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滿額折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學術這條路:大學崩壞危機下,教師的危機與轉職之路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短期聘任、限期升等、應付系所評鑑、兼行政職、背招生名額……

「你在浪費你的生命。然後有時候你想教學,你也就是有心無力。」

錯誤的教改政策與商業化學術環境,正在扼殺教師的教學、研究與勞動權益,學術這條路,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當穩定的聘用制度轉向彈性化的勞動市場時,教師已經無法循原來的文憑路徑直接取得社會地位,中年教師如何看待大學治理與師道衰退?

本書是《高教崩壞》的續作,繼解析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脈絡與改革方向後,本作將視角從高教結構拉回到個人生命經驗,呈現大專院校離職教師在學院內的壓迫、如履薄冰,決定是否離開學院時的權衡、臨門一腳,以及在學院外再就業與創業時如何轉換他們的知識與實踐。透過轉職教師批判大學體制以及揭露學院壓迫經驗,本書探討轉職教師職涯轉變,及反思大學研究與教學任務,做為批判與反抗大學變遷的起點。

評鑑制度如何扭曲教育工作的本質,甚至成為校方壓迫教師的工具,讓教師淪為招生業務員?
在學校停招壓力下,校方祭出何種手段逼退教師?
留在學院的教師如何因應學院生態的改變?
出走的教師又如何再就業與創業?離職如何調適教師身份的轉換?教學與研究的意義又發生什麼樣改變?

本書獻給所有想要改變教育現況的知識份子,透過反思教學與研究的意義,找回對於學術工作的熱情,擴展學院外多重實踐的可能性。畢竟,游離是知識分子的宿命,擺脫體制束縛,思想才能自由。

作者簡介

戴伯芬

戴伯芬,非典型的社會工作者,畢業於臺灣大學建築城鄉研究所,念過三個學院、四個不同的系所,任教於輔仁大學社會系。

教書是謀生工具,研究是生活樂趣,主業是社會批判與運動。
過去曾參與過蘭嶼海砂屋、反核運動、大理街社區運動、竹南蛇窯保存、人文社會科學反對研究倫理審查、高等教育工會運動。學生時代的研究興趣是原住民,教書後轉向東亞都市研究,2000年升等後投入無家者研究,2012年開始投身工會運動,轉到高等教育研究。雖然臺灣高教崩壞,學術之路顛簸崎嶇,大學教師仍為這輩子最美好的選擇,至少,思想可以自由飛翔。

目次

第一章|高教崩壞的知識人
第二章|知識分份子與反身性
第三章|學術勞動市場的緊縮
第四章|反思高教組織的鉅變
第五章|性別化的教師職涯轉變
第六章|留任學院的教師地位轉換
第七章|學院外的天空
第八章|回應職涯危機的策略與反思
第九章|小蝦米對大鯨魚
第十章|當代知識分子的疾苦與實踐

補論:緊縮高等教育的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一受訪教師基本資料
附錄二 教師退休與新進人員推估

書摘/試閱

【第七章|創業:學院外的天空】

我從開始要當電腦老師之前我就知道一件事情,程式寫得最厲害的不是google,就是微軟,最厲害的工程師就在那裡,絕對不會在哈佛裡面……即使沒有離開教授也要多走出來,要不然的話就不知道在幹什麼,我們在形式主義中越搞越虛,自己關起門來玩自己的遊戲,越玩越忙,但事實上越玩越脫離現實。
鄉下教師(M06訪談)

在學院職位一位難求下,有不少轉職受挫的學者被迫離開臺灣學術界,有人積極轉向海外,希望尋找新的學術工作機會,也有人索性轉向業界工作。離開學院是離職教師困難的抉擇,以下先探討阻礙教師離職的因素,再回到教師身上,分析離開學院教師的考量因素,接著探討回歸職場的教師心態以及準備,最後探討教師創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在錯誤中學習經驗。

大多數離職教師面臨中年轉業不易的問題。W15取得美國學位之後,回國即進入教書,沒有媒體實務經驗的她,即使有學位也不容易進入競爭激烈的業界。W15說:

