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  價:NT$ 768 元
優惠價:8766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在充分肯定匈奴歷史貢獻的基礎上,探討匈奴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具體內容包括匈奴的族源、歷史變遷、政治軍事、經濟生活、民族關係、文化習俗和歷史作用等。《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匈奴卷》內容簡明易懂又不失學術性,是一本關於匈奴歷史的簡明學術史。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是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子課題而開展研究、編寫的十卷本叢書。書中選取的十個民族為中國歷史上活躍在蒙古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古代民族,這些民族雖然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但他們的歷史貢獻和影響已然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血脈之中並深刻影響著當下。
該叢書是一項集體成果,包含了12位作者、12位編輯、20餘位工作組成員等近50位科研團隊成員的辛勤勞動和汗水。整個編撰出版過程歷經四年,期間召開過7次大型編撰會議和多次的小型審稿會,來推動圖書的出版工作和內容質量的把關工作,作者團隊與編輯團隊精誠合作,終於為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奉獻出這套*新的研究成果。

目次

目錄
北方 民族史是中國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代序) i
前言 xxi
第一章 匈奴的資料和研究概況 1
第一節 文獻與考古資料 1
第二節 研究概況 8
第二章 族名與族源 20
第一節 族名 20
一、“匈奴”族名形成的時間 20
二、“胡”與“匈奴”的關係 23
第二節 族源 25
一、匈奴族源問題的分歧 26
二、考古學界的主張 30
三、多源與主體 32
第三章 匈奴的歷史演變 37
第一節 匈奴早期歷史活動 37
第二節 匈奴政權的興衰 40
一、匈奴政權的建立和發展 41
二、匈奴由盛而衰 42
三、匈奴的內戰和分裂 44
第三節 南匈奴和北匈奴 46
一、南匈奴 46
二、北匈奴 48
第四章 匈奴的政治與軍事 52
第一節 單於繼承制度 52
第二節 匈奴政權的行政管理模式 57
一、單於庭 57
二、兩翼制度和分封制度 59
第三節 法律 62
第四節 軍事 67
第五章 匈奴的經濟生活 72
第一節 畜牧業 72
第二節 狩獵業和農業 76
一、狩獵業 76
二、農業 79
第三節 手工業 81
一、畜產品加工業 81
二、金屬制造業 83
三、制陶業 89
四、車輛制造業 91
五、木器加工業 94
第四節 商業 95
第六章 匈奴與漢朝、西域的關係 100
第一節 匈奴與西漢的關係 100
一、“白登之圍”與匈漢和親 100
二、“馬邑之謀”與匈漢戰爭 102
三、呼韓邪單於附漢和昭君出塞 105
四、王莽時期對匈奴的政策 107
第二節 匈奴與東漢的關係 108
一、東漢初期的匈漢關係 109
二、北匈奴與東漢 110
三、南匈奴與東漢 111
第三節 匈奴與西域的關係 114
一、匈奴對西域的統治和管理 114
二、匈奴與漢朝爭奪西域 118
第七章 匈奴的文化習俗 122
第一節 衣食住行 122
一、服飾 122
二、飲食 125
三、居住 126
四、交通 127
第二節 婚俗、葬俗 129
一、婚俗 129
二、葬俗 133
第三節 宗教信仰與祭祀 136
第四節 語言、文字、音樂 140
參考書目 149
一、古籍 149
二、專著 150
三、論文 154
索引 163
Abstract 168
後記 170
總後記 171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匈奴的資料和研究概況
