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滿額折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愛的腳蹤:華淑芳修女奉獻台灣60年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終身守護嘉義偏鄉山區醫療,並為醫護教育傾注心力
用無私的愛與信仰,為台奉獻一甲子

「這本來僅是位修女,抑或是修女會的故事,但更希望是我們共同的故事。」—— 陳美惠修女(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總會長)
華淑芳修女(Sister Mary Paul Watts),嘉義聖馬爾定醫院創辦人、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創辦人。1932年生於美國伊利諾州,1956年畢業於美國馬偕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1959年,華淑芳27歲,隻身從美國搭了18天的船來到基隆,前往嘉義梅山協助中華聖母會的修女從事醫療工作。在服務過程中,她深受召喚,決定成為修女,將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如同她學會的第一句中文「真美麗」,台灣成為她待了超過一甲子、心中最美麗且最愛的家。
窮困、疾病、醫療資源缺乏,是當時嘉義偏鄉極為嚴重的問題,華淑芳與修女們在梅山鄉創立海星診所,之後在嘉義市民生路創立啟明診療所,為人們治病。
華淑芳和修女們在會院內的生活相當清苦,睡的是硬梆梆的稻草墊、如石頭般的稻殼枕;總是有蛇、蜘蛛、蚊子等「野生動物」掛在天花板上或四處飛舞;要先用木材燒水,再用水桶提到淋浴間才能洗熱水澡;為了無法前來診所的病患,她和夥伴經常需要徒步好幾個小時,才能抵達病患的家。
華淑芳無法忘記,有次轉送一位罹患白喉的孩子到公立醫院就醫,但因孩子的母親沒有錢而無法辦理住院,當她趕回診所拿錢時,這孩子已經過世了。
一位母親帶著病重的嬰兒,從嘉義海區坐了三、四個小時的車趕到海星診所,但嬰兒仍因病情惡化而失去生命。華淑芳到現在還記得那位母親嚎啕大哭的景象,以及毯子裡的嬰兒那溼熱的餘溫。
太多像這樣的案例,使華淑芳發願要設立醫院,才能拯救更多人。於是她和展蘭芳修女前往美國開啟將近一年的募款旅程,終於在1965年興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自此,聖馬爾定醫院成了守護嘉義人的重要場所,醫院被稱為「美國仔病院」,而華淑芳修女則被稱為「美國大夫」。
華淑芳對台灣的奉獻,使她獲頒:
2007年「績優外籍宗教人士」、嘉義市榮譽市民
2011年「馬偕計畫」認證(外僑永久居留證)
2012年第22屆醫療奉獻獎
2017年中華民國身分證
本書是華淑芳的故事,也是中華聖母會與聖馬爾定醫院創辦初期的故事,更是台灣偏鄉醫療史的最佳寫照。如同華淑芳初來台灣學會的第一句中文「真美麗」,透過這本書,希望將如此美麗、無私、愛的「腳蹤」,傳遞出去!

作者簡介

林保寶/作者

台北實踐大學社會工作系、羅馬聖十字架大學哲學系、羅馬德蘭學院神學系畢業,曾任梵蒂岡廣播電台編譯。
著有:
《老農夫》、《找出路》、《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帶著媽媽去旅行》、《充滿祝福的告別》(天下生活);《毓繡.心中的美術館》(財團法人毓繡文化基金會);《吹海風的路》、《聆聽花開的聲音》、《浪漫台三線人文風光款款行》、《永恆之城》、《幸福角落》、《失意角落》、《人間角落》、《聖母媽媽到萬金》、《誠意呷水甜》、《奉獻》(天下雜誌);《用靜默擁抱世界》(遠流出版);《愛者》、《馬祖世紀末的告別》、《生命的完成》、《划到生命深處》、《生命告別之旅》(天下文化);《牆上烽火》(博揚文化);《莿桐最後的望族》(玉山社);《耕耘心田》(法鼓文化)。

自序 
醫療傳愛一甲子
陳美惠修女(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總會長)
這本來僅是位修女,抑或是修女會的故事,但更希望是我們共同的故事。