如果有一個私人的公司,我還滿願意去闖闖的,但是一方面這機會沒有了,講實話是廣告業四十歲是一個不容易進去的年紀,太老了,他們要的是二十幾歲大學剛畢業那種。

技職學校的舊制講師,多半承擔的是教學工作,即使被學校要求去進修學位,做的也是學術研究。連技職教育的老師都離實務工作越來越遠,離開學校之後很難適應業界高度競爭環境的要求。求職時如果光有博士學位而無實戰經驗反而不利於求職,M27說:

產業界不見得很需要博士學位,你在經驗上面不好的話,其實是很不利的,你光有學歷沒有經驗,我覺得是扣分。

過去臺灣一般產業界不重視研發能力,只有科技、生醫等公司願意投入研發。36歲的M08憑著他在臺灣科技大廠的工作經驗,被美國(中資)的科技公司挖角,擔任首席工程師,他提到在科技業界就業市場的現實:

業界有自己的基本考量,要有缺才聘人,但是考慮年齡以及擔任的職務,年紀大一點就只會考慮管理職,但是需要有管理經驗或專業經驗,管理經驗者要有自己的團隊,而沒有管理經驗者,不會給管理職,就不會聘,非管理職的都要年紀40歲以下。

頂著高學歷的中年教師在勞動市場上確實難以和年輕人競爭,要擔任管理職有更高的門檻,如果沒有基層經驗,又無自己的工作團隊,確實無法在就業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

除了年齡與經驗之外,還有身段問題。M38批評大學教授「過慣學院內優渥的日子,難以改變教授高高在上的姿態」。M36指出學院內教師多半具「公務人員性格」,他說:

第一,我們老師都很老,就算有業界經驗都是他們在20~30歲之間的,4、50歲在學校,根本與業界脫節,當然業界也是要聘年輕的,這是無法歸責於他們(教師)的原因;第二理由歸責於他們由儉入奢易,由奢返簡難,他們一個月都領6、7、8萬,因為教授無限大,現在要領4萬2,還要低聲下氣。業界可以把你叫來辦公室罵,業界是可以的啊!當了教授要彎下腰的啊幾乎不可能。因為進入教書的或者進入Y學校教書的,有百分之90,甚至百分之95以上是公務員性格,因為想要教書,創業的能耐與衝勁都不夠。

年齡、態度以及性格等因素阻礙了教師回歸就業市場,讓離職教師很難回頭適應臺灣產業界的僱傭文化,而學院內的人情網絡也阻礙了教師離職。前述私校具有家族企業的特性,與原來學校雇主的關係也是教師離職需要考量的因素,尤其是資深教師與私校家族企業管理人之間的恩庇關係,往往是他們無法輕言離職的因素。為了與學校好聚好散,私校教師需要獲得學校管理高層的諒解,無法說離開就離開。 M31為此和太太吵了一段時間才獲准延後離職,他說:

她認為說之後出去的時候應該不會這麼好賺,對啊!就很害怕,然後吵吵吵、吵翻天,我就跟我老婆說好啦!我再被人家糟蹋一年啦!因為我跟她講說這個不是說你說出來就出來,因為我要塑造成有達到資遣條件才拿得到錢,所以不是說現在講一下說要做了、不做了,不是那麼容易。

此外,阻礙教師轉職的另一個制度因素是私校退撫轉銜問題。W10離職時在學校工作了11年,沒有繼續在學校工作,未來無法請領月退俸,她說:

現在政府與公立學校可以借調,因為年資可以互抵,但是私校沒辦法去,他也不想用你,真的去了回來年資又接不上,為什麼這些人(私校教師)不敢走?要賴在那裡?……你私校待久了,表現得好進得了國立嗎?臺灣的高教體系如果可以公平競爭一點,這地方不開放沒辦法,人才無法流動。

臺灣軍公教保險一體適用,使得軍職、公職與教職之間可以無縫接軌,唯獨私校公保自成一個保險體系,既無法與軍公教保險合併計算年資,也不能與勞工保險轉銜。原本公、私立學校教師每月繳交同樣的退休離職儲金,但是私校教師的月退俸卻只不及公立學校的三分之一。年金改革之後公、私立大學教師的退休金差距在逐步拉近中,但是換算為月退金額,差距仍近兩倍以上,尤其對舊制年資比例高的私校教師更加不利(表7-1)。未屆齡退休而離職的私校教師月退俸是依年資打折,像M07在校服務了22年,原本可以拿一萬元月退俸,打折之後只剩下六千元,還不及一般勞工的退休待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