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李小龍:神話和真實(簡體書)
滿額折

李小龍:神話和真實(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48 元
定  價:NT$ 888 元
優惠價:87773
領券後再享89折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2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他,是問題少年,是打架斗毆的街頭混混,是迷途覺醒,自我提升的功夫小子,也是好萊塢的浪蕩客,生死緋聞的主角,更是銳意創新的功夫大師,世界知名的功夫片明星。
我們所理解的李小龍,大多是由這些形象和故事串聯起來的,唯獨缺少對那個特定時空背景的了解,也因此難以切身體會到李小龍的艱辛與不凡。《李小龍:神話和真實》將人物的成長經歷與時代背景緊密聯繫起來,以大量的生活細節描寫透視李小龍的成長、蛻變,以及如何成就不凡與偉大的艱辛歷程。既可以從中窺見李小龍不同時期拳術體系乃至格斗理念的變化,李小龍的思想與個性也袒露無遺。
如果李小龍還健在,看到這本為他而寫的傳記,可能會感到欣慰,也可能會大為惱火。因為作者在記錄他所取得的成就之余,也一並記錄下了他生活中不願為人知的隱秘。

作者簡介

馬修·波利(Matthew Polly),中文名包默思,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美國著名作家,也是中國功夫愛好者,曾在河南少林寺學習功夫兩年。出版有American Shaolin(《少林很忙》)和Tapped Out(《拍地認輸》,暫譯),作品常年發表於《華盛頓郵報》《君子》《石板》《國家》等雜志。目前是耶魯大學研究員,居住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他花了近十年時間,歷經一百多次親身采訪,撰寫了這部極為認真、配得上李小龍這位英雄與這個男人的傳記。
 
史旭光,截拳道教練、截拳道·印xin會創辦人,專職從事李小龍文化研究與截拳道教學推廣工作,著有《截拳道運動入門》《王者之路》,曾擔任《李小龍技擊法》中文版特約編輯,並接觸采訪過多位李小龍親友和嫡傳弟子,撰寫、翻譯的多篇文章在《南方人物周刊》《看電影》《中華武術》《拳擊與格斗》《武魂》等雜志上發表。

名人/編輯推薦

◎ 扎實的一手資料,使本書獨具特色
作者查閱大量文獻、檔案,以及對李小龍親友進行了100多次采訪,一些當年人物已經去世,其采訪資料更顯珍貴。

◎ 零度敘事,客觀還原李小龍的一生
秉持嚴謹、客觀的寫作態度,力求細節真實,對傳主的缺點不隱晦,優點和魅力不渲染。

◎ 專業譯者,文本優秀,圖文並茂
譯者專職從事李小龍文化研究與截拳道教學推廣工作,譯文準確,文筆流暢,並收錄李小龍40多幅珍稀照片。

譯者序
瞧,李小龍,這個人!

