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錯失恐懼:我們為什麼害怕錯過(簡體書)
滿額折

錯失恐懼:我們為什麼害怕錯過(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  價:NT$ 336 元
優惠價: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錯失恐懼症(FOMO),指的是一種總在擔心失去或錯過什麼的焦慮心理。隨著社交媒體的疾速發展,錯失恐懼已經蔓延到全球各地,成為一種文化危機。
本書作者帕特裡克·J.麥金尼斯是FOMO一詞的創始人,通過近20年的觀察和思考,在本書中定義了錯失恐懼症和更好選擇恐懼症(FOBO),探究其發生機制,探討它們是如何影響個人生活、組織行為和商業決策的,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通過本書,你將學會如何正確看待錯失恐懼症,改造它,讓它為你所用,不被繁冗的信息干擾和奪走注意力,擺脫焦慮、恐懼、忌妒和患得患失之心,學會權衡選擇的成本和收益,提高決策力和行動力,將注意力轉移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作者簡介

帕特裡克·J.麥金尼斯(Patrick J. McGinnis),畢業於哈佛商學院和喬治敦大學,是一位風險投資家和私募股權投資者,曾為世界銀行、摩根大通集團提供建議和戰略咨詢,多次為《赫芬頓郵報》《波士頓雜志》《福布斯》撰稿,現居紐約。
在華爾街工作10年後,他創立了迪裡戈咨詢公司,為投資者、企業家和快速發展的企業提供戰略建議,並在美國和亞洲的新企業中建立了多樣化的投資組合。

名人/編輯推薦

1. 你總是不停地刷微博、朋友圈;離開手機,你就會坐立不安、莫名恐慌;每逢618、雙十一,你都要瘋狂搶購;你總是盲目跟風,冷靜後就會後悔;你會因錯過新鮮事而焦慮……如果你總是被這些現象“綁架”,就說明你患了錯失恐懼症。錯失恐懼從何而來?它是如何影響個人生活、組織行為、商業決策的?我們因此真正失去了什麼?我們該如何避免這一切?
2. “錯失恐懼症”提出者,哈佛商學院學者、華爾街資深投資顧問帕特裡克·J.麥金尼斯20年研究之作,系統探討錯失恐懼症與更好選擇恐懼症是如何產生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組織行為和商業決策;我們該如何通過技巧趨利避害;我們該如何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重新定義及合理利用它們,並從中獲益。
3. 從金融投資熱詞演化為一種全球廣泛關注的社會文化現象,錯失恐懼與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休戚相關,並且已經滲透到組織行為和商業決策中。全書將熱點現象與社會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等貫穿融合,讓你從零開始認識並正視錯失恐懼症,解決患得患失、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衝動、拖延等問題。
4.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哈佛心理學導師肖恩·埃科爾,哈佛商學院教授德伯拉·L·斯帕,斯坦福大學商學院講師尼爾·埃亞爾一致推薦。


