本書將是最實際的行動指南。

【有志一同強推】
◎《行動複利》是一本很有啟發的書,和S老師做的事情一樣,推薦一讀。
――李尚龍/《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暢銷書作家
◎我很佩服能聚焦的人。Scalers就是一個聚焦於「如何堅持」這個問題上的專家。他身體力行持續行動的理念,所有想要感受行動力量的朋友,都應閱讀這本書。
──成甲/《好好學習》暢銷書作者
◎很多人抱怨「懂得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一生」,只有少數人掌握了把想法付諸行動的祕密,Scalers在這本書中分享了他的想法,值得每一個職場人認真閱讀。
──劉軒/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
◎《行動複利》帶來的蛻變是每一天累積沉澱的結果,從第一個100天到下一個100天,我們終將走到我們創造的自己面前。
――王瀟/趁早創始人
◎如何將想法變成現實,持續行動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又應如何化解,本書將告訴你答案。
――雷文濤/有書創始人
◎Scalers本人就是持續學習和行動的例證,他會透過刻意學習去解決問題,他也會透過持續行動去成就自己。在我看來,掌握這種能力的人,是少數人。他就是少數人。
──劉媛媛/《超級演說家》總冠軍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Scalers
持續行動者,暢銷書《刻意學習》作者,個人認知升級專家,畢業於清華大學。
提出「n階持續行動」概念,創立持續行動訓練社群「ScalersTalk成長會」,擅長透過社群設計,刺激個體突破成長困境。
透過1000天的持續行動,Scalers在IT工作之外學習口譯,並建立了「從英語初階到同步翻譯」社群訓練體系,並堅持寫作輸出,曾獲「2017年度影響力新銳作家」「2018年影響力作家」等獎項。

