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老子說放下得失,人生更從容:不計較、不強求、不執著,大家反而來成就你的正向生活指引
滿額折

老子說放下得失,人生更從容:不計較、不強求、不執著,大家反而來成就你的正向生活指引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79379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總印量逾30,000冊──《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老子教你斷捨離,讓人生更輕鬆》系列精彩完結!
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近2億、9.7高分好評、逾60,000讀者推薦

★焦慮時代不可或缺的身心放鬆良藥★
各種心靈的苦,就讓羅大倫博士透過《道德經》為你解開吧!

做事的結果總是不如預期,是否讓你感到心情鬱悶?
面對各種外在的眼光與評價,是否讓你內心不安寧?
要在競爭的社會生存,是否讓你感到身心逐漸失衡?

處在越來越動盪不安的時代,社會上開始充斥著某種聲音,要求我們「成為有競爭力的人」、「永遠要比別人更好」,於是我們開始不停地追求、比較、勾心鬥角,生怕稍有鬆懈就會被淘汰……長期下來,我們的內心逐漸被「不能輸」、「不能吃虧」、「不能失敗」的壓力綁架,無法好好過日子,甚至連身心都出現了問題。

其實,你的所有不愉快,兩千年前的古人都能體會!
而讓生活少糾結、少焦慮、少生氣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利。

►很努力卻沒有回報時,老子鼓勵你:
你的付出絕對不會白費,只要堅持下去,把每個小事與細節做好,等到時機成熟時,一定會看到結果。

►與別人鬧不愉快時,老子提醒你:
什麼都要計較的人,遲早會吃虧,與其弄到兩敗俱傷,不如改用包容、理解、關愛去回應,各種誤會自然會被化解。

►對未來感到迷茫時,老子建議你:
不妨放慢腳步,找出對社會有益、感興趣或擅長、能持續做好幾年的事,若能把方向理順,屬於你的道路就會出現。

世界越不穩定,越要跟著老子,練習把心定下來,將目光放在能創造正面影響的事物,把日子過得更順利、更從容、更自在。
※ 本書涵蓋內容為《道德經》第61~81章。

【古今中外讚譽】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林語堂
行商數十載,唯獨《道德經》不曾離身。──馬雲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

作者簡介

羅大倫
中醫診斷學博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特邀嘉賓,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養生堂》前主編,當歸中醫學堂特邀講師,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客座教授。不斷致力於將國學中的養心智慧傳遞給大眾。從事舌診、外感病、歷代各家學說研究多年,並一直致力於中醫普及工作。
已出版《女性養生三法寶:不生氣,不虧血,不受寒》、《家庭抗外感指南:不易感,不侵邪,不招毒》、《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脾虛的孩子不長個、胃口差、愛感冒》、《圖解兒童舌診》、《圖解舌診》、《救命之方》、《弟子規說什麼》、《道德經說什麼》系列等暢銷著作。

 

後記 身處紅塵,無道不樂
《道德經》的全文我們已經學習完畢了。在大家的支持下,我把《道德經》講了一遍,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首先很感謝大家在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對我的稱讚之詞,我沒有那麼優秀,在學習的路上,我跟大家的級別是一樣的,我們都是在學習《道德經》以後,明白了道的原則。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反省自己。所以,我和大家一樣,都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千萬不要把我當作導師。老子講的天道,才是每個人心中的導師。
像老子這樣的人,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這麼低,隱身於背後,我的境界和老子差得太遠了。我只是一個和大家一樣,聆聽老子教誨,一起修行、學習的人。

