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穿越塔克拉瑪干(簡體書)
滿額折

穿越塔克拉瑪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  價:NT$ 354 元
優惠價:8730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奧雷爾•斯坦因先後到我國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探險考古,並先後出版了這三次探險考古報告:《古代和田— —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較全面地記述了我國新疆漢唐時期的遺跡和遺物,以及敦煌石窟寶藏與千佛洞佛教藝術,揭開了該地區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紗。西域遊歷叢書集斯坦因這三次中國西部探險考古資料於一體,對上述考古報告進行整合修訂,使大眾能更便捷了解其中的經過和成果。叢書共15冊,本冊出自《西域考古圖記》:1908 年9 月底,斯坦因帶著他的助手以及滿載文物的駝隊,沿著玄奘曾經走過的路,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翻越雪山,結束了第二次中國西部探險回到英國倫敦。

作者簡介

奧雷爾·斯坦因(1862—1943)

英國人,原籍匈牙利,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家和東方學者。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後三次到中國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考古探險。根據其考古探險經過及成果,先後撰寫出版了《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

巫新華

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內陸亞洲考古,主持翻譯《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

 

出版說明

 

1900—1901 年、1906—1908 年、1913—1916 年,英籍匈牙利人奧雷爾·斯坦因先後到我國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探險考古,並先後出版了這三次探險考古報告:《古代和田— —中國新疆考古發掘的詳細報告》《西域考古圖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這三部著作是斯坦因的代表作,較全面地記述了我國新疆漢唐時期的遺跡和遺物,以及敦煌石窟寶藏與千佛洞佛教藝術,揭開了該地區古代文明面貌和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神秘面紗。此外,斯坦因還詳細描述了深居亞洲腹地的中國新疆和河西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山川、大漠、戈壁、雅丹、鹽殼等地貌的種種奇妙景觀。斯坦因的著作為人們打開了此前“未知世界”的大門,當時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轟動,西方列強的學者們對此垂涎欲滴,紛至沓來,形形色色的探險家也緊隨其後,蜂擁而至。

斯坦因的這三次探險考古活動,足跡遍布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天山以北東部地區,幾乎盜掘了我國漢唐時期所有重要的古遺址和遺跡,對遺址和遺跡造成了嚴重破壞,所出文物也幾乎被席捲一空,並運往英屬印度和英國本土。此外,斯坦因在河西敦煌以及內蒙古額濟納旗黑城等地也進行了大肆的盜掘和劫掠,其中尤以對敦煌石窟寶藏的劫掠最為臭名昭著。可以說,在20 世紀30 年代之前,斯坦因是我國西部地區古遺址最大的盜掘者和破壞者,是劫掠中國古代文物的第一大盜。斯坦因的上述著作是西方列強侵犯我國主權的鐵證,同時也為那段令國人屈辱的歷史留下了真實的記錄。因此,我們在閱讀斯坦因上述著作時,一定要牢記慘痛歷史,勿忘國恥。

斯坦因上述三次考古報告都是綜合性的學術性專著。為了方便一般讀者更多地了解斯坦因在我國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天山以北東部以及河西敦煌等地區的發掘工作和蒐集文物的情況,我們對上述三次考古報告原著做了一些技術性處理:根據原著各章內容的關聯性進行分冊,刪除一些專業性特別強的內容,將插圖進行適當調整併重新編序等。

本冊出自《西域考古圖記》:1908 年9 月底,斯坦因帶著他的助手以及滿載文物的駝隊,沿著玄奘曾經走過的路,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翻越雪山,結束了第二次中國西部探險回到英國倫敦。

目次

第一章前往古代瓜州

第一節瓜州綠洲及其歷史的重要性...................................... ..1

第二節安西附近古蹟和玄奘記述的玉門關..........................8

第三節橋子一帶的古遺址......................................... ...............18

第四節萬佛峽石窟........................................... ...........................33

 

第二章甘肅西北境

第一節到萬里長城之門.......................................... ...................50

第二節嘉峪關的城牆............................................ .....................58

第三節肅州和中部南山.......................................... ...................70

第四節從甘州到金塔......................................... ........................77

第五節從玉門縣到安西的漢長城...................................... ....82

 

第三章哈密和吐魯番之行

第一節從安西到哈密:玄奘穿越沙漠.................................90

第二節哈密的歷史地位........................................... ..................99

第三節阿拉塔木和拉布楚克遺跡...................................... ..107

第四節考察吐魯番古遺跡........................................... ...........128

 

