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進程(簡體書)
滿額折

進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9.8 元
定  價:NT$ 299 元
優惠價:87260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進程》這本書中,作者約翰•諾伯格一反很多專家學者看衰人類文明向下沉淪的發展觀,而是關注人類文明的進步一面。這本書並非是人類的自鳴得意。它的出現更多帶有一種警示意味,提醒人們,人類的進步絕非理所當然。這種誤解自古以來一直存在,而唯有個人自由、經濟開放和科技進步,才可以genchu這種誤解。

本書從食物、衛生、人均預期壽命、貧困、暴力、環境、受教育程度、自由、平等、童工制度的終結等影響人類命運的10大關鍵議題入手,全面、客觀地論述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雖然人類的生活還是充滿挑戰,世界上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美好的,但是作者認為,人類具有正視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進程》是一本樂觀的書,一本對人類創造力的讚歌,在當下負面情緒高漲的時代,這本書或許會讓讀者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念,憧憬未來。


作者簡介

約翰·諾伯格。瑞典經濟歷史學家、作家、紀錄片導演、公共演講人、專欄作家。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觀念史碩士學位。美國卡托研究所、布魯塞爾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高級研究員。出生於瑞典,現住在瑞典瑪律默。

引言 最美好的時光是現在

沒有什麼比糟糕的記憶更能喚起昔日的美好時光。——佛蘭克林·皮爾斯·亞當斯

恐怖襲擊,ISIS,發生在敘利亞和烏克蘭的戰爭,犯罪,謀殺,槍殺,饑荒,洪災,流行病,全球變暖,不景氣,貧困,難民。

“到處都是沮喪和悲觀。”一名女士在街上接受電臺採訪時,這樣描述世界的狀態。以上都是我們在新聞裡所見到的,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2015 年除夕夜《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關於時代精神的文章,標題寫道:“千瘡百孔,傷痕累累,提心吊膽——整個世界都緊張不安。”

唐納德·特朗普在參加美國總統競選時,正是用這部分喚起了群眾內心的恐懼與懷舊之情。2017 年,有 58% 的英國民眾支援英國離開歐盟,他們認為現在的生活比 30 年前還要糟糕。1955 年,13% 的瑞典人認為社會存在“不能容忍的情況”。半個世紀之後,超過半數的瑞典人認為,人們變得更加自由,收入增加,貧困在減少,健康得到改善。

許多專家和機構同意這種觀點。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登蒲賽將軍(General Martin Dempsey)在國會上說:“我個人堅信……(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聲稱全球化迫使許多人餓死:“世界上財富的絕對值在增加,但社會不平等和貧困也在加劇。”

社會活動家娜歐米·克萊因(Naomi Klein)認為,現代文明正發生衝突,我們正在破壞賴以生存的地球 。另一方面,哲學家約翰·格雷(John Gray)認為,人類是有智能的搶奪者,充滿掠奪性和破壞性,即將要到達文明的終點。

我曾經認同他們的悲觀情緒。那是 20 世紀 80 年代,還在瑞典的我正開始塑造自己的世界觀,發現自己難以忍受現代文明。工廠、高速公路和超市對我而言毫無美感,現代化的都市上班生活看起來單調沉悶。我把這種全球新型消費習慣與電視上所報導的貧困和衝突聯繫起來,因此,我夢想著回到古老的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然而事實證明我太短視了。我沒有認真思考過人們在工業革命之前是如何生活的——沒有藥和抗生素,沒有安全的水,缺乏食物、電力系統和衛生系統。我想像中的生活其實更像是當今現代化的鄉村生活。

作為研究中的一部分,我開始閱讀歷史並周遊世界。當我開始瞭解到過去生活的真正模樣,我發現我不能再美化它了。在我重點研究的國家之一——也就是 150 年前我的祖先生活的瑞典,民眾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因缺少食物而營養不良——相較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的平均水準,這裡更貧窮,人均預期壽命更短,兒童死亡率更高。如果時光倒流,我們真的能回到過去,那麼你會發現,過去的日子實在是太可怕了。

先不管那些新聞報導,毋庸置疑,這個時代是偉大的,人類的生活水準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進步。貧困、營養不良、文盲、童工和嬰兒死亡率下降的速度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快。在 20 世紀,人均預期壽命是 20 萬年前的兩倍多。人們遭受戰爭、死於自然災害或者受到專制統治的風險比任何時候都要小。現在出生的小孩更有可能活到退休年齡,而他的先輩也許只能活到五歲。

確實,戰爭、犯罪、災難和貧困為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痛苦。過去十年裡,全球媒體以現代新聞的方式對此爭相報導——現場直播,夜以繼日地報導。這些問題自古以來一直存在。與過去不同的,則是這些問題正在迅速減少,曾經它們普遍存在,而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個例。

進步始於 17 世紀和 18 世紀的啟蒙運動,人們開始用經驗主義來分析世界,而不再受制於當局政府、傳統和迷信。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古典自由主義的萌芽,解放了遺傳學,廢除了獨裁和農奴制。19 世紀的工業革命緊隨其後。工業革命大大增強了國家的工業力量,讓人類開始擺脫貧困和饑餓。接二連三的革命足以把很大一部分人從水深火熱的生活中解救出來。20 世紀後期的全球化則讓技術和自由傳遍世界各個角落,人類的進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規模更大、更迅速。

雖然人類的行為不總是理性的或者仁慈的,但總的來說,人類致力於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去努力工作。然後一步一步地,人類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財富。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接受不同的觀點,面對問題也願意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所以我們不斷地積累了更多科學知識,每個人都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做出貢獻,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目次

引言 最美好的時光是現在 

1 食物

2 公共衛生

3 預期壽命

4 貧困

5 暴力

6 環境

7 消失的文盲

8 自由

9 平等

10 童工制度的終結

結語 為什麼你仍然不相信 ?

