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北大授課(簡體書)
滿額折

北大授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  價:NT$ 336 元
優惠價: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餘秋雨在北京大學所開設的“中華文化史”課程的全記錄。

第一部分,是北京大學學生、臺灣大學學生與餘秋雨先生之間迅如雷電的“閃問”、“閃答”,涉及當代社會大量艱澀的話題。但一來一往之間,卻顯得那麼乾脆、痛快、幽默,充滿了閱讀愉悅,被評論家譽為“高速運動狀態下撞擊出來的文化哲學”。

第二部分以四十八堂課串聯起中華文化從鴻蒙階段到五四運動的發展脈絡,餘秋雨先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躍動著思辨的精華,也是對歷史文化的重新選擇和發現。走進北大,跟隨餘秋雨,開始激蕩人心的中華文化之旅。

定稿版經餘秋雨親自授權,對全部文章進行了重新審校。


作者簡介

餘秋雨,作家、學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內地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出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jia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自本世紀初年開始,他赴美國國會圖書館、聯合國總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處演講中國文化,反響巨大。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秋雨大師工作室”,中國藝術研究院設立“秋雨書院”。現任上海圖書館理事長。

餘秋雨在文學、學術、文化、史論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的作品,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文化苦旅》出版30年暢銷千萬冊,據中國郵電部統計,《文化苦旅》是每年國內的家長寄給在外求學的孩子的圖書中最多的作品。他憑藉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系統著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名人/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1. 餘秋雨直接授權 ,獨jia定稿版

作者親定版,餘秋雨歷時數年,逐字修訂,囊括20餘部代表性著作,從內容到裝幀每個細節均親自把關。讀餘秋雨,認準定稿版!


2.作者心中的中華文化史定本

從文化鴻蒙到五四運動,難以忘懷的48堂課

一場激蕩人心的中華文化之旅

甲骨文 先秦文明 諸子百家 魏晉風度 佛教融合 盛唐心態 雅宋繁華 ……梳理文化脈絡、躍動思辨精華


3. 獨一無二的餘秋雨課堂實錄

“閃問閃答”:北大學生、臺大學生VS餘秋雨

一來一往,乾脆、痛快、幽默

大學生心目中的唐代詩人排行榜

明清兩代的文化成果你pick哪個?

辛亥革命前後的文化事件重要性如何排序?

鮮活猶如親臨課堂,如聆其誨


4. 風靡海峽兩岸,暢銷百萬冊

馬英九臺北書市首購之書

從中學生到老學者都愛不釋手

參加課程的學生,成為社會各界競相招聘的物件

……都是這本書創造的奇跡

文化史家潘之剛:“此為平生所見ZUI有高度、有裁斷,又有趣味的中國文化史。”


5.全新裝幀,永續經典

•知名設計師全新設計、更符合當下閱讀審美

•封面燙黑金工藝

•象牙白內文紙,平滑輕盈

•舒適開本,方便閱讀


小序

悠久的中華文化,在當代青年心目中是什麼形象?

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中華文化的當代生命和未來生命,卻常常被我們的研究者疏忽了。

社會上有一種慣常的看法:當代青年接受傳統文化的程度,決定著他們的生命高度。其實,事情還應該反過來:當代青年接受傳統文化的程度,決定著傳統文化的生命強度。文化能滋養生命,生命也能滋養文化,尤其是青年人的生命。

測試當代青年接受傳統文化的程度,常常會用問卷調查的辦法,比較浮淺和笨拙。我想,最好用幾堂實實在在的課程來完成。

正好,北京大學邀我為該校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藝術學院的部分學生講授“中華文化史”,而且每堂課都有電視轉播。於是,這個立足今天、回視傳統的系統工程,也就成立了。

這本書,就是這門課程的現場記錄。

大家從書中可以看出,時至今日,教師若想在課堂上進行單方面的知識灌輸, 已經顯得十分可笑,因為聰明的學生隨手就能在計算機中快速查得更完整、更齊備、更正確的相關資料。我課堂上的那些北大學生,由於從教學計劃中知道下一堂課的 基本內容,在上課前只用了很少時間在計算機上略做準備,再結合自己平日的記憶,



便已經可以完成漂亮的講述。這一來,我這個教師的方位,也就必須從常識層面上撤離,上升到文化哲學和當代感悟的高度。

我非常喜歡當代青年學生在課堂上對千年前的文化進行追蹤、猜測、爭論的那種勁頭。我告訴他們,文化先祖們如果有靈有知,也會在九天之上傾聽這些年輕的聲音。尤其那次我要求北大學生為唐代詩人排列“當代喜愛”的名次,我想,那些敏感的唐代詩人一定切切關心。因為他們本來就喜歡揣想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後,太想知道自己在後代故土上還能保持多少能量。