第四章焉耆及其周圍的遺存

第一節焉耆的歷史地理........................................... ................153

第二節碩爾楚克北部的明屋遺址...................................... ..163

第三節明屋遺址西北面發現的泥塑和壁畫......................184

第四節霍拉遺址及鐵門關........................................ ..............213

 

第五章前往庫車和克里雅河流域

第一節庫爾勒及其古遺址.......................................... ............226

第二節從音其開河到庫車........................................ ..............232

第三節穿過塔克拉瑪幹抵達喀拉墩....................................238

 

第六章和田東部和北部的古遺址

第一節法哈特伯克亞依拉克遺址...................................... ..252

第二節F.XII 寺院基址及其年代...................................... .....263

第三節從達瑪溝到和田......................................... ..................272

第四節和田北部的寺院遺址.......................................... ........280

 

第七章從麻扎塔格到巴楚

第一節麻扎塔格古堡......................................... ......................293

第二節穿越阿克蘇和烏什.......................................... ............302

第三節翻越山脈前往柯坪.......................................... ............311

第四節吐木休克和巴楚北部的沙漠遺址...........................323

 

第八章從和田到倫敦

第一節在和田做準備........................................... ....................338

第二節翻越崑崙山脈............................................ ...................344

第三節翻越喀喇闊拉穆前往英國....................................... .355

書摘/試閱

第三節 穿過塔克拉瑪幹抵達喀拉墩

 

我於1月17日抵達庫車,在此停留的時間不僅短而且還很繁忙。就是在此地,我最後決定了橫穿沙漠盆地抵達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旅行計劃,並做好了一切準備。在抵達庫爾勒之前,我聽說有一封來信,是拉伊·拉姆·辛格通過若羌抵達和田後寫的。信的內容是關於那次徒步旅行調查的結果,該調查是我上個春季指導並安排的,由和田的幾位尋寶的老嚮導們實施,結果他們在於田及和田下端的沙漠地帶發現了幾處未經調查過的遺跡。一封來自老朋友和家務總管巴德魯丁汗的信,此人是在和田的印度和阿富汗商人中最年長的一位阿克薩喀拉( Aksakāl,維吾爾語,意為老人——譯者)。這封信是剛到庫車的一個商人給我帶來的,從而更加確證了上面我聽說的消息。信上主要談及在這些遺蹟的部分地區發現了大量老房子,也就是建築遺址,還提供了這些房址的確切位置等詳細情況,最後他確信這些會使我盡可能用更多的時間對這些遺址進行勘察,以免春季天氣變熱和沙漠風暴來臨後,妨礙在此實施調查。

的確出於這種考慮,我被迫儘早向南走。同時也因報告在克里雅河流下游附近發現一處喀拉墩遺址, 1901年自我訪問之後,那裡又有了更多的發現。因此,我決定直接從庫車南下,前往流入沙漠而斷流的克里雅河流的終端,走此“近道”以便節省時間。我明白要從此處穿越沙漠非常艱難,同時也相當危險。通往和田河乾河床的商道為我這次運輸提供了方便,當然也得到了蔣師爺的關照。

這裡我要簡要解釋,在庫車停留的一個星期內,我為何沒通過各種手段增加一些延期的勞力。如吸收那些曾經在這個既大又重要的綠洲地區的許多古代遺址中工作過的人,也就是指在過去五年中,為日本、俄國、德國和法國考古探險隊效力的人們。主要原因是我竭力安排時間,使自己能夠調查所有距庫車只有一天路程的重要遺址,如位於庫木土拉、克孜爾尕哈和克日斯等地的有趣的寺廟洞窟,以及杜勒都爾阿庫爾和蘇巴什(圖119)的大寺廟遺址。後兩個遺址,在伯希和教授的率領下,法國探險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認真清理,其結果令他們十分滿意。可能是通過一種完全不同的途徑和手段,他們還從當地的阿富汗商人手裡收集了一批有價值的文書,那都是1890年起庫車出土的大量重要的古代文書資料,其中包括著名的鮑爾文書。現在這些文書主要都收藏在霍恩雷博士創建的英國收藏館內。

