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小說賞析學
滿額折

小說賞析學

定  價:NT$ 700 元
優惠價:9063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9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嘗試建立分析敘事文本(包括小說)的完整體系,解決敘事文本無從入手的問題。敘事文本體系的建立,分別從創作和閱讀角度審視開始,釐清各階段各層面各類別的位置以及關係之後,再以敘事文本三個必備元素──事件,角色和環境,加上隱含空間和敘述兩個關鍵的理論元素,構成本書理論篇的五大章節。前三個章節裏面,都分別從故事,組織和文本層面,分層交代紛繁複雜的內涵。隱含空間一章交代至關重要但多為人忽視的成分,其中包括各種閱讀效果,如可讀性,真實感,準確度,可信度,還有可作價值衡量標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敘述一章總覽敘事文本這個作為說故事的文類,從三個主要維度──誰知,誰感和誰說進行系統梳理。運用篇則包括筆者過往六篇相關論文,作為上述分析方法的展示。最後為「概念釐清」環節,分辨各種混淆不清的概念。

作者簡介

白雲開,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研究學系副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專修西方文學理論及中國現當代文學。1992年回港後,一直任教於香港大專大學界,主要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概論、文學專題、新詩賞析、小說研究、文學教學等課題。
著有專書《詩賞》(274頁),《21世紀商用中文書信寫作手冊》(264頁)以及與梁敏兒博士合編的《現代詩教與學論文集》(300頁);另出版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範圍包括:文學教學、中國現代詩賞析、文學賞析方法、意象研究、中國現代及當代文學、文學理論、中國古典文學、香港文學、兒童文學、應用寫作、閱讀及寫作能力、閱讀策略等。