應該怎麼學《道德經》呢?
很多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碰到一個問題:道的道理我都明白了,可是具體碰到事就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要怎麼辦?
很多人學習完《道德經》後,道理都明白了,也改變了很多,但有時遇到事,就又控制不住自己了。這就涉及了學習《道德經》的方法,我們要學會在每件事上都用道的原則去思考。在每一件事上,如果你都能按照道的方式思考,處理得好,你跟道就很接近了,你就是得道之人。
比如在有的事上你的私心占了上風,覺得沒事,反正別人看不到。一旦你這麼想,你就做錯了。王陽明講要「在事上磨練」,他重要的思想就是不用講太多理論,要不斷地在事上磨練。王陽明管這個叫「知行合一」,這個「知」並不是簡單的知道,而是「真知」,是知道天道。你知道天道以後,要把這種良知用到行動上,這才是真正明白了道的原則。
王陽明認為,你要是說自己懂道,卻不按照道去做,跟不知道是一樣的。所以,王陽明特別主張「知行合一」,歷事煉心。
當年王陽明功成名就的時候,平定寧王叛亂,一下聲名大振。回到老家之後,有一天當地的老先生來見王陽明,說自己家裡有塊地,他也沒時間種,就想把這塊地便宜點賣給王陽明。王陽明一想,我又不在老家住,雖然這塊地便宜,但是我買來沒有用啊,於是他回絕了老先生,感謝了他的好意,這件事就過去了。
過了幾天,王陽明和弟子去遊玩,準備領略一下大自然的風景,他們走到了四處環山、前面有水、綠樹如蔭的地方。王陽明一看,這塊地風水太好了,說:「如果能在這休養生息,對人的身體健康會大有好處。」結果王陽明話音剛落,他的弟子就說:「王大人,這不就是前兩天那位老先生想便宜賣給你的地嗎,你要是買下來多好,現在賣給別人了……」
王陽明一想,是啊,風水這麼好的地,人家還便宜賣給我,我怎麼就沒有買呢?他心裡懊悔不已,深感可惜。隨後,王陽明突然驚醒,不對,我怎麼能動這種貪念?這件事跟我本來沒有關係,可是居然讓我心動了。於是,這天下午王陽明一直閉口不言,大家怎麼玩,他都保持沉默。
直到傍晚的時候,王陽明終於說話了,他說現在我已經把心中的貪婪和私心徹底去除了……原來這一下午王陽明沒幹別的事,一直在清除私心——這塊地這麼好、這麼便宜,當初我怎麼就沒買呢?你看,聖人王陽明的心裡也會有這種念頭,但他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把這個念頭徹底清除了。他想通了,無論這塊地好壞都與我無關。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道理呢?沒有天生的聖人。王陽明是聖人,即使是他面對這樣的事也會有私心冒出來,那麼同樣都有私心,為什麼他能成為聖人?
第一,當他有私心的時候,他能馬上意識到;第二,他能夠有效地控制私心。所以,每個人都要在具體的事上磨練,按照道的原則想一想這樣做是否妥當。這種方式是王陽明推崇的修煉方式,無論遇見什麼事,都要按照天道,也就是良知的思路去想一想,當你端正自己的態度,你的人生會逐漸完滿。因為你在做事時會形成習慣,形成習慣後,你再做,就會一次比一次容易,你也更容易按照天道做事。
老子在《道德經》裡一直在告訴大家要按照天道做事,這是人間幸福的法則。
你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如果能一件事一件事地調整自己,你會發現,你的周圍在一點點改變,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你都不再會覺得茫然。
我們做事之所以茫然,是因為你計較結果,如果你不計較結果,按天道做事,就不會茫然。無論別人怎麼看你,都無所謂,只要你堅持按照道做事,你慢慢就會影響他人。有時候,我們越在意一件事,就越容易出現偏差;越不在意一件事,反而做起來會越容易。
實際上,你將《道德經》完整學習一遍後,你就知道悟道其實沒什麼難的,很多人都已經悟道了,道就在這兒放著,道理你懂了,你就是悟了。接著重要的是行道,要將我們學到的道理應用在每件事上。
因此,學習完一遍《道德經》,並不是完結,而是行道的開始,爭取在做每件事時都問問自己,有沒有按照道的原則去做。如果做了一段時間,我們給自己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相信你的人生就已經走上了正途。