庫車在各個時期都是塔里木盆地中最重要的地區(國家)之一。同時它也是和田地區重要的領地,不僅是因為它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還因為它在佛教藝術和文明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非常幸運的是,西爾文·烈維教授在其權威的論文中,證明以前曾解釋為吐火羅B種的奇特的印度—歐洲語言與庫車當地曾經一度使用的語言是一致的。同時,他還對《史記》和其他文獻材料中記載的有關庫車的所有歷史資料進行了清晰和廣泛的分析。這使我更加明確,應保留哪些觀察到的有關庫車歷史地形方面的資料,以及哪些特殊地理條件決定了這一廣闊和繁榮的綠洲區在古代的重要性,並將它們都收錄在我的第三次旅行的報告中。那樣,我才能花幾個星期的時間,對實際種植區和曾是其組成部分的區域進行仔細調查,諸如沙漠以東、南和西部地區。並且還證實,在這些長滿灌木的沙漠地帶發現的無數散佈各處的古代遺蹟的消息的確屬實。這裡與塔克拉瑪幹南部的古代綠洲地區的情況相同,乾旱問題本身早已引起考古研究者們的極大重視。

1月25日,我離開庫車鎮,次日抵達南部最遠的居民區沙雅,此地現在是一個獨立地區的政府駐地。在此我停留了一天,主要為我的大部隊做好最後的準備,如解決他們一個半月的給養等問題。1月30日,我們向南行進,渡過結冰的塔里木河後,就將那最後一間牧民的小木屋甩出很遠。經驗證明,試圖翻越長達180英里的高土墩地帶,顯然是一次艱險的旅行。

在阿其克河,我們通過了偶爾從塔里木河流獲取水源的最後的干河床遺跡,隨後我們又翻越了西東向較高的沙石山脊或達坂,距我們的317營地直線距離只有約28英里。這些達坂恰好都與塔里木河道大致平行分佈,這一點明確說明這些地表上的流沙系統主要受到與其分界的大河床的影響而形成。我們在不同地方路過的那一片片光禿禿的泥土地帶中,沒有獲得任何石器時代或其他時期的遺物。那麼,也就無法證明這地方史前是否與今天的一樣,被獵人和牧民們的臨時小居址所佔據。

從317營地向南行,我們注意到了一個明顯的地形變化,形成的沙石山大多相連,而且都比較高,與獨立的沙丘有明顯的區別。達坂距我們的道路很遠,它們高度估計一般都在安全線之內,但在某些地方高度可達150英尺,或更高,綿延幾英里,而且現在北部的東北至南部的西南地區達坂都是光禿禿的,沒有任何變化。從總圖中便可一目了然,克里雅河下游河道蜿蜒曲折的變化,恰好由大沙漠盆地中崎嶇的坡地的外形(等高線)所決定。而且達坂的方向是絕對正確的標跡,它能夠證明克里雅河曾經流達這裡;我們無論是在乾枯的河床上,還是在仍然有水的河床上都發現了流沙堆積形成的達坂,而且它們基本上都是與河流平行存在,這種現像我們隨處都可觀察到,不僅是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還包括羅布泊地區。

在距317營地以南直線距離13英里處,每隔一段距離我們就能看到成片生長的胡楊林,其結構非常顯著。各處的樹木都是成行排列,方向基本上是由東北向西南,或由南向北。在塔里木盆地中,河邊叢林帶的野白楊和其他種類的樹一般也都是靠近河岸,或以與河床平行的方式分佈,這的確是事實。這裡需要補充說明一下,我從318營地向南走的三段路程中,每間隔一段距離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即有成排的胡楊樹出現,但量相對較少,其中有些還活著,但大多數都已枯萎。在這個停留點,我們仍可以在淺窪地挖井取水,但在我們接著抵達的下兩個營地就不可能了。在我們到達320營地之前,也就是在距320營地幾英里的一個地點,我們首次發現了一條古代河床的痕跡,走向由南向北,河床很窄且很陡,一部分已被沙丘覆蓋,這無疑是由水流沖積形成。

第二天,即2月6日傍晚,確定了我們所處的方位後,我們抵達了一座高約300英尺的大達坂。攀登達坂時,我們突然發現面前是一片乾枯的樹林帶,無疑標明是乾枯的克里雅河流老三角洲的最北端。在321營地,在多年以前已枯竭的河流侵蝕的窪地上,我們打了一口井,解決了飲水問題。正如我們所期盼的那樣,我們已準確地到達了被很高的沙丘覆蓋的古代三角洲的終端,即克里雅河的斷流處。從這裡我們開始了穿越沙漠的最艱難的一段里程。為了尋找水源和嚮導,我們在這最靠不住的干枯的三角洲經歷了各種艱難困苦,這些均可參考我自傳中的詳細記述。這裡我還要附帶說明,我們又走了六段里程後,才找到了那條已乾枯的河流,河面已結了一層薄冰,同四年前證實的一樣,這條河流已經改道。與1896年赫定博士發現時的情景比較,現它已向西遷移了相當一段距離。