匈奴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匈奴早期與戰國時期的趙國、燕國、秦國發生了疏密不同的關係。其間,匈奴逐漸統一草原各部,並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建立了蒙古高原上第一個統一的遊牧政權。政權存立期間,匈奴不僅創立和完善了適合草原生態環境的各項制度,還與中原秦漢王朝建立了廣泛和深入的聯系。匈奴分裂之後,南匈奴南遷,對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政局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北匈奴西遷,推動了歐洲社會變革,對世界歷史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豐富的文獻史料記錄了匈奴的歷史活動,對這些史料進行比較辨析,明確史源關係,確定史料價值,以扎實可靠的史料為基礎進行研究,並盡可能地收集考古學資料來彌補史料的缺漏,此項工作是論述匈奴歷史諸問題的前提。中外學界對匈奴的研究為時已久,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對其進行歸納總結,有利於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第一節 文獻與考古資料
在二十四史中,《史記》《漢書》《後漢書》設有匈奴專傳,是研究匈奴歷史*基本的文獻史料。
《史記 匈奴列傳》是關於匈奴*早的專傳,也是研究匈奴*重要、*珍貴的文獻資料之一。《史記 匈奴列傳》從傳說時代匈奴的起源開始一直寫到天漢四年(前97)匈奴且鞮侯單於時期,包括對匈奴族源的追溯、單於的世系、經濟生活、政治制度、風俗習慣、社會組織、與中原政權和西域的關係等內容,其中匈奴與西漢的和戰關係是《史記 匈奴列傳》記錄的重點內容,較清晰地反映了匈漢軍事力量的此消彼長。對於西漢之前的匈奴歷史,司馬遷廣泛收集了先秦有關匈奴的資料,將零碎的、片段的史料收錄成一份連貫的專傳,盡可能地提供了匈奴更早的歷史活動線索。除匈奴專傳之外,《史記》還保存了許多有關匈奴歷史的散見史料。據初步統計,《史記》中有45卷內容涉及匈奴歷史,如《秦本紀》《孝文本紀》《平準書》《衛將軍驃騎列傳》《大宛列傳》等,內容主要圍繞匈奴與漢朝、西域的關係展開,許多事件可與《匈奴列傳》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史記 匈奴列傳》開創了中原史家為邊疆民族作傳的先河,其本身在中國民族歷史文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司馬遷本人秉筆直書,就事論事,能較客觀地描述匈奴歷史、反映匈漢關係,因此《史記 匈奴列傳》所述史事相對客觀公正。研究匈奴歷史,尤其是且鞮侯單於之前的歷史,《史記》具有極其重要的史學價值。
繼《史記》之後,《漢書》分上下兩卷設置了匈奴專傳。其中,上卷上半部分即天漢四年(前97)之前的匈奴史事,基本是抄錄《史記 匈奴列傳》的舊文。在抄錄的過程中,班固對《史記 匈奴列傳》的部分內容和文句進行了增補、改動、刪節、訂正,但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史記 匈奴列傳》的史事。有學者據中華書局點校本統計,“兩部匈奴傳共記的部分可標列出六十個自然段。逐行對校的結果,字句完全相同的甚少,僅有五段處,計約十行文字。其它絕大多數文句都有所改動。除了無傷內容的文字簡縮性改寫外,亦有刪截[節]21處,增補8處,倒句、移動行目4處,數字增3處,數字減11處,地名、族名異11處,人名、職名異5人11處,用字不同6處” 。
《漢書 匈奴傳》*重要的價值在於補《史記 匈奴列傳》之遺漏,續其後事,增加了不少珍貴的材料。隨著匈奴和漢朝長期的戰爭、對峙和交往,班固撰寫《漢書》時,對於匈奴的了解在司馬遷的基礎上又有所深入,因此《漢書》能夠對匈奴的史料有大幅度的增補和訂正。具體而言,天漢四年(前97)之後到建武元年(25)120餘年的匈奴歷史為《漢書》新增內容,包括匈奴由盛而衰、匈奴內訌和分裂、匈奴與西漢後期關係的轉變、匈奴與西域的關係、匈奴的宗教習俗等方面,使得匈奴史更加全面、完整和系統。且《漢書》采用了大量的詔令、奏議、詩賦、類似起居注的《漢著記》、天文歷法書等原始史料,還保留了許多與匈奴同時代人寫的針對匈奴的奏議和對當時時事的分析,如晁錯《言兵事疏》、賈誼《新書》、桓寬《鹽鐵論》等,較客觀地反映了匈漢關係的真實情況。因此,其對於匈奴歷史記錄的可信度也相對較高。除了匈奴專傳之外,《漢書》還有66卷中有與匈奴相關史事500餘條,內容包羅萬象。