自 序
──將此書獻予永遠愛我,支持我,我永遠懷念的慈母
緣起
上世紀九十年代,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修讀博士課程期間,我首次接觸敘事學(narratology),它那結構主義的本質,重視小說/敘事文本本身特點的立場,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直以來,眾多分析小說/敘事文本的方法中,或從社會歷史角度分析,或找來作者相關資料加以印證,或借助弗洛伊德等理論挖掘作者的潛意識,卻少有針對敘事文本本身,進行既理性又科學的分析。由敘事學相關的概念開發出來的方法,確實能從根本上解決這項難題,我在本書的嘗試就是希望能起拋磚引玉之效,讓更多從小說/敘事文本本身出發的分析,能有更廣闊和更深遠的影響。
一直以來,我從事教授文學工作,都受到缺乏適當教材的困擾,教授如何分析小說/敘事文本時,這份無助感只有更加強烈。坊間不是沒有分析小說/敘事文本的成果,只是或理念不清,或瞎說亂編,沒有從理論高度認清問題,又或全不交代理論出處,仿佛全是作者的創見,又或錯漏百出,只說些假大空的廢話,誤導讀者。
正因為這樣,要在現有出版物中找來可用於全面分析小說/敘事文本的工具或專書,難度極大,我至今仍沒有成功。因此萌生為學生撰寫這麼一部深入淺出分析小說/敘事文本專書的想法,時年2002。當時以為只是舉手之事,畢竟唸的是敘事學理論,只要化繁為簡,弄點例子,一部像樣的專書便可以面世了。誰知道當坐下來好好思考,才發現小說/敘事文本體系宏大,當中若干概念筆者無法釐清,與分析詩歌方法的差別不在一個量級,因此越了解越不敢寫,結果反而先於2008年將精力弄出分析現代詩歌文本的專書《詩賞》,它就是回應沒有分析現代詩窘境而出版的,成為我分析文學專書的首部。
期間對於敘事文本的思考和籌劃始終沒有停止,只是一直仍在尋找理想的理論架構,以承載這個課題,結果落入創作與欣賞閱讀角度的窠凹裏,走不出來。與此同時,從具體敘事文本的分析做起,慢慢累積分析敘事文本的經驗,趁機驗證那些看似有用但未經實踐的概念和方法。直到2017年終於大致吃透和想通這個課題的大部分概念和相關元素,以及各成分之間的關係,接著便著手建構敘事文本的結構模型。通過這個結構模型,希望將筆者能想及的各種問題,現象,概念整理出它們的理論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好讓讀者能體會這些看似毫無關係的個別元件,如何在敘事文本體系內各司其職,各守本分,同時又互相關係,互相牽引和支持。正是因為這樣的初衷,使得這部專書寫來步步為艱,寫下一個元件,往往需要重新思考原有的部分,如何與之配合,以致常出現寫好又改,修前補後,甚至重新修正原有框架,以便更好地展現敘事文本的整體面貌,不僅數易其稿,甚至常需要暫停寫作,思考各元件的關係,釐清困擾著思路的概念,有時歷時數小時,有時長達數天,甚至竟月擱筆。因此之故,這部專書從當初草擬內容到最終成稿,竟已經歷十多個寒暑!如果一切順利,能於2020年問世,這長達十八年的等待實在有點滑稽,也有點不可思議,但也只能接受這個眼高手低的自己吧。
常看到創作者將創作比喻為自己的兒子,總覺有點別扭,現在看來,倒有點道理,這位已達十八歲的小弟,只比我女兒年幼一點,但費我心力可不在少,絕對夠得上是我的小兒,希望往後的專書不至成為我耄耋之年的笑談便好。
鳴謝
要感謝的各方面人士很多,這裏只能舉出個別的,沒有提及的請不要介意。雖然薛魏琴不是我正式的學生,但她積極參與「一盞白茶工作坊」討論文學文本,還旁聽我不少課堂,可能是最了解我思想方法和教學的學生。因此得到她無私奉獻,認真校正本書初稿,提出很有價值的疑問,還給予我不少完善內容的建議,……。在此必須向她說聲:真的謝謝您!
當然,是書得以出版,台灣學生書局的鼎力支持是少不了的;近年,實體書籍的空間越來越窄,學生書局仍願意承擔箇中風險,這個十八歲的小兒得以面世,不能不再次向學生書局致以萬分的謝意!
後語
身處多事之秋,更覺需要勉力完成這部專著,無他,它能為社會提供不同於一般的分析方法。不管對小說/敘事文本,還是社會現象,政治事件,無不需要客觀,巋然不動,拒絕盲從附和,人云亦云的心態;不輕易受別人言論觀點思想左右,認清各種似是而非的歪理,堅持通過常理以及合理思考進行獨立分析,從而形成看法,鞏固立場。思想方法本身不分古今中外,文學還是政治,都可以適用,起碼在苦無對策的今天,對小說/敘事文本還是對身邊事件,都能提供合理,可信,可靠的分析門徑,相信這部著作仍能起著關鍵的作用,起碼這是筆者著書的初衷和目的。
序於2019年紛擾朦朧的香港

 

目次

自 序
1. 導言
理論篇
2. 事件
3. 角色
4. 環境
5. 隱含空間
6. 敘述
運用篇
7. 短篇小說構築角色的設計與痕跡──以老舍〈馬褲先生〉為例
8. 李潼兒童短篇小說敘事模式研究──台灣兒童小說模式初探
9. 黃碧雲〈嘔吐〉的敘事設計
10. 余秋雨〈道士塔〉敘事文字分析
11. 王文興、施蟄存、穆時英敘事文本對讀初探
12. 微型敘事文本的經營:以黎紫書《簡寫》為例
附 錄
13. 概念釐清
本書討論主要敘事文本目錄
參考文獻
索 引

