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扭曲的氣候危機:政治需求設計出的氣候變遷恐慌,如何讓我們制訂錯誤的能源政策?付出高達數兆美金的代價,傷害弱勢,也無法修復地球
滿額折

扭曲的氣候危機:政治需求設計出的氣候變遷恐慌,如何讓我們制訂錯誤的能源政策?付出高達數兆美金的代價,傷害弱勢,也無法修復地球

定  價:NT$ 560 元
優惠價:794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9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比約恩.隆堡

作者簡介

比約恩.隆堡(Bjorn Lomborg)

暢銷書《持疑的環保論者》(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和《暖化?別鬧了!》(Cool It)以及許多學術書籍和出版物的作者。哥本哈根商學院的客座教授和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學者。身為智庫「哥本哈根共識」的主席,他曾與三百多名全球頂尖經濟學家和七位諾貝爾獎得主合作,並協助改變數十億美元援助支出。他的作品廣見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經濟學人》、《大西洋》雜誌、《金融時報》及許多其他出版物上。他的每月專欄出現在全球數十家主要報紙上,讀者達數千萬人。二○○四年《時代》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多次被入選《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衛報》稱他為「可以拯救地球的五十個人之一」。現居布拉格。

名人/編輯推薦

福斯專訪
氣候峰會登場 拜登宣布美國二○三○年減排五○%
隆堡(作者):巴黎協定收效甚微,且成本過高
文字報導:
https://www.foxnews.com/politics/dems-green-new-deal-wrong-climate-change-lomborg
影片:https://video.foxbusiness.com/v/6235396415001#sp=show-clips

 TED專題演講!氣候問題,不應該比脫貧、甚至經濟發展更重要
影片連結:
https://www.ted.com/talks/bjorn_lomborg_global_priorities_bigger_than_climate_change?language=zh-tw

「本書對氣候變化及其應對措施進行了冷靜且理性的分析。……《扭曲的氣候危機》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書。如果您的家人或朋友圈中的任何人因為氣候危機而感到焦慮,本書可提供平衡觀點、解決方案與樂觀情緒,這都是無價的。」
──《時代》(Times)

「正是因為問題十分嚴重,所以(比約恩)表示有必要冷靜地處理。」
「替代方案?在隆堡的觀點中,這會讓我們驚慌失措中陷入最昂貴的一課──在尚未掌握必要的技術的狀況下嘗試解決氣候問題。隆堡的論述強力地表示出這是一件愚蠢的事情……他糾正了許多主導媒體的環保假說。」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隆堡的)方法無疑是最佳解……如果您只買一本有關氣候變化的書,那應該就是這本書。因為他認真分析氣候變化擁護者的主張並維持開放態度,因此在解構他們所倡導的氣候變化步驟時特別具有破壞性。如果生存是『適度的自由文明』,那在氣候議題上就該透過提供實際解決方案致勝,而不是依靠歇斯底里的話題炒作。」
「隆堡提出許多解決方案。在《扭曲的氣候危機》一書中,他主張採取一系列經過成本效益測試的政策來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貧困……隆堡點出一個重點:對於環境的危言聳聽和歇斯底里只會模糊掉關於環保議題的焦點,而不是帶來啟發。」
──《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

「精心研究且值得一讀。」
──《富比世》(Forbes)

「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隆堡先生是一名長年被環保運動中的強硬派視為異端的環保主義者,因為他是一個樂天派,認為人類並沒有什麼命中註定。」
──《泰唔士報》(The Times)專欄作家伊恩‧馬丁(Iain Martin)

「應對全球變暖的最好方法是增進全球繁榮……在隆堡筆下,我們所面對是『由恐懼驅動的人類未來』還是『由創造力驅動的人類未來』之間的選擇。關於這一點,他是完全正確的」
──《壁壘》(The Bulwark)

「比約恩.隆堡的新書以數據為導向,以人為中心,為總以世界末日來描述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影響的討論提供了解毒劑。他的著作細心並具說服力,最重要的是明智和務實。」
──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生命的十二法則:解決混亂的靈藥》(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作者