【前言】
持續行動,刻意學習

我曾經是特別無法堅持的人。小時候,爸爸就教我做事不要「三分鐘熱度」。爸爸還送我一本他讀過的書,扉頁上手寫著:
「苟有恆,又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於一日曝十日寒。」
這是明朝學者胡居仁的話。爸爸怕我看不懂,很認真的向我解釋,告訴我做事情要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過那時我還小,記不住。現在回想,這應該是我最早接觸的「持續行動」理念。
我一直認為,在個人成長方面要學習和實踐的理念,是歷經千年而保持穩定的。前人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誡我們求學治學要以勤為先,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教導我們努力要趁早。這些道理絕不會因為進入了人工智慧時代而改變。如果做事不勤快,年輕時不努力,不管在哪個時代都很難有好的發展。
越是涉及成長的核心理念,越會歷經時間的考驗而留存下來。這不像手機應用軟體,若遇到版本更新,不升級還不能用。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智慧,也許在今天有著不同的表達形式,但是核心內涵不會褪色。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句話就道破學習和行動的辯證關係。「持續行動+刻意學習」,也只是在印證這個道理。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斷發明新的表達方式、創造新名詞,其實只是在重新演繹前人的金玉良言。
既然如此,如果多研習前人傳下來的經驗,不就可以進步得更快嗎?但是,結果並非如此。我們並不愛聽這些老掉牙的東西,甚至斥之為陳腔濫調。我們總是想看新鮮的、跟隨時代發展的學習方法。我們經常認為最新的才是最好的,於是執著於尋找最新的認知、最新的成功案例。新花樣層出不窮,又讓我們因忙於應對各種情況而身心俱疲。此外,出於叛逆心理,我們也不願意承認在個人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問題,前人已經遇過並提供了解決方案。我們認為時代不一樣,所以對自己的關注遠大於對歷史、對前人的關注。每一個世代總會犯一些前人反覆告誡要避免的錯誤,哪怕已喊破嗓子,我們仍然前仆後繼的往同一個坑裡跳。
在個人成長方面,「經典」的力量強大到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千百年來,人類發展,科技進步,但是一千年在人類百萬年的進化史中太短暫。我們頂著一顆擁有百萬年進化史的大腦在現代社會行走,這時,經典的東西反而更有優勢。我們現在看到的前人作品,無不經歷時間的篩選才保存下來。如果你問我我的祖先是誰、生平如何,我可能回答不出來。我的祖先很有可能在古代社會只是一個普通人,除了在家譜上有名字,再也沒有其他紀錄,又或者根本不識字。而在那個時代,能識文認字的讀書人,才更有可能將思想和文字傳承下來。
如果能充分吸取前人的經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當一個道理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如果只是隨便聽聽、隨意看看,所獲得的瞬間啟發很快就會遺忘。如果不用實際行動去體悟,那麼任何的被動輸入,都無法在成長過程中起到實質的作用。
對於持續行動的理解和領悟,也同樣如此。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和我說,做事情要持之以恆。我以為我知道了,卻做不到。直到開始持續行動,把一件事情堅持了夠長的時間,才真正從內心意識到持續有多麼重要。於是,我決定寫一本書來專門討論持續行動這件事。
可能你會想,不就是堅持嗎?兩個字的事情,有必要寫一本書嗎?如果你這樣想,就進一步證實了我的觀點:當看到一個道理時,我們會覺得它好簡單,不過如此,但回到生活中,卻發現自己還是老樣子,仍然不容易做好一件事。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如果聽了也不做,那我們仍然得吃虧。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早點聽信,早點意識到問題,早點實踐呢?我的成長經驗告訴我,持續行動是一種幫助我們快速上路的思考方式。看到一個道理時,即使我們覺得自己懂了,也不要急著下結論,先持續行動一陣子,看看結果如何。持續行動可以減少我們面對前人教誨時的自大與傲慢。我們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才會慢慢發現,很多道理說得真對,比預想的要深刻許多──在持續行動中獲得體會,比被動輸入的效果好太多了。
我們要透過持續行動去體悟和學習,否則說得再多都是徒勞。如果擁有持續行動的能力,又能吸收別人提供的知識,就真的很厲害了。一旦掌握這樣的「吸星大法」,你的前途無可限量。
小時候我沒有堅持完成過一件事情,爸爸給我的教誨,也沒入腦入心。過了十幾年,在經歷各種摸索和曲折,真正開始持續行動時,才發現原來那句發人深省的話早就寫在爸爸送我的一本書的扉頁上,只是從沒注意。等我真正注意到的時候,十幾年光陰已經流逝。我長大了,終於明白了,可爸爸也老了。
上個月爸爸搬家,他說:「你之前送給我的《刻意學習》找不到了,可能搬家弄丟了。你能不能再給我一本,我沒事的時候看看。記得在扉頁上寫幾個字。」我聽了鼻子一酸。
小時候,爸爸把自己讀過的書送我,扉頁上寫著對我的勉勵。長大以後,爸爸要我在我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刻意學習》寫幾個字送給他。於是我在扉頁上工工整整的寫下「持續行動,刻意學習」;這八個字,是我給自己的勉勵。
爸爸曾經給我一本《青年知識手冊》,而這本《行動複利》其實是持續行動者的手冊。兩本手冊,一前一後,在時空中相互呼應,既是傳承,也是持續行動的一種體現。
我希望這本書能對你有所啟發和觸動,也希望這些文字能在時間歲月裡留下印記。倘若在千百年後,這些文字還能被看到並被認同,也等於我對這個世界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貢獻。

目次

【目錄】
自序 持續行動,刻意學習
序章 持續行動是永恆的話題
持續開始,持續放棄
理解持續是怎麼一回事,你就不會害怕
人生各階段都能用到的行動指南
第一章 先行動,再思考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每天都有藉口阻止你前行
你和他的差別,在於腦力
只要能到達,哪怕走遠路
茅草燃得快,硬柴燒得久
第二章 如何快速進入新領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不在怎麼辦
改變是如何緩慢發生的
凡是能得到的,我都不屑一顧
如果生活值得過,就值得記錄
忙著找方法,哪有時間做事
時間管理不是買小本本
做正確的事情,結果也不一定對
第三章 競爭壁壘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好學生畢業後反而一事無成
占時間便宜的人最有競爭力
看不起,看不懂,看不到
做實在的事,讓更多的人知道你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能不能教別人
所有困擾你的問題,都沒有直接的解決方法
什麼成就了你,也就限制了你
第四章 保護大腦比保護錢包更重要
總有人做得比你好,總有人說過你說的話
穩賺不賠的賺錢方式
邪惡更容易複製
大腦比錢包更值錢
別讓公地悲劇上演
結語 持續行動,刻意學習,認知升級