人類從遠古時代到今時今日的進化歷程,並不是一個沒有爭議的話題。新的發現顛覆了已有的理論,將人類演化的已知時間軸往前或往後推移,動輒就是數十萬年。人類學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它結合了古生物學和遺傳學。不過,專家們普遍認為,約200 萬年前,我們的第一代祖先—能人(因其使用石器工具而得名)曾在非洲生活。最終,能人被直立人取代,直立人被智人取代(另有說法,能人與直立人曾長期並存),從那以後,智人一直統治著地球。
我想在此宣布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個重大新發現。我雖然不是考古學家,但可以向你保證,不需要去埃塞俄比亞鄉野挖掘化石,就能取得我將與你分享的突破性發現。在紐約的大街小巷,在倫敦的地鐵上,在北京的辦公樓裡,在聖保羅的咖啡店中,都有一種新新人類出現的充分證據。就像智人取代了直立人一樣,現代人正在讓位給一個新物種:患有錯失恐懼症的人類。
也許你會犯嘀咕:你怎麼這麼肯定下一階段人類將何去何從、如何演變呢?我能給出的最簡短的回答是,因為我們彼此都差不多。
我叫帕特裡克· J. 麥金尼斯(Patrick J. McGinnis),我是世間第一個已知的錯失恐懼症患者。我最初意識到這一點是在21 世紀初,那時我還是一名研究生。我是第一個這樣的新新人類,但不會是最後一個。我當然不是最後一個。現在,全世界有數億個錯失恐懼症患者—如果沒有數十億的話。正如你可以通過石器工具來辨別能人一樣,錯失恐懼症患者也會表現出一些暴露實情的特徵。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其“自然棲息地”,錯失恐懼症患者渴望在此時此刻實現願望後就能擁有讓人生盡善盡美的一切事物,無論這些事物是真實的,還是只存在於他們的想象中。錯失恐懼症患者極易分心,如果有天敵存在,他們就會淪為極易捕獲的獵物。
如果你還沒聽說過“錯失恐懼症”,那麼我來給你補一補課。當你看到朋友、家人和名人在你的社交媒體上發布的那些賞心悅目的照片(指的是那些經過仔細篩選、加了濾鏡和精心裁剪的照片)時,你是否感到緊張不安?當你滑動屏幕的時候,你可能會注意到,在你的心中涌起一種莫名的感覺,你可以將它理解為焦慮感。當你玩手機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人的生活比你的生活更有趣、更刺激、更成功,比你的生活更適合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這種表現就被稱為“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 的縮寫),現在它已經流傳甚廣了。
錯失恐懼症不僅僅出現在你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東西的時候,它要深刻得多,遠遠超出了塑造數字原住民(如“千禧一代”和“Z 世代”)日常生活觀念與生活方式的程度。自然,“千禧一代”和“Z 世代”這兩個群體很容易患上錯失恐懼症,他們的父母顯然也是錯失恐懼症患者的候選人。錯失恐懼症折磨著一位中年高管,他終日被困在辦公室中,而比他年輕的同事卻收到了去拉斯維加斯參加會議的邀請;錯失恐懼症也困擾著一位60 多歲的女性,她的朋友們沒完沒了地說他們孫子孫女的事情,使她想抱孫子都快想瘋了。社交媒體會讓錯失恐懼症變本加厲,但是,就算你並沒有一直盯著手機,你恐怕也會掉進這個陷阱。只要你毫無節制地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那些你希望擁有的事物,而不是去感恩和欣賞那些你一直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物,你就會掉進這個陷阱。現在許多人的生活中充滿了亦真亦幻的無數選擇。這樣的誘惑越來越多,簡直無處不在。
在我繼續寫下去之前,我先澄清一點:我知道自己是第一個錯失恐懼症患者的一個原因是,我是最先提出“錯失恐懼症”這個詞的人。2004 年,我在哈佛商學院的校刊《哈布斯》(Harbus )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哈佛商學院的社會理論—麥金尼斯的兩種恐懼症》(Social Theory at HBS:McGinnis' Two FOs )的文章,提出了這個詞的首字母縮略詞。如今,15 年過去了(本書原版寫於2019 年),這個由4 個字母組成的縮略詞已經流傳甚廣。現在,它出現在各種流行文化中,甚至還被收錄在許多權威詞典中,包括《牛津英語詞典》和《未刪減版韋氏詞典》。對我來說,這種名望帶來的最明顯的效應就是,很多人想和我合影。當然,他們把自拍照發到社交媒體上,是為了給他們所有的朋友帶來錯失恐懼症…… 你如果多想一想,就會明白這一點。
撇開自拍不談,我為自己提出“錯失恐懼症”這個概念感到內疚。盡管它很受歡迎,並帶有極強的話題標簽屬性,但它並不是什麼無關緊要的樂子。它會帶來壓力、不安全感,讓你產生忌妒心,甚至感到抑鬱,還會危及你的工作,誘使你進行投機性投資,並迫使商業領袖(從首席執行官到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實行錯誤的戰略,浪費寶貴的資源。簡單地說,它造成了巨大的干擾,浪費了人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我很遺憾地告訴你,錯失恐懼症並不是你唯一需要擔心的恐懼症。你如果看得夠仔細,就會注意到,我寫的那篇文章的副標題是“麥金尼斯的兩種恐懼症”。那麼,另一種恐懼症是什麼呢?雖然錯失恐懼症已經廣為流傳,但另一種恐懼症“更好選擇恐懼症”(FOBO,Fear of a Better Option)仍然默默無聞—至少到現在仍然如此。
