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資本論》的歷史辯證法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資本論》的歷史辯證法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0 元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87418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資本論》的哲學思想是學術界關注的重要研究領域,在《資本論》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辯證法思想。本書深入挖掘《資本論》中的歷史辯證法思想,分為五章:“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形成過程”“批判性與歷史性:《資本論》中的方法論自覺”“具體辯證法:資本主義社會運動的特殊邏輯”“資本辯證法:資本邏輯視野中的社會歷史運動”“總體辯證法:歷史進程的普遍邏輯”。力圖從社會有機體、社會結構辯證運動、主體與客體辯證規律、資本邏輯與歷史邏輯、拜物教批判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角度呈現歷史辯證法發展的過程,為我們研究《資本論》中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提供了新視角,同時也為探索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人類社會制度發展規律提供了重要分析方法。


作者簡介

付澤宇 哲學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現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資本論》哲學思想、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項。近年來,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若幹篇。

目次

目錄

《資本論》的歷史辯證法研究

目錄



目錄




導言1


一、《資本論》的歷史辯證法研究緣起1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8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與辨析24


四、研究方法28


五、創新點與不足29



第一章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形成過程33


第一節異化勞動與歷史辯證法——以《1844年經濟學

哲學手稿》為中心34


一、異化勞動與私有財產:青年馬克思衡量歷史發展的

經緯線35


二、歷史的發源地:“地上的粗糙的物質生產”38


第二節由異化勞動理論到歷史辯證法的建立——以《德意

志意識形態》為中心41


一、在經濟學與哲學的互動中揭示歷史發展基本規律41


二、厘清真正的歷史出發點46


三、以分工為原點的所有制形式的歷史演進49


第三節社會有機體與歷史辯證法——以《哲學的貧困》

為中心53


一、以整體性的方法解剖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54


二、歷史的“劇作者”與“劇中人”:揭示歷史發展的

辯證性質57


三、深刻揭示歷史發展的辯證法60



第二章批判性與歷史性:《資本論》中的方法論自覺64


第一節政治經濟學批判與歷史性思維65


一、問題的提出65


二、範疇、邏輯與歷史67


三、歷史總體與整體性71


四、歷史性的生產關係76


第二節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與經濟學範疇79


一、科學的抽象80


二、從歷史進程的結果出發83


三、作為方法論的生產關係範疇87


第三節拜物教批判:一種社會批判的方法論90


一、商品拜物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殊表達91


二、拜物教批判撥開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意識


形態迷霧94


三、拜物教批判與自由人的聯合體98


第四節《資本論》政治經濟學超越古典經濟學的三重向度100


一、理論問題的改造:從表面經濟現象到深層生產


關係101


二、理論方法的革新:從經驗主義到辯證方法104


三、理論術語的革命:剩餘價值概念的提出109

第三章具體辯證法:資本主義社會運動的特殊邏輯114


第一節商品為什麼是解剖資本主義社會的邏輯起點?114


一、商品範疇:資本主義社會中最抽象的範疇115


二、商品內在矛盾的具體化119


三、商品既作為資本關係產生的前提,又作為資本主義


生產過程的結果123


第二節資本與歷史運動規律126


一、資本是一種社會關係127


二、資本是一種權力129


三、資本的自我否定131


四、資本的界限136



第四章資本辯證法:資本邏輯視野中的社會歷史運動140


第一節資本邏輯與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的辯證邏輯141


一、矛盾是社會有機體進化與更新的動力源141


二、資本有機體的辯證運動144


三、地域發展的不平衡147


第二節資本邏輯與社會有機體的結構維度151


一、社會結構是一個動態結構152


二、資本邏輯與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154


三、社會結構中的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159



第五章總體辯證法:歷史進程的普遍邏輯163


第一節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唯物主義性質164


一、批判黑格爾歷史辯證法的唯心主義性質165


二、以生產實踐為基礎的歷史辯證法思想168


三、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歷史邏輯的物質承擔者172


四、生產關係本質上是一種物質關係175


第二節社會有機體:歷史進程中的橫向維度179


一、問題的提出180


二、社會有機體的總體性方法論原則181


三、以實踐為中介的主體與客體的辯證統一184


四、經濟因素的首要性187


第三節社會歷史過程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191


一、問題的提出192


二、社會經濟形態與自然歷史過程的相似性193


三、社會歷史進程中的客觀規律性與主體選擇性198


四、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一般性與特殊性203


第四節社會歷史進程與人的發展邏輯206


一、社會歷史運動的主要動力207


二、社會形態發展的邏輯210


三、人的發展與共產主義的實現214



結語:具體辯證法、資本辯證法、總體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的

內在邏輯219


一、總體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219


二、具體辯證法、資本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221



參考文獻225



後記237


書摘/試閱

導言


一、《資本論》的歷史辯證法研究緣起