書摘/試閱

【內容連載】
從真實的世界,長出自己的想法

十七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巴斯卡在《思想錄》中曾經說過:「人們通常對於自己發現的道理,比別人發現的更加深信不疑。」充分認識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必須從感官層面出發,在大腦裡紮根,就像樹幹發出新芽,是生命的勃發、是內在能量的爆發。
我們經常會用「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描述中國的地理特徵,然而對這個概念卻沒有太多感覺。這就是因為「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認知是來自外界的灌輸,只因為重複的次數多而被印刻在腦子裡,但是這並沒有真正成為認知體系的一部分,就像塑膠花一樣沒有生命。
當你真正有機會背起行囊,到中國走一走,體驗各地的風土人情時,就會發現原來那麼多地方有那麼多人都說著中國話,在同一社會制度下卻過著不同的生活。你的眼睛看到了極致的景色,耳朵聽到了各式的方言,嘴巴品嘗了酸甜苦辣的各種美食,雙腳踏過不同的土地。你觸摸每個到過的城市,甚至經歷了航班誤點之後在機場過夜的狼狽。忽然有一天,你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疊加在一起,統統湧上心頭,你不由得感慨:「這個國家真大啊。」這時,「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對你而言就不是乾癟的八個字,因為你的認知來自深刻的親身體驗,是你投入了時間和精力換來的。這些經歷就像種子一樣在腦海裡生根發芽,最終煥發生機。
二○一七年,在我的第一本著作《刻意學習》出版後,我跑了十一個城市舉辦課程,與各地讀者見面交流。在這過程中,更多人認識了我和我的書。除此之外,對我來說當時最大的收穫是,深刻地體會到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含義。
對我們的成長進步起到重要作用的認知,需要從頭腦裡「生長」出來。只有真正從頭腦生出來的想法,才算是自己的想法,才能成為自己的「第一反應」,才能變成自己的認知武裝,才能引導我們在世上更好的生活。就像武林高手一樣,他們並不需要隨時手握武器,即使面對突發情況,也能見招拆招,靈活應對。
你有哪些關於成長、關於自己的想法,是在真實世界長出來的呢?

要自由生長,不要被動灌輸

「生長出的想法」和知識服務產業「灌輸」的想法有本質上的不同。
在知識付費時代,知識服務業者想方設法優化和更新內容,企圖透過更好的表現手法,讓「罐裝」的知識在不費腦力的情況下被接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複雜的原理往往要簡化成一些案例和故事,深奧的概念必須以形象化的方式讓受眾吸收。為了在很短的時間內讓讀者留下印象,知識服務業者必須有一些明確甚至破格的結論。在這種模式下,你好像不用怎麼努力,只要隨便聽聽,甚至利用零碎時間流覽一下資訊,就能搞懂天下所有的道理,完美的升級認知。
這些內容到底能不能代表知識的真實面貌呢?能不能讓我們在腦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呢?宣傳廣告再美麗,上頭都會有一行小字──「一切以實物為準」。人們都說某個景點風景怡人,而你看到的是人山人海;據說當地人熱情好客,而你在攔車時偏偏遇到流氓司機;旅遊攻略推薦當地菜色實惠,結帳時飯店卻按「兩」計價……
我們生活的世界錯綜複雜、立體多面,不僅有美好,還有醜陋。
經常搭飛機出行的人,可能會遇到航班取消的情況。旅行就是在真實世界遊走,穿越光明與黑暗,而意外不可避免。如果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被過度修飾、干擾,和真實情況存有很大的差異,那麼按照錯誤的認知採取行動,只會碰得一鼻子灰。「持續開始―持續放棄」的迴旋怪圈,就是個人認知和真實情況不一致的一種表現。
生活中的挫折,其實是在給我們信號,要我們修正認知,與現實世界保持一致。只要生活沒有判你「極刑」,那就說明只要調整好狀態,我們還有機會扭轉局勢。從這個意義來看,我們要對過度精修的一切事物(既包括輕鬆搞定學習的課程,也包括社交網路上濃眉大眼、光彩照人的小姐姐)保持警惕。
當精修的事物帶給我們愉悅的體驗,輕鬆有趣的知識讓我們感覺大開眼界時,一定要留一個心眼問問自己:代價在哪裡?

你要樣品屋還是要毛胚屋?