我講《道德經》的出發點是什麼
經常有朋友問我,講《道德經》是不是隨意發揮的?其實,古代各個著家、學者來解釋《道德經》,也是根據他們的角度來解釋的,不是隨意發揮的,每個人講的都有他的道理。比如我講《道德經》的角度和古代的學者講的都不一樣,很多人認為我顛覆了老子的形象。其實,我也經過了嚴謹的推理,在講的時候,如果我按照過去大家講的思路講,會很簡單,我照著念或把文言文翻譯成普通話就可以了。但是我在讀
《道德經》的時候發現,這麼重要的一部經典,在很多人看來,居然成了一個消極避世的避風港。一些人碰到挫折,就開始轉看老莊哲學,用逃避現實的方式,獲得心靈的解脫。我是帶著一個問號開始讀《道德經》,讀各個學者對經文每一句話的注釋,我發現這裡有一個問題,很多學者在解《道德經》的時候是一句一句地解,完全按照字句表面的意思來解。而我的角度是把《道德經》的主要思想放在這兒,再按照主要思想來順每句話的含義,這樣一來我就發現了很多新的角度。
我講每句話時都要斟酌,有的人認為我是自由發揮,其實不是這樣,很多話我要琢磨很久。我在出差的途中,包裡總會放一本《道德經》,很多原文我要不斷地斟酌,甚至有些話我半年前就開始琢磨它到底是什麼意思了。
我包裡的《道德經》,寫滿了各種各樣的思想記錄,很多思想記錄都被我否定了。我用了一種嚴密的推理的方式來判斷老子每句話的含義,很多話如果單純翻譯字面意思,跟老子的主要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只有翻譯出來的思路一致了,我才認可它。
這是一個嚴謹的推理過程,後得到的結論是什麼呢?老子的《道德經》不是消極避世的,而是告訴我們要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你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做得更好,從而讓大家和自己都獲得幸福。這才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不是我們什麼都不做,美其名曰是在順應自然之道。如果你這麼理解,就把老子理解得太膚淺了。
我覺得時機成熟時,古代的某些東西就會被逐漸還原,還原以後就會讓歷史的某種思想大放異彩。雖然中國是文明古國,可是古代的思想到了今天到底還有多少為我們所用呢?比如儒家的「四書」——《大學》《論語》《中庸》《孟子》,這四部經典是儒家核心的東西,現在有多少中國人認真讀過一遍「四書」?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同樣,我也在一節課上問過大家,有多少人認真讀過一遍《道德經》?基本上也沒有幾個人讀過,古代的思想成就,到今天,學習的人寥寥無幾。我們的國家號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可有多少東西我們現在還敢稱道呢?
現在大部分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考試要超過別人,將來考好的學校,畢業了賺多的錢,當的官……這已經成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出發點和準則。所以,我們玩兒命地往前跑,跑的指標是什麼?錢和地位。
一旦我們用這些思想教育孩子,孩子以錢和地位作為他為人處世的目標,終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由於現代人缺少思想滋養,導致整個社會都在朝著一個方向狂奔。現在政府提出要學習國學,但很多人未必理解,大部分人認為這些東西是封建、落後的。中國的東西未必落後,古人的很多思想是在培養我們的道德要素,比如仁、義、禮、智、信等,這些是社會和諧必備的要素,如果大家的心中都有這些道德要素,人與人之間在一起做事會更容易、更和諧。
作為一個知識份子,我覺得國學經典應該多講一講,比如《道德經》,你把它講成消極避世的文化思想,對大家沒有什麼太大的好處。如果你能把內核講出來,有利於社會,大家學完後變得和諧,心中更加放鬆,從而坦然做事,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
《道德經》的全文,我講了一年半的時間,一直是免費講的,我付出了這麼多心力,為什麼不收費呢?如果我講中醫知識,我應該收費,因為我也要吃飯,我們的編輯部有很多人,大家也都要生活。但是我認為講《道德經》不是學術範圍內的問題,而是傳播一種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應該範圍地去傳播知識,如果我收費,傳播的範圍就會受到限制,我希望這種思想能使每一個人受益。
我相信這麼好的經典,大家學完受益了之後,一定會分享給自己周圍的人,讓大家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經》並不消極避世,而且它對大家的生活會有特別好的指導作用。如果我們大家能擰成一股繩,把這種思想傳播出去,也算是我們對社會略盡綿薄之力,同時也無愧於老子寫了這麼好的經典。
學習《道德經》,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整個社會,乃至所有人的未來。只要我們學了《道德經》後,都能按照道的原則做事,生起利人之心,終有一天,老子《道德經》的思想能夠大行於天下,從而讓更多人不再糾結,內心坦然。凡事你不做,它一定不好;你做了,才可能會有好的希望。
很多朋友都說,《道德經》我學完了,道理也懂了,做事也能按照道的原則做,可是做一段時間就又回到原形了,怎麼辦?
通常,很多人會反復地學《道德經》,用這種方式來不斷提醒自己按照道的法則做事,這種方式是可以的。無論如何,我希望大家生活幸福,和道越來越接近。如果你能做到無我利他,那麼你的人生一定會不同,從而越來越幸福、從容,走向更高的境界。