總體而言,《漢書》於《史記》有增補、訂正之功,其對匈奴與漢朝、匈奴與西域關係的敘述更加詳備具體,對匈奴社會情況的介紹也多是《史記》中沒有涉及的內容,因此《漢書》是迄今所能見到的關於匈奴史*全面、*豐富的古籍文獻,也是研究天漢四年(前97)之後匈奴歷史*重要的一部文獻資料,具有其他史書無法比擬的重要價值。但是也應該考慮到,班固撰史主旨在於弘揚漢主功業,因此《漢書 匈奴傳》有明顯揚漢抑匈的主觀傾向,在敘事和用詞之時難免有失偏頗,研究者在利用時應引起注意,尤其其前半部分在抄錄《史記 匈奴列傳》的過程中進行了刪除和改動,隱去了一些真實歷史,一定程度上幹擾了讀者對匈漢關係的正確判斷。因此,在研究天漢四年(前97)之前的匈奴歷史時,當以《史記 匈奴列傳》為第一手資料,對《漢書 匈奴傳》的個別增補內容進行判斷甄別,可將其作為補充資料利用。
《後漢書 南匈奴列傳》是正史當中**一篇南匈奴專傳。記錄了匈奴分裂前夕以及分裂之後南匈奴附漢到*後一任南單於留鄴的歷史,時間大概從建武初年到建安二十一年(216)。該傳記較系統地記載了南匈奴附漢前後的社會形勢、南北匈奴戰爭、漢朝對南匈奴的統治以及南匈奴政權結構、社會經濟、風俗等,其中也夾雜了北匈奴與東漢的關係和北匈奴西遷等內容,是一部較完整地描寫南匈奴歷史的傳記,反映了東漢時期匈奴社會所發生的重大變化和重要轉折。南匈奴的散見史料也主要集中在《後漢書》裡,非常零散,多則百餘字,少則數字,分散在60多篇紀、傳、志中。這些資料大部分重復了《後漢書 南匈奴列傳》的內容,個別提供了少量新史料,可以彌補、澄清對南匈奴的一些模糊記載。
以上三部史籍是研究匈奴歷史*基本的史料。三書所載匈奴歷史在時間上接續,由《史記》的族源追溯開始,到《後漢書》南匈奴政權的消亡,系統全面地反映匈奴在中國古代北方出現、發展、強盛、衰亡、與他族融合的歷史。成書於之後的史書,均不同程度地參考了這三部正史。所以,在研究引用時,需要鑒別史源關係,分析史料價值,在三書皆備的情況下,研究匈奴西遷之前的歷史當以此三部正史為主要參考資料。
除了以上三部正史之外,《三國志》《晉書》《魏書》等正史中或多或少也有關於匈奴的新史料。《三國志》的一些相關傳記中有些零散的曹魏時期南匈奴歷史活動的記載。《晉書》和《魏書》主要涉及建安二十一年(216)以後,南匈奴後裔建立的各個民族政權的歷史以及人物,如《晉書 劉元海載記》《晉書 赫連勃勃載記》《魏書 鐵弗劉虎傳》等,為更全面地了解南遷匈奴*終歸宿提供了依據。此外《晉書 北狄傳》記錄了西晉時期塞外遊牧部落南遷的情況,篇幅不大,《晉書》認為這些塞外部落皆為匈奴餘緒。
此外,《戰國策》《東觀漢記》《前漢紀》《後漢紀》《水經注》《十六國春秋》《通典》《文獻通考》《資治通鑒》《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史書也有關於匈奴的史料。其中《戰國策》史料價值較高,但是保留的與匈奴相關的內容非常有限,其本身也是《史記》和《漢書》參考的重要資料之一。《前漢紀》《後漢紀》《東觀漢記》取材範圍與三部正史大概無異,可與之相互印證、補缺。其他後出史書的史料來源多取自以上正史,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與正史相比較,雖無新的內容補入,但基本將《史記》《漢書》《後漢書》等可見的北宋以前史書所列匈奴史料收羅齊全,且胡三省在為《資治通鑒》作注時,對所引資料多有考訂和辨析,其觀點也值得重視借鑒。另外,其以編年記事為體例,條理邏輯清晰,對出現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都標明年代,方便研究者對同一時間發生的事件和出現的人物有總體的把握,因此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988年,由林幹先生編、中華書局出版的《匈奴史料匯編》將上述史料收集整理,匯成一編。2017年,商務印書館“歐亞備要”叢書以簡體橫排再版該書。