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全4冊)(簡體書)
滿額折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全4冊)(簡體書)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全4冊)(簡體書)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全4冊)(簡體書)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全4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9 元
定  價:NT$ 354 元
優惠價:87308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拆解為孤獨、自戀、成長、夢想的四本分冊,對應人生四大課題。130mm*185mm的精緻小開本,方便隨身攜帶,隨時隨地閱讀。
對於剛剛接觸心理學,或只是有自我探索需求的大眾讀者很友好,適合作為入門書。


◆細分目錄,每個小標題對應一個具體概念或實際問題,每節短而易讀,讀者需求導向,專治各種現代病(如:無緣無故的累、難以專注、在意他人看法、拖延症、熱情缺失、避免和他人衝突、孤獨封閉、容易被強勢的人影響、難以投入深度關係)

◆精心設計內文版式,四分冊每冊一主題色,專色印刷,更顯精緻。用心考慮讀者閱讀體驗,內頁設計易讀+邏輯清晰+實用

◆本書內容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武老師最有鋒芒、最犀利、“毒辣”的真誠表達,比如他對 “巨嬰”的解讀。

◆挖掘現象下的潛意識,展現思維盲區,剖析行為背後深層的心理動機。隨書附贈“向另一個自己提問”問卷,精心設計15個普通人也可以進行自我探索的問題。

 

 

一個人會在一生中不斷遭遇各種挑戰,甚至顛覆,因此可能迷失。我也是個迷路的人,通過思考、體驗、分享,讓自己的心靈不斷得到淬煉。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是我作為一個經歷千山萬水,仍然在路上的體驗者和思考者的真誠分享。希望它能幫助你自我觀察、自我覺知,更好地成為自己,更好地抵達真實。

 

如果你——

 

.明明沒做多少事,卻經常感到累

.注意力經常分散,難以保持專注

.常常感覺別人在評判自己的言行舉止

.意識到一件事很重要,卻遲遲無法開始

.對自己的工作不討厭,卻也不熱愛

.不會表達憤怒,習慣做一個好人

.覺得比起獨處,與人相處更消耗能量

.面對控制欲強的人,常覺得虛弱無力

.渴望被愛,卻也難以投入一段關係

 

這本書便為你而寫。

作者簡介

武志紅

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 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於北上廣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其代表作《為何家會傷人》出版十餘年來暢銷逾百萬冊,堪稱中國家庭問題第一書。另著有《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等心理學暢銷書。

武志紅老師非常擅於以優美,易讀的語言向普通大眾介紹專業心理學知識,引導讀者進行自我覺察,並以20餘年的豐富行業經驗,帶領為各種社會關係、親密關係,尤其是原生家庭關係所困的萬千讀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與尋求幸福的旅程。

名人/編輯推薦

我發自內心的感激武志紅老師。他給了青春時期、深陷親子關係困境的那個我,一個反思、自我和解的起點。我相信我不是孤例。 ——知乎讀者 馬吉吉

 

武老師對心靈這個東西有直覺,對他人的痛苦有著敏感的同理心,對怎樣走出困境有中肯的見解。 ——讀者 鐵皮人

 

人生只有一次,誰不希望能夠活的更明白一些呢!我不知武志紅老師的思想是否絕對正確。但他們確是給我種下了一顆發現自我的種子,讓我在困惑不已的時候,能夠嘗試從自身出發尋找答案。 ——讀者 旅行達人

 

他的書讓你能找到自己問題的源頭在哪。 ——知乎讀者

我們的一生,我一直講,人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

然而,這條路上當然不易。

最好是,人一開始在原生家庭裡獲得祝福,而形成溫尼科特所講的基本感知:有一個不報復的人(指養育者),以讓孩子獲得這樣的感覺——世界歡迎你的本能噴湧而出。

即便如此,一個人也會在一生中不斷遭遇各種挑戰,甚至顛覆,因此可能迷失,最終再回到這種基本感知上。這看似是彎路,但這是生命的真實過程,也是一個人的心靈不斷得到淬煉的過程。

部分上,我在我的原生家庭裡獲得了一些祝福,因此我可以有自由地寫作和思考,但同時,作為經典的濫好人和頭腦過分發達的傢伙,我也是嚴重失去自己的人,所以一直在尋找如何更好地成為自己,更好地抵達真實。

