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殘酷才是青春:索達吉堪布教你教你從痛苦中提煉人生
滿額折

殘酷才是青春:索達吉堪布教你教你從痛苦中提煉人生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痛苦未必是一件壞事,懂得利用痛苦,能產生很大的利益。

『青春』就像手中的一捧水,還來不及握住,就從指縫間流光了……只有學會珍愛痛苦,感恩一切因緣,才能讓幸福不再漸行漸遠。――索達吉堪布

嫉妒、愛欲、貪婪、茫然、焦慮,這些人生一輩子的功課,
若是能在年輕時就奠定面對它們的基礎,即使遭遇再大的磨難,也能轉化為成功。

如果你藉由這本書,瞭解自身的問題所在並照此實行,不知不覺中,就會發現,自己可以從各種煩惱憂愁中一步步解脫出來,慢慢靠近渴望的幸福。

這是一本能斷青春之痛,讓正在年輕的人和年輕過的人,躍出逆境、圓滿前程的開示錄,
為愛情、理想、成功失敗、做人處事、信念等各種人生疑惑,提供佛法上的解答。

【關於愛情】
˙把快樂建立在一個人身上,是相當不明智的選擇。我們應掌握好快樂的主因――自己的心,並通過修行開啟心的寶藏,以獲得真實的快樂。
˙看世間,每個人莫不是獨自一人來到這個世界,最後離開也是孑然一身,所以,沒有誰真正離不開誰。
˙自己的快樂要靠自己掌握。有了這種認知,當他帶給你快樂時,你會感激他;即使相反,也不會太執著。否則,愛得太深,糾纏太緊,最終一定會自嘗苦果。

【關於成功失敗】
˙對於人生,我們應該一方面要憧憬光明,一方面要面對黑暗;一方面要夢想成功,一方面要迎接失敗。有了這樣的準備,不論社會如何複雜,你都能應對自如。
˙做一件事情,要讓人人都說好,這個要求太高了,連佛陀也做不到。所以,凡事只要問心無愧就好,不管別人怎麼說,只要自己發心清淨,就應該堅持到底。
˙如果太急功近利,容易事倍功半,甚至一敗塗地。
所以,「快快走」有時候會「慢慢到」,
而「慢慢走」的話,反而可能「快快到」。

【關於信念】
˙假如一開始就把人生的目標定在錢財、地位上,真正的「我」都丟失了,那又何談「我」的幸福?
˙我們一生中最值得學習的學問,應該是利他。若有了這方面的境界,不管你做什麼、不管你在哪裡,人生都註定輝煌無比。

附:文殊心咒,勤唸此咒,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修行佛法,智慧都必定大大增上。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
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
堪布對藏傳佛教的傳統法義學修甚深。為了讓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他試圖用現代方式向人們傳遞生命真相,是在哈佛、耶魯、斯坦福、牛津、劍橋、清華、北大等上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堪布三十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引導大眾實踐佛法的學修傳統,同時,利用一切空餘時間互譯漢藏經典,從事慈善事業,與海內外學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環保、和平等問題,探討人類的發展方向,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家的。在翻譯家和傳統的佛法上師的身份之外,堪布還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出版的《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殘酷才是青春》等書籍被逐步翻譯成其他語種,不但對海內外華人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向世界展現了一個與時代同頻道的佛教。對於外界的種種讚譽,他說:「我只是一名老師,教傳佛法的老師。」

佛法對年輕人真的有用
我的青春,是從放牛娃開始的,當時整天在草原上無憂無慮,與三百多頭犛牛為伴。後來,十六歲才上小學,二十四歲就出家了。
雖然如今我已不再青春,但對那段青春時光,好像也沒什麼特別難忘的回憶,或者特別酸楚的遺憾。自從接觸了佛法,每天都過得滿滿當當、充實無比,所以,青春對我而言,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階段。
可是近幾年,我接觸了一些人後才發現,好多人對青春似乎特別留戀。因為在那段五彩斑斕的歲月中,他們「少年不知愁滋味」,有了青春為伴,可以不知道天高地厚,不操心柴米油鹽,不計較成敗得失……
古今中外的世人,也常用各種美好的詞語,不遺餘力地讚美青春。然而,青春有時候並非如此無敵,美麗的花叢中往往潛藏著毒蛇,所以,青春也有極其殘酷的一面――工作上的壓力、情感上的不安、生活中的茫然、慘遭打擊的失落、屢受欺騙的孤獨……時常讓年輕人找不到方向,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所以,經過再三考慮,我從以往的傳法教言,尤其是去一些大學交流的演講錄中,選取出適合年輕人的內容,專門寫了這本書。希望透過佛法的引導,讓年輕人認清生活的真相,明白在人生中該如何取捨,擁有正面處理問題的智慧,而不是空喊一些口號,自欺欺人地麻痺自己、逃避現實。
現在不少人常認為佛教是老年的宗教,不管到哪個寺院裡,都看到許多老人在大聲念佛,似乎跟年輕人扯不上半點關係。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我通透過近三十年對佛法的研習、修行,深深地意識到:佛法對年輕人真的非常有用!
每當我看一些年輕人為各種事情所苦惱,猶如被病魔折磨、生不如死的病人,自己就非常心痛,很希望將佛法中的妙方告訴他。所以趁這次機會,我把想跟年輕人說的心裡話,都寫在了書中,但願能幫他們有勇氣面對青春的殘酷。
青春,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過渡時期,也是年輕人步入社會、樹立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假如自己的定位錯了,一輩子都唯利是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個寶貴的人生就白白浪費了。所以,今後的人生該怎麼走,大家務必要好好想一想。
其實,我寫這本書,要求也並不高。只要能利益一個年輕人或曾經年輕過的人,轉變他的生活態度;書中的一句話,能給你帶來些許啟示,照亮你未來的人生之路。我就心滿意足了!