《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理解馬克思成熟思想理論全貌的最重要的著作。通常來講,絕大多數學者都將《資本論》看做是一部闡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著作。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不再局限於對《資本論》的經濟學解讀,而是從更高的視角和更廣闊的視野重新闡發《資本論》的思想,也就是從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角度理解和研究《資本論》。所謂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就是不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肢解為經濟學、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思想,而是從整體性維度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核心內容和價值旨歸。而《資本論》作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是整體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關鍵文本,同時也只有從整體性角度出發,才能全面而準確地把握《資本論》博大精深的思想內容。


《資本論》是馬克思耗盡畢生心血而完成的皇皇巨著。從馬克思1843年開始轉向對“物質利益”問題的研究開始,到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正式出版,馬克思用近24年的時間研究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問題。在《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後,馬克思並沒有停止對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研究,而是繼續不斷豐富和拓展《資本論》的理論視閾和研究界限,在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編輯出版了《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事實上,除《資本論》三卷本以外,還包括《資本論》的手稿、書信和《剩餘價值學說史》,它們

共同構成了廣義的《資本論》。眾所周知,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思想,並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此後,以英國倫敦的資本主義生產制度為典型,馬克思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和方法深入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象和經濟事實,並運用經濟學分析和社會整體的哲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深入考察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發現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解剖了資本主義社會運動規律,並進一步完善了對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認識,從理論上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被共產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由此社會主義原理由空想變為科學。正如列寧所說:“自從《資本論》問世以來,唯物主義歷史觀已經不是假設,而是科學地證明了的原理。”

《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頁。


歷史辯證法思想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題中之義。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運用歷史辯證法思想揭示了資本主義運動特殊規律,同時也完善了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的認識。歷史辯證法,一方面是指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辯證性、有機性、過程性等特征;另一方面,歷史辯證法也是對這一客觀規律的理論反映。歷史辯證法是社會歷史運動的客觀規律,同時也是關於社會歷史運動的思想理論,是考察社會歷史進程的思維方法。歷史辯證法既是一種客觀現實,又是一種主觀理論。馬克思沒有留下關於辯證法的著作,但是卻留下了《資本論》的邏輯,而《資本論》的邏輯就是馬克思的辯證法。把辯證法置於資本主義社會以及社會歷史的研究中,無疑對於馬克思研究社會歷史進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總之,歷史辯證法為考察社會歷史發展提供了一種視角和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以歷史為導向的,辯證地分析資本主義制度,使我們能夠在矛盾與衝突中洞察社會歷史,並呈現出社會歷史運動變化發展的特征。


《資本論》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辯證法思想,它是馬克思解剖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方法基礎。例如,馬克思從生產方式變遷的角度考察了從封建制度到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再到未來共產主義制度的發展邏輯;從勞動發展邏輯、資本邏輯、生產關係的發展邏輯的維度考察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從社會有機體的角度、社會結構變遷維度,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各個結構、層次和要素之間的辯證規律;從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拜物教批判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辯證關係出發考察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等等。毫無疑問,考察《資本論》的歷史辯證法無疑是研究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視角,有助於豐富和拓展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視閾。


馬克思的理論不是書本上的單純的公式條文,而是有著鮮明的實踐訴求與革命目標的理論體系。它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共產主義和人類解放。毫無疑問,《資本論》是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馬克思以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和方法為基礎解剖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實現了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家的理論及其方法的批判,從而建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通過整體性維度,剖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並發現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破解了剩餘價值產生的秘密。正是由於資本家無償占有工人的剩餘價值,資本家階級與工人階級形成了尖銳的矛盾,由此論證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共產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並為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因此,離開了科學的方法論就不可能找到打開資本主義運動奧秘之門的鑰匙,更不可能發現並完善對社會歷史運動規律的認識。