在323營地,我們進入了嚴禁入內的干枯的三角洲,走到直線距離約25英里的地方,我們第一次發現了人類留下的痕跡。主要是從小型破院牆式的建築中推測出來的,這種建築與我們通往樓蘭遺址的途中看到相當數量的建築很相似,它們都是在古代河床被侵蝕的地面上發現的,是源於前期新石器時代的遺跡。向南再行9英里多,在同一條古代河床上,我們發現了一塊燒焦的木頭,以及早期人類造訪過的痕跡。我們又走了約24英里後才紮營。在此處我們發現了過去曾有人短期居住過的證據,那是一間毀壞較嚴重的牧民的小木屋。登上這真正意義上的干河床,大約又行走了兩段路程,我們穿過了光禿禿的沙丘地帶和枯死的胡楊林帶,進入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河邊種植區。最後我們發現到達了堯幹庫木附近的牧場。1901年我在此地時,就已辨認出該地是克里雅河三角洲的最上端。沿途已經過了喀拉墩遺址約4英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

1901年我勘察的一座烽燧遺址,使我曾有機會探討古代可能有一條由克里雅河終端至塔里木河,然後抵達庫車的常用的道路。我從實踐中獲得的經驗,以及穿越沙漠時簡單記錄的調查結果,促使我作出這樣的推斷。我仍然相信,通過在一條線上修建許多井和烽燧來開闢道路,與我們經過的這條道大致相似,而且在特別容易迷失方向的道路旁豎立標記也很實際。根據戈厄納先生1893年的報告,大家都相信,這條通道實際上是於田很能幹的阿木班策劃。如果觀察塔里木河流最南端的干河床地帶,以及通古孜巴斯特牧場以下一兩段路程的地方,我們會發現這兩個地區之間幾乎是大片寸草不生的荒蕪區域,再考慮其間的距離之長,我認為這條通道現代不會成為一條常用的商道。

克里雅河的終端從那時起就因過度乾旱而開始萎縮,所以到了漢代,甚至到了唐代,這裡各方面的條件可能已逐漸好轉,但找不到直接的歷史和考古方面的證據來證實這一點。正如前面已經談到的,這裡的地形特徵表明克里雅河曾經抵達或接近於塔里木河流,但我通過各種途徑都無法確定克里雅河變化的大體年代。米爾扎·海達爾認為克里雅河是所有註入沙漠東部大湖的河流之一,儘管他的斷言不是直接或間接來自調查實踐,但代表著普遍和流行的看法,主要原因可能是新疆的水文學通常含糊不清。

對當地地形情況的了解使我堅信這條穿越沙漠的捷徑,從很久以前,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偶爾會使用。事實上,那些現已到過克里雅河終端的獵人和牧民們普遍確信這是一條“盜賊之路”。就是因為這種誘惑,促使那信心十足的尋寶嚮導吐爾迪前來給我幫忙。大約在1903年,他與和田人伯克為了逃避當地自治政府的干涉,也嘗試從克里雅河終端穿過沙漠到達沙雅,那次冒險探寶旅行的結局非常糟糕,無論是對伯克還是對誠實的吐爾迪。這些不可靠的“尋寶人”或者是由強盜和其他人員構成的探險隊,他們必然要避開那條主幹道,走此捷徑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那麼,這條捷徑對他們自然就很有誘惑力了。就是在這個意義上,我相信,我們有必要將古老的突厥寓言中流行的傳說,或達特克拉翻譯出來。這個傳說主要虛構了一群來自塔里木河流域的穆斯林武士,通過克里雅河通道,向於田周圍的異教徒發動了一次突然襲擊的故事。