二○一七年,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華淑芳修女(Sister Mary Paul Watts)獲准成為「不須放棄原有國籍而可入籍台灣」的嘉義市民,這是她畢生的喜悅與榮耀。華修女常說:「我是正港的台灣人,」她把年華完全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
華修女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由於她非常仰慕中國文化,因而來台加入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駐足台灣也已經超過六十歲月。到底華修女是如何獲得第二十二屆醫療奉獻個人獎的呢? 讓我們來看看她的故事。
傳愛的芳蹤
當大家瞥見聖馬爾定醫院頂端的十字架,一問之下便可知曉,這是修女會發展的醫療事業。我們是怎麼做到的呢?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於一九五二年來台,修會的宗旨係效法耶穌謙卑精神,並按照時代、地方及教會的需要,從事教育、醫療、堂區、慈善安養等傳揚福音的使徒工作。早在修會建院於梅山,天主聖神就導引華修女來嘉義落腳,因而有了今日聖馬爾定醫院。
當時,台灣醫療正值萌芽階段,嘉義山區路途蜿蜒不便,病患常因此延誤醫治而白白送命;也有的病患因醫療設備不足,常需南北往返。擁有醫療專業技能的美籍華淑芳修女,堅持「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的行醫理念,在梅山鄉設立「海星診所」,率領醫療團隊深入險峻山區,以擔架將重症病患抬下山治療。
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偏遠地區居民可以說沒有生病的權利。華修女到山區行醫後,終於讓抵抗力較弱的幼童及老人得以接受治療。她曾親眼目睹幼童因來不及就醫而喪生的悲劇,因此從不拒絕任何就診病患,即使病患沒有錢付醫藥費,她也會義務服務,並提供一些日常必需品,供病患應急。
華修女的醫療團隊,除了提供醫療服務之外,也積極倡導正確的公共衛生教育,以徹底改善當時普遍不佳的衛生環境,進而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對山區居民來說,華修女不但能夠醫治疾病,也提升了大家的生活品質。隨著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會院搬遷到嘉義市,海星診所也從梅山鄉遷往嘉義市,並改名為「啟明診療所」,以擴大醫療服務範圍。
醫療深耕嘉義
到了一九六○年,啟明診療所提供的現代化醫療設施,廣受民眾認同,病患經常在診所外大排長龍,等候就診。華修女為了提升醫療設備與品質,以照顧更多病患,便前往美國募得許多善款,並在嘉義市民權路興建聖馬爾定醫院。而此院名之由來,係為紀念美籍恩人「馬爾定」先生,因為他的鼎力捐助,聖馬爾定醫院方能於一九六六年正式落成啟用。
回想當時,雲嘉地區物資普遍缺乏,在華修女的協助之下,引進美援物資與醫藥用品,嘉惠無數病患,這也是醫院在當時被稱為「美國仔病院」的由來。聖馬爾定醫院建院之初,僅有一百二十八張病床,是不到兩百位員工的地區醫院,但憑藉著群體智慧與愛心,齊心幫助病患脫離病苦,因而贏得民眾的肯定。就是那份肯定與信賴,也為日益茁壯的醫院,奠定強而有力的根基。
一九八六年,我自美國修得醫院管理碩士返國,加入經營團隊擔任院長。當時民權舊院區設備和醫療,已經不足以因應病患的需求,如要提升醫療水準,最現實的考驗就是資金。華修女於是多次回到美國,在冰寒雪地裡,帶著沉重的幻燈片解說、募款。儘管如此,募得款項仍然不足,只能勇敢地向銀行貸款。
所謂「關關難過,關關過」,就這樣,我憑藉著祈禱,從一塊塊磚來堆疊、一塊塊錢來累積,漸漸把醫院環境設備整建翻修,汰舊換新。此時,又幸蒙嘉義市聖本篤會無償提供該會院土地,遂於大雅路現址動工興建地上十層、地下二層的區域級教學醫院。並於一九九六年新院區正式落成啟用,聖馬爾定醫院於是邁向新的里程碑。