你認為人們在買房的時候喜歡可以拉著行李就能入住的樣品屋,還是毛胚屋呢?
樣品屋的全部裝修工作已完成,很漂亮,置身其中,你立即會有種「這是我家」的感覺。精緻裝潢的房子表面光鮮,但是住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發現不少問題:門掉漆,櫃子有異味,牆壁脫落。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要你住得時間長,就能知道樣品屋的裝修到底好不好。有些建商會在裝修過程偷工減料,一些樣品屋看上去很美可以讓屋主省心,卻有可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發現問題需要時間,這就是享受精裝得付出的代價。
我們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指望靠收集金句來解決問題──看到金句時感覺良好,一句「我懂了」便照單全收,卻不考察這個想法的來龍去脈。精心炮製的罐裝知識,有沒有可能像偷工減料的樣品屋一樣埋下隱患呢?如果採用劣質材料裝修新房,那麼新房釋放出的超標甲醛等有害氣體,會對居住者、尤其是小孩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你全然不知,便得默默承受痛苦。
精裝過的觀點,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我們容易被一些討喜的觀點吸引。長期沉浸其中,有沒有可能被嚴重誤導,以至於無法認識真實的世界?
另外,我們現在經歷的「持續開始―持續放棄」迴旋怪圈,遭遇的生活苦難,有沒有可能來自一些精裝過的觀點的無意識影響?只不過長久置身其中,我們的嗅覺麻木了,全然沒有發現,正所謂「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帶著這些有偏差的認知生活,自然也要承擔後果。
回到樣品屋與毛胚屋的例子。目前市場上除了部分豪宅,絕大多數建商交付的都是毛胚屋,由屋主自行裝修。建商這樣做的好處一是細節可控,二是成本可控。屋主可以自己去建材市場購置材料,自己找工班施工,雖然可能買到價格偏高的裝修材料,但是偷工減料的空間更小。
而這也意味著,你買的房子要變成「施工現場」,但你能看到設計圖變成現實的過程。你必須根據房子的屋型和實際情況進行裝修,經歷漫長的施工後,你對每一個裝修細節都能如數家珍。
我們的大腦就像自己的房子。你是要偷工減料的樣品屋,還是自己動手且嚴格把關的家呢?如果你想住得踏實一些,就從施工現場開始。施工現場一點也不吸引人,但你可以看到從毛胚屋變成溫馨的家的每一步變化。
你想要自己的房子嗎?你想要自己設計的大腦嗎?

這本書解決的問題

為什麼一件事情,別人可以持續做下去,我卻不能?
為什麼我總是放棄,哪怕我明明知道堅持很重要?
在這本書裡,我拋棄方法與技巧的堆砌,嘗試用一種新的角度帶大家重新認識我們遇到的問題。在遇到個人成長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放棄透過求助外界的方式尋找答案,而採取向內尋找的方式來獲得重要的啟發?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自己的腦袋裡播下行動的種子,給予其適當的生長環境,讓它生根發芽。我們應該讓想法在腦海裡生長出來,而不是直接往大腦灌輸想法。前者是活的靈魂,會讓我們的認知更有生命力;而後者就像在地面上潑綠油漆偽裝成草坪,只是為了應付。
為了讓想法生長出來,我們要做的不是揠苗助長,不是在大腦裡強行安插想法。你可以理解為,我們追求的是一種頓悟或者開竅。而為了實現,我們要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唯獨不能代替大腦直接頓悟和開竅。
為了讓種子發芽,我們需要有適宜的土壤、空氣、水分、光照,然後靜候佳音。我們可以直接從種子裡挑出芽嗎?我們可以手動幫助細胞分裂嗎?在大自然的生命演進過程中,我們目前沒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隨便按加快鍵。為了能讓想法在大腦中生長出來,我們需要做什麼事情呢?
在這本書,我會嘗試給出我的解決方案。而這套方案的核心思考就是:我們來做一次認知的模擬,一次思考的實驗。
我們就像遊戲的玩家,現在玩的是持續力養成的遊戲。如果我們要從零開始持續做一件事情,那麼在堅持不同的時間長度時,分別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在每個關卡,要注意什麼問題?
一件事情持續做一週,會有什麼原因讓我們想放棄?一件事情持續做三個月,我們要關注什麼要點?
一件事情持續做三年,我們會看到什麼不同的風景?
一件事情持續做三十年,我們的人生會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當你面對困難,深陷其中,百思不得其解時,不妨擴大你的視野,看看更大的、更真實的世界。一件事情如果不能持續,就會失去與它有關的所有可能,只留下曇花一現的回憶。而很多美好的事情,往往需要經過時間的淬煉和考驗。你看到的越多,體會的越多,行動的越多,就像給自己大腦準備適宜的土壤、空氣、水分和光照,請期待種子在腦海中生根發芽吧!
你無法做一件事情堅持到一週?那我先帶你看看,把一件事情持續做三年,會是什麼樣子。之後你會發現,堅持做一件事情到一週的困難根本算不了什麼。
你無法投入一件事情長達三個月?那我告訴你,如果一件事情要做三十年,會遇到什麼問題,然後你會意識到三個月與三十年相比,簡直就是滄海一粟。
在面對成長的問題時,我們需要用更大的格局來引領思考與認知。而有了這些引導你會發現,想法會慢慢跟以前不一樣。當你發現你對原來的事情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看法時,你所需要的改變已經悄悄來到了身邊。這些看法不是來自任何人的灌輸,而是來自你的所見所聞、行動實踐、盤點總結、所思所想。
在這本書裡,我會沿著時間的維度,和大家進行一次認知升級探索。我會結合自己持續行動的經歷與對持續行動的理解,梳理我的想法,整理我的思考結果。你會看到我的想法是如何生長出來的。如果你能跟上我的思路並採取行動,那麼你也會產生不同的新想法。而這些新的、渾然天成的想法,才是我們打開通往美好明日之門的鑰匙。
這本書可以成為你的持續行動指南。當你從持續行動的一個階段過渡到下一階段的時候,請記得把這本書打開──它就像一座城市的旅遊攻略,會告訴你要注意什麼問題,哪裡有好吃的,哪裡可以遇到有趣的人。
準備好了嗎?持續力的認知升級之旅現在開始。