書摘/試閱

導言
何謂「小說賞析學」?
小說泛指以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文體,中國古代的傳奇,志怪以至後期的說書都是小說的濫觴,所謂「道聽途說」的原意就是指從不同來源聽回來的故事,再由文人改寫,繼而口耳相傳,經由說書人的口,向聽眾講述,這是漢語意義上的「小說」。西方與之相關的概念叫fiction,特別強調它的虛構性質,與中國的「小說」是有一定區別的。本書不打算突顯它們的不同,也沒有意向仔細分辨小說的定義和範圍,本書主要探討的是這個以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文體,是如何運作,如何產生閱讀效果等等。按理,由於「小說」一詞在漢語的語境中,與說書等傳統操作關係太密切,很難避免讀者看到「小說」二字時想起相關的歷史。因此,以「敘事文本」(narrative text)取代「小說」較為理想,因為「敘事文本」重點在強調這個文本用來敘述故事這個主要特點。事實上,敘事文本的範圍大於小說,因為敘述故事並不是小說的專利,電影,戲劇,電視劇等其他藝術形式也主要以敘述故事為主。
本書仍沿用「小說」一詞,主要考慮「小說」一詞較為人所接受,也避免因不熟識「敘事文本」一詞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當然,本書實際討論的不光是小說,而是敘事文本,這是必須向讀者清楚說明的。
至於仍用「賞析」一詞來概括本書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是有為這詞平反之意。「賞析」一直給人低層次不入流的感覺,屬於隨想,印象或片言隻語,那些人人能說,人人明白,但對認識小說無甚得益的閒文。此外,「賞析」也未免給人用得太濫,感覺是不管張三還是李四,只要說說對某篇小說一點意見,便馬上成為賞析文字,那種既不嚴謹,復又粗疏,而且多為感性反應,少作理性分析的感覺,總伴著「賞析」二字而來。筆者卻認為,「賞析」幾乎是最高境界的分析,它包括感情的「欣賞」,以及理性的「分析」。要認識敘事文本,從中得到好處,增長知識,甚至懂得評價作品,分辨文本的好壞,絕對需要學懂「賞析」的方法。它能做到以理服人,即使不一定同意你的觀點,但讓人無從反駁的才是合格的賞析文字,本書就是抱著這個信念而寫就的。
最後加一「學」字,強調的是本書嘗試以理論框架建構全部內容,希望樹立屬於小說以至敘事文本自己的理論和方法,讓讀者能通過本書更有效更深入地認識,理解以至探究敘事文本這個既廣袤又深邃的世界。事實上,由於敘事文本體系宏大,內中門類繁多,要讀通當中的方方面面,談何容易。可是,敘事文本又是文學文類中生命力最強的一種,即使到了量子時代,相信敘事文本仍有生存和發展空間,當然可能不單以語言符號出現而是以聲像為主要媒體的形式出現了。筆者預計,本書所展現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將可伴隨敘事文本的發展,得到進一步拓寬和深化。
本書的框架設計
分類分層面的考慮
本書採用架構分層解釋,為的是盡量撇清引起混淆的因素。事實上,現時相關敘事文本概念的解說,無論是創作還是分析,都是一併進行的,以致難以弄清每個概念的內涵,造成糾纏不清,越解說越不明白的奇怪現象。因此本書用上分層分述方法,將如角色這個重要概念,分成不同階段分別進行解說,從不同角度展現本來極為複雜的概念,希望讀者能從中獲益,達到融會貫通,理解敘事文本複雜性質的效果。分類只為釐清原來糾纏不清的現象。當然,分類也有它的缺點:不可避免出現分類過於瑣碎,或劃分不清,互有牽連的毛病。
重復論述
為了闡明敘事文本各元素及它們之間在不同創作階段不同維度的情況,解說時少不免重復論述,這是因為敘事文本本身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體系,單講一個方面,無法清楚展示它與其他方面的關係,就是用上實例說明,只能說得稍為清楚一點,實在無法一下子全面透視這個體系的每個方面,因此本書特意交代從創作角度審視敘事文本所能見到的結構,以幫助讀者了解敘事文本的複雜體系。見下面「敘事文本創作流程概念圖」。