等到遷至新院後,醫院在軟、硬體方面均煥然一新。目前聖馬爾定醫院的規模為擁有三十七個醫療專科,急、慢性及長期照護,服務將近一千床的區域級教學醫院。大雅、民權、芳安等三個院區,各有專責的醫療服務。大雅院區——主要提供急、重症醫療及一般診療;民權院區——主要做為精神科門診及日間照顧;芳安院區——為本院附設護理之家,另設有失智症老人日間照護中心及到宅沐浴車的服務,也設有沐浴福祉教室來訓練服務人員。
為提升醫療水準與確保病人安全,二○○九年進一步成立醫療品質管理中心,並持續推動各項品質認證。本院對於醫療服務品質不斷精益求精,連續通過醫院評鑑最高等級。
社福醫療挺進
本院在嘉義地區重大事故中,及時發揮緊急救護功能,降低傷亡人數。如:九二一大地震時期,支援對外交通中斷的阿里山地區醫療,並成立「九二一災區醫療支援隊」,利用每日至南投縣地利村與羅娜村進行義診;其餘如協助支援救護二○○二年阿里山小火車翻覆、二○○五年屏東大同國小畢業旅行於南二高發生翻車事故、二○○五年阿里山公路遊覽車翻覆等。
醫療設備最為缺乏的,尤其是嘉義山區。醫院恰好坐落在阿里山的入口,我們也將愛與醫療送上山,設置全年無休的「阿里山醫療站」,開啟了醫院社福醫療的新頁。醫療站已經設置二十個年頭,儘管過程耗費許多人力和物力,卻也無怨無悔,且至今仍持續進行中。
等醫院站穩腳步,基於修會之宗旨與使命,我們更有動能造福需要的人。
一九九九年,我們開始投入社會福利服務;二○○二年,增設了「失智症日間照護中心」。直到民國二○○五年,再由修會籌款設立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並由本人擔任基金會董事長一職。
基金會以社會福利事務之推動為目的,期望建立「尊重、關懷、正義」的社會。除了興建第一所失智症團體家屋「聖母家屋」外,第二間失智症團體家屋「聖仁家屋」,也正在募資興建中。服務的項目包括長青活力站、銀髮族日間關懷站、原住民部落老人健康站、失能老人日間照顧、暖暖老人食堂服務,以及到宅沐浴車服務。其中與統一超商(7-ELEVEN)合作首間嘉義市「幾點了咖啡館」,更提供高齡失智長輩實習與民眾社交互動的機會。
許多愛與關懷的故事,仍持續在上演,如:協助弱勢幼童穿上愛的鞋鞋、暖暖食堂讓老人溫飽等。我們的醫療團隊,就是從點滴的服務上,讓他們認識耶穌是主。
其實,醫療服務就是愛的服務,就如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竇福音第二十五章四十節)。
傳愛獲得肯定
回顧「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從事醫療工作,已經超過半個世紀,我們的努力,也獲得大家的肯定。
已故方懷正董事長榮獲第七屆個人醫療奉獻獎;本院阿里山醫療團隊榮獲第二十屆團體醫療奉獻獎;華淑芳修女獲得第二十二屆個人醫療奉獻獎;而我本人也榮獲第二十五屆個人醫療奉獻獎。獲獎是肯定過去的努力,其實是對我們有更大的期許。
目前,我承擔的責任就是帶領團隊提升與精進:與國際接軌、邁向智能醫院;持續推動各項認證,以確保醫療服務品質與安全。最重要的是,醫療團隊要心懷「視病猶親」的熱情,秉持創院精神效法基督愛人的精神。
殷切的期盼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說:「在最需要的地方,看到自己的責任,」她也竭盡全力灑下仁愛的種苗,世界各地繼而發芽生根。
聖馬爾定醫院與阿里山居民心手相連,早已是生命共同體,如今,我們深感簡易的醫療站已無法負荷病患的各項需求,所以在阿里山蓋一座「醫院」,方能守護病患,及時挽救他們的生命。
單憑修女和醫療團隊,仍志堅力薄,但只要凝聚社會力量,共同努力,必定如堅石可破。邀請大家一起築夢,以榮耀天主聖名。

目次

序 醫療傳愛一甲子 陳美惠修女(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總會長)
前言 不該被遺忘的故事
第一卷
一、 一九五九年,初抵台灣
二、 影響來台的人事物
三、 有一天,你將成為一位修女
四、 信仰的轉捩點
五、 畢業於聖若望護專
六、 於馬偕大學完成公共衛生學位
七、 搭海明輪離開美國
八、 在台灣的第一個晚上
九、 抵達嘉義梅山
十、 梅山簡陋的修女院
十一、 這裡有太多事情可以做
十二、 梅山最初的印象
十三、 沮喪的時刻
十四、 沒有火雞的聖誕節
十五、 第一部交通工具
十六、 如果有間自己的醫院
十七、 我在這裡能做什麼?