大家看我微博的文字,看我這套叢書的文字,得知道,這是我的一條路。我並非是已經活出自己,然後像老師一樣引領大家也實現這一點。相反,我是一個也嚴重迷路的人,在思考,在體驗,在分享。

人生不易。

生命的動力,首先是活出你自己。這個簡單的道理,卻像是走過了千山萬水才領會到。

所以我的這些文字,就是一個走在這條路上,經歷了千山萬水的歷程,並且還在路上的一個體驗者和思考者的真誠分享。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路,成為自己的自己。

最後再引用一首魯米的詩:

你以為你是門上的鎖

可你卻是打開門的鑰匙,

糟糕的是你想成為別人

你看不到自己的臉,自己的美容

但沒有別人的容顏比你更美麗。

目次

自戀(自戀簡單,自信才難)

 

健康自戀和全能自戀

成年人的全能自戀

全能自戀的程度,決定你的焦慮程度

最好的幫助是增進對方的健康自戀

道德自戀和失控的好人

道德殭屍

絕對禁止性超我

真的厲害還是顯得厲害

力量維度和關係維度

從自戀維度發展到關係維度

捍衛自戀

高控制欲

你不能說我錯

活在事實中,還是活在情緒中?

最累是自閉著的孤獨

習慣性拖延

懼怕投入

真實,遠勝完美

真實,才是修行的開始

 

孤獨(關係,就是一切)

 

關上門,遠離真實

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真正緩解累的方式,是進入關係

全能自戀阻礙關係

親子關係中的自戀

與他人在關係中爭高低

討好型人格

關係的本質,是誰為誰承受焦慮

沒有麻煩,就沒有關係

在關係中能做自己的程度,就是這個關係對你的滋養程度

家庭關係

兩性關係

何謂親密

心裡住著別人

愛的本質是被“看見”

關係在碰撞中產生

修煉你的攻擊性

因為真實,所以被愛

關係中,恨意和愛意一樣重要

直接表達憤怒是對關係的尊重

捍衛自己的空間

溝通,讓我們從想像世界進入現實世界

 

夢 想(成為你自己的英雄)

 

英雄之旅

英雄,敢於行動

距離感

挫折感

創造慾和毀滅欲

直面自己的“壞”

坦然地伸展自己的能量

邊界意識

無形的“應該”

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

你想要什麼?

讓你的生命力自然流淌

聆聽內在的聲音

“負能量”也需要表達

覺知的力量

思維繫統和“視覺心像”

從想像到現實

放下頭腦,信任身體

 

成長(真自我和假自我)

 

自我之殼

皮膚的隱喻

自我攻擊

自我破碎者

假自我

集體性的假自我

裸身夢和“虛假自體”

假自我形成不了存在感

將他人視為自身的一部分

只有目標綜合徵

你是環境的響應器,還是主動創造者?

自我的疆界

內聚性自我

核心自我的誕生

主體感

哪裡有問題,一切都是存在

真自我

逃離真自我

自我觀察與自我覺知

擴展你的覺知

尊重你自己的感覺

找到真實的自己

生與死的隱喻

生命的存在只能“體”驗到

書摘/試閱

關上門,遠離真實

 

外面的世界充滿敵意,外面的世界太醜惡,所以,我把心門關上……然而,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你會越來越孤僻,覺得外部世界與你的人生越來越黑暗。其實,你真正需要處理的,是你內在的敵意與對自己的不接納。孤僻的人啊,除非你真正享受孤獨,否則,務必打開你的心門,走出去。孤獨時最可怕的是,你會幻想別人與世界是怎樣的,由此遠離了真實。打開心門,與別人和世界互動,勢必將你的內心投射到外部世界,然後去檢驗,將真實世界再“吸回”你的內心。在關係中,在互動中,人的心性才會得到真正的修煉。當然,這話是說給大多數人的。

 

極致的完美主義和孤獨的“我”聯繫在一起。

當你只能感知到“我”時,你就是活在一元世界裡。也許從根本上來講,世界是完美的,而活在一元世界裡的人會將“我”和“世界”等同起來,於是會下意識地認為“我”也該是完美的。這時候,你左沖右突,好像都不得法,怎樣都不對。

你需要先感知到殘缺,但你感知到“我”是殘缺的,也意味著你看到了除了“我”以外,還有其他人存在著。這時,世界就進入了二元世界。你無須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完美的,是關係,即當“我和你”全然相遇時,才有完美發生。

