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生活中的金融學 : 哈佛金融通識課(簡體書)
滿額折

生活中的金融學 : 哈佛金融通識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  價:NT$ 348 元
優惠價: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生活中的金融學》緣起於哈佛MBA畢業生的“Z後一課”,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寫給普通人的金融知識。一名籃球運動員,為什麼要參加棒球、足球、高爾夫球等其他運動比賽?為什麼對我們助益Z大的人際關係,反倒不是Z親近的朋友?如何為房屋估值?購房比想象中不值?為什麼CEO去世,公司的股價不降反升?年輕有為的高管,如何領導比自己資歷更豐富的下屬?還有文學作品《傲慢與偏見》與風險管理、當代藝術家杰夫·昆斯與融資杠桿、法國大革命與年金、約翰.彌爾頓……本書跨越文學、藝術、歷史、哲學、電影等多個領域,真正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萃取而來的金融智能。

2016年諾獎得主奧利弗.哈特這樣評價本書:米希爾.A.德賽是博學多聞的經濟學家。在《生活中的金融學》中,他為讀者理解現代金融提供了迷人的新視角,讓我們看到了金融學的重要觀念是如何體現在歷史、文學和藝術領域的。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文學藝術與生活,人文學科的學生則可以學習金融知識,所有人都能從中有所收獲。


作者簡介

米希爾.A.德賽,現任教於哈佛商學院與哈佛法學院,主要教授金融、稅法和創業等課程,同時還為哈佛在線教學的HBX平臺開發在線金融課程。其在企業金融、國際金融和稅收政策方面擁有扎實的專業素養,曾數次受邀至美國國會參加聽證會,在全球多家大型企業和組織擔任咨詢顧問。

名人/編輯推薦

★哈佛商學院教授寫給普通人的金融知識,真正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萃取而來的金融智能。《生活中的金融學》沒有復雜的公式和圖表,而是用故事來梳理金融的核心概念。跨越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多個領域,幫助讀者活用金融原則,處理風險、愛情、人際關係、夢想、失敗等人生難題,掌控風險與回報,收獲智能人生。

★哈佛MBA畢業生的“最後一課”,哈佛教授贈送給畢業生的人生箴言。人們普遍認為金融行業冷酷無情,金融從業者也一直被誤解和詆毀,本書為金融專業的學生和金融從業者提供了看待金融的新視角——金融,與人性息息相關。

★諾獎得主、哈佛教務長、黑石集團副主席、學者、暢銷書作者、金融從業者、各類媒體爭先推薦。


本書不會幫你在股市賺更多錢,或是建議你多存錢;也不會建議你如何更好地分配自己的退休金。

本書希望通過打破金融與文學、歷史、哲學、音樂、電影以及信仰的隔閡,探討金融世界裡的人性。

本書講述了哲學家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和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斯有關風險和保險的洞見;本書講述了《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班納特與《菲尼斯.芬恩》中的維奧萊特.埃芬厄姆為何堪稱風險管控大師;本書討論了天資的寓言以及約翰.彌爾頓對價值創造和估值的見解;本書討論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與嫁妝相關的融資,還有電影《打工女郎》對於併購的理解;本書討論了美國殖民時期最富有之人傳奇般的隕落,討論了希臘悲劇中有關破產與財務危機的真知灼見,討論了杰夫.昆斯的事業,討論了《長日留痕》中史蒂文斯先生對權力與杠桿危險的詮釋。

簡單來說,本書講的是人性可以如何給金融的核心理念帶來啟迪,以及這些理念如何洞察人性。

另外,本書也講述了以下內容:保險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面對世界的混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人際關係的價值和無條件的愛的本質;價值創造如何能幫助我們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破產如何能幫我們更好地面對失敗;杠桿原理如何教會我們承諾的價值。

為了方便不熟悉金融但又對金融感到好奇的讀者們理解,本書力圖不借助任何公式或圖表,只用故事來梳理金融的核心概念。我一直訝異於學生們對金融的恐懼,但這也是有原因的——有些金融從業者就想讓別人望而卻步。我通過故事闡述金融理念,是希望能給“嚇人”的金融概念增添一份趣味,拉近它和我們的距離。無論是對牽涉其中的普通人,還是對渴望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士而言,金融的重要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人們因為對金融的無知而付出的代價之大也是空前的。至少,當認識的人開始就期權、杠桿或者超額利潤侃侃而談時,你也不會不知所云。