 

目次

第六十一章 好好「下流」,好好「守雌」
01. 學會「下流」與「守雌」,你就立於不敗之地
02. 你的錢並不是都被老闆剝削了
第六十二章 道,才是活在人間的保障
01. 心有各種不忿,讀《道德經》都可以釋然
02. 如何讓好處來找你
03. 得道之人,人生會有什麼改變
第六十三章 不輕慢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大事
01. 事來則應,事畢則忘
02. 萬事從小事開始,從細節抓起
03. 在有道的領導者眼裡,所有的員工都是有用的
04. 無論多麼艱難的事,都要從簡單、容易的時候做起
05. 無論是好的回報還是禍患,都是從點滴積累起來的
06. 做什麼事都「差不多就行了」的人,一生終將碌碌無為
07. 輕易地承諾,後容易失信
08. 小事幹不了的人,大事也幹不成
第六十四章 你的身體好,事業才能好
01. 家宅不安的人,生活和工作也危機重重
02. 端正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才能避免大的禍患
03. 當你的企圖心過大,往往就會走彎路
04.「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05. 人是了不起的動物,什麼都能學會
06. 不執著就不會失去
07.「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08. 你為什麼覺得自己了不起
第六十五章 上位者須知,仁義才是世間的利益
01. 你想讓周圍的人變成什麼樣,你就先做成什麼樣
02. 要想長久立世,定要仁義在前,利益在後
03. 為大家著想的人,到哪兒都會受到大家的愛戴
第六十六章 企業發展的終極奧祕就是凝聚人心
01. 放低自己,人心就會向你彙集
02. 態度決定成敗
03. 領導不跟員工爭,後別的公司跟你就沒法爭
第六十七章 如果沒有信用,大家的溝通成本會特別高
01. 如果公司員工都想跳槽,說明領導者一定背離了道
02. 要交就交那些信任成本很低的朋友
03. 偉大的管理,就是讓你管理的人吃得好、穿得好、積極陽光、安居樂業
04. 人為什麼要遷徙
第六十八章 能做到雙贏的人,才是人生贏家
01. 真話往往說出來就不好聽嗎
02. 有時候念頭一轉,事就成了
03.「天堂」和「地獄」只在一念之間
04. 如何實現雙贏
05. 老子講的道不是消極避世之道,而是幸福之道
第六十九章 所有的功德應該像隱形的翅膀
01. 如果有功德卻不以為有多大,那麼福德會不可思量
02. 得道之人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03. 別把人生的模式設定為爭奪
04. 慈者無敵
第七十章 別生氣,生氣你就輸了
01. 有制怒能力的人,才能永遠處於優勢
02. 善於將眾人之力團結起來的領導者,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比較低
第七十一章 每天跟別人爭,能爭來什麼東西
01. 不要以為有勢力,就可以隨意欺負別人
02. 你曾經那麼對別人,別人如今會怎麼對你呢
03. 為什麼哀兵必勝
第七十二章 懂道理三千,不如好好踐行一條
01.「百人聞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
02. 轉念即是轉運
03. 道德經,成功之人的遊戲規則
第七十三章 有一種人,老子認為他們會有災殃
道不是用來誇耀的,道是用來做的
第七十四章 做人之道——「自知而不自見,自愛而不自貴」
01. 世界離開誰都不會有什麼不同
02. 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別人留空間
03. 人的問題是不「自知」
第七十五章 生門死門,一念一瞬
01. 無論善果、惡果,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02. 把自己做到別人沒法爭的地步
03. 坦坦蕩蕩,順順當當
04. 按天道做事和不按天道做事,結果大不一樣
第七十六章 法律是管不了一個不怕死的人的
01. 生活幸福的人,不會觸犯法律
02. 法律應是道德的保護傘
第七十七章 下頭的人不服管,肯定是上頭的人撈取太多了
01. 什麼是「拉弗曲線」
02. 誰生活好了,都不想輕易去死
第七十八章 什麼樣的人,能處處見生機
01. 人越是「堅強」,越沒有生命力
02. 別太強了,會輸的
第七十九章 大腦裡善惡並存——動念即人生
01. 富人不會一直富,窮人不會一直窮
02. 天之道,從來都是雨露均沾
03.「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04. 人生幸福的終極之道
第八十章 你的責任越大,所承受的就越多
01. 做人要柔弱勝剛強
02. 沒有人是天生的惡人,相處之道是要將心比心
03. 上天讓你坐在領導者的位置,不是來享受的
第八十一章 不管大怨小怨,都害人不淺
01. 怨是人生的一個大敵
02. 當負能量來的時候,我們要以正能量回饋
03. 道是不講親疏關係的
後記 身處紅塵,無道不樂