如果李小龍還健在的話,他今年應該八十一歲了。
他會是怎樣的一番模樣?他的事業、拳術以及個人生活又會有怎樣的發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期望,產生無窮的想象。但對去世之前的李小龍,我們不能僅憑想象,因為他真實存在過。我們要做的,只能是盡力從各種資料中去發現他,以此來豐富我們對他的認知,這是我們了解他的唯一方式。
在種種認知渠道中,傳記無疑是最為常見也最為簡單有效的途徑,它會幫助讀者在腦海中建立一個對傳主的整體印象。可惜受語言和地域的限制,國內出版的李小龍傳記,在資料的豐富性以及信息考證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它們更多是將李小龍當作偶像,行文間難免帶有作者的主觀印象,從而顯得標簽化。盡管李小龍確實已經成為一個標簽化的存在,但我們不能僅靠標簽去認識他,而更需要細節的填充,通過大量真實的生活細節去真正了解他。
本書的作者馬修 ·波利自幼喜歡李小龍,就讀大學期間曾選修中文,通過研讀老莊經典以及阿倫 ·瓦茲等人的著作,增進了對李小龍思想的理解。此外,他還付諸行動,習練功夫。大三時,他從普林斯頓大學退學專程來華,入少林寺習武兩年。之後,又專門研究混合格斗這項運動。在接連出版 American Shaolin (中文版書名《少林很忙》,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4 年版)和 Tapped Out 之後,在友人的建議下,開始動筆撰寫這本李小龍傳記,以記錄李小龍不平凡的生活與成就。
為了完成本書,馬修 ·波利耗時七年,在香港、洛杉磯、西雅圖等地多方奔走,采訪了上百位與李小龍有關的人士,獲得了極為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他廣泛查看、研究李小龍的信件、日記以及各種與其有關的書籍、文章和檔案資料,並寫下了大量筆記。馬修初步整理而成的文字資料約有 100 萬字,之後,在李小龍“雕塑論”的指導下,對原始素材進行了刪減,剔除與主旨無關的內容,以清晰簡練的文筆和謹慎的分析,完整刻畫了李小龍的一生。其英文原書有 640 頁,單是引文條目及備注便有 100 頁之多。就我個人閱讀經驗所及,在李小龍傳記類的書籍當中,從未見過如此詳盡的資料說明。更難得的是,上述提到的百余位受訪者中,有很多普通采訪者難以觸及的關鍵人物,比如李小龍的遺孀琳達 ·李 ·卡德韋爾、李小龍影視事業的合伙人鄒文懷、李小龍生前最後的接觸者丁珮、《青蜂俠》中的搭檔凡 ·威廉姆斯、好萊塢知名製作人弗雷德 ·溫特勞布、保羅 ·海勒以及嘉禾高管安德魯 ·摩根(李小龍在美國的葬禮便是由他負責安排,他也是李小龍最後兩年事業發展的見證人),等等。此外,還有李小龍青少年時期在香港讀書時的一眾同學,以及李小龍在美國生活時交往過的朋友和具有代表性的弟子。其中多位重要人士如今已過世,後人再無機會追問與李小龍有關的話題。所以,本書在信息收集的全面性、權威性以及珍貴性方面遠超同類題材的其他著作。
出色的傳記寫作,資料收集僅是第一步。接下來,馬修 ·波利要完成資料的對比分析,確定寫作方式,並給出自己的解讀。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呈現真實存在過的李小龍,但這並不容易。本書出版時距離李小龍去世才 45年,尚有部分當事人及圖文影像做證,由不得作者自行架空事實、想象虛構,走小說路線,更不能變成冗長沉悶的歷史資料堆砌。最終,馬修 ·波利在傳記作家亞歷克斯 ·本·布洛克(《李小龍傳奇》的作者)和馬歇爾 ·特裡爾(《史蒂夫 ·麥奎因:一位好萊塢偶像的生平與傳奇》的作者)的指點下,明確了寫作方向,決定在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歷史背景和李小龍所處的環境為依托,通過事件中各方人物的回憶來還原歷史現場,以呈現李小龍是如何在自我意志的支配下,適應環境、提升自我,並最終脫穎而出的整個過程。
既然是回憶,難免會有選擇性遺忘。在同一事件中,不同的人物基於不同的立場,說法自會不同。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年代出於不同的考慮,也會出現前後說法不一的現象。每每遇到這種情況,作者會盡可能地依據歷史背景,結合多方言論進行理性分析之後,再謹慎地給出自己的推斷,而不是預設立場、結論先行,然後做資料補充。比如關於李小龍是否奉子成婚一事,馬修在查證琳達撰寫的兩本有關李小龍的著作中,發現她很小心地回避了這一關鍵細節。在其他人撰寫的十多本李小龍傳記中,也無人提及此事。“當我試圖弄清楚為什麼李小龍大學輟學後突然結婚時,我注意到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李國豪,在他們結婚(1964年8 月 17 日)後僅僅五個半月(1965年2 月 1 日)就出生了。在我對琳達的采訪中,她承認是未婚先孕。但她不能完全確定是在李小龍去奧克蘭之前還是之後發生的,她傾向於是在之前。‘他走之前知道了嗎?’她自問自答,‘我想他知道了,否則他不會那麼快回來。’由於沒有找到他中途回西雅圖的原因,所以我相信是之前發生的。”以上推論,以備注的形式出現在本書中。