本書也為金融專業的學生、金融從業者提供了看待金融的新視角。我班上的許多金融從業者,都是通過比較機械的方式開始學習金融的,於是對金融基本概念的理解就十分粗淺。說起更深層次的直覺判斷,他們背的大堆公式就幫助甚微了,也很難將其用中心概念結構理論來解釋。換一個新視角看很熟悉的東西,能很好地加深對它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這能塑造你的思維,鍛煉直覺。

對於在金融行業工作多年的讀者,本書也帶來了希望:今天你的工作一如既往地被詆毀,工作被打上如此消極的標簽,人是很難找到人生意義所在的。但金融是有價值的,而且價值匪淺。重新將金融眾多的價值與人性聯系在一起,也許你就能理解,其實你們的工作,恰是你們所珍視的價值觀的更深層次的延伸。羅伯特.弗羅斯特寫過一首關於業餘伐木工的詩《泥濘時節的兩個流浪漢》,在詩的末尾,他就指出,人們認識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這一事實多麼重要。

我活著的目的只不過是想結合

興趣和職業,這就像我的兩只

眼睛注視,共同構成一個視域。

只有將喜好和需求完美地結合,

使工作成為凡人的遊戲和賭注,

這樣一個人才真能幹出點名堂,

權當是衝著天堂和遙遠的未來。

本書最大的願望,是通過再次發掘金融的核心概念與人性的聯系,提高金融行業的效率。將金融行業妖魔化於事無補,而監管雖有幫助——將金融行業從榨取財富向創造財富轉變——卻幫助甚微。也許我們可以通過詮釋生活與工作的故事,讓金融的概念更為有趣,還我們一個更高尚的金融。


目次

自序

引言 金融和美好生活

第一章 命運之輪

生活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直面無序、混沌,摸索其中規律,不否認混亂,並且努力與之共處。保險就是用以解釋這一切的核心隱喻——通過實踐、實用主義和同理心。

第二章 風險交易

保險是用以管控一系列風險——比如死亡、壽命,或者天災——的強大工具。但並沒有保險涵蓋我們在勞動市場或婚姻市場遇到的風險。幸運的是,金融借用保險的邏輯,創造出了兩大風險管控工具——期權和分散投資。

第二章 論價值

從哲學角度看金融的估值理論就順理成章了,我們不都在努力創造價值嗎?金融對價值的探尋,就是我們對生存意義的求索。

第四章 成為你自己的制片人

這些孩子長大後,成了典型的代理人,因為需要被讚賞而不停地追求更多成就。但作為成人的委托人,他們卻不知道該如何完成這種委托。

第五章 沒有金融就沒有愛情

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的金融活動到汽車產業興起,再到網絡時代伊始,金錢和愛情一直有不可否認的聯系,而且越來越多的金融故事和併購的智能,確實可以給如何經營愛情提供一些很好的見解。

第六章 夢想成真

正是對杠桿的巧妙利用,他才從金磚賭場走到了今天。《大力水手》今天就站在拉斯維加斯永利酒店的購物廣場入口處——這裡也是由杠桿澆灌的夢想之家。

第七章 轉敗為勝

破產不是通過簡單的道德準則或者某些決策規則就能判斷的。相反,破產是一個能夠讓人深切體會到相互競爭的責任的過程,就像美好生活一樣。

第八章 為什麼大家都討厭金融

我們生活中的故事其實一共也不過那麼幾個。其中有些,如我們所見,講的是空洞的積累和無止境的欲望。而有些講的是心,是努力工作,如何選擇就看我們的智能了。而我推薦亞歷山德拉.柏格森的故事。

後 記

致 謝

注 記

注 釋


書摘/試閱

金融和美好生活

“華爾街與大街”a 的比喻風靡大街小巷,反映出的是大家對金融的一個普遍觀點,那就是金融汲取的價值比其創造的要多。同時,“金融是多麼重要”這個意識也逐漸深入人心。從退休金到買房、教育投資,生活無處不金融。人們對金融既懷疑又好奇,再加上金融本身的神秘,更讓人們對它又愛又恨。