書摘/試閱

第六十二章 道,才是活在人間的保障

01心有各種不忿,讀《道德經》都可以釋然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

「道」是萬物中最珍貴的
「道者萬物之奧」的意思是,道是萬物中最尊貴的。「奧」字在過去指人居住屋子的西南角,西南角在過去專門用於祭神,於是很多人認為房間的西南角是最尊貴的位置。所以,「奧」也當尊貴講。
這句話在帛書甲乙本裡寫的是「道者萬物之注也」,我推測很可能這個「注」字寫的是「主」,但後人不知道為什麼加了三點水。
老子在《道德經》裡講過,雖然道生養萬物,但從不以主人自居。老子也講過道「淵呵,似萬物之宗」,道像萬物的祖宗、源頭一樣。因此,我覺得老子在這裡講的是,道是萬物的主人。雖然道從不說自己是主人,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它是萬物的源頭。
雖然這句話有不同寫法,但並不影響我們理解,其涵義都是道是萬物中最尊貴的。
「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老子說,道是善良人的寶貝,不善人的保障。
「善人」指有道的領導者。悟道的領導者管理大家,可以讓社會變得和諧,讓每個人各盡其用,所以人們會越來越善良。而不善良的人,會被善良的人用各種方法啟發、教化,最終影響他逐漸變成一個好人,在社會上好好地生活。
因為有道之人的存在,那些無道之人才有希望,以後慢慢變好。道是整個社會的保障,如果所有人都無道,不善良的人會越來越多,這樣下去社會就沒指望了。所以,老子才說道是善良人的寶貝,也是不善良的人保護自己的工具,有了道的存在,大家才能有保障地活下去。
實際上,老子講的是善良的人明白道以後,生活會越來越幸福;不善良的人明白道以後,也會慢慢改變。也就是說,人們接觸了道以後會逐漸改變。

