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滿額折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人機文明傳:一部技術枴點上的世界通史

定  價:NT$ 980 元
優惠價:9088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97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2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著名史學家 許倬雲 專序推薦〉╱「豆瓣」8.9分 讀者高度評價
一部用故事組織歷史主軸,又從主軸豐富歷史細節的「技術vs.人類互動版全球史」

從東方主宰到西方崛起,用「科技史觀」推演人類版圖進化;
當君王和朝代不是主軸,戰爭與革命只是場副作用──
一本以技術革命談論數千年人類文明軌跡的大歷史鉅著


什麼是古代?什麼是現代?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世界是怎樣形成的?我們和祖先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同?那麼,請跟隨這本書,沿?機器和齒輪的軌跡,回到前世,回到古代,回到歷史。

從石器時代的弓箭,到青銅時代的輪子,人類經歷由工具轉變到機器的旅程。當人類發現時間並馴服時間,人類最終被時間馴服。鐘錶創造了時間,印刷機消除了時間。書本的印刷開展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紡織機和蒸汽機為我們打開了工業時代的大門,火車和輪船打破了空間的區隔,天朝走向沒落,美國成為現代國家的典範。從汽車到電腦,人類根據自己的想像塑造了機器,同時也重新塑造了人類自己,使人類本身越來越像機器,直到被機器取代,這就是現代。

鐘錶、印刷機、紡織機、蒸汽機、計算機如同一座座里程碑,「現代的歷程」就是場終結傳統的歷史,也是人類一步步超越本能,超越自然,超越歷史的歷史。

機器帶給我們豐裕,也帶給我們焦慮。

從科技的革命出發,在這本充滿細節與個人生活改變的世界科技史中,我們將看見許多過往被認定為「當代科技進程」的發明與器械創造,其實應該是決定「當代進程的科技」──當許許多多的技術與人類生活場景再次細密地描寫出來,讀者們將驚覺歷史高度的重複規律──所有的制度╱群體安排與資源競逐,都是因為技術革新而起!

不過,人類從蠻荒到「暴富時代」,每一次的技術枴點後,新一輪的現代歷程與翻修,人類的人性與思維本身是否真正的進步?這也是在這本鉅著當中,作者與徵引的各代思想家共同要追問的反思。