大地的篩選,時間的篩選,人格的篩選,審美的篩選,全都凝結於當代學生的投票。應該明白,層層篩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行為。

因此,我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也加入自己的參與,不斷地皺眉凝慮、拍案驚悟、開顏而笑。錯了也不要緊,其實文化的互動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錯。在並不整齊劃一的自由步履中,文化前行了。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本書出版後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歡迎。一份課堂記錄居然一版、再版、三版,幾家出版社競相出版,而且不僅大陸版暢銷,臺灣版也同樣暢銷, 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在暢銷中,很多讀者反映,他們特別喜歡每堂課後學生們對我的“閃問”,以及我的“閃答”。由於這些“閃問”、“閃答”與當日課程的內容基本無關,只涉及當下的一些文化話題,我在整理時就幹脆把它們從每堂課後“拆卸”下來,歸並在一起, 置之全書之前。讀者們拿到這本書,首先不進入課程,而是一步踏入一個口舌靈動的熱鬧天地,也許會略感不適,我卻很高興。須知,高雅的文化與青春的生命撞擊, 總會迸濺出紛亂的火花、無序的驚叫,這才是生機所在。


目次

第一部分 閃問

北京大學的閃問

臺灣大學的閃問

第二部分 課程

第一課童年的歌聲

第二課文明的咒語

第三課那裡沒有路標

第四課文明的胎記

第五課稷下學宮和雅典學院

第六課人類文明的早期分工

第七課世界性的老子

第八課讓我解釋幾句

第九課尋找真實的孔子

第十課一路冷遇成就的偉大

第十一課黃昏晚風蕭瑟

第十二課君子的修身與治國

第十三課關於下一項記憶的爭論

第十四課一個讓我們慚愧的名字

第十五課中國會不會因他而走另一條路

第十六課諸子百家中文學質量最高的人

第十七課一個難解的世界奇跡

第十八課長江推舉他出場

第十九課生活在別處

第二十課何為詩人

第二十一課二十四史的起點

第二十二課漢武帝的大地遇到了司馬遷的目光

第二十三課《史記》的敘事魅力

第二十四課失落了的文筆

第二十五課混亂和美麗同在

第二十六課如果換了文學眼光,三國地圖就完全改變了

第二十七課中國歷史上最奇特的一群文人

第二十八課一座默默無聲的高峰

第二十九課光耀千古的三百二十四個字

第三十課第一個知名畫家

第三十一課因謙恭而參與偉大

第三十二課涼州風範

第三十三課中華文化為什麼會接納佛教

第三十四課文明的制高點

第三十五課盛唐是一種心態

第三十六課詩人排序

第三十七課頂峰對弈

第三十八課沒有人救他們

第三十九課多記一個名字

第四十課夕陽下的詩意

第四十一課精雅大匯集

第四十二課一群疲憊的文學大師

第四十三課九十年的塵埃

第四十四課文化專制下的沉悶

第四十五課五百年斯文所寄

第四十六課遠方的目光

第四十七課太不容易了

第四十八課結課閉門

告別

餘秋雨主要著作選目

餘秋雨文化大事記


書摘/試閱

北京大學的閃問


巨人的性格和脾氣


問:秋雨老師,按照世界歷史的常理,一個國家快速的經濟發展、社會轉型、國力崛起,應該帶來裡裡外外的敬佩和贊嘆,但我們遇到的情景卻不是這樣。很多分析家把產生這種不正常情景的原因歸咎於外國嫉妒防範和自身策略有誤。我認為, 根本原因在於文化。我們缺少一種能夠讓世界各國民眾廣泛感應的當代文化,您同意嗎?

答:我說過,現在的中國,就像一個巨人突然出現在鬧市街口,不管是本城人還是外來人都感到了某種陌生和緊張。巨人做出一個個造型,佩上一條條綬帶,用處都不大。原因是,大家都無法感知巨人的脾氣和性格。巨人的脾氣性格,就是中國的文化。就像當年英國的旗幟飄揚到世界各地的時候,至少讓人以為,裡邊似乎包含著莎士比亞的影子;就像德國先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都失敗後,經常會用貝多芬、巴赫和歌德讓人對它另眼相看;就像美國縱橫捭闔、盛氣凌人的時候,總有好萊塢影片的諸多形象相伴隨。遺憾的是,中國的文化好像做不來這些,一直忙著排場很大、格局很小的事情。


問:秋雨老師是否認為,現在中國遇到的種種社會矛盾,都與精神價值有關?

答:對。


問:既然已經知道了精神價值的重要性,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還是沒有起色呢?

答:因為大家都把一系列可疑的“精神價值”當真了。


問:可疑的“精神價值”有哪些?