十八、 你在這裡可以做好多事
十九、 中華聖母會的創立
二十、 第一批修女正式發願
二十一、 會祖田耕莘樞機主教
二十二、 從山東到台灣的大逃亡
二十三、 這地方太美了
二十四、 選出首任總會長
第二卷
二十五、 梅山的美國醫師
二十六、 真正開始在梅山的生活
二十七、 還有更深的召喚
二十八、 認真考慮成為修女
二十九、 決定加入中華聖母會
三十、 來自美國的神祕捐款
三十一、 聖誕節通訊
三十二、 兩桶金的夢想
三十三、 成為初學生
三十四、 腰痠背痛的菜園工作
三十五、 心碎事件
三十六、 建院基金從天降下
三十七、 唯一的擴音器
三十八、 設立醫療站
三十九、 公車遊戲
四十、 營養不良和寄生蟲感染
四十一、 中風的老婦人領洗
四十二、 治病與信教
四十三、 看診的交通問題
四十四、 如果有錢買一部車
四十五、 摩托車大夫
四十六、 新總會院落成
四十七、 護士瑪麗安來台
四十八、 華淑芳成為瑪麗.保祿修女
第三卷
四十九、 旅行車變救護車
五十、 白河大地震
五十一、 大地震後的啟明診療所
五十二、 美玲與素雲的故事
五十三、 小麥可的故事
五十四、 如果我們有間醫院
五十五、 赴美募款
五十六、 醫院將以聖馬爾定為名
五十七、 阿娜、三個瑪利亞和寶貝的故事
五十八、 古女士的十個一元
五十九、 計畫趕不上變化
六十、 紐約行
六十一、 展蘭芳修女罹癌
六十二、 募得建院基金
六十三、 他們的故事將永遠是醫院的一部分
續曲
引言
聖馬爾定醫院
阿里山醫療站
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
附錄 聖馬爾定醫院大事紀

書摘/試閱

前言
真美麗
「真美麗!」這三個字,奇妙地勾勒出華淑芳修女與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的故事。
據說,六十一年前華淑芳一個人從西雅圖出發,搭著海明輪到基隆時,在船上學到的第一句中文就是「真美麗」。當時她才二十七歲,剛從醫學院畢業兩年,也還不是修女,許多人猜想──「這破破爛爛的地方,她一定留不住」。
華淑芳原名「葛洛莉雅」(Gloria Joan Watts),一九三二年,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從小嚮往到中國從事醫療服務。她來到臺灣,幫助中華聖母會修女從事醫療工作,取名華淑芳,後來決定加入修女會,一九六二年發願成為「瑪麗.保祿」修女。
一句中文也不會的華淑芳,卻牢牢記住了「真美麗」這三個字,留在臺灣超過一甲子,認為自己是「正港的臺灣人」,二○一七年,在她一手籌辦的聖馬爾定醫院獲頒歸化國籍許可證及國民身分證。
八十八歲的華淑芳坐在輪椅上,仍然清楚記得初抵嘉義梅山時,腳踩高跟鞋走在凹凸不平的地上,鞋跟斷掉的情景。回憶往事,華淑芳露出靦腆笑容,用臺語說:「真歹勢。」
她怕蟑螂也怕蛇,偏偏修女院在梅山山上,有次要洗澡時,一條蛇從天花板掉下來,把她嚇一大跳。
「剛到梅山時很窮,修女沒錢買肉,營養不夠,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她們?」初來乍到的華淑芳嘗試養小豬,她把一群剛出生不久的小豬放在紙箱裡,點上燈泡為牠們保暖。有天早上醒來,卻發現小豬都死掉了,讓她傷心不已。
然而這些都沒讓華淑芳打退堂鼓。她看到修女們、看到當地人的需要,決定加入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簡稱中華聖母會)成為修女,用她的醫療專業來幫助大家。「我覺得很有意思來這邊,可以幫助很多人,」華淑芳用不太標準的國語說,「老百姓都很friendly(友善),好朋友跟我(把我當成是好朋友)。我們的醫院在嘉義,真的有幫忙不小(幫忙很多)。」
其中幾件事,她至今仍然念念難忘。