《資本論》是馬克思耗費畢生心血而完成的一部劃時代的恢宏巨著,自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發表以來已有150餘年。在21世紀,《資本論》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閃爍著理論的光輝,滋養著學術界的土壤。國內外的學者都在其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並回答現實的考問。馬克思理論的生命力或者說《資本論》的生命力,正是由於它依然發揮著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深刻的批判作用,響應著時代的問題,破解社會歷史發展的秘密。


1.《資本論》中的歷史辯證法是一種思維方法


《資本論》的研究物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在解剖資本主義社會運動規律的同時,馬克思進一步完善了對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的認識,那麼對於馬克思所運用的哲學方法論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這種方法就是歷史辯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序言和跋中多次強調辯證方法的重要性,這絕不是偶然。馬克思批判並改造了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既建立了歷史辯證法的唯物主義基礎,也恢復了辯證法的歷史性與批判性的本質,即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因此,在歷史辯證法這一重要思維方法的指導下,馬克思實現了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進而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解剖。資本主義社會的總體並非受到某種神秘力量支配的現實存在,它並非不可再現、不可言說。只要把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理解現實存在背後的秘密。馬克思《資本論》中的思維方法正為我們提供了揭開奧秘的鑰匙。詹姆遜坦言:“馬克思的書給我們樹立了一個辯證地完成這項事業的絕佳榜樣。也正因為如此,他最終賴以取得成功的方法對我們今天來說既重要又迫切。”

〔美〕弗雷德裡克·詹姆遜:《重讀〈資本論〉》,胡志國、陳清貴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7頁。


正是依賴於辯證方法使馬克思撥開了籠罩在資本主義有機體上的薄霧,探尋到現實社會的真實面貌,從而使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的運行機理顯露在世人眼中,再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運動規律。正如海爾布隆納指出的:“我們閱讀《資本論》,不只要了解資本主義如何運行,而且要了解資本主義是什麼,這是一個迄今為止尚沒有人提出,而馬克思以深刻、令人難忘的方式回答了的問題。”

〔美〕海爾布隆納:《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馬林梅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年版,第3頁。馬克思正是通過運用在《資本論》中的方法而實現這一偉大的歷史性的成就。


與馬克思同時代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們都是形而上學地看待資本主義社會,以自然主義的實證方法考察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一復雜的生產組織形式簡單化和抽象化,力圖通過表面的經濟現象尋找其運動規律的本質原因。然而,馬克思運用批判性和歷史性的辯證方法切中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的要害,沒有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那樣滯留於表面現象之上,而是深入到歷史表象之下,深刻地洞察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經濟學家們只是看到了經濟範疇的自然屬性,而沒有看到經濟範疇背後的社會屬性,以物的關係遮蔽了人與人的關係,生產過程中的對抗形式就被平等的交換原則所代替,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成為天然的合理性的存在。恰恰相反,馬克思正視人與物的矛盾以及人與人的矛盾,並探究其產生的原因。由此,馬克思在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規律的內在矛盾的同時,也在理論上論證了資本主義社會是歷史性的存在,並最終會被更高的社會形態所取代。所以,社會不是一個僵化的凝固不變的“結晶體”,而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的“有機體”。馬克思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打碎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資本主義社會看作是永恒不變的天然存在的荒謬觀點。


列寧曾經指出:“雖說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大寫的字母),但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應當充分利用這種邏輯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頁。而筆者認為,《資本論》中的邏輯就是馬克思的辯證方法。《資本論》的方法之所以能夠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運動規律就是因為《資本論》的理論邏輯是對現實的客觀邏輯的反映。科學的方法不能孤立於客觀事物之外而存在,而應該始終存在於客觀事物中。馬克思以物質資料的生產為基礎,以確定無疑的實在主體(社會)為出發點,為歷史辯證法建立了堅實的唯物主義基礎,從而超越了那些停留於外部反思或停留於頭腦中的狹隘庸俗的辯證法,實現了社會分析方法的偉大變革。


然而,很多人對於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辯證法依然理解不夠,甚至排斥或回避辯證法,那麼就不可能全面地理解資本主義世界所存在的問題。毫無疑問,任何一個理論和見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學基礎之上,而對於現實世界分析得透徹與否正是取決於這一哲學前提。

