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滿額折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定  價:NT$ 700 元
優惠價:9063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9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團隊服事,在聖經舊約與新約的敘事中不斷地出現。
創世記裡的亞當、夏娃,出埃及記的摩西、亞倫,到使徒行傳的保羅、 巴拿巴,他們的服事過程與果效,都可以用團隊的觀點檢視。

保羅與巴拿巴的例子,呼應我們的經驗,
團隊服事真是不容易,當年如此,
我們處在後現代、全球 化、多元、社群媒體包圍的環境更是如此。

本書對教會與非營利機構的管理問題,鑽研到表面之下,從比較有系統的觀念來挖掘可能的解決之道,根據麥肯錫(R. Alec Mackenzie)的研究並經過本書作者群大幅修改後,加入了符合聖經的世界觀以及 21世紀的背景,架構出「基督徒管理系統」圖表──此圖表是永續循環組織機構的重現,一旦此循環成為組織的生命,就會周而復始不斷重覆,針對現況的評估會重新整合神學思考,使規劃、組織、人事、指導、評估的各功能有新樣貌。

《事奉有夠神 : 團隊服事的23堂課》作者群衷心希望把理論與現代的實踐調和,使本書成為在未來幾十年都具備價值的資源!

※感謝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

林志榮
這本書確實可以幫助到幾乎是所有領域、所有職分的基督徒,讓大家成為「忠心有見識的管家」。筆者祈禱上帝賜福使用這本書的弟兄姊妹,因著研習現代管理學,獲得事工上的範式移轉,經歷恩典成為忠心有見識的管家,藉著服事使人得福,造就自己,同時榮耀上帝。
──本書催生者、台北基督徒康華禮拜堂長老及Accenture 公司前合夥人暨臺灣區副總裁


胡維華
對於教會管理,我們都有富翁的理想與熱情,如果再加上「國王馬車夫」的知識與經驗,教會的樣貌與內涵就會大大地不同,這正是《事奉有夠神》所要提供的寶貝,也是我們迫切需要本書的理由。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台北信友堂東區福音中心牧師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畫順序)

陳寬義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主任、台灣神學院教牧博士班主任

莊信德
台灣神學院特約助理教授、台中磐頂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作者簡介

作者群介紹

邁可·安東尼 Michael J. Anthony
美國百奧拉大學泰博特神學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 Biola University)基督教教育教授

蜜雪兒·安東尼 Michelle Anthony
美國加州教會(Coast Hills Community)新世代事工牧師

蓋瑞·布萊德腓特 Gary Bredfeldt
美國慕迪聖經學院(Moody Bible Institute)基督教教育教授

東尼·布克南 J. R. "Tony" Buchanan
美國佛羅里達基督教大學(Florida Christian College)執行副總裁

高登·卡特勒 Gordon Coulter
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神學院(Haggard School of Theology, Azusa Paci?c University)基督教教育教授、實習教育主任

珍·卡爾 Jane Carr
美國百奧拉大學泰博特神學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 Biola University),基督教教育副教授

詹姆斯·伊斯泰普 James Estep, Jr.
美國林肯基督教大學與神學院(Lincoln Christian College and Seminary)
基督教教育教授

馬克·辛普森 Mark Henze
美國百奧拉大學泰博特神學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 Biola University)博士生、律師

理查·雷塔 Richard Leyda
美國百奧拉大學泰博特神學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 Biola University)基督教教育副教授

賴瑞·普歇爾 Larry Purcell
美南浸信會神學院(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基督教教育
副教授

馬克·辛普森 Mark Simpson
美南浸信會神學院(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基督教教育
教授

丹尼斯·威廉斯 Dennis Williams
美南浸信會神學院(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基督教教育
教授,研究院院長

名人/編輯推薦


目錄

中文版序
推薦序
引言
 
第一部 整合
 第 一 堂 基督教管理學的聖經觀點
 第 二 堂 管理的神學

第二部 規劃
 第 三 堂 建立使命與異象
 第 四 堂 發展目標
 第 五 堂 發展事工策略
 第 六 堂 制定政策與程序
 第 七 堂 預算的編製與解讀
 第 八 堂 事工的目標管理

第三部 組織
 第 九 堂 組織架構
 第 十 堂 工作說明書的界定
 第 十 一 堂 開一場有效能的會議
 第 十 二 堂 事工領導者是促進改變者
 第 十 三 堂 組織的決策與溝通