致謝


書摘/試閱

01 食物

任何人如果能使糧食的產量翻倍,那麼他值得被人類歌頌,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將比全部政治家加起來還要多。——喬納森·斯威夫特

1868 年的一個冬天,我的曾曾曾曾祖父,埃裡克·諾伯格(Eric Norberg)帶著幾袋麵粉回到了瑞典北部翁厄曼蘭的納特雷。這個北方農民不把瑞典的貿易壁壘和壟斷放在眼裡,長途跋涉到南方做生意。埃裡克·諾伯格在南部銷售紡織品,然後換取鹽和燕麥。

他的歸途很少會像這一次這樣讓人盼望。在一個饑荒年,許多地方的莊稼都沒有收成,由於麵粉短缺,人們不得不用樹皮來做麵包。伯恩納下屬轄區的一名男子回憶起自己在 7歲親身經歷的饑荒時,說道:

我們經常看到母親在抽泣。畢竟對於一位母親來說,無法給自己正在挨餓的孩子找到食物,實在是太令她難過了。時不時地,還能看到那些憔悴的、餓著肚子的孩子,從一個農場到另一個農場乞討,只為討要一些麵包屑。有一天,三個孩子走向我們,邊哭邊哀求著,希望我們能給他們一些食物以緩解饑餓帶來的痛苦。母親的眼裡飽含淚水,但還是不得不狠心告訴他們,這是我們僅存的一丁點兒食物。當看到三個孩子痛苦又懇求的眼神,我們大哭了起來,請求母親能讓大家一起分享麵包屑。在幾番猶豫之下,母親還是同意了。三個小孩子狼吞虎嚥地吃完,離開了我們家。但第二天,我們在去另一個農場的路上,發現了這三個小孩的屍體。

憔悴的、面色蒼白的年輕人和老人,走向一個又一個農場,只為討到一口吃的,能夠繼續活下去。就連牲畜都餓得站不起來,必須靠繩子拉起,擠出的奶也夾雜著血。數以千計的瑞典人接連兩年死於饑荒。

農作物歉收在瑞典並不罕見。1695 年至 1697 年發生的一起饑荒,就奪走了當時國內十五分之一的生命,相傳還發生過人吃人的情況。沒有機器、冷藏、灌溉和化肥這些技術條件,收成就會受到威脅;沒有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和運輸條件,歉收常常會導致饑荒。

獲取足夠的能量來維持身體和大腦正常運作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但縱觀歷史,大多數人並沒有在這一方面得到滿足。饑荒是個普遍現象,在歐洲反復發生,以至於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把饑荒納入人類的生物機制和日常生活之中。法國,作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全國性的饑荒在 11 世紀發生 26 次、12 世紀發生 2 次、14 世紀發生 4次、15 世紀發生 7 次、16 世紀發生 13 次、17 世紀發生 11 次、18 世紀發生 16 次。除此之外,每個世紀還會發生數百次地區性的饑荒。

在饑荒時期,農民不得不離開村莊,轉而奔向城市去乞討食物。在 16 世紀的威尼斯和亞眠,其街道和廣場上經常能見到餓死的屍體。17 世紀冬天的情況則更加糟糕,1694年在諾曼第默朗,由於挨餓,人們在小麥成熟之前就收割,許多人像動物一樣靠吃草活著。4 他們可能還算幸運的——在 1662 年的法國中部,發生了吃人肉事件。1695 年至1967 年,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芬蘭人死於饑荒。

布羅代爾指出,亞洲的饑荒情況要比歐洲可怕得多。亞洲人賴以生存的大米,都是從萬裡之外運輸來的,每一個危機都可能是一場災難。布羅代爾引述了一位目睹過印度 1630年至 1631 年饑荒的荷蘭商人的經歷:

“人們拋棄了城鎮和村莊,無助地遊蕩著。你可以一眼就看出他們的悲慘:兩眼深凹,嘴唇慘白,骨瘦如柴,饑腸轆轆……有的人在哭泣和哀號,還有的人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慘劇一幕幕上演:妻離子散,父母要麼是遺棄小孩,要麼是為了自己能夠存活下去把小孩賣掉,還有數不清的人選擇自殺。活人饑餓的眼睛盯上了同類,當饑餓壓倒一切時,他們開始吃死人肉。無數的人被餓死,餓殍遍野,彌漫著惡臭……有的市場還販賣人肉。”

即使在發達國家發展最迅速的時代,食物也並不總是有營養的,也不能貯存很長時間——通常人們在有需求的時候才會去購買。人類將食物脫水,並用鹽醃制,以延長食物的儲存時間,但鹽並不便宜。幾百年前,翁厄曼蘭省的普通人家一天會吃四頓飯:早餐是土豆、鯡魚和麵包,午餐是燕麥粥或稀粥,正餐是土豆、鯡魚和麵包,晚餐仍是燕麥粥或稀粥。每天都吃相同的東西,除了星期天——如果有肉的話,人們會喝肉湯搭配大麥。人們用木勺當餐具,吃完飯後把木勺舔乾淨,然後放回抽屜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