“我”是一個人的內部世界,而整個外部世界可以被視為“你”,那麼本質上,“我”和“你”都是完美的。不過要體驗到這一點,人需要走過千山萬水。而在此之前,要先體驗到各種殘缺。

關係中的殘缺,勝過孤獨中的完美。

活在一元世界裡的人會有各種被逼迫的感覺,對自己,對別人。是啊,畢竟他們只能感知到自己是世界唯一的中心,那為什麼萬事萬物(也包括自己)不能聽從自己的意志呢?只有進入二元世界,他們才會知道,別人是別人,自己不能強求。

所以哪怕再難,也要試著走出去。偶爾孤獨可以,但如果一直都是孤獨的狀態,這種孤獨也許一開始會安慰你,但時間一長,你會發現這個困局走下去越來越難。

 

自閉式的生活,或者叫“宅”,是在內循環中完成一切,讓頭腦的想像、千般情緒與激蕩的情感都在自己的世界裡,消化、發酵,乃至腐爛。和外界的聯繫,只通過頭腦的想像,或者電腦的點擊—這兩個“腦”是一回事,都迴避了與現實世界的“撞擊”。就像單性繁殖,不過產出物也仍是在自己的世界裡循環、腐爛。

你越來越喜歡你的頭腦,相信你的頭腦……逐漸地,頭腦就完全掌控了你。常見的一個錯誤是,你以為頭腦是你的,其實頭腦有它自己的生命。情感,是兩個人的事;頭腦,是一個人在玩。頭腦發達,易優秀。因為頭腦可以處理好一個人就能搞定之事,如學習。但若使用頭腦詮釋情感,則會出大問題,會陷入臆測,最嚴重時會發展為被迫害妄想。只使用頭腦看世界者,思維看似縝密,但其實根本不能容納別人的信息,所以他看到的只是自己幻想的世界。生命最初,若情感很匱乏,自己太孤獨,任何一個負性刺激都會很可怕。畢竟,嬰兒不能滿足自己的任何需求。他如何對待一個又一個的負性刺激?使用頭腦!許多人說,回顧痛苦的過去,是頭腦讓他們活了下來。這是頭腦的價值,但頭腦的確是一個人在玩,這限制了構建關係。所以,要感謝頭腦,看到頭腦,放下頭腦。

真實的世界是混沌的,即便有秩序,也是渾然天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秩序,而頭腦幻想出來的世界,往往是極度清晰、極度有秩序的。但秩序越是清晰且越是簡單,那就越意味著可怕的偏執。一切圍繞著好與壞的思考,若過於簡單、清晰、有秩序,那通常隱藏著可怕的暴力。太孤獨、不能與別人建立情感關係的人,會用大腦對外在的事物進行解讀。結果是,他看到的世界是過於系統化的,並且是過於有敵意的。這種情形發展到極致會成為被迫害妄想,即認為有一個有敵意的體系在迫害他。有此妄想或傾向的人會認為一切事物都有清晰可見的原因,而這其實只是他自己頭腦的過度解讀。

 

父母對孩子的愛,指向分離

 

你別那麼優秀,你差一點,我的優越感就不會被破壞,你也更容易被操控。還有,你離開我也就沒那麼容易了—很多親子關係和伴侶關係中藏著這種信息。優秀指向分離,愚昧指向忠誠。一個人的優秀,的確意味著他擁有更大的自由,意味著他比較容易和你分離,而走向開闊的世界。或者,你是這樣一種優秀:除了擁有一種卓越的謀生技能外,其他方面,你是個白痴。這樣,你也沒有離開我的能力,如書呆子。逼孩子學習,卻不培養他生活的能力,更不讓他鍛煉身體,就藏著這個邏輯:你不能發展能導致自由行動的技能。很多人有此意象:自己有一個碩大的腦袋,而胳膊和腿被控制,甚至被斬斷了,如同人彘。我們一直都缺乏遷徙的自由。生命力需要伸展空間。嬰幼兒時,主要是在媽媽的懷抱中伸展;做學生時,主要是在家庭和學校中伸展。這兩個階段,在正常情形下,像是在有保護的實驗室裡做練習。長大後,則要在廣闊的天地間伸展。一直待在媽媽的懷抱與限制中,就難以展開自己的人生,生命力便被壓制住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指向分離。最初,所有孩子都戀母,最早期與母親猶如共同體,而逐漸地,孩子需要完成與媽媽的分離。這個分離過程,需要媽媽允許,還需要父親強有力的介入。如分離不能完成,就會導致出現“媽寶男”“媽寶女”,特別是“媽寶男”這一經典形象。孩子成為一個精神獨立的生命,需要先在心理上完成“弒母”—不管你是怎樣的,我都想奔向寬廣的世界,而後完成心理上的“弒父”。如果總是將父母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孩子的心理空間就不可避免地變得狹小。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走向獨立,那麼這會變得簡單很多。