第四部 人事管理
 第 十 四 堂 召募與篩選志願者
 第 十 五 堂 培養團隊成員
 第 十 六 堂 事工中的法律與倫理考量

第五部 指導
 第 十 七 堂 培養領導者
 第 十 八 堂 事工中的指導人
 第 十 九 堂 轉化群體成團隊
 第 二 十 堂 領導策略
 第二十一堂 董事會/長執會與委員會

第六部 評估
 第二十二堂 檢討工作績效
 第二十三堂 評估事工效能

 註釋
 索引


 

目次

目錄

中文版序
推薦序
引言

第一部 整合
 第 一 堂 基督教管理學的聖經觀點
 第 二 堂 管理的神學

第二部 規劃
 第 三 堂 建立使命與異象
 第 四 堂 發展目標
 第 五 堂 發展事工策略
 第 六 堂 制定政策與程序
 第 七 堂 預算的編製與解讀
 第 八 堂 事工的目標管理

第三部 組織
 第 九 堂 組織架構
 第 十 堂 工作說明書的界定
 第 十 一 堂 開一場有效能的會議
 第 十 二 堂 事工領導者是促進改變者
 第 十 三 堂 組織的決策與溝通

第四部 人事管理
 第 十 四 堂 召募與篩選志願者
 第 十 五 堂 培養團隊成員
 第 十 六 堂 事工中的法律與倫理考量

第五部 指導
 第 十 七 堂 培養領導者
 第 十 八 堂 事工中的指導人
 第 十 九 堂 轉化群體成團隊
 第 二 十 堂 領導策略
 第二十一堂 董事會/長執會與委員會

第六部 評估
 第二十二堂 檢討工作績效
 第二十三堂 評估事工效能

 註釋
 索引

書摘/試閱

 
第十八堂 事工中的指導型輔導
Mentoring in Ministry
珍•卡爾

指導者(Mentor)這個詞起源於希臘詩人荷馬的作品《奧德賽》(Odyssey)。這部作品的故事主要訴說著希臘戰士奧德修斯(Odysseus) 參與特洛伊戰爭,將兒子鐵拉馬庫斯(Telemachus)留給一個名為曼托爾(Mentor)的守護神照顧。特洛伊戰爭打了將近十年,奧德修斯又花了好幾年才順利歸鄉。他回到家鄉之後,發現兒子鐵拉馬庫斯在曼托爾 充滿智慧的教導下,已經長大成人了。1
基於這個故事,我們現在所稱的指導者,指的是可以在一段重要的 關係中,能根本上改變另一個人並且在成長過程中發揮影響力的某個 人。或許能夠定義指導者的最佳人選就是接受過指導者輔導的人。霍華 德和威廉•亨德里克斯(Howard and William Hendricks)這樣描述指導者:「在這個角色中,不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乃在於別人是如何看待 你。」2 當別人給我們或指導者這個頭銜時,無論是否認知到這個事實, 也無論我們是否刻意造成這個事實,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對他人的生命有 一定的影響力。
史丹利(Stanley)和柯林頓則是把指導關係(mentoring relationship)描述成指導者與他人之間的一種交換。「指導型輔導(mentoring)是一段關係,在關係中,有經驗或知識的人,使用合適的時間和方法, 把資源(例如智慧、資訊、經驗、自信、洞見、關係、地位等等)傳 授給接受指導者輔導的對象,藉此幫助他成長或擁有某些能力。3
這類型的指導關係在歷史上可以找到很明確的例子。想到名人,我 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例如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沃爾夫 岡• 阿馬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蘇珊• 安東尼(Susan B. Anthony)、馬丁•路德•金,他們在歷史上做出諸多貢獻而引起人們 的關注。但是我們知道喬治•威勒(George Wythe)這個人嗎?他其實是湯瑪斯•傑弗遜的法律教授,引導他閱讀以及認識許多政治哲學的專業知識;威勒也是審閱獨立宣言起草文獻的人,當傑弗遜離開法學院之 後,仍常常向威勒請益政治上的相關決策。4 或者你認識伊麗莎白• 斯坦 頓(Elizabeth Stanton)嗎?她與蘇珊•安東尼建立了深刻的友誼,引導蘇珊成為女權運動的代表人物,協助爭取女性在財產、工作、教育和選舉的各種權益。5 還有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他是莫札特非常仰慕同時效仿的對象。6 班傑明• 梅斯(Benjamin E. Mays)在金恩博士就讀摩爾豪斯學院時擔任牧師,就經常透過講道的信息灌溉 金恩的心靈,而金恩也非常仰慕梅斯的事工,定期拜訪梅斯,和他一起 討論關於教會事工和社會運動的種種想法。7