人與機器的歷史,將至何處?本書沒有自信滿滿的預測,但爬梳了千來以來,機器顛覆又重整的全球文明秩序主路線。

作者簡介

杜君立
關中西府人,主要作品包括《職業人格》《歷史的細節》《中國盒子》《歷史的慰藉》及《現代的歷程》。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現代文明的天問
收到杜君立大作《人機文明傳》,這部九百多頁的著作,陳述從現代科學和資本主義開展以來,由歐洲發源的現代文明,在各個方面不斷進展的過程。
誠如本書開頭引用的狄更斯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現代文明的發展,四百年來,節奏越來越快,改變的幅度也越來越宏大,如果將人類從非洲出走,分散到各處的時段作為開始,假如以二十四萬年的長時段,當做一天,人類文化的開始不過只是一萬年以內,文明的開始也不過三千年,現代的文明佔了四百年,如果從子夜計算,到第二天的子夜,這四百年的時間,在時鐘上,已經是十一點五十八分。最近,科學界的奇才霍金預言,人類的發展將要終結了地球生命的歷史,那個時候,也就離現在不會超過十萬年左右。我們從十一點五十八分計算,往下走恐怕不需要五、六點鐘,可能在一、兩點,或是兩、三點時,就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這種對危機的緊迫感,自古以來,人類不斷有之。戰國時代,屈原曾經審視壁上歷史圖畫,發為「天問」;猶太基督教信仰,常常提醒大家,劫難將至;佛家的教訓,也經常提醒世人,在劫難逃。對近代變化的迅速與深刻,在最近半個世紀以來,已經不斷有人提出警告,於是,二十世紀學術界的氣氛,完全不同於十八、十九世紀的樂觀,而是悲欣交集的複雜情緒。是悲欣交集的複雜情緒。本書開頭即引用了狄更斯的感慨,正是反映同樣的情緒。
本書作者陳述,世界上不但是一條主線,而是兩條議題的交叉並行:一條是現代文明的發展過程,另一條則是,身為中國人經常會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穩定了兩千多年,卻在現代文明發展的比賽中,長期缺席,以致到今天,還在追趕「現代」?第二條軸線乃是,十九世紀以來,差不多兩百年了,在中國方面,李鴻章、梁啟超、孫中山、胡適、梁漱溟等等人士的另外一份「天問」。在西方學術界,這也是馬克思、韋伯、李約瑟,以至於歐美的若干漢學家與歷史學家,不斷提出來的課題。
杜先生在這本大作中,雖然標題是「現代的歷程」(編按:指本書原簡體版書名),實際上,他第二條軸線的重要性,在他的心目之中,也在讀者的心目之中,毋寧超過了對第一條軸線的陳述。
我個人認為,「現代」的競技,西方參與,而中國長期缺席,乃是由於在文明開始的樞紐時代,東和西的曲調,有不同的定音。人類在提出超越的課題時,無論東、西聖人,基本上都假定有一個超越的理性,在東方為之「道」,在西方為之「聖」。儒家闡述的「道」,要兼顧個人的意志和全體人類的福祉,西方提出的「聖」, 乃是盼望個人能力和意志的發揮,能盡其「至」,才配得上神的恩寵。
假如這無窮無盡的宇宙中,一個小小的星雲群,其中有一個小小的星河系,星河系中又有一個小小的太陽系,其中又有一個更微細的地球。對於這個微小的個體,有一位「造物主」,亦即人格化的「道」和「聖」,發下兩條指令,寫在同一頁的兩面,東邊和西邊各看了一半;於是,東邊盡力在神賜給的環境中,求得最大的平衡和穩定,以安其身,以立其命;西方從猶太教以來,始終是盡力求表現、求發展,甚至於不惜毀損自己寄生的地球。到了今天,人類,那一地球上的癌症,即刻就要毀損自己的寄主。到今天,那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前此沒有介入大競爭的中國人,竟也奮不顧身,投入競技的最後一節。那一位「道」與「聖」人格化的造物主,會是怎麼樣的感覺?
杜先生自己陳述,他不是一個專業的歷史學家,正因為他是一個關懷終生的知識分子,而不是專家,他能比專家們關心更大的問題,於是我們才有這麼一部好書。
這幾年來,中國文化圈內的各處,無論是中國本部,或者是本部以外的其他地區,包括海外的華人們,似乎都在警覺世變正亟,在各個領域,都有人關懷未來的發展。大家的情緒,常常呈現「悲欣交集」的情形,杜君立先生的《人機文明傳》乃是許多著作中,極可稱讚的好書。作為讀者,我感謝他;作為同樣關心者之一,我也同意他的許多見解。我們盼望,杜先生的另一部著作,很快問世,庶得早讀為快。
許倬雲謹記。
(本文作者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

目次

推薦序|現代文明的天問╱許倬雲

導讀|一本好書是一場災難

引子|最早的人類

第一章 時間的誕生
世界之始 / 週期與輪回 / 曆法與權力 / 上帝的時間 / 時間的進化 / 東方的啟示 / 鐘錶的隱喻 / 歐洲的覺醒 / 時間的壟斷 / 從鐘到錶 / 時間的載體 / 中國的時間

第二章 歷史的起源
從語言到文字 / 被書寫的歷史 / 手寫的終結 / 印與印刷 / 古騰堡革命 / 文藝復興 / 舊世界與新世界 / 宗教改革 / 新教革命 / 啟蒙運動 / 圖書審查與文字獄 / 從藏書樓到圖書館 / 報紙與大眾 / 新文化運動

第三章 最後的傳統
耒耜時代 / 從工具到機器 / 木器時代 / 圈地運動 / 從飛梭到珍妮紡紗機 / 工廠的誕生 / 機械天才 / 發明的代價 / 中國的棉花革命

第四章 西方的興起
青銅時代 / 鐵器時代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鐵瘋子 / 一切始於世博會 / 機器時代 / 機器的心臟 / 文明的引擎 / 運輸的革命 / 遠去的季風 / 內燃機 / 西方的興起 / 工業文明的起源 / 工業的革命 / 大分工

第五章 資本的力量
可怕的機器 / 向機器宣戰 / 反機器主義 / 憲章運動 / 公民梭羅 / 帝國的崛起 / 資本主義的起源 / 薛西弗斯神話 / 馬克思的失落 / 歐文的實驗 / 公司的戰爭 / 銀行與權力 / 白銀帝國 / 末日的商幫 / 組織的革命