1901年底,在那條河流旁邊,我再度調查完現已被完全遺棄的通古孜巴斯特遺址後,就從沿途遇到的牧民中挑選嚮導,又添了一些勞力,然後再度向喀拉墩遺址走。自1901年我考察此遺址後,就有報導說在沙丘堆中又發現了不少遺址,這次我目睹了這些遺址,只是覺得數量和範圍相對還是比較小。其中那個四邊形的大遺址發生的變化較小(圖120),該遺址中一些沒有被高沙丘完全覆蓋的部分,那時就被清理過。其他地方,如南部及東南部地表空曠,而且沙丘較矮的地方發生的變化較大,這裡不僅遺址的面積已相對擴大,而且還發現了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暴露在外的居住遺址。如圖121所示,在可以看到這些遺址的區域內,遺址是由南至北分佈的,南北距離近1英里,寬0.33英里。此外,還能看到大片被侵蝕的空地,地表殘留許多破土塊。在由此向南延伸0.5英里的區域內,一直都能找到散佈各處的這類遺物。此行最有趣的發現是我返回了原遺址時,在沙丘堆中找到了兩條灌溉水渠的痕跡,而且每條水渠在不同的點都有發現,由南向北流淌,它的底部寬度約1.5英尺。此外,我們還發現了種植的已枯死的白楊和果樹林。將上述水渠和樹林遺跡相結合,就能夠證實在這個堡壘遺址附近一定存在一個農耕區。

遺跡中最大的Ka.I(圖120、122)遺址是一間面積最合理的房子。房子的牆壁用泥和木頭修築,這與尼雅遺址中發現的那些房屋的建築方式完全相同,甚至房間的整體佈局以及內部設計也都與尼雅遺址很接近。然而,這裡所使用的木料基本上是野白楊,這與樓蘭居住遺址中使用的材料大體相同。我們對位於主要部位的一間房屋進行了清理,其內部填滿了6~8英尺厚的沙子。由於遺址距一座高約12英尺的沙丘較近,大房間東面的一些房址就沒有發掘,主要是因為人手太少,我們合計只有十二三個人。同樣,對房址外面高高的垃圾堆也都沒有清理,或許其中還殘存有考古價值的遺物。最後,我們將遺址中獲得的遺物都在文後的遺物表進行了描述。其中可能提到了木頭鎖和鑰匙、類似劍的鐵工具、幾隻雙耳陶罐(圖123),以及不同種類的結實的毛織物殘片等,這些均與尼雅和樓蘭遺址出土的同類遺物非常相似。圖123中的一塊透雕木版畫也是如此。一塊方形木板,也是尼雅遺址出土的木器中常見的形制,但上面的文字已不存。

在Ka.II遺址,我們發現了主要用泥和木頭建築的一間房址,因風蝕被嚴重破壞,後來又被生長的胡楊樹覆蓋。現在這些胡楊樹都已枯死,並在沙漠中形成了高約7英尺的錐狀物。清理這間房址,沒有發現任何遺物。第三間居住遺址Ka.III(圖124)也被掩埋在仍然活著的錐狀胡楊樹叢中,牆壁也是由木頭和成捆的蘆葦和雜草垂直固定。除一件大陶罐外,這裡出土的唯一一件遺物是一張素面木板床,長7.5英尺,寬4.5英尺。此外,還有四個小型居住遺址,這些房址要么是完全遭風蝕破壞,只殘留地基部分,要么是被很高的沙丘掩埋,因人手有限,無法對它們進行發掘。

雖然新調查的遺址和發現的遺物都比較少,卻給我們提供了確切的證據,證明在沙漠深處一定存在過一個小型農耕居住區遺址,而且小的烽燧遺址也不止一個,正如我以前所推測的那樣。關於該遺址可能存在的年代,我認為不僅要考慮其特徵,還要結合新調查的結果,這樣才能使我們對它有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從居住遺址的建築方式和出土的日常生活用具的形制上的相同,我們完全可以斷定該遺址的年代大致可以歸到尼雅和樓蘭遺址被遺棄的時期,即相當於公元3—4世紀。這與我們在Ka.I附近發現的兩枚錢幣的年代相吻合。兩枚錢幣均為五銖錢,系公元2—3世紀的遺物。我第一次在此勘察時,發現的錢幣共14枚,基本上都是五銖錢,還有少量沒有銘文的其他錢幣。1901年,我在四邊形遺址內發現了幾張小紙片,確定它們的年代不再成問題,是因為在樓蘭的發現證明,在塔里木盆地除用木頭片寫字外,還用紙張。如果其他地方沒有再發現更早的證據,那麼就可以確定這種書寫方式是公元3世紀中期在塔里木盆地開始採用。但不知什麼原因促使人們放棄了該居住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