這就給金融從業者帶來了很多麻煩。他們必須解釋清楚自己的工作及其合理性,才能重新贏得人們的信任。他們需要證明金融活動實際上是能創造價值的。對個人來說,在這樣一個被打上了消極標簽的行業工作,也會給生活帶來消極影響。因為人們對金融業不抱希望,從而導致金融從業者自己也對金融業不抱什麼希望,進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我們如何才能讓每個人都接受金融這個概念呢?我們該如何讓金融重拾道德觀念,從而讓金融行業有所改善呢?

本書想另辟蹊徑,透過人性看金融,讓人性回歸金融。金融要解決的問題和它所使用的工具、原理,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故事裡最容易理解。在這裡,我們不再只用規則和憤怒解決金融問題,而是回到金融的核心概念和金融的初衷,這樣才能確定金融是在創造價值,而非單純地索取。通過將這些核心概念融入文學、歷史、哲學,我們希望人們與金融產生共鳴,讓金融遠離腐敗。


將金融與故事聯系起來緣於一個偶然的發現。2015 年春,我再次陷入一個以前經常陷入的窘境——在最後一刻想盡辦法兌現承諾。我答應了給哈佛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班上“最後一課”。所謂的“最後一課”,其實是一個傳統,教授為畢業之際的學生送上幾句人生哲理。這個傳統是為了讓大學回到過去那個更純真的時代。這一刻,我們都回歸了大學最本真的概念,課上不再僅僅是專業化知識的傳播,正如一百五十多年前約翰.亨利.紐曼所說:“任何知識的大體概念都可以在家從書本上學到;但個中細節、色彩、聲調、氣味和它栩栩如生的活力,這些只能讓過來人言傳身教。”

我一開始拖延了一段時間,本來打算躲回熟悉的領域,於是我將講座的主題定為近期美國企業的金融發展,題目就叫“慢鏡頭下美國的杠桿收購”,主要講述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並扭轉近期的股份回購風潮。我的論點很明確,它會很有煽動性,而且為了讓我自我感覺更加良好,我還對自己說,我講的內容比其他滿是空話的“最後一課”幹貨更多。

在我定下題目之後,我見了一位好朋友兼同事。去年,我們倆還就如何通過逼迫自己面對新挑戰來提高自己進行過一系列辯論。在我將自己的決定告訴他後,他沉默了。我體會良久,才理解他無聲的質問:“真的嗎?你認為這是他們畢業之際所需要的人生箴言?你認為你需要這個嗎?”

他的沉默讓我意識到,若果真如此,我才真的是錯失了良機。他的友誼給了我力量,讓我鼓起勇氣思考對我來說什麼才是新挑戰,那就是讓社會科學家放棄數據和熟悉的經濟學模型。於是我決定放棄熟悉的主題,轉而選擇談一談美好的人生。但是我不過是個普通的中年人,我對生活的美好又有多少了解?

很久以來我一直有一個困擾,那就是人們普遍認為市場經濟,尤其是金融行業,是一個冷酷的領域,只有避而遠之,才有可能得到幸福生活。人們已經對詆毀金融習以為常,先入為主地認為金融對世界貢獻的價值少之又少,更別說其背後有什麼智能可言。金融業高層笨拙地將金融比作“神旨”更是幫了倒忙,加深了人們心中金融並無智能的印象。

但這種對金融、對市場的抵觸從根本上來講就是有問題的。首先,拒絕承認金融與市場是智能的源泉,對解決這個問題就毫無助益。許多高學歷人才從事著與市場經濟息息相關的工作,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金融事務上。我們說金融沒有價值,就是在鼓勵金融從業者從事毫無是非觀,把個人的、道德的自我和工作隔離開來的工作。這是難以持久的。你能一輩子從事沒有智能、準則和價值觀的工作,還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嗎?