第六章 美國的世紀
美國奇蹟 / 工藝革命 / 福特主義 / 摩登時代 / 農業的解放 / 美國夢 / 進步不是預先註定的 / 公民之槍 / 殺人機器 / 死神的收割機 / 戰爭的拯救 / 戰爭經濟學 / 機器的戰爭 / 集裝箱與AK47 / 第三次世界大戰 / 戰爭的終結

第七章 失落的帝國
曾經的中國 / 李約瑟難題 / 儒家的罐子 / 權力的邏輯 / 利出一孔 / 大分流 / 宋朝的現代化 / 傳統遭遇現代 / 自強運動 / 洋務運動 / 官與商 / 天朝的終結 / 黃金時代 / 戰爭與和平 / 時間的國有化/ 現代化與中國

第八章 統一的地球
電的力量 / 資訊與速度 / 媒介即權力 / 摩爾定律 / 電腦的誕生/ 世界之網 / 網路共產主義 / 機器人 / 智慧革命 / 機器的統治 / 增長的困惑 / 後資本主義 / 中國沒有賈伯斯 / 全球化 / 馬太效應

第九章 歷史的終結
浮士德文明 / 現代的悖論 / 技術的壟斷 / 群氓的時代 / 消費的民主 / 低智社會 / 娛樂至死 / 專業的平庸 / 最後的人 / 生存的技術 / 炫耀與消費 / 富裕的大眾 / 歷史的大綱 / 先知之門