“更好選擇恐懼症”,指的是人們害怕將有更好的選擇出現所產生的焦慮感,進而導致人們在決策時不願意在已有選項中做出選擇。這是一種由選項充足帶來的苦惱,它驅使你保留所有的選項,多頭下注。於是,你生活在了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只能步別人的後塵。你沒有評估所有的可選方案並選擇其中一個,然後繼續一天的生活。相反,你在拖延不可避免的決定,類似於按下鬧鐘上的延時按鈕,然後把被子拉到頭上,結果又睡著了。就像你可能已經不幸發現的那樣,你如果一再按下延時按鈕,就會遲到,最終百米衝刺般地奔向辦公室。結果,你這一天的節奏被打亂了,你的心情也變糟糕了。按下延時按鈕雖然讓你當時舒服了一會兒,但最終會讓你付出慘重的代價。
更好選擇恐懼症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比錯失恐懼症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錯失恐懼症主要是一種內心的掙扎,而更好選擇恐懼症所造成的危害不僅會影響到你個人,還會影響到周圍的人。你把自己的生活當作Tinder(國外一款手機交友軟件)上的信息,隨手翻閱卻從不做出任何選擇,你就等於把身邊的一切—包括各種機會及身邊的人—都變得商品化了。你也向所有人傳遞了一個清晰而明確的信息:你是一個堅決不肯讓步的人。你不會制訂出明確的行動計劃。相反,你會讓各種可能性堆積起來。你即使會做出決定,也只會在能給自己帶來方便的時候才做決定,很可能是在最後一刻。這些個人缺陷會嚴重破壞人的職業發展,還會轉變為更普遍的管理挑戰。這些挑戰會使人喪失分析能力,創新意識被扼殺,領導者的權威被剝奪,從而危及大大小小的公司。
我同時發現了錯失恐懼症和更好選擇恐懼症,這絕非巧合。你如果是那種害怕錯過什麼的人,就可能會被迫保留你的所有選擇。這兩個概念的共同之處是,你有很多亦真亦幻的選擇和機會,它們都是你所處的這個現代科技時代的副產品。不過,雖然現在大多數人都已經意識到在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發現錯失恐懼症的端倪的重要性,但更好選擇恐懼症卻一直橫行無阻。它就藏在我們的眼皮底下。
是時候承認這一點了:當你受到錯失恐懼症或更好選擇恐懼症的負面影響時,或者同時受到這兩者的影響時,你就有可能毀掉事業、毀掉生意。它們還會危害你的人際關係,並在這個過程中讓你痛苦不堪。除了這些可怕的長期後果,它們還會悄悄滲透到你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中,嚴重影響你的工作效率。它們會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失去明確的目標,脫離現實,陷入一個充滿猜忌、算計和交易的混亂世界中。它們還會削弱你的信念,消耗你的能量,影響你的表現。它們單獨存在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果疊加在一起,就會引發災難性的問題。當你同時遭遇錯失恐懼症和更好選擇恐懼症時,你將患上“害怕做任何事恐懼症”(FODA,Fear of Doing Anything)。
你聽說過“受傷的治癒者”(The Wounded Healer)這個概念嗎?這是心理學家卡爾· 榮格提出的一種人格原型。他用這個概念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會成為心理治療師。榮格認為,許多心理治療師之所以會選擇這個職業,是因為他們身為心理疾病患者的經歷賦予了他們一個特殊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幫助其他人應對同樣的問題。他們自己正在康復中,正走在康復的道路上,可能只比病人領先幾步而已。他們領先邁出的那幾步,讓他們特別適合幫助別人。我可以理解這一點。我喜歡把自己想象成世界上第一個“錯失恐懼邏輯家”。我研究過它的成因、性質和含義。更重要的是,在被錯失恐懼症、更好選擇恐懼症糾纏了15 年後,我終於知道如何管理它們了,盡管我仍在和它們做斗爭。
舉個例子,這一頁上的文字,是我在墨西哥城休假時寫的。為什麼我要選擇在離家2000 多英裡的地方工作呢?雖然我想告訴你們,我這樣做是為了能夠隨時享用墨西哥玉米卷和龍舌蘭酒,但真正的原因是應對錯失恐懼症。我心裡有數,當我面對一項耗費精力的任務時,如果我待在紐約的家中,我淪為讓人分心的錯失恐懼症的犧牲品的風險就會提高。在做出這個決定後,我確定了出行日期,在服務網站愛彼迎(Airbnb)上鎖定了最佳民俗,找到了適合寫作的最酷的咖啡館。與此同時,我設法克服了更好選擇恐懼症帶來的折磨。在我做出這些決定的時候,我完全能意識到,錯失恐懼症和更好選擇恐懼症是如何驅動我的行為的。然後,我用本書中的策略克服了它們。