先不說這種想法有多麼不切實際,它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我的許多朋友和學生都很愛金融、市場、商業等,他們認為這些事物是對生命的肯定。然而在他們的理解中,金融確實絕非神旨,在金融工作中,他們也沒有感受到真正的樂趣。難道冷酷而缺乏道德價值的東西,真的能給人帶來樂趣和專業領域的成就感嗎?如果這種普遍的認知無用且錯誤,與之相反的觀點又該是怎樣的呢?

意料之中,我選擇的新題目就是“生活中的金融學”,但其實我自己都不敢說理解它的意義。接下來的數周裡,我驚訝地發現,將金融與生活聯系起來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難。講座結束後,作為工商管理碩士的學子們,反應之熱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那些不再那麼高高在上,而是真正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萃取而來的金融智能。職業中期的管理者尤其喜歡這個觀點,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諸多挑戰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之前也有過這種情況:我在兌現承諾的過程中,意外地得到了遠遠大於投入的回報。


作為將金融核心理念與如何使生活更有意義結合起來的手段,講座已經算是很成功了,但這和寫書完全是兩回事。金融與生活的聯系,給能欣賞商業的人群講一個小時不是問題。但足夠我寫出一本書,傳達給形形色色的人嗎?是講座還是出書?

在為這些問題感到困擾時,我突然想起,我見過的最精準的對金融的定義並非來自教科書,也不是來自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的特別報道,而是出自一位塞法迪猶太人於 1688 年在阿姆斯特丹用西班牙語講的一則寓言故事。在《困惑之惑》(Confusion De Confusiones)中,約瑟夫.德.拉.維加生動地描述了讓當時眾多目擊者著迷的初期市場經濟。當時動蕩的市場只有一家公司的股票,那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其勢力與影響力放在今天,應該堪比谷歌、阿裡巴巴和通用電氣的合體。

德.拉.維加的一些理念看上去有些老舊,比如他寫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紅利發放“有時是以香料的形式……完全由董事隨心而定”。但故事的其他部分也出人意料地有現實意義,比如,他為過低利率如何催發泡沫經濟、破產企業該如何重組等提出了一種解釋。

他並沒有枯燥地描述這些市場的本質,而是用講故事的形式——故事的主體是一個商人、一個哲學家和一個股東的對話。商人和哲學家分別代表了實幹家與思想家,因為不懂金融市場的運行原理,於是一同向股東請教。

當哲學家說自己對金融市場知之甚少時,股東對金融的描述讓我最為欣賞:“我必須得說,親愛的老先生,如果您對這神秘莫測的歐洲最公平、最狡詐的事,這世界上最高尚、最聲名狼藉之物,這世界上最精致、最粗俗的商業一無所知,那麼您實在是位無知的人。因為它是學術的精華,是欺詐的典範,是智能者的試金石,是魯莽者的墓碑,是最有用的寶藏,是災難之源,像西西弗斯一樣永不得閑,也是被捆綁在永不停止之輪上的伊克西翁。”

通過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德.拉.維加就展現了金融的至善和至惡——正是這個故事,讓我看到了其他故事中的金融。我一直喜歡故事,但身為經濟學家讓我不再相信故事,而現在我要再來看看它們了。

很快,我就開始在文學、哲學、歷史,甚至流行文化中尋找金融的影子。一旦看出了個中相似之處,我就一發而不可收。我開始理解金融為何與這些領域聯系甚深。許多人不信任市場,尤其是金融市場,因為他們認為市場、金融都站在人性的對立面。但事實也許恰恰相反。金融,其實和人性息息相關。

從另一個視角舉個例子。哲學家弗裡德裡希.尼采認為,所謂責任與義務,根植於“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際關係,即買家與賣家的關係,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關係。這是史上第一次人與人之間出現了高下之分,在這個例子裡,個人第一次開始以其他人作為衡量自己的標尺。至今,還沒有哪個文明尚未發現這種關係。設定價格,衡量價值,確立等價物進行交換——這一切在人類形成的早期思維中占據了很大的空間,甚至這個過程就是思維本身。這就是所謂精明的最早起源:……人類形容自己是一種會評判價值的生物,一種會定價、會衡量的生物,人類‘天生就要算計’”。

擺脫了將金融、市場經濟與人性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後,我決定寫一本書,將二者聯系起來。我希望用這種聯系來糾正金融,讓它更易於被人們所了解。


