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國學名著講讀系列:莊子講讀(簡體書)
滿額折

國學名著講讀系列:莊子講讀(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商品簡介

《莊子》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以具豐富的內容、深刻的哲理、汪洋恣肆的文風,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本書選取了《莊子》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對其做了注釋,便於閱讀。對所選文章,有題解、文化史拓展,文學史鏈接、集評等內容,對把握《莊子》的思想,有很大幫助。

作者簡介

方勇,博士後,現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著作有《莊子學史》等。

名人/編輯推薦

“大約太白詩與莊子文同妙,意接而詞不接,發想無端,如天上白雲,卷舒滅現,無有定形。”――(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十二


《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中非常具有特色的。魯迅曾高度讚揚《莊子》的文字“汪洋辟闔,儀態萬方”,聞一多也稱讚“南華的文辭是千真萬真的文學”。《莊子》散文的獨到之處,便是它跳出了先秦語錄體散文的束縛,不僅以說理為目的,還創造了一種優美飄逸、恢恑譎怪的文學風格,使其散文的文學性甚至超了哲理性。

目次

序 王元化

導讀

一、 莊子其人

二、 《莊子》其書

三、 莊子的思想

四、 《莊子》的藝術特色

五、 莊子的地位與影響

六、 歷代的莊子研究

逍遙遊

齊物論

養生主

人間世

德充符

大宗師

應帝王

(以上為內篇)



駢拇

馬蹄

胠篋

天地

天道

秋水

至樂

達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遊

(以上選自外篇)



寓言

盜蹠

漁父

天下

(以上選自雜篇)