尾聲 暴富時代

後記|當現代成為歷史

附表|

附錄|
附錄一 歷史大事記
附錄二 主要參考書目

全書注釋|

書摘/試閱

最早的人類
農業的出現不過萬年,而廣義上的「文明人」在這個地球上已生活了200萬年。他們99%的時間是在狩獵和採集的階段中渡過的。在地球上總共曾生活過近800億的人中,其中90%的人是像布希人一樣,靠狩獵和採集渡過一生的,6%的人是在農業社會中渡過的,生活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的人只有4%。美國農業經濟學家哈倫(J. R. Harlan) 指出,農業並不是什麼發明和發現,也不是革命,而是經過很長時間後,人們極不情願地接受下來的;相比之下, 採集―狩獵生活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能達到的最成功、最持久、最適應的方式。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將人類分為三種:原始人、野蠻人和文明人。原始人是一種分散的小民族,野蠻人是一種聯合的小民族,這兩種民族都建立在道德、習俗和傳統之上;而所謂的文明人,即生活于公民社會中的民族,他們的生活完全是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照此說,如果電影裡的「布希人」屬於原始人,那麼中國早在黃帝時代就已經進入「野蠻人」階段;毫無疑問,「文明人」完全是現代(文明)的產物。
美國學者布萊克(C.E. Black)認為人類歷史上有三次革命性的轉變:第一次是300萬年前人類出現;第二次是人類從原始進入文明;第三次是從農業文明或遊牧文明過渡到工業文明。一般而言,人們將這第三次大轉變理解為「現代化」。在現代人看來,傳統時代是「靜止的歷史」,歷史只是長時期結構上的延續。所謂現代化,並不是一個「靜態的文明結構」,而是一個過程,一個我們當下世界仍在繼續的歷史衍變。
正像「文明人」不同於「文明」,文明與文化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所謂文化(Culture),是一個社會的整體知識、信仰、習慣和常規的總和。文化決定了人們的生活組織。不管是素食主義還是食人主義,包括各種各樣的社會習俗、科學技術、文字禮節和行為規範等等;從劈開一塊石頭到分裂一個原子,從毛筆到轎子,從騾子到太監,從貪汙到墮胎,這都屬於文化。甚至說,沒有文化也是一種文化。簡單的說,文化就是生活方式。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認為,文化是指人類在歷史經歷中所產生的思想、事物的「複雜的複合體」。荷蘭學者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將文化定義為是一種「思維軟體」,即一個群體典型的感知、思維和行為方式。斯賓格勒(Oswald Spengler) 更凝練地說:「文化就是國家形式的民族存在」。
文明(Civilization)可以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簡單的說,它是一種以「馴化」植物、動物和人類為目的的大型的複雜體系。文明的構成方式千差萬別,但典型的文明形態一般包含有鄉村和城市、政府和社會、階層和職業等等文化樣式。用威爾‧杜蘭(William James Durant)的話說,文明是增進文化創造的社會秩序,它包含了四個方面:經濟生產、政治組織、倫理傳統和知識文化。在歷史維度中,文明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這使其難於被定義。胡適先生說:「文明是一個民族應付他們環境的總成績」、「文化是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中華文明幾經衰落,但最終被發揚光大;印加文明曾經輝煌,卻最終湮滅無存。文明之間的區別離不開宗教信仰、社會風俗、政治結構和藝術形式,這些要素都基於技術;換言之,技術構成文明的基礎。因此說,技術是文明的根本體現。
無論文化還是文明,都是人類的專利,人類以此作為自己區別於動物的標誌。相對而言,文明比文化要大得多。所有文明都是文化,或者是文化的集合體,但並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現代與古代之所以不同,就是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文明。離開技術和知識,僅從人本身來說,古代人與現代人並沒有什麼兩樣。如果將歷史的命題專注於文明與文化,那麼技術就居於一個不可或缺的中心位置,技術進步與文明進步和文化衍變息息相關。
很多動物像人類一樣懂得生存和繁衍,甚至與人類有著相似的基因,卻造不出火箭,也沒有建立國家,為什麼是人類而不是大猩猩統治地球?進化學家凱文‧拉蘭德(Kevin N. Laland)指出,使人類與其他物種迥然不同的是人類的進化過程,而文化不僅僅是這個進化過程的偉大成果,它還是這一過程背後的關鍵驅動力。拉蘭德認為,人類的成功是文化過程和生物過程共同影響的結果;累積學習和累積文化之間的關聯,使人類能夠精確地模仿其他個體, 並能跨越時空轉移大量資訊。
事實上,即使從「前文明」的「野蠻人」算起,人類文明其實是一種很年輕的事物,幾乎沒有幾個歷史遺址會超過5000年;或者說,人類文明僅僅只占全部人類史的0.5%。與整個人類文明相比,現代文明則更加年輕。如果以1776年為現代元年,那麼現代的歷史也僅僅只占全部人類文明史的5%。對中國而言,如果以1976年為現代起點,那麼在整個中華文明史中,中國的現代歷程也只有0.5%左右。然而就是這0.5%或者5%,卻創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中國與世界。
歷史的發展並不是勻速的,也並不總是前進的。但如果說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一個主線,那麼它就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由野蠻到文明的過程。就整個歷史大趨勢而言,它的進步不僅是不可逆轉的,而且是加速度的。所謂「現代」,就是歷史進步的結果;這種「進步」體現在多方面:在物質上,由貧窮匱乏發展到豐裕富足;在精神上,由愚昧無知發展到智慧文明;在能源上,由人力畜力發展到煤炭石油;在技術上,由手工的簡單石器木器發展到鋼鐵智慧的複雜機器;在經濟上,由封閉或掠奪的遊牧農業發展到公平法治的全球市場經濟;在政治制度上,由個人或家族的暴力專制發展到民主憲政;在社會關係上,從血緣等級的人身依附發展到獨立自由的公民個體。
榮格曾說:「世界歷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其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事情是個體的生活。它們創造著真正的歷史。只有這時,偉大的轉變才得以發軔。無數個體的涓涓細流匯成洪流滄海,從而造就歷史和未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文明並不是文化的簡單相加,現代也不是歷史的直接延伸,但中國無疑正成為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荀子在《王制》篇中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雖然人類的歷史並不長,但人類有比其他任何動物更為複雜的社會生活,更為豐富的物質器械,以及更為長期的歷史連續性。如果說人類是上帝的惡作劇,那麼歷史就是上帝擲出的骰子。面對歷史,人類不僅好奇,而且喜歡解釋。正像伏爾泰所說,我想知道人類由野蠻進到文明每一階段的情形……