「《扭曲的氣候危機》是一本及時且重要的書。以最新的科學證據和嚴格的經濟分析為根基,它為氣候末日將至說帶來了求之不得的解方。替代了這些廣泛且非理性的恐懼,它提供了一套聰明且合理的政策來應對全球暖化,同時也沒忽略那些困擾我們星球的其他無數問題,包括貧困和不平等。對於任何關心我們人類共同未來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讀物。」
──林毅夫,前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師

「這是一本非常重要且論述無懈可擊的書。那些被說服相信並沒有氣候變化發生的人、以及認為浩劫已經近在眼前的人都應該閱讀此書,並去了解到他們可以藉由隆堡的詳細的分析糾正自己的錯誤認知。其餘人如我們則會因他無情的啟示而警惕,他說全世界都在傾盡氣運地以愚蠢且高額的政策來使窮人的困境和環境狀況更加惡化。」
──馬特‧里德利(Matt Ridley),《創造力如何運作》(How Innovation Works)作者

「比約恩.隆堡就是這樣的稀有存在:一個對於氣候變化有透徹觀點的現實主義者。他在《扭曲的氣候危機》一書中提到,不為地球暖化做任何準備是愚蠢的,但更愚蠢的是假裝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會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並同時指出認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有所代價的。隆堡表示,每年因貧困和疾病而死去的人數要比因全球變暖而死亡的人數還要多。而一如既往,我們人類有能力去找出一個有效降低負面影響、且不會抑制經濟成長的方法來適應氣候變遷。若想知道該如何達到目的,請務必閱讀《扭曲的氣候危機》一書。」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

「這是一本令人驚豔的書。在書中,比約恩.隆堡透過未來氣候的變遷來驗證了世界末日預測的統計。他確切地指出,世界末日的情境是一種誤導,而由恐懼所驅使的決策卻具有實際成本,對窮人尤其明顯。《扭曲的氣候危機》是必讀的一本書。」
──比貝克‧德布羅伊(BibekDebroy),印度總理經濟委員會主席

目次

第一部 恐懼的氣氛
導論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對氣候變遷的理解錯得如此離譜
第二章 評估未來

第二部 氣候變遷的真相
第三章 氣候變遷的完整故事
第四章 極端天氣或是極端離譜
第五章 全球暖化會讓我們付出怎樣的代價?

第三部 如何不應對氣候變遷
第六章 你無法修復氣候變遷
第七章 為什麼綠色革命還沒有到來
第八章 為什麼《巴黎協定》會失敗
第九章 選條路走:那種未來最好
第十章 氣候政策如何傷害窮人

第四部 如何修復氣候變遷
第十一章 碳稅:市場基礎的解決方案
第十二章 創新:最需要的是什麼
第十三章 適應:簡單但有效
第十四章 地球工程:備案計畫

第五部 應對氣候變遷和世界上所有其他挑戰
致謝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我們對氣候變遷的理解,為什麼錯得如此離譜?