後面的章節可以以任意順序閱讀,但我對全書的結構安排是有深意的。希望讀者僅僅通過讀幾個故事,就能不知不覺地上一堂金融課,並體察金融的直覺。

雖然很多人都喜歡將金融學類比為物理學,但更貼切的類比其實是生物學。就像分子生物學,金融也有一個分支專門研究生活大廈最重要的一塊磚,這個分支就是“資產定價”。金融的另一個分支叫作“公司金融”,類似於社會生物學,主要研究我們所觀察的世界中偶然的、混亂的部分。本書就遵循將金融大致分為這兩部分的理念。

前三章主要討論資產定價的最基本問題——人們該如何面對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風險?構思本書讓我意識到了保險對於金融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了保險對我的世界觀的重大影響,所以第一章主要通過弗朗西斯.高爾頓的高爾頓釘板、作家達希爾.哈米特、哲學家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還有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斯,講述風險與保險的基本常識。

第二章將保險的邏輯推展到兩大關鍵的風險管控策略——期權與分散投資,與應對不確定性的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本章主要借簡.奧斯汀、安東尼.特羅洛普和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作品來分析金融。有了風險與保險的基礎,第三章我們將分析風險與回報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是如何決定價值創造的條件的。約翰.彌爾頓、塞繆爾.約翰遜以及天資的寓言將成為我們的向導。

金融的“資產定價”分支旨在通過考慮資產帶來的風險,以及承擔這些風險所獲得的回報來評估資產的價值。很多人不相信市場經濟是確立真正價值的機制。本書的第一部分,圍繞價值的問題——價值從何而來,我們應當如何衡量它——從多個角度將金融和人性聯系起來。

資產定價為風險和價值提供了很有力的觀點,但這是以忽略了生活中的混亂因素為代價的。事實上,資產定價的起源就是那個講述了一個小島上生活著一群人的故事,島上的人各自擁有不同的果樹,只能拿自己樹上的水果與他人進行交換。資產定價只考慮了所有者與孤立的資產之間的關係,因此去掉了大量的復雜性,比如企業,復雜的人際關係和資源、信息不對等。這些混亂恰是我們每天生活中都要遇到的,而這就是公司金融的內容。

再接下來的四章討論的就是這些混亂的因素。第四章討論了投資人與其擁有的潛在的經營性資產之間的關係,以及由同樣懷有其個人動機的第三方來參與將出現何種結果。由此凸顯出的委托人(股東)與代理人(管理者)之間的關係,正是公司治理的問題,甚至恐怕是現代資本主義最核心的矛盾所在。如梅爾.布魯克斯《金牌制作人》和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在長篇小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中所展示的,委托代理問題也是我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地代表他人利益時十分好用的基本模型。

既然已經介紹了公司的概念,我們就可以考慮一下,公司應該在何時以何種方式進行組合,也就是所謂的“合並”。在第五章裡,我們將比較其與戀愛的異同,通過探討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興起,以及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併購失敗案,闡述愛情與金融千絲萬縷的聯系。接下來的兩章通過探討負債的概念,以及過度負債的後果——破產,綜合討論了資產定價的風險以及混亂、復雜的公司金融。藝術家杰夫.昆斯和威廉.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讓我們得以從一個更個人化的角度理解借款的承諾。而石黑一雄的《長日留痕》、美國殖民時期最富有之人傳說般的隕落,以及對美國航空公司破產的案例分析,讓我們了解了過度借貸的風險和義務衝突的益處。

最後一章希望能綜合全書,給全書各章所提出的高尚的金融概念與當下金融的相悖之處賦予一點合理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以及西奧多.德萊塞在其作品中闡述了人們眼中典型的金融;而薇拉.凱瑟在其作品中提出了人們應該如何做到與全書各章所提到的合理的金融概念相符的行為。之後全書以一個簡短的後記和詳細的參考書目(包括深入閱讀的建議書目)作為結束。

本書帶領大家略觀了金融的兩大分支——分子生物學(資產定價)與社會生物學(公司金融),希望通過這場剖析金融之旅,還大家一個有血有肉、有生命的金融,讓大家更好地掌控生活中的風險和回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