鐵瘋子
如果說鋼鐵是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起點,那麼這個起點可以追溯到1709年。這一年,亞伯拉罕‧達比(Abraham Darby)已經用焦炭冶鐵。在此之前,他為自己的鑄鐵法申請了專利。達比用焦炭可以使液態鐵達到更高的溫度和更好的流動性,這樣鑄造出來的鐵鍋更薄更節省。達比的工廠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價廉物美的鐵鍋,在很短的時間就改變了英國普通家庭的生活狀態。對於那時的英國人來說,能夠煮一鍋熱氣騰騰的食物,不僅是家庭富裕的象徵,甚至還被視為投票權的前提。因此人們將達比這位鑄鐵大師稱為「新鐵器之父」。
在歐洲,對人們日常生活影響最大的或許是鐵製餐具。
從遠古時代開始,歐洲人除了有過迫不得已地對食物的切割,一般都是用手直接抓取食物吃。鐵器時代的到來,使廉價的刀叉餐具很快「飛入尋常百姓家」。鐵製刀叉在18世紀初期並不常見,到18世紀中期才逐漸變得普及起來,到19世紀,歐洲基本結束了「手抓飯」狀態。但在現代的麥當勞和肯德基等西式速食店中,除過吸管杯盤,基本仍是不存在什麼餐具的。
只是因為鼓風技術欠缺,早期焦炭冶鐵的品質仍然不夠理想,達比工廠的年產量也一直很低。直到1750年,英國僅有3座焦炭冶鐵爐。但在此之後,焦炭冶鐵技術突飛猛進,英國依靠大量廉價的煤炭生產出大量廉價的鐵。
鐵器時代的到來使人們欣喜若狂。
第一代鋼鐵大王約翰‧威爾金森(John Wilkinson)將自己得意的頭像鑄造在錢幣上。1776 年,他建造了世界第一座鐵橋,這座跨度達100英尺的拱橋共有3條鑄鐵拱肋,甚至連橋面都是鐵板鋪就的,但結構上完全仿造木製大橋。當他造出第一艘鐵船時,人們真的相信他是一個「鐵瘋子」(Iron-Mad)――因為沒有任何正常人會相信鐵可以浮在水上。在1787年7月的塞文河(River Severn)上,人們卻沒有看到這個瘋子製造的長21公尺的鐵船(取名「The Trial」)沉入水中。木材因其強度和自然長度,用它造船往往限制了船的大小,使用鋼鐵可以造出大得多的船,而船越大,則意味著運輸成本越低。
威爾金森的世界完全是一個鐵的世界:鐵船、鐵路、鐵車、鐵橋、鐵房子、鐵門、鐵窗戶、鐵床。他為自己打造了一把鐵椅子,還為自己製造了一口鐵棺材。他在1808年逝世時,人們按照他的遺囑想把他放進鐵棺材時,卻發現他太胖了。如今,我們已經生活在威爾金森的後鐵器時代,汽車、鋼橋和鋼構建築。
與木製的棉紡織機不同,蒸汽機從一開始就迫切要求冶金和機械製造等相關行業進行相應的技術革新。斯密頓曾斷言瓦特造不出他的蒸汽機,因為它超出了當時的加工精度水準。從某種意義上,威爾金森算得上是瓦特蒸汽機的催生婆。1775年,威爾金森發明了能精密加工炮筒的鏜床。瓦特蒸汽機對汽缸和活塞的加工要求甚高,而鏜床的出現恰逢其時。威爾金森的鏜床以水車驅動汽缸材料旋轉,讓刀具從材料的縱方向上前進,對汽缸內部進行切削。用這種鏜床加工直徑1.8米的汽缸,誤差只有一枚硬幣那麼厚,這在當時屬於極高的精度。鏜床加工技術使汽缸內壁與活塞配合更加嚴密,大大減少了漏氣,自然提高了蒸汽機的功率。
如果沒有威爾金森的鏜床,那麼瓦特就無法製造出他的高效率蒸汽機;相比之下,達文西就沒有這麼幸運。這說明了一個有趣的歷史細節,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這兩件發生在同一時代的技術革命必然要互相依賴。實際上,威爾金森也是瓦特蒸汽機的最早使用者,他用蒸汽機來驅動高爐鼓風裝置。
機床作為「製造機器的機器」,在工業革命歷史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刨床、銑床、車床、鏜床等機床,能根據事先設計,將金屬加工成非常精確的幾何形狀。正因為有了精加工的機床,鋼與鐵作為製造機器的理想材料變得前途無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國的機床工業才是「大規模生產」的真正先驅。1797年,亨利‧莫茲里(Henry Maudslay)發明了一種螺紋車床,用來生產高精度螺絲釘,螺絲釘從此成為廉價的普通之物。1810年,樸茨茅斯的海軍工廠每年生產10萬個滑輪,這是第一個應用機床進行大規模生產的大工廠。10個非熟練滑輪工利用機床完成的工作量,超過110個熟練滑輪工。
在鋼鐵的所有用途中,機器的位置是不言而喻的。具有非凡硬度和延展性的鋼鐵天生就是製造機器的最佳材料,它是石材和木材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甚至可以說,沒有鋼鐵就沒有機器,機器時代到來的前提就是鋼鐵的普及化。鐵和鋼既具有無與倫比的拉力和抗壓力的特點,又具有形成各種形態並且無限期地保持該形態的性能,因而成為現代工業的基礎原料。「鐵瘋子」威爾金森作為傳統木器時代結束的標誌性人物,將人們引向一個真正的機器時代。