答:簡單說來,可疑的“精神價值”,在民間祭拜的是“成功”,在官場祭拜的是“民粹”,在學界祭拜的是“國學”。把這三者加在一起,使中國這個巨人的性格和脾氣,因“成功”而勢利,因“民粹”而喧鬧,因“國學”而陳腐。這樣的性格和脾氣,當然很難讓人喜歡。


可疑的“精神價值”

問:這三個可疑的“精神價值”,其實也正是您一再警惕過的“文化偽坐標”,概括得令人震撼。它們眼下還在流行,而且勢必流行下去。那麼,能不能稍稍花點兒時間,展開講述一下?

答:可以。

問:先說說民間的那個“文化偽坐標”——成功,好嗎?

答:好。“成功”的正常含義,是完成了一件讓大家高興的好事,但現在民間追求的“成功”,卻把別人當作了對手,爭奪只屬於自己的利益。下一代剛剛懂事,就從家長、老師那裡接受了這個偽坐標。很多家長直到今天還堅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在線”的奇怪志向,拉拽著自己幼小孩子的手開始了爭取“成功”的險惡長途。“成功”這個偽坐標的最大禍害,是把人生看成“輸贏戰場”,並把“打敗他人”當作求勝的唯一通道。因此,他們經過的地方,遲早會變成損人利己的精神荒路。


問:請再說說官方的那個“文化偽坐標”——民粹,老師方便嗎?

答:對我來說,什麼都方便。從本質上看,官方關注民意當然是好事。但是,人們一旦陷入號稱“民意”的“群眾廣場”中,也都失去了證據分析、專業裁斷、理性判別、辨偽鑒識的能力,因此只能在眾聲喧嘩中“從眾”,在群情激昂中“隨群”,這就進入了完全失控的民粹狂潮。

在當代,民粹大多表現為一種由謠言點燃的爆發式起哄,一旦發酵於傳媒網絡, 必然會在山呼海嘯中構成災難。

在歷史上,那種與鄉間流俗合污的偽善者,被稱為“鄉願”。孔子把它說成是“德之賊者也”。在現代,我們見到的民粹,太多是冒充民眾的名義衝擊理性底線的文人惡謔。我經歷過的“文革”災難,一開始由“上意”發動,很快完全失控,任由“民意”驅動,處處都是“革命群眾”(亦即當時的“弱勢群體”)組成的“民間法庭”。“文革”結束後,我曾多方尋找害死我親人、關押我父親的惡人,但最後的回答都是一樣: 革命群眾。

現在不少官員為了標榜自己的形象,把很多並無科學統計的所謂“民意”當作精神價值,我認為,一是無奈,二是作秀。北大學子,必須警惕。


問:我喜歡老師的痛快淋漓,而不喜歡文化學術界慣常出現的那種左右逢源、貌似全面的廢話。現在想請您再說說學界祭拜的那個“文化偽坐標”——國學,這對老師也沒有什麼不方便吧?

答:“國學”,如果說成是“中國學”、“中國文化”、“中國傳統經典”等,就很正常了。但現在,執意要把一種學問抬升到可以與“國旗”、“國歌”相提並論的政治高度,就產生了很多問題。至少,會對國內同類文化不公平,會與國外同類文化不相融。舉一個小例子就明白了。如果說京劇是“中國戲劇”,誰也不會反對,但是,如果把它說成“國劇”,就套上了“唯一性”和“排他性”的金項圈。這樣一來,該怎麼處置比它更經典、更悠久的昆劇?怎麼處置產生了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紀君祥的元雜劇?而且,現在京劇也遇到了重大生存危機。如果封成了“國劇”,還有誰敢動它?還有誰敢改革?

“國學”的範圍當然比“國劇”大得多,但由於同樣在追求一種“國家主義”的文化權威,也就有了“排他主義”,會產生一系列邏輯矛盾。


問:我很贊成老師的觀點,“國學”這種提法的毛病,是試圖通過“國家主義”來推行“排他主義”。不僅“國劇”,現在爭來爭去的所謂“國酒”、“國飲”、“國服”,也都是為了商業利益而推行“排他主義”。其實,只要有了“排他主義”,反而會把自己做小,對嗎?

答:你說得很對。中華文化是一個大海,是百川匯流的結果,包括很多國界之外的河川。“國學”這個概念首先會遇到一個尷尬的矛盾:佛教算不算“國學”?如果不算, 有點兒難辦,因為那是中國兩千年來最普及的宗教信仰,滲透到了中國文化的經絡血脈之內,連很多第一流的中國文化人都是佛教信徒,肯定已成為“國之重學”,這要不算,說不過去吧?但是如果算成了“國學”,那也麻煩,因為全世界都知道,它可是地地道道的印度文化啊,雖然也曾局部地中國化,但至今中國運用的佛教經典, 很多重要的專用名詞還是梵文的音譯,我們總不好意思說它是“國學”吧?

