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滿額折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

定  價:NT$ 760 元
優惠價:9068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7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以建築,見證時代


●介紹法定古蹟或評級建築,亦收錄不少未列入古蹟辦 名單的滄海遺珠;

●挑選鮮為人熟知的歷史建築,部分屬私人物業,並不開放;

●圖文並茂,全書超過 300 幅精彩照片。

 

五大主題,展示多元香港──

市區村落:介紹九龍市區三條寮屋村

鄉村古蹟:包括鶴咀半島村落、粉嶺龍躍頭的崇謙堂村及馬灣舊村等

殖民建築:探訪九龍和新界多處具殖民時代特色的建築

民國大宅:尋找叱吒一時的軍閥在港居處

宗教建築:既有佛道和民間宗教的寺廟,也有基督宗教和少數族裔的聖堂

作者簡介

鍾情遊走城鄉,尋找歷史遺跡,觀看民間節慶,關注文物保育,常以建築、風俗、宗教和保育為題在報刊撰文,又為不同機構主持講座。現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及香港生態旅遊專業培訓中心的兼職講師。著作有《香港歷史系列:穿梭今昔、重拾記憶》、《香港節慶風俗》、《被遺忘的歷史建築》、《神聖與禮儀空間:香港基督宗教建築》和《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等。

名人/編輯推薦

文化葫蘆創辦人 吳文正

序:不要忘記我們的美好

 

香港雖說是彈丸之地,然而百多年來因緣際會,盡得中西文化交融之利,得享文化、宗教、風俗、建築等各方面的多元和包容,才得見今天豐盛多采的獨特性。隨着人口增加,城市發展步伐急速,不少本地傳統風俗和舊建築被無情地摧毀,早已回歸塵土,令人惋惜,發展彷彿成了不可抗拒的硬道理。從文化角度來說,建築是最能具體呈現人文歷史記憶的載體,呈現出多門的美學,反映時代特色。幸好今天不少熱心人堅持以自己的方法抗衡此風,着力推廣,提高市民的保育意識。認識多年的陳天權就是其中一位表表者,他曾任職記者,早年走遍大江南北,到世界各地采風,以其細膩的筆觸,加上敏銳的觀察力,出版多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帶領讀者以多角度觀賞各處風情和歷史文化。

 

近十多年來,天權兄專注於本地風俗歷史,尤其在歷史建築上,更具真知灼見,鍥而不捨走遍每個角落,專訪不少相關人士與翻查資料,尋找舊建築與社區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發掘人所未說的故事,構建出一幅又一幅的歷史拼圖。除了出版書籍外,更透過導賞團和講座,全方位推廣本地文化。對此我深感佩服,更常請教天權兄,閒談中經常笑說他擁有非一般的腳骨力、洞悉力、毅力和魄力。查實憑着熱熾的心,堅毅的精神,才是他堅持多年尋尋覓覓,細說故事的原動力。

 

最後希望小城的保育熱潮不止是曇花一現,官民雙方能夠持着開放和相互尊重的態度,共同協力,以追尋整存完整歷史資料,最終能夠保留具價值的歷史建築物,令下一代接觸到實實在在有溫度的舊建築,在觀賞中連結歷史的脈絡,記存回憶,認識當下的自我身份和未來的角色。在此我再次感謝天權兄,為香港的傳統歷史文化所付出的努力。

 

留下美好,不至遺忘,實在是功德無量。

 

 

吳文正

文化葫蘆創辦人

2021年5月15日

 

目次

序:不要忘記我們的美好 ii

前言:香港近年保育歷程 iv

 

第一章 消失中的「城中村」

牛池灣的歷史文化 002

茶果嶺的花崗石建築 014

鯉魚門的舊日痕跡 024

 

第二章 鄉村中的古蹟

鶴咀半島的歷史遺跡 038

粉嶺龍躍頭的客家村 050

重現生機的荔枝窩和梅子林 058

馬灣舊村與九龍關 066

 

第三章 殖民時代的特色建築

加多利山的包浩斯建築群 080

大埔吐露港的殖民地式住宅 088

調景嶺和流浮山警署的活化 096

皇家空軍基地和啟德難民營 104

 