我擺脫錯失恐懼症和更好選擇恐懼症,獲得相對自由的道路並不平坦。長大後,我一直在紐約生活。紐約是成百上千個錯失恐懼症患者的家園。在這些人看來,排幾小時的隊去體驗新開的餐廳,去看人氣最旺的展覽,去參加時尚品牌蘇博瑞(Supreme)的新品發布會,這些都不算什麼。我曾在風險投資行業工作過,該行業通常是由錯失恐懼症和更好選擇恐懼症推動的。我曾走遍全球—從硅谷到巴基斯坦,從伊斯坦布爾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尋找最熱門的初創企業。我即使找到了,也經常在需要下大賭注時茫然不知所措。一次又一次的猶豫不決,浪費了我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不僅讓我的錢包癟了下去,也讓我的健康受到了損害。最後,當我意識到我患上的這兩種恐懼症讓我損失了不少金錢、失去了內心的平靜時,我才痛下決心:是時候想方設法來處理這些問題了。事實上,風險投資人的職業生涯給了我不少啟迪,你在本書中學到的很多決策策略,都可以歸功於我的這段經歷。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我想你一定在尋找克服錯失恐懼症或更好選擇恐懼症的方法。無論你的職業是什麼,你處於人生哪個階段,應對這些挑戰的方法都是一樣的:你必須果斷一點。你如果夠果斷,在做決定時就不會誠惶誠恐,考慮問題時就不會摻雜個人感情,並且能將思想付諸行動。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會意識到,錯過了某個機會,你未必限制了自己的選擇。相反,你給了自己自由。你沒有在猶豫不決中錯過精彩的人生,而是從生活中贏得了你真正想要得到的一切。你能讓事情發生,推動事情的進展,而不是聽天由命,被生活牽著鼻子走。你用堅定的信念代替了恐懼。
如果這一切聽起來很棒,那麼是時候開始努力了。雖然這兩種恐懼症都有現成的解決方案,但堅定果斷地生活和工作,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優柔寡斷是慢慢潛入你的潛意識中的。同理,你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拋棄舊思想,改變舊習慣。為此,你需遵循以下兩個核心原則:
1. 學會選擇你真正想要的東西。與其搜羅一個個選擇,浪費時間和精力權衡所有可能的選擇,不如做出決定:關閉其他所有的通道,繼續前進,而不要遺憾地一再回頭。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會發現做出決定是通往自由的直接途徑,即使是在一個選擇多到讓你應接不暇的世界中。
2. 找到讓自己不再害怕錯過的勇氣。如果你不再想著去做所有的事,那麼即便你未曾擁有一切,實際上也等於擁有了一切。當你把其他事情都放在一邊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解脫感,而不是渴望得到你所失去的東西。你會為失去那些東西感到慶幸,並將注意力轉移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本書分為四部分。前兩部分介紹了是什麼在驅動著錯失恐懼症和更好選擇恐懼症的發生,它們是如何影響你的職業、生意與生活的。第三部分為你提供所需的工具,幫助你戰勝兩種恐懼症。第四部分將助你改變對錯失恐懼症和更好選擇恐懼症的看法,改造它們,讓它們為你所用。除了這本書,你還可以在www.patrickmcginnis.com 和我的播客節目《錯失恐懼症患者》(FOMO Sapiens )上找到更多的工具和資源。
當你學習了克服錯失恐懼症和更好選擇恐懼症的方法後,你會發現,你將使用的方法與過去的決策策略不太一樣。那是因為,當你和這兩種恐懼症打交道時,你不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你面對的是豐富的選擇。確切地說,這不是什麼壞事,雖然現在似乎不是這樣。你如果能擺脫優柔寡斷,就能享受這種富足,並從中受益—因為你確實有大量可接受的選擇,這是鐵錚錚的事實。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先接受另一點:你不可能擁有一切。要克服錯失恐懼症,你需要判斷:在你想要探索的那些機會或選擇中,是否有值得嘗試的。當你患上更好選擇恐懼症的時候,你已經有了不少可行的選擇,你面臨的挑戰是選擇其中一個,然後繼續往前走。
即便你要開始學習如何管理它們,有一個問題也仍值得考慮:錯失恐懼症或更好選擇恐懼症是否有值得保留的可取之處?答案是肯定的,這或許令人驚訝。錯失恐懼症會給你帶來不少靈感,讓你能涉足新的領域、冒一冒險或給生活帶來某種改變。比如,你在某家公司上班,每周工作80 小時。當你發現你的前同事—現在是一個企業家—在眾籌網上為她的新項目籌集了數百萬美元時,你會感到錯失恐懼症的陣痛向你襲來。你能從這樣的感覺中學到什麼?也許你能學到很多。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錯失恐懼症和飲酒有些類似。適量飲酒有益身體健康,還可以幫助你放鬆壓抑的心情(酒後吐真言),讓你可以漫步到舒適區邊緣。你只要沒有過量飲酒,第二天早上就會覺得神清氣爽,為你的下一次冒險做好準備。第十三 章將告訴你如何駕馭錯失恐懼症,不斷開闊你的視野,尋求新的體驗。
更好選擇恐懼症則像吸煙一樣。它沒有任何可取之處,也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首先,它很容易上癮。其次,雖然某一刻它讓你感覺好極了,但從長期來看,它勢必會影響你的幸福安康。最糟糕的是,更好選擇恐懼症的繼發效應與二手煙的影響完全一樣。當你專注於自己那些自私自利的需求時,你的惡習會傷害到你身邊的人。你必須制訂計劃,從源頭上切斷它,並堅定地付諸行動。你將在後面學到更多相關內容。
好了,是時候了。你的旅程即將開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你必須先做出一個決定:你是否打算翻過這一頁—無論從字面上看,還是從隱喻的角度看,開啟你的閱讀之旅呢?翻過這一頁,意味著你將扼制住你的錯失恐懼症,繼續這一旅程(再見了,有趣的貓咪視頻),也意味著你將忽略更好選擇恐懼症(你沒有在亞馬遜上尋找更好的書)。你將心無旁騖地閱讀接下來的200 多頁。你將這樣一頁一頁讀下去,直到讀完最後一頁。“果斷”就是這個意思。

