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恨中錄(簡體書)
滿額折

恨中錄(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9.8 元
定  價:NT$ 419 元
優惠價:87365
領券後再享88折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朝鮮王朝第二位被廢的君王光海君

朝鮮“史上第一妖婦”張禧嬪

被父王關在米柜裡活活餓死的王世子思悼

由“王的女人”們泣血講述深宮內苑的愛恨情仇


《恨中錄》為天狗文庫日韓宮廷女性日記文學系列叢書(《紫式部日記》《十六夜日記》《恨中錄》)之一。該作品《恨中錄》囊括朝鮮王朝女性文學三大經典《癸丑日記》《仁顯王後傳》《恨中錄》。
《癸丑日記》的故事發生在朝鮮第十五代國王光海君(被廢,無廟號和謚號)朝。主要以仁穆王後一生的故事為主線,記錄了光海君朝、宣祖繼妃仁穆王後的西宮幽閉事件。仁穆王後的一生可以說是坎坷無比,宣祖一生的目光幾乎都在仁嬪金氏身上,她一直得不到自己丈夫太多的關愛,宣祖死後又被光海君囚禁,還眼睜睜看著自己親生兒子慘死。《癸丑日記》的宮斗背後是大北派和小北派、北人和西人之間的黨爭。而仁穆王後便是其中的犧牲品之一。
《仁顯王後傳》成書於朝鮮王國後期,以古典韓文手寫本形式流傳。該作品以肅宗時期的朝鮮王朝宮內生活為背景,以朝鮮肅宗的王妃仁顯王後的生平為藍本,借用小說形式,以古典韓文為文字載體,敘述和描繪了朝鮮歷史上著名的仁顯王後的生平經歷:朝鮮肅宗時期,重臣閔維重之女入宮成為肅宗繼任王妃,後來在宮中與肅宗及朝鮮王朝“三大妖女”之一的張禧嬪之間發生了一系列一波三折、驚心動魄的事件。該作品主要目的是為講述及歌頌仁顯王後的生平與德行,並以仁顯王後與張禧嬪的恩怨故事揭示朝鮮宮廷內外斗爭的殘酷性以及女性的悲慘經歷。

《恨中錄》由四篇文章組成,是作者惠慶宮洪氏應侄子洪守榮的請求,以回憶錄的形式寫下的四篇文章,記錄了迄今為止自己的一生。惠慶宮洪氏十歲時被冊封為思悼世子的世子嬪,到1815年去世時,歷經英祖、正祖、純祖三朝,遭遇青年喪夫,中年喪父,老年喪子。從某種意義來說,可以說是悲慘又哀傷的一生。文中記錄了作者從幼年時期,經歷世子嬪遴選而入宮的過程、壬午禍變中丈夫思悼世子的慘死、兒子正祖即位初年壓制外戚而處死洪氏叔叔洪麟漢、孫子純祖即位初年處死洪氏三弟洪樂仁等等

書中三位女主人公仁穆王後、仁顯王後與惠慶宮洪氏,均是朝鮮古代宮廷中的妃嬪。
三部作品均從主人公自身的角度,描述了她們歷盡艱苦的一生。文字中充滿冤屈與恨意,處處可見宮廷斗爭的殘酷與哀嘆命運的不公。而宮中的斗爭,卻又是朝鮮王國數百年黨爭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書作為宮廷人士的作品,來自主人公的親身經歷,對研究朝鮮古代宮廷制度與宮廷生活具有重要的價值。另一方面,本書作為朝鮮古代宮廷文學的杰作,對研究朝鮮古代文學亦有著重要的價值。

作者簡介

張龍妹,199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1998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獲博士(文學)學位,同年任職於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現為該中心教授、博導。主要從事日本平安時代的女性文學研究。主要著作、編著、譯著有:《源氏物語的救濟》(風間書房)、《日本文學》(高教社)、《日本古典文學大辭典》(人民文學出版社)、《日本古典文學入門》(外研社)、《東亞的女性與佛教、文學》(勉誠社)、《男人與女人的故事》(商務印書館)、《今昔物語集》插圖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日本和歌物語集》(外研社)、《東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東亞各國對基督宗教文化的接受》(世界知識出版社)等。

譯者簡介:
張彩虹,1997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外語學院朝鮮語系,歷任翻譯、教師等職。
2019年於上海外國語大學獲得日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現就職於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與人合譯並出版了池田大作的《幸福抄》《對話的文明》《走在大道上》等六部作品。