 

太多父母克制不住地“入侵”孩子,所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以很簡單:父母不嚴重地入侵孩子就好。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背負父母轉嫁的使命,不用分擔父母的嚴重痛苦,也沒有被父母的權力意志嚴重入侵,基本安全,以及生理需求得到了保障,那麼他想不贏都難。

 

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但每一次選擇都是賭博,而用以投擲的骰子就是我們的肉身。很多父母代替孩子做決定,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人生的快樂。這相當於讓自己享受了兩輩子選擇的快樂,而讓自己的孩子一輩子也沒活過。一個人活著的價值,就在於自己可以做選擇啊。一個人的福祉,不能交給另一個人去負責,哪怕按道理來說你應該最愛你的父母,並且他們是真心為你好。但當他們為你的生命做選擇時,是很容易變得極其不靠譜的。

 

做總是正確的父母,不如做給孩子空間的父母。因為重要的不是父母總能正確地給予孩子具體的指導,而是孩子自身的能量能否在一個開闊的空間裡流動。在這種流動中,孩子的天賦自由發揮,並形成自己的體驗與觀念。父母如果總是指導孩子,那麼即便每一次具體的指導都是正確的,也常常會切斷孩子自己的能量流動。

 

犧牲感

 

犧牲感是一個糟糕的東西。當你有了犧牲感時,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道德優越感。並且,不可避免地,你還會有付出感——不管你是否在意識上承認,覺得別人欠你的,讓你有犧牲感的對象會對你有虧欠感,以及內疚。犧牲感和付出感,也意味著你失去了自己的中心,把自己掛在了對方身上。

“一切為了孩子。”它的真正含義是,一切歸因於孩子。

犧牲感和付出感一樣需要理解和接納,然後,可能有自然而然的轉化。一個嚴重失去自己主體性的人,他並不能通過攻擊、否定自己來放下犧牲感和付出感。人生不易,“人艱要拆”,只是要溫柔點。

被犧牲感和付出感纏繞時,人就失去了主體性,總是不能主動做選擇。然而,當你真的在一個重大事件中充分做了主動選擇,而展現了你的主體性時,你會發現,雖然愛恨情仇帶來的體驗太深,卻沒有遺憾。遺憾,總是和沒有充分活過聯繫在一起。

 

“我是為了你”,當你使用這句話時,它的潛台詞是:“一切責任和其中的‘壞’,都將由你承擔,而我是好心的,所以要被免除一切責任與愧疚。”

“這是我的選擇”,這句話可以說是在“我是為了你”的對立面。當確定這一點時,你承擔了自己的責任。同時,你也會更充分地體驗到這一選擇產生的各種可能,從而豐富並強大你自己。

要做好“這是我的選擇”,首先得守護好說“不”的權力,即“那不是我的選擇”。如果你總是被迫接受別人給的選擇,還說“這是我的選擇”,那你會活不下去的。我們的社會上那麼多人愛說“我是為了你”,是因為不被允許“我是為了自己”。

付出型的人,因為太難享受生命,所以容易無意識地追求痛苦上的平等。我付出這麼多,我真的很辛苦,你要回報我,以你自己的痛苦。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太辛苦操勞的父母難以分享孩子的開心。伴侶之間,公司裡的同事之間,也有這一邏輯。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先照顧好自己。這麼簡單的道理,我感覺自己簡直是走過千山萬水才真正認識到。不要動不動就想犧牲,那樣你會有怨氣,會讓周圍的人覺得對你有虧欠;不要動不動就倡導犧牲,那很可能是在誘導別人接受被剝削。在照顧好自己的基礎上,在形成了健康自戀、真實自我的基礎上,去愛別人,乃至愛世界。

拿出真我,才能享受。普通層面上,就是展開你的動力,如自戀(權力)、性和攻擊性,當它們自然流動時,就有享受產生。過得苦哈哈的人隱去了它們,隱去了真自我。所謂“付出”,就是圍著別人的感受轉,可別人如果真快樂了,他們又會嫉妒和失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