書摘/試閱

患上錯失恐懼症,這不是你的錯
弗萊(Fyre)豪華音樂節將是2017 年盛況空前的活動,它會讓你的錯失恐懼症發作!
——弗萊音樂節投資者融資演講稿

2017 年4 月,弗萊豪華音樂節——一場不可錯過的音樂盛事——讓人們大失所望。這個音樂節由企業家比利· 麥克法蘭(Billy McFarland)和說唱歌手杰· 魯(Ja Rule)贊助,在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名為巴勃羅· 埃斯科巴(Pablo Escobar)的私人島嶼上舉行。為了賣門票,組織者把所有的籌碼押在了一個由網絡紅人組成的精英團體身上。這個精英團體被稱為“弗萊發起人”,其目標受眾是“千禧一代”,當中近一半的人承認他們參加現場活動,是為了在社交媒體上爆料。在弗萊發起人中,有四個極具影響力的網絡紅人:肯達爾· 詹娜(Kendall Jenner)、艾米莉· 拉塔科夫斯基(Emily Ratajkowski)和貝拉姐妹—貝拉· 索恩(Bella orne)、貝拉· 哈迪德(Bella Hadid),他們在照片墻上的粉絲加起來約有1. 5 億個。
在這四位網絡紅人的帶領下,弗萊發起人影響了3 億多人,並誘使他們的擁躉為每張門票支付了1. 2 萬美元。開始售票的48小時內,95% 的門票就已售出。盡管弗萊豪華音樂節主辦方承諾將為大家帶來一個千載難逢的美好周末,但最後這場音樂會卻成了一場為社交媒體定制的“垃圾箱火災”(處於絕望境地或災難性的失控狀態)。事實證明,你計劃舉辦國際音樂節,僅有遠大的夢想和杰· 魯的支持是不夠的,還需要基礎設施。很明顯,當第一批客人到達時,由於安全和食宿方面存在嚴重問題,演出活動就已經無法繼續下去了。還有,眨眼182(Blink-182)樂隊退出了。所以,請清醒一下吧。
諷刺的是,這個完全依賴網絡水軍的音樂節,遭到了憤怒觀眾的無情駁斥。他們的帖子在網上瘋狂傳播。和人們在社交網絡上的熱評一樣,很明顯,整個事件從一開始就是設計好的,是為了製造錯失恐懼,並利用它來賺錢—從聲稱要“占領”埃斯科巴小島,到承諾提供美食和豪華住宿,莫不如此。這太過分了。這也是一個陰謀,麥克法蘭最終因此舉被判處6 年監禁。
如果你想對瘋狂錯亂的弗萊豪華音樂節翻白眼或搖搖頭,那麼你並不孤單。大多數人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因為貝拉姐妹在照片墻上發布了什麼內容而損失一筆錢。整個事件太愚蠢了,
說好聽點兒,就像一場鬧劇。然而,事實上你每天都要面對自己的“弗萊豪華音樂節”——盡管其規模要小得多,不易察覺得多。無論你因為工作到很晚而錯過了一場社交活動,還是在餐桌上盡量控制自己拿起手機的欲望,抑或琢磨為什麼大家似乎都在靠炒比特幣發財,而你完全不明白比特幣究竟有什麼用,你都在不斷遭到各種事件的打擊——包括網上的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它們會進入你的潛意識,劫持你的直覺。不管你是否意識到,錯失恐懼症都已經無處不在了。
鑒於這一現實,擊敗錯失恐懼症的第一步是,學會發現所有襲擊你注意力的事物。要做到這一點,你首先需要了解錯失恐懼症的含義及其運作機制。這實際上比看起來困難得多。隨著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各種各樣的定義層出不窮。為了清楚起見,我想給“錯失恐懼症”下一個全面的定義,以便我們在下文繼續使用和討論這個術語。

錯失恐懼症
1. 你認為別人的經歷比你自己的經歷更令人滿意。這種認知往往通過社交媒體放大,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焦慮。
2. 你意識到自己將會錯過一種積極的或令人難忘的集體經歷,或是被排除在外而產生社會壓力。

認知所扮演的角色
你對某一事物內在價值的認知,基於各種外部和內部線索——比如家人、朋友、網絡紅人,過去的經歷、興趣或激情。這些都是讓你相信你必須做某事或擁有某物的誘因。它們不是定量的,而是全部或部分地被各種感覺、偏見、希望和不安全感遮蔽著。從某種意義上說,認知是高度情緒化的產物。當你由於某種認知而感受到錯失恐懼時,你就會產生改善現狀的強烈願望。你為何想要離開沙發,去參加派對、出門旅行、照看孩子或者工作呢?這是因為你相信,這樣做會讓你的人生在某種程度上比現在更美好。從本質上講,錯失恐懼症和人的雄心、抱負有關,根植於人們對比當下的事物更宏偉、更優質、更光鮮的事物的追求。它還暗含這樣一個假設:你有選擇,甚至可能有大量真實存在的或感知到的選擇供你挑選。
同時,認知也可能具有欺騙性。你如果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你真的不知道某一事物是否名副其實。你以為能得到的或你希望得到的事物,與你真實所得之間的脫節——信息不對稱——被直接納入了錯失恐懼症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中。當你意識到試圖讓你做某事的外部影響是模糊的,而且你的認知可能因為信息不對稱而有所扭曲時,事情就開始變得有意思起來。你如果事先知道你將會得到什麼,就不會花哪怕一分鐘的時間或燃燒哪怕一卡路裡的能量去擔心你會錯過什麼。選還是不選,你會立刻做出決定。有了全面的信息,未知的一切就失去了力量。你如果曾經嘗試過網絡交友或在線購房,就知道現實情況和照片裡呈現的永遠有差異,也就明白我的意思了。當你將認知與現實相比較時,這種差異可能是驚人的。這正是有些網絡紅人會有一種不正當的動機的原因。這些網絡紅人會讓自己所兜售的東西看起來很神奇,實際上這些東西無趣至極。一旦我們消除了信息的不對稱,這種作秀就宣告結束了。