你看,一說“國學”,這麼大的一個漏洞就出來了。


問:只要有“自封為王”的“排他主義”,這樣的漏洞一定會層出不窮。即使在國內的各種文化中,誰是“國學”,誰不是“國學”,遲早也會引發爭斗吧?

答:你的判斷很正確。現在所說的“國學”,實際範圍不大,好像主要是指儒家文化,加一點兒道家文化和民俗文化。但是,中國的這個“國”字實在非同小可, 地域廣闊,氣吞萬匯,其間的文化更是森羅百態,藏龍臥虎。有不少地處邊緣的文化曾經強勁地推動過中華文化的重構和新生,例如突厥文化、鮮卑文化、契丹文化、西夏文化、蒙古文化、滿族文化等,都非常重要。沒有它們,中國之“國”就要退回到春秋戰國時代的小“國”去了。那麼,這些文化算不算“國學”?我猜,現在的“國學達人”一定會說,“算,遲早會算”。但是,“遲早”到什麼時候?我看了那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出現一絲一毫把它們“算”進去的痕跡或意圖?


問:他們也曾辯解說,二十世紀前期一些著名的學者也提過“國學”,這該怎麼解釋?

答:那個時候列強頻頻進犯,國運危在旦夕,提“國學”,是一種“在危急時刻自報家門”的凄楚之聲,絲毫不存在借取“國家主義”來實行“排他主義”的嫌疑。最早章太炎他們成立“國學振起社”,時間是在中日甲午戰爭和辛亥革命之間,地點是在日本東京,時間和地點的針對性不言而喻。後來,以美國所退庚子賠款辦的清華大學,也成立過國學研究機構。但是,無論是章太炎,還是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他們都知道,學術無界,文化無墻,永遠不能畫地為牢。他們幾位本身的文化結構,更是宏觀全球,博采寰宇,融會貫通,不設邊防。


問:近年來的“國學熱”,我們北大基本上沒有參與,還算不錯吧?但我們遠遠看去,事情好像越做越過分了。而且因為裹挾著“國家主義”、“愛國主義”等因素, 讓人很難勸解。秋雨老師,您勸過他們嗎?

答:勸過。有一位企業家曾經興奮地告訴我,他與幾個朋友在郊區開辦了一個“國學堂”,招收不少小學生天天誦讀國學經典,連行為舉止、生活禮節都要仿效古人。我便忍不住詢問:“這些孩子畢業之後,會到哪裡工作?”

那位企業家一愣,但很快就充滿信心地說:“文化學術界的很多專家都向我擔保,今天的社會太需要這些年輕的國學人才,而且越來越需要。”

我說:“對不起,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到古籍出版社當校對。但我早就打聽過了,那裡已經滿員,沒有名額。”

這就是我的勸說。


問:但是還有很多人著魔。現在已經不只對小學生了,有的大學還開設了“總裁國學班”,收很高的費用,把那些企業家吸引過去,關上門,拉上厚厚的窗簾,不知在裡邊講什麼。如果是“愛國”,也不必那麼神秘啊!您估計,窗簾裡邊在講什麼內容?

答:我只想提醒大家一句,最早章太炎等人提出這個概念時,確有救亡、愛國的動機,但從後來的發展來看,“國學”與“愛國”不能畫上等號。抗日戰爭爆發時,連很多文化程度很低的軍閥、土匪都積極投入抗日,反倒是一批“國學專家”快速做了漢奸,例如羅振玉、鄭孝胥、梁鴻志、胡蘭成,等等。連“五四”新文學陣營裡的“國學專家”周作人,也成了漢奸。因此大家看到了,在戰後審判漢奸的法庭上, 那些著名的被告都穿著長衫、馬褂之類的“國服”。相反,原來一直被嘲笑為“西裝革履、數典忘祖”的“西派人物”,卻一批批在國際舞臺上用英語捍衛著民族尊嚴,從顧維鈞到倪征燠,都是這樣。


問:您說起審判庭上的“國服”,使我想起,在“國學熱”中,確實有一些激進青年提出中國人必須穿“漢服”,必須過自己的節日,聲勢很大。秋雨老師,我們該如何反駁他們?

答:他們的問題不在於“漢服”,而在於“必須”。中國人好不容易迎來了服飾自主的時代,任何強制都是倒退。愛國主義不應該變成專制主義。

如果你們認識這些激進青年,可以在他們耳邊悄悄提醒一句:漢服,在唐代長安就沒有什麼人穿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