王艷麗,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在韓國仁荷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中韓文學比較與翻譯。主要譯作有《浪漫之愛與社會》《這裡是羅德斯:東亞國際主義的理想與現實》等。另在國內外學術雜志發表相關論文數篇。

名人/編輯推薦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候選作品《思悼》、韓國古裝片歷年票房第二位《雙面君王》等多部韓國影視劇素材原作!
★朝鮮王朝女性文學三大經典中文譯本首次出版!
★本書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張龍妹教授領銜編譯,譯文優美,作品水準高。

叢書總序

日記源於中國,日本的天皇首先接受了這一先進文化,宇多(887—897在位)、醍醐(897—930在位)、村上(946—967在位)三代天皇的日記史稱“三代御記”。在天皇的影響下,公卿也紛紛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仕官生活,著名的有小野宮實資的《小右記》、藤原道長的《御堂關白記》等傳世。受此影響,醍醐天皇的皇後藤原穩子在仕女的協助下書寫了《大後御記》(已散佚),為女性宮廷日記的鼻祖。935年左右,紀貫之(866?-945?)結束土佐國守任期返回京城,他假托女性,用假名書寫了55天旅途中的見聞和所思所想,這就是日記文學的開山之作《土佐日記》(935)。穩子的宮廷日記和紀貫之的帶有虛構色彩的假名日記是女性日記文學的兩大淵源。

“日記文學”這一概念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大正末期,指用假名書寫的、基於作者自身生活經歷的、持續性地抒發作者個人所思所感的文學作品。大正末期,隨著女性讀者的急劇增加,“女流文學”之範疇在日本“國文學”中得以確立,“日記文學”以其特有的文學性虛構在日本古典文學中獲得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日本一般意義上的“日記文學”具有以下特點:①由女性撰寫;②作品主要由假名寫成;③其中包含部分和歌;④具有一定的時間意識;⑤注重事實;⑥體現了一定程度的自省。

日本從平安時代到鐮倉時代,女性作家以假名書寫的日記文學是日本“國文學”中的瑰寶。作者大多數是曾經出仕宮廷的貴族女性,多以宮廷生活為主要題材。這些作品有的描繪了典雅的宮廷生活,有的講述了與上自天皇下至朝廷官員的、或是風雅或是苦澀的戀愛經歷。這些作品的一個共同特征是作者強烈的自我意識。《蜻蛉日記》記述了作者自己不幸的婚姻生活,甚至不惜袒露自己對丈夫其他妻妾強烈的嫉妒。而像《紫式部日記》,本是部受主家委托撰寫的記錄一條天皇的中宮生產這一盛事的宮廷日記,但字裡行間也隨處可見作者對於自身處境及命運的思考。這些作品中對個體生命體驗的關注,尤其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和細膩的心理描寫,即使是與當代小說相比也毫不遜色。而其強烈的自省、對作者內在精神的充分反映、充滿文學性的記述性描寫,直接啟發了日本近代文學中的“私小說”傳統。

在韓國的朝鮮王朝時代,也產生了三部由女性用女性文字諺文書寫的傳記或自傳性質的作品,在此也一並稱之為“日記文學”。這三部作品所展現的是在赤裸裸的宮廷爭斗中堅守婦道的女性形象。比如《仁顯王後傳》中的王後閔氏,她被描寫為生來就具備“聖德”的女聖人,雖然文史無不通曉但從不裝模作樣地舞文弄墨。《恨中錄》的作者世子嬪洪氏,即使是在丈夫有了寵妾,自己因為沒有向公公英祖稟報丈夫的不軌而受到英祖責備時,還是堅持不妒忌是女性的美德。作品體現出來的是她們如何扼殺自我的血淋淋的心路歷程。

從以上簡短介紹可知,古代日韓的宮廷女性雖然都是使用女性文字,也大多記述的是宮廷生活,但記述的內容本身卻存在著根本的差異。本叢書精選了日本平安時代和中世時期的九部女性日記作品及韓國朝鮮王朝時代三部宮廷女性日記作品。這些作品都是日本和朝鮮半島的文學精品,尤其是日本女性日記,甚至影響了迄今為止的日本文學、文化。而把日本和朝鮮王朝的宮廷女性日記一並呈獻給讀者,旨在希望讀者在領略其截然不同的女性日記文學的同時,思考同是作為漢字文化圈中的一員,何以產生如此鮮明的不同性質的文學,思考包括中國在內的女性與文學的關係。