人們對氣候變遷感到恐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媒體和環保運動者告訴我們應當如此;因為政客們過度誇大氣候變遷的影響,也因為科學研究往往沒有在適當的脈絡下傳播。缺少脈絡是最明顯的事實:人類要適應不斷變化的地球。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適應環境變化,並將繼續適應下去。任何沒有考慮到這點而進行的氣候變遷影響預測都是不切實際的。
許多人講述有關氣候變遷造成的可怕事件都帶著特殊動機。媒體報導氣候災難新聞獲得更多的點閱率和瀏覽量。候選人獲得選民注目和資金。研究人員應對世界末日威脅的定位可以得到更多關注,任教的大學會得到更多認可,未來也可能得到更多資助。強調恐怖景象的政客可以承諾拯救我們,並因此獲得權力,分配大量資源來解決氣候問題。
這不代表我們不該擔心潛在的大問題。我們希望研究人員尋找大問題,媒體強調這些問題可能造成的傷害,如果有需要的話,政客會拯救我們。但我們應該抱持適當懷疑態度,因為推銷世界末日對這些群體也確實有益。
我們最該懷疑媒體對氣候變遷的報導。幾乎每一天,我們都能看到關於氣溫上升和氣候變遷將造成極端破壞的新聞。同樣,媒體也會因為報導最駭人聽聞的氣候變遷新聞而得到回報,賣出更多的報紙,產生更多的點閱率。沒有人會點擊標題為〈未來生活將別具特色,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具挑戰性〉的連結。於是我們讀到的會是這樣──以《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最近一則新聞標題為例:〈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可能會在二○五○年終結人類文明〉(Climate Change Could End Human Civilization by 二○五○: Report)。撰寫本文的記者,或者想出這個令人震驚標題的編輯,為了獲得更多的讀者,刻意選擇了聳動吸睛的標題。很明顯,他們並沒有充分閱讀或評估他們所報導的研究,更不用說根據該主題的科學基礎來審查。他們並非刻意誤導,但仍然導致讀者多有誤解。
這篇報導所依據的研究報告,是二○一九年由一個鮮為人知智庫發表的七張薄紙,與聯合國氣候小組的公認科學研究成果大相徑庭。該報告提出最極端、最不可能的情況,即所有氣候影響都比絕大多數科學家所預測要嚴重得多。在這種刻意人為的設定下,報告作者稱他們沒有能力進行模擬,甚至沒有能力進行定量估計,因此確實會出現「人類文明有極大可能走向終結」的結論。但即便如此,報告中也沒有將人類文明終結日期定在二○五○年,而只是定在某個未定時刻。正如一位氣候科學家所說:「這是典型案例,報告本身已經誇大了(實際上是扭曲了)經同行審查的科學研究成果,媒體文章又再次誇大了這份未經同行審查報告的結論和意義。」
換句話說,無論是「報告」還是新聞報導,都是氣候虛構故事而非氣候新聞。然而,這則駭人聽聞的報導以各種形式登上了《今日美國》(USA Today)、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CBS News)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許多主媒體的新聞報導。


媒體處理氣候變遷的問題是什麼?
當然也有些仔細審查、負責任的報導。但更多的報導沒有這麼做。部分問題在於過去的幾十年中,在否認氣候變遷陣營的論點被徹底揭穿後,許多媒體為了平衡報導,過了很久才給他們再次發表論點的機會。最近,否認氣候變遷陣營又失去媒體空間,這樣很好。但現在一些聳人聽聞的報導可能代表彌補過去罪過的努力。記者們在光譜的另一端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沒有讓製造氣候恐慌者對其言過其實的說法負責。
以二○一九年六月十三日《時代》雜誌的封面故事為例: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歐.古特瑞斯(AntónioGuterres)身穿西裝、打著領帶,站在太平洋小島國吐瓦魯(Tuvalu)海岸邊的照片上,水已經淹到了大腿。隨文警告說:「海平面上升有可能淹沒吐瓦魯。」並絕望地指出,由於吐瓦魯幾乎位於海平面上,一丁點海平面高度上升都有可能將吐瓦魯及其一萬居民「從地圖上完全抹去。」
唉,古特瑞斯秘書長無緣無故地毀掉了一套完美西裝──科學不是這樣說的。是的,全球暖化確實使海平面上升,包括在吐瓦魯一百二十四個珊瑚礁島嶼周圍也是如此。但記者只要花幾分鐘就能找到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吐瓦魯最新科學研究報告。研究證實,不僅海平面一直在上升,而且吐瓦魯周圍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然而,在過去四○年海平面強勢上升的過程中,吐瓦魯面積實際上擴大了,陸地總面積增加了二‧九%。這是增生過程(process of accretion)的結果。是的,海平面上升會侵蝕和減少陸地面積,但同時老珊瑚礁被海浪打散,沖上低窪海岸,形成額外的沙粒,從而抵消了減少的面積。二○一八年的研究表明,增生過程速度快過海水侵蝕面積,使吐瓦魯的土地面積淨增。此外,增生過程還在進行中,其動態特徵很可能意味著──用《自然》研究報告的話來說──吐瓦魯群島可以「在下個世紀持續作為人類居住地」。
《時代》雜誌的封面故事還警告說,另外兩個島國,吉里巴斯(Kiribati)和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也將從地圖上消失。只要再對這兩個國家進行幾分鐘的研究,就會削弱整則報導的效果。在吉里巴斯,四個環礁都顯示出自一九四三年以來的自然增生過程速度超過了減少速度。吉里巴斯一半人口居住的塔拉瓦環礁(Tarawa atoll),在過去三十年中,土地總面積增加了三‧五%(加上南塔拉瓦的主要填海項目增加了十五%)。同樣,馬紹爾群島由於自然堆積,土地總面積也增加了四%。
事實上,在最新的研究中,總結了對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馬爾地夫(Maldives)和吐瓦魯的所有研究,結果發現,在所有環礁和較大島嶼上,增生作用都超過了海平面上升。儘管近幾十年來海平面上升,但研究對象的所有環礁島面積都有所增加,研究對象的所有較大島嶼面積不是保持穩定,就是有所增加。
一篇經過仔細調查的報導,本應提供讀者關於土地侵蝕和土地面積增加的資訊,並可側重於報導那些需要從侵蝕區遷往土地增長區人們所面臨的挑戰。但《時代》雜誌的報導沒有關注類似吐瓦魯國家因氣候變遷而將面臨的真正問題,而是將焦點定格在「我們正在下沉的星球」:因為聳動的標題更容易消化,更可怕,更有賣點。但同時也嚴重誤導讀者。