除了對資料詳加推敲,馬修在落筆時從未將李小龍當作偶像或一個神話來寫。相反,馬修筆下的李小龍更加親切平實、生動立體、骨肉豐滿,既有雄心壯志的激昂,也有時運不濟時的困惑、彷徨。最重要的是,馬修著重描寫了李小龍在不同境遇下的生存狀態,從當時的人際關係入手,對他的內心世界進行了探索,並據此分析他的行事方式,從而對其人生的很多關鍵時刻提出了不少頗有說服力的獨到見解。
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關於李小龍與黃澤民比武動機一事,馬修備注道:“多年來,琳達一直聲稱是舊金山傳統武術界給李小龍下了戰書,上面用中文寫著,‘停止教授外國人中國功夫’。她的觀點是,舊金山傳統武術界對李小龍將中國功夫的奧秘透露給白人和黑人的舉動感到憤怒,於是派了黃澤民去教訓李小龍。如果李小龍輸了,他將停止教外國人,並把武館關掉。如果他贏了,他想教誰都沒問題。琳達的這個版本後來被編入好萊塢傳記片《龍:李小龍的故事》,成了李小龍神話的一部分。問題是沒有人認同琳達這個版本,當事人黃澤民也否認這一說法。當我向陳大衛詢問此事時,他只是笑著說:‘我覺得他們這麼說是為了讓李小龍看上去像是位英雄。’李小龍在奧克蘭時期的朋友兼學生馮天倫也認為,琳達的說法有不實之處,‘他教我們時,也有白人學生在場,這件事並不像她說的那樣。’然而,琳達向來以誠實著稱。每位見過她的人,包括我本人,都覺得她很謙遜、體貼,不像是惡意誹謗他人的人。我不相信她是在編造故事。與很多丈夫一樣,李小龍對自己的妻子偶爾也會撒謊。當他這位有孕在身的年輕白人妻子問他為什麼要比武時,他要麼承認自己出言不遜,侮辱了舊金山的功夫師傅,要麼說:‘親愛的,他們不希望我教授白人功夫,比如像你這樣的。’可是在 1964 年,舊金山的幾家武館都有在教授白人學生,沒有人試圖關閉這些武館。更何況有多名目擊者回憶了李小龍在新聲戲院的表演,以及他過激的言論對觀眾的影響。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這是比武的起因。琳達回憶中所提到的戰書是用中文寫成的,可她既看不懂中文,更不會說中文。”
比武發生時,李小龍年僅 24 歲,年少氣盛,有此表現再正常不過,也正是這種基於事實的分析,讓李小龍距離讀者更近。但與普通人不同的是,經此一役,李小龍開始徹底反思自己的武學體系,從而大破大立,創建截拳道,開創了武壇發展的新局面。
除此之外,在撰寫《龍爭虎斗》一章時,馬修 ·波利采訪片中的主演約翰 ·薩克松時又有了新發現:起初,該片的設定是群主演(白人、黑人及亞洲人)。考慮到美國市場的接受程度,制片方擬定白人為第一主角,並據此請來約翰 ·薩克松出演。然而,當約翰抵港後,李小龍邀請他到家中做客,席間提出想看看他的側踢怎麼樣(好武之人的慣常舉動)。約翰踢過幾腳之後,李小龍讓其為自己執靶,結果……“你相信自己會是這部電影的主演嗎?”馬修在采訪中問約翰 ·薩克松。約翰笑著回答:“第一天早上過後,我就知道肯定不是我了。”
在本書結尾處,馬修結合當年李小龍的死因研訊內容,在走訪多位醫學專家之後,也給出了自己獨特的分析。
書中類似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的段落不勝枚舉,作者通過多位當事人的回憶與現有檔案資料相比對,以極為嚴謹的考據方式,將已被捧上“神壇”的李小龍重新還原為一個有血有肉、鮮活生動的人,讀者可以從書中大量的生活細節描寫窺見李小龍的成長、轉變,以及如何成就不凡與偉大的艱辛歷程。如果李小龍還健在,看到這本為他而寫的傳記,可能會感到欣慰,也可能會大為惱火。因為作者在記錄他所取得的成就之余,也一並記錄下了他生活中不願為人道的隱私。
但傳記本身的價值並不是為了取悅傳主,而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如實呈現人物的風彩。或許本書作者仍有偏見存在,可是,他已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讀者對李小龍的真實認知,這也是我鄭重推薦本書的理由。
李小龍自己曾說過一句話:“你知道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嗎?一個人。”