明白道以後,你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我曾經和大家分享過,我小時候家裡的書很多,平時我在家就是看書。很遺憾,那時候我沒有看過《道德經》、《論語》、《大學》、《中庸》這類書,我常看的是《戰國策》這類教人怎麼打仗的書。
我上學時成績還可以,我們中學老師有一個方針,就是分配座位的時候,一個好學生必須配一個壞學生。這種分配會導致兩種可能:一種是學習好的學生,把壞學生帶動得願意學習了;還有一種可能,是壞學生把好學生影響得不愛學習了。我就屬於後者。
因為我的成績還可以,老師就不斷地把淘氣的學生安排到我隔壁座位,讓我去帶動他們。我本來就沒有受過什麼道德教育,結果被這些同學一影響,就開始變得逐漸有社會習氣了,這種社會習氣影響了我幾十年。
記得我三十多歲時,有一次在家裡自己唱卡拉OK,唱得很高興,但唱歌的時間是在半夜。樓下的鄰居可能被我吵得睡不著覺,就直接把我們家的電閘給拉了。當時一下就沒電了,我找了半天也不知道哪裡出問題了,最後我想起來是不是電閘出問題了。我出去一看,發現電閘被人拉了,我很惱火,把閘拉起來以後回家接著唱,唱著唱著電閘又被拉了。當時我都要氣死了,就從廚房拿了把菜刀,往衣服口袋裡一放,下樓之後就開始罵:「誰做的!」然後把閘又拉上去了。
這時,正好撞見樓下鄰居開門,他看到我就笑,我就問他:「誰把我的閘給拉了?」他說:「不知道誰做的。」因為他年紀比我大一些,一直裝糊塗,我也沒辦法說什麼,畢竟我也沒有當場看到他拉閘,發火也沒地方發。我就只好很氣憤地上樓了,唱歌的興致也沒了……
現在我想起這件事覺得很慚愧。坦誠地講,如今我絕對不會這麼處理問題了,因為結果並不好,基本上兩家人結下梁子了。
那時候的我,其實品性不太好,情緒也不怎麼穩定,有著很多人都有的缺點。如果我能再見到當年的鄰居,會認真地表達我的歉意。
我之所以把過去的劣跡講出來,並不是為了博大家一笑,而是為了告訴大家,我並不會隱藏自己,一直和大家說我是一個君子,我的人生是經過大改變的,而導致我改變的轉捩點就是學國學。
在一個人的人生裡,道德教育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從來沒有人跟你講過該怎麼做人、教育的原理是什麼,你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那麼在不同環境裡就會感受到不同的反應。
比如東北人脾氣火爆,現在我住在海南也發現東北人吵架吵起來不得了,一聽口音就聽得出來是我們東北老鄉。我是多麼希望他們能懂這些道理,他們跟我以前是一樣的狀態—很多以前的朋友看見我,都說我現在和之前判若兩人。
其實,人在學了國學以後,確實會有很大的改變。也有很多朋友都在分享自己的改變,比如心怎麼變寬了、如何不糾結了、家裡的環境開始變化了、老公開始對自己好了、公司的同事慢慢也在改變……確實如此,只要你改變了,你周圍的環境就會慢慢開始改變。
我覺得這就是道的力量,這就是老子講的「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
很多人對「不善人之所保也」不太理解,為什麼道還要保護不善的人呢?你說,道能讓他轉變成好人,這不是一種保護嗎?現在我經常有這種感覺,如果當年我沒有到北京中醫藥大學讀博士,沒有接觸國學,我的人生會是怎樣?就像鄧麗君唱的:「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她說的是她遇到愛人,我說的是遇到道。如果沒有遇到道,我會在哪裡呢?我可能還是一個莽撞的人、愚鈍的人、一事無成的人。
學國學帶給我的人生改變是巨大的,是脫胎換骨的。我相信這種力量就是老子講的「不善人之所保也」。
每個人可能都介於善人和不善人之間。我們不一定多麼好,但也不一定多麼壞。可是如果我們學了道,把道當作寶貝,道就會讓你慢慢改變,你說這是不是好事呢?
每當我看到有人在學習《道德經》之後留言分享自己的變化,都會非常感動。大家的改變,讓我覺得講《道德經》是值得的。同時,其他人看到大家的改變,也會有想要繼續學習《道德經》的動力。
因此,我一直在說,我講的《道德經》並不是理論,也不是為了和誰辯論哪個高、哪個低、哪個版本好……我講的《道德經》是一味藥,是用來調整大家的生活,幫大家解開不良情緒的藥,如果達到了這個效果,就是我們學習《道德經》最大的收穫。