被接納所扮演的角色
正如你將在下文看到的,從生物本質的角度來看,人類天生渴望被接納,並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自己遭到排斥;從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種本能是適者生存的殘酷表現。但現在它已經變成另一種東西,它變成了一種希望自己屬於某個群體、希望自己消息靈通的強烈渴望。從情感上說,這就像你小時候上體育課時隊長挑選隊員一樣,你靠墻站著,隊長在你的同學中挑選隊員,一個個同學被他們先後挑走了,只剩兩個倒霉蛋,最後才被選中。如果你不是一個很優秀的運動員(我就不是,因為我超重幾磅),那麼你最害怕的事就是一直留到最後才被選中(我通常就是這樣)。當我站在那裡,低頭看著我的耐克鞋時,我想要的只是一種融入他們、被接納的感覺。你如果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就會明白我的意思。你不需要贏得比賽,甚至不關心你能否得分,只是不想成為那個被挑剩下的人。

美國的“奔牛節”
我們雖然給錯失恐懼症下個明確的定義很有必要,但說明它在現實世界中是如何存在、如何表現的,顯然更加實用。我相信,如果有一天精神病學家和社會學家組隊研究過度的錯失恐懼症及其對社會的影響,那麼他們毫無疑問會發表長篇累牘的學術研究文章,研究一種標志著假日購物季開始的儀式——每年11 月第四個星期五的清晨,數百萬美國人都會投身到“黑色星期五”這一文化現象中。
即使你決定站在一旁冷眼觀望,“黑色星期五”照樣會侵襲你的感恩節:你在專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準備著與家人團聚、享用美食、踢足球等,與此同時,你逐漸意識到,距離開始買便宜貨——買超級便宜的便宜貨——只有幾小時了。社交媒體顯然和這種現象脫不了幹系,無數“千年不遇大降價”的消息就像病毒一樣在互聯網上瘋狂傳播著。推動“黑色星期五”的許多心理暗示,在本質上是極其類似的。首先,當地報紙的感恩節特版上排滿了亮閃閃的廣告,承諾在商店開門時給那些排在隊伍最前面的大無畏者提供巨大的折扣。其次,打開電視機或收音機,你就會收到提醒:你如果真的愛一個人,就會乘著夜色出去買禮物給他/她。最後,在吃南瓜派時,你的阿姨會告訴你,她必須盡快上床睡覺,這樣她就可以在凌晨3 點前趕到商場,為她的孫子孫女搶到最新款的、最高級的遊戲機,要知道,她每年都會這樣做。
買便宜貨當然好了(誰不喜歡買便宜貨呢),但“黑色星期五”有許多不招人待見的地方。每年大減價開始的時間都會比上一年提早一點兒,這就意味著零售業的工作人員必須提前結束他們的假期,通常在感恩節當天就得開工。此外,“黑色星期五”不再只是一天了,因為零售業已經孕育出“黑色星期五”的“下一代”,包括“小商業星期六”(Small Business Saturday)和“剁手星期一”(Cyber Monday)。這些好日子再加上“給予星期二”(Giving Tuesday),感恩節前後的一周就變成了購物狂歡的一周。與“黑色星期五”帶來的其他“傳統”相比,這些“下一代”所帶來的煩惱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每年,當洶涌而至的人們擠成一團爭搶便宜貨時,都會出現傷亡事故。畢竟,這些促銷活動被稱為“擠破腦袋的開門大搶購”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人性中最壞的一面,總會在這時暴露出來。有一個名為“黑色星期五死亡人數”的網站,專門記錄了“黑色星期五”當天因踩踏、扭打和停車斗毆造成的傷亡。
你如果往後退一步,就能看清商家在“黑色星期五”耍的那一套,和錯失恐懼症的核心要素——認知和被接納——是暗合的。首先,信息的不對稱讓你相信,你如果想在便宜貨賣完前買到它,就必須衝入擁擠的人群中。你不知道競爭有多激烈,也不知道商家有多少庫存商品,所以你必須在商店開門前就趕到那兒,以免錯過省錢的好機會。其次,這種狂熱發掘了大眾的力量,整個體驗都建立在與鄰居互相攀比的興奮感上,大家都渴望買到可以放在樹下、燭臺旁或衣櫥裡的好東西。零售商們使出渾身解數,讓你能大駕光臨。2018 年,沃爾瑪宣布,所有門店都將舉辦派對,贈送400 萬杯咖啡和200 萬份餅幹。這樣的促銷手段聽起來可能有點兒虛情假意,但確實非常有效:約有1. 75 億美國人(包括我在內)會在感恩節和“剁手星期一”之間的周末網購或去商店購物。
總之,“黑色星期五”背後的力量構成了一個多面的陰謀,讓你離開你的家人、你的床,狂刷你的信用卡。但這不是唯一的陰謀。每天你都面臨著一個陰謀,一個由生理、文化、科技共同推動的陰謀,其目的和“黑色星期五”如出一轍—觸發你的錯失恐懼症,迫使你做出的選擇受外部因素影響,而不是依據直覺和邏輯。因此,重點要記住,錯失恐懼症並不是你選擇的。相反,它是一群“烏合之眾”強加給你的,它們包括蘋果、谷歌、臉書、色拉布、大眾消費品牌、網絡紅人、你的大腦皮層、你的祖先和《聖經》。你雖然患上了錯失恐懼症—正如在下一節中你將看到的那樣,但沒有機會戰勝它。