第四章 民國軍人的府第

沈鴻英的逢吉鄉上將府 114

蔡廷鍇別墅與達德學院 120

曾銑堅的古洞將軍府 128

 

第五章 多元宗教文化

跑馬地墳場的歷史建築 134

猶太人的宗教和活動中心 146

香港清真寺的建築特色 154

香港三大古剎 166

荃灣的十方叢林 180

「僧才搖籃」弘法精舍 194

 尋訪沙田佛道寺院 202

離島的古老教堂 218

大嶼山北岸的廟宇和節慶 228

劉關張結義筲箕灣 242

香港的蓮花建築 250

 

後記 256

參考書目 258

書摘/試閱

沈鴻英在逢吉鄉的上將府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有人乘時冒起,亦有人遭受滑鐵盧,沈鴻英便是其中一位經歷過風光和失敗的將領。他最後避居香港,1930年代初在元朗沙埔村以北建了一座大宅,名「上將府」。早年他曾馳聘於桂粵湘贛各省,歷盡大小戰鬥,屢次化險為夷,故把大宅所在地稱為「逢吉鄉」,寓意逢凶化吉。

 

在政局中起跌

 

沈鴻英原名沈亞英,字冠南,1874年(一說1871年)出生於廣西省雒容縣(今劃歸柳州市),先世是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客家人(圖1)。他最初投靠援桂湘軍充當兵勇,不久成為民團管帶,自此與打仗結下不解之緣。

 

1911年他加入柳州同盟會,投入革命洪流,中華民國成立後轉投廣西督軍陸榮廷。1915年底袁世凱恢復帝制,引發各地起義,沈鴻英在陸榮廷下參加護國戰爭。翌年袁世凱病逝,黎元洪接任大總統,各地出現軍閥割據局面,擁兵自重。

 

孫中山聯合西南各省軍閥於1917年在廣州建立軍政府,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但翌年孫中山被陸榮廷迫離軍政府,之後孫命陳炯明率領粵軍從福建返廣東,重建根據地。沈鴻英在紛亂的政局中先後為各方所用,又與北洋政府暗通款曲,以致與孫中山關係破裂,但沈兩度向孫投誠表忠,獲任命為桂軍總司令。在軍閥割據時期,各方產生分分合合的矛盾並不罕見。

 

1920年代初,廣西有三股勢力,包括陸榮廷、沈鴻英及李宗仁等。1925年初,沈鴻英聲言受孫中山密令,入桂討伐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等新桂系。其時新桂系已擊敗陸榮廷各部,勢力很大,兩軍交戰下沈軍節節敗退。同年3月孫中山病逝,沈軍失去靠山,5月終被擊潰。之後沈鴻英出走香江,解甲歸田,從此不聞國事。

 

上將府與協威樓

 

沈鴻英有一妻六妾,育有九子十女,分九房,家族龐大。長子沈榮光生前隨父親打仗,二子沈榮亮任職中國農民銀行,經常到各地出差。沈鴻英挾大量資金來港,初期住在中環堅道,並於不同地方購置物業商舖,又在荃灣開紗廠,在深圳開賭場,生活富裕。

 

隨後沈鴻英獲另一位退隱軍官李福林介紹,請風水師在新界覓地建屋,最終選了沙埔村以北的土地,向錦田鄧氏和沙埔村村民收購,1930年代初建了主樓,其後在兩旁加建協威樓和沈氏家祠。他曾獲北洋政府授予「勳二位一等文虎章、協威將軍陸軍上將」之銜,因此把主樓命名為「上將府」(圖2)。早年大宅周邊只有幾間房屋,規模連村也稱不上,但沈鴻英卻將該地起名「逢吉鄉」(圖3)。據其後人解釋,因為他希望家族繁衍,日後可以分支成多條村。

 

逢吉鄉是典型的客家聚落,三座房屋相連一起,背後形成一面高聳的圍牆。屋前闢有廣闊曬坪,可供家人休憩和曬穀。正門和後門設於兩側,關了門後,外面的人便不能進來,亦看不見裏面情況。正門門樓在協威樓之旁,上刻「鎮南堂」三字,為沈氏家族堂號。