* * * * * *

第六十三章 不輕慢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大事

01事來則應,事畢則忘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帶著很強的企圖心做事,結果很難如意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這句話讀起來雖像繞口令一樣,但這裡面的道理很深。「為無為」的第一個「為」是動詞,「無為」表示的是一種狀態,「為無為」就是以無為的狀態去做事。所以,第一個「為」是做,以什麼狀態去做?用「無為」的狀態去做。「事無事」的意思是做事以「無事」的狀態去做。「味無味」指用沒有味道的狀態去品味味道。
歷朝歷代,很多人對「為無為」的解釋五花八門,最普遍的解釋就是你要「無為」地去做事,什麼事都不做,才是真正地做事。我覺得這種解法是不對的,因為老子在後面講了很多做事的方法。老子說「為大乎其細也」,一個人無論做多大的事都要從小處著眼。
老子整章講的都是怎麼做,並不是說你什麼都不做就是「無為」了,如果老子真的是這個意思,你上班了什麼都不用做,老闆不辭退你才怪。
因此,「為無為」是要以「無為」的心態去做事。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狀態,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有這種狀態的人在做事的時候,不會有特別強烈的企圖心,因為他不是為了獲得什麼才做事,他就是放輕鬆,輕裝前進。用這種狀態做事,反而會做得更好。
比如,我在宣傳中醫的時候,發現大多數人的病都源於情緒不好。所以,現在我宣傳中醫養生的時候,講藥方的內容會少一些,養心的內容會多一些。但大家都不怎麼願意聽養心的內容,更希望我直接給治感冒或治胃痛的祕方等,都想著吃藥身體就會好了,所以在我的公眾號平臺,每次只要發一個方子,轉發量和點閱量都特別高。
而那些講養心的文章,比如講胃病跟你的情緒不好有關的文章,看的人卻很少。我認為,絕大多數成人的病,除了外傷之外,一般都跟情緒密切相關。有的人說:「不對,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這些東西都是外界變化啊,和我們的身體有什麼關係?」
這些的確是外部變化,但一定是內部先出現問題,才容易受外界變化影響。如果從根源上仔細去找,你會發現,將近九成的內科疾病都跟不良情緒有關。因此,養心是十分關鍵的。可是大家不明白這個道理,不願意學習養心的內容。我的公眾號平臺發布的養心內容基本上沒有幾個人聽、沒有幾個人看,在宣傳養心理論的道路上,我一直走得很艱辛。
那時候我一直抱著強烈的企圖心,就想著自己一定要改變這種情況,要讓大家接受。所以,有一段時間我拚命地宣傳養心的內容。結果我越天天寫養心的文章,大家越不關心,甚至還有的人說:「羅老師,你現在都不講正經的東西了,中醫你都不講了。」
那段時間說我不務正業的人有很多,大家都說我講的養心內容沒什麼用,我聽了以後也比較惱火,因為我帶著強烈的企圖心,行為難免就會矯枉過正—別人越這麼說,我就越強調養心的作用。
你看,本來我是在講養心的內容,結果搞到自己的火都上來了。這種心態是不對的,所以效果也不是很好,因為我的企圖心太強烈了。
後來,我自己慢慢想通了,強摘的瓜不甜,我非要人家怎麼樣,人家未必接受,而且還會有反抗心理。隨緣去做,可能會做得更好。否則把自己搞得頭髮都白了,急得火冒三丈,還談什麼養心呢?
從那以後,我就放鬆了,踏實地做好基礎工作,然後我開始用語音講《道德經》。
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並沒有說非要改變或影響什麼,雖然我的目標是想讓大家養心,但是我也覺得要先把《道德經》講好再說。所以,我就每天一點一點地講,一句一句地講,我也不著急了,我相信只要是好東西,大家慢慢就會接受的。
當我放平心態,反而學習這類養心內容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的改變也都非常大。
當我沒有強求的心,一點一點去做事的時候,大家逐漸發現這個內容有點意思,反而開始一點一點跟著學,不斷地去研究。
如果我的企圖心非常強烈,非得要達到什麼目標—我一定要把這些不聽《道德經》的人給扭轉過來,這種「為有為」的心態,結果反而不好。
「為無為」的意思就是,你沒有那麼多企圖心,就是把事情認真做好,不是為了什麼去做,但這種「為無為」的狀態,會讓大家輕裝前進,讓事情變得更純粹。如果你心中想的是「有為」,用這種狀態再去做事,我覺得未必能做得好。
良好的做事態度是盡力完成,放下結果
「事無事」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就是以「無事」的心態去做事,這樣做事情的結果反而會更好。
很多人在上班的時候,因為工作的原因都累積了大量的負面情緒,每天晚上回到家想的都是這件事做不好,上面會怎麼說我;那事做不好會怎麼樣?︙︙你的腦子不停地飛快旋轉,如果你長期處於這種狀態,會很累的。
很多人生病都是心理負擔太重所致,你做的事是一分,結果你的思維活動搞出了十分,你說得多累?
真正的高人做事,事來則應,事畢則忘—事來了我就去處理,處理完了就將這些事清空,將做事帶來的名譽、地位等全部忘記,不去在意。不管結果如何,我已經盡力了,無論好壞,我都不管了,擁有這種做事態度的人會活得非常輕鬆。不像有的人,把工作完成了,報告都交上去了,還要忐忑不安,滿腦子想的都是「上面萬一看了覺得不好怎麼辦」,最後導致自己整夜焦慮。
如果你經常這樣是會生病的,良好的做事態度,應該是把工作盡力完成就可以了,至於結果如何,不是由你決定的,要把這些放下。有這種狀態的人會特別輕鬆,這就是老子說的「事無事」。
這些所謂的「有事」基本都是關乎自己的利益才有,而「無事」是把自己的利益放下,只要你能把自己所在意的事全都放下,這種狀態就叫「無事」,如果你能以「無事」的狀態去做事,你的境界就高了,這就是「為無為,事無事」。