只有運用歷史辯證法,才能深入到“歷史的本質的一度”,窺見資本主義社會運動的本質規律。因此,在這樣的現實背景與理論背景下,探討考察《資本論》中的歷史辯證法,顯然具有了一種迫切而現實的意義。



2.《資本論》中的歷史辯證法是對社會歷史進程的客觀描述


對於社會歷史進程的分析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哲學基礎之上,對於最復雜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組織形式的剖析同樣如此。馬克思站在歷史唯物主義之上,自覺地運用辯證方法,服務於解剖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這是《資本論》所要完成的理論任務,但並不局限於此,而是在進一步對資本主義這一特殊社會形式的深刻批判中,折射出社會歷史發展普遍規律,呈現出辯證的矛盾的發展的特征。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的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表述被認為是考察社會歷史運動規律的經典公式。社會歷史發展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從而使得社會歷史發展與自然歷史過程具有相似性。但是社會歷史過程並不是機械的僵化的發展過程,而是在這一過程中始終有現實的人的參與,從而使社會歷史進程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征。因此,社會歷史過程展現出客觀規律性與主體選擇性的統一,並呈現出多樣性與單一性的統一、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質變與量變的統一、線性發展與跨越式發展的統一、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同與異的統一,等等。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以科學方法論為指導,以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為研究物件,豐富了對社會歷史運動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的認識,破解了社會歷史運動之謎。


然而在馬克思恩格斯辭世之後,產生了各種形形色色地曲解唯物史觀的論調,直到今天這些論調依然甚囂塵上,有很多學者依然在不斷地有意或無意地歪曲馬克思主義,在國內外學術界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惡劣影響。另一方面,由於機械地僵化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從而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在一些國家中產生了深刻的政治影響,甚至釀成了嚴重的政治危機。機械決定論者認為社會歷史運動是經濟因素唯一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一種經濟還原論。但筆者認為,強調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經濟因素的決定性作用未嘗不可,卻不能說經濟因素起唯一的決定作用,把馬克思主義定義為辯證的決定論是合適的,而定義為決定論或者非決定論都是錯誤的。多元決定論者則認為,社會歷史進程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淡化或者抹殺經濟基礎的決定性因素。結構主義者則把社會歷史運動看做一個整體結構,強調生產方式的基礎作用的同時,卻抹殺了主體的作用,社會發展成了無主體的歷史過程。有些論者強調歷史辯證過程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辯證結果,但卻最終把歷史運動歸結於階級意識的覺醒,由於突出了主體性而容易滑向唯心主義。這些論調無疑是荒唐而片面的,從而蒙蔽了人們對歷史運動的辯證規律的認識,麻痹了工人的主體意識的覺醒,動搖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理想信念。研究《資本論》中的歷史辯證法,有助於澄清各種錯誤言論,捍衛歷史唯物主義。


哲學理論往往對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任何一種哲學方法論都會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因此,探討歷史辯證法並強調其方法論意義對於我們摒棄錯誤的認識方法無疑具有重要作用。歷史唯物主義是歷史的唯物論與歷史的辯證法的有機統一,拋棄任何一個方面,都是錯誤的。在進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能只求經濟建設,而忽視政治、文化、社會的建設;不能只求經濟增長率,而忽視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不能只求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人的精神家園的建設。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要抓住主要環節和關鍵領域。另一方面,盡管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呈現出豐厚的歷史辯證法思想,但是並不意味著歷史辯證法只是解剖資本主義社會的方法論,實際上它同樣適用於社會主義的發展和建設。實際上,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歷史辯證法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時代的產物,遠離時代、疏離現實就不是馬克思主義了。


2018年是馬克思200周年誕辰,而馬克思逝世至今也有近140年。在馬克思以後的馬克思主義,離馬克思的時代越遠,它所產生的分歧也越大。然而,馬克思主義不是閨閣中的少女,遠離塵世,更不是水中花鏡中月那般虛無縹緲。這是因為馬克思的思想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歷史感,並且具有鮮明的批判性、革命性、實踐性、社會性、創造性等品格。因此,我們有必要回到馬克思的扛鼎之作——《資本論》,並深刻體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毫無疑問,在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考察歷史辯證法,對於恢復馬克思思想的真實面貌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