運用創作流程進行規劃和編排的考慮
本書原打算先從讀者觀點,從賞析和分析角度切入解釋敘事文本的整體面貌,只是當仔細思考,發現如光從讀者看敘事文本,忽略的方面畢竟太多,因此還是從創作角度入手,由準備階段開始,直到敘事文本成為具體文本為止,再考慮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也會將很多不同的想法和構思佈置進文本裏面,只是讀者從所見文本中未必能輕易觀察得到,因此筆者認為,先從創作流程規劃,進而以賞析角度編排相關內容,應能以最大程度呈現敘事文本的所有主要面貌,能為本書讀者提供最多而且有助於深入了解敘事文本的信息。
本書的預想讀者對象
 認同文學文本應從文學本質角度欣賞和分析的人士
 希望認識和了解敘事文本內部結構和形態的人士
 打算通過認識了解敘事文本內部結構和形態,進行創作的人士
本書針對有興趣認識和了解敘事文本的人士而設計,盡量以簡單語言交代比較複雜的理論,並盡量以比較嚴密的結構加以組織,希望幫助讀者了解敘事文本這個十分重視設計和巧思匠心的文體。內裏的專門術語盡量按理論始創者的原來面貌呈現並清楚交代出處。如屬筆者的想法,也盡量交代理由,使得讀者能得益,更能享受分析,理性閱讀敘事文本的好處和樂趣。當然,由於本書兼從賞析和創作流程角度思考,即使章節從讀者賞析角度佈置,讀者也可從另一側面看,對那些有志於進行敘事文本創作的朋友,應可提供不少啟發。
本書的分析對象
敘事文本的語言
本書分析和討論對象以現代漢語寫作的敘事文本為限,並未包括古漢語寫作的文本,時限由明清小說到當代小說,包括傳統和現代敘事文本。當然本書所應用的工具和分析方法,不管古漢語還是外語寫的,按理同樣適用。只是筆者能力所限,以及專書篇幅有限,難以兼顧。
敘事文本的範圍
不像詩歌,敘事文本的篇幅動輒幾千至十數萬字,要討論,不能不舉例說明,但又不便多引用原文,因此只能從權,多找篇幅較短的文本交代整體結構相關的概念和角度。到了討論較為微小的現象和技巧時,則可兼顧長篇鉅製,當中的權衡,難度很大。筆者只能盡力而為,希望不至於影響讀者的理解為好。
此外,對於敘事文本的全面剖析,能夠多選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敘事文本無疑是最理想的。可是,受限於筆者的識力和涉獵限制,所選文本多傾向於筆者喜歡和熟識的,難免出現範圍過於狹隘,風格並不多樣,甚至可能出現以偏概全的偏執。當然,筆者雖然盡量博采眾議,增加討論的文本數目,擴大文本的種類和範圍,但仍難盡如人意,全書討論文本數只在五十左右,這是必須向讀者告罪的。
敘事文本的版本
為了避免反復考證之類學究式的探究,盡量將精力和篇幅用到分析方法這片刀刃上。因此本書不討論文本的版本問題,也不刻意選取任何版本,但嘗試交代所分析的敘事文本的出處。至於與版本真假或優劣的學術課題,就留待其他學者專家處理好了。本書所選用敘事文本資料,請參「本書討論敘事文本目錄」。
本書的章節結構
一共分為兩大部分,它們是理論篇和運用篇;此外在附錄中以「概念釐清」為題,交代與敘事文本相關的一些概念,以及常引致誤解的情況。
理論篇
理論篇為本書的重中之重,下分事件,角色,環境,隱含空間和敘述五個章節。屬於敘事文本三大關鍵成分的事件,角色和環境,每個章節下都從故事,組織和文本三個層面作專門介紹。另兩個章節則為至關重要,但一般為人所忽視的部分,分別是專門製造閱讀效果的「隱含空間」,以及處理述說故事相關課題的「敘述」。前者集中處理潛藏於文本內各種重要的方方面面,包括主要信息,常態,隱含作者,隱含讀者以及各種基本及深層閱讀效果;後者則分別從誰知,誰感,誰說三個維度交代敘事文本如何通過說故事方式傳遞信息。
運用篇
運用篇內收錄筆者六篇不同時期不同性質的論文,它們都以敘事文本為分析對象,都是採用本書提及的分析角度和方法進行分析的。雖然由於寫在從前,思考未夠完備,使用時也不一定稱心如意,但作為分析方法的實際操作實踐,相信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短篇小說構築角色的設計與痕跡─以老舍〈馬褲先生〉為例〉一文從角色功能角度,剖析文本內三個主要角色─馬褲先生,我,茶房的分工以及作用。此外,主角馬褲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點也作了重點分析。