索達吉

目次

第一章 青春的真相
青春為什麼殘酷
看遍世間,無人不苦
學會從痛苦中提煉「養分」
人要有最好的希望,也要有最壞的打算
你幸福嗎?
不要自以為是地看待別人的幸福
看破無常,再大的災難也能過
不沉浸於過去,不焦灼於現在,不妄想未來
欲望越大,幸福感越小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何曾饒過誰
愛自己,就要謹慎取捨因果
失去並不可惜――索達吉堪布精彩問答

第二章 問佛陀情為何物
愛的真名叫「無常」
「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愛可生愛,亦可生憎」
大多數人的愛情,都是一種自私
愛情真的值得「生死相許」嗎?
愛情為何殘酷?因為「愛別離」、「求不得」
佛陀說:對愛情別太執著了
愛一個人,就要給他自由
青春可以回憶,不能迷戀
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萬般皆苦,唯情執最苦――索達吉堪布精彩問答

第三章 懂得做人,比懂得做事更重要
做事不成功,主要是執著太重
甯與直士結怨仇,不與狡者交親友
布施是賣貧買富的最好辦法
不受侮辱,怎麼能奮起
「火心要虛,人心要實」
「笨」的正能量
連佛陀都做不到讓人人說好
感恩那些不讓我自以為是的人
誓言堅定者是上等人
不懺悔過失就只有受罪
祈禱文殊菩薩,就知道如何為人處世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索達吉堪布精彩問答

第四章 醒世歌
對任何事都不要強求
「揚人惡,即是惡」
性情太剛強,就會處處遇到不順
永遠不要爭誰對誰錯
吃虧就是積福
別指望生老病死之苦有人替你承擔
什麼人會下地獄,什麼人會上天堂
不減少欲望,就會增加絕望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思都白費了
早日醒來吧
外境好壞並不是苦樂的來源――索達吉堪布精彩問答

第五章 再怎麼缺也不能缺信仰
不要讓心理危機超過經濟危機
沒信仰的人不可靠
佛陀是最大的心理學家
沒有慈悲心,無異於給社會樹敵
慈悲是最好的財富
不要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先培養德行,才能享受世間利益
再怎麼缺也不能缺德
不要總指責年輕一代
改變人生,從改變人生觀開始
不懂人生如夢,就會飽受苦痛
「做自己」也要有智慧――索達吉堪布精彩問答

第六章 為什麼你事事不如人
性格很直,不一定正直
要滿足自己,先考慮能為別人帶來什麼
沒有主見的人真可憐
別把事情交給性情疏懶者辦
越著急,越不容易成功
警惕那些當面說好話者
欲望越大,得到的滿足越小
沒有看破就不要假裝
懂得報恩的人心想事成
沒有感恩心的人終究不會成功
做了再說
幫別人應無任何條件
越嫉妒,越不幸
一個人的痛苦程度,往往跟財產多少成正比
「智者不問執為恥,愚者詢問執為恥」
利他,才能活得健康
人生貴在開悟
不要像小蟲一樣「生時無人知,死時無人問」
你今天做的,難道不用考慮明天嗎?――索達吉堪布精彩問答

第七章 誰會愛盡天下人
不要因為你自己不知道,就輕易否定一切
千萬不可評論你所不知道的道理
盲目崇拜科學,也是一種迷信
「宗教是鴉片」嗎
懂得四法印,方能直面殘酷青春3
生活再殘酷,也要行善業
心惡,周圍的一切就會變差
有一種幸福叫「低貪」
為什麼求佛不靈
護法遠在天邊,近在心中
信佛對自己會有損害嗎?
憑什麼說佛教是真理
啥都有,就是「我」不在了
人的大多數疾病,均是源於心中的分別妄念
磕頭、禪修,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
不要認為「人死如燈滅」
修佛不要做表面文章
智慧無處不在――索達吉堪布精彩問答

