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春秋榖梁傳(簡體書)
滿額折

春秋榖梁傳(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榖梁傳》與《左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之一,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凡242年,與《春秋》起訖時間相同。體裁與《公羊傳》相似。相傳該學說為戰國時魯國人穀梁赤創立,最初也是口口相傳,西漢時才形成文字,且成書時間當晚於《公羊傳》。《穀梁傳》強調維護宗法,立論合於常情,不為妖妄怪誕之說,長於解經而少有記敘,是研究先秦到西漢時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作者簡介

李維琦,1932年生於湖南祁陽。曾任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副校長,中南修辭學會會長,湖南省語言學會理事長,《古漢語研究》主編。主要著作有《修辭學》《古漢語同義詞修辭》《祁陽方言研究》《中國音韻學研究述評》《佛經釋詞》《佛經續釋詞》等。古籍整理著作有《經傳釋詞》點校批注本,《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譯注本等等。

鄒文芳,曾為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歷史文獻研究。


《春秋》是古代魯國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起自魯隱公元年(前 722),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前 481),簡略地記載了這242年間魯國以及相關各諸侯國發生的重大事件。

傳說孔子“因魯史記而修《春秋》”,《春秋》便成了聖人寓是非褒貶的經典。解釋《春秋》的書現在流傳下來的有三部,就是《左氏傳》(通常稱為《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這三部書都在後來確立的“十三經”之列。

《左傳》詳於記事,少有議論,主要是記敘說明《春秋》中人物事件的史實或未曾提及的有關內容。其引用經文比《公羊傳》《穀梁傳》多出兩年,到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孔子去世時為止;記事則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超出《春秋》13年。《左傳》用古文(六國文字)寫成,屬於古文經學。

《公羊傳》和《穀梁傳》則長於解義,少有記敘,主要用問答方式,層層解說,闡發經義,所傳年份與《春秋》一致。《公羊傳》和《穀梁傳》用今文(西漢時隸書)寫成,屬於今文經學。

公羊學說的創始人,是戰國時人公羊高,寫成書的是公羊高的後人公羊壽和他的學生。

至於《穀梁傳》的作者,《漢書·藝文志》說:“《穀梁傳》十一卷。穀梁子,魯人。”顏師古注:“名喜。”按之典籍,穀梁子之名,異說紛呈。王充《論衡 ·案書篇》作“寘”,桓譚《新論》、應劭《風俗通義》作“赤”,阮孝緒《七錄》作“俶,字元始”。

從創始者一人而多名可以推測出來,《穀梁傳》也如《公羊傳》一樣,是世傳家學。穀梁赤、穀梁俶、穀梁寘、穀梁喜是穀梁學在戰國時代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能肯定的是,他們都沒有把這一學說寫成著作。

《穀梁傳》形成文字,自當晚於《公羊傳》。因為《穀梁傳》駁《公羊傳》,《穀梁傳》引《公羊傳》。其引用《公羊傳》的例如文公十二年“子叔姬卒”條,《公羊傳》曰:“此未適人,何以卒?許嫁矣。”《穀梁傳》曰:“其一傳曰:許嫁以卒之也。” 史傳載,瑕丘江生曾與董仲舒辯論而不勝。他如果是傳世《穀梁傳》的執筆人,自當有相應的記敘,然而沒有,故可以把他排除在將《穀梁傳》寫成今文的寫家之外。

其後最引人注目的穀梁學人物是尹更始,他於宣帝時為官,且著《春秋穀梁章句》。章句是解釋的著作,而不是著作本身。可知尹更始之前已有現成的《穀梁傳》,這個寫家就當在尹更始之前,江公(江生,到年紀大了,稱為江公)之後。其間最有可能的寫家是魯人榮廣。《漢書》稱他“高材捷敏”,與公羊大家辯,“數困之”。他廣收徒眾,尹更始便是他的徒孫。

同屬於“長於解義,少有記敘”的《公羊傳》和《穀梁傳》都是儒家的思想體系,卻又有不同。應該說,《公羊傳》是孟子的理想主義,《穀梁傳》是荀子的現實主義。

《穀梁傳》立論合於常情,不為妖妄怪誕之說。例如,僖公二十二年,《公羊傳》極稱宋襄公以仁義施於軍事斗爭,以至於一敗塗地的事,說是“臨大事而不忘大禮”。而《穀梁傳》則予以嚴厲的批判:“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信之所以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為道?道之貴者時,其行勢也。”《公羊傳》有言妖妄者,《左傳》亦多言鬼神,唯《穀梁傳》不言“怪力亂神”為可貴。宣公十五年經文:“冬,蝝生。”《公羊傳》說是“上變古易常,應是而有天災”。何休注云:“上謂(魯)宣公,變易公田古常舊制而稅畝。”完全是“天人感應”那一套說法。《穀梁傳》則針鋒相對地說:“蝝非災也。其曰蝝,非稅畝之災也。”