指導型輔導的阻礙
指導者機制顯然有非常多的優點,但是若是假設指導過程不費吹灰 之力的話就未免太不切實際了。對於指導者和接受指導的門生而言,雙 方都需要付出相當程度的努力才能讓指導的過程產生果效。對於想要建 立這樣關係的人而言,了解過程中必然會面臨的困難也會有所幫助。以 下就列出可能會面對的困難:

1. 覺得不適任:擔任指導者的人會問自己一些問題:有什麼是我
真的可以做出貢獻的?我們無法成為指導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自認 為沒有可以貢獻給他人的才能或知識。或許是因為我們自己也起步,還 有許多需要學習的。然而事實上,指導者其實也只是在過程中領先一步 的人,自己也還在學習過程中。有句俗話說:「後見之明(Himdsight is always 20/20.)」,指導者需要做的是分享自己的事後之見,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對某個領域的認識與了解。

2. 個人沒有接受過被指導者輔導的經驗:一個沒有接受過指導者輔導經驗的個人,在考量是否要參與指導他人時,就會顯得遲疑不前。他 們會問:「如果我沒有接受過指導,要如何能成為別人的指導者呢?」 然而,事實上,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指導者輔導機制。 指導者這個詞看起來就令人覺得不安,我們要如何能夠成為自己從未見 過或經歷過的角色呢?對於未知的恐懼會使得我們在生命中避免去做許 多的事情,而指導他人也是其中一項。正式的指導者輔導關係其實很少 見,但是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都有某些人曾經對我們的生命發揮過重 要的影響,所以其實我們的周圍處處都有指導的關係正在進行中,只是 我們往往無法將其辨識出來。

3. 錯把監督與指導劃上等號:有這樣錯誤認知的人對自己說:「我
已經在執行監督工作了,監督和指導不是一樣的嗎?我們往往認為監督 者(supervisor)和指導者是同義詞,但事實上並不是。很多人認為因著自己指派工作,監督過程,並且評估同工,所以他們已經在擔任指導者 了。不過,雖然在監督過程中所進行的工作和指導者所做的有非常多相 似之處,但這並不表示所有從事監督工作的人也同時是指導者。奇普• 貝爾(Chip Bell)在《指導者型管理者》(Managers as Mentors)一書中提到:「並不是所有的指導者都是管理者,但是有果效的管理者應該也 發揮指導者的功效。」8

4. 害怕冒險的領導者變得脆弱易感:很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發現自己在人面前無法卸下偽裝,他們自問:「如果我無法符合他們的期待該 如何是好?」害怕別人發現我們真實景況以及無法符合期待的恐懼使得 我們裹足不前,無法擔任指導者的工作。這時候,我們要搞定的對象其 實是自己。人們所期待的並不是完美無瑕的模範,而是某位他們在生命 與事工中可以真實連結的人。他們需要的是和自己一樣,正在生命中的 各樣議題中掙扎的人,也需要有人不時地願意坦承分享自身經驗。

5. 對於指導者型輔導和門徒訓練之間的誤解:有些人問道:「如果我不是屬靈領導者的話,我要如何門訓他人呢?」這樣發問的人把指導 者型輔導的過程和門徒訓練搞混了,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有不同的目的、目標和方法。造就門徒的工作主要是教導聖經、諮商、並 且在另一個人的眼前活出與基督同行的生命;而成為一個指導者則是在 一個人職業和專業的發展上去訓練和幫助接受教導的人。因為兩者都需 要建立親近的人際關係,所以門訓和指導型輔導往往被視為相同的工作 也是可理解的情況,然而,他們最終會有不同的結果。

指導型輔導的兩種模型
指導型輔導的形式可以經由很多方式來達成。這一堂課的目的主要 在討論事工情境中的指導型輔導,並且提出兩種最佳的模式。然而在論 及導生之間的關係和欲達成的目的,要分辨出哪一種才是最好的模式卻 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這兩種分別是同儕指導模式以及羅盤型指導模式(compass mentoring)。展階段,年紀相仿(差距在五至六歲之內),面對相似的壓力,在屬靈 成熟度和事工經驗上也很相近。這些相似的現況可以幫助雙方在關係的 一開始就相對地彼此敞開,也能增加雙方對彼此的信賴感。同儕指導模 式和其餘的指導者輔導模式不同,因為它更專注在兩者之間所建立的 關係而不是以滿足一方的需求為中心。羅伯特• 柯林頓和理查• 柯林頓(Richard W. Clinton)描述這樣的「友誼維繫」(Friendship Continuum)9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從一開始雙方的接觸一直發展到相互指導的關 係,每一個階段都是彼此相連且持續的。下表中的斜體字代表的是要從一個階段接續到下一個階段當中的界線。

