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有聲的左翼:詩朗誦與革命文藝的身體技術(簡體書)
滿額折

有聲的左翼:詩朗誦與革命文藝的身體技術(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  價:NT$ 252 元
優惠價:8721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個社團——中國詩歌會

一種詩歌實踐方式——詩朗誦

一次文學運動——新詩歌謠化

一個知識譜系——節奏學

一批詩歌文本


通過對以上要素的考察梳理,本書完成了對1930年代左翼詩歌的某種理論“理想型”的建構和分析:從當時留下的詩論文章和作品書寫中,作者試圖抽繹出它們所蘊含的歷史動力及其在實踐中的展開。左翼詩歌對詩歌語言的音響形式的經營,內含著一種身體感官的動員技術,並由此關聯著革命主體的肉身經驗和情感興動。對於這些問題的關注,為左翼文學打開了更多的話題空間。


作者簡介

康淩,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博士,現任教於復旦大學中文系。著有批評集《讀後》,譯有《周作人:中國現代性的另類選擇》、《靜默》、《時間、勞動與社會統治》、《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瓶花與匕首》等,論文散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China Perspectives等刊。

目次



為康淩序 / 張業松


第一章 緒論:革命文藝的身體技術

第一節 “新的世紀”:時間(又)開始了

第二節 “聽覺的藝術”:左翼詩歌的形式問題

第三節 革命如何面對身體?

第二章 詩與聲與身

第一節 大眾的記憶術:左翼的節奏詩學

第二節 勞動中的身體與節奏

第三章 節奏的譜系

第一節 “生理學謬誤”:畢歇爾、胚胎學與節奏的知識型

第二節 聲音技術與人種志:詩歌形式如何響應文明危機的生命政治?

第三節 “從生物學到社會學去”:普列漢諾夫的唯物主義藝術起源論

第四章 歌謠化新詩

第一節 “舊瓶”與“新酒”:歌謠的再發現

第二節 《新譜小放牛》:節奏作為媒介

第三節 “封建思想”的幽靈與民族形式問題

第五章 詩的Montage:作為音響的語言

第一節 聲音的秩序與意義的秩序

第二節 (無)變奏及其代價

第三節 象聲詞:“音象”中的雙重時間性

第四節 論“杭育杭育”:勞動呼聲與身體性團結

第六章 尾聲:一種左翼抒情主義?

第一節 左翼抒情主義:革命的言、情、身

第二節 “理想型”和它所沒有完成的:一點自我批評


——附錄——


一、“四條漢子”是怎麼來的?

——《懶尋舊夢錄》與左聯組織結構的危機

第一節 “四條漢子”與“兩個口號”

第二節 誰能將魯迅“據為私有”?

第三節 “陝北來人”

第四節 懶尋舊夢?

二、方言如何成為問題?

——方言文學討論中的地方、國家與階級(1950-1961)

第一節 從“五四”到抗戰:方言文學討論的歷史前提

第二節 國家與地方:“地方色彩”的文化政治起源

第三節 國家與階級:誰才是“人民的語言”?

第四節 結論:漢語規範化運動與文學的平等政治

三、廣播員本雅明

——新技術媒介與一種聽覺的現代性

第一節 本雅明是怎麼當上廣播員的?

第二節 本雅明的廣播文獻

第三節 本雅明的廣播教育:參與式聽眾與“判斷力的訓練”