〈李潼兒童短篇小說敘事模式研究─台灣兒童小說模式初探〉一文綜論李潼(1953-2004)這位著名台灣兒童小說作家在《大聲公》和《大蜥蜴》兩部短篇小說集共44篇敘事文本所見的敘事模式,從而歸納出兒童小說的基本敘事模式為由「最初狀態」經過「介入元素」或屬「平衡」,或屬「推動」,進入「最終狀態」,從而展示「信息或教訓」。由於兒童小說相對於以成人為讀者對象的敘事文本,一般比較簡單,上述的敘事模式的歸納相信能幫助讀者多了解敘事模式的基本形態。
〈黃碧雲〈嘔吐〉的敘事設計〉一文分析黃碧雲(1966-)文本主要角色之間的關係包括詹克明,葉細細,陳先生以及趙眉,他們的身分以及感情關係,如何構築起文本的故事和情節。此外,還兼及文本內各種物件的意象設計以及它們的象徵意義。
〈余秋雨〈道士塔〉敘事文字分析〉一文分析這個視為散文的文本內的敘事文字部分,整理相關的事件,角色以及敘事文字在這個散文文本所發揮的作用。
〈王文興、施蟄存、穆時英敘事文本對讀初探〉一文從敘述角度,比較三個限知敘述的文本,整理出限知敘述的不同類型,從誰知,誰感和誰說三個維度下呈現的具體情況。
〈微型敘事文本的經營:以黎紫書《簡寫》為例〉一文分析黎紫書(1971-)這位馬來西亞華裔作家的超短篇小說,由於這些敘事文本篇幅十分短小,很難在角色塑造,情節發展等方面有多少發展空間,因此一般都在結構和事件安排上多花心思。正因為這樣,這篇論文針對超短篇敘事文本的特點,通過綜覽《簡寫》內所有文本,對敘事文本在結構和安排的努力作比較系統的分析,特別藉這些文本展現敘事文本最重要的懸疑效果如何設計和建立的問題。一來可對黎紫書超短篇文本有一概括的認識,二來可增加讀者對敘事文本結構和安排的了解。
附錄:概念釐清
一直以來,圍繞敘事文本或小說的課題有不少誤會,誤解甚至錯誤,筆者大膽就若干概念和術語,嘗試作出澄清和析疑,希望使得讀者認清真相,不至因為這類謬誤,影響對敘事文本的正確理解。這包括以下各個概念之間的分別,如敘事文本與小說,文本與作品,文本與故事,角色與人物,呈現與講述,敘述與人稱,心理活動與意識流,時空交錯與蒙太奇等等。
往後方向
本書是我一系列處理文學相關課題著作的第二部,第一部《詩賞》處理現代詩,本書處理敘事文本,第三部將處理散文,第四部意象,第五部總論文學。
也許有人會質疑,既然要全面處理不同文學文類,為甚麼欠缺戲劇以及近年十分紅火的電影和電視劇呢?筆者認為不妥,從本質而言,文學是語言藝術,戲劇是表演藝術,戲劇唯一屬語言藝術範疇的只有劇本。可是,只要想想光從劇本欣賞戲劇,忽略演員在劇場的表現,以至場景,燈光,走位等藝術成分,是何等可笑的事便可知道,文學文類裏不應包括戲劇。同理,電影,電視劇等都沒有任何合理的學理性質的理由,足以支持它們歸入文學範圍內。
散文正由於定義模糊,歸類界限不一,一直以來都沒有形成系統分析體系,因此必須從散文特質著手,建立屬於散文的理論體系,才談得上分析方法。這也將是我接著要努力的主要方向。
意象以至象徵被視為文學文本裏面最值得深入分析的元素,可是直至現在,坊間對於意象的研究仍極分散,而且多數只是片言隻語,成不了體系,因此有需要為文學分析樹立起意象系譜以及基本分析體系。
由於歷史原因,一般人談論文學都將之聯繫上社會,歷史,文化,人物,心理等,以致文學分析一直沒有遵循文學自己的特點進行,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文學,它的本質,以至它的特點,以及它與上述各個領域學科範疇之間的關係,從而為文學找回自己,再由此而產生的分析角度和方法,才是真正屬於文學,以文學為本位的方法。
當然,想法如此,現實未必能夠如願,上述眾多計劃不知最終有多少能夠實現,無論如何,只有盡力而為,盡其在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3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