如何使用這本書

這本書可以作為持續行動者的行動指南,陪伴我們從想到,到做到。我按照不同的持續行動時間長度──十天、一百天、一千天和一萬天,將本書劃分成不同章節。每章重點討論在每個持續行動階段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行動原則。
世上只有兩種人,持續行動的人和不持續行動的人。持續行動的人往往很相似,至少都是「持續」的;而不持續行動的人,各有各的原因。在導引,我試圖剝離千變萬化的表象,找到共同的癥結。針對每個人在開始行動時面臨的共通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勇於面對真相,正確認識持續行動的難度,在腦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再透過持續行動實現目標。
剛開始行動的時候,我們需要用一些最基本的理念武裝自己。第一章「先行動再思考」,主要討論從開始行動到持續行動十天左右,我們會遇到的問題。這一章重點在幫助大家糾正「道理我都懂」的認知偏差,引入關於持續行動的一些基本原則,比如每天鎖定一小時堅持每天行動等。有了這些基本原則,我們就能容易將一件事情持續做十天。
當我們已經能持續行動十天的時候,就馬上面對持續行動一百天的關卡。持續行動十天只是嘗鮮,而持續行動一百天需要多花一些力氣。第二章「如何快速進入新領域」,談論的是當持續做一件事達到一百天時,我們會遇到的問題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在這個時候,如何解決興趣消減的問題、如何看待已經取得的進步、如何正確認識時間管理,以及什麼才是正確的事情等都更加重要。這章的要點可以陪伴你平穩度過持續行動的第一個一百天。
當持續把一件事做一百天時,我們馬上會思考持續行動一千天的問題。對於一百天而言,一千天的規格擴大了十倍,但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卻重要百倍以上。第三章「競爭壁壘是如何形成的」,討論的就是如果我們能用一千天(三年左右)做一件事情,那麼周圍環境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自己會發生什麼變化。在這個階段,我們會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牢固的競爭壁壘?為什麼會有一些現象讓我們無法理解?我們的能力邊界在哪裡?在這章會提出解析,相信可以幫你平穩度過持續行動的第一個一千天。
如果你能持續行動一千天,恭喜你,因為你在某個領域可能已經小有所成。這時,你可以放肆展望一下未來一萬天(也就是三十年左右)的光景。三十年可不是一段短暫的人生旅程,我目前也只度過了一個三十年。第四章「保護大腦比保護錢包更重要」的部分內容來自行動經驗,另一部分內容來自認知層面的分析推理。我們在這階段面對的問題超越了前面幾個階段的總和,但是又並非完全與前幾階段分割。如果能持續三十年做一件事情,那麼你可能會賺到很多錢,也可能獲得足夠的聲望。此時,財富、地位、榮譽等一切你曾經極度渴望的,已經盡在囊中。但是,我們要思考,在這些光鮮事物的背後,到底什麼更重要,如何才能更持久的做一件事?我們也許會非常富有,但是更可能因為錯誤判斷與信念的偏差,敗掉全部家產;我們可能聲名顯赫,卻因過於自我膨脹,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萬天的持續行動,時間長、難度大,我們可能因此功成名就,卻在下一代教育的問題上無力回天。在這一章,我希望整理提煉的認知角度,能夠幫助你平穩度過持續行動的第一個一萬天。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名叫Scalers 的作者的作品,並對持續行動這個話題感興趣,那麼我要感謝這段緣分。我相信,不管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本書都可以給你一些不同的視角,甚至重要的啟發。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生活中有一種人,既自大又謙虛。他們最愛說的話是「這道理我懂」。他們經常「虛心」向人請教,但是不管對方說什麼,他都會回答「這個我懂」,潛台詞是「你能講點新鮮的嗎」。到頭來,他們覺得自己什麼都懂,卻又困惑為什麼自己做不到,不得不繼續到處請教比他們厲害的人。
如果你和這樣的朋友「小明」對話,會像這樣:
你:「剛才聽你說了那麼多,我認為你只是看上去知道得多,其實做的事情太少。人只有透過行動才能改變自己,行為能改變態度,不能眼高手低。」
小明:「哦,這道理我懂,只有行動才能讓我改變。但是我就是無法採取行動,我就是缺少一個好方法。」
你:「行動的關鍵在於開始做。事情做了之後,你會發現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哪怕一開始方法不好,也能邊做邊改進。而且做得越多,自己也越能發現新的做事方法。」
小明:「這道理我懂,方法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方法,我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走錯方向?」
你:「事情剛開始時,誰都無法保證方向是對的。如果你持續做,在每次行動中總結經驗,做出調整,會慢慢找到正確的方向。」
小明:「這我知道,方向總是在行動的過程中出現。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那我豈不是要走很多冤枉路? 我不想繞遠路,我要有高效率的人生。」
……
高品質的對話就像一場精彩的乒乓球比賽。你把話題擊過來,我接住然後打回去。你加急加轉,我對攻反拉。一來一回,棋逢對手,節奏舒適。觀看頂尖選手間的乒乓球賽,也是一場享受。而和小明對話就比較費勁。小明打球從不用球拍,專用手抓乒乓球,抓完重新發球。你掏心掏肺,小明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這個我懂」,然後把自己原有的觀點再強調一遍。這樣的對話,每多經歷一次,都是對雙方友誼的傷害。
很多人吃飯喜歡用手抓,也有不少人打球時只會手抓球。更要命的是,手抓球練得多了,比拿球拍打還要順手,甚至會認為自己很厲害。如果你在打乒乓球時,遇到一個只會用手抓球的對手,你會怎麼辦?
不要笑,那個只會用手抓球的人,很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因為不懂,所以過得不好