第四節 作為“說故事的人”的廣播員

第五節 極權主義政治中的聽覺主體

第六節 世界聲像的時代?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本書從動議到完成,是一系列的巧合、乃至意外的結果。
2017年六七月間,我回上海為博士論文繼續收集資料,並與金理聊起自己的課題,講到其中的一部分,計畫以聲音與聽覺為線索,切入中國左翼文學運動,試圖激發一些新的討論的可能性。其時,恰逢他在著手組織“微光”文叢第二輯,他便鼓勵我將這一部分內容以比較充分的方式寫成單獨的著作,加入文叢。“微光”是一套以“批評家集叢”的名頭召集起來的著述,在第一輯出版後,已然引起了諸多關於文學批評的討論,繼續推進,也必將帶來更多關於同時代人的消息與洞見。在其中忽然摻入這樣一本關乎三代以前人事的文學史著作,近乎魚目混珠,我在忐忑之餘,深味這一鼓勵背後的提攜與情誼,並願報之以更多的努力。
自確立主題開始,本書的計畫內容經歷了諸多調整。在最早的設計中,“有聲的左翼”確乎試圖涵蓋更為全面的、包含更多文類與實踐方式在內的左翼文學運動。然而,由於左翼詩朗誦材料的豐富和問題的不斷延展——或者不如更誠實地說,由於自己的怠惰和拖延,目下所完成的,僅僅是最初計畫中的一個部分。(事實上,即便是這個部分,也尚有許多缺漏,關於這一點,我在正文最後一章最後一節有更充分的說明)。結果是,這部書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一部詩歌研究的專著。這樣一個自找的意外,每每想起,總令自己誠惶誠恐。對於詩歌研究領域,我是完全的門外漢,以這樣一部作品闖入其中,將會獲得怎樣的響應與批評,更是毫無把握。在最初為本書定名時,我特地在“有聲的左翼”後面補上了“筆記”二字,意在強調它的倉促與粗疏,雖然後來由於不合體例而刪去了“筆記”,但它作為一部嘗試之作的定位,依舊是我想在這裡特為強調的,我也期待著來自更為專業的學者的教誨與意見。
由於本書正文部分在內容上的單薄,我補入了三篇論文作為附錄,對此需要略作一些說明。我對中國現代左翼文學運動的比較系統的研究嘗試,始於碩士期間對左聯歷史與組織脈絡的考辨。然而這一工作並沒有最終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成為我後來的碩士論文,另一些則依舊以筆記與草稿的形式停留在計算機裡。2016年中,由於應《上海書評》之約為再版的《懶尋舊夢錄》撰寫一篇書評,我便以“兩個口號”論爭為線索,簡單地整理了自己對左聯內部的“共管體制”及其危機的分析,形成了《“四條漢子”是怎麼來的?》一文。如果說我對左翼詩朗誦的研究側重於理論探討或文本分析,那麼以這篇文章,我希望能夠凸顯出始終伴隨著左翼文化運動的“組織”問題。
附錄中的第二篇《方言如何成為問題?》最早發表在《現代中文學刊》。算起來,它應當是我所寫作的第一篇正式的學術論文,經過無數大小更動,才總算形成了大體可看的面貌,其幼稚和粗疏可以想見。之所以不揣譾陋收在這裡,是因為在關於左翼詩朗誦的話語和實踐中,語言的選擇、尤其是方言問題的重要性,隨著運動的日漸深入而愈發重要。要充分打開這些論述,將要求我在與現有討論略有差異、同時也是更為廣闊的實踐脈絡和理論視野裡,去展開、說明這些材料——而這恰是我無力在本書中完成的。《方言》一文的討論物件雖然是1949年以後的一場關於方言文學的具體論爭,但其中涉及的某些核心論題,尤其是方言、大眾化、民族主義及其與再現之權力的複雜辯證,在1930年代的討論中便已經初露端倪。因而我也希望能以此文,稍微彌補一下自己討論中的缺失。
上述這兩篇文章的研究與寫作,自始至終都是在我的導師張業松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或者更準確地說,我對“左翼”的最初的學術興趣與貿然研究的勇氣,正是在張老師指導下的各種訓練中——史料閱讀、作品原文校核、研究資料編纂、學術著作研讀、概念理論的論析釋讀、外文論著翻譯、論文寫作與修改等等——生長出來的。在此次請他作序的過程中、在他對序文的修訂中,我也再次領會到莫大的鼓勵和周到的提點。那麼,本書也將一如既往地作為向他彙報的一次小小的功課,等待導師的批評。
在出國以後,我逐漸對聲音研究發生興趣,《廣播員本雅明》(後來發表在《熱風》集刊上)正是在這一階段的產物。此文雖然不以中國現代文學文化現象為討論物件,但其中涉及的聲音媒介、對聽眾的動員、能動的、參與性的文化政治及其危機,卻都是本書所關照的核心命題。以本雅明的理論思考為仲介,我希望展現以聲音為切口,重新進入現代性論述的一些關節所在的可能性,及其所能打開的新的空間。
附錄三篇文章的寫作,各有自身的動機和背景,放在這裡,竟也多少都與正文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對話。原因或許是,“有聲的左翼”這個題目,恰巧站在了我長久以來的兩條興趣線索的交叉點上,我的博士論文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展開自身的工作。正如業松老師在《序》中所說,本書的討論是我為博士論文所作的準備的一部分。我的整部博論,則將試圖清理20世紀中國啟蒙與革命的變奏中,各種各樣的“人聲”實踐形式、發聲技藝、聲音再現以及聲音製作技術被賦予的意涵及其起到的作用。並由此出發,嘗試揭示錯綜的意識形態對立和文化紛爭之下的情感動員、身體再造、感官技術的運作機制和政治後果。這些討論將我們帶回到對“有聲的中國”的漫長追尋與矛盾往復中。在那裡,自魯迅在中國現代性的起點處對“聲之善惡”的思考起,一系列關於“聲”的話語與實踐便在國族政治、社會運動、文藝形式、生物知識、技術複製的複雜網絡裡緩緩展開。
本書所涉及的內容,乃至我的整部博士論文所能揭開的,僅僅是這一圖景的一角而已。即便如此,其中涉及的諸多頭緒和線索,業已常常使我感到捉襟見肘。在此,我希望特意感謝我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兩位導師,陳綾琪教授和馬釗教授。他們不僅允許、支持我選擇了這個相對偏門的論題,更以他們的智識和經驗,從字詞句法的修正到問題意識的研磨,時時校正我的寫作方式與研究方向,並在生活乃至志業的思慮上,給予我周全和悉心的指教。他們的包容與傾力幫助——當然,還有deadline——是我敢於以這一論題完成博論的最大動力。
當然,我所得到的幫助遠不止於此。就本書的寫作和出版而言,上海文藝出版社胡遠行老師的支持和鼓勵,本書責編胡曦露和餘雪霽在校閱時的細心和對我的無限拖遝的容忍,都是應當深致謝忱的。本書初稿完成以後,我有幸得到了多位師友的審慎意見,此外,本書中的部分內容曾發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現代中文學刊》和《文學》等刊物上,這些刊物的編輯與外審專家們也在審閱過程中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所有這些幫助與教益都已經融匯在我對書稿的修訂中,成為對我的感激的、並不足夠的證明。至於在構思、準備本書過程之中、乃至之前的無數會議上下的研討問答、資料文獻的分享與説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辯難、甚或未動筆時所收到的期待和催迫,就更未及在這裡一一列出,並給予它們應有的謝意了。
本書的寫作,是一系列巧合與意外的結果,而我深知,正是上面這些具體而微的實感,使得意外帶來的忐忑與惶恐裡,也慢慢滲入了嚶鳴相應的綿長驚喜。一部著述的完成容有盡時,但濡染其中的幫助與情意則無以標定始終。狂風乍起,彗星出現,所有的巧合與意外,都已經在漫長的生活裡準備好了自己的出場。
是為跋。

康淩
2019年11月30日
聖路易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