——張龍妹


目次

叢書總序——張龍妹 ○○一
導讀——張彩虹 ○○一
癸丑日記——張彩虹譯 ○○一
仁顯王後傳——王艷麗譯 ○九七
恨中錄——張彩虹譯 一六五
譯後記一——張彩虹 三九○
譯後記二——王艷麗 三九四

書摘/試閱

導 讀

朝鮮和韓國是我們一江之隔的鄰國,但是前者始終是帶有神秘色彩的,後者則通過近些年的“韓流”,走進我們的視野,為國人所熟知。“韓流”主力是韓劇和音樂以及時尚等等,這讓我們對韓國文化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但最能代表韓國文化的韓國文學,國人則知之甚少。而眾所周知,朝鮮和韓國在文化上自然是同根的。所以,這套韓國宮廷日記文學作品是我們了解朝鮮和韓國文化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發動政變,建立朝鮮王國,其孫世宗大王於1444年組織一批學者創制了諺文(朝鮮文字),但士大夫依然堅持漢文書寫的正統性,極力排斥諺文。而女性和底層百姓則由於諺文的簡單易學,逐漸開始普遍使用諺文。朝鮮王朝時期的文學作品大部分是用漢文創作,用諺文創作的作品則相對較少。諺文作品中,朝鮮宮廷女性文學三大杰作《癸丑日記》《仁顯王後傳》《恨中錄》為其中翹楚。《癸丑日記》作者不詳,一說是仁穆王後身邊宮女,一說是仁穆王後本人,記錄了廢君光海君朝仁穆王後被光海君殺父殺兄殺子之後幽禁在西宮之事。《仁顯王後傳》作者亦不可考,一說是仁顯王後身邊宮女,一說是樸泰輔後人或王後本家親戚,記錄了黨爭激烈的肅宗朝仁顯王後被廢以及復位事件,《恨中錄》作者是思悼世子之妻惠慶宮洪氏,記錄了英祖時期思悼世子冤死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洪氏家族由盛至衰過程中所受的冤屈。

朝鮮古代宮廷文學並不像日本那樣繁榮,流傳下來的也只有這三部。並且這些文學作品創作目的也和日本不同,是宮中女人為了記錄在殘酷的宮廷斗爭中自己這一派所受的冤屈而作,因此都藏於深宮之內或者親戚家裡,朝鮮王朝終結之前,從未流出到民間過。這些作品如實記錄了朝鮮王朝宮廷之內血雨腥風的斗爭,這些殘酷的斗爭發生在夫妻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妃嬪之間。三部作品的女主人公仁穆王後、仁顯王後、惠慶宮洪氏都是宮廷斗爭的受害者,因此這些作品在在處處都充滿了“恨”(韓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心理特征,指悲哀、痛苦、怨恨、悔恨、自責等多種情感要素長期在心靈深處累積而成的一種鬱結、凝固的狀態)。宮廷斗爭是“恨”產生的直接來源,但它和黨爭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有時就是黨爭在宮廷內部的反映,因此,要理解這三部作品,我們需要對朝鮮王朝的黨爭也有個了解。

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後,確立儒教為國教,采用科舉制度選拔人才,通過科舉制度被錄用的官吏稱為兩班,到了宣祖時期(1567—1608),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兩班官僚體制。隨著時代的發展,兩班人數日漸龐大。為了自己能出人頭地,掌握權力,兩班官僚階層之間進行了激烈的斗爭,這就是黨爭的開始。最初的黨爭肇始於因人事任用權進行爭斗的沈義謙和金孝元二人,當時的所有官吏和儒生都加入了其中的一方。因為沈義謙住在京城的東側,因此這一派稱為“東人”,金孝元住在京城西側,這一派稱為“西人”。東人和西人之間的政治主張也完全不同,東人繼承李退溪的學問譜系,重視朱子學的“理”;西人繼承李栗谷的學統,重視朱子學的“氣”。後來東人西人之間也各自分裂,東人分裂為南人和北人,北人又分裂為大北和小北,而西人之間又分為老論和少論,這些黨派為了自己得勢掌權,進行了無休止的斗爭。