五十多年前,一位住在嘉義竹崎偏遠山區的小女孩陳素雲,因為撿收竹枝而受傷,感染了嚴重的破傷風,華淑芳她們抬著擔架和醫藥箱趕到小女孩家裡,把她抬下山,用救護車小心地送到高雄醫院,最後小女孩活下來了。五十年後,已成阿婆的陳素雲看到媒體報導華淑芳的故事,想起往事,在兒孫陪伴下,特地從高雄到聖馬爾定醫院來探望華淑芳,包了一包紅包給她。
一九六二年,成大畢業的高材生蘇匡弼,在南部當兵時,因部隊演習發生嚴重車禍,脊椎受傷,下半身癱瘓,後來又因尿道一再感染,導致腎功能衰竭。華淑芳不放棄他,在民權路的聖馬爾定醫院每天為他復健,鼓勵他。後來蘇匡弼病情好轉,一九七六年,發明了首臺適合國人使用的電動輪椅。「這是個奇蹟,」華淑芳說。
有次,一位婦人帶著罹患肺炎的孩子到中華聖母會開設的嘉義啟明診所(當時聖馬爾定醫院仍未興建)求診,診所沒有病床,華淑芳把桌子倒過來充當病床,一旁燒著加藥的開水當作噴霧器,並用塑膠布蓋在四支桌腳上,避免霧氣外洩。修女們日夜輪流照顧這個小孩,直到他三天後痊癒出院。「沒有東西就要發明東西,」華淑芳說。
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讓華淑芳萌生一個想法,「如果有自己的醫院,病人就能得到需要的照顧和醫療」,於是她開始募款籌建聖馬爾定醫院。「不是為了想蓋醫院而蓋,是因為需要,我們看到了需要,」華淑芳說,「看到需要,就去做。」
求錢
有次我問華淑芳修女,一路走來遇到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求錢,」她回答。六十年來,她為了聖馬爾定醫院跟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一直在募款。
有人問華淑芳,為什麼要那麼辛苦地蓋醫院?「是愛臺灣人的心,」她回答。
美國那麼舒服,為何不留在美國?「因為臺灣需要,」華淑芳說。
她不能忘記,有次轉送一位罹患白喉的孩子到公立醫院就醫,因為孩子的媽媽沒有錢而不能辦住院,當她趕回診所拿錢時,這孩子已經過世了。
在嘉義梅山的海星診所時,有天中午門外傳來淒厲的哭聲,一位母親將她奄奄一息的嬰兒交給華淑芳,拜託她救救小孩的命。她從嘉義海區坐了三、四個小時的車,趕到海星診所,但罹患腸胃炎、高燒不退的小孩,還是因病情惡化而失去生命。華淑芳到現在還記得那位母親嚎啕大哭的景象,以及毯子裡的嬰兒那濕濕熱熱的餘溫。
這幾件事讓華淑芳感觸深刻。「我一定要蓋一間有急救、住院設備,而且讓窮人也可以獲得治療的醫院,」華淑芳下定決心。她當時想的是,只有十張病床的小醫院。
不論是在梅山,或是民權院區舊院,每星期華淑芳總會安排幾天到嘉義縣或附近的雲林、臺南鄉間巡迴診療,「去看一看我們的病人,看一看他們的家。」她多麼希望貧苦無依的人都能得到救助。
從嘉義市民族路往大雅路上,遠遠就可以看見,山坡上一個大十字架立在一棟建築上,那是陪伴嘉義人五十五年的聖馬爾定醫院。「他們的婦產科不錯,修女的照顧比較細心、溫暖,」一位計程車司機說。五十五年來,聖馬爾定醫院總是把病患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一日,聖馬爾定醫院在民權路登記開業時,只有兩百名員工,一百二十八張病床。現在的聖馬爾定醫院,除了院長外,有五位副院長,一千六百名員工,將近一千張病床。聖馬爾定醫院是嘉義第一間電腦化的醫院,從地區醫院、地區教學醫院,到二○一一年通過評鑑成為區域教學醫院。
從梅山到嘉義市,從小診所到大醫院,創辦人華淑芳與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修女,感謝天主的照顧,也感謝團隊一起努力。「沒錢沒人,一路走來篳路藍縷,我們始終用喜樂奉獻與堅韌無比的精神,不怕以有限的資源做無限的事,」陳美惠說,「只要開始做,天主就會幫忙成全。」
