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擁抱叛逆期:輔導室裡孩子的真心話
滿額折

擁抱叛逆期:輔導室裡孩子的真心話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情緒失控、行為脫序⋯⋯
孩子到底怎麼了?
叛逆,是孩子表達的一種方式,
希望被關注、渴望被愛、
期盼同儕的認可……
他們需要傾聽,也需要陪伴,
需要父母能夠多懂自己一點,
身為父母,你真的聽見了孩子的聲音?
還是只是希望聽見孩子說出你想聽的話……
身為輔導室老師,
孩子最好的大朋友,
要用她教育現場聽到孩子說的真心話
告訴父母們
如何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更了解孩子的想法,
並提供實用的溝通技巧,
讓你和孩子之間不再只有爭執與冷漠……
一起陪伴孩子度過這敏感的叛逆期。
本書特色
◆輔導老師親自執筆,更貼近實際狀況
青少年議題的書籍中,多以心理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身心科醫師執筆,從理論的角度切入,往往較少著墨於每個孩子各異的特殊氣質。身為輔導老師,作者天天與孩子接觸,將孩子們之間的相談與輔導所發現的問題,引導的過程記錄下來,更能貼近真實情況,提供家長們最有幫助的相處建議。

◆從老師到家長,都是輔導範圍
書中探討的議題,包括青少年在學校遇到的困難,也討論來自家庭內部動盪所產生的問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除了引導孩子,當問題的核心在家長或導師身上時,作者也請家長反思,與導師長談,從各方面解決孩子的困境。

◆具體建議整理完善,讓父母不迷惘
作者以故事鋪陳每個孩子的故事,輔以引導或諮商的技巧,每篇文章的最後,將運用到的技巧或建議,貼心地整理好,讓讀者能夠一目瞭然,再次回顧反芻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誠摯推薦
王玥好─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白麗芳─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余懷瑾〈仙女老師〉─TEDXTaipei演說家/講師/作家/教案設計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陳安儀─親職教育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楊傳峰─《為孩子張開夢想的翅膀》作者

(順序按首字筆劃排列)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學校裡,那個溫暖角落的美麗風景/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你知道,學校裡有個單位,叫做輔導處(室)嗎?

你知道,輔導處(室)裡有個老師,叫做輔導教師嗎?

你相信你知道!你甚至知道,輔導教師的功能與任務是什麼。然而,你若是學生,你會主動前往求助嗎?你若是家長,你願意讓孩子接受心理輔導嗎?你若是學校老師,你懂得運用輔導資源,並與輔導教師並肩合作嗎?

這就不一定了!即使台灣的輔導工作體制在全球數一數二,但大眾對輔導工作或輔導教師仍有許多誤解或迷思,這導致了,許多孩子沒能第一時間獲得幫助,而輔導單位則長期被外加了許多非本業的任務。

羅可老師身為國中的輔導教師,寫了這樣一本書,讓社會大眾窺見,輔導教師是如何幫助孩子的!書中提到了各種學生常見的困擾樣貌,有些是孩子自己的痛苦,有些則是,周遭的大人感到困擾。

不論孩子是如何走進輔導處(室)的,羅可老師總是願意去理解孩子究竟遇到什麼困難了,這與我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始終相信:「孩子的問題行為,顯示孩子遇到困難了;持續的問題行為,代表孩子持續處在困難中」。如果,師長沒辦法看到孩子的困難,而一味要求孩子改善行為表現,只會造成兩敗俱傷。

問題是,光是要能「理解孩子的困難」,就很不容易了!試問,你要如何讓一位抗拒很深、對大人敵意很強的青少年,說出他的痛苦與無力?羅可老師不斷在書中示範,如何透過同理與關懷,讓孩子感到放鬆,讓孩子願意信任,透過好奇探問與聚焦期待,找到孩子的內在需求,而能一步一步地進入孩子的內在世界。

許多人常誤會,輔導與諮商不過就是聊聊天,輕鬆容易。然而,輔導工作是門專業,需要用上許多專業技巧;實際在幫助孩子時,也是困難重重的。那些阻礙,多是來自於家庭或學校系統本身,也常會讓輔導教師深感無力。

因此,羅可老師也不斷在書中提到,系統合作的重要性。如何與導師聯手,如何與家長溝通,改變系統中的關鍵人物,打造支持孩子改變的環境——有時候,真正需要改變的,是大人呀!