附錄:索達吉堪布受邀演講大學名錄

書摘/試閱

〈青春為什麼殘酷〉
青春為什麼殘酷?茫然、焦慮、無助的源頭又是什麼?真是外在的人或環境讓我們受苦嗎?不,這一切全是我執惹的禍!
印度偉大的寂天論師曾說:「執我唯增苦。」只要執著「我」,就肯定會增加痛苦。
世間的一切痛苦,都是從自利中產生的。所以,《修心七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苦,均應將其歸罪於我執,而不要去責怪別人。若能除掉我執,再不順的日子都會改變。
既然我執如此可怕,我們不妨先觀察一下:每個人拚命執著的「我」,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
這個問題,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以比喻作了很好的解答:
有一群人世世代代住在一個洞穴裡。他們從出生起就猶如囚徒,被鐵鍊鎖在固定的地點,甚至還被鎖住了脖子,不能回頭或四下張望,只能永遠「面壁」著。
在他們背後,有一群人,每天舉著火把來回走動。這些人的身影投射到那牆壁上,就成了他們唯一能看到的精彩世界。
他們每天看著這些影像,久而久之已經習慣,便認為這些影像是真實的,從不知道外面還有一個光明世界,更沒有人想要脫離這種「困境」。
直到有一天,有個囚徒偶然掙脫了鎖鏈,沿著光走出洞穴,平生第一次見到了炫目的光亮。他克服了最初刺眼的痛苦,看到了陽光下真實的一切,才知道原來洞壁上的所見都是假的。
他慶幸自己的解脫,並憐憫自己的同胞,於是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洞穴,一一解開同伴們身上的束縛,並向他們說出真相。殊不知,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大家開始嘲笑他,認為他瘋了,最終用亂棍打死了他……
這個比喻說明什麼?我們一向認為最真實的東西,可能往往最不真實。
那個走出洞穴的人,明明見到了真實的東西,為什麼大家不相信他呢?這正應驗了︽紅樓夢︾
中所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我們一旦把「假」當成「真」,「真」也就成了「假」;一旦把「沒有」當成「有」,「有」也就變成「沒有」了。
同樣,眾生執著的「我」也是如此,雖然看似明明存在,但實際上,也只不過是洞壁上的影像。
既然說「我」是假的,那什麼又是真的呢?無「我」才是。
在人的一生中,特別是年輕時代,還是要多思索「無我」的道理。人生不可能什麼時候都心想事成,所以,當我們遇到坎坷、不公時,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嘗試著找到痛苦的根源,然後漸漸除掉它。
〈學會從痛苦中提煉「養分」〉
認為快樂是快樂、痛苦是痛苦,二者之間水火不容,這是一般人的想法。而能在痛苦中發現快樂,在快樂中認清痛苦,這才是智者的高明。
許多人一提到「痛苦」,唯恐避之不及,卻不知它也有功德的一面:痛苦能挫敗你的優越感,打消你的傲氣十足;能讓你對其他受苦眾生心生悲憫;能讓你慢慢看清事情的真相,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故痛苦也並非一無是處,關鍵看你懂不懂從中提煉「養分」。
在佛教中,對待痛苦的方法,跟世間人截然不同。
世間人非常恐懼違緣,害怕痛苦,常常到寺院裡燒香拜佛,求菩薩保佑自己千萬別生病,別出事,一定要升官發財、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順順利利……而大乘佛教中,卻有一種方法,可以將痛苦轉為道用。
就拿生病來說,本來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但佛教中卻可以把它轉為功德。
或許有人不太理解:「生病哪有什麼好處?怎麼可能!」實際上,原來你自己特別傲慢,什麼都不放在眼裡,但透過疾病的折磨之後,就會深深體會到人生的痛苦,從而改變以往的態度,開始去注意這些、在乎這些,對人生的方向重新定位。此時,這個病就有了另一種價值。
像藏地大德米拉日巴尊者,正是因為伯父、姑母的迫害,他才有了後來那麼高的成就――由於他們強奪了他的一切財產,他為了報復才去學誅法,回來殺了很多人。造了如此罪業之後,他從內心深處生起極大後悔,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惡人。為了懺悔,他經歷種種苦行,最後獲得了無上的證悟,成為歷史上了不起的大成就者。
可見,只要懂得利用痛苦,就會產生很大的利益。所以,我們也沒必要天天求平安、求快樂,而應當求把痛苦、不順、逆境轉為道用的方法。有了這種方法以後,你遭遇再大的磨難,也能將其轉化為成功。
我曾看過居禮夫人的傳記:
她在十九歲時因為不能與相愛的人結婚,痛苦得差點自殺。後來她決定將個人的不幸化為求學的動力,離開了波蘭,去法國巴黎大學深造。
在求學期間,她生活非常貧苦,冬天特別寒冷時,她常常被凍得睡不著。冷極了的時候,甚至要把椅子壓到被子上才能入眠。
正是這段常人不能忍受的艱苦日子,造就了她未來事業的輝煌――一九○三年她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一九一一年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一個女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這在有史以來非常罕見。她之所以取得這樣大的成就,無不歸功於當年的失戀與求學的艱難。沒有這些苦難,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居禮夫人。
巴爾札克也說過:「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