沒有太多調味料,你才能品享到食物的本味
「味無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字面的意思好像在說你在嘗味道的時候,以這種「無味」的基點出發,去品味,你就會嘗出更多味道。
實際上,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把感官全部打開了,再去感受這個世界,就會感受到更多美好的東西。如果我們追求特別「濃」的味道,就很可能無法真正體會到「味」的好。
比如,我們現在在外面吃的食物,裡面放的調味料特別多,經常這麼吃的話,會導致口味被調得越來越重。
實際上,口味越來越重未必是件好事,現在很多人吃飯時經常會茫然,不知道吃什麼,去哪裡吃。有時吃菜會感覺沒味道,因為自己的味覺已經被調到不正常的狀態了。這時候再給你吃水煮白菜,你就吃不下去。所以現在麻辣菜打遍天下,只有這些極端挑戰味蕾的菜,我們吃了才覺得好吃……
我們只有把「味」覺放低,才能品嘗到食物本來的味道。
比如,我曾經到寺廟裡住過幾天,那個時候每餐吃豆腐和白菜,那個香啊──沒有太多調味料,你才能吃出菜的味道。這就叫「味無味」,這是味覺上的。
生活上也是這樣,如果你把感官的刺激提到極致,你的生活就不會有太多幸福。比如你天天吃鮑魚海參,沒事就坐遊艇出海,在海上晒晒太陽︙︙如果你天天過這樣的日子,時間長了就會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好享受了,還有什麼好玩呢?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人吸毒,因為他覺得實在沒有什麼能讓他興奮了。
很多人都認為活在這種狀態裡的人最幸福,實際上這種人一直都在茫然四顧,不知道還有什麼能刺激他,你說這樣的人幸福嗎?未必。
反而是那些很普通的人,沒事跟朋友聊聊天、逛逛街,或者一起坐公車去哪裡參觀一下,這樣簡單的日子,想想都覺得很開心。
以前在北京的日子,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太幸福了。那時候我看到一個新的商場開業,都會覺得開心得不得了。其實跟我也沒有太大關係,但我就是發自內心地開心。到商場裡吃一頓飯,也會覺得特別香,我覺得那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在說風涼話:「你說得這麼好聽,現在讓你回到那個時光,繼續擠地鐵你要不要?」
是這樣的,老子講這段話的意思不是要我們倒退著去活,而是要我們保持初心。如果你的人生不斷進步、不斷做事,還能一直保持初心,用最初那種質樸、本真的狀態去為人處世,你的人生就能體味出更多幸福。
「味無味」中的「無味」,可以解釋成樸素和本真的心態,老子希望你能以這種樸素和本真的心態去體會人生。前面的「味」是動詞,用這種心態去體味人生,一定會煥發出更多精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79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