附錄一 莊子寓言故事選

附錄二 莊子傳記序跋論評選

附錄三 《莊子逍遙義的歷史演變》

書摘/試閱

一、 莊子其人

關於莊子的歷史記載頗少,其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也長時間少人問津,家世淵源、師承關係、生卒年月均不甚明瞭。在戰國時期的人之中,除了荀子在《解蔽》中有“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一句批評的話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評論留傳下來,甚至同時期的孟子對他也隻字未提。後世瞭解莊子,主要是通過《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及《莊子》一書。《老莊申韓列傳》對莊子僅有二百多字的記載,但目前看來,這是歷史書中對莊子所作的最早的較詳細記錄,可將其作為瞭解莊子其人的基本線索;而關於莊子的詳細情況,則大部分要來源於《莊子》一書。
莊子姓莊,名周,除去《漢書》為避漢明帝之諱而有時稱其為嚴周外,世人皆稱其莊子或莊周。但是莊子的字卻直至很晚才出現,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在“姓莊,名周”下注曰:“太史公雲:‘字子休。’”但現在所見《史記》中,並無此說。此外,唐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序》、司馬貞《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索隱也提到莊子字子休。可見,莊子字子休的說法大約到唐代才出現或流行開來,但就今天所能看到的材料,這種說法的依據還不得而知。至於莊子號“南華真人”正式是始于唐玄宗,但梁代梁曠著《南華論》,以及唐初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序》中已經稱其為“南華”。“南華”這一稱號的來歷說法不一,北宋陳景元在《南華真經章句音義》中認為是取“離明英華”之義,清宣穎在《南華經解》中則認為是由於莊周曾隱于曹州的南華山之故。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莊子是“蒙人”,但他並未明指是何國之“蒙”。《莊子·列禦寇》中說莊子居宋,漢人也一般認為莊子為宋人。如《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索隱引劉向《別錄》:“宋之蒙人也。”《淮南子·修務訓》高誘注:“莊子名周,宋蒙縣人。”《漢書·藝文志》“莊子”班固自注:“名周,宋人。”張衡《髑髏賦》:“吾宋人也,姓莊名周。”由於戰國時的宋在漢代屬梁,因此有的唐代學者根據《漢書·地理志》的記載以訛傳訛,認為莊子為梁人,如《隋書·經籍志》、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等,其實只是一種誤解。
莊子的生活時代可以確定為戰國中期,但其確切的生卒年由於年代久遠,缺乏確鑿證據,已無法考證,只能根據與莊子大約同時的人物來進行推測。《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說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又說“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那麼莊子應當大約與梁惠王、齊宣王、楚威王同時。近人馬敘倫在《莊子年表》中認為,《莊子》中對魏文侯、武侯都稱諡號,對惠王則是先稱其名,又稱其為王,從而推斷莊子出生于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也在惠王初年,這是很有道理的。
莊子所處的年代,一方面社會經歷著劇烈的動盪,戰爭頻發,生靈塗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文化成為一種強烈的需要,“士”這一階層大量出現。這種社會與文化狀況對莊子思想的形成起著重大作用,彼時孟子正遊說各國,墨家門徒遍及天下,齊國“稷下之學”也正當鼎盛,而莊子卻主動地選擇了“無用”和貧困。《莊子》中描述他身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餓得形容枯槁,面孔黃瘦,受人譏嘲,有時甚至連溫飽都無法解決,還得向人借米:見魏王時,他也只是穿著打補丁的粗布衣服,踏著用麻繩綁著的破布鞋。但《秋水》、《列禦寇》中都曾描述他斷然拒聘的故事,《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也曾記載楚威王欲聘莊子為相,莊子卻表示“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生不仕,以快吾志焉”。雖然這些故事有可能是莊子門徒為抬高莊子地位而杜撰的,但也可以從中窺見到莊子超然世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風度,以及視富貴榮華如敝屣的生活態度。
莊子也曾經做過漆園吏這樣的小官,但決非出於他的主動選擇,可能只是為了謀生而不得不做出的退讓。《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說“周嘗為蒙漆園吏”,關於“漆園吏”的說法不一,推測可能是專管種植漆樹的小官。《莊子》書中也多次提到漆的生產和使用,如《人間世》“漆可用,故割之”,《駢拇》“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此外,《莊子》書中也常引述一些工匠的故事,值得注意,如《養生主》篇“庖丁解牛”,《人間世》篇“匠石之齊”,《達生》篇“梓慶削木為”等等,這說明莊子是比較熟悉當時下層工匠勞動情況的。
莊子向來認為“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因此與之來往的朋友極少,即使有門徒可能也數量不多,正如朱熹所說:“莊子當時也無人宗之,他只在僻處自說。”(《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五)但也有例外,便是惠施,他可謂是莊子生平唯一的契友,《徐無鬼》中講“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不禁感傷,以“匠石運斤”的故事表達自惠子死後,自己“無以為質”、“無與言之”的寂寞心情。妻子去世也要鼓盆而歌的莊子,卻對惠子的死感到如此遺憾,足見二人情誼之深。但是莊子與惠施不僅在現實生活上存在距離,在學術觀點上也相互對立,他們的友誼也是建立在多次針鋒相對的辯論上,這些辯論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面:“大而無用”(《逍遙遊》)的爭論、“人故無情”(《德充符》)的爭論、濠梁“魚之樂”(《秋水》)的爭論。這些辯論對於理解莊子的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可以看到他們在認識的態度上有著顯著的不同:莊子偏於美學上的觀賞,因此更富有藝術家的風貌,惠子偏於知識論的判斷,因此帶有更多邏輯家的個性。
莊子大體上繼承了老子的學說,“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蹠》、《胠篋》,以詆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但他並非僅僅對老子思想進行發揮,而是有其獨自見解,形成了其個性鮮明的哲學、藝術特色。