為什麼錯失恐懼症不是你的錯
1. 生理因素
盡管用來描述這種感覺的首字母縮略詞FOMO 是新的,但其背後的衝動早已存在。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會下意識地產生錯失恐懼感。在能人和直立人的時代,我們的祖先以狩獵、采集為生,以部落群居的形式生存。他們很清楚自己擁有什麼,缺乏什麼生存必需品。那時候,偏執狂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你和你的原始人同伴在四下遊蕩時,錯過了食物、水源或庇護所,那麼你們所有人的生命都會受到威脅。與此同時,原始人認識到,他們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是他們一直生活在一個能幫他們應對惡劣環境的群體中。如果你被逐出這個群體,或者無法得知重要信息,那麼你就危險了。你知道你需要加入一個群體——你需要被他人接納——才能在適者生存的競爭中取勝。如果沒有錯失恐懼症,那麼人類這個物種可能已經消失了。
即便到了今天,我們的DNA 中仍然保留著令我們祖先患上錯失恐懼症的化學物質。最近,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 )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論述了大腦如何產生一種驚人的情感反應以應對遭人拒絕的威脅。他們設計了一個書呆子版的交友軟件,讓一些實驗物件從一大堆網上約會資料中進行篩選,並根據他們想和對方交往的程度,按照先後順序對這些約會物件進行排名。接下來,在讓受試者了解他們最心儀的異性是否響應了他們的示愛,他們有沒有遭到對方拒絕之後,科學家為這些受試者做了腦部掃描。等受試者的眼淚流幹後,掃描結果顯示,在應對身體和情感上的傷害——比如失敗或遭到拒絕——方面,人類大腦使用的是同一類天然“止痛藥”—類鴉片“藥物”。事實證明,言語造成的傷害並不亞於棍棒和石頭,尤其是當你渴望被人接納和認可的時候。
並非只有人類才會本能地尋求群體的接納,有些動物也有這種本能。在“黑色星期五”,美國人“大遷徙”到購物中心的那一幕,讓我想起了塞倫蓋蒂平原上的角馬大遷徙。每年,超過150萬頭角馬從坦桑尼亞北部長途跋涉600 多英裡進入肯尼亞,然後再原路返回。這是一次險象環生的旅程,大約有25 萬頭角馬會在遷徙途中死亡。但它們別無選擇,因為它們有被迫遷徙的本能。
在向北奔向馬賽馬拉的途中,角馬們彼此緊挨著,前一頭角馬的尾巴和後一頭角馬的鼻子幾乎貼在了一起。它們排成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隨著它們的前進,這一場漫長的遊蕩似乎開始有了意義。這是一種基於“群體智能”現象的生存策略。當它們成群結隊出動時,它們的天敵一次最多只能抓獲數頭獵物。所以,即使掠食者拖走了一兩頭角馬,其余的角馬仍然會無所畏懼地繼續往前趕路。每頭角馬都相信自己的本能,因為它們就是這樣在穿越平原的漫長旅程中生存下來的。
你可能會問:角馬遷徙和“黑色星期五”到底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太大了。稍加思考,你就會發現,兩者都是從眾心理的典型例子。錯失恐懼症源於某一生命個體對歸屬於一個群體的原始渴望。在這方面,我們和角馬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我們被尋求接納的本能所驅使,在我們眼中,這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所以,所有在美國“奔牛節”上瘋狂搶購的人,都可以把這一切歸咎於遺傳。
這就是說,記住一點很重要:我們都不是角馬。即使你錯過了弗萊豪華音樂節或者隔壁鄰居舉辦的“權力的遊戲”紀念日派對,你被鬣狗襲擊並死亡的概率也幾乎為零。除非你生活在塞倫蓋蒂平原(在那裡,就像任何角馬都會告訴你的那樣,這種概率在統計學上並不低),否則你可以將這種危險忽略不計。與角馬不同的是,你就算不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也能生存下來。