浮士德文明
美國經濟學家德隆(J. Bradford DeLong)有一個有趣的計算,如果將整個人類發展史作為一個參照物,那麼從舊石器時期到現在的250萬年間,人類花了99.4%的時間,也就是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才達到了90國際元;然後花了0.59%的時間,到西元1750年,又達到180國際元;從1750年到2000年,即在0.01%的時間裡,一下子達到6600國際元,增加了37倍。也就是說,人類97%的財富是在過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時間裡創造的。
湯恩比指出,西方文明是一種爆炸性、消耗性的生活方式,它使人類充滿活力,但也使人類走火入魔。機器時代的生產力水準無論多麼高,都難以掩飾奴隸時代的專制和奴役形式。在大批量生產技術中,工人只不過是一台設計馬虎的低劣的機器。標準化的互換的原子化的工人沒有身份、沒有個性,他們只是精密機器的一部分。孔子說:君子不器。哲學家康德說,每個人都應當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從工業時代開始,人就淪為機器統治下的一個簡易工具,一種與機器有關的商品。勞動者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被當成森林、河流、礦山一樣肆意採掘、濫用和廢棄。對開採者來說,一個人的生命的意義僅在於所支付的當日工資。
窮人像蒼蠅一樣繁殖,他們的孩子們只能成為流水線上一個低廉的齒輪。流水線和機器奴役了人類,人格被所謂的管理貶低到恐怖的境地。對財富來說,為了象牙,可以殺一頭大象;為了魚翅,可以殺一隻鯊魚。一個沒有土地或逃離土地的孩子,如果他不能把自己融入機器,那麼他就一無是處。饑餓、恐懼和缺乏教育使他們不得不接受機器的綁架。
作為一種理性動物,人類在很多方面有別於其他動物。人類能從事那些本身並不令人愉快的事情,特別是當這些事情有助於他要實現的目的時。現代社會割裂了工作的目的與過程,這與奴隸時代割裂奴隸的目的和奴隸主的目的類似。金字塔是為了法老的榮耀,修建金字塔的奴隸們沒有任何榮耀可言,他們甚至也沒有工資,他們只是出於對皮鞭和死亡的恐懼才去工作。自尊的喪失和不得不忍受的心理懲罰,或許是工業化200年來人類面臨的最大悲哀。
在過去幾千年的工具時代,老人、孩子、寡婦、殘疾人都得到社區或家族的照顧,機器時代的到來瓦解了這一切。工作成為每個現代人的宿命和使命,失去工作或者失去工作能力,就成為一件極其悲慘的事情。這種悲慘成為機器時代不絕於耳的嘆息。印第安人的悲劇作為現代化的典型困境告訴人們,不變革會死,死的是身體;變革也會死,死的是靈魂。在人類現代史上,大多數印第安人失去了生命,倖存下來的極少數印第安人失去了靈魂,他們在自己的故土淪為異鄉人。這讓人想起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酋長莫那魯道的質問:什麼叫做「文明」?男人被迫彎腰搬木頭,女人被迫跪著幫傭陪酒,還有郵局、商店、學校?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麼貧窮?
早在19世紀末,社會學家涂爾幹就發現,隨著技術工業的快速發展,家庭連結被削弱,離散家庭和「一個人的家庭」越來越多,個人與他生活的地方和這個地方的人不再有任何聯繫;社會嚴重分化和瓦解,「機械的團結」取代了「有機的團結」。所謂「現代社會」的典型特徵,就是每個領域都彼此割裂和分立,因而家庭的宗教功能消失了,家庭生產方式也沒有了,社會走向原子化,每個人成為獨立和孤獨的一分子。佛洛姆說,孤獨是自由的代價;克里希納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說,孤獨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死亡。對現代人來說,孤獨是必不可少的自我防禦系統,孤獨也成為現代社會的最高道德美學。包曼認為,「個體化社會」將成為將來的必然趨勢,人獲得更多的自由,同時也失去更多的安全感,不確定性增加了現代人的焦慮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88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