史旭光
2021 年 3 月 29 日
北京

目次

目錄

引言 兩場葬禮的故事

part 1 小 龍
第 一 章 “東亞病夫”
第 二 章 新興都市
第 三 章 葉 問
第 四 章 驅離香港

part 2 舊金山
第 五 章 重回出生地
第 六 章 蛻 變
第 七 章 陽光海灣
第 八 章 奧克蘭衝突
第 九 章 進軍好萊塢
第 十 章 塑造加藤
第十一章 截拳道
第十二章 從師父到明星
第十三章 龍套演員
第十四章 無音笛
第十五章 盲人追兇

part 3 返回香港
第十六章 末代大亨
第十七章 唐山大兄
第十八章 精武門
第十九章 協 和
第二十章 猛龍過江
第二十一章 盛名所累
第二十二章 龍爭虎斗
第二十三章 叩響天堂之門
第二十四章 最後時光
第二十五章 死因研訊

尾聲 傳 奇

後記
李小龍家族
李小龍影視作品年映表

參考文獻
譯者的話

書摘/試閱

第十八章 精武門

1971 年 10 月 11 日,李小龍、琳達帶著6 歲的李國豪和 2 歲的李香凝飛往香港。他們在飛機著陸前,專門把搭乘長途航機的舒適便服替換下來,因為李小龍預計會有記者來迎接他們。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鄒文懷竟會安排《唐山大兄》全體演員前來恭候。數十盞閃光燈此起彼落,加上一大群孩童手捧鮮花列隊迎接,令繁忙的啟德機場倍顯熱鬧,且洋溢著一片迎接要人榮歸的隆重氣氛。1
相比李小龍,鄒文懷更是破釜沉舟,抱定成敗在此一舉的決心。他的前五部電影票房不佳,新成立的嘉禾一直被邵氏打壓,他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唐山大兄》是否能一炮打響。從首映活動到廣告投放再到媒體曝光,鄒文懷不遺余力地對這部電影進行宣傳。10 月 29 日首映前,李小龍不斷接受平面媒體、廣播電臺以及電視節目的各種專訪。鄒文懷想把“小龍”重新推介給年紀較大的觀眾,他們可能還記得 20 世紀 50 年代黑白說教電影中那個勇敢的童星。為宣傳這部電影,鄒文懷和李小龍傾盡了全力,因為他們的命運都取決於首映當晚的結果。
鄒文懷、李小龍和琳達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眾所周知,香港觀眾是出了名的難伺候。如果一部電影很糟糕的話,他們會直接大聲開罵,甚至有人會帶刀進電影院,如果電影讓他們大失所望,他們就會破壞座位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隨著電影開始放映,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著觀眾的反應。”李小龍回憶道,“剛開始時,鴉雀無聲。但到了最後,他們開始躁動起來,一遍遍地拍手叫好。觀眾其實是很情緒化的,如果他們不喜歡這部電影,他們會直接開罵,起身走掉。” 當李小龍在電影放映過程中,多次聽到觀眾為他的角色和表演歡呼叫好時,他變得越來越放鬆、越來越自信。眼見他生平第一幕情愛戲在大銀幕上出現時,他側身靠向琳達,以開玩笑地方式說道:“這是附加福利。”
首映禮的觀眾席上坐著香港著名影評人兼電影歷史研究學者梅爾 ·托拜厄斯(Mel Tobias)。“我不知道李小龍是誰,我只是碰巧看了首映場。我有一位來自馬尼拉的朋友,他想看午夜場,恰好當天的午夜場是《唐山大兄》。”梅爾·托拜厄斯回憶道,“電影結束後,大約有十秒鐘的沉默,突然不知道是什麼擊中了他們,他們開始瘋狂叫好。當他們看到李小龍從觀眾席中起身示意時,他們都驚呆了,繼而又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我當時就感覺到,這家伙一定會成功的。他身上那種東方人和亞洲人的表達方式讓我們有一種認同感。”
李小龍的明星夢從那晚開始實現了。“我沒想過《唐山大兄》能打破任何票房紀錄,”他坦承,“但我確實希望它能夠多賣錢。” 觀眾的反應讓他有些不知所措。琳達說:“首映當晚,現場觀眾歡呼雀躍,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小龍的夢想實現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放映過後,小龍成了耀眼的明星。我們起身準備離開電影院時,馬上被熱情的觀眾給團團圍住了。”1
票房數字令人震驚,完全扭轉了嘉禾的命運。《唐山大兄》僅在香港 16家院在線映,首日票房高達 37.2 萬港元,三天之內突破百萬大關。作為僅在香港當地上映的影片,三周之後,累積票房收入 320 萬港元。 據《中國郵報》估算,在香港 400 萬人口中,有 120 萬人買票觀看了這部影片,並且打破了此前由《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保持的票房紀錄,從而讓這部港產動作片又多了幾分愛國主義的色彩。當地一家中文報紙為此叫好:“朱莉 ·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的這部電影自1966 年上映以來,一直是當地電影發行商在票房方面試圖超越的物件。然而,只有《唐山大兄》做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朱莉 ·安德魯斯的丈夫布萊克 ·愛德華茲也是李小龍的名人弟子。李小龍從明星師父變成了明星。