 

聖經中也能找到同儕指導模式關係的範式,那就是大衛與約拿單之 間的關係。他們兩人的年紀相仿,也都是戰士和年輕的領導者。他們跟 隨神的心智也是相通的,也願意遵循神的旨意。(撒上14:6; 17:45-47)他們委身於彼此最大的利益、未來的發展和家庭。(撒上18:3; 20:12-17, 42)除此之外,他們還照顧彼此,對彼此坦誠,支持並且鼓勵對方,也 願意為了對方冒險(撒上20:3, 42; 23:16-17)。在撒母耳記上18:1 中描述兩人之間關係的深厚:「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約拿單愛 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但並不是每一段友誼都可以成為一種同儕指導模式的關係。若是在這樣的一段關係中,雙方要能對彼此完全敞開、信任、委身、同時也有 一種相互負責的默契。要有這樣相互指導的關係,有三個重要的特質,那就是要合適(fit)、有趣(fun)並且享有自由(freedom)。10

第一,同儕必須彼此合得來。有的人互動起來絲毫不用花費任何力氣,我們往往也會被這樣的人吸引,同時會想要更深地認識他們。這 樣的人相處起來的相似之處會大於相異之處,這是一種自然而生的自在 感。第二,同儕指導模式的關係要有趣。如果你喜歡和共同指導的對象 相處,你們會想要花時間在一起,花時間相處並且分享經驗有助於增進 關係的親近感。隨意地一起吃頓飯,或者有共同的興趣,例如購物、打高爾夫球或者甚至只是聚在一起打混,都提供了建立關係所需要的機會。
最後的一個要素是自由。這裡的自由指的是雙方能對彼此敞開並且 坦誠的自由。同儕的指導,雙方必須願意向對方敞開,對於所分享的事物感到自在,同時也願意鼓勵雙方對彼此有更多的信任,而這個要素比其餘兩者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培養。當然關係中的透明有很多種層次,然而彼此敞開的深度乃是相互指導關係是否有果效的重要指標。
對於今日的領導者,建立同儕指導型的指導關係是必須的,而研究 指出只有少數的領導者能夠擁有這樣的關係。史丹利和柯林頓認為有五 個關鍵因素會造成領導者走向偏差,而這些關鍵要素包含性關係、權 力、驕傲、家庭和財務。11 領導者向外尋求幫助,把自己交在一段相互 指導的關係之中則可以避免掉入這些問題帶出的陷阱。
一般而言,基督徒領導者都缺乏親密的同儕情誼。向上以及向下的 指導關係在很多層面可以幫助我們發展,但是也有其限制。在監督的關 係中(向上的輔導),我們往往無法分享太深入的問題,因為擔心這樣 會影響我們成效評估的結果,或者更糟糕的是,我們擔心會失去我們的工作。在向下的指導關係中,接受指導的對象往往沒有權力或勇氣指出 我們生命中的問題。而同儕指導的關係就沒有上述的兩種關係所衍生的 顧慮。史丹利和柯林頓建議:「當一個領導者的位置爬得愈高,所面對 的陷阱就愈大,也因此就更需要發展可靠的同儕情誼。」12
那你如何開始一段相互指導的關係呢?以下有幾個步驟可以協助你:

1. 向外尋求:求神幫助能帶人進入你的生活中,能夠在你所負責的事工範圍之外,遇見一個可以對你說實話的人。主動尋找機會與人對話,並且探索可能的改變。
2. 分享你的渴望:當你逐漸發展同儕指導的關係時,邀請他們進入你的生命中,允許他們自由的發問,並且也願意憑著愛心對你說誠實話。讓對方明白你希望在這樣的情誼中獲得什麼協助。
3. 挪出時間:把維繫這段關係排入行程表中優先處理的事項。在發展緊密的相互指導關係時,雙方要經常且持續不斷地互動。當你愈往前 踏出一步,就愈容易建立深度且有意義的連結。同時,定期的定下雙方見面的時間對於忙碌的領導者也是必須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3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