二○一九年,一則類似的恐怖新聞席捲全球,這則新聞由《紐約時報》和許多其他媒體報導:到二○五○年,大片居住區將被淹沒在水下,城市將被「抹平」。這則頭條新聞源於高品質的研究:二○一九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指出,過去對海平面上升影響的估計有誤,因為這些研究成果取決於對地面高度的測量,而測量過程有時會意外量測到樹木或房屋的頂部,而非地面本身。這意味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被嚴重低估了。
這項成果很重要。但是,媒體利用這點來描繪二○五○年的荒誕景象。《紐約時報》刊登一張可怕的地圖,你可以看到在圖一‧一的左邊。地圖上顯示了越南南部哪些地區處於預期的漲潮線之下,並有潛在的風險。這張圖看起來很的確很驚人,該報明確宣稱,研究顯示南越將「全部消失」,因為它將「在漲潮時被淹沒在海水之下」。《紐約時報》告訴讀者,「有近四分之一越南人口,將近二千多萬人生活在即將被淹沒的土地上」。類似的影響也會出現在世界各地。

這則新聞不脛而走。國際氣候宣導組織350.org創始人比爾.麥克基班在推特上寫道:「氣候變遷正使地球以最可怕的方式縮小中」。氣候科學家彼得.卡爾穆斯(Peter Kalmus)表示,他曾經擔心被貼上「散佈恐慌」的標籤,但這類新聞讓他接受了這個詞彙。
媒體忘記了什麼嗎?與當前狀況相比,與二○五○年的估計情況幾乎完全相同。如果你看圖一‧一中右邊的地圖,看看到了二○五○年將有多少額外的土地面臨風險──幾乎沒有。兩張地圖的對比簡單告訴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實:湄公河三角洲的人們實際上是靠水生活的。在越南南部的安江省(An Giang),幾乎所有非山區的土地都被堤壩保護著。這些土地都在「水下」,如同荷蘭的大部分地區一樣:包括世界第十四大機場史基浦機場(Schipholairport)在內的大片土地都建在漲潮線下。在倫敦,幾乎有上百萬人生活在漲潮線以下。但在荷蘭、倫敦或湄公河三角洲,沒有人需要潛水裝備才能出門,因為人類已經適應了堤壩和防洪。
《紐約時報》的文章所引述的研究在導言中提到,在其研究方法中「沒有考慮沿海防禦設施」。對於一篇學術論文來說這麼陳述是正確的,但媒體利用這項研究結果提出「二千萬人的居住地將被淹沒」的說法,讓氣候變遷宣傳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使「危言聳聽」變得合理,是相當荒謬的作法。研究顯示,當前有一‧一億人經常生活於「水平面下」。實際上,他們中幾乎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這裡真正該被報導的是智慧和適應的勝利。
研究顯示到二○五○年全球將增加四千萬人,總共有一‧五億人生活在漲潮線下。如我將在本章後面所述,幾乎所有面臨海平面升高風險的人群,都將以相當低的成本得到保護。
媒體並未企圖欺騙讀者,但也沒有必要散佈無法接受的恐慌。真正的新聞應該是,生活在漲潮線下四千萬人將面臨比現在稍加嚴峻的挑戰,我們已經證明,在比今日更加富有和更具靈活度的世界中,我們完全有能力解決這項挑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