聖馬爾定醫院把愛送上大阿里山,也把關懷散布到沿海地區,並於一九九四年開始長期照護的服務。多年來,華淑芳與陳美惠一直希望擴大阿里山醫療站的規模,蓋一間「阿里山醫院」,讓當地區民或遊客在突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重症或遭逢旅遊意外時,能就近得到醫治而不至於喪命。
「我們是看生病的人,不是看人生的病,」陳美惠說,服務、信賴與關懷,是聖馬爾定醫院的精神。醫療工作是甜蜜的負擔,救人時很開心,過程很辛苦。「人無法做到完全,要依靠天主,」多年來,陳美惠的信念是:「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

華淑芳用「換」這個字,來說明她從基督教改為皈依天主教,其實也是她從平信徒的醫療傳教士轉為中華聖母會修女的故事。
華淑芳成長在基督教衛理公會的家庭,十一歲時,她聽見醫療宣教士講述在中國傳教的情景,立刻決定未來要去中國幫忙。看了改編自賽珍珠小說的電影《龍種》後,她一路哭回家,打從心裡同情她中國朋友的遭遇。
高中時,華淑芳的爸爸送她到天主教會學校,有天,拉丁文老師保祿院長對她說:「我覺得有一天,妳將成為修女。」華淑芳聽了大吃一驚,因為她並非天主教徒,怎麼可能成為一位修女?「您完全搞錯了,我想成為一位醫療傳教士,而不是修女,」華淑芳對保祿院長說。
「這裡有太多事情可做,但我需要天主幫助,讓我有勇氣留下來,」這是華淑芳剛抵達嘉義梅山時的祈求,她熱切祈求讓她有力量擔負平信徒傳教士的醫療工作。與逃難多年的中華聖母會修女在簡陋的梅山會院生活後,許多問題在她內心盤旋,華淑芳看見天主對她更深的召喚,認真考慮加入中華聖母會,成為修女。
「如果成為她們的一份子,我的生命是否將會滿盈?」華淑芳自問,「如果我以平信徒醫療傳教士身分繼續留在梅山,能否為我的內心帶來平安並成為基督的見證?」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對華淑芳來說是否定的,「我的生命目的,是成為中華聖母會的修女。」
就在遇見保祿院長的十年後,來到臺灣的華淑芳加入了中華聖母會,在嘉義總會院開始初學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八日,發初願正式成為瑪麗.保祿修女。會名之一「保祿」,就是為了紀念高中時的拉丁文老師保祿院長。
中華聖母會現任總會長陳美惠修女,就讀嘉義女中時遇見了華淑芳。「她是我的英文老師,年輕又漂亮,我們完全被她吸引,」陳美惠心裡暗暗決定,「我也要像她這樣。」後來她跟妹妹陳美足(聖馬爾定醫院副院長)兩個人,先後加入了中華聖母會。
「中華聖母會的靈修就是聖母靈修,」陳美惠說,「聖母最大的芳表就是『承行主旨』(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天主的想法不是人的想法。天使向聖母報喜時,聖母向天使說:「這事怎能成就?」 天使向她解釋後,聖母回答:「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
據說,華淑芳每天點一根蠟燭,放在中華聖母會小聖堂的聖母像前。
中華聖母會今年慶祝創會八十週年。「一、福傳;二、教育;三、醫療,是我們修會的三個神恩,我們銘記在心,」陳美惠說,「八十年來,我們順著會祖 田耕莘樞機主教的創會精神走。」中華聖母會的修女們除了在堂區服務外,還創辦聖馬爾定醫院、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並成立中華聖母基金會,幫助貧困弱小。
以下,就是華淑芳與中華聖母會及嘉義聖馬爾定醫院最開始的故事,這些美麗的故事不該被忘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