 

主樓「上將府」樓高兩層,只有一進,兩旁另建橫屋,後方還有一幢同等大小的房屋,如同U字型圍繞在主樓之旁。昔日沈氏九房人連同傭人住在這組大屋仍綽綽有餘,尚有房間可招待訪客。正門掛上「氏原公姓、家本將門」對聯,地下客廳是吃飯和招待客人的地方,牆上懸掛了黎元洪寫給沈鴻英的四個大字:「宣威馳譽」。但隨着年代日久,又缺乏保養,現已看不清字跡了(圖4)。

 

位於主樓左面的協威樓(圖5),外形有別於傳統的青磚結構和金字瓦頂,它樓高兩層,使用鋼筋混凝土,平頂。頂端的西式山花刻上樓房名稱,異常矚目,地下門口亦加上西方柱式。協威樓縱深很長,中間開了天井採光。沈鴻英當年住在二樓,牆身加了天橋連接主樓二樓(圖6)。

 

沈氏家祠

 

主樓右面的沈氏家祠採用傳統的兩進三開間結構,正門可見「西周垂裕、南粵騰芳」對聯,牆頭壁畫留下「民國壬申年」等字,可見祠堂建於1932年。穿過天井到正廳,中央供奉「沈氏歷代始太高曾祖考妣之位」,兩旁有十五至十八世祖先。神龕上懸「光前裕後」牌匾,由清代最後一屆秀才兼桂林同盟會成員張一氣書寫(圖7)。正廳周圍還有許多木聯和牌匾,大多是祝賀祠堂落成,曾任護國軍都司令的岑春煊也送來一副長聯。

 

沈氏後人現在分居各處,部分移民美國,住在逢吉鄉的只有十餘人。每年祭祖,族人都會聚首一起,先在祠堂拜祭,然後前往八鄉石湖塘永思圍的墓園上香。這是沈氏的私人墓地,園內有不少墳墓,以沈鴻英的墓穴最大。

 

沈鴻英的墓碑刻了「故協威將軍冠南府君之墓」,前國務總理農商總長李根源書。此外還刻了沈鴻英的安葬日期:中華民國廿三年甲戌十二月二十四日(農曆),民國三十七年八月初一遷穴安葬,地形玉蠏獻珠(圖8)。這位曾經叱咤一時的風雲人物,如今長埋黃土,其事跡逐漸被人遺忘。

 

幸好「上將府」仍然保存完好,未有大幅改建,主樓、協威樓和沈氏家祠在2009年分別被古諮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是沈鴻英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

 

今天的逢吉鄉共有四條村,除了上將府建築群,還有模範村、榮基村和華盛村,後者於1966年由美國教會捐款建立。四村成立了街坊互助會,用作聯誼和商討鄉村事務。

 

距離上將府不遠有座寺院名「妙覺園」,由錦田鄧氏居民在1936年捐款興建,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這組建築群包括主樓「大雄寶殿」、尼姑居室和大型義塚,後者安葬1899年因反抗英國接管新界而犧牲的村民。尼姑在此每日誦經,希望犧牲村民早登極樂。

 

晚年皈依茂峰法師

 

沈鴻英於1932年成為元朗博愛醫院總理,1934年出任主席一職,但同年患了重病而半身不遂。據說他病中屢見異象,在副官長鄧士瞻引薦下,到荃灣東普陀聆聽佛法,其後皈依茂峰法師,於1934年12月15日往生。

 

鄧士瞻其後撰寫〈往生記〉一文,記述沈鴻英晚年情況。文中說,沈在逢吉鄉築室置田,教子耕讀,以娛晚景。不久,宿感風濕,竟得半身不遂之症。假寐時,常見種種陰境怪狀。鄧士瞻引介他見荃灣東普陀講寺住持茂峰法師。茂公說,夢由心造,念佛可以解之。沈試之有效,信佛之念愈堅,年底遷往東普陀吉祥院調攝。適逢茂公宣講《楞嚴經》,沈臥床靜聽,病情漸有起色,並在東普陀皈依。但其後忽現驚怖狀,且出亂語,茂峰執其手同聲念佛,不久含笑而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8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