如果你會打乒乓球,就知道發球非常重要。球發得好,對手接不住,便能直接得分。要發好球非常不容易,得下苦功。然而,再好的發球,對於只會用手抓球的人來說,都是一樣,大手一伸,任何發過來的球都在他手裡停止旋轉。一次漂亮的發球,一場精彩的比賽,一段有深度的對話,完全糟蹋在一個「用手抓球」的人手上。真是暴殄天物!
如果真心想提高自己打球的水準,應該認真對待對方的每一次擊球,要用球拍接,別用手抓。如果真心想獲得一些啟發,要認真傾聽朋友的肺腑之言,不要連忙說「這個道理我懂」。你習慣用手抓球,以為自己能接住所有球,但是這種打法根本不入流,連比賽都參加不了。自以為懂一切道理,但生活卻原地踏步,於是你納悶起來:既然道理我都懂,為什麼沒有改變,難道是懂得不夠多?
網路上凡是有「道理我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的話題,總會引起大批人的共鳴。一群人湊在一起感慨:「對啊,我們既然知道這麼多道理,怎樣才能過好這一生呢?」於是開始研究有沒有其他「過好生活」的道理,又開始到處求教了。
如果你近幾年都在思考「為什麼道理我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嘗試各種辦法卻得不到滿意的答案,那就表示你離真實的世界有點遠,沒有問對問題,所以才會陷入僵局。一群只會用手抓球的人,想組隊參加奧運拿冠軍,怎麼可能呢?生活常識告訴我們,這些手抓球的人,應該先學會用手抓球拍。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的前提是「道理我都懂」。而這前提會把我們帶往哪裡呢?帶我們往更多糾結、迷茫,更多新問題、唯獨沒有解決方法的地方。
如果一個問題讓你百思不得其解,越探索它越糾纏,你越努力它越複雜,那麼一定要停下腳步,看看前提有沒有問題。
利用常識思考,讓我們頭腦清醒。而脫離常識,會蒙蔽雙眼,導致我們迷失方向。過去在「道理我都懂」的錯誤前提下苦苦追尋答案,現在不如換個角度,升級認知,就會發現原來方向搞錯了。真實的情況是我們壓根什麼都不懂,卻活在自以為什麼都懂的幻覺裡。預期和現實不一致,我們若以錯誤的認知去行動,又不及時修正,就會出大問題。要嘛是一次失敗的創業,要嘛是無法持續的婚姻,不然就是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或是投資出現巨額虧損、直接破產……
「道理我都懂,卻過不好這一生?」別再這麼問了,道理你並不懂。每一個喜歡說「道理我都懂」的人,都是富有的乞丐,每天拿著金碗討飯。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忽略的假設前提裡,就在我們討飯的金碗中,就在我們得意揚揚抓乒乓球的手裡。
有些人並不擁有一個什麼,但是他們以為自己擁有;有些人並不懂得一個道理,卻以為自己懂了。他們的腦袋在幻覺中,靈魂在空中樓閣裡,身體卻行走在真實的世界,必然得承受無所不在的痛苦。

