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4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自 序 莊子與現代人生
第一講 認識莊子與道家
‧莊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莊子虛無縹緲的哲學對實際的人生困擾有作用嗎?
‧莊子所謂的「道」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儒家和道家是互相矛盾的嗎?
第二講 貧困與快樂
‧現代人追求財富,極力遠離窮困,莊子會如何看待這樣的價值觀?
‧莊子自己住在窮街陋巷,窮困得織鞋維生,餓得面黃肌瘦。在這樣的狀態下,他為何能達觀?
‧假如我們不富有,要如何才能做到安貧樂道?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哪些東西是我們應該著重去考慮的?
‧真正的快樂到底是什麼呢?
第三講 面對生老病死
‧莊子如何看待死亡?
‧大多數人難免有面對生老病死的恐懼,莊子會有什麼建議?
‧莊子談養生嗎?
‧莊子的生死觀是怎樣的?
第四講 風險與利益及義
‧莊子怎麼看待「利」,以及逐利時背後必然隨之而來的風險?
‧當有很多人為了逐利,不擇手段,甚至採取一些非法的、違規的方式來逐利時,就需要談到另一個層次了,叫做「義」。「義」是什麼?
‧莊子說過,人要想活得自在應該突破的四個限制中,其中一個就是義利。為什麼利和義會成為一種限制?又該如何去突破呢?
‧在莊子看來,義和利之間應如何取捨?
第五講 與他人相處
‧莊子交不交朋友?他在交友方面能給我們什麼樣的意見?
‧莊子為什麼提出「先己後人」?
‧虛偽造作容易被人討厭,但相反的,性情中人在社會上也容易碰壁,莊子會怎麼看待這兩種人?
‧關於與人相處之道,在莊子給我們的建議中,最關鍵的是什麼?
第六講 與自己和諧
‧以哲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憂鬱症的癥結何在?莊子筆下人物或莊子本人有沒有憂鬱症呢?
‧在莊子歸納的人的情緒中,哪些容易造成憂鬱症?如何避免這些情緒產生太糟糕的後果?
‧人很難一直超越自我或他人,當停在一點沒有前進時,如何讓心感到滿足?
‧莊子會給憂鬱症開什麼藥方?
第七講 與自然和諧
‧人們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常會說「人定勝天」,莊子怎麼看待這句話?
‧人類的欲望不斷擴張、不斷追求文明進步,但在追求過程中卻忽略了節制,直到現在,想回過頭去談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不是越來越困難了?
‧現代很多人會以住到郊區、出去旅遊的方式親近大自然,這符不符合莊子的想法?
‧人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大自然?
第八講 逍遙人生的最高境界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覺得「逍遙自在」離我們很遙遠?
‧生活中天天都有那麼多煩惱,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錢,年紀大了用錢換健康,在這樣的過程中,哪裡有快樂和享受?
‧如果每天都很有計劃地過日子,符不符合莊子的「道」?
‧「道」究竟在哪裡,過逍遙人生的秘訣又是什麼?
‧莊子有所謂「大美」,是要在天地之間去尋找的,在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逍遙嗎?
第二講 貧困與快樂(節錄)
⊙ 現在的人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其實都是夢想著會有好的收穫,這裡面有很多是物質取向的,想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所以大部分人可能不太會像莊子那樣安貧樂道、滿足於現狀。這種追求富裕生活的想法和願望,是不是在莊子看來就不對呢?
莊子不會認為你不對,他會認為,這樣是錯過了重點。如果把人生拉到最後一點來看的話,你會發現:自己這一生錯過了很多重要的東西。譬如說,一些好朋友聚會的時候,你正好沒空,做生意去了;今天家人聚會,你正好沒空,賺錢去了。你這樣來來往往,最後才會發現自己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莊子只是提醒我們,從道家看來,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麼。這一點我們很難做到。通常我們會說,我賺錢也是為了家人快樂,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啊。但是你要問一個問題:多少才算夠?這句話很重要,全世界經濟發達的國家也都在問:多少才算夠?