從三個月大首次出鏡算起,李小龍已出演了 23 部電影,大多數票房都不太好,沒有一部能像《唐山大兄》這樣成功。究竟這部電影有何獨特之處?顯然不是電影質量問題。導演羅維在 1988 年接受采訪時說:“現在回想起來,《唐山大兄》拍得非常簡陋。我沒有太多時間,只能草草拍完了事。”
李小龍全新的打斗場面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與大多數為一部電影接受短期訓練的動作明星不同的是,李小龍是一位真正的武術家兼藝術大師。《唐山大兄》中其他人的打斗像是在孩童打鬧,而李小龍則如同一陣超級旋風。香港觀眾從小看功夫片長大,當他們看到這部電影時,一眼就分辨出它的與眾不同之處。為了證明他動作的真實性,李小龍和羅維使用了長鏡頭拍攝——有些鏡頭持續了 20 秒,甚至更長。另一位嘉禾導演米高基說:“李小龍會設計一場打斗,然後讓攝影機自由跟拍,這樣你就知道那不是假的了。別忘了,李小龍當時面對的可是一群懂功夫的本地觀眾,他們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你騙不了他們。”
但僅僅有真本事是遠遠不夠的。許多杰出的武術家在闖蕩演藝圈時都鎩羽而歸。在擂臺上有效的東西在電影中未必行得通,能讓觀眾興奮起來才是最重要的。李小龍之前在好萊塢當過動作指導,他知道如何在電影中去表現自己的技能,使之看上去與眾不同。這就是夸張的藝術。在電影中,他可以旋轉起來連踢三腳放倒三個壞蛋——然而換作在現實中,他可能未必做得到,不過在電影中,觀眾相信他沒問題。正如《華盛頓郵報》的一位影評人所說的那樣:“李小龍的動作令人賞心悅目,充滿了爆發力,並且優雅、風趣。自從史蒂夫 ·麥奎因在《大逃亡》中騎摩托車之後,李小龍的動作戲讓我再次聽到了觀眾熱烈的反響。他的表演有點兒詹姆斯 ·卡格尼(James Cagney)式的傲慢和史蒂夫 ·麥奎因早期的疏離感。”
在當了 25 年演員之後 ,李小龍終於學會了如何將動作和情感結合起來。從《青蜂俠》中友善的男傭加藤到《唐山大兄》中狂暴的鄭潮安,這一轉變充滿了戲劇性。自從李小龍 18 歲出演《人海孤鴻》以來,這是他第一次出演主角。在這段奮斗、被拒、努力工作的日子裡,他成功地獲得了 X 要素——這是一種能夠讓瑪麗蓮 ·夢露(Marilyn Monroe)超越勞倫斯·奧利維爾爵士(Sir Laurence Olivier),從“明星”蛻變成“偉大演員”的難以形容的特質。《龍爭虎斗》的聯合制片人保羅 ·海勒(Paul Heller)認為:“在攝影機面前,李小龍是絕對的焦點。有些演員可以成為出色的演員,但在鏡頭面前,表現平平。鏡頭喜歡捕捉李小龍。他的能量、天賦及情感都可以透過攝影機和銀幕表現出來。” 李小龍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表演方法,可以將他擁有的能量很好地釋放出來。“我能感覺到它在我體內奔走、咆哮,”李小龍跟朋友們分享此刻的感受,“我比以往更自信了,因為我剛剛演了一回主角。”