《癸丑日記》的故事發生在朝鮮第十五代國王光海君(被廢,無廟號和謚號)朝。光海君是宣祖次子,生母為恭嬪金氏,早年受封光海君,1592年壬辰倭亂時被宣祖臨時封為王世子,臨危受命,代理攝政,為平定壬辰倭亂作出了很大貢獻。但是他的地位一直不穩,世子身份始終未能得到宗主國明朝承認,這是由於他身份的尷尬——既非嫡子,也非長子,違背宗法制“立子以嫡”、“立嫡以長”的原則,並且宣祖對光海君也並不喜愛。但宣祖長子臨海君性情殘暴,行為放蕩不端,又在壬辰倭亂時曾被日軍俘虜,不可能取代光海君,另外,最受宣祖寵愛的信城君(宣祖和寵妃仁嬪所生)在壬辰倭亂中病死,一時間世子之位貌似非光海君莫屬。但1600年懿仁王後去世,宣祖迎娶禮曹佐郎金悌男之女仁穆王後金氏,並於1606年生下嫡子永昌大君。光海君世子地位又增添了新的威脅。反對他的勢力是以領議政柳永慶為首的小北派,而以鄭仁弘、李爾瞻為首的大北派則支持光海君。宣祖雖然偏袒小北派,但他突然在1608年病逝,光海君順利登上王位,大北派在這場爭斗中勝出。為了鞏固政權,防止反對勢力東山再起,大北派制造了一系列的冤獄,鏟除了仁穆王後父親兄弟以及身邊的宮女,又提出“廢母殺弟”(把仁穆王後貶為廢妃,殺死永昌大君),於癸丑年(1613年)把永昌大君強行帶出王宮,流放到江華島,一年之後殺死了他。而仁穆王後雖然沒有被貶為廢妃,但被幽禁在西宮(慶運宮,今德壽宮)。大北派獨占政權對光海君的王權構成威脅,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到了“王不得自由”的程度。後來光海君起用被罷官的西人李廷龜等人,大北派開始式微。西人的登場為“仁祖反正”創造了條件。1623年光海君侄子綾陽君李倧發動宮廷政變(仁祖反正),光海君被捕,仁穆大妃得以解除幽禁。以此可以得知,《癸丑日記》的宮斗背後是大北派和小北派、北人和西人之間的黨爭。

《仁顯王後傳》中的閔妃(仁顯王後是其死後謚號)是肅宗(朝鮮第十九代國王)的繼妃,出自當時執政的西人家門。祖父閔光勛是仁祖時期著名的才子,外祖父宋浚吉為孝宗時期的領議政大臣,父親驪陽府院君閔維重也是肅宗朝中重臣。閔妃1681年入宮後,也曾受到肅宗寵愛,但一直沒有誕下王子。肅宗對誕下王子的張禧嬪寵愛日深,要封張禧嬪的兒子為世子,受到西人的強烈反對。肅宗起用南人支持自己,流放了西人領袖,立張禧嬪兒子為世子,後來又想廢了閔妃,立張禧嬪為妃。肅宗想要廢妃表面上看來是因為閔妃無子,又張禧嬪想要上位,在宮中制造流言陷害閔妃,但實際上是肅宗出自維護王權的考慮。《朝鮮王朝實錄》中記載肅宗曾說過“閔氏罪惡彰著,非一朝一夕之故”“故為宗社深憂遠慮,有此廢黜之議”“內有後庭之惎間,外有奸臣之慫恿,蹈危逼之變而罹廢黜之厄”。從這可以看出肅宗想要廢妃是忌憚包括閔氏家族在內的西人權勢滔天威脅王權。然而,廢妃一事再次受到西人的強烈反對。肅宗對樸泰輔等西人進行了嚴刑拷打,並流放了很多人。此後,閔妃被廢(1689年),朝中成了南人的天下。而閔妃被廢之後,謹慎持身,蟄居度日。肅宗後來對廢妃一事感到後悔,厭惡張禧嬪和南人攬權專寵,便有意給閔妃復位,對西人黨發起的“閔妃復位運動”給予暗中支持。1694年閔氏恢復妃號,張禧嬪被廢。閔妃復位後,西人重新執政,但南人勢力也並未完全失勢,兩大派系之間形成了相對平衡的態勢。但1701年閔妃離世後,西人黨擔心張禧嬪再度受寵得勢,聯合南人打擊報復,南人則意圖東山再起,肅宗此時有了類似漢武帝的憂慮。《朝鮮王朝實錄》記載肅宗說“古者漢之武帝殺鉤弋夫人,斷則斷矣,而猶有所未盡善者”“(張禧嬪)罪已彰著,若不善處,則他日之慮,有難形喻,實出於為國家也為世子也”。因此,雖然《仁顯王後傳》上記載張禧嬪被殺是因為她對閔妃施了巫蠱之事,但無論此事真假,張禧嬪被賜死是政治斗爭的必然。肅宗為了杜絕將來王權落入南人手中,殺了張禧嬪,又為了防止西人在將來大權獨攬威脅王權,保留了張禧嬪之子的世子之位。由此看來,《仁顯王後傳》的宮斗背後是肅宗為了維護王權利用了西人、南人之間的黨爭。