追求財富的人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擁有一切,可以買到一切。但他忽略了一點,錢不能買到時間。一個人再怎麼有錢,面對生命快結束的時候,他如果說,我寧可付出所有的家產來再活三天,但他不見得可以活那三天。我們不妨倒過來問,你現在還有很多日子可以活,請問,如果讓你再多活那三天,你要做什麼事?那個時候你絕不會說,我還要賺錢。那個時候你會說,我要好好跟家人相處,跟朋友聚會,好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那現在為什麼不做呢?因為我的錢還沒有賺夠。所以在這個時候,你還是要問:多少才算夠呢?了解這一點的話,你就知道,主動權操之於自己。道家的人生最值得羨慕的是,主動權操之於自己,我對自己可以掌控的話,整個世界繞著我轉;我不能掌握我自己的話,就只好跟著世界跑,永遠也追不上。
就像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他說,你對一個有錢人要不要尊敬呢?這要看兩點。第一,他以什麼手段賺到錢?手段必須合法,必須以合理的方式來做,這樣賺到錢代表他聰明,也有本事。第二,還要看他賺了錢之後,對錢的態度如何?有些人賺了錢之後,變成了守財奴,小氣而鄙陋。這樣一來,莊子就會批評了,說明明很有錢了,還好像窮人一樣,到處想辦法找錢,實在是很可憐。如果說,他能夠做金錢的主人,賺了錢之後,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多做點好事,那麼蘇格拉底也會稱讚他。
在《莊子.盜跖》裡面,還提到有錢人有六種缺點。第一種是迷亂,有錢之後就會享受,享受之後就會迷亂。老子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你每天看了太多彩色的東西,聽了好聽的音樂,聽久了之後,你就迷亂了,不知道最後活在世界上到底要做什麼,因為物質欲望會使人迷失。第二種是,這樣的人非常勞苦。你看有些窮人,他每天工作八小時,下班回家,可以拿固定的待遇,雖然不多。而有些富人天天在想,下星期股票怎麼樣做,他比窮人更辛苦,沒有休息時間。然後,莊子還認為有錢人其實應該覺得羞恥,為什麼羞恥呢?你明明有錢了,還常常覺得不夠,他喜歡跟最有錢的比,還要跟別人比別的東西。像比爾‧蓋茲,報紙上登過他的一張照片,他抱著他三歲的女兒,旁邊寫著一句話:「我抱著我女兒,我覺得我最快樂。」很多人說,我抱著自己女兒的時候,怎麼不覺得快樂呢?因為沒有那麼多錢啊。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要記得,快樂有兩個條件,第一是必要條件,也就是金錢,但是所謂的必要並沒有一個標準,我們只須記得「非有它不可,有它還不夠」這十個字,就是必要。第二是充分條件,譬如有家人親近。這個時候就會覺得,我對於其他一切快樂,都可以不在乎了。所以,有錢人永遠不足,有所欠缺,就顯得可恥了。還有第四種,有錢人跟生病一樣。這話倒是被莊子說中了,今天叫做富貴病。然後呢,第五種,有錢人特別多憂慮,每天在煩惱這些錢會不會被偷、被騙、被搶。最後一種,有錢人充滿恐懼,出門怕被綁架,孩子出門也都不放心。所以莊子一口氣列舉了有錢人的六個缺點,我最初讀的時候嚇了一跳,心裡想:還好我不是有錢人啊。
有錢人身上常見的一個狀況是,他的整個心思都集中在有形的財富上,而忘記了人的生命還有其他方面的潛能。人生除了這些有形可見的欲望之外,還有別的部分可以開發。譬如,任何一本書中都會有一些觀念,值得我們去學習與欣賞。今天很多人談國學,只要讀一讀國學,你會體認生命真是可長可久,覺得生命可以很有內涵,這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照顧。我們常常強調,現代人要對自己好一點。對自己好一點,並不是說,有了財富之後,吃喝玩樂,去享受物質,那種好是有它的極限的;對自己好一點,是說了解自己的生命是有身有心,還有靈的層面。在《莊子》裡面提到一個詞,叫「精神」,但是,你必須先做到八個字-─身如槁木,心如死灰。這還得了,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不是跟死人差不多了?他的意思是說,身像槁木一樣,不要有各種物質的欲望,尤其是有形可見的這些享受。心如死灰就是不要有太多的心思,不要一天到晚想這個、想那個。這兩方面能夠自我約束的話,對身與心加以修煉、調整、約束,最後就會出現兩個字,叫做精神。意思是說一個人有沒有精神,就看他的生命有沒有往上提升到屬於靈的層面。其實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把財富當成生物所需要的飼料,或者各種所謂食欲的滿足。如果我是一頭牛,給我最好的草料,我就覺得很幸福,但是人不只是牛。人除了有生物這一面,我們不會否認有生物這一面,莊子有時也要去借錢啊,但是我們更要肯定的是,人還有往上提升的層面。所以,我們學習道家之後,對於人生的價值觀要有所調整。