《匈奴史料匯編》征引書目66種,輯錄正史、別史、文集、漢簡及金石中有關匈奴的資料,內容涉及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到隋文帝開皇九年(589)900餘年的匈奴及其後裔的史事,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下編各分“匈奴及匈奴人物傳記”“散見資料系年錄”“雜錄”三個部分。“匈奴及匈奴人物傳記”將正史中所列匈奴相關傳記基本收羅齊全;“散見資料系年錄”以公元紀年為主,輔以各朝帝王年號,按年、月編排,並對記述同一事件的內容予以歸類、集中;“雜錄”則收集無法系年的散見史料,又按照地理、漢簡、金石、職官、禮樂、其他等門類分別采錄。除收錄各種文獻的正文之外,對於書成之後的各家注釋也酌情選錄。如《史記》三家注、《漢書》顏注、《後漢書》李賢注及《三國志》裴注都一一照錄,其他如王先謙《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盧弼《三國志集解》,吳士鑒、劉承幹《晉書斠注》,《資治通鑒》胡三省注則進行鑒別,選擇其中對史實有增補助益或者考訂訛誤的收錄。選錄注釋中有刪節或者摘要復述的,都以“林按”標明。《匈奴史料匯編》對古籍文獻中出現的匈奴史料收羅較全面,內容翔實,並逐條精選和逐條考訂、辨明、校正,對於匈奴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書中所錄史料都注明出處和頁碼,後附人名、地名、族名索引,為匈奴史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匈奴人在歐洲活動的史事主要保留在一些外文文獻中。其中*重要的是阿密阿那斯 馬西裡那斯(Ammianus Marcellinus)的《歷史》和普利斯庫斯(Priscus)的《希臘史殘稿》。阿密阿那斯是羅馬帝國後期的歷史學家,生活於4世紀30—90年代,他晚年寫出《歷史》三十一卷,現僅存十四到三十一卷,其中記載了西遷的匈奴人的社會狀況、衣食住行,重點記錄了4世紀中期匈奴人征服阿蘭聊人的戰爭,是關於匈奴人在歐洲活動*早的記載。該書漢譯文見於齊思和、耿淡如、壽紀瑜選譯的《中世紀初期的西歐》一書中。普利斯庫斯是東羅馬歷史學家,他曾經跟隨東羅馬使團出訪匈奴王庭,並用希臘文記錄沿途所見所聞,對阿提拉時期的歷史記載尤其詳細,是關於匈奴西遷*重要的史料,該史已殘缺不齊,故稱殘稿。6世紀羅馬歷史學家卡西奧多拉斯(Cassiodorus)編寫的《哥特人的歷史》中多保留了普利斯庫斯《希臘史殘稿》的內容,但該書已佚。同一時代拜占庭帝國的約達尼斯(Jordanes)編寫的《哥特史》則主要取材於《希臘史殘稿》和卡西奧多拉斯的《哥特人的歷史》,因此保留了以上二書中的大量原文。該書漢譯本由羅三洋翻譯,其中匈奴的歷史主要集中在第24—52章裡。以上文獻是研究匈奴西遷之後歷史的主要參考資料,也是之後西方史學界研究匈人的主要史料來源。
從19世紀末期開始,俄國學者在外貝加爾地區陸續發現了匈奴墓葬,其中*具代表性的墓地是伊裡莫瓦、德列斯堆、切列姆霍夫和伊沃爾加城址等。20世紀20年代以後,蘇聯考古工作者對其中的部分遺存進行了挖掘,獲得了豐富的資料。1912年,俄國探險家在蒙古國諾彥烏拉山谷發現了古墓葬,由此拉開了蒙古國匈奴考古的序幕。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蘇聯和蒙古國考古人員對諾彥烏拉墓葬群進行了多次發掘,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繼諾彥烏拉墓葬之後,蒙古國境內還發現了馬頭山匈奴墓地、額布根特匈奴墓地、高勒毛都匈奴墓地、蘇勒碧山匈奴墓地等遺存。以上遺存的相關資料早期主要以俄文和西裡爾蒙古文發表在莫斯科和烏蘭巴托的雜志上,如科茲洛夫《北蒙古 諾音烏拉遺存》、索斯諾夫斯基《伊裡莫瓦谷地的發掘》、米尼亞耶夫《德列斯圖依墓地》、策 道爾吉蘇榮《北匈奴》、科諾瓦洛夫《外貝加爾的匈奴》、策奔道爾吉《匈奴考古的新資料》等等。2005年,中蒙聯合考察隊對蒙古國文化遺存進行了調查,完成了中蒙雙語版《蒙古國古代遊牧民族文化遺存考古調查報告(2005~200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