李小龍激動人心的表演喚醒了公眾的意識。1842年的香港人口只有7000人,到了1971年,人數飆升至 400 萬。香港本質上是一個由英國殖民統治的難民營。如果說需要振興民族意識的話,那肯定是身居香港的華人。他們不僅飽受自卑的折磨,還面臨著身份危機:他們究竟是中國公民,還是英國殖民統治下的臣民,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龍爭虎斗》的導演羅伯特 ·高洛斯(Robert Clouse)認為:“李小龍對於中國民族精神的貢獻,要比許多政客或烈士大得多。這對數百萬勞工階層及貧困民眾來說,如同一劑良藥。他重新點燃了人們的自豪感,讓他的同胞們在數百家電影院裡歡呼雀躍。他們突然自我感覺好多了,在新的一天中,痛苦和偏見也隨之減少了一些。”
《唐山大兄》能大獲成功也要歸功於一場震驚海內外的外交事件,這一事件在該片首映前夕讓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徹底爆發了。最重要的是,它牽扯到了中國南海一些島嶼和釣魚島的領土歸屬問題。 1895 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落敗,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日本割占臺灣和釣魚島,並將釣魚島等多個小島改名為“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些無人居住的島嶼被置於美國的行政管控之下。1969 年,聯合國的一項調查表明,釣魚島附近海域蘊藏有大量石油。於是,中國及日本立即宣稱對這些島嶼擁有主權,並因此喚醒了中國人痛苦的回憶。1971 年6月7日,美國總統理乍得 ·尼克松(Richard Nixon)宣布將釣魚島的施政權移交給日本。《唐山大兄》於10月30日上映,同年11月29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修正案,聲明美國將在“尖閣諸島”遇襲時支援日本。
中國人深感遭到背叛,於是,抗議和憤怒的社論開始出現。李忠琛在喇沙書院的同學、歐亞混血兒馬西安諾 ·巴普斯蒂塔說:“我對那件事記憶猶新,美國人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把釣魚島給了日本。你可以問任何地方、任何教派、任何信仰或是任何政治背景的中國人——他們在釣魚島的問題上完全支持中國。在 1971 年我們被迫做出選擇之前,我們一直沒有身份意識。當美國把釣魚島的施政權移交給日本之後,我們才意識到,我們是中國人。”
在民族主義極度高漲的環境下,由於李小龍在《唐山大兄》中勇敢地為華工出頭,與惡勢力抗爭,所以中國觀眾非常喜歡他。他下一部電影《精武門》則進一步渲染了這種民族主義,從而使得大眾更加喜歡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73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