2. 文化因素
使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易受錯失恐懼情緒影響的生理根源,並非從未引起人們的注意。數千年來,戲劇、電影、宗教和流行文化等都表現出了這種人類精神狀態。
讓我們回顧一下《聖經》中的《創世記》。在遠古時代,亞當和夏娃只管自己的事情,照看伊甸園,並向上帝保證自己絕對不會采食智能之樹上的果實,因為這是上帝明令禁止的。一切都很順利—他們生活在一個人間天堂中。但後來蛇出現了,它說服夏娃偷食了禁果。它給了夏娃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這果實看起來賞心悅目,她如果吃了禁果,就能分辨善惡了,就像上帝一樣。在受到誘惑後,夏娃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對她來說,這就是錯失恐懼症讓她付出的代價。
根據聖經故事記載,夏娃是第一個由於吃了不該吃的東西而遭受惡果的人,但她絕對不是最後一個。人們以各種錯誤方式攝入各種食物——無論是辣椒、肉桂還是牛奶——的視頻,已經在油管(YouTube)上獲得了上億次的點擊量。這類雜耍一般的表演之所以會在餐館、家中和遊樂場上一再上演,就是因為全球各地的人常常把謹慎拋到腦後,向自己的錯失恐懼症投降,參加這些愚蠢的飲食挑戰。他們並沒有受到蛇的誘惑,而是受到了融入人群、耍酷耍寶的機會的誘惑。除了浪費食物,這些滑稽的行為還會讓他們付出慘重的代價—被送進醫院。在美國的俄亥俄州,5名學齡兒童因食用了超辣的鬼椒而出現過敏反應,被送往醫院治療。
還有更糟的,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男子亂吃東西,導致食道撕裂,不得不住院23 天。
錯失恐懼症和互聯網的協同作用,會讓人們做出非常魯莽、不計後果的事。公司也是如此。2017 年,百事公司希望通過一部名為《贊歌:活在當下》(Live for Now Moments Anthem )的短片來抓住“千禧一代”的想象力。在這部影片(呃,其實是商業廣告片)中,模特肯達爾· 詹娜(Kendall Jenner)放棄了一次專業錄影工作,加入了一支恰好從她身邊經過的遊行隊伍。肯達爾雖然不清楚他們抗議的是什麼(一個牌子上只寫著“愛”的字樣),但還是奮力擠到人群的最前面。她走在隊伍前面,自信滿滿地跨了一大步,走到一排面無表情的防暴警察面前。當她拿出一瓶百事可樂遞給警察時,緊張的氣氛被瞬間打破了。那個警察喝著可樂,
露出笑容,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人們彼此擁抱。大家似乎都意識到,百事可樂或許可以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
為了讓“千禧一代”團結一致地愛上百事可樂,百事公司成功地達成了一個更加難以達成的目標:讓不同政見的美國人團結了起來,因為他們一致認為百事的影片(呃,應該是商業廣告片)太離譜了。在人們看來,用抗議的影像宣傳飲料,是在將最初給這條廣告帶來靈感的那場社會運動庸俗化。在遭到廣泛而強烈的抵制後,百事公司在48 小時內撤下這部廣告片。隨後,該公司向消費者和詹娜女士公開道歉。對詹娜來說,這件事似乎開啟了糟糕的一個月:弗萊豪華音樂節幾周後就要舉行了。
無論是吃禁果、攝入過量的食物,還是喝下“犯禁”的百事可樂,這些例子都清楚地表明,錯失恐懼症在人類文化中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沒有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你也有可能患上它或為它付出代價。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出現前,報紙、廣播、電視以及飲水機旁的對話,甚至是弗蘭克叔叔去夏威夷旅行的幻燈片,都會激起人們的錯失恐懼症。不過,在過去的20 年裡,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成千上萬年,為什麼從能人到霍默· 辛普森(Homer Simpson)的所有人,從來都不需要一個詞來描述錯失恐懼感,現在卻需要了呢?這種明顯的變化,起因正是互聯網的出現,以及從模擬時代到數字時代的社會轉型。

3. 科技因素
你如果想了解科技在推動現代錯失恐懼症中所扮演的角色,那麼可以追溯到21 世紀初,也就是社交媒體的“黑暗時代”。由於缺乏社交媒體、智能手機、信息以及它們協同作用所帶來的無處不在的連通性,那個世界的運行方式和現在很不一樣。幾乎每一次數字互動,都需要你主動決定是否連接網絡。你可以打開計算機,連上網絡電纜或為數不多的無線網絡熱點,然後開始網上衝浪或收發電子郵件。沒有突然彈出來的通知,也沒有每隔幾秒鐘就來奪走你注意力的消息和應用程序。從這個意義上說,使用互聯網仍然很像看電視。因為每次聯網都是你的選擇,所以是你控制了互聯網,它並沒有控制你。
而到了現在,你還記得最後一次心無旁騖地做事是在什麼時候嗎?很可能是你買下第一部智能手機的前一天。從那以後,你只要有點兒自由時間(比如你在排隊買菜時),就可能會拿出手機。你啟動了一個應用程序,寫了一封郵件,瀏覽了社交媒體,玩了手機遊戲,或者發了一堆信息。你沒有用那幾分鐘去做做白日夢,或者讓自己發發呆、愣愣神,讓你的大腦放空片刻。美國人現在每天盯著屏幕的時間超過10 小時,其中大部分時間都盯著自己的移動設備。現在互聯網已經掌管了天下,並且控制了你。
是什麼發生了改變?三股強大的力量從根本上重構了我們與科技以及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改變了我們接收信息的方式,並強化了長久以來讓錯失恐懼成為人類心理構成部分的原始本能。首先,我們生活在一個可以不間斷地獲取信息的時代。其次,我們的生活被社交媒體興起所帶來的高度互聯性改變了。最後,所有這些信息和互聯使你很容易去和別人比較,不管他們住在你家隔壁,還是住在地球的另一端。其後果就是對照焦慮(Reference Anxiety)。在被高度包裝的社交媒體世界裡,這種焦慮尤其有害。
(1)不間斷地獲取信息
亨利· 戴維· 梭羅(Henry David ¬oreau)有句名言:“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他如果現在還活著,也許會在推特上發布下面這條憂心忡忡的評論:

亨利· 戴維·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