二、 《莊子》其書

1. 概貌
《莊子》應該於先秦時期就已成書,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莊子》,是經西晉郭象刪訂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莊子》有五十二篇十余萬字,這種五十二篇本到魏晉時期仍然較為常見。魏晉時玄風盛行,莊學漸起,為《莊子》作注者多達數十家,但這些注莊者往往根據自身對莊子的理解和個人喜好,對《莊子》一書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刪改,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莊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莊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馬彪本、李頤本。其中崔譔、向秀本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馬彪本五十二篇,李頤本三十篇。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郭象的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礎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莊子學成果之後刪訂的,是郭象對司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並刪去其中“十分有三”之後的結果。經過郭象刪訂的《莊子》,無論從篇章還是字句方面,都更為精純。由於他吸收和借鑒了向秀及當時各家之注,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自己頗富改造性的獨特詮釋,故為歷代所推崇,逐漸成為定本,流傳至今。
今本《莊子》有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這是由郭象所劃定的。但在郭象之前,就已有內、外篇或內、外、雜篇之分,且篇目構成上與郭象不盡相同。雜篇的概念出現較晚,至崔譔、向秀注《莊子》時,也僅有內、外篇,無雜篇。司馬彪注《莊子》時,將《莊子》原文明確劃分為內、外、雜篇三個部分,之後郭象在司馬彪本的基礎上刪訂時,又將外、雜篇略去部分篇目,並將某些篇目的段落進行了重新裁取整合,從而形成了今天所見的《莊子》面目。各家對內篇的意見比較統一,無論注者如何“以意去取”,“其內篇眾家並同”(《經典釋文序錄》),這應該不止表現在數量上,也表現在具體篇目上,而原因可能與內篇在標題、風格、內容上都比較一致有關。而對於外、雜篇,各家則根據喜好,進行了或大或小的刪改。至於劃分內、外、雜篇的依據和標準,則眾說紛紜,未有定論,主要有根據文意之深淺、風格功用之不同和標題有無寓意來劃分等觀點,但都缺乏確鑿無疑的證據。
2. 篇目的真偽
《莊子》篇目的真偽問題在宋代蘇軾以後才為人們所關注。郭象將五十二篇本刪訂為三十三篇本時,就已有去偽存真的目的,從而刪去那些“一曲之才,妄竄奇說”,不足為信的部分。陸德明也贊成此說,認為《莊子》經“後人增足,漸失其真”。但是郭象與陸德明以是否為莊子親作來分辨真偽,顯然是不合理的。先秦諸子著作如《論語》、《孟子》、《墨子》等,多為弟子記錄先生言行或由師徒共著,後學續筆發揮也是常有的事,因此《莊子》在莊子親作之外,還包括了其弟子或後學的部分著作是正常的。並且由於莊子學派逍遙無拘、汪洋恣肆的思想與文學特點,莊子後學極可能對《莊子》內容不加拘束地自由發揮,由於時代及社會狀況的限制,其中有些或許比較貼近莊子原意,有些則可能偏離較多,也是很好理解的。因此,在辨別《莊子》篇目真偽之時,必須首先將其作為整體的莊子學派思想彙集,而不應過分著眼於單個篇目的真偽校定。
郭象刪訂《莊子》時,可能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許多明顯並非莊子本人所作的篇目或段落,也收入了郭象三十三篇本中,從而引起了後世對於《莊子》真偽的繼續討論。據明歸有光、文震孟《南華真經評注》所引,唐韓愈就已提出《盜蹠》篇“譏侮列聖,戲劇夫子,蓋效顰《莊》、《老》而失之者”,並認為《說劍》、《漁父》二篇從思想文風上看似乎也非莊子所作。至宋蘇軾作《莊子祠堂記》,明確提出《盜蹠》、《漁父》、《讓王》、《說劍》四篇為偽作,其依據與韓愈大體相同,一方面認為莊子“蓋助孔子者”,故而以是否“真詆孔子者”為真偽標準;另一方面以文風及思想深度為標準。之後的許多學者繼續考察《莊子》的其他篇目,懷疑之說日多,主要集中於外、雜篇,外、雜篇多偽作幾乎成為人們的共識。近代以後不少學者將懷疑的眼光擴大至內篇,提出了許多新的看法和證據。

得獎作品

2020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