每天都有藉口阻止你前行

半夜十二點,我接到小明打來的電話,他語氣局促:
「S老師,我要學習英語,想和你一起行動……」
以我對小明的了解,半夜下決心,「非奸即盜」。
「怎麼啦? 受到什麼刺激了嗎? 記住,不管發生什麼,睡一覺就好了。年輕人不要老熬夜,早點休息。」
「不不不,我這次是認真的。」
「你上次來找我,也是認真的。」
「自從你告訴我『懂』分為不同的層次,我就沒再說過『道理我都懂了』。」
「看來有進步,這次你遇到什麼事?」
「我今天和外國客戶開會,當中有個漂亮的小姐英文講得特別好。她問我怎麼連接公司的無線網路,但是我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表達。要是我英語流利,就能和她談笑風生了,說不定還能解決單身問題……」
我笑了:「你想多了吧。果然是熱血不如荷爾蒙啊。那這樣,你明天睡醒之後再來找我,如果你到時候還想學英語,我們再聊。」
說完,我便掛了電話。
欲望是進步的動力,只是有些欲望來得快,去得也快──第二天一睜開眼,我們便忘得一乾二淨,這就是所謂的「晚上睡前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

若能堅持放棄,就能堅持行動

寫作初學者最喜歡問的問題是:「我要怎麼開始寫作?」在寫了一段時間後,他們經常問的是:「我寫的文章總是被人罵,怎麼辦?」
開始行動的時候,我們內心脆弱,會在意別人的看法,一有風吹草動,就產生情緒波動,容易妥協和放棄。真正的持續行動者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管外界發生什麼,都會把持自我,保持前進的動力。面對同一件事情,我們產生什麼感受,取決於如何歸因。
歸因就是你認為這件事情對你的意義是什麼。你發訊息給小明,小明一直沒回覆,如何歸因將決定你的情緒。如果你想的是「也許小明正在忙沒看到」,就會對自己說「那再等等,不著急」,不太會生氣。如果你想的是「小明這個人怎麼這樣,態度差,人品又不好」,那麼你可能會因為被別人拒絕而生氣。如果這時你看到小明還在臉書發了一則動態,就是沒回訊息,那你又會怎麼歸因呢?你可以覺得是小明故意無視你,也可以認為小明的確沒看到,或者出於某種原因沒來得及回覆。
不同的歸因方式,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我們可以把事情歸因到人的內在特質,比如小明就是這樣的人;也可以歸因到外部情境,比如小明可能遇到一些突發狀況;可以歸因到個例,比如小明這樣做不代表所有人都會這樣;也可以歸因到全體,比如男人都這樣。
在面對外界刺激時,我們管理好歸因方式,就擁有了科學化合理解釋事情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之一。只要能主動發現看問題的不同角度,就可以為事情賦予不同的意義。這樣一來,情緒就不會被外界隨意掌控了。乍看,似乎和阿Q 精神很像,但是如果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歸因能讓行動持續,讓心態穩定平和,讓自己在面對挫折與成就時可以處之泰然,這便是最好的生活狀態。