《穀梁傳》強調維護宗法,尊尊親親。傳文主張“貴始”,“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貴始,德之本也”(《僖公十五年》)。就是對於宗族中的亂臣,也要表現出兄弟情誼,“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隱公元年》)。國君之位必須傳給嫡長子,以保證宗法繼承制,“《春秋》之義,諸侯與正而不與賢也”(《隱公四年》)。殺死長子和同母弟,更是有悖於人道,要受到譴責,“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隱公元年》)。“諸侯且不首惡,況於天子乎?君無忍親之義。天子、諸侯所親者,唯長子、母弟耳。天王殺其弟佞夫,甚之也”(《襄公三十年》)。後人以為這些言論大概是有鑒於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殺戮不少、漢武處理戾太子事件的慘酷等諸多政治事件而言的,也是戾太子之孫漢宣帝讓《穀梁傳》興盛起來的主要原因。

《穀梁傳》有憫農輕賦、喜雨愛民的內容。《穀梁傳》認為,民眾是君王的根本,君王應該關心農耕,滿足民眾生活的基本需求,否則就不合正道,“山林藪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莊公二十八年》)。君王必須經常注意民眾的疾苦,隨時采取應對的措施,“古之君人者,必時視民之所勤。民勤於力,則功筑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民勤於食,則百事廢矣”(《莊公二十九年》)。還要關注水旱,愛護民眾,“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僖公三年》)。要減輕賦稅,貯存糧食,以備荒年,否則就要受到譴責,“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雖累兇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饑,君子非之”(《莊公二十八年》)。如果遇到大饑荒,君王更要按照禮制的規定,與民共度災難,“五谷不升謂之大侵。大侵之禮,君食不兼味,臺榭不塗,弛侯,廷道不除,百官布而不制,鬼神禱而不祀”(《襄公二十四年》)。

《穀梁傳》由於漢宣帝的愛好而著實興盛了一番,其後便逐漸式微,到靈帝時的熹平石經便沒有它的位置了。

現存最早為《穀梁傳》作注的是東晉範甯《春秋穀梁傳集解》,唐代楊士勛又為《春秋穀梁傳集解》作疏。他們的注疏收入《十三經注疏》之中。清代人研究《穀梁傳》,較著名的有柳興恩《穀梁大義述》、許桂林《穀梁釋例》和鐘文烝《穀梁補注》。其中《穀梁補注》引證詳贍,多有創見,代表了清人研究《穀梁傳》的最高水平。

本書以阮刻本《十三經注疏》為底本,主要參考了鐘文烝《穀梁補注》。鐘文烝《穀梁補注》吸取了清人研究的成果,加上自己的心得,因而具有較高價值。當然,其講義理的部分未必可取,但語言訓詁部分卻是不可忽視的。

本書校勘的基本原則是除非萬不得已,就不改動原文。隨便改動原文的,往往為進一步的研究所否定,應引以為戒。至於語詞意義,我也盡量做到要有依據,不自出心裁。個別地方實在難以說通,有采用今人說法而加以己意的,這也是出於不得已。本書翻譯最主要的困難是傳文精要,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和必要的解說,即使譯成白話,也是莫知所云。我解決這個困難的辦法是加用括號,在括號裡說一些有助於理解的話。但括號不能多,括號裡的話同樣不能多,多了就不像對原文的翻譯了。我的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斟酌這些括號。效果如何,自然要等待公議。

《春秋》十二公,“隱公”“桓公”等是他們死了才加的謚號。但為了理解和稱呼起來方便,在他們還活著的年代裡,譯文就直稱隱公、桓公等,謹在這裡作一說明。


目次

隱公 ... 001

桓公 .... 027

莊公 ... 057

閔公 ...106

僖公 ... 110

文公 ... 171

宣公 ... 202

成公 ... 227

襄公 ... 259

昭公 ... 305

定公 ... 349

哀公 ... 37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