⊙ 假如我們現在不富有,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安貧樂道?在我們有限的生命當中,如果不全力以赴去追求財富,那麼還有哪些東西,是我們應該著重去考慮的?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參考西方現代人的一些觀點,同古代莊子的智慧其實是相通的。譬如,西方有一句話,說快樂有兩種,第一種是取得你所要的,第二種是享受你所有的。大多數人不知道第二點,只知道第一點─「取得你所要的」,所以一輩子都在追求各種的目標,而忘記了「享受你所有的」。事實上,一個人只要能夠好好珍惜自己所有的一切,這裡面自然也有快樂。只要能夠掌握到第二點─「享受你所有的」,當下就會感到生命的幸福。
我們先引述一段典故,說明為什麼我們要分輕重,分本末。莊子在〈讓王〉篇提到一個「隨侯之珠」的故事。隨侯是個諸侯,珠是寶珠。他說,你用隨侯的寶珠,去打一隻麻雀,打中的話,一隻麻雀算什麼,而所用的寶珠很貴重。那麼我們這一生,用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生命去追求外在的財富,即使你得到了外在的財富讓別人羨慕,但是損失的卻是你的寶貴生命。
道家認為,如果能夠讓你的生命安其天年,能夠全身保真,那是最理想的。你這一生,假設可以追求十樣東西,你要怎麼安排順序呢?我們不能否認財富是必要的,我一直強調必要,必要就是說非有它不可,不然怎麼過日子呢?但是有它還不夠,人生的關鍵就在於,我怎麼樣去掌握不夠的部分。從道家看來,從莊子看來,你問他說,怎麼樣才算夠呢?他會告訴你,最高明的答案是能夠覺悟到「道」。「道」就是整體,就是人活在世界上,本來並沒有什麼不足與欠缺,因為一切在「道」裡面。所以莊子很喜歡說,最好像魚一樣,在江湖裡面忘了自己是誰。人能夠有這一生,都是由於緣分成熟;只要緣分成熟了,你就好好過這一生。你本來已經具備一切所需要的東西,如內在的智慧覺悟的能力,這是每一個人都平等具有的。現在,如果設定的價值觀是要追求財富,你恐怕會為了這個價值而犧牲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莊子就是提醒我們這一點。那些更有價值的東西,我剛才只是指出最高的一個,就是覺悟「道」。
雖然這是很難的挑戰,但如果有正確的教育和正確的觀念,還是可以做到的。譬如,我們所謂的貧窮和財富本身都跟快樂沒有直接的關係,重要的是,有沒有那個「道」可以讓你感覺到安頓。我們可以把「道」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人生所走的路。人每天都在生活,生活就是選擇,選擇就構成一個方向。你到底在往哪一個方向走?這就是所謂的儒家有儒家的道,道家有道家的道。你只要察覺自己是在走一條路,你就要問自己:我是不是越來越接近我的目的、我的終點?所以談到人的生命的時候,要記得不能從平面來看,而要從立體來看。從平面來看的話,人跟動物沒有什麼差別,就像「食色性也」一語所說的;從立體來看的話,就會要求自己逐步擺脫身體的物質欲望。因為人在不同的年紀,身體狀況不一樣,想法也會有改變,有些人到年老的時候發現身體不行了,不敢多吃,不敢多玩,要不然鬧人命了。這時候如何提升自己的品味呢?有些人很直接,進入拍賣市場買藝術品去了。但是即使你買了藝術品,還是受外面的價值觀念所影響。你終究還是要問你自己:我如何為自己找到一種正確的觀念?所以在國學裡面的道家思想,對很多中年以後的人,特別具有啟發性。
最後我想指出,道家絕不是主張,你學了道家就一定要窮,窮才能快樂。他不會這樣講。他會說,不管你有錢、沒錢,都不要太在意這件事情。所以我們也經常強調,道家的思想叫做無心,不要有心,你一有刻意的想法,就會執著了。你活在世界上,如果是無心而為,譬如說,去買彩券,中了就中了,沒有中就算了,也不要太在意,因為你去買的本身就有想發財的企圖;如果我正好碰巧發了財,也不要把這個當作我生命裡面真正重要的東西。凡事隨遇而安,「遇」即遭遇,包括富貴,也包括窮困,你不管富貴、窮困,都可以感覺到生命的安頓和快樂。所以我們一再強調說,面對窮困和財富的時候,要常常記得,不要完全受外面的觀念所影響,一定要反過來問自己:我怎麼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快樂、幸福?因為快樂與財富、貧窮沒有必然的關係。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