有人在說你壞話

假如你認真寫文章、分享看法,不譁眾取寵,卻遭遇攻擊謾罵,怎麼辦?雖說情形嚴重的攻擊謾罵,可訴諸法律途徑解決,但蚊子飛來飛去,也不可能用大炮打,就把這些當成不同的聲音好了。面對不同的主張或看法,尤其是偏見,我們會有辯解的衝動。人喜歡正面鼓勵的好話,不喜歡負面消極的評價。有人用偏見相待,會激發我們的戰鬥欲。如果照本能指引,與對方針鋒相對,反而會激發對方更投入其中。表面上,我們是在捍衛自己,但實際上,行為已經由別人決定,處於失守狀態。
換一個角度看,事情便有趣很多。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做一件事,就意味著消耗掉一部分的生命力。時間就是我們的財產,花時間做事,就是用錢投票。錢花在哪裡,價值就在哪裡。在網路上遭受非議或攻擊時不用害怕,有人願意為你消耗自己的生命,這簡直是真愛的表現。如果遇到有人花錢買網軍對你網路暴力,那更表示你已經重要到讓對方不惜重金行賞了。
如果你被他人的評論帶動,失去控制、奮起反擊,這是受制於人的表現。有人在你文章的評論區留言,就像把球丟給你,主動權在你手中,你可以選擇是否回應。而回應不應該由荷爾蒙驅動,在動手前至少要經過腦子,想想對方是否值得你這樣做。
持續行動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當你遇到攻擊的時候,要知道這些攻擊不會長久。
持續行動者的優勢是持續力,不應畏懼轉瞬即逝的事情。對於轉瞬即逝的事,時間就是它們的剋星。哪怕你不做任何回應,時間一長,那些攻擊自然會消失。假如有人三番兩次、連篇洗版式的攻擊你呢?堅持做一件事是很難的,如果有人能做到堅持攻擊你,他就變成持續行動者了。如果你也是持續行動者,那麼你們屬於同一種人,都在做著持續行動的事情,既然是自己人,那一切都好說。

升級本能,為成長提供動力

成長讓我們在本能之上加一層新的反應,代替原有的反應,為本能做了一次升級。我們經由理智訓練得到新的反應,更符合當下的生存環境,更有價值。但是,「修改」大腦回路的難度非常大,我們總是放棄,然後回到原有的軌道上。放棄後發現情況不對,又重新開始修改大腦回路,從而陷入反反覆覆的拉鋸戰。
這過程給我們啟發。我們想持續做一些事情,卻總半途而廢,這真是讓人難以接受。但是換一個角度就會發現,雖然事情中斷,但是放棄的舉動卻是持續的。如果你認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半途而廢,那麼請不要忘記,你在半途而廢方面是持續的。
所以我們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我們對「半途而廢」從來都「半途不廢」,至少我們對放棄從來沒有放棄,我們對中斷從來沒有中斷。黑夜黑透了,星星便有了光芒。
你看,我們本身就具有持續行動的基因。這些堅持的行為一直持續存在,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發現和利用它們。能不能變廢為寶呢?有沒有可能利用這些反覆放棄的經驗,從中提取充滿智慧的點子,改善我們的行動呢?
人類最早發現火的時候充滿恐懼,甚至把火奉為神靈。最終人類駕馭了火,用來取暖、烹飪、驅趕兇猛的動物。即使現在火災依然會造成生命傷害,但是當我們學會了如何使用火,就能與火和平共處,點燃文明之光。用電和用火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日常生活都要使用電器,但卻看不到電的樣子。觸電會造成人身傷亡,但是透過合理安全的設計,建立電網,採用絕緣設備,我們用電造福了自己。
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困難,就像人類在演化過程中遇到火與電。人類為了進化,適應了億萬年前的生存環境,克服了對火的恐懼,轉為己用;掌握了電的原理,為自己帶來光明。到今天,仍然有一些捉摸不透的事,像曾經的火與電一樣,影響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忍受成長的痛苦。如果要改變,卻又不能持續行動,那麼未來將無處安放。我們應該學習人類改造火與電的思路,為成長和進步提供動力。

先從一小時開始存起

人對自己的情緒和狀態經常判斷不精準,往往高估自己。很多大一學生放寒假回家時會塞滿一箱書,指望自己能讀完,最後發現一本都沒翻開。我曾經也幹過這樣的蠢事,所以現在直接把父母接來我家過年。
如果想持續做一件事,先不要有太多宏大的設想,因為你的判斷很可能失焦。先從每天鎖定一小時開始比較可靠。即使再忙的人,每天也能騰出一小時做事,我不相信有人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只要確保在這一小時內,沒有人打擾你就好。一個人獨處做該做的事情,這是改變的開始。
最簡單騰出一小時的辦法,就是把使用手機的時間砍掉。一般來說,直接砍掉使用手機的時間難度很大。如果強制自己不玩手機,就會開始玩其他電子產品,比如 iPad。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個可以替代玩電子產品的好習慣,投入其中,從而擠掉原有的壞習慣。戒除過度使用手機的習慣,就像戀人分手,一時會引發情緒的山崩海嘯。而這種用「新歡」代替「舊愛」的做法可以很快的平復情緒。
最有效的方案其實是採用掐頭去尾的方法──從一天中擠出一小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