《恨中錄》的作者惠慶宮洪氏是思悼世子之妻,英祖兒媳。英祖(朝鮮第二十一代國王)厭惡黨爭,為了消弭黨爭,采取了“蕩平策”,即官員選拔和任用上不偏向任何黨派,一視同仁。但英祖本人登上王位受到老論的支持,而其子思悼世子背後是少論勢力。雖然思悼世子因有精神疾患被英祖關在米柜裡餓死,但其背後暗潮涌動的是老論和少論的黨爭。思悼世子死後,又出現了同情思悼世子的“時派”和認為思悼世子被殺是理所當然的“僻派”。英祖繼妃貞純王後本家金氏家族等是僻派,時派是與之對立的派別。思悼世子死後,思悼世子之子(正祖)仍被定為王位繼承人,但他不是以思悼世子之子的身份,而是以英祖早夭的長子孝章世子的養子身份成為東宮。雖然惠慶宮說這是鄭妻(思悼世子胞妹)嫉妒她將來會成為大妃,唆使英祖做出這個決定,實際上應該是英祖為了保證世孫之位穩固,不被僻派所撼動而采取的策略。僻派為了除掉世孫,打壓世孫強有力的後援——外祖父洪鳳漢一族,以致洪鳳漢後來被迫辭官。但1776年英祖死後正祖還是順利繼位,繼位後為了維護王權,正祖和英祖一樣盡量采取不偏不倚的“蕩平策”。但其實在政治上還是偏向時派,親近奎章閣閣臣這些比較沒有黨派背景的大臣們。但僻派貞純王後本家慶州金氏勢力依然十分強大,因此正祖重用洪國榮,對抗僻派。雖然惠慶宮堅稱自己叔父洪麟漢是被洪國榮和金鐘秀所害,實際上洪麟漢因為在正祖的東宮時節和其關係不好,脫離了保護東宮的洪氏家族所屬的時派,加入了僻派。洪麟漢被流放和賜死都是因為正祖要打壓僻派。正祖晚年,擔心世子(純祖)的將來,指名屬於時派的金祖淳保護世子。1800年正祖死後,純祖繼位,因其年幼,貞純王後垂簾聽政,僻派得勢,以鎮壓基督教為名對反對勢力進行了撲殺。惠慶宮洪氏的弟弟在這次獄事中被殺。金祖淳使盡渾身力氣也才僅能自保。但1805年貞純王後升遐,僻派失去了重要支柱,同年12月,以金達淳之獄為契機,僻派被全面趕出了朝廷,金祖淳掌握了朝中大權。至此,朝鮮王朝黨爭結束,長達三十多年的安東金氏的“勢道政治”(專指朝鮮王朝後期權臣〔尤其是外戚〕當道把持朝政的政治形態)拉開帷幕。

始於宣祖時期的黨爭,在純祖時期落下了帷幕。《癸丑日記》《仁顯王後傳》《恨中錄》正好是在黨爭發生、發展、消亡時期發生的故事,因此我們得以目睹這血腥殘酷的黨爭全貌。

以上是這三部宮廷文學作品的時代背景。歷史是冰冷的,但書寫這三部作品的人和作品中的人物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她們寫下這些作品,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記錄在慘烈的宮廷斗爭之中自己這派的悲慘遭遇,極力表白自己的清白無辜,向蒼天哭訴堆積在心底的“恨”,因此這三部作品字字句句浸透著這些“王的女人”們的血淚,讀之令人潸然。

——張彩虹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