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行於尋常:關於臺南城市與村落空間的思考與寫作
滿額折

行於尋常:關於臺南城市與村落空間的思考與寫作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3419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6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行於尋常》是一本聚落之書,也是一本行走之書。

一直以來,臺灣建築聚落研究之所以能建立豐碩的成果,一方面源於善用實體史料、轉譯匠師知識等建築專業,另一方面則在於眾多學者對於鄉村聚落的本質提出了「建築史式的理解」,以「社會文化環境與實質環境之間的關係」為核心,從1980年代開始累積研究經驗,並逐漸在1990年代確立有系統且具體的研究調查方法。

進入2020年代,本書企圖對於1990年代以來建築史研究對象逐漸從單體建築延伸到聚落之脈絡提出反思,冀望在30年後的今天,面對世易時移的當代社會,如何更好地理解並掌握「聚落」。

本書作者吳秉聲以現今臺南市範圍內城市與鄉村聚落為關注對象,一方面討論城市/都市核心街巷空間的謀生與信仰面向,另一方面探討鄉村聚落的土地與維生議題,嘗試以「俯視/行走」兩種不同高度的視角,重新建構更貼近真實的聚落生活樣貌。

作者簡介

◎ 吳秉聲

現任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碩士、博士,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UCL)訪學研究。2007-2008年駐地主持位於瓜地馬拉的世界遺產安地瓜古城維護計畫,2008-2011年任教於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2011年起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領域為建築歷史與理論、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理論,並教授近代建築史、臺灣建築史、建築史之研究方法等課程。

任教期間,同時擔任臺灣建築史學會常務理事、臺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臺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以及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董事等專業服務工作。

名人/編輯推薦

■ 推薦序

穿梭時空,悠遊臺南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徐明福名譽教授

1986年留學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後,我返國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至2018年退休,31年多的教學研究服務生涯中,我一共指導過104位碩博士生撰寫論文,並取得碩博士學位。1988年受到英國愛丁堡大學衛培理指導教授的論文Architect and community: traditional processes and modern products啟迪,我開始從事臺灣傳統建築與聚落之研究,以教學相長的心情,指導臺灣傳統聚落研究之碩博士學位論文共計31本,其中以1988年與會承兄共同指導梁宇元從事北埔聚落之研究首開其先。

秉聲的碩士與博士論文亦為此31本中的2本,由碩士期間關注的「臺南五條港區」到博士期間以「臺南都市」為討論對象。如今秉聲為臺南聚落著書乃是立基於其碩、博士論文的研究基礎上,更進一步透過2010至2018年一系列針對臺南聚落學所進行的研究,包括他近十年來的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以及科技部(國科會)之專題研究計畫等,重思聚落中「空間、時間與人」的關係,有系統地爬梳集冊出版,可說是他為「臺南學」貢獻其心力的具體成果。

「行於尋常」即是此書以穿梭時空的方式引領讀者悠遊於不同時期的臺南,來深入了解不同時期的臺南人如何生活於他們的聚落內,由「城、市區或都市」到「鄉村或地區」,進而理解到其間人群的聯結關係,以及人群關係所延伸而成的生活角色與其所居住的土地環境之密切關係。如此構成一幅臺南的生活網路及其結合的力量。臺南人的「臺南學」在現今終於成形,本書所呈現的即是一部分重要的歷史。

聚落本來就有「中心」及「邊陲」之分,「中心」亦有其自身的「中心」與「邊陲」之分,若從權力關係來看,此乃必然的現象,因為人群角色的關係本來就會因權力關係而構成一幅集體的生活網絡,並落實於集體居住的聚落關係上。清代臺灣府城及其周邊聚落的關係即是如此,而府城內部的府城大街與其他街道的關係亦若是。或許本書第一部分的第一章〈臺南都市歷史空間復原與再現(1875-1945)-以數位化之1920年代地籍圖為建構基礎〉一文即可讓讀者穿梭回到此70年間府城的中心與邊陲之間,聚落與人群之間,關係與角色的演變。若說中心將邊陲融入而形成新的中心亦無不可。如今的臺南已不再是過往清代的府城或日治的臺南市了,它已在時空之中蛻變成新的臺南。

再現臺南的視角是由中心居民的「謀生」觀點來切入,行業的分布與結構性關係代表著中心為何成為周邊邊陲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使得中心與邊陲的居民彼此透過維生結構產生鏈結的關係。這又與執政者透過都市計畫與經濟建設的政策來強化中心之所以成為中心的優勢性與必然性。第二章的「維生系統」在解析詮釋構成人群關係與其所居住環境關係之間的空間性聯結結構關係。

在清代的府城基於城防的關係,將廟境視為一種結合「信仰」和「防禦」的雙重角色,而試圖將「信仰的人群」與「社區的人群」結合成一個特殊的關係,也因此人、信仰與空間結合成「境」。隨著時間的遞變,此「境」隨著現代化的腳步而有了新的面貌。第三章即在詮釋「人群關係」在信仰領域間產生宣告與認同的矛盾關係。

原屬於清代府城周邊的聚落,隨著都市化的結果,使得城與鄉的關係產生無可避免的依存關係。這種關係之解讀可在第二部分透過多聚落的研究,從「經濟」「農業生產」和「信仰」等角度分別來印證,先前論及的中心與邊陲間的多重關係所形成的相依又獨立的面貌。

相信本書可讓讀者細嚼慢嚥,穿梭時空悠遊於臺南,來了解臺南人與聚落之間的故事。此乃秉聲「行於尋常」的目的,得以啟發讀者重新理解「臺南學」的一部分,進而認識臺南一部分重要的歷史。

目次

導論:在聚落書寫的行前思考

一、過往的路徑:臺灣聚落研究的回顧
二、尋常之行:關於本書的章節內容

第一部分:城市與都市之間的往復

第一章 重返的意念
一、從眾志之城到重疊城市
二、對過往城市的探究與再現

第二章 謀生的景致
一、起於一條計畫道路:冀望看見過往的真相
二、身處鬧熱區:依業種分析的經濟活動分布
三、行經兩町路:都市計畫和經濟建設的面向
四、走在本町路:舊紋理與新結構的並存
五、穿越米街:看見謀生的「社會經濟-都市空間」
六、視而再現:「居民謀生」觀點做為視點

第三章 信仰的面貌
一、普濟殿:思考當代都市裡廟境意涵的起點
二、概念:廟境與角頭
三、重塑:都市擴張下的廟境變遷
四、層疊:居民的「社群信仰-都市空間」
五、連續重層:宣告與認同交織下的信仰面貌

第二部分:返抵草地溪埔

第一章 從單聚落到多聚落
一、回到鄉村的研究路徑
二、多聚落架構下的經濟活動與都市空間

第二章 維生的草地
一、水土之順服:麻豆曾文溪溪埔的地形與土質
二、歷史於其中:溪埔村落群的建立與農業生產
三、村落的樣貌:街、村型態的聚落與建築空間

第三章 寄盼的所在
一、跨域:溪埔聚落群的信仰關係
二、界定:五營與繞境
三、相依又獨立:信仰關係建立下的各自歸屬

第四章 行就將軍
一、鹽滷地的淨化
二、將軍的聚落空間
三、將軍的宗教信仰

暫歇:再動身前的思忖
一、沿途繁花井然
二、往返於都市與草地之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3 419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