這本書,除了是學校輔導工作者的專業指引,我更期待有更多的老師或家長,都能讀讀這本書。你會知道,校園裡有個溫暖的角落,裡頭有些不為人知美麗風景,是如何由專業、熱忱與愛,交織而成的。


推薦序
為親師搭建的重要橋梁/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這幾年我帶領過數百場家長講座或親職團體。當一群家長聚在一起的時候,最感興趣的話題就是「幫某些老師打分數」。

「A班老師很混、上課只會照著課本念經。B班老師認真多了,既嚴格又常幫孩子考試,希望孩子明年可以被B老師教到。」

「輔導有什麼用?那些年輕的老師太單純了,孩子在他們面前裝乖巧,回家才露出真面目。」

「當老師有夠輕鬆,每天上班就等下班、才開學就等暑假,放假還有錢可以領。」

事實上,我從家長對老師的評價中感受到,他們對於「教師」這個角色抱持著極大的期待。他們好希望孩子在這個老師的帶領下可以學會自動自發、乖乖聽話、知書達禮、擁有良好的人際互動技巧……。

「如果這些事情老師全都包了,那你們要做什麼?」我經常用這句話敲碎父母親超乎現實的期待。即使是把孩子帶來諮商,都需要家長在諮商室之外,協助配合調整態度與管教方式,如此才能讓孩子獲得最大的幫助。

很多時候,親師之間的衝突不是真的想攻擊對方,而是因為不清楚彼此的付出、無奈,以及挫折。教師希望可以滿足家長對他們的期待,家長也擔心被教師認為疏於管教、不懂得管教孩子。彼此都是對孩子的愛,卻在碰撞的時候產生了傷害。

所以,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我認為這一本書的價值不只是分享輔導學生的歷程,而是從「專任輔導教師」這個角色出發,幫助家長、其他教師,甚至是對輔導充滿好奇的人,了解學校輔導工作到底如何進行?輔導老師與學生都在談些什麼?

你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會有二個極大的收穫:一是在你的教養之外,了解另一個專業的輔導教師如何評估孩子的行為問題。你可以觀察自己的評估與老師的評估有哪些差異?或者有哪些共識?從而提升你對孩子的理解。

另一個收穫是,這本書能幫助你輕鬆地獲得許多對話技巧,幫助你與孩子開啟話題、深入聽見孩子內心的感受與想法,促進你與孩子之間正向的互動與連結。

翻開這本書,讓你知道學校如何輔導你的孩子,以及,也幫助你更了解如何與孩子相處。

作者序

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成長養分

從沒想過自己會有出書的這一天。

去年七月份在粉專上收到出書邀約,興奮、驚訝又緊張,但也擔心自己完全沒有寫作經驗,是否能寫出好作品?出版社告訴我,很喜歡我在任教中的思考視角以及動心的故事,他們在我的文章中看見了我的「用心」,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也讓我決定接下這份挑戰。

曾經我在課堂上做過一個調查,我問孩子們:「當你們生活中出現困難時,你們會優先找誰討論?」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找朋友、同學以及網友們,但就是不會找家長。「為什麼你們不找家長討論呢?」「因為找他們只會被罵而已啊,他們不會聽,還會唸小孩子煩惱這些有的沒的幹嘛。」

然而,同時我也收到很多家長的抱怨:「為什麼我的孩子都不跟我說心事?為什麼孩子都無法溝通?」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青少年在想什麼?在乎什麼?重視什麼?在他們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哪些議題?而身為主要照顧者的我們,可以如何陪伴孩子走過這一段青春歲月。

信任關係一直是我得以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重要關鍵。大家都知道「傾聽」與「陪伴」,除了技巧之外,我在這本書中也整理了許多實務經驗,以故事與對話的方式呈現,包含不同的策略與作法。

如果您問我,輔導是怎麼一回事?我會跟您說,輔導就是個「陪伴」。陪伴孩子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問題、尋找生活目標,分享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曾經我的大學教授說過一句話:「我們學輔導的,都很習慣等到對方有困難時才去陪伴,但其實那些生活中的快樂,也需要有人一起分享。」

我們都是孩子們生命中重要的存在。「陪伴」能支撐起輔導技巧、晤談技術以及心理學相關知識背景,「陪伴」中有傾聽、有同理、有理解、有接納,長時間的陪伴能帶來力量與改變,因為陪伴本身就充滿愛與療癒。

我是一位專任輔導教師,我很熱愛這份工作,也很榮幸成為一位助人工作者。

 

目次

推薦序—學校裡,那個溫暖角落的美麗風景
推薦序—為親師搭建的重要橋梁
作者序—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成長養分

Chapter01學習路上的顛簸
寫作業這個難題
孩子選擇作弊的背後
別輕忽孩子的焦慮
可以不要吃過動藥嗎?

Chapter02叛逆期的偏差行為
抽菸有這麼嚴重嗎?
暴力,是不被允許的
當憤怒左右了孩子的行為
說謊的背後藏有孩子的渴望

Chapter03情竇初開的心
因失戀而痛苦的青少年
渴望愛情的年輕心靈
對身體好奇的青春期
孩子偷嘗禁果了

Chapter04人際關係的煩惱
孤單的孩子渴望愛
當孩子身邊沒有朋友
面對霸凌,我們還要知道的
女孩們間的小團體

Chapter05情緒洪流的威力
開心不起來的孩子
自傷的孩子,其實在求救
當孩子想要離開這個世界
沉默也是一種表達
陪孩子面對死亡

Chapter06家庭內的動盪
目睹家暴,所留下的傷痕
家暴與管教的界線
別讓孩子當小大人
解開孩子的負向共依附枷鎖
離婚,是孩子的世界末日

Chapter07那些中輟、拒學的孩子
一上學就全身不舒服
師生間的緊張關係
寧願請假也要拚事業的男孩
8+9圈大姐頭的改變

Chapter08一起走入孩子的心
孩子只希望爸媽懂
給出有品質的陪伴
沉迷,也許只是缺乏安全感
可以喜歡老師嗎?

書摘/試閱

孩子選擇作弊的背後
務必讓孩子明白,分數不會影響父母的愛

即便知道作弊是不對的事情,但孩子還是有可能選擇這樣的方式來獲取成績。比起處罰或是責備,更重要的是去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之路上,不被成績的高低左右價值觀。


「艾薇,妳還好嗎?」

孩子驚訝地抬起頭看看我,原本以為被叫進輔導室也是被訓斥、被警告,卻沒想到我的第一句話竟然會是:「我想一定有很重要的原因吧?有妳很在乎的東西?所以妳才會選擇作弊?」她看著我溫柔地說出這些話,神情也慢慢從憤怒、震驚、自責轉變成專注。

「學校的銷過方法必須有幾個月的課堂觀察,所以妳必須先……然後……」我知道孩子剛剛才被學務處叫去寫自述書,會被記過處分,所以先向艾薇說明了銷過的辦法和步驟,她也很認真地聽完我的說明,整個人的狀態明顯地沒有像一開始進輔導室那樣的緊繃、防衛。

「那妳願意跟我說說看,是什麼原因讓妳作弊嗎?」我釋出善意,邀請孩子說說作弊的原因。

「嗯,我知道作弊是最笨的方法,但我不想讓他們失望,我也不想去補習班。」

關於作弊這件事,孩子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也為此感到非常後悔,這是她第一次作弊,因為爸媽在段考前就不斷地給予壓力,希望她可以拿到一個好分數,她自己也希望能因為分數讓爸媽感到驕傲,所以選擇了作弊。

專輔老師這樣做……
「我爸跟我媽知道後很生氣,他們完全不想聽我說話。」

艾薇的爸媽跟許多家長一樣,第一時間感到非常憤怒、焦慮,但如果家長在第一時間只是一味地指責或拳腳相向,反而只會把孩子愈推愈遠,如果使用羞辱的方式來讓孩子記取教訓,也只會強化情緒上的反抗,使孩子變本加厲,所以聆聽孩子說明作弊可能存在的理由很重要,這並不表示我們接受孩子用作弊的方式來獲得不該有的分數,但如果都不去聽聽孩子為什麼作弊?那就會更沒有機會去跟孩子談這件事了。

讓孩子說說作弊的動機
處理作弊行為,首先要面對的是孩子說謊的原因,我們可以先找到一個能夠讓孩子卸下心防的環境,在介入處理時也必須考量到孩子的自尊心與感受,試著了解作弊行為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在保持情緒冷靜的狀態下,向孩子分析作弊可能會帶來的後果與損失。

國中階段的孩子其實都很清楚作弊是不對的行為,但為什麼還是要作弊呢?這是否代表作弊所獲得的東西已遠遠超過作弊所要付出的代價及損失?那些東西又是什麼?

賞罰不適當都會影響孩子的判斷
艾薇之所以會選擇作弊是因為不想考不及格、不想讓爸媽失望,以及不想補習。

許多家長在鼓勵孩子時,都會使用「你怎麼會考出這種爛分數?錯一分打一下」等等處罰制度,因此當孩子考不好時,比起自己的感受,更會先想到父母的感受,害怕爸媽生氣、害怕被處罰、害怕被剝奪原本喜歡的事物等等,這導致許多孩子會選擇作弊都是基於「恐懼」的心理。

孩子恐懼的來源可能來自於家長、自己或其他人,父母除了使用處罰制度外,也經常會使用獎勵機制,像是為了鼓勵孩子,提前在考試前宣布好成績的獎勵品,「如果你考幾分,我就送你一台平板電腦」,這樣的獎勵行為看似在增加孩子的動機,但其實也會導致孩子「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獎勵制度不是不可行,只是獎勵的比例必須把孩子的程度與目標一起考量進去,如果獎勵品太過昂貴,超過作弊所要付出的代價,那麼孩子就可能會選擇作弊,獎勵品就反而成了孩子作弊行為的誘因。
(未完待續)


當孩子想要離開這個世界
先穩住孩子的情緒,再慢慢打開心房

自殺一直是位於青少年十大死因之第二位,因此當孩子出現焦慮、憂鬱、沮喪,變得沉默或退縮,或是出現破壞等好鬥行為,在生理上有失眠等狀況,身邊的大人們就得多多留意。

「這是你們最後一次看我留言了。」

「我明天就會離開了。」

「再見。」

志祥一早無故未到校,家裡電話打不通,家長手機也無人接聽,導師覺得情況不太對勁,同學趕緊拿了昨天晚上志祥在班級群組傳的一段話給導師看,導師一看嚇傻了,連忙通知輔導室與學務處。

由於志祥之前就是我的二級輔導個案,我們已建立不錯的信任關係,所以很快的我就透過孩子在校外的朋友幫忙協尋,最後終於在學校附近的河堤邊找到他。

最危急的前三十分鐘
「志祥?志祥?你還好嗎?」

孩子坐在地上抱著膝蓋,看到我們後情緒變得非常激動,不斷大吼著:「你們不要過來。」接著孩子躺在地上啜泣:「反正你們也只是要叫我回去上課而已,離我遠一點,走開!」我擔心孩子的情緒過於激動,所以沒有繼續往前走,「好,志祥,我不靠近,那我可以坐在旁邊陪陪你嗎?」我與他保持著一段距離,然後不停地叫著他的名字,希望能藉由志祥對名字的敏感度來打斷他當下的負面思緒。


「今天的河堤蠻美的,風吹來也蠻舒服的。」、「你坐在這裡多久了?會不會冷?」不論我說了什麼,孩子都沒有回應,於是我開始進入自言自語模式,試著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能被動的暫時抽離負面思緒,然後我也營造了比較輕鬆的話題,讓他的情緒能有些緩和空間。「志祥,雖然我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但我知道你會在這裡,一定是有什麼事情讓你很難受。」我同時揣摩並同理著他的情緒,待孩子的情緒逐漸冷靜下來。「我們一起回輔導室好嗎?你先不用急著回教室上課,我很在乎你怎麼了?我會等你準備好了再來開口談。」

專輔老師這樣做……
當孩子陷入極度負面的情緒和思緒時,我們可以先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透過不斷的叫名字來引起注意,或是陪孩子說說話,如果孩子願意說就靜靜聽孩子說,如果孩子不願意說,那就由我們來開啟話題,這些話題也都必須避免引起孩子更大的情緒波動,先陪孩子度過情緒風暴最危急的前三十分鐘,待孩子的情緒緩和後,我們才有機會進入問題核心,與孩子討論這些情緒的成因。

自殺風險評估
「我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家裡根本沒有人在乎我,也沒有人重視我。」志祥表示昨天晚上一個人在房間的時候,突然覺得人生沒有希望、沒有任何的意義,於是走到了陽台傳訊息給同學們,因為不想待在家裡,也不喜歡這個家,所以計劃今天就要離家出走,但走到了河堤邊,想到昨天有同學一直勸自己不要衝動,就坐下來冷靜,只是沒想到手機開機之後,有這麼多的訊息和電話湧入,一大群朋友都在找自己,這讓他很訝異,也有點開心。

「老師很開心你沒有做出衝動的事。」我再次肯定了孩子,也強化大家對他的關心與擔心,我告訴志祥:「我們都很在乎你。」

由於志祥在班級群組傳的訊息是具有自殺意念的,所以我先進行自殺風險評估,判斷他目前處於自殺風險的哪一階段?是低度、中度還是高度?除了有自殺意念外,是否也曾經出現過自殺企圖或自殺行為?藉著一系列的評估問題來確認孩子的自殺計劃已落實到什麼程度?是否有立即的自殺危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自殺意念的?」、「自殺意念持續多久?」、「自殺意念出現的頻率高嗎?」、「是在什麼事或什麼地方出現自殺意念的?」、「曾經想過用什麼方法來自殺?」、「是否求助過?」、「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最後沒有做出自殺行為的原因?」

延緩孩子的自殺衝動
進行自殺風險評估及相關通報後,我也跟志祥簽了一份「不自殺契約」,與孩子約定好當自己又情緒低落時,做些其他事情來緩和自己的自殺意念,藉由契約來降低執行自殺行動的衝動。不自殺契約的目的是在為孩子爭取更多時間以減少自殺危險,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在簽署契約書後也並非一定就不會自殺,所以我也陪著志祥討論面對負面情緒的其他方法,「當自己又陷入負面情緒時可以做些什麼?」如果身旁有人可以聊聊天、說說話,也可以讓自己先暫時停止這些負面思緒,我們在不自殺契約寫下論出現自殺意念的時候,可以聯絡